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法 专业英语 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48-02

随着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教师评价也推陈出新,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发现源自美国的档案袋管理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它改变了以往评价对最终结果的定量追求,把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的学习计划与总结、学习成果、课堂学习实践、自我反思记录、学习日记等作为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由此转入了以注重学习质量和过程为特点的评价方法,并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避免以往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侥幸心理。

一、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

(一)档案袋(portfolio)评价起源

最初使用档案袋管理形式的是欧美的画家和摄影师,他们有选择地收集自己的作品向委托人展示。档案袋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档案袋所收集作品的创作者。在学习效果管理中引入这种评价方法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学生通过计划和反思学习过程而构建起来的有关学习过程信息的系统收集,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故此,这种档案袋可以称为“学习过程档案袋”。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档案袋中应当选择收集哪些信息资料,并无统一的标准。它可以包括各种资料,比如学习管理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期初的学习计划、阶段性学结、课外自学资料、、课堂互动过程记录、期末成果以及就学习问题与教师沟通的信件等。而且,档案袋不仅是学习材料的一个归集,同时也应该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方法的一个过程。

(二)档案袋评价的基本思路

档案袋评价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评价手段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评价的重点由重“量”转向了重“质”;既重视学生学习成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就业之后能干什么,因此,每个学生档案袋的构建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由每位学生自行构建自己的学习管理档案袋,期末交由任课教师评价成绩。档案袋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使教学活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主学习有了更新的意义。同时,在档案袋评价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档案袋的创建,到内容资料的充实,以及最后的成绩评定,教师的指导示、范和建议不可或缺。

二、档案袋评价法的具体实施

(一)档案袋的类型

理论界对档案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比尔・约翰则把档案袋分为最佳成果型、过程型和精选型;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格莱德勒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出发点,将档案袋分为五种相应的类型:文件型、理想型、展示型、评价型和课堂型;比较经典的是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安・艾德斯布鲁克和皮・帕玛里・豪柯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他们将档案袋分为过程型档案袋、作品型档案袋和展示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主要突出表现的是创作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或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了解该创作者在这段时期内的具体发展情况。作品型档案袋就是要集中表现出创作者为满足外界需求而开发的特定信息资料的汇集,目的在于表明该创作者达到了一定的实际水平,可用以获得资格证书或某种奖项;而展示型档案袋则是创作者个人最佳作品的归集,据此可以给予创作者一定时期内发展情况的一个总结性评价。这三种档案袋的构建原则都是在计划和总结的基础上收集过程中的不同信息资料,不同之处在于档案袋的目的、所收集资料的类型以及收集这些资料的具体方法等。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档案袋的归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通常是几种类型的相互结合。

从上述关于档案袋类型的阐述中可以发现构建档案袋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提交对象以及创作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都会使档案袋的构建过程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档案袋的构建都服务于一定的目的,构建之前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主要可以按过程型档案袋来进行具体的构建。

(二)档案袋评定法的设计与实施

在学期初开始构建档案袋,向学生解释档案袋评价方法,将档案袋的构建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构建教学档案袋,整个构建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在学期初告知学生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和学习内容。教学规划由教师撰写,并放入教师教学档案袋中。根据以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撰写出本学期学习计划,将学习计划放入自己的学习评价档案袋中。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1)书面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料(雷涯邻,John A Parnell.工商管理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傅伟良.英文经济报刊精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教材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完成,课外阅读资料的学习由教师每周指定阅读文章学生课后完成。(2)课外听力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自行选择听力材料,推荐CCTV-2的经济新闻和CCTV-9英语新闻。(3)课堂演讲(Oral practice),按照学号轮流进行,每次课两位同学进行演讲,演讲内容不做限定,其余同学要求认真聆听,并提出问题。

2.要求学生将每周的学习活动资料放入档案袋。具体包括:对书面教材每周一个教学单元的学结(summary)(此学结教师也要自行撰写并放入教学档案袋);每周所选听力资料或听力练习记录一次;每周轮流做演讲(oral practice)的同学所用的演讲材料。

3.撰写期末总结,放入档案袋。学习期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期初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结合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撰写期末总结,内容应包括本学期学到的主要知识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此总结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撰写,并放入各自档案袋中。

4.根据所构建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目标实现程度来评定期末成绩(如表1,见第251页)。期末由教师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并进行成绩评定。由于对学习目标的实现(下转第251页)(上接第248页)程度的评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最终成绩的评价以档案袋内容的完整性为主。

