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第1篇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含有〆-H的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较活泼,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甲苯中〆-H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乙酸中〆-H在磷的作用下与卤素发生异裂型取代反应。其原因是甲苯中C-H键极性弱,易发生均裂,乙醇中C-H键极性弱,易发生异裂。烯烃含有π键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而苯虽然也含有π键,但它不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其原因是二者π键的键能不同。乙烷能发生均裂型自由基取代,乙炔能与AgNO3发生异裂反应,而乙烯却不易发生均裂型自由基取代,也不易发生异裂取代乙烷:C-H乙烯:C-H乙炔:C-HSP3-SSP2-SSP-S

二、用内因和外因关系认识有机反应的复杂性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有机反应的内因,即结构决定性质;反应试剂、催化剂及温度等反应条件是外因。同一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的有机反应,例如:甲苯在光照下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即甲基上的氢被取代;而甲苯在卤化铁作用下与卤素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即苯环上的氢被取代。又如: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亲核取代生成乙醇;与NaOH醇溶液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乙烯。不同类有机化合物可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例如:酚、羧酸、吡咯等显弱酸性;胺、吡啶、喹啉等显弱碱性;芳烃、杂环化合物均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等。

三、用矛盾运动规律掌握有机化合物反应规律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第2篇

    对于脂环烃的结构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而直观地演示出来,同时由最简单的不含有任何取代基的脂环骨架开始讲解。将含有最少碳原子数的脂环———环丙烷,到氮原子数逐渐增多的环丁烷、环戊烷和环己烷放在一起比较,结构明了,易于掌握。知识的变化总是由简单向复杂、由少向多进行,掌握的技巧也应该和这一变化规律相适应。同样是脂环烃,当碳原子数再增多和环上连有各种不同的取代基时,结构也就显而易见了。以上都只限于结构只含有单一环状饱和烃的情况,那么更复杂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提示,采用启发式和互动教学模式结合的形式,来引入复杂的螺环和桥环的结构。它们中一是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另一是两个环共用两个桥头碳原子。学生根据提示写出化合物的结构,印象更深刻。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同分异构现象,这使得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并且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数目以几何级的形式增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穷尽众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讲授,只能抓住重点,教给学生认识结构的方法,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知晓了化合物的结构是不够的,如何命名是灵活运用化合物所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中,结构和命名联系紧密,通常是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可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互动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脂环烃命名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适合用“授生以渔”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命名的正确与否关键是取决于学生对命名规则的掌握程度,命名的正确率高说明学生灵活掌握了命名的规则,知道不同情况所适用的不同细则。这些规则包括选主链的规则、确定官能团和支链位置的编号规则、确定构型的顺/反或Z/E规则、正确书写规则等,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为正确命名而约定俗成的标准,丁是丁、卯是卯,没有讨巧可言。学生学习时要理解透彻这些规则的内涵、牢固地记住并在应用时做到熟练灵活。因此,在教授脂环烃的命名时,要将规则中涉及的内容用多媒体全部列出来,清晰明了,并对照规则向学生阐明。这一过程中使用实例教学和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初学这些规则,一下全部记住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将命名规则清楚醒目地放映出来,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实例教学更有代表性,在讲解实例时又可深化对规则的理解,帮助更好地记忆。互动教学模式的使用是在教师实例讲解之后,让学生通过在练习中使用所学规则,结合教师现场批改,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之。学好脂环烃命名的关键之处就是全面、准确地记清楚规则,掌握这一知识点无捷径可走,唯有反复诵记,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

