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而且当前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同时,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而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有着不小影响。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目前,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上,对此国家政策也作出了积极地调整,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人数也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但仍不能够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许多大学生放下身段、转变就业观念,视线从“白领”转移到“蓝领”,重新回到校园,参加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并且金融危机是危机的同时,也是机遇的暗示。但仅有创业打算不等于能实现创业,只有为创业的毕业生营造好的创业培训和创业环境、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创业。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也是没有错,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充分的发挥出聪明才智,就更接近成功。

但创业就业的前提是你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此凸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在其中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惰性。心理学家声称:人都有惰性,希望舒适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更多而忽略付出。在社会实践中不同于在大学生活中的放松,更多的有纪律、原则、职业道德、生活习惯等等的体现。在社会实践中,会接触到很多你以往嫌少接触的,甚至会让你认识到你人格中黑暗面。当然,这

黑暗面不是指暴力等等,而是你的耐心挑战,品格挑战等等,你在大学生活中没有被发现的。在大学生活中,你多数是被发现,而人的眼光总是带有主观色彩,不易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在社会实践中,你的搭档也许是你陌生的,甚至只有你一个人,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度够的空间来思考和发现真实的自己,考虑未来的路,知道怎样改善自己。换言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之一,心不够静。实践可以磨练人,让人浮躁的心平静,得到安宁,提高自己的素养。

现代的我们,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在实践期间,我看了不少报刊杂志,了解当前局势;接触了不少大学生,一起讨论大家的问题,互相交流,体会不同的生活;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梦想。

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的技能才能解决得了。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也有简单的事,比如装电话机啦。我做了很多从前不曾做过的但看人家做过的。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查和过程改进四个关键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运用灵活、全面的控制功能和柔性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过程管理适用于高等教育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同样可借鉴企业过程管理方法。独立学院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实习前的管理、实习中管理和实习后管理三个阶段,其具体节点为实习前的积极策划与准备;实习全面展开后的指导、监督与管理以及实习后的严格考评和及时改进工作。任一环节的疏漏都会影响整体的实习质量。因此对每个实习环节应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过程管理,以提高毕业实习管理的整体质量。

一、毕业实习前,积极策划

积极的准备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毕业实习的准备期,为调动大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保障实习的质量,独立学院须积极策划毕业实习。

(一)落实计划

虽然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校,都应切实落实实习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四年的实习进程。独立学院可通过一系列的实习计划和相应的实践活动,将实习内容贯穿大学四年。如大一时,安排大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以接触社会为重点,初步了解职业的内涵,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大二、大三时,以专业课外活动为载体,重点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则以探索个人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为主,为就业提供方向。

(二)认真培训

由于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生的定位及规划非常模糊,在毕业和就业压力面前,他们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茫然无措。为避免上述情况,可从新生入学开始,利用学生社团、专业讲座、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如入学初的军训及其后的各种拓展训练,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使得他们学会了彼此间建立信任、友谊,学会了团队合作。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则为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专业课外活动和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则在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提升了其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交流的能力。就业指导工作则帮助大学生自我定位、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实习活动开始前的岗前培训不但改变大学生传统实习观念,也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积极动员

为改变大学生传统的实习观念,树立积极的实习心态,在实习工作开展前,可以通过网络、黑板报为媒介,以班会、座谈会、专题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毕业实习。

(四)双向选择

实习单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是影响大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为保证学生实习的单位或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尽可能对口,调动大学生的实习热情,在毕业实习开始前,可向学生实习单位信息,并与事先联系好的企业合作,以院系的名义组织召开各实习单位的招聘会,使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另外,对于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要求其提交“学生自行联系校外实习申请表”,经专业指导教师和院系审批后才能自行实习。

(五)小组领导

在规范实习的过程中,结构严谨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至关重要。这个小组应由上至下建立,由决策层、监督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部分组成。决策层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对毕业实习进行宏观管理、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层由督导处和教务处负责,全程监管毕业实习工作;执行层落实到各个系部,具体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毕业实习中,全面推进

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实习形式,通过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全面推进毕业实习工作。

(一)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

具体的实习形式有两种: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前者通常由学校集中统一安排,按要求分步实施。集中实习的人数应确保占总实习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带队教师具体组织下有序进行。分散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或签约单位,也可让学生回到家乡所在地,在家长帮助下切实开展。为保证分散实习的效果,实学生须与独立学院签订毕业实习协议,提供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证明。

