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旅游的措施

生态旅游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旅游的措施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第1篇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基本内涵

经济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根据预定目标对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组织和监督。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本目标,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让人们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并且保证绿色发展。但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时间比较短,经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生态旅游规划过程缺少灵活运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这都是缺少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造成的。

二、提高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保证生态旅游的价值,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是否正确开展直接关系生态旅游的价值是否实现。上文中已经提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促进生态旅游规划,使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便于人们观赏自然风光,感受自然的神奇,从而在无形中让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生态旅游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发现现有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这样可以使旅游行业发展更依靠自然,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在保护现有自然环境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类后代保留自然资源,推动人类发展[1]。

(二)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将发展旅游、群众需求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旅游各项设施和理念符合人民的需求,如乡村采摘旅游项目,增长人们的见识,也丰富劳动经验,体会过程充满乐趣,从而缓解生活的压力,这种生产和自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发展

一方面,旅游区域所在地的政府加强旅游经济管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从而推动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政府在行使职能的时候,优先考虑生态效益,作出决策的时候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旅游行业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2]。

(四)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虽然发展生态旅游是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体现民族特色。自然资源的形成促进不同的民族特色,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可以将自然环境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弘扬民族特色,推动我国整体生态旅游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在我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

三、关于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措施的合理建议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经验还不足,旅游教育专业缺少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以往旅游业一些弊端导致发展旅游经济利益最大,这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还有一些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分追求自然享受,忽视自然规律,如北方建立生态旅游园,但是其中的植物都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无法生长,这都会造成浪费。所以,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旅游项目,保证旅游设施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和政府一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权责,

(二)政府提高重视,合理开展经济管理工作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监管,提高政府对生态旅游的重视,同时政府要加强经济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工作;其次,政府重视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这个工作环节,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转变,保证经济管理的内容符合时代要求,注重旅游经济和环境效益,不能只注重利用旅游经济发展经济,而要利用生态旅游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最后,开展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评价工作,旅游行业负责部门定期提交经济管理报告,总结工作,找到问题,同时提出合理解决措施,这里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3]。另外,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成果实时共享。

(三)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方法

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首先要创新旅游规划理念,从而便于经济管理。一方面,改变传统旅游经济发展观念,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将经济管理放在全局发展角度上,当然也要重视角色转换,从群众的角度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观念更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另一方面,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上一点已经提到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将旅游各项设施与城市建设设施统一起来,建立智能监管机制,及时了解新动态,这样也可以避免过度追求生态效益,让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合理结合起来[4]。

(四)提高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除了理念创新和制度支持外,还依靠专业人才,所以,要建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团队。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他们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综合分析问题,保证生态旅游的价值。此外,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要让他们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利益上考虑问题,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提高他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及时阻止。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管理工作整体上的先进性。

四、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相关部门和企业也要认真分析研究,实现旅游景区设施与自然的统一性,实现各环节工作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易平,方世明,马春艳.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08:1282-1296.

[2]陈燕,郑松发,武锋.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J].广东林业科技,2015,03:87-92.

[3]方怀龙,玉宝,张东方,皑妍.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起因及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4:252-257.

[4]王丽芳,苏建军,黄解宇.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08:98-104.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第2篇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涵

生态旅游管理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实现生态旅游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态旅游?Y源的保护程度,进而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旅游管理以受旅游业影响的生态系统为管理对象,由于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管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使得相关学者纷纷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研究活动中,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管理领域的发展。从本质而言,生态系统主要以生物要素、环境要素为核心,而生态旅游管理则是对旅游资源中的生物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构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将旅游融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资源和旅游价值的保护和强化。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

1.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生态旅游管理逐渐凸显出其价值和作用,并提高了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在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涉及到生态环境管理与旅游管理,经过大量调查显示,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生态环境受旅游业影响的程度较高,进而降低了我国旅游区旅游资源整体利用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强化生态旅游管理基本工作,进而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终目的。

2.生态资源

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生态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生态资源管理指标,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变化进行动态监控,以此为依据调整生态旅游管理结构和各项管理措施,及时发现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实现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生态资源环境管理主要涉及到控制指标管理、度量指标管理,这些指标随着生态资源环境的自然变化或者是人为变化而变化,评估生态自然环境,为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3.景区资源