在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除了放入教师所要求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之外,也可将学习过程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学习心得体会加入,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学习,同时也可体现出档案袋的个体创新之处。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继续深造,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毕业就业;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期初进行学习计划的撰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其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为其布置恰当的书面作业(在指定阅读材料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文章),并在考核时一并考虑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给予成绩评定。

三、结束语:构建一种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模式

从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我们已经把重心放在了学生整学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中,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们应逐渐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在专业英语学习上的需求,并思考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由学校和教师尽力协助,配合或提供必要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始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结束于考核方式的变革,考核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考核方式不进行变革,前面的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最后仍然是以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为导向。只有注重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也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希望档案袋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养成系统管理学习的好习惯,并能在过程管理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项目名称: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案,项目编号:XJY2013218]

参考文献:

[1] 蔡明星.教学档案袋评价模式探析.鸡西大学学报,2007(10)

[2] J.巴顿,A.柯林斯.成长记录袋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少飞.教学档案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当代教育科学,2005(1)

[4] 马海涛.美国教学档案袋评价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04(1)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范文第2篇

通过对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依据不同学习内容,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来分析学习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并监督学习进程使其按计划进行,适时反思、调整、矫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生化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自我监控”这一心理活动在学习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监控。所谓自我监控是监控主体和被监控对象为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故又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律性管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它是一种人格特质。自我监控学习,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学习的目标,而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活动的对象,积极主动地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化学学习的高效和成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化学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积极主动地自我检查和分析、主动纠正偏差、及时反馈信息,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1.高中生化学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化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呈自然发展状态, 总体水平不高。(2)高中生化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相应的提高,而是成负相关性。(3)高中生性别与化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4)高中生化学学业成绩与化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显著性差异。能力越强成绩越显著,说明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2.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意义

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实质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意识,使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掌握矫正和控制化学学习活动过程的技能,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从而深刻领悟化学学习的真谛,形成较高的化学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因素

根据班杜拉的交叉作用理论,学生的自我监控是个人、环境等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但这些因素在程度和时间上并不是均等作用的。在管理严格的学校中,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很少,自我监控活动可能受到限制,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只有在气氛宽松的学校里,个人或行为的因素才可能成为自我监控的主导因素。

1.个体因素

(1)自我功效感

自我功效感指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是影响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自我功效感对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自我功效感决定了个体对活动的选择。自我功效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更愿意选择适合自己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自我功效感直接影响学生对特定活动的价值评定与行为反应倾向。自我功效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活动的过程与后果,认为成功来自自己的努力与能力,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正视学习中的困难,不懈努力以保证活动成功。第三,自我功效感影响学生新行为的形成。自我功效感低的学生不愿尝试新的策略和技能,阻碍了他们自我监控与技能的充实,而自我功效感高的学生则乐于尝试新的方法,能不断丰富自我监控策略,提高自我监控水平。

(2)动机因素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都可以启动学生的自我监控,外在动机在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初期往往占据重要地位,但内在动机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内在动机的学生通常能尽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依靠他人帮助,常常倾向于尝试新任务和新方法,并以自己的内部标准来评判学习的成效,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评价为中心,而外在动机则更注重外在评价,易受外部因素控制,不是自我监控。

(3)认知因素

学生的认知因素是影响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理论性知识、前提性知识、经验性知识,这些构成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的前提条件。

化学理论性知识主要是指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基本知识、实验基础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化学认知结构中的“硬件”,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

化学前提性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学科思想、化学思维模式和化学策略性知识。在化学学科思想指导下,化学方法往往可以超越特定的化学情境,或者转换模式以适应情境。化学思维模式是对化学学习思维过程的程序化概括,它能规范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化学策略性知识是指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更好地解决化学问题的知识。

化学经验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现有的日常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化学程序性知识、化学情境性知识和化学评价性知识。现有日常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直观的感受,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化学程序性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相应的规则,对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起到控制作用。化学问题的解决始于对问题情境的全面分析和透彻了解,化学情境性知识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行为具有引导和支持作用。通过运用化学评价性知识,可以对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的效果等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估,对自我监控行为起到监督、检查与调节的作用。

(4)归因的影响

当学生把学习的成功视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时,将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与主动性,通过个人努力,通过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调控手段,可改变学习进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就更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2.环境因素

(1)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倾向,综合反映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行为与情感体验。课堂气氛是教学能否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都十分强调良好课堂气氛在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开放课堂是一种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个别或小组教学。开放课堂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进行评判性的学习,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发展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

