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给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村学校的生物教学,特别是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是笔者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任然不是高效的教学。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是传统“满堂灌,我说你听,我叫你做”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有效提高。加之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课时不足,一些教师在惰性和惯性的驱使下,通过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1.2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的初中生物教学,由于很多地区不参加中考,加上农村中学的教师配备很不科学,有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从而导致生物专业教师的流失。加之高考生物地位的恢复,于是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教师流向高级中学,由此加重了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缺乏。另外,由于农村远离城市,很多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去农村教学,农村的大多数生物教师都是一些本地的老教师,大部分都是“重理论,轻实验”, 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缺乏。

农村学校由于受环境、经济、设施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教学设备差,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学手段都不能有效的实施。加之课程改革的初步实施,很多教师都没接受到有效的培训,在教学中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教学手段单一,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堂内容干瘪、肤浅,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

二.提高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2.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生物实验教学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内容,而是一门与其理论知识相辅相成的课程。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所处的时期刚好是认识世界的时期,此时,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大,动手操作的欲望也较强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作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和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的学习新课程指导的教学思想,如实的做好课程改革,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2.2合理有效的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就会把学习当做一大乐事,就会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初中生物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合理有效的设置趣味实验,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

2.3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实验习惯是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手忙脚乱,不能有序、有效的进行实验。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的实验进行提供保障。在实验之前,老师应当提醒学生进行准备工作,对实验的过程和目的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把握。从而保证实验过程中,其水平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完成作业,而更是为了进行科学探索。最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爱护实验器材,对实验材料要珍惜。

2.4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如实的发挥好新课程提出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结:生物实验教学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较薄弱,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相信只要全体生物教师共同探索,共同努力,一定会找到一种适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92-0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宗旨,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本文就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总结与思考。

一、确定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提出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利用学校开设的活动课或课余、周末等时间开展,因此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综合实践按活动的研究课题。课题的提出、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方式一,由教师单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提出活动课题,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方式二:由学生单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在生活实践、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些现象或问题产生一些疑问或兴趣,想要探个究竟,因此可以由学生将问题提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方式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提出的课题常常范围比较广,或者比较笼统,或者可探究性、可操作性不强,此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范围、探究思路进行修正,共同提出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

2、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内容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实用性也很强。要搞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精心选择活动内容,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第一,课题的内容应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相平行、或互为补充。教学是一个由前向后、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当然不能超越教学实际。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的过程,若知识内容超过学生理解的能力,必然会限制活动的开展,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因而在制定目标计划时,首先应计划好教学的进度和活动的内容,不能过于超前和超过课程标准。第二,课题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人们生活实际相关的。

二、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操作能力,最终培养创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贴花实验,制作小型动物模型实验,自己酿制米酒实验。学生的积极性特高,创造的精品倍出,设计制作的动物千姿百态,制造出的图画各具特色,酿制的酒酿香甜可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2、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当地实际开展

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每个学校的条件不同,所以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校所处的地方不同,当地的具体情况各异,因此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体现地方特色、具有本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3、与其他学科联合,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受限制,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用具、药品或研究方法才能实施,因此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或者可以和其他学科联合实施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实施“南昌市玉带河水质污染的研究”时,除了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外,还在化学学科教师的帮助下,从化学污染角度实施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4、争取学校和领导的支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走访有关单位和部门,或是要到一些单位学习培训等,如果兴趣小组私自联系造访,恐无一单位或部门会给予接洽、支持、配合。但如果学校出面联系,并由学校给对方出具介绍信或公函,则将会给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需要学校支持。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合作学习模式在西方多数国家已经率先实行了,它是继我国实行中学教程改革后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但是,相对于教学的应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地区,切不可盲目效仿,使之适得其反。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便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老师必须结合实际,在课堂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针对每个每节课堂课程的难点,将难点进行分化,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这种模式,使没节课的难点得到解决。然后就是合作学习选取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选取那些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实用性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才能在探讨中得到解决。例如苏教初中版,在生物实验课堂上探讨“洋葱切片的细胞研究”在这个小试验中,通过学生的亲手实施实验,问一些初中生在实验课堂上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脱离了初中生这一特定的框架范围,问一些高深的学术研究问题,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此,教师做足课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编排,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分享和交流,在学习探讨过程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心得、知识储备,把达到团队之间的共同进步定为终极目标。

