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范文第1篇

随着国民生态意识的萌生,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得到舒缓和松弛。在城镇建设方面,也同样更加重视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景观,营造悠闲舒适的环境,反映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人们尤其热切期待着景观生态园林这样的绿色开放空间。

景观生态园林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生态园林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参与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1 景观生态园的概念

生态园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四美生态园林工程。

2 景观生态园的内涵

2.1 生态园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2 生态园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2.3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 生态园的分类

从自然资源角度化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类

3.2 森林生态公园(区)类

3.3 地质生态公园(区)类

3.4 农业生态园(区)类

3.5 城市生态保育(区)类。

从产业经济与技术角度化分,可分为

3.5.1 观光农业生态园

3.5.2 都市科技型生态园

3.5.3 休闲度假型生态园

4 景观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4.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的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4.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4.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5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5.1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A、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B、观光旅游区域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C、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5.2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A、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B、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C、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5.3 生态园的建筑设计

生态园建筑是生态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生态园的环境、定位、投资等因素量身设计。好的生态园建筑创意也能吸引游客。生态园的建筑,应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要突出生态的主题。同时,作为供游人休闲、度假、体验的场所,还要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与游客之间的融洽关系。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于提升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的前提,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设计,实现科学设计是高水平规划的前提。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只有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设计。

(1) 园林景观规划模型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指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设计人员运用专业的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对地形,花草,树木,建筑,园路等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的行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进行科学的园林设计对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坚持正确的原则,是实现科学设计的前提。在设计阶段要坚持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在设计中要融入生态学的概念。

(2)景观规划设计图

(一)为人民服务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主要指的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提升城市居民的整体居住水平。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把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作为自己的责任,要通过科学规划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园林设计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经济适用功能,二是美观功能。经济适用功能是园林设计的第一个功能,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二是要服务于对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功能,要做好经济设计的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按照投资限额设计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注重美观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园林的欣赏价值,要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

(三)在园林设计中要融入生态学原理。生态学理念是近些年来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是人们对工业化浪潮下造成污染反思的结果。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要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园林设计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园林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长远发展。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要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 园林规划的具体措施

上文提到了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在探讨了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具体原则之后,我们就来详细论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进行科学设计首先必须要做好都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其次是要增加绿地面积;最后是要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绿地绿量。

(一)做好都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生态保护,而生态保护首先必须要做好都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加强城市规划中的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对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等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减少环境污染。

(二)要增加绿地面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控制好用地面积,要增加绿地面积。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规划与高效利用,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园林规划中要把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两者要同步实施,这样可以保证城市绿化的顺利完成。

(3)绿地系统规划图

(三)要合理配置植物资源,绿地中的绿量要有显著提高。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进行不同配置,要结合建筑物自身的功能,营造景观的要求来进行配置,要加强绿地中的绿量,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这样可以使得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既美观又环保。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现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就成为了城市建设者的必然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实现科学的城市园林规划,本文详细分析了城市园林规划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而后又对城市园林规划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一点建议。笔者认为做好园林设计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下功夫。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城市园林设计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园林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植物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范文第3篇

高校的任何建设项目均要求将生态和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这样,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更是凸显出来。硬质景观是高校景观规划中所必须的,它可以改善环境,服务师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它并不具备生态效益,若硬质景观过多反而会增加热岛效应,使高校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硬质景观的规划应要掌握一定的比例。高校的景观规划建设在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应重视环境的改善,以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高校景观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维持着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有降温、增湿、减尘、涵养水分等作用,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占有尽量大的比例,这也是评价高校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

园林植物是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材料,如何合理的选择与规划利用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规划工作者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要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整体或局部的绿化任务,了解师生的需求,以近期为主,远期结合考虑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做好景观规划方案,避免盲目。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植可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气候带,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不同区域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不同的海拔也有着不同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规划的核心就是“师法自然”,即在进行植物配植时悉心请教大自然这位老师。我国各个高校处于不同的地域,在对高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注重校园所处的地理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生长的植物进行造景。体现造景植物的适用性,选择高校所属区域的优势种,首先勾画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外轮廓线条。如低纬度高海波地域可选用冷杉、水杉等杉类植物,处于热带、亚热带的高校可选用榕属植物等。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者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不能单纯地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植物的习性要求。