景区资源属于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目的是保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的完整性和生态型的,以防止景区资源受到人为破坏和干扰。其中主要涉及到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自然湖泊与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将地质、土壤、水文、动植物和空气等元素纳入到保护范围中,以实现生态景区环境和生物的保护。除此之外,景区边界位置也在保护范围内,维持景区与外部生态环境的稳定,结合景区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规划方案的制定,优化管理结构,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1.完善宏观管理,推进法制管理

为了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要先从宏观环境入手,一方面国家要完善生态旅游相关的法律机制,以法律为主要支撑,明确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方向,健全立法内容,进而为生态旅游管理创造有利的宏观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国家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生态旅游开发、旅游经营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内容,使得生态旅游管理有法可依,落实法律法规,以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法治化。另一方面,相关单位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将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行统一管理策略,落实责任分工原则,进而促进生态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加紧合作,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开发工作和监测工作,以分工协作为主,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终目标。

2.提高管理力度,发挥管理职能

针对生态旅游管理而言,管理机构要提高管理力度,发挥出自身对生态旅游活动的管理职能,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机构要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活动,一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丰富生态旅游理论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化工具,加大生态旅游知识的宣传,推广生态旅游内涵和发展方向,强化思想意识,引导管理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第二,制定生态旅游管理方案。为了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管理机构要结合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景区资源具体情况,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方向,制定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方案,并完善资源评估机制,了解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依据。第三,加大管理投入。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管理机构要加大科技投入与人才投入,将科技力量和人力资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科技意识,以科技为核心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及时更新环境监测仪器,参考成功经验,实现环境监测手段和监测内容的更新,提高管理结构层次性,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3.引入绿色科技,落实环保原则

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机构要引入绿色科技,以环保原则为核心,推行绿色管理,进而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对生态旅游主体开展教育工作,重视环境解说,加深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引发生态旅游主体的自觉行为,保证生态旅游管理效果。其次,借助绿色科技提高环境质量,一是清洁生产技术,通过绿色能源供应旅游生产,以达到旅游活动环境影响的控制;二是污染防治技术,针对已污染情况,通过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有害物排放治理,通过垃圾分类开展分类化治理工作,结合污染程度进行差异化治理,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要求;三是环境监测技术,更新监测设备,监测生态环境,以获取准确信息,保证生态旅游管理效果。最后,管理机构要针对生态环境制定管理流程,重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合理管理和控制影响,并对旅游活动进行干预,以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要完善环境管理评估机制,明确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考核管理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4.规范游客行为,控制游客数量

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效果,游客要承担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重视生态教育,从生态意识出发,组织各个生态旅游知识普及活动,深化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进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管理机构要加大生态辅助设施的建设力度,利用辅助设施潜移默化的引导游客行为,落实讲解策略,将生态旅游知识以趣味方式讲解出来,激发生态意识。除了游客自身意识培养之外,管理机构要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做好游客分流工作,使得游客流量处于生态旅游可允许范围内,防止人数超多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进而保证生态旅游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规定旅游景区各个时间段的客流量,将其细化到小时,特别是针对西游动植物而言,做好客流量的限制工作,可以保证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在旅游旺期,景区管理人员可以适当调高票价,降低游客数量,为景区生态平衡提供重要保证。针对游客行为而言,由于游客行为的不可控性,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运行。对此,管理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游客行为规范,实现对游客行为的约束,构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将旅游融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资源和旅游价值的保护和强化,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5.重视绿色经济,实行协调发展

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机构引入绿色营销战略,结合景区生态特色,通过先进技术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进而实现经济效益。这种方式可以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营销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融合生态旅游管理和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做好经营活动监督工作,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降低生态旅游管理成本,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为了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效果,管理机构要制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当地社区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活动中,带动周?地方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生态旅游决策规划,定期举行居民会议,对各个生态旅游管理方案进行投票,将当地居民的意见纳入到生态旅游管理中,落实民主策略,提高生态旅游管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而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终目的。二是管理机构要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创造良好的平台,从中选择优秀人员进行晋升,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是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强化生态旅游管理结构,针对管理内容配置管理人员,使得管理人员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以环保理念、绿色理念和民主理念贯穿于整个生态旅游管理活动中,发挥出当地居民的积极作用,弥补管理人手上的不足,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第3篇

Abstract: Ecotourism develops rapidly and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already.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accidents often occur in many scenic areas; many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contradictions with the scenic area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is paper chooses Li River Gudong Scenic Area as the study area and studies the ecotourism safety cognition of tourists, employee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生态旅游 旅游安全 安全认知

