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工作需求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竹溪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社会工作人才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主要分布在三类领域:一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以民政系统为代表,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二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辅助职能的领域,包括卫生、教育、司法等系统;三是综合性领域,包括乡镇、社区的社会工作人员。竹溪县现有社会工作人员基本上还是以“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为主体,近年来,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在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领域显现。据统计,目前,全县民政系统现有社会工作人员165人,其中社会服务人员91人,社会管理人员74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竹溪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尚存在起步较晚、工作规模小、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困难和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整体组织效率不高。无论是社会管理部门、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还是社区,甚至包括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各自独立。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缺乏统一的领导和专门的规划,各个部门密切配合不够。
二、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竹溪县的社会工作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工作,无论是投入还是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参与力量薄弱,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竹溪县有城乡低保对象4.2万人、城镇“三无对象”200余人、农村五保对象4914人、孤儿538人、托养及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00余人。而截至目前,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只有2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兼职,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名工作人员要为200多名重点扶助对象提供服务。因此。竹溪县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人才的任务非常艰巨。
三、专业化程度不高。当前,竹溪县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社会工作知识、技巧的培训,缺乏社会工作人才应该具备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简单,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待遇较低,基层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空巢老人”的逐年增加,直接对老年人陪护、照料提出了大量需求。
四、面临一系列体制。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创新社会福利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教育体制、财政投入体制、就业和人事管理体制等一系列体制,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套,整体推进。而竹溪县在社会专业人才的用人制度上还相对滞后、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其余诸如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也造成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举步为艰。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症结
竹溪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还处于起步阶段,上述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成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还是发展中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尚不健全,造成专业人才和专业培训的双重缺失。竹溪县仅有1所职业技术学校,相关的培训机构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功能不足,部分教师专业背景不强,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实习和培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践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社工人才实用性、应用性强的需求特征。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都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而社工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专业性强的教育培训资源更加欠缺。
二、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尚不完备,影响了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进程。目前,竹溪县社会工作人才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职称发展序列及其相关待遇难以落实;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政策还没有制定出台,社工岗位不明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十分有限,没有形成职业化的岗位体系;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水平认证、注册管理、服务评估、岗位配置、职业级别、薪酬标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不健全,社工缺少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缺少吸引力。政府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财政制度,导致财政对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相对于社工付出以及发挥的作用,社工薪酬偏低。缺少吸引力,难以吸引和留住比较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
四、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人才管理统筹协调的合力不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涉及组织、编制、人社、民政、司法、工、青、妇等十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要求,在工作推进中缺少牵头抓总的部门来整合资源和统筹协调。
五、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识、认知、认同程度不高,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有待优化。由于现阶段社会工作的需求没得到有效的开发,加上社工自身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以及相关的社会宣传不够,公众对社会工作和社工的认知率偏低,充分发挥社工潜能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工作人才关爱、关心不够,爱才、惜才、用才的人才理念和社会氛围没有完全形成。