2科学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的科学性要求规划者根据高校的性质特点、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深入了解适合上述因素的植物资源,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兼顾各高校的类型及性质,满足绿化植物的综合功能,适当的选择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以增添校园特色,注重乔灌花草、攀援植物的搭配为所营造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常绿、落叶、速生、缓生树种的合理搭配以体现高校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在进行高校景观规划时要充分挖掘植物的内涵,结合校本特色在打造良好景观观赏度的同时构筑深刻的人文意境,突出高校校园文化。3艺术观赏性原则高校植物景观规划同样遵循着绘画、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统一原则可体现在高校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的规划。在对高校植物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时,首先应确定几种乡土树种作为校园的基调树种,形成统一的基调。如电子科技大学普遍选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四川师范大学则主要选用香樟作为行道树。同属树种的选择同样可体现高校景观基调的统一,因同属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能产生统一感,它们的合理搭配可以既生动又和谐统一,基调树种的选择可凸显一个校园的特色。而高校的各个区域因其功能的不同也可选择不同的主景树种,如武大的樱园、梅园等。高校景观规划中的一般树种则表现在种类多但量少,色彩斑斓,起变化的作用,在变化中求统一,可体现一所高校的活力。调和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协调,也要用差异与变化产生对比效果。调和的植物景观使人平静、舒适,如教学区域内宜采用该种手法造景,而对比的手法让人形成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适合高校的学生活动区域。在对高校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配植时,要注重体量、重量、视觉等比例的协调。如在行政办公楼、教学楼等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四周可用冠径较大的树木与其协调,林下可用矮的色彩不同的灌丛形成色块,体现变化的节奏。而植物色彩的搭配可参照色彩构图,红、黄、蓝为色彩三原色,它们中任何一种与其他两色搭配都能组成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鲜明的例子,这样的植物配植可产生跳跃、新鲜的对比效果。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可突出造景主题,突出校园特色。均衡原则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植物配植的一种布局方法。采用均衡原则进行植物配植的校园景观可显得稳定、顺眼。如高校各主道上树形、高度一致的行道树,校园广场上整齐的树阵都是规则式均衡的植物配植,而在学生休闲活动区域的园路两旁分别种植大乔和数量较多,单株体量小的花灌则是自然式均衡的植物配植。韵律和节奏的原则是指在对高校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在植物的配植上有规律的变化,产生韵律感。如校园中灌丛色块高低不同的配植,行道树中落叶与常绿的重复运用,这样延径行走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会感到有韵律的变化。

三高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几种模式

在高校的规划建设中,常常将学校分为几个功能区,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植物造景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1整体、开放模式

整体、开放的植物配植模式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入口景观中。高校入口至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往往是人流、车辆集散地,入口景观因突出校园风格、文化特色,高校的入口景观对所在城市形象都影响甚远。因此,基于这些特点,高校的入口的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自然、烘托主题,突出高等院校的文化氛围。若高校入口所在位置比较宽敞,入口处应设重要景点为主景,避免一览无余,所植植物应注重横向与竖向的对比,配植植物应低矮、整齐。

2简洁、大气模式

简洁、大气的植物配植模式适合于高校的主体建筑物区域、如图书馆、体育馆等。高校的主体建筑一般位于中心景观的中轴线终点,是景观中的焦点,而这些区域的植物造景使主题建筑“隐”于其中或其上,与主题建筑相融合。故该区域的植物选择不易太复杂,以简洁为主,植物群落简单,层次分明,若要种植行道树或树阵,则应选择高大、冠幅较好的大乔,以烘托主体建筑物的大气。

3优美、安静模式

高校的教学科研区域的景观适用优美、安静的配植模式。该区域的植物造景应营造优美、安静的环境,不能影响室内的采光。植物配植采用自然式布局,可运用水景、修建花架、亭廊、坐凳等,各种园林小品与植物景观相结合。以紫藤、三角梅等攀援植物或较高大的腊梅围绕花架以创造幽静的环境;以雀舌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冬青等常绿灌木高低配植形成半封闭的的学习空间;以高大香樟、大叶女贞、天竺桂等乔木与校园大道、运动场等区域连接过度,形成防尘、防噪的空间。

4简单、有序、流畅模式

学生生活区域、公共活动区域的植物配植易用简单、有序、流畅的模式。该区域环境安静、卫生,硬质铺装比较多,人流较为集中,学生活动频繁,对该区域的管理强度较大,所以该区域不易配植珍稀植物。易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配植方式,可砌筑花池,其内种植低矮修剪整齐,形状统一的花灌木,较宽敞的区域可种植冠幅较大的落叶乔木,这样在提供大量绿色的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物内的通风透光,学生在大树下活动时还能遮阳、乘凉。

