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内容;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70-04
?本文系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立项课题“中职语文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ZZZ6)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沈彬,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3)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与职业教育管理。
一、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开发的原则
1.职业系统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指向中职语文教师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的系统,即课程内容的设计追求的是教师工作需要的新的理念、教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学科系统的完整性,即服从语文教师职业的系统性。这既是由网培课程的学时决定的,更是由受训对象的学识、成人特点等决定的。
2.内容针对性原则。课程内容的开发依据当下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难,即教师们在工作中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定,在情境分析梳理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等,通过大纲解读、教材辅导、教学实施三大模块,使受训者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能力,获得专业发展,使课程内容贴近教学实际,而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灌输艰深的理论。
3.对象发展性原则。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新教材的全面使用,文化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对我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广大教师面临新情况。对此,教师必须积极面对,认真学习,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必遭淘汰。基于以上分析,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内容的开发应坚持面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发展的取向,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创设教师发展情境,丰富教师发展内涵。努力使学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4.案例典型性原则。有专家说:“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这样的坐标里:横坐标是学养的积累,纵坐标是经验的增加。”[1]课程内容的开发倚重省内相关专家以及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借助他们的学养、智慧,更借助他们的经验,选取教学工作中一个个鲜活、典型的案例,“写真”教师教学生涯,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5.资源丰富性原则。作为课程内容,其集聚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培训质量的高低。开发过程中应整合视频、PPT及教案、作业等丰富资源,为学员受训提供蓝本。准确、科学、直观、丰富是课程内容资源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模式及其开发方法
根据“江苏省首批中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行动学习”理念为指导,紧贴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典型案例等学习资源,提升教师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我们将课程发展史中四大经典之一的情境模式及其开发方法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模式与开发方法。
情境课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劳顿(Denis Lawton)首先提出的。劳顿认为课程开发研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文化分析的基础上,其立论依据在于课程要致力于最普遍意义上的知识传播,发展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使学习者善于适应社会与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境,并能对其施加影响,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支配。斯基尔贝克(M.Skilbeck)在对劳顿的课程模式改进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了情境课程的研制模式,被称为经典的情境课程研制模式,共分为五步:(1)分析情境;(2)确定目标;(3)设计方案;(4)解释与实施;(5)评价与调控。情境课程模式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课程研制模式之一,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研制理论,不失为一种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课程研制模式。[2]
分析情境。研究分析江苏省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现状,梳理出当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语文教师的培训需求后,确定了教学内容与课程形式。设计包含7个选择性话题、1个建议性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苏北、苏中、苏南15家职业学校283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获得课程开发的第一手资料:(1)需求与方向。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语文课程改革理念。(2)内容与形式。内容上偏向优秀课例展评、教材教法、大纲解读。形式上偏向结合实例的讲座、学术沙龙、案例评析。(3)师资与资源。培训师资偏向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课改专家、教材主编。培训资源偏向课件、视频、教案等。(4)过程与评价。偏向于在线学习,提交教案与现场说课、完成相应的作业。调查分析显示了培训对象的所思所需:一是关注能力的提升和理念的更新;二是讲求实效,注重实战训练,真正得到实惠;三是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多讨论、多交流,资源共享;四是学习过程中能建立学习小组(QQ群),相互讨论,互相提高。
确定目标。广泛听取意见、我们调查分析、反复论证后,在对相关培训课程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程观是:课程目标以培训对象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培训对象职业内容为主线;课程实施过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教学以培训对象为主体;课程评价以教学能力素质为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为:遵循职业教育语文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利用省语文专家、骨干教师及教师培训中心等资源,按需施教,研究、开发、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努力培养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省语文教师,促进江苏省职业教育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江苏省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力图集各家之长,概括共同规律。
设计方案。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设为三个模块:大纲解读、教材辅导、教学实施,课程结构遵循从国家要求――大纲到现用教材再到课堂教学的逻辑顺序。每个模块设置若干专题,专题下有若干话题。这样的模块式培训方案呈现的特点是:适应性强、目标明确、选择灵活、资料丰富、合作交互性强。
开发实施。网培课程的开发遵循如下六个环节:确定教学内容系统框架的总体设计和原型实现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开发教学环境、教学活动设计。其中贯穿始终的是团队人员的研讨,在反复研讨中不断修正,在集思广益中不断创新。课程开发后,在专家论证、上级部门审核、平台测试的基础上,即可实施培训。由于受训者面广量大,地点分散,层次不一,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管理便捷的培训制度,从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考核方式、奖惩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网培的效果。除了上级部门的宏观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团队或者在聘辅导员必须及时跟进,配合上级部门在实施中做好三件事:一是及时了解课程的优劣,以利修正完善;二是掌握受训者的培训情况与效果,为上级部门管理提供依据;三是悉心辅导,为受训者释疑解惑。
评价调控。课程评价主要考察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开发的效果,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员、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中职语文教师的发展。参与课程评价的对象应该由下列成员组成:(1)语文课程专家;(2)受训者;(3)电教人员;(4)课程开发者,等等。诊断、总结需从量性和质性两方面作出评价,为课程的调控提供依据,更好地达成课程培训的实效。
课程开发的五大环节既是具有逻辑性的链路,又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只有重视每一环节,才能保证课程的整体质量。
三、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的内容架构
课程内容的整体架构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制定的工作方案的适合省中职语文教师需求的能够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成体系的要求,设计了大纲解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实施三大模块,从大纲、教材及课堂三个维度设置,既具结构的逻辑性,又具内涵的丰富性;既关照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又突出教学能力提升的重点(见图1)。
(一)“大纲解读”模块的设计
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2009年大纲”)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2000年大纲”的修订。“2009年大纲”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及中职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追求。我省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急需转变观念、明确任务、理清思路、提升教学能力。
大纲解读模块的设计思路是:以我国职业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为背景,以江苏省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2009年大纲”制定专家解读为主线,引导职校语文教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员的原有基础、培训的起点及课程内容的重点,大纲解读模块不作逐词逐句、面面俱到的辅导,而是针对中职语文教师在理解大纲或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疑惑分专题进行设计。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为什么要修订大纲”“修订大纲的背景、定位、思路各是什么”“修订大纲要达到什么目的”“新旧大纲课程性质的比较”“如何正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是什么”等当下中职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二)教材辅导模块的设计