(二)实习基地建设,内外并举

集中实习要求独立学院有足够多的稳定的实习基地。独立学院可通过组建校内实习基地,如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由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商业创业实习。在校内创业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毕业,保障实习长度。校内创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调动了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企合作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方法。具体可通过调动学校的人脉关系,联系实习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的毕业选题与企业挂钩,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为企业提供建议与对策等方法与实习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建立的稳定实习基地。

(三)招聘、培养双师型教师,指导到位

独立学院可通过招聘和培训等方式培养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并将这些教师纳入到实习领导小组中来,对实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并辅之以人文关怀,鼓励、鞭策大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成长。

(四)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应落实在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监督管理层和执行层。首先,在监督管理层,教务处应根据其制定的毕业实习教学计划,根据全校实习进度,定期收集、整理、审核各个专业毕业实习文件,管理毕业实习成绩。督导处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全程监控,提供监控办法,定期检查各专业实习情况,并及时汇总毕业实习进度信息,提出改进策略。

其次,执行层的监督检查工作主要由带队教师负责。具体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定期考核实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实习单位对实学生的满意度等方式进行检查。另外,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记录实习情况,向实习小组长汇报,并向院系书面汇报实习检查指导情况。这些书面材料将为院系的实习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并可作为评定大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三、实习后,严格考评

考核是达到认识实习教学要求、实现实习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生实习认知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

(一)建立合理的考评系统

合理的考评系统有利于全面、可观地评价大学生实习与否及其实习效果。该系统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定性评价包括有顶岗实习报告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等。定量评价包括有专业对口实习时间、连续实习时间、与指导教师沟通次数等。

(二)严格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实习报告可从书写规范、实习报告质量、问题探讨与知识的总结提高程度等方面设定评分细则。在具体的评分中,专业课教师负责评审实习报告,并按百分制计分,所给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习考核成绩由带队实习教师及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按“思想政治纪律表现占40%,业务成绩占60%”百分制评定,占总成绩的50%。

四、针对不足,及时改进

为全面了解、改进实习效果,在实习结束后,独立学院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为下一年度的毕业实习提供参考;针对实习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予以表彰,为今后的毕业实习树立典范。此外,可通过安排大学生总结交流会,强化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晓明.卓越绩效模式立足过程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6,(5).

[2]胡同德.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会计是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本文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职业学院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多样性设置。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一、课程体系重构

我校自2009 年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毕业生调查,主要调研青岛周边企业的会计岗位构成和对会计教学的要求,调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应届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对实习单位会计岗位的构成调研,二是往届毕业生调研,调查方式有的是采用实习报告中夹带调查问卷,有的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网络调研。经过大量的调研,我们重新进行了会计专业课程的构建,全部课程重新按照岗位进行设置,统一自编了分岗位的项目化会计系列教材。

现在我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为:《会计入门导引》(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核算岗位实务》,《成本核算岗位实务》,《纳税申报岗位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excel 财务分析),《出纳岗位实务》,《外贸会计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出口退税实训),《会计电算化》,针对往届毕业生很多进入记账公司工作的情况,还根据我校的财务咨询公司的实践经验设置了《会计中介》课程,整个课程设置尽量贴近学生的就业需求,教材统一使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案例,尽量使用企业实际案例。

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室建设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十分重视财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有6 个校内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创业模拟沙盘实训室,主要进行沙盘模拟实训,学生沙盘对抗竞赛,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室,主要进行会计电子综合实训,EXCEL 财务分析,发票填开、电子报税和出口退税操作;会计账务实训室,主要进行分岗位手工作账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

上述校内会计实训室保证了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训操作练习。

2“. 校中企”建设

虽然整个分岗位会计课程体系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增加了大量的实训项目,但课堂的实训项目毕竟还是企业实务的典型化提炼结果,跟现实多种多样的企业实际业务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方便随时接触企业实际业务,2012 年我院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成立了青岛海诺城财务咨询公司,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实践基地。

实训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主要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记账,纳税申报,财务咨询,企业审计等业务,公司到现在已经稳定为22 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通过参与实训公司招揽的业务,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企业资料,从公司注册到使用用友T3 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每月纳税申报,季末所地税税鉴,真正做到了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业务相印证,并能灵活处理,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3.校外实习基地