(2)同伴的交往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同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它存在于学生之间,是以平等、互补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交往的重要意义随其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由于在学生交往中几乎不存在持续的、有意义的权威教导,所以学生交往的平等性使得交往双方都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积极的同伴交往可以向学生提供实现自我监控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监控的榜样。他们自发地互相模仿交流,丰富了自己的自我监控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监控水平。

(3)教师的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更要能向学生展示自己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选择策略、改变策略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自我监控策略,克服所碰到的所有障碍以及还可能衍生出其他哪些问题,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控制所学的策略和明确需要运用策略的条件,逐渐掌握监控策略中所包含的全部心理技能,发展自身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学生也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化学学习的全部过程,从而制订学习计划、正确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效果及时反馈与总结,对学习过程的缺陷及时补充以及控制和调节,使自己的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

(4)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的主体意识。现行化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由教与学共同组成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交流活动,如果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没有双边的共同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必然是失败的。因此,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必须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不仅要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要参与问题的发现,特别是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思。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可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对化学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1.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自主活动、自我监控的机会

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化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必须寓于具体的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机会。如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做钠与水的实验后,让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①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②钠为什么会熔成小球?③钠为什么会游动?④溶液为什么变红?⑤保存钠的无色溶液是不是水?……在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哪些现象?有些现象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以后在观察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应该怎么做?……并且趁热打铁补做“水上芭蕾”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及时点评,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某个专题或现象的讨论会、化学前沿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趣味性化学实验、化学学习经验交流会、“我身边的环保”等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方面的训练。活动要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既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要有意无意地点拨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如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组织了以“是否应该使用铝”为主题的辩论会,事先将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正反两方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分工去图书馆或网上收集资料,再进行整理汇总。特邀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作为评委,组织辩论赛,当场录像。辩论会结束后对录像进行回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适时点评。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班上也掀起了学好化学的热潮。

2.加强知识的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对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是以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专业术语,而且要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内化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如在“铁铜”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整理归纳出“铁三角”;在“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清楚不同价态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及条件,而且还能让学生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引导分析,逐步推进,让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正迁移能力,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如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中有强酸制弱酸的规律,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温)只能用吉布斯自由能来判断,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3.利用交流、评价和反馈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自我监控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信息反馈,强化自我反馈意识,提高自我反馈能力,如填写自我监控表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做个人学习情况小结等。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其他学生所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指导学生对作业错误进行分析:错在哪?是知识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有哪些教训?如何改正?教师要在作业讲评和辅导中加以指点和评价。总之,为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保持,要提供一定量的练习与实践机会,并给予积极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

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自我监控,体会探索、创造的曲折、甘苦,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学会学习化学的思想、方法,切实提高思维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董奇, 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1): 10-13.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范文第3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适应时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现已成为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一直是信息技术任课老师积极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经验和探索,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同志有些帮助。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我院采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该教程并不是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确切地说它是一本本科教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制订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计划,设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学生的学习反应。

该课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部分。因为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参加江苏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根据考试要求和历年考试情况,操作部分的题目较易拿分,而且也最为实用,学生在社会上一定会用到,所以教师应适当向实验部分倾斜,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向操作部分倾斜并不是说抛弃理论知识学习,其实考试时理论与操作各占50分。那么如何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呢?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应采用“串讲”的形式。所谓串讲,其实就是对课本整体进行重点剖析和标注,使学生复习时有重点可抓,不盲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课后对课本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应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

教学内容的选择其实应该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与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以主题作业形式开展实验教学

所谓主题作业,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大型的、涵盖了众多知识点或知识片的作业形式。它建立在全面研究、分析课程所学知识点之上。主题作业旨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又被人称为“长期性作业”或“大作业”[1]。它具有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协作性等特点。

4.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后,学生才会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不错的效果。“任务驱动法”,是指以任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任务”选择,所选择的任务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创新精神[2]。

任务的设定可根据学生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小任务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最后将整个任务和知识点进行串联,完成较完整的任务。如Excel软件中的图表操作,这其实是一个涉及诸多知识点的操作,它涉及公式与函数、数据(尤其是不连续区域数据)选取、图表类型选择、分类轴标志设定、图表选项设置和图表位置等知识点,有时还会涉及筛选、分类汇总、排序等与图表相结合的操作,所以,在进行任务驱动的时候,学生应先掌握知识点,然后将它们整合起来,最终完成整个图表操作。

5.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叫多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将所教课程的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教学评价等要素分成几个层次,同时把学生按不同情况也分成几个层次,构建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单位,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相应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3]。