教材辅导模块的的设计思路是:以语文课程目标和江苏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主编辅导教材为主线,立足江苏省职业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围绕职业院校当下语文课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专家访谈等形式,辅导广大职业院校语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规范的课程目标,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特色及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使本模块的培训更具针对性,我们梳理了学员们关注的使用教材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围绕“新教材编写的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元方式”“新教材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等话题展开。
(三)教学实施模块的设计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我们依托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优质课评比、“两课”评比及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开发了“教学实施”培训模块。
本模块的开发重点考虑四个向度。一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调查问卷中梳理了当下中职语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围绕学员们关注的“活动串联促教促学的设计”“以学定教聚焦目标开展教学”“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等话题组织教学案例;二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本模块形成了课例与点评、信息化语文教学与点评、微课与研讨三个专题。以“主持人概说教师课例介绍点评”“主持人概说信息化教学设计点评”“微课实录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呈现。三是教员区域的覆盖性。教员从历年来省级优质课比赛、“两课”评比及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优秀选手中遴选,兼顾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四是教材文本的全景性。所录案例的教学文本涵盖江苏省语文新教材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大板块,文体上覆盖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从实例出发,组织学员参与体验,真正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依托“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学习平台”,按照教学设计、课程制作、网上教学、网上作业、互动答疑、网络考试、学习评价等环节进行。除了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学识的养成外,特别强调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学员搜集课程改革信息,了解中职语文教学动态,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总之,本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和独特性,希冀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培训,能有效提升江苏省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Online Training Courses
SHEN Bin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33, Jiangsu Province)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中职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之一,在整个中职校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职学校以“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
从当前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看,表现出整体语文水平下降的趋势。一是总体语文能力偏低,基本未达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基本功未达标;三是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普遍较弱;四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汇贫乏;五是作文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错别字多,书写不整洁等。很显然,语文教学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中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中职语文的教学情况,存在的问题较多,缺乏就业导向性,并未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与未来社会职业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育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因此,语文科目教学必须围绕职业需求,将学生实际与专业相结合,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笔者以为,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三个特点。
(1)专业导向性。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之于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表现出很强的专业特征,要求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专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专业进行优化选择,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拓展结合起来。例如讲授《苏州园林》一文,笔者在设计教案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不同的内容,计算机专业侧重讲授园林的建筑设计内容,旅游服务专业侧重于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分析,文秘专业则侧重于语言文字表达。
(2)目标实用性。中职语文尽管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却是学生进行各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具有教学目的的实用性特点。在教学中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才能充分体现中职语文的实用性。
(3)方法实践性。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重视创造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尽管经过多年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教学效果并显著,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学科本位观”根深蒂固,这种观念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或学科本身的发展为本,关注的是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完备性和独立性,很少关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忽视了中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无论是在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教学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欠灵活性、语文评价少激励、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兴趣不高,教师缺乏成就感等缺陷。总体上未能突出专业的导向性,表现出语文教学与专业脱节的现象。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推动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摆正专业课与语文课之间的关系,重视语文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具体而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并组织语文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采取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改变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改观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评价方法问题。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改进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师生的相互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更为看重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与就业安置的难易直接关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更热衷于各种等级证书的获得,甚至对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定位于取得专业等级证书的多少。语文之类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外部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方法单一,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过程、质量、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只以成绩达标为目标,以教师成绩排名实施奖励,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丧失了应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笔者认为,改观语文教学评价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教师建立合理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语文评价体系,包含阅读评价、写作训练及评价、社交口语的学习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同时,诊断出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时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对他们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在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直接成为评价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韦静洁.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浅谈[J]. 大观周刊, 2011, (40): 175.
