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特点;教学方法

为了缓解早期教育体制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改革开始,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从语文学习思维角度出发编制教学改革方案,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综合文化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作为汉语言文字集中的一门课程,与其它高中课程相互贯穿着,学好语文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主要是期思维模式与课程标准不一致,尚未掌握科学的语文思维,才导致现实学习中出现一系列困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思维特点包括:

1、历史性。语文课程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的教材内容,所有课题、教案都是用汉字语言描述出来,这些都具有历史传统元素。因此,高中生语文思维也带有历史性,从历史中感受语文教材内容,才可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内容,从历史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教材编写内容,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知识。

2、灵活性。中国汉字语言多种多样,不同组合形式表达的语言含义也不一样,这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灵活性特点。为了展示语文教材固有的学习特色,高中生思维应当灵活多变,参照语文教材内容形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理解语文知识的要点。当然,这对于高中生思维活跃性要求更高,如何灵活变动思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3、系统性。语文是高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语文知识必须注重系统层次划分,按照不同时段参与教学活动。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初始期,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教材,对学习语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认知;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必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详细学习语文教材内容;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考核期,学生思维要灵活多变,结合高考大纲灵活地变换学习方法。

三、高中生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特殊时期,尤其面对高考体制,学生往往承载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语文课程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案,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准则,指导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针对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具体包括:

1、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培养阅读语感具有辅作用。

2、学习情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创新改革。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创新改革,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为语文高效率教学课堂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结论

总之,语文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学好语文是每一位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根据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教师需适当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依据新课标准则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环境。其中,灵活变换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瑾.浅论高中语文课创新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刘艳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第2篇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拟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见解,力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之路。

一、课前精心设计教案

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不做“拿来主义”者,照本宣科。而是要做到认真了解课型、精心设计目标。同一模块,不同课型,问题目标要有侧重。例如,在《项脊轩志》和《陈情表》两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让学生体验优美真挚的感情,珍视亲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戏剧和观看影片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戏剧的魅力,同时培养鉴赏能力,以期提高文化品位。

二、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使博大精深的语文散发出非凡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学习和传承到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和精髓的东西;还要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多听课,多看讲座,多学习名师的绝招,在教学技艺上精益求精,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有所发挥,不局限于课本上。

另外,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有反思的语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对每一堂课自我反省,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日常教学行为。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这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之后依然存在的严峻现实。想要让语文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教师就要狠下一番工夫,不再咬着课本不放,就教材而讲教材,而是要整合教材内容,精心备课。体裁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曾说:“文本研习是阅读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但是“文本研习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应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朗诵比赛,用声音的形式呈现文本的意义,总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把握尺度,不能把课堂变成哗众取宠的地方。

四、重视课堂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时间,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学生一言不发,或走神,或打瞌睡,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

教师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教学相长,才能够更好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75-03

一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1.集体备课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封闭的、单向的、片面的教学。传统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合格的劳动者,所以传统的教学就以知识为本位,也以教师为本位,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案设定的任务完成了,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新课标要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发展的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更多地强调学生感性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过程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学也就必须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备课应该有所改变。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备课方式也要把握这一方向,与时俱进。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2.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有效方法

由于教师的知识功底、学科专长、教学年限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如果只靠教师个体的单兵作战,仅靠教师个体的能力打拼,将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因而教师有必要团结协作,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如我校教师有从县城选调的优秀教师,有从乡镇考调来的教师,也有来自全国各师范大学的新教师。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理念、方法经验等不同,我们只有团结协作,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使集体备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可以引发老师们智慧的碰撞,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弥补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我校2011级语文组,在2013年春季学期(高二下学期)所开展的集体备课,主要针对本学期的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组织了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复习备考方面的集体备课。本组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备课,中心发言人认真准备发言资料,其他教师主动参与讨论,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课方案供大家使用。结果是2011级两千多名学生全体通过了本次学业水平考试,创造了我校学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过关率百分之百的新纪录。

事实证明,集体备课与一人独自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会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会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应备什么

语文教师明确语文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后,就要进一步分析备课内容,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使学生更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1.备课标