二、给学生们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下,一直灌输自己学习自己的观念。认为学习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一直标榜忍受的了孤独才能创造辉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初中生都是属于独生子女,习惯了一个人,在合作学习中或多或少会有矛盾和摩擦,就使得合作学习更显得拘泥于一种形式而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合作学习模式的根本就是在不断学习中分享和交流学习的经验和教学,而不是老师生搬硬套的逼着我们去学习。在分享和交流中增加了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生物学习增加了乐趣,并在学习中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众所皆知,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要注重分享和交流,那么课堂纪律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营造学习氛围,给学生们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初中生物很容易在枯燥的课堂中走神,一遇到特别难的专业知识,有些学生就会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例如苏教初中版,老师课堂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方式,用新颖的方式教学,如采用ppt的方式,让学生增添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消耗一些化学生物用品,让学生在持续试验中,对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就是以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为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编排,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分享和交流,在学习探讨过程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心得、知识储备,把达到团队之间的共同进步定为终极目标。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给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理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知识已经在教师中得心应手了。例如,苏教初中版中,新兴的现代教学方式却显得特别难得。老教师经验教足,可是缺乏创新的意识,新的教师经验不足,但是在创新教学方面比较强。因此,在这差异的背景下,教学之中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统一进行教师能力培训是至关必要的,在这差异的背景下,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生物属于偏理科的一门课程,初中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因此,在困难的教学压力下,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很关键的。

四、总结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不仅课程设置的间断使初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跨度加大,而且,初高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不配套也会使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知无法达到螺旋式上升。这样,虽然在新课标中初高中生物课程主题基本一致,但由于初高中教材所用版本不同,教学内容差别较大,学生知识体系也会存在断层。

一、初中生物教学应做好第一衔接

课程学习的断层,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处理和衔接。很多初中教师认为衔接工作只是高中教师的事,与初中教学无关,笔者认为不然。初中与高中的生物教学内容存在内在的联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是从初中开始培养的。生物教师恰恰应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做好课程教学的第一衔接。如果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主动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衔接,那么,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是对于实现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都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学生间断两年的生物课程学习,初中教师如何做好课程衔接的第一步工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和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以构建生物核心概念为目标,以反映生物科学主题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并将生物科学的概念和思想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在高层次上实现课程学习的连续与过渡。

二、构建生物核心概念,有效实现课程衔接与过渡

生物学核心概念是生物学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包含了概念、原理、规律等,是生物学的学科骨架。这样的概念能反映生物学科的本质,统摄学科的一般概念,可以揭示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围绕核心概念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的思想主线,还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整合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们都能够坚持以建构核心概念为目标,那么,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不断得到强化,生物核心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而核心概念一旦建构成型学生则很难遗忘,这对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初高中全学段范围内分析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是确定核心概念的纲领性文件,是支撑生物科学主题不可或缺的教学元素,也是确定核心概念、教学目标、教学衔接点的依据。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先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概念,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点,并根据学情需要确定具体适当的教学目标;并且围绕核心概念作适度拓展,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够以核心概念为联结点形成有机的整体。初中教师还应参加高中课程研究培训,及时了解高中学段课程改革的进展。如有条件,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初高中大循环的教学工作,加强对衔接问题更深刻的认识。

以“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北京版初中生物第四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和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师应把“生态系统”这个核心概念放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教学内容中去分析。

在初中教学内容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学习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内容。可以看出,“生态系统”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等重点内容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中,有关“生态系统”的教学内容与“稳态与环境”模块密切相关。高中课程必修部分选择的都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构建“生态系统”这个核心概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深刻的印象,也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产生很大帮助。从近处说,这为接下来的两课时深化“生态系统”这个核心概念起到了“修桥铺路”的作用;从远处看,这为高中学段继续学习“稳态与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的教学设计始终以稳态与环境科学主题为指引,以理解、掌握和应用“生态系统”这个核心概念为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2.根据学情确定和调整教学目标