5整齐、开敞模式

体育馆馆、运动场的景观规划可采用整齐、开敞的模式。可以大量的草坪及高大乔木形成区域的基调,突出该区域的特色,起整齐统一的作用,周边配以四季能交替开花的小乔或矮灌以寻求景观的变化,这样能为体育馆、运动场创造出热烈、运动的氛围,具有内涵的模纹花坛的配植亦能赋予景观意义深刻的情感。

四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要点;地域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居住区、建筑物、道路、水系、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建立在布局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环境与空间的合理结合。以下就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及地域景观原则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提高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主要体现在:我国由于农村规划的范围,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标准,引起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与环境质量的破坏。很多原有的水塘和水系流道用于抛弃生活垃圾,没有很好的利用;在很多农村没有解决安全问题,存在泥石流、滑坡等潜在的自然危害;很多农村的建设质量混乱,施工技术低下,居住建筑没有形成统一建筑思想,引起与周围环境的不相协调;很多道路的建设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没有为整个村庄起到整体服务的概念;排水渠道、路灯、通讯等基础设施忽视了农村的整体需求,其配套性、共享性差,教育、娱乐、环保、健身、医疗等设施难以配套运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二、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1、景观体系框架。村域土地根据规划设计将土地利用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农村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中,将住宅区、农田、道路、河流有机组合,整个村域规划形成“点、线、片”的景观框架网络体系。使农村村域范围内的绿地景观和建筑区景观与河流形成一个连通景观体系。

2、景观规划重点。从规划布局而言,着重对农村进行几点规划强调:控制住宅以及公共建筑的盲目扩张,对村庄整体强调合理布局,建设具有宜人景观的人居环境;重建植被,强调景观的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人文景观,营造并保护种植田;建立集约化用地政策,与其自然环境相协调。对于硬质交通道路,将严格遵守国家参数,进行标准建设;合理安排民生工程(村委会、老年活动文化中心、幼儿园、医疗室、商业服务点、通信等公共设施场所)、综合防灾体系工程(消防信道、防洪工程、抗震工程、泥石流防护工程)、生活辅助设施工程(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停车场)在规划中的合理位置,中心公告服务设施区。

3、绿地景观设计。整体规划采用“点”、“线”、“片”相结合的手法组织景观点,营造流线生动、步移景移的景观效果,布局安排合理。在村口,设置的该村牌坊以及景观小品,这是整个景观轴线的开端,沿着村内主干道同村内道路交汇处,将是整个村庄的中心公共服务区,包括村民室内活动中心,室外体育活动公园、养老院、幼儿园,、医务室以及村委会及侧坪休闲区域,音乐喷泉休闲广场、商业服务中心、中心停车区域,再沿着主干道,规划各类景观小品及绿化景观,这些景点沿着主干道合理的布局,营造出一个适宜居住的美丽农村环境。

4、建筑规划与设计。依据新农村的住宅建筑要求,原则上遵循充分利用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统一拆除老房、危房。然后按照国家统一建筑参数标准,进行整体修筑。建筑风格采用本地住宅的特征,合理布局住宅平面户型,设计内部功能分区;强调户型外观整体性与美感,提高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简单而紧凑,位置主要集中于新村中心,在村中心布置村委会、村医务室、农村的幼儿园、商业中心、养老院、室内活动中心和公厕等公建;并且把室外活动场所与灾难紧急疏散广场布置于村内十字路口周围,确保交通顺畅,为村庄的安全更添一份保障。

三、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地域原则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要重视传承地域景观特色。新农村规划建设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使之成为有本地传统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观。改造不是随意的盲目改变,而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寻找地方文化传统元素,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适应当地人生产生活的最佳环境,适应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在保护原有古老装饰风格基础上的改造,是一种传承地域文化的行为。改造也不是模仿,而是在本身地域文化中寻找代表性符号,并作适当的强化,否则就会丢失地域特色,丧失文化传统。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村。历史文化名村一般保存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能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其中大部分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保存完好。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但是,真正纳入法规保护的历史文化名村只是中国数量庞大的自然村落中的极少一部分。一般村落中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特色,与历史文化名村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完整载体,在体现村落传统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文化的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要素之一,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对村落传统进行保护和延续意义重大。实现新旧村落文化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还要了解村民对住宅建筑空间的需求,结合引导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共同对由此产生的新建筑空间需求进行合理化设计。掌握好原有的村落形态和构成肌理,对原建筑形态、院落布局特征进行新与旧的必要协调,调整好新环境与旧村环境的关系,即新建筑以与旧村相似的尺度和肌理,有机地嵌入新村建筑群内,把新建筑的布局和开放空间的控制与旧村形态有机地衔接起来。