备课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体备课一定要有“课标意识”。学校教育只有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减少教学的随意性,使高中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所谓课程标准,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2.备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集体备课要研读教材。教师要把教材弄懂、弄熟、弄透。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谈到优秀教师备课时认为,教师备课,要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他说:“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作为教师,要想备好课,要想课堂实现高效益,必须在教材研究上下功夫。只有把教材研读透彻,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只有教师真正读透教材,才能找到处理教材的入口,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如我校语文老师的备后反思,一是对前一周全组教学工作的总体回顾和反思,肯定成功的策略,找出不理想的环节;二是在讨论中、在听取其他老师的发言中、在互相听课的过程中,在自己的教学体验中,反思自己对语文新课程的理解、自己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重难点的突破、对已经实施的和计划采用的教学策略等进行反思,在这一系列的比较、思考、判断和调整中获取进步。

综上所述,集体备课是新课标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是大面积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意义重大,我们应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侯全民.集体备课应遵循的原则[J].教书育人,2001(15)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嵌入 预设 本土文化 校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22-02

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嵌入”课题实践研究活动,教师将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既要挖掘出校本教材的“文化性”,又要体现出语文学习的“校本性”,嵌“文化”入“校本”,更好地落实高中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

嵌“文化”入“校本”实践研究,宏观上而言,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诗歌、现代文、名人传记等知识模块转变教学模式,把有价值的、可利用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本土文化资源“嵌入”到必修模块教学中。文赋适用于文言文教学,诗词适用于诗歌教学,连江楹联文化适用于“奇妙的对联”专题教学……

嵌“文化”入“校本”实践研究,微观上而言,师生在“教”“学”活动时提前预设“嵌入”的目标性,探求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体验“文化”与“校本”的双向收获。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展现课题组实践的成果,与读者共享。

一 教学活动中预设“嵌入”的目标性,另辟“课”“文”新途径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开设选修课,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语文课程体系,有利于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可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活动等教学活动丰富语文课程体系,调动师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地发展。

1.校本选修侧重于本土文化资源的文本建构

高中校本选修(本土文化资源系列专题)“嵌入”语文学科知识板块,知识框架清晰,文本建构系统。“嵌入”的目标性明确,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就有章可循,校本教研的开展就循序渐进。目前,课题组已开发出《连江历史文化解读》《畲族文化》等校本教材,供高一、高二学段教学使用。各种校本教材仿照必修教材体例,参照单元模块建构,分为名人传记、诗词鉴赏、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等单元。校本教材单元有主题,文本有注释,课后有练习……语文组研发的配套教案、单元试卷等供校本选修教学使用。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为“课”“文”,不仅能落实“课例”的选用,而且能实现“文化”的交流。校本教学独辟蹊径,拓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视野。

2.研究性学习侧重于本土文化资源的鉴赏陶冶

本土文化资源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嵌入”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研究的目标性更加清晰,过程的程序性更加突出。“嵌入”的目标性明确,研究性学习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有搜集素材,过程有活动记录。目前,笔者指导高一部分学生进行“连江楹联文化的品读赏鉴”的研究性学习,将15名学生分为两组,合作分工,研究成果有小论文等。该研究性学习正好“嵌入”高一梳理探究的“奇妙的对联”专题。

围绕本土文化资源专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从本土文化资源中找寻研究的课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鉴赏陶冶,增加学生文学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3.综合性学习侧重于本土文化资源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资源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嵌入”高中语文学科知识,强调活动有“语文味”。学生对本土文化资源最为熟悉,也最易引起内心的共鸣,活动参加后就会对家乡文化有一种认同感、自豪感,情感上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嵌入”的目标性明确,综合性学习就会唤醒学生们的乡土文化意识,让“语文味”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语文组围绕“连江文化知多少”专题进行调查问卷,开展本土文化专家进校园讲座,组织文学社采风活动等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们亲自参与,获得自主活动的情感体验。

介入本土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们开展有价值的、充满言语智慧的活动来辅助语文学科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即生活”的潜能。

二 课堂环节中预设“嵌入”的目标性,生成“言”“语”新智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环节中强调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人文性(乡音乡情)的教育。预设“嵌入”的目标性,课堂就会生“智”,“导入”情境预设,“过程”新知突破,“结语”学得巩固。

1.“导入”“结语”环节“嵌入”乡音体验

课堂教学导入选择“语文味”与“文化味”并具有本土文化资源素材,选择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人、事、物作为引子,就会拉进与学生们的情感距离,快速切入课堂教学主题。

3.句型教学应与语法教学任务相结合

每个句型段落中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语法,因此句型教学应与语法教学保持紧密联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句型中有难度的语法点进行适当讲解,但重点还应停留在句型操练上,这样才能在句型体现语法知识点的同时,将语法应用于句型教学中。