要顺利地达到构建核心概念的目的,教师还需要根据学情确定和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笔者利用四个平行班的教学,根据课堂反馈反复分析,反复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

从笔者所教学生的基础看,学生在学前已具备了诸如环境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知识储备,能够对简单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作出一般的观察、分析和信息处理。因为这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但学生在对生物学专有名词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如不易接受营养级、初次级消费者、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与生物学概念的区别等。特别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等学科观点,有较大的难度。对此,笔者选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探索上下功夫,制订和完成较高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举例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图解生态系统各种组分之间相互关系;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内物质流动和能量传递的渠道。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制作生态瓶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增进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强化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客观事实归纳出一般的认知性概念,如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再构建核心概念――“生态系统”,为将来建构“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核心概念――“稳态”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认识生命系统的环境、调节与“稳态”找到一个宏观的视角。(见图)

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探究”式的方法,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组织学生在兴趣中逐步深入教材的内容,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4.根据教学流程细化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播放音乐视频集锦,内容是北京市昌平区几处学生熟悉的生态园:北京绿色农业生态园,盛世源生态园,百辰生态园,浩华绿色生态园,英达生态园,红栌生态园。可提问:这些场所为什么叫生态园?你根据什么认为生态园就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向学生展示生态瓶,这是同学们初中甚至小学就接触到的小型生态系统――生态瓶,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①生态瓶内有哪些成分?②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评价。

以上同学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生态瓶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现在再来看看生态园在成分上与生态瓶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识图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总结生态园与生态瓶在组成相同点。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作用和关系如何?指导学生观看视频: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各个生物因素的功能与地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生物之间的营养供应关系,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几组食物链,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讲评。向学生阐述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以及营养级的判断。判断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激发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实际上,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并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形成食物网。

游戏:食物网中的生物角色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食物网上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请学生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会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包括分析种群变化)。

(4)生态系统的结构

讨论:你对“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如何理解?你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是统一的整体”怎样理解?

课堂反馈:请学生用5分钟时间在练习本上总结生态系统的结构。

(5)阅读思考

资料:内蒙古沙漠禁牧10年又见风吹草低。10年前,内蒙古正蓝旗的4万亩草原,因为过度放牧,变成沙漠。10年间,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开始治沙试验,“无为而治”,禁止放牧,让沙地自行修复。10年后,草原上重现草色,到夏季,牧草的平均高度预期会超过1米,最高的能达到1.8米。

思考:人类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初中生物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后,为了提高公民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而设立了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生物课程,同时规定初级中学校的生物课实验教学,综合培养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使自己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这些实践课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初中学生没有丰富的生物知识,且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等能力还欠缺。因此,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生物教学和生物课实验操作教学。

生物课程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现象要通过实验才能解释,各种生物体的身体构造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看清楚,而且生物学中的理论全是前辈们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为了能够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地给中学生讲解生物学知识,就需要生物教学要实行理论教育与实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要学生知行合一。

二、初中生物课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实验教学中的现状

(1)中学生的现状。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学上来,对实验课比较陌生,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实验课是为了好玩,而且部分学生认为升学考试中不考,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2)教师的现状。部分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仍然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缺乏创新和必要的引导;有的教师对生物课程还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认为生物课程在升学考试中分值不大,忽略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了;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在编排上有了很大改变,给老师实验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2.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学生年纪较小,对实验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实验的目的性不强,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而且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此外,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生物实验课程,使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设施不足或者难以配套,都会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课时不足也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新教材确规定每周为三课时,但是一般学校每周的生物课时只有两节课,课时不足的结果就是很多老师直接就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过分依赖;在偏远地区还存在着缺少专职教师的情况,有的学校生物老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替代,造成了在教学上的不专业。

三、对生物课实验教学的建议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生物教师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培训等,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意识到实验教学对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改变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在课时的安排,实验设备的准备等工作上,要向学校管理部门积极争取,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效展开。

其次,学生要转变自身对生物学科的认识,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实验教学的思路,使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观念,端正其学习态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实验中要弄清楚实验原理,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并尽可能寻求更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变的更加广阔,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再次,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操作步骤是学生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掌握了实验步骤,实验才能成功。教师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模仿自己操作,同时纠正错误的操作,这样实验的目的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