[2] 何锦河. 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法[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1, (7): 94-95.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必要的情感素质和能力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首先是教师对职业对学生要充满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产生强烈持久的教学激情的基础。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和谐施教、全面发展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情感。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大纲和熟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教材要点,体会其中的内涵,发掘其蕴涵的情感,才能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写好教案和教学设计。第三,语文教师要把握中专生的心理特征。中专生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极为明显,如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甚至忘乎所以,唯我独尊,一旦失利又极端苦恼,甚至悲观,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只有把握中专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进行情感教育。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认为,语文实践主要是言语实践。从本质上说,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使学生奏响言语实践与语文体验的主旋律呢?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文本对话。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者独特的理解、感悟,这是他的生命活动、精神追求。2.表情朗读。要真正读懂文本,其关键性的方法在于朗读,有表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来体验作品中的人、情、美、理。3.在情境中体验。与教材相应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4.小组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课外阅读活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实践
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人文素养,无疑意义重大。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自我实践和反思。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就中华古典文学而言,它深厚丰富的底蕴,文学家、思想家们的人格魅力、不朽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座“情感富矿”。这种“能源”的辐射和熏陶,让他们受益无穷。当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尝试着通过结合教学实际的“情感教育”,完成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从长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精神,真正意义上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作者/袁 美
【摘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为基点,塑造学生人文气质,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增进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然而,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并未真正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本文试图从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现象入手,探寻相应的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从学生的素质、学习状况,还是从教学方法、教材、质量评估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如何实现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中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讨的课题。
1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现象
1.1学生问题
⑴语文学科基础薄弱。面对汹涌的经济大潮,中职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日趋白日化,生源由原来“优先首批”录取的“尖子生”,改变为“最末批”录取的“差等生”。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教育不被重视的农村,所以多数呈现出语文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
⑵缺乏学习兴趣。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学习语文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校是来学习专业的,语文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从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中职学生钟爱网络、多媒体。据调查,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家庭有电脑,但基本上都用来玩游戏,或聊天,或看碟,或听音乐,而不是用来学习。
⑶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中职学生缺乏正确学习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在对语文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的无知。大多数学生对上职校以及文化基础课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偏差。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选择上职校一是因为无奈,普通中学进不了,只好来上职中;二是为了学一门技术,毕业后找份工作,至于是否是为了多学一点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从来没有想过,也觉得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将来当工人没有多大关系。”并且在 “职业”的导向性影响下,他们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学生们“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比较明显。
1.2教师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采用传统的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漠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上课时口若悬河,古今中外,家事、国事、天下事,滔滔不绝,面面俱道。暴露了中职生的语文课堂主要表现出“四重四轻”的特点: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2.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3.重形式说教,轻习惯养成;4.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特别是中职学校现代教学设备不足,教师基本延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老师疲惫,学生容易劳累,教育教学的结果只求知识复现的正确性而完全忽视学生的体验能力。
1.3教材问题
⑴现有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多、容量大。由于课时量减少,一套共四册的语文教材往往只用一、两册,教学中不能体现整个教材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
⑵中职语文教材更新慢。多年来,一直使用一套教材,教师的“教”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重复工作,教学中缺乏应有的生气。教学内容陈旧,离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⑶没有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现有的教材大多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全面考虑,不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教材观。
⑷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目的与要求大体一致,不能充分体现出不同专业类别的不同要求。无论是烹饪工艺、旅游管理等文科类专业还是机电机械、化学工艺等理科类专业,语文教师使用一式的语文教案、一致的语文进度、一样的语文试卷,甚至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要求都相同,这就不可能适应、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时代要求了。
2针对问题的有效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今后的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特点,一切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1重塑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学生具备较好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将为学生将来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生活,他们就会很难有自信心。所以,中职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既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教师最好充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2.2树立职教观念