(1)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顶岗实习基地协议

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口食品加工的外贸生产企业,由于阶段性的人工短缺,经过协商,我们分批派出学生去该企业生产部门进行为期2 周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产品生产,了解了现实的外贸生产型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同时该企业每天会抽出1-2 个小时请企业的人事部主任、财务经理、生产部主任等管理人员给实习学生讲课,讲课涉及公司制度、公司流程、公司文化、成本核算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内容。由于实习设计合理,企业管理人员授课贴合学生实习实际,使学生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知识,公司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实现了校企双赢。

(2)建立7家事务所实习基地———常态化实习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从事给企业记账,网上报税,公司注册,工商税务年检、审计等业务,有些工作难度不大,重复率高,工作量大又琐碎,是事务所工作人员很重的负担,这类单位十分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学生实习遇到的典型问题是一般的企业所需要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少,为了解决事务所和学校实习双重困难,课题组与事务所联手,建立常态化实习基地。从2009 年开始与青岛志同会计师事务所首次合作取得了成功,有了经验以后又逐步扩大类似会计师事务所类的顶岗实习单位,到现在为止,已经同7 家事务所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分批派出学生去顶岗实习。刚接触真实业务的学生工作热情高,能吃苦,工作认真,有耐心,不过于追求报酬,得到了事务所的普遍欢迎。

常态化实习基地运行:每年1月、3 月、4 月、5 月、6月、12 月事务所将所需要的学生人数及要求与学院商谈,然后学院制定出具体执行方案,方案制定原则是实习人数尽可能的多,每个学生实习时间尽可能的短,不影响学生的学业,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实习。

(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4)改革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方式,改为实习报告形式为免于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我们从2009 年开始就改革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式,改为提交实习报告,在报告中明确规定学生描述实习单位和实习过程,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并请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实习评价,同时给学院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反馈,及时统计数据,调整教学设置,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需求一致,更加符合岗位需要。

三、课外实训项目

除课内教学项目之外,我校会计专业还设计了“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大量的课外实训项目,和课程内的项目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能力培训体系。

“五级递进”是指整个课程的实践体系按照“认知实训、流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难度由易到难,实训项目由单一到综合,由统一到分行业形成的层层递进型的岗位技能实训体系。

“三线合一”是指:

课内一线:学生在各课程的实训;

课外二线:学生课外可以参加校内举办的小键盘、计算器、点钞比赛等会计基本技能竞赛,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涉外会计手工操作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等各种大赛,增长实践经验,比如“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我们设置了专门的校内沙盘实训室,组成了沙盘社团,会计会电班的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层层选拔,直到参加青岛区,山东区和全国的沙盘比赛,在沙盘实训和比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的理解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且也能直观的感受成本核算岗位同其他岗位的关系;我们设立的校中企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公司,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真实接触了各种原始单据等原始资料,参与企业的记账;另外学生课余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课下的活动,组成了“课外二线”的实践项目。

企业三线:是学生通过去校企合作的正乐食品公司,各种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其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习。“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体系设计,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参与多元的实训实践项目,实现学生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职业能力不断进阶,实现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效果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活动应是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在该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讲解比例过大、可操作性不强、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等问题,这也是造成该专业毕业生供需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讨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其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希图为制定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调整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供思路。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

1.加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学习

可模拟社会保障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社会保障费征缴及个人账户等业务运行模式。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对社会保障理论有更为深入地理解,也为校外实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在《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课程中可以引进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教学。鉴于全国各地实用的申报系统软件不同,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使用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也可介绍当地社会保障部门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作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课程来讲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使用的是“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软件和网络版软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引进济南市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

2.延伸现有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训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后,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劳动合同管理的人员去思考和掌握,如劳动力成本、解雇员工风险、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等等,还有制定厂规厂纪、解雇员工等应当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在讲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规》这门课程时,除了要介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之外,还要将法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入“劳动全同管理软件”,注重实务操作内容。在讲解劳动争议等内容时,可以组织本专业学生在校内模拟法庭进行劳动争议、保险案例裁决,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保险精算》课程可适当增加实训学时,《人事测评》课程可以介绍“人力素质测评软件”等。