    一、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所含官能团息息相关。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结构决定性质,在知道化合物的结构后,就可以据此推测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有机化学中讨论某一类物质的性质时也会涉及物理性质,但重点研究的还是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所以在此只讨论从物质结构分析化学性质的方法。一是找出具有反应活性的原子、基团或官能团,然后进行讨论。筛选的化学活性部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官能团本身,其二是受官能团影响较大的周围原子或基团。如环烯烃的化学活性部位就是C=C和受C=C影响较大的α-H;二是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理论分析分子活性部位的结构特点,结合反应的普遍规律,推测该活性部位具有的性质。以1-甲基环戊烯的性质为例,环上C=C结构中π键的弱稳定性和电子云在双键平面的上下分布能推测出C=C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甲基的作用使C=C上电子云分布不均,进一步导致极性亲电试剂加成时具有不对称性。从结构预测性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种理论;三是将抽象化、概念中的物质具体化,比如,亲电试剂包括浓硫酸、卤素、水、氢卤酸等。另外,C=C也容易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链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开链化合物,根据产物的结构不同进行分析,可知用作氧化剂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又如环二烯烃,由于具有共轭双键和环状结构,所以能够发生双烯合成反应,是合成含有六元环的双环化合物的好方法。学生因此从本质上掌握了反应特点,遇到相关结构就能触类旁通。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若想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教学,不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难以有效完成的。知识容量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体现在随堂练习和复习的时候,即练即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进行有机化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从而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有机化合物制备包含的内容是:某一化合物可以利用哪些原料和试剂、通过哪些反应得到,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机物制备涉及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比较丰富,有些用于作原料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原理都是在后续章节中进行学习的内容,如制备环烯烃,其中方法之一就是以脂环醇为原料、在脱水剂的作用下加热消去一个水分子得到目标物烯烃,但醇类的性质、消去反应等知识的学习被安排在烯烃章节之后,因此在讲授环烯烃制备时只能从反应事实上讲解。化合物制备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策略是直接讲授反应事实,无需纠缠反应的原理。

    二、有机物的反应机理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工科专业的教学中没有作重点要求,但是仍然需要讲解透彻,因为很多的化学性质中涉及的有机反应在讲明了机理后才更利于学生掌握。有机反应机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其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使学生认识反应机理对于有机物化学性质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关键。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促进教学直观化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相结合的直观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更好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单纯地讲解机理是很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吃力,在教授反应机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烯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抽象的电子转移过程表现出来。而利用多媒体模拟其过程,制作成直观的动画,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使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亲电试剂的进攻过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准确。此外在课堂教学进度允许的情况下,多给学生随堂练习的时间,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疑难,使之顺利掌握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第3篇

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五大知识块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在中学教材

中,有机化学包括《烃》、《烃的衍生物》、《糖类 油脂 蛋白质》和《合

成材料》四章内容。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

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考查时会在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这

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

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学生已学过一些有机物的知识,但所学的知识比较简单,间

隔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如能系统的掌

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学习与化学

有关的其他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有机化学在整个试卷中的分值比例大概有25%

~30%的比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25%,而且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烃

、烃的衍生物、油脂、糖类、蛋白质以及高分子合成材料等。面对如此之多

的重要内容,一个学期的课时量难免有些不足,而对于学生,如此之短的时

间内要掌握这么多的内容,难免会有些不高兴的情绪,因此,教学方法就显

得格外重要。

二、有机化学的教学策略

1.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

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有可能在数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相关

的立体几何知识,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其

中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就是采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建议教学中展示球棍模

型、比例模型,也可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图,还

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机物的球棍模型等。

例如,在研究烷烃的结构时,可以从甲烷分子的结构入手,让学生自

己动手制作甲烷、乙烷等烷烃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烷烃分子之间

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烷烃的结构特点:以每个碳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构

型,碳链为锯齿形,分子中只有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四个价键被充分利用。

又如,在有些模型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可借助ACD/ChemSketch等软件

制作有机物分子的各种模型:棍、球棍、镂空比例等,还可旋转任意角度,

帮助学生认识有机物的结构,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抓住分子中的断键部位,深化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