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与普高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学习成果上差距就更大,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比如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
2.3精心设计课堂
中职班的课堂纪律一般都是比较差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环境也不那么好。这就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精心设计课题的导人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还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都可以调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自然增加。
2.4采取多重教学评价模式
如何让职校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这是我们中职老师首先应考虑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落后的、统一化的、终极式的成绩考核方式已经成了学生主体发展的拦路虎,越来越多的学生又开始在职中的考试中咀嚼到了失败的滋味,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因此,要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改革目前这种终极式的、以知识再现为主的、一刀切式的考试模式,建立新的语文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评价,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2.5整合教材内容,突出职教特色
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应用。在选择材料时,要贴近实际,注重实用性。主要以兼顾不同专业为落点,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不应以统一的模式进行,应当各有偏重。偏重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向专业“倾斜”。比如数控专业的,可适当增选一些数控方面的知识性文章,包括数控技术的发展沿革、革新创造和发展前景等,结合学生学到的说明方法,让他们选择一种产品写一个产品说明书;计算机专业的,可以尝试让学生练习在电脑上写作文,结合文档编辑,用邮件形式提交作文。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
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择还要注重职教特色,即以就业为导向。这更要求我们除了重视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应注重加强课程的人文性,加强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和职业活动中必备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3结语
诚然,影响语文课堂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手段,抓住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必将打破语文课堂沉闷呆滞局面,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和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春胜《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甘肃农业,2005年周筠
[2]《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2007年11月
[3]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一、语文阅读教学媒介素养渗透的现状
“现代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在接受媒介的教化。”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质性技能和技术,以此适应今后工作的各种需求,而语文这种基础性知识科目,则被中职学校放在第二位。但中职学生好奇心大、没有自控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走向不正确的道路,尤其是媒介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语文课程,更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媒介素养渗透的教育途径
(一)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材在编写前,都会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因此在编写时会选择一些时代感强、文化底蕴浓厚的文章作为阅读篇目,并且在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或口语交际活动等,所以中职语文教材不仅是简单的语文知识教材,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与大自然对话”、“名歌名谣大赛”等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查询相关资料和信息,让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传媒信息时,学会如何正确判断和使用媒介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介环境。或者带领学生参与广播稿的写作,让学生在掌握广播稿写作技巧的同时,通过撰写广播稿提高运用媒介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中媒介素养渗透的教育途径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途径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需要结合现今文化生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充分发挥媒介、网络的优势,结合现代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编写教案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结合在教材内容中,在课堂教学时利用这些实际例子进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或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教师也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有关坚持、坚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如“士兵突击”主人公做腹部绕杠的部分,在讲授改变自己学习态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以学生改变生活为主题的变形记,让学生从这些媒介信息中获得相应的教育,使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三)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现今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从文化作品中获得感受,而是要迎合媒体阅读时代的特色,开发和拓展新的教学资源,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无法引入更多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媒介。但近年来,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更加前卫、主流,教师也需要及时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石缝间的生命》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引入与课文意义相似的其他教学资源,如公益广告《感谢不平凡的自己》,学生在观看公益广告的同时,会主动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公益广告的内容联系起来,以此达到加深学生理解课文意义的目的。另外,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相关拓展知识后,能够明白逆境中顽强拼搏的意义,在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中,面对任何困难都迎刃而上,在拼搏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逐渐提高自身认识和评价现代媒介的能力。
(四)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语文即是生活,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无处不在,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将实践与知识结合起来,更要让学生在媒介素养能力的指引下,能够应对现今媒介社会下的各种文化语态。例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而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和教师都会用到各种媒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撰写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宣传标语、制作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校园、系别、社团和班级的网页,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也能使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也可以开展读书节、书法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或是让学生在观摩《雷雨》、《药》等著名文学作品后,自行改编和演绎,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