3.努力不断优化研究方法类的课程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为代表的课程群,包括从选题、文献评述、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抽样方案的制定,到调查访谈的实施,直至问卷录入、统计分析到最后撰写报告,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大量问卷调查和调研报告,选题可围绕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提高。

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压缩甚至淘汰演示性、验证性、模拟性的基本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有教学计划、教师有明确要求的学生在校园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将专业内容融入到如文艺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技能比武、校内科技服务、创业设计、公益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各地和多个高校曾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极大地普及了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等咨询服务。

高校可将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作为完整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养体系进行要求和规定。科技竞赛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挑战杯”、“新苗计划”、校内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本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1.实习与社会实践

实习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长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和责任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课程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可以采取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见习等形式,时间较长的还有阶段实习或短学期(也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两个暑假)和毕业实习。

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也可以让学生在一周内按照当地领取最低生活补贴的标准生活一周,体会穷困家庭成员的感受;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去参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也可以以客户的身份访问社会保障机构,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感受,并提出可以改进之处;还可以请学生去养老院等机构做义工,这些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对其所服务对象的认同感、树立服务民众的信念非常重要。大学生们利用暑期,结合专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大学生将来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重视学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实践,本专业应建立有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在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实习,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本专业毕业走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应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范围,除了原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企业事业单位外,还应该将民政局、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纳入进来。在实施手段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实习逐渐由单纯教学实习向科研实习、就业实习转变。

另外,在实习模式上要灵活多样,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迫于就业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毕业实习阶段甚至阶段实习阶段作为就业的试用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分散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实习是必要的。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

毕业论文是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管理毕业论文工作中,可规定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保证一人一题,切实做到选题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坚持“真题真做”并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鼓励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选题,由学生确定或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在保证基本训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专题,提升毕业论文总体质量。

在我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要求在学生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主要是对学生提出和规定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起引导、启发及规范的作用。任务书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计划进度,推荐的参考文献(5篇左右,含外文文献至少2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外文资料,进行外文资料翻译,了解选题的国外研究进展情况;通过检索和阅读大量相关国内刊物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预答辩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采取二次答辩、学校及教育厅两级论文抽检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3.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习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的方式,让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部门工作人员,结合某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内进行讲授,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也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可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环节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管理定量分析》实验项目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劳动社保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1周布置下去,第15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并做统计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笔者对本人指导的近几届毕业生,要求将《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学年论文(第三学期)、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论文普遍存在的空洞与摘抄的现象。

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看,有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于一般同学,且因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翔实,其所提问题和对策更有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普遍高于一般同学。如一名同学的学生课题是“浙江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他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从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的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了。

四、结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等子体系构成,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的能力的拓展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创新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张玉平等: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3]白凤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

[4]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大学生创业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程

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5],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打破课程间壁垒,整合动物医学相关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由原来依附于理论课程改为与理论课程并立的独立体系。根据实验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将本专业实验课程整合为4大课程群,即:动物形态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和动物寄生虫学等实验课程;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等实验课程;动物疫病防治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实验课程;动物普通病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等实验课程。以课程群为单位的实验课程体系可以使每个课程群内各课程间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遵照动物医学教育阶段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改变以往以单门课程独立进行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6]。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依托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整合每个课程群内的相关实验内容,根据其内容及性质划分为3大模块:基础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形态学课程群和动物机能学课程群相关内容)、预防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疫病防治学课程群相关内容)和临床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普通病学课程群相关内容)。每个模块实验内容分为3个层次:基础验证性实验、创新综合性实验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基础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验证与强化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创新综合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验证性实验和创新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一般与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