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规划设计原则,可缓和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可保持原有的地域特色。建筑材料可以用现代材料来替代,但应以不破坏地方原有整体风格为准。农居建筑群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可以突出地方特色。保护农村原有的聚落生态、自然生态是发扬地域特色,使本地的历史文化生态得以延续的基础。整体规划改造的原则是以保护地方特色为前提,新建筑与老建筑相和谐,不能出现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那样只会是破坏整体村落的美观,破坏环境的和谐,以致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古人常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来表达人与人关系上的“和谐”、“和气”的重要。如今,一些富裕的农民产生了显富、攀比、炫耀的心态,反映在建筑上则是极不和谐的争奇斗艳。

结束语

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建设中,既要体现乡村新貌,体现农村的现代气息,又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万面,既要保持农村纯朴民风,弘扬优良传统,又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新农村的新风尚。

参考文献:

[1]刘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1]蔡可心.现代化农业生活区的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是构建建筑实体周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景观设计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首要出发点,从而增加建筑的满意度,发挥建筑建设的效益水平。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发挥以人为建筑核心的根本,要充分了解建筑使用群体的心理,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居住人群对建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而使各个年龄阶层人的需求得以兼顾,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效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得以放松。

1.2生态性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力图把建筑景观设计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建筑打造成园林化居住园区,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使建筑使用群体可以充分与自然和平共处,享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建筑景观规划中,就要合理造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图使用建筑周围原有环境要素,使建设与原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1.3功用性原则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景观功用性的发挥,要保证建筑景观规划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日常的需求,比如说休闲以及运动和娱乐。这就需要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相关设施的建立。比如一些运动器材和场所的规划,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使人们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场所,增加建筑使用群体的沟通,使建筑居住人员之间能够增加亲密程度。有很多居住区设计美轮美奂,但转来转去没有一处可供坐下休息的地方,让人觉得只可远观而不可亲近,因此要强调休息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需求,合理布置区域,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同时要塑造景观的艺术效果,使建筑景观集功用和形式美感于一体。

1.4地域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能毫无依据,盲目推陈出新,要根据建筑坐落地点的整体风格进行景观的构造和布局,使建筑景观整体色彩风格可以体现地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景观的代表性,使建筑景观与周围大环境和谐统一,防止由于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带来的不协调,使建筑景观、建筑与建筑依托的大环境能够形式一致。

二、建筑景观设计要点

2.1 景观道路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建筑中的道路的规划设计,要充分发挥人行优先的原则,避免车辆使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设计道路的主次,要协调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防止建筑中的交通拥挤和堵塞,避免对建筑使用群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建筑景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协调道路与周围景观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建筑的整体元素及周围布景,设置一些小路,从而增加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便于人们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景观,使人们增加美的感觉,增强对建筑及周围景观的关注与喜爱。居住区园路设计还要着力关注方便居住者的进出,防止设计的园路因不方便使用而导致业主自行在景观地上随意踩踏成路。

2.2 景观植物设计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做好建筑景观植物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景观植物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适用性,充分保证种植植物能够成活,并对造景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植物的选取中,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树种、病虫较少、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的有效性。在种植方式上,要特别注意树种的配合,注意乔、灌木、草以及常绿植物的搭配,充分创造建筑景观效果。在植物选择过程中,还要注意层次性,使景观构造能够体现层次性,要充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以及植物养护的难以程度,合理配置植物,发挥景观植物的功用性。同时还要避免由于过度追求植物的密度和丰富度和堆坡造景而对低层建筑的视线和采光造成负面影响。

2.3 建筑小品设计

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建筑小品也能充分发挥造景作用。因此,也要特别注意建筑小品的设计。建筑景观小品能够起到点缀作用,增添园林的色彩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能够置身生态环境当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一些诸如座椅、花架、灯具、水池等建筑小品在设计中要根据建筑整体意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建筑小品能够充分融入到建筑环境中去,并且能够使静态的环境得以灵动起来,同时要注意建筑小品设置要突出特色,丰富建筑景观内涵,使建筑使用群体能够自觉喜爱建筑景观,并乐于走出室内,充分感受大自然风光,增加建筑满意度。

三、结语

建筑景观是建筑依托的外部环境及整体布局,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绿色和生态的理念,创造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精心设计建筑景观各要素,从而保证建筑景观与建筑实体的协调,创造一种视觉冲击,从而增加人们使用建筑的美感和满意度以及居住的舒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对建筑的喜爱程度,使人们能够充分与自然接触,在居住环境中就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的效用,促进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瑾. 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浅析[J]. 住宅科技,2012(8)

[2]屈德印. 当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J].文艺研究,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