学生的开课起点差异、个体接收能力差异、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差异等原因,使得分层教学显得非常必要。分层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各层次学生各有所得的不断“递进”的学习机制。它能够将学生根据各自特点分成若干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与基础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得所授内容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确保各层次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向前推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哪方面的分层教学,都应该能够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调整,这是非常重要的。分层教学的开展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6.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张扬个性,提升自信心,挖掘自身潜力和养成发散性思维,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提出不同见解,积极营造提升创新能力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具备创新型的教学思维,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其次,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最后,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7.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社会分工与合作的日益完善,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化的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逐渐成为用人单位的最基本要求,这就对从事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实践,积极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见解,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春霞.生机盎然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研版),2008.

[2]黄茜.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程;数学化;“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4-02

一、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认识

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关注数学教学过程意义

以前的数学教学偏重逻辑训练和运算技巧训练。数学教学缺少背景和过程,数学课堂就是老师在台上讲知识点,学生在座位上记忆,没有一个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使数学教学饱受指责。而关注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为学生“再创造”提供丰富的条件。同时关注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我认为,关注过程能够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能够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表达与交流,同时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关注过程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品味、讨论、判断、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快,把他们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出现错误看做是一种进步,把引导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当作重要的教育,关注过程的实质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思维能力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不注重其形成过程,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的话,不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而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概念。同样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含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如此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数学问题解决的表达和呈现方式。这些对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关注哪些过程

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并不是指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设计相应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所有知识产生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并且也不必要。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一些重要的过程,如数学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反思的过程等等。[1]

1、关注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作为弗赖登塔尔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之一,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是指学习者从基于自身现实的一个问题开始,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的过程。数学化是一个注重数学应用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应用。它是以学生的背景或”现实中某个微小而孤立的片段”为出发点,提出数学问题。[2]

从数学本身的特点来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同时,数学是一种工具,它对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都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人们处理问题,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它为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数学是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而有独特作用。为了发挥数学的这些功能,必须学习数学化。因为在数学化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突现数学的这些功能。

2、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

关于“问题解决”的涵义,数学教育界对其理解还很不一致,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对其有不同的解释。问题解决是数学的一个目的;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问题解决是一个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是一种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是一个数学内容;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形式。由此可见,“问题解决”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一种带有全局性的教学指导思想,它和教学实践已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3、关注反思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少要有两个方面的反思观,这就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学习反思。

(1)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 G.J.Posner) 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规律。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其自身发展将大受限制,其教学成效也将举足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3]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

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数学思维的批判性,通过自定学习计划与目标、自我控制与调整、自我评价与反馈来实现对数学理解过程的重新组织与建构,最终达到“学会数学学习”的一种个体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反思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成个体化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四、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展望

1、关注数学化过程研究展望

毫无疑问,学生应该学习数学化。但数学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非数学内容进行数学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超出生活上升到高一层次的数学,这恐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最低的层次做起,循序渐进,掌握从原始问题中洞察数学模型的能力。此外,学生从最低层次开始学习数学化,也就实现对非数学内容进行数学化,以保证数学的应用性,同时还应该进行到下一个层次即至少能对数学内容进行局部组织,至于究竟应该进行到何种程度,这个问题还有待讨论”。这些问题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时常面对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灵活加以处理

2、关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研究展望

(1)在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问题解决”教学必须融合到“系统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②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问题解决教法并不能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的方法和途径结合起来。③新教育技术的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新的有力的支持。④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他们的设计、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2)不足之处

如果我们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及教学实践加以研究,不难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探讨较多,教学实践还比较少,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思想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表现还很突出,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由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3、关于反思过程研究展望

(1)教师数学教学反思展望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课程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会或多或少的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然后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行为,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自身要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教学艺术。数学教学反思是把数学理论与数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它能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提高。

(2)学生学习反思展望

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形成学习技能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信息普遍传播、飞速发展,为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需要我们迅速的反应和接纳,这与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密不可分,因而在学生学习阶段,教师必须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教师、知识等教学活动要素特性,通过有效方法和手段,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反思能动性的有效激发,反思方法的有效掌握,反思习惯的逐步养成。

参考文献:

[1] 顾继玲.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J]. 2010,(1):70-74.