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素质,一般在上述2类实验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3大模块3个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压缩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学时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学时数,增添了4个小模块课程实习。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课程实习,使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都得到了综合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的能力。1.2改革实验教学及其成绩评定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在动物医学专业4大课程群实验中,动物形态学课程群的实验教学过去主要是采用放幻灯,看标本、挂图等方法,学生对动物复杂的解剖组织和病原体形态构造常感到枯燥与乏味。近年来,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通过声音、图象和立体动画的方法,清晰地反映了动物组织和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过程。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记忆。学生还可以拷贝或下载这些实践教学资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从而可以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本专业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李培英教授在组织动物医学专业2005级《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时,采用主体和客体对调的方法,改教师讲解实验为抽选学生讲解实验。每次实验前1周,就确定上讲台讲解的学生,对该同学进行训练和试讲,试讲符合要求者方可走上讲台讲解实验。指定该生在上实验课时讲解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步骤、成败关键和理由,然后再由教师补充、完善。在动物医学专业2005级正在进行兽医寄生虫学实验课程学习的本科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75份,收回74份,应答率为98.67%。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本科生讲解实验”认为可行的占86.49﹪,认为基本可行的占13.51%,不赞成的为0。说明这种由客体变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主讲实验内容可促进讲解者多看相关资料,多动脑分析,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改教师“抱着学生走”为讨论式实验教学模式。如《动物病理学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兽医学教育的经验,开展讨论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以小班(约25人/小班)为单位,每班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授课教师首先布置实验教学内容,举出临床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临床资料(病史、症状、化验等),独立观察,做出病理分析并报告结果,中途学生若有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鉴别诊断、病变发展的分析与综合等能力都有帮助。设计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如动物形态学课程实习利用本校畜禽诊断室的临床病例针对微生物、病理、传染病等课程内容开设综合性、连贯性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进行辅导;让学生进行病原分离、病理解剖或病理切片观察;最后由微生物、病理与传染病等课程任课教师根据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并帮助实验失败的学生寻找原因。要求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能真实详尽地描述实验结果。通过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判断能力。

实验教学效果由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两部分组成,本专业始终加强实验的过程管理,建立“系—课程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负责的实验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有组织、有计划、落实到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课程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以往学生实验课程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特别是操作技能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包括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的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直至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课程成绩由到课率与课堂表现(占实验成绩的2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实验成绩的30%)和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50%)组成;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成绩由到课率与实习表现(占实习成绩的20%)、操作技能考核(占实习成绩的40%)和实习报告(占实习成绩的40%)组成。实行实验课综合评分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的每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掌握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1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具有高校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贴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保障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基层、接受专业实践锻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专业性畜禽养殖基地和区域性龙头支柱产业已形成,使动物医学教育和农村社会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靠行政手段引导确定学生实习点,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的方式已难以进行。必须采取适当形式与相关企业生产单位联合,以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和人才智力优势,遵循“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与大型养殖企业、市(县)兽医院、宠物医院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合肥白帝乳业集团、安徽安泰畜禽养殖公司、上海光明乳业集团练江公司、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肥天红宠物医院、合肥动物保健中心、凤台县兽医院、利辛县畜牧兽医局、亳州市畜牧兽医局、五河县兽医站、安徽华澳兽药厂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005年以来,本专业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个,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大学生创新基金试验及科研实践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了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动物医学“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我们不断探索基地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一是成立一个稳定且具有权威性的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动物医学专业分管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的临床课教师组成。通过领导小组可以使学校和协议单位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能更好地实现融合,避免出现管理脱节问题。二是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协议单位业务技术和生产管理骨干作为学生实践教学校外指导教师,并向他们颁发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校外指导教师聘书。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聘请了12名校外指导教师(每届聘期4a),所聘请的这些校外兼职教师,不仅已成为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的联系人、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和教学实习的指导者,而且也根据课堂教学安排,请他们走上学校讲台为学生介绍专业实践经验,参与讨论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让他们有其名,负其责,真正成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补充力量和教学管理的参谋。三是积极与已建的校外基地进行充分沟通,抓内涵建设,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定期对已建的基地进行评估、考察,对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基地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对不符合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及时终止协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

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近几年动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本科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3注重毕业论文质量,构建“三方联动”指导本科论文模式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4a专业学习的综合展示,是大学生科学研究初步尝试的实践过程,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7]。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实行从选题、指导、答辩的全程质量监控。一是提升毕业论文选题质量,题目的难度和份量必须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使其必须提高自己的指导质量。三是严把答辩关,细化答辩成绩的评分要素,使答辩过程规范,从而实现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充分利用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和硕士点较多的资源优势,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本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我们创新思路,改以往本科毕业论文由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为“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导师3方联动”的指导模式。利用研究生资源,让硕士研究生在文献检索、英文阅读、选题、实验技能、大型仪器使用、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多方面对本科生进行“传、帮、带”。在本科生论文选题、制定实验方案和论文撰写等关键环节由导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讨论,最终定稿。据运用这种模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反馈,“三方联动”的本科论文指导模式可以让本科生充分享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试验,与研究生交流,可更好地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探索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