Key words:Stakeholders Ecotourism Tourism Safety Safety Cognition

作者简介:安启(1981-),男,山东日照市人,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研究;王金叶(1965-),男,甘肃民乐县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保护与研究工作;孙志强(1980-),男,河南商丘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短短二十几年时间,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游客在追求生态,享受生态的同时,很多时候却忽视了旅游最基本的保障――安全,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了解游客、景区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旅游安全的认知状况,给景区、游客和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选择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对生态旅游安全认知进行了研究。

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其中,旅游者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回收率92%;从业人员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96%;社区居民1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有效率30%。为了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在做调查问卷的同时,本研究同时采用了访谈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与工作人员沟通了解景区安全状况;特别是与居民的访谈,由于关于居民的问卷回收率过低,在对居民进行分析时,访谈记录起了主要作用,有效地弥补了单纯分析调查问卷的不足。

一、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安全认知状况

1.1旅游者安全认知状况

根据游客部分资料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结论如下:

(1)对生态旅游安全关注程度

大部分游客对生态旅游安全较为关注,但是,更侧重于对于景区安全保障方面,自己对于安全方面知识了解不多。

(2)对旅游安全法规了解程度

大部分游客对于旅游安全法规了解不多,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不明确。

(3)发生安全问题原因认识

侧重于将责任归咎于景区,而非旅游者本身。

(4)安全要素认知

生态旅游者认为对自己安全程度影响最大的几个因子是:景区自然灾害、景区饮食卫生情况、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旅游者把安全责任主要归于景区及其工作人员身上,另外社区居民也有两个重要的因素,而游客对于个人因素打分较低。

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更加注重景区的安全保障措施,景区保障因素、景区自然因素和工作人员因素占了主要方面。

1.2 从业人员安全认知状况

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部分资料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如下:

(1)对游客安全问题处理

安全事故发生较多。有82%的从业人员都曾经处理过游客安全事故。

(2)法律法规

从业人员渴望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能够更加完善,这样更有利于安全事故的处理。

(3)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有待加强。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接受过关于安全方面的培训,但是,培训周期很长,很多只是上岗前的一次培训。

(4)游客安全意识

大部分从业人员认为,游客的安全意识不够强。

1.3社区居民安全认知状况

根据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旅游安全认知结论如下:

(1)文化冲击

生态旅游的开发对于传统文化有影响,但经济利益更重要。社区居民对于当地文化的关注程度并不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相反,更注重经济利益。

(2)自然环境

生态旅游的开发,对于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景区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满足游客需要,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游客的旅游质量,也带来了旅游收益,但损害了社区居民的利益,影响到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导致了社区居民与景区之间的矛盾。

(3)旅游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不均衡。随着旅游的开发,本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和以前相比在逐渐拉大。另外,还有一部分在景区工作的人员,他们和外来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所以,这一部分人认为,他们的收入分配不够均衡。

1.4对环境安全的认知状况

(1)旅游者

旅游者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旅游环境,但是,有一部分游客对于环境的重视不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游客对于自身旅游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关注不够。

由于自然环境原因,基于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某些安全措施并不是十分完善,游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预防不够,有可能对游客安全造成威胁。

(2)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经济利益,而对环境重视不够。

(3)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对于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强调保持环境的原生态性,反对破坏环境的旅游设施、旅游活动。

二、主要利益相关者关于生态旅游安全认知方面的差异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

2.1旅游者与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差异

(1)安全预防

旅游者:景区从业人员应该做好对于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例如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牌,设置安全消防设施等;在景区旅游过程中,主要是享受生态风光,体验生态乐趣。

从业人员:游客在来此旅游之前,应该对这个地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有所了解,并应该具备一些旅游安全基本常识;在景区旅游过程中,不能忽视安全。

(2)安全执行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容易在精神上放松了警惕,行为上放纵游玩, 这些都为旅游安全隐患变为现实,提供了温床及恣意扩大的空间。