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充分利

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学科特点,通过分析有机化

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键部位

,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并通过动画模拟加深理解,然

后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同类物质

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该类物质共同的化学通性,并可以

将该通性演绎到具有该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中去。

例如,在讲“乙醛”时,重点抓住分子中的官能团:醛基。醛基中-C

-H键断开,可与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发生氧化反应;羰基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3.采用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联系、对比所

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知识、识同辨异、探寻规律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还可以

顺利突破教学重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系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将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关系;交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8册。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为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高考必考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特点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在义务教育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模块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必修模块突出核心内容,强调基础,但又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学生学习相关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选修模块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在核心化学知识方面可以看做,选修模块的知识起点是必修模块的知识终点,选修模块都会在必修模块的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化学核心知识,是对必修模块的化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必修模块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和以研究物质性质为主的化学研究方法和程序,而选修模块中则更加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模块所代表的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和研究思路。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交叉内容比较

必修模块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是: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模块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元素周期系的应用。选修模块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共价键的主要类型б键、п键,共价键的键参数,键的极性,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选修模块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

分子晶体结构特征及结合力,原子晶体结构特征及结合力,离子晶体结构特征及结合力,晶格能及其应用。

必修模块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是: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应用。选修模块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等概念,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必修模块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选修模块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知识点是: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烯烃的顺反异构。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选修模块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点是: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乙酸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结构物质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在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酵素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选修模块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知识点是: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油脂的概念、结构。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从必修模块中的知识点与选修模块交叉知识点进行了对比,可见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知识的处理更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学科的基本结构明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知识点这样处理的目的,在于从综合教学效果考虑,精心设计知识的台阶,使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避免由于知识台阶设计不合理而使学生学习出现大面积的分化。同时,由于难点分散,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范文第5篇

一、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做好化学学习的开始工作,对学生学好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向学生学习理论化学知识之前,要恰当的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化学,如何正确理解有机化学,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繁多,教学课时又不够,很多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常常忽略绪论的作用,有时候只是一带而过,很少为学生们仔细分析。

二、适当改革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所以要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做到“专、调、分、减、增”,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紧凑、丰富。“专”: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一些教师不方便处理,学生又难以掌握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报告来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比如,可以举办“表面活性剂”、“电环化反应”、“有机合成”、“促进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取代基效应”等专题性报告。“调”: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加方便学生掌握各有机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有机物本身的性质。比如,在烯烃学习过程中适当的讲解诱导效应有助于学生对马氏规则的讲解;把“次序规则”与烷烃命名放到一起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有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相近,针对这类知识可以把一些涉及到这类性质的知识分到相对应的章节中去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芳香烃、卤代烃、烷烃时可以把元素有机化合物分散到其中进行学习;将含氮化合物分散到烯烃中去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方便学生们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还能够避免知识的重复。“减”:为学生们减少那些简单、重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作为了解性知识进行自学。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具体化学性质,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联系前面学习过的有机物化学性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自学。“增”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可以增加有机化学在科技、医药、交通、国防、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核酸、蛋白质、氨基酸这类知识时,可以把蛋白质的相关结构以及蛋白质与一些疾病的重要联系加入其中:人体内如果缺乏酪氨酸酶就会导致白化病。还可以将一些化学家的事迹将给学生们听,比如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而不屈不挠。

三、改善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改善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们学会在探讨中进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的讲课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上课中采用研究型、讨论型、启发型等各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们学会自学。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与有机化学联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自学。并通过习题练习、问题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有机化学学习中的不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们自学过程中所学知识要先简后难,先少后多。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要想提高效率,学习方法很重要。为了引导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知识,把自己看不懂的知识点用笔圈出来,在上课听讲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听讲,着重听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有规律的,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抓住知识的主干。

3.开展研究型、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机化学具有逻辑性、复杂性等特点,所以要恰当的运用研究型、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运用研究型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研究合成“布洛芬”、“脑白金”等;在运用讨论式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酮类物质和醛类物质能发生亲核反应?为什么羧酸能发生消去-加成反应?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学会灵活思考问题。

四、改善考试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