竹溪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前景分析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目前,随着就业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弱势困难群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日益凸现,解决好这些问题,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来预防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以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就竹溪县的社会工作发展来说,我们认为应紧紧围绕弱势群体的救助,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领域开展社会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现有人员的数量、服务水平等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需通过培养一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二是在社区建设领域开展社会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类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类社会问题的衍生地,无论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教育就业,还是纠纷调解,都需要社区工作者来完成。就西关社区来说,整个社区管辖人口达2万人,而工作人员仅有十几人,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为此,只有通过社会工作来加强社区管理,社区才能建设和发展;三是积极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目前,竹溪县60岁以上老年人有6.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其中“空巢老人”18823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0.6%。老年人在生活自理和独立生计的能力方面不可避免地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独居高龄老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为此,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来预防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形成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一是探索建立贯穿考试、登记、执业准入、考核评估等各环节的职业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办法、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者考核评估办法、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体系。二是参照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措施,探索制定包括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职业晋升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表彰奖励制度在内的激励机制体系。三是积极探索完善社会工作者职称和职级体系,明确职级任职资格条件和程序,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三、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一是要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设立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实训基地。二是不断加大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大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完善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实施人才培训“走出去”策略,有计划地选送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异地培训学习和实践交流。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09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06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08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09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10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10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利他主义,同时专业的知识和服务技能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类别助人活动的本质性特征。社会工作者则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以帮助他人或组织机构发挥自身潜能,协调多种社会关系,预防社会问题,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门人员。
社会工作作为专门职业在中国大陆属于一种新兴的职业,处于发展阶段,其工作体制尚不成熟,社会工作者也因此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职业认同度不高、社会接受程度低、薪酬待遇低、保险福利状况不佳等。本文将对社会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困境与相关权益保障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困境分析
(一)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较低
职业认同是指从业者在充分了解职业特性的基础之上,能够从内心接受并积极从事自己的职业,强调职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可以说,职业认同是从业者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心灵契约,是保证从业者积极持续地进行职业活动的主观保障因素。
1、现状
笔者所带领的工作小组在查阅大量文献和与有经验的社工深入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社会工作者调查问卷”,该问卷中第三小节专门针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设计了相关问题。我们对该部分的研究采取抽样调查,选择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103份,回收率达89.57%,其中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86.41%。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总体平均值M=3.3152,由此可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普遍较低。
在个案访谈中,我们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并不具备完整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第二,社会工作者的流动性较大,能够数年如一日地从事社会工作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寥寥无几;第三,许多社会工作者认为从事社会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崇高,社会工作难以实现其个人价值。
2、原因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导致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社会工作属于新兴职业,其存在的时间较短,相比其他发展成熟的职业,社会工作的知晓程度不高,从业者中具备专门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十分有限。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也属于新兴的高等教育专业,办学规模有限,不能够为社会输出足够的专业人才。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导致社会工作者个人角色定位的不明确,难以与自己的职业达成主观上的契合。
