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农村建设家乡的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做完这些后,国家并没有停止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我市市政府市委书记潘逸阳等领导的领导之下,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有序的、稳步的发展。
在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个村一个村轮流建设的方法,先在指定时间内建设几个村,时间段一过,又开始另外几个村的建设,如此循环下去。今年,新农村建设轮到了我家所在的村子——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岗村。看到家乡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想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又多大?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了亲自领略了这一巨大的村庄变化,本次借放暑假的机会回到家乡,在父亲的热情支持下,我对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原马山村(已经完成新村建设的村子)新村建设前后的相关细节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比较:
(1)、新农村建设前的马山村:
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只有一天主干马路是水泥路,其它都是泥土路,通向家门口的只是一些羊肠小道;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以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占了绝大部分,房子的墙壁已经破烂不堪,门前屋后长满了杂草,厕所也还是茅厕(一个厕所一个坑,而且坑没有盖),总之大多数房子已经属于临危房,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盖起了新房,那些新房也还是停留在没有粉刷装修的;新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喝的水基本靠的是挑……
(2)、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
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主干水泥马路的基础上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彻底消失,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干干净净,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经过粉刷装修;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再也看不见以前使用的茅房,每家每户用的都是水冲厕所;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喝的水都是用抽水机把水抽大水塔里然后再通过水管放出来使用;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为什么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很少人去建新房等等呢?难道农民伯伯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他们有什么顾忌?我此我走访了马山村的10户村名,归纳他们的答案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
1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2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2.3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2.4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设计、政策制度安排等都是由政府直接完成,缺少农民的参与。因此,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
3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3.1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形成后,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过度开采、客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2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涵盖的内容增多了,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3.2.1国家财政投入。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3.2.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2.3政策扶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3.2.4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要积极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3.3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关系,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3.3.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3.3.2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建设领域。
3.3.3成立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领导小组。抽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建设指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理,狠抓工程质量。
3.4民主管理保障
3.4.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舆论保障。
3.4.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3.4.3构建水利管理新主体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切实帮助并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确保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3.5科技保障
3.5.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使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4]。
3.5.2大力进行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更新改造泵站主要目的是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力争达到使现有泵站达到部颁标准。全国各地小型泵站数量众多,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积极开展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切实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利用效率。
(1)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同的心愿,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自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之后能够找到既体面又离家近的工作,因此大学生村官成为了许多家长的首选,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村官这条路。(2)故乡情结。在农科类院校的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们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毕业之后大都会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能够带着家乡脱贫致富。
2社会原因
(1)国家优惠政策的吸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了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而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台,为他们自己创业或者继续深造提供了各种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毫不犹豫地选择村官这个职业,希望借此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宏远目标。(2)城市生活的压力。城市生活的压力主要源于其生活成本过高、工作节奏过快等等,其中生活成本主要表现在住房消费。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逐年增长,尽管2008年以来城市房价有所回落,但许多城市的房价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④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属于中低收入者,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使许多大学毕业生无力承受。为了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也会选择村官这个岗位。(3)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的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需要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全国的文盲半文盲绝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劳动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0%,接受过农村职业教育的只有5%;村务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较低,现代意识、法制意识较为淡薄。⑤年轻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有效措施。
3如何构建大学生村官考前培训体系
(1)精确培养对象。在精确培养对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地域性原则、专业对口原则、实践性原则。地域性原则是指对其参加村官考前培训的毕业生针对其户籍所在地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分开进行培训;专业对口原则是重点针对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有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这样便于以后工作找到切入点并容易打开局面;实践性原则更侧重大学生毕业生的实践经历,在农村基层工作需要对农村工作有相当的了解,才能真切地体会农民的处境,因此不容忽视大学生远离农业实际的背景。(2)明确培训内容。要积极探索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培训的知识要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进行及时变更。一、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提升学生的行政能力,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分析现阶段农村社会的经济形势,增强运用政策理论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培训学生的求职技巧,提高面试的录取率。(3)评估培训成效。根据学生的要求,对其培训内容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定期给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对于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将培训所取得的成果通过校园网的平台向学校学生和社会展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利于之后培训的开展;对于培训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应对,以最佳的状态来为学生服务。(4)建立培训的激励机制。改变之前的大学生培养经费由大学生自己及其家庭承担的方式,对于在村官岗位上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由学校和社会为其培养经费买单。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对培训中的优秀教师和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带动其积极性。
4构建大学生村官考前培训的作用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 2010-10-2——2010-10-8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例如:我县农村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依然占有相当比重。一是农村文化大院稀少而简陋。如我县17个乡镇的503个农村文化大院中,70%以上的大部分村文化大院硬件设备简陋陈旧,配套内容稀少,服务功能有限;阅览室书籍古老、数量有限,新刊物、杂志廖廖无几,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以科技求发家致富的需要。二是建设“新农村”不是建“新村”。有的地方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解为建设新村运动,急迫地要把价值无穷的古村落、古建筑等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柝除,使这些农村丧失了地域性、民族性、个性和艺术特性,乡村文化生活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保护农村文化的根脉。注重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变成完全城市化的“新村”。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凡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接受文物部门的评估,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三是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长期缺乏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相当一部分乡村文化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文化事业的发展滞后且不平衡,乡村文化设施已不能维持开展正常文化活动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文化局面,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摆在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面前应当深思的重要课题。在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文化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推动城乡“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之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是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乡村文化设施陈旧落后的现状,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农村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原有的已不适应要求的文化设施,进行扩建、改造和修缮。与此同时,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等公益文化设施要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服务,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多方筹措财政建设资金,积极鼓励社会、企业、个人等各种力量投资办文化,拓宽文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改善文化阵地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培养他们文化建设主体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觉出资、出力、出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新农村文化阵地。
二是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文化主管部门要始终把“文化下乡”作为一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任务来抓,鼓励各文艺团体在农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文化在农村生根、开花,增强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流动舞台“送戏下乡”、“千村千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艺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感受到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表达他们拥有富裕生活的喜悦之情和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农村文化专业户、文化热心人、文化纪经人等不断涌现,且日益活跃,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从而使广大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转移到建设美好家园上来,乡村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不见了。干事的人多了,闲散的人少了,干成事的多了,无事生非的少了,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广大农村的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争取资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要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制定详实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在广大乡村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普查和历史文化名村、民间文化之乡的申报工作。会同宣传、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一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
四是以人为本,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如采取以会代训、实地辅导、相互交流等形式,对乡镇文化站及村级文化专干、文艺骨干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与乡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制订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法措施。对农村文化大院常年进行业务辅导,以点带面,从活动开展、场地建设、人员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方位开展服务,从而使村级文化大院的档次和服务功能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团体组织,壮大和稳定民间文化人才队伍,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各专业门类的人才群体。
五是典型引领,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文化的要求,宣传、文化等部门要把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为重点,适时创新形式和内容,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农民、贴近新农村建设的文艺作品,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俗,逐步形成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貌。注重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宣传,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