从业人员:游客在景区旅游过程中,把精力注意力都放在了体验旅游上,不愿意听从从业人员关于安全的建议,因此,很多从业人员就干脆不再提醒旅游者。

(3)安全保障

旅游者:景区应该有比较完善的保障措施,不用担心景区的安全问题。

从业人员:安全保障是整个景区的问题,真正发生安全的事故,很多时候不是个人原因,既然景区已经设置了很多安全保障措施,就没有必要太注重旅游者的安全了。

2.2从业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安全认知差异

(1)经济安全

外来从业人员:外来从业人员主要关心自己的经济安全,对于其他方面考虑较少。

本地从业人员: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很重视环境和社会效益。

社区居民: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

(2)职位竞争

社区居民:外来从业人员对于他们获得就业岗位,构成了威胁。

外来从业人员:应该公平竞争,不应该局限于本地居民,这样有利于景区的发展。

2.3主要利益相关者安全认知差异分析

(1)旅游者

旅游者认为,景区为其提供了旅游产品,应该保障旅游安全,对旅游安全很注重,但现实旅游过程中,过分注重旅游享受,忽视旅游安全;同时,游客存在既注重环境质量,又破坏环境的矛盾。

(2)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认为,在景区提供了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安全问题就是游客应该自己注意的,没必要,也不会再去过多关注他们的安全情况。

(3)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更注重环境的保护,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够重视。

三、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安全关系分析

通过前文的调查研究及分析,本文将生态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当地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四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置于系统动力学的框架中,并作为系统中的要素,构建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安全方面的结构关系和认知行为模式,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安全利益关系。旅游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分别受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通过各种方式对旅游生态系统施加影响,影响着系统的生态质量和旅游质量,并最终影响到生态环境安全和旅游安全。

生态旅游者的利益诉求点是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属于非经济利益,因此与保护区或生态旅游景区之间的和谐性较大。生态旅游者除了保证其旅游行为生态之外,还应当造福当地社区,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敏感,并真实地反映当地文化价值观。

社区居民既是利益主体,也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甚至是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旅游影响的敏感者和承受者,其可能扮演着管理者、经营者以及目的地居民等角色,受益主要体现在就业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社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公共设施的改善,社会文化开放度提高等。因此,社区既是利益主体,也是载体,社区角色的多重性和动态性,使得社区在生态旅游中地位特殊,由于生态旅游资源较强的脆弱性,社区主动参与生态保护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事实上,相对于社区主动扮演生态保护者的角色,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角色,而把社区参与一般旅游与参与生态旅游混为一谈,从而淡化了这一重要的角色行为。从理论上说,社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可能处在不同阶段,且大多数的社区参与停留在较低级的阶段。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和社区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目的地居民的主客关系也开始发生转变,甚至发生抵触和冲突。

在这种认知情况下,社区对维护文化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参与性表现得更为被动。社区角色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角色之间既是共同利益合作的过程,也是各自利益冲突的过程。因此,社区参与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

旅游企业的角色行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生态旅游社会文化环境系统注入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能量;另一方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甚至是恢复的不可逆转性,影响到环境安全,进而影响到旅游质量安全,最终会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从安全角度建立和分析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结构关系和行为模式,揭示各利益相关者矛盾运动和安全利益冲突的焦点,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利益获取和分配、权利义务平衡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效规范各利益主体角色行为的管理机制,为资源的有序利用和生态旅游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策略和依据。

四、研究局限及对未来的展望

由于时间及精力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作为研究样本景区,只研究了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安全情况的认知,然后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生态旅游安全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希望本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对生态旅游安全体系的研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更多研究途径,不断地完善生态旅游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生态旅游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污染

随着生态旅游区的开放,每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而大多数的游客都是乘坐着汽车来到生态旅游区观赏,大量的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生态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如此,汽车扬起的尘埃、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旅游区内宾馆和饭店排放出的废气等都对生态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水体污染

众所周知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是相当的广泛,主要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水上运动带来的水体污染,水上运动往往给水体带来的危害最大。我们所熟知的水上摩托车不仅能对沙滩及海岸线产生侵蚀作用,而且还能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漏出的油污也会污染水体危害水体生物的健康。第二就是优养化问题,一般来说水体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原来背景环境的养分很少,但是由于人类活动一下子营养成分的进入导致了水体超过了原有的净化能力,所以产生了优养化问题。

(三)垃圾污染

游客造访生态旅游区必然会造成所谓的“民生污染”。如果对民生污染处理不当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卫生,从而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垃圾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衍生出更多新的问题,将会影响到水体、土壤、植物、动物等多个方面。