第二,社会工作的成果难以进行客观衡量,回报周期长。社会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的成果往往不能够以某一客观的标准进行衡量。此外,社会工作者所开展具体的帮扶工作多是连续性、长时间的帮扶,帮扶成果取得成效的周期较长。工作成果能够对从业者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培养其对职业的认同感。但社会工作却是“只看得见工作却看不见成果”,社会工作者难以在工作中获得主观上的满足,影响他们继续从事该职业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薪酬待遇低。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在选择职业时追求的不仅是情感价值,更重要的是经济价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职业没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其情感价值往往会大打折扣。如今,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处于低水平,不少社会工作者因薪酬问题而对该职业持消极态度,甚至转而投身其他高薪行业。由此可见,薪酬待遇是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家人及朋辈的不理解。由于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群体中属于小众,加之薪酬待遇低等因素,容易导致社会工作者家人及朋辈的不理解。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许多社会工作者的家人及朋友纷纷对该职业表示反对,希望他们能放弃社会工作,从事其他更有意义的、薪资待遇好的职业。家人及朋辈的不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确信。
(二)政府对社会工作者的影响
1、社会工作过分行政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时期。不能要求政府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完全依靠行政力量提供所有类别的服务,因此就需要非行政性的组织机构来承担某些服务职能,社会工作组织恰好能够弥补政府职能的缺漏。i
然而政府职能剥离过程中由于受到行政力量的过分干预,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从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来看,不少地区没有独立于政府的社会工作组织而是将其挂靠在地方民政部门,属于地方民政部门的分支机构。从工作内容来看,政府将大量的行政任务转嫁于社会工作者,例如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政府进行各类检查,负责所辖片区的安全稳定等等。行政性工作占据了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时间,社会工作者们无法按照自身的意愿服务居民。同时,社会工作过分行政化也使得民众对社会工作者产生对抗情绪,阻碍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2、政府支持不到位
诚然,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应是相对独立于政府的,但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又决定了社会工作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政府与社会工作组织机构之间存在体制不顺的问题,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并不到位。
在资金上,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非营利性要求政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以保证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工作的开展。实际中,许多地方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资金支持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社会工作因缺少资金而举步维艰。
在薪酬待遇上,政府没有为社会工作者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机制,社会工作者的起薪低且增长速度慢、幅度小,与物价的攀升不成比例。不合理的薪酬待遇易造成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导致人才流失。
此外,在岗位设置、人才培养、政策环境等方面政府的支持也略显欠缺。
(三)社会民众对社会工作者的影响
在访谈中社会工作者向我们反映,他们在开展工作时许多民众表示不理解和不支持。在对社会民众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民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了解少或完全不了解,不能充分信任社会工作者。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普及程度不高。
第二,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民众更倾向于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不愿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扶助。我国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民众信赖熟识的人,对于陌生人则普遍采取防备的态度,受此观念的影响民众在需要帮助时不愿主动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社会民众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会阻碍社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社会工作的难度,打击社会工作者的信心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
三、建议
为帮助社会工作者走出职业困境,切实保护社会工作者的权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社会工作者自身
作为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当明确社会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对社会工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以便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增强职业认同。
其次,社会工作者应当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高社会工作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服务民众,提高社会工作的影响力,赢得服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多与家人和朋辈沟通,可以通过鼓励其帮助自己开展工作、将其纳入服务对象的范围等途径使他们更加了解社工。获得家人和朋辈的理解和支持是社会工作者疏导负面情绪,缓解工作压力,提高职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政策层面
理想的社会工作运行模式应是“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政府在社会工作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社会工作职业体制的构建者,又是社工服务的购买者、出资方。ii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帮助社会工作者摆脱职业困境,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1、完善组织机构设置
地方政府应完善当地的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将社工组织与政府部门分离,赋予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独立的主体地位。社工组织机构的独立有利于减少社会工作的行政化。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根据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拨付相应额度的资金,以保证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提高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硬件条件改善社工的工作环境。
3、完善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
薪酬待遇低、奖励机制不健全是导致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和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
政府应当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级别、工作年限、工作成效等因素考虑在内制定社会工作者薪酬待遇标准完善薪酬体系,使薪酬待遇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成正比,同时薪酬的增长还应与物价的增长相协调,缓解由于物价飞涨给社会工作者造成的生活压力。