大学学习计划与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元认知;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88-02

从元认知视野研究高校英语教学是当前的热点与趋势,元认知监控策略是促进学生英语理解的内动力,在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人结合多年从事高职英语教育的实践,从元认知监控的角度,去探讨其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所在。

一、剖析元认知监控理念概念的核心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是早期对元认知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在1976年个人著作《认知发展》中指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其包括认知的知识、认知的调节两方面内容。前者把元认知看为一个知识实体,蕴含认知能力、认知活动等知识;后者则强调元认知是一种过程,如意识过程、调节过程、监控过程。国外的学者基本认同弗拉维尔的观点,认为元认知的核意义是“关于认知的认识”,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在认知活动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较早对元认知理论研究的是心理学博士董奇,他进一步开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1989年出版的《论元认知》中介绍,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在他看来,元认知的作用过程是一种可监控、调节的认知过程,选择认知策略进行认知的过程。

近年来,基于元认知理论对个体的认知、意识行为具有可监控、可调节的作用,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在教育教学领域引进元认知理念,如教学心理学的“学习如何学习”、“自我控制学习”等,都属于元认知理论范畴。其中,不少英语教育者开始研究元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研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认知能力,以寻找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二、高职英语教学引进元认知监控理念的必要性

从学生层面讲,由于整体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学习情绪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自控能力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整学习英语的思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引入元认知监控策略,把学习过程作为认识对象,持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自发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做好制定计划、实施操作、检查结果、采取改进四个方面,充分调整学习英语的动机、情感、态度、目的,加强对学习英语的反思与改进,必须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教师层面讲,如果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英语元认知监控的意识对象,对这个过程持续自发的实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使教师更加了解教学目标,重视反思教学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会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以上学生、教师两者因素来讲,高职英语教学引进元认知监控理论势在必行。

三、元认知监控理念对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应用

从学生元认知自我监控和教师外部监控两方面,透析元认知监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元认知自我监控在学生学习英语体验中的应用

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是指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将学习过程作为对象,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1、在英语知识再生中进行自我监控

个体对英语的理解其实是对知识的内化,是自己意识中寻找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位置与固定点,是对原学习过程的调整。在引进元认知理念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前制订好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思路,整体掌控学习进度,监控英语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习过程的缺陷,及时控制和调节,并能及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与总结。同时,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方法进行自我监控;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精神状态进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2、在解决英语问题中进行自我监控

在实施基于元认知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精细教学的理念,要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知识的魅力,用丰富而精僻的知识去讲好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比如,教师要分析单词的组合来源、本义及意译,词汇的语境差异用法,英语典故的出处等,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原生态知识,从而引起学生内心体验到英语思维的原始过程,这样,往往会激起学生探索英语的兴趣,有利于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

3、在反思英语问题中进行自我监控

前人做学问讲究反思精神,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强调学习思维的延伸。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联想思维,延伸想象的触角。它能有助于学习掌握形、意相近的单位,掌握同类型的语法等,克服死记硬背知识点不牢固的缺点。学生要有意识进行学习后的反思,既吸收教师所教予的知识,又要反思、总结出新的知识点。英语学习中的反思,是学生学习自我调节的行为,有助于题知识深化理解和知识扩充,不断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可以说,在基于元认知监控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心里自问寻求新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良好的反思行为,是自我学习的内部行为,有助于强化学生英语理解的自我监督能力。

(二)元认知外部监控在教师英语教学体验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对自身教学进展情况监控,清楚自己教学的知识深度和教学大纲进度;二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及时收集相关教学信息,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1、对学生学习状况相关因素进行监控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求师者要了解、掌握各个“材”(学生)的状况,才能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高职英语教师也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掌握与学生学习英语信息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付出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动态的学生学习状况监控应包括: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理解水平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注意整体照顾;了解学生对英语教材、练习的感知情况,从教学方式、方法角度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学习材料的内涵;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再生成能力,串连好新旧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对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授课的适应性。

2、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进行监控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应加强对不生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监控,了解学生意识、心理等精神层的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去端正、激发其学习动机;要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程度,多思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要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应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让不生不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成功;要了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的稳定性,教学策略的选择要考虑到要学习注意力的特点。

3、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元认知因素进行监控

教师对学生英语理解过程元认知因素的监控,一般要做到:了解学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讲授,不断丰富学生元认知知识,并采取一定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元认识知识的运用;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及心理特征,采取理解性英语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不断获得元认知体验;了解学生的元认知自我监控水平,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有意识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形成“他律”,以促进学生“自律”,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能熟练应用元认知监控策略,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监控,掌握教学相关的动态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收到最佳学习效果。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元认知理念的研究,加强理解与运用,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