四 结束语

总之,在句型教学中,为了达成任务型教学的进一步实施,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而巩固句型的种类同样繁多:替换、同义转换、成分转换、语态转换、综合训练句型等等,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寻优化的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提供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语文选修课;阅读教学;比较教学

吕叔湘先生说过“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想,主动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吕教授这一段话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2003年的教育改革开始,选修课被列入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之中,新标准理念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新特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国家高中语文课程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又有他的相对关联性,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特点及每个学生的需求有选择性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

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让那些较差的学校束手无策,只好对付。目前就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状况而言,能上好选修课的只是少数人,特别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更是很少,相当多的教师离开参考书很、具体的教案无法上课,目前关于选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正在探讨中笔者从选修课本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现在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阅读教学在选修课中的运用

本文中的阅读教学是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教学而言的,温儒敏说“选修课应当以学生阅读为主,老师适当讲析引导,可以理解为阅读型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去研究的。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纳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是在封闭的教学空间中教师还是主要以必修课讲授的方式来授课,忽视学生个体选择的兴趣,导致学生学的烦,教师教的烦。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阅读教学应强调尊重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特有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生的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指导阅读的方向,帮助学生拓开阅读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想象,把文本的具体形象与师生主体的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语文选修课的文本内容都是取自于我国传统的经典读本,但并不是完全摘录,只是摘录其中的一部分供学生阅读学习,有些文章内容脱离了文本本身而缺少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和深意,这就要求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效能,从课内到课外,要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内容,特别是对于名著节选的课文,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原著,也可以从课内文章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找到在主题、题材、写法上具有相异相同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温儒敏提到阅读经典,他说“经典是人类文化几点下来的精华部分,读经典可以接触体验人类文化智慧。所谓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成果去熏陶、感化,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由于经典和当代青少年之间有很多障碍,读起来可能有隔阂,事实上青少年学生一般不太喜欢读经典,由于时代距离的问题,学生不喜欢也是正常的,但是老师和家长应指导合适确定的书目为孩子阅读,虽然有些经典读完也不太懂,这不要紧,总有一些阅读感觉和印象存留下来,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会慢慢去理解。

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的目标,向学生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学生在选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后,教师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思考,主动揣摩所阅读的文章词句,并结合阅读训练,多读多练,把教师的“教读”与学生的“自读”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能够“自主读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赏析。

二、比较教学在选修课中的运用

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高一每周五课时,高二、高三每周四课时,每学期实际授课18周,那么高中语文共有 68 课时,除去平时的复习考试和高考前的总复习,实际能用来授课的只有400课时左右而要达到高考要求则必须完成7个模块,每个模块规定 36学时,那么肯定会超支很多时间。从规定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存在冲突,基于此,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以老师讲授为主,选修教材中富含的思考、情感、文化等人文营养大量流失。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连“基础性”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个性发展了。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修课的教材容量大,课时少,如何以简驭繁,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使用比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 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 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比较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不论教学内容是什么,不论教学对象是谁, 也不论在什么教学阶段、教学时间、教学地点, 都可使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包含着比较对象、比较标准、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

从上面的比较教学法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比较教学法对我国选修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选修课教学的进行探讨,我们知道选修课教材与必修课教材,各选修系列,同一选修系列各模块,同一模块各单元,就是同一单元不同篇目,它们的内容与知识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又是千头万绪的,运用比较教学的法,能理清这千头万绪, 使纲目井然有序,同时从多方面的联系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内容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新老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抓住这一点, 通过联系与对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根据选修课程的内容可以按时代,可以按作家,也可以按题材、风格或诗体种类, 分类组合,由点到面, 由此及彼, 由分到合,从多方面,或把握共同特征, 或比较不同特点。通过纵横联系对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学习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和《辛夷坞》,可以联系必修课中王维的《山居秋暝》,加深对王维诗歌写景动静结合、“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和清寂淡雅的艺术意境的理解, 最后, 比较归纳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在有限的封闭的教学空间里教好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重点分明。选修课的教学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的工作,需要教师自己充实自己,积极主动地探讨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2]张秋玲,尹逊才.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教师角色的自主转换[J].教学设计.

[3][4]温儒敏.温儒敏轮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5]韩静静.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困难何其多[J].文学教育,2009,(1).

[6]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