同时,适当的奖励能够提高社会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政府应当建立社工奖励机制,采取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手段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组织机构进行奖励。表彰和奖励建议采取公开的形式,借此可对社会工作进行宣传,提高社会民众对社工的认识。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我国法律赋予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劳动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政府应当履行职责,协同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技能。
(三)立法层面
自1951年起,我国就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工作立法,范围广泛,涉及社会工作的多个层面。截至2012年,名称中带有“社会工作”字样的法律法规文件有50多件,全文中出现“社会工作”字样的法律法规文件多达1100多件。但这些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中没有专门针对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工作主体法。iii
国家应当着手制定《社会工作者法》,可参照《公务员法》的立法模式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基本原则、人才培养、资格认证、岗位设置、薪酬保险福利待遇、监督管理等方面包括在内。
《社会工作者法》的制定可帮助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保障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困境在社工群体中属于普遍现象,职业困境造成社会工作人才的流失,严重阻碍社会工作的发展。因此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困境问题刻不容缓。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社会工作者职业困境的成因是复杂的,摆脱职业困境需要社会工作者个人、政府、社工组织机构、立法机关等各方的努力。
注释:
i 王亚平.市民社会分析框架下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3):290.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05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06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05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06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06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06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06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7、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通过院学生会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完美简历比赛、就业征文、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证书展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启蒙,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2006年3月28日
园林园艺学院、人文学院2006年毕业生就业讲座安排表(表一)
时间 主讲人 题目 地点 备注
3月22日 曹忠民 职业的选择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已讲
3月29日 谢国文 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分析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已讲
4月4日 马茜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观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人文学院2002级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统计表
(表二)
2002级社会工作专业
总人数 40人 调查表回收数 37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 已找到工作人数(1人)
空白 四项以上 男生 女生
2份 23份 1人 0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自主创业 考研
70% 77.5% 52.5% 25% 27.5% 32.5% 7.5%
特殊情况 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 5人 写作 10人 体育 15人
文艺 6人 英语 2人 茶艺 2人
演讲 2人 社交 6人 摄影 1人
书法 1人 驾驶执照 2人
(表三)
2002级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
总人数 56人 调查表回收数 55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 已找到工作人数(9人)
空白 四项以上 男生 女生
33份 7份 2人 7人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自主创业 考研
75% 75% 69.6% 41% 36% 15.4% 5.4%
特殊情况 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 8人 写作 5人 体育 17人
文艺 12人 英语 1人 茶艺 1人
引言
广州xx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隶属于深圳xx社会工作服务社,成立于2012年5月,服务于社区发展、老人服务、妇女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及儿童服务、司法矫正服务(边缘青年、吸戒毒人员)等。
广州xx相信生命具有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我们有爱,筑造希望,彰显尊严,发展潜能。
背景资料
资料
深圳xx社会工作服务社成立于2008年2月,是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首批社工专业服务机构之一。主要立足于社区,为社区内有需求之个人、群体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及多元化服务活动,以促进个人及其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融洽发展。
广州xx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深圳xx的分支机构,成立后深圳xx相关项目骨干社工任广州督导工作,理事长亲自参与机构管理工作,凡新入职社工都进行严格式培训,为发展司法矫正服务,特别邀请香港资深禁戒毒社工指导传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验,也安排项目社工到港学习。在拥有资深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的深圳xx引领下,在得到深港两地资深专家和顾问持续指导下,广州xx正朝着专业化的社会综合服务工作发展。
目前,xx共有助理社工师职称社工20名,主要分布在团市委、市妇联、区义工联、社区和中心本部。他们遵从“敬业、精业、勤业、创业”的中心精神,在社工岗位上积极探索,勤奋进取,以此宣扬社工理念,促进社工交流、实践社工知识,创造了xx社工服务中心的特色形象。xx社工服务中心现有储备社工10名,主要是在xx社工服务中心和各派驻点见习实践,他们虚心好学,在每一次实践中寻求进步,为xx社工服务中心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理念/目标
“xx”二字取于“以时为铭,晨夕同行”,意义有二:一
是由时间来见证我们与服务对象的陪伴同行,二是共同经受时间的磨砺探索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及本土化发展。
核心理念:
生命具有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
我们有爱,筑造希望
彰显尊严,发展潜能
目标:
1.完善服务设施和专业社工队伍,秉承“以人为本“,紧贴社区需要
2. 大力发展社区义工队伍,让社工+义工发挥潜能,协助管理中心及推展服务
3.加强穗港两地的友好合作,运用先进的社工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并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
4. 服务社区,展现专业魅力的服务宗旨,打造更全方位的社区综合服务,促进社区安定,家庭和谐
行政架构
财政来源:政府出资购买的社工服务
机构评估
提供服务的模式
服务内容:
1.了解需求及基本情况:社区调研、定期走访联系
2.搭建平台:兴趣小组、成长小组(以动手劳作,工作体验,义工服务等内容开展)、手工坊、亲子活动
3.情绪疏导:专业个案服务、情绪管理服务
4.社区融入:社区大型活动、投身义工服务
服务对象:外来务工子女
服务性质:政府出资购买的社工服务
优点
1.政府及民政局的支持
2.外来务工子女多
3.目标明确性
限制及困难
1.项目稳定性不强
2.活动室规模小,不够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