(四)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旅游活动对于生态旅游区的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随着生态旅游区的开发,道路等人工景观的建造严重分割了生态保护区里自然生物群落和种群,从而减低了生态保护区里自然景观的连通性,也减少了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存环境。

2、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中往往将人文景点修建在生态保护区中较为脆弱的的地带,这样很容易造成较为强烈而且扩散性的局部干扰和破坏。这样只会导致局部地区生境的退化和干扰斑块的扩大。

3、在一些旅游活动中会猎杀该地区的动物,这样直接导致了生态旅游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尤其是在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则更会影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旅游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游客的旅游公德

加强对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逐渐提高人们的旅游公德。如今的游客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所以提高游客们的生态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游客强调以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的生态意识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这样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大游客的生态素质。但是目前中国生态旅游地区的开发往往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对游客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所以生态保护区需要大力对游客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从而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二)严格控制游客容量和开发强度

如果一个生态环境超过了它自身的所能承重的最大容量时那将必然会破坏其自身的恢复能力。一个生态环境自身恢复能力一旦遭到破坏,它将不会促进生态平衡、系统稳定。所以严格控制游客的容量是十分有必要的,生态保护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合理控制各景区的游客数量,防止人满为患对旅游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协调好旅游供求关系,适当分流。不仅如此,还需要人工治理受损环境,加快旅游环境的恢复等。

(三)严格控制旅游项目

不同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同时不同的生态保护区以及同一生态保护区对旅游活动的适应性也不同。我国生态保护区可分为深林、草原、荒漠、水域等多种类型。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应该开展适应其环境的活动,这样既满足游客们的需求也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三、总结

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2-0030-01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的时代背景

在我国学术界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一是陈传康教授给出的“四大特征”定义,即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保护资源、有一个不破坏自然的规划、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郭来喜给出的“六大特征”定义,即以生态学思想作设计依据、以大自然为活动舞台、以孕育科学文化的高雅品质、以活动形式多样化、以旅游者高强度参与、以增强人类环境意识[2]。总之,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在保证既要满足旅游者对回归自然的需要,又要保护好自然的条件下,通过环境教育和生态工程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旅游活动。自然观的中心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实践出发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观性,又重视它的属人特性和历史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统一。人和自然协调一致,这实际上也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关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呼声在世界各国变得越来越强烈起来;同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思维和自然观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而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因此,关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被一些专家学者纷纷研究,即属于生态旅游兴起的大背景。

二、生态旅游与哲学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旅游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一种生态消费行为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的求新求知的学习过程,更是人们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返璞归真的理性思考和自觉选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但人类并不像动物那样简单地依赖自然界,而是通过他的劳动来改造自然界,从而使自然界人性化,成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存在形式。人不仅按照外在尺度进行生产劳动,并且人还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生态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自然观的中心。从实践出发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观性,又重视它的属人特性和历史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统一。人和自然协调一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实际上也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

开展生态旅游的主体是人,而客体则是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山体。开展生态旅游,大自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向游人开放,除了游人本身的回归自然与休闲的动机外,更重要的就是向游人展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意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共生、共处的精神境界,来共享大自然的美景。然而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兴建,正是保护受环境问题影响而日益减少及渐趋濒危和灭绝的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大自然采取的必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生态旅游开展与兴起的理论基础是的自然观。

三、如何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是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的系统工程,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学的管理。实现生态旅游科学管理及发展需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齐心协力才能探索出有效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就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并科学的发展,对策是多方面的,需要互相的配合。首先,各旅游地应的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控制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活动量。当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时,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其次,各旅游地应加大对旅游者的管理力度,引导旅游者按照旅游线路和要求进行旅游,对旅游者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应采取相应的处罚,倡导旅游者进行文明旅游。最后,加强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监测,相关政府部门应在旅游生态景区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旅游活动中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评估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了当前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且在不损害旅游者和旅游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益前提下,形成了旅游与人类社会、大自然和人类环境和谐共生的一个整体,遵循着旅游业发展的规律。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因素是“保护”和“责任”,在目前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好保护,将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到达“ 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真正纳入到旅游业发展日程,以哲学的理性的目光看待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旅游业才能和第三产业其他行业一起,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素质的提高做出长期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哲学思想。

四、结语

在历史发展的今天,有着传统哲学作为底蕴、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旅游,现已成为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持续发展的体现,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衍用,曹诗图.对旅游开发中“以自然为本”理念的哲学思辨[J].旅游研究.2012,(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