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16-01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研究生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阶段,也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就如同特殊产品,将其培养成合格产品,首先要注重人品。在研究生工作中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任务。
一、网络信息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多元化价值观
网络信息,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具有积极与消极两种影响。由于网络无序、自由化倾向,加大了研究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难度,使其原有价值观出现动摇。不良的网络文化与行为也威胁到研究生的价值观,使其出现倾斜,从而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道德人格缺失
在网络环境中追求自由、公平及效率的基础上,与研究生的精神层面没有实现统一,极易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从而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追求虚拟网络生存方式,造成权利与义务的缺失。
(三)弱化了思政教育功能
各类研究生培养机构,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过去以组织、政治及法律等手段为基础,信息空间占比大。在网络时代,各类信息不断扩容,国家级政府宣传信息内容空间占有率不断下降。如果研究生思政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模式,不进行创新,就会严重削弱其教育功能,造成思政教育工作比较落后,难以实现教育的本质目标。一方面,年龄大的老师信息量大,但却不懂得有效利用网络工具;另一方面,尽管年轻老师善于使用网络工具,信息储存量却不充足,这些都成为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表现。
二、网络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以博爱之心为基础
在思政教育中,老师要以博爱之心去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对老师自身素质提出的重要要求。以爱为契机理解学生,这种爱并不是放纵,而是一种严格的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理解,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朋友。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在此基础上老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快乐。博爱是一种风险,要克服自私、小我及个人中心主义等思想,将道德范围自然化地扩大,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教育内容与目标的双方面体现与要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与任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历史发展中,人是主体,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以人为基础、动力及目的。也就是以人为中心,注重自我学习与激励环境的创造,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内涵。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为教育提供了活力与竞争力基础,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更是如此。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三)落实服务意识的关键因素
首先,强化研究生服务意识。服务,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期望与需求的过程、行动及结果。高校教育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如何将其变为自觉主动的理念与愿望,从内心做好思政教育,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其次,培养研究生服务意识。相较之本科生,研究生的独立与社会性更强,一方面培养其自我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其回报社会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服务意识,突出自我教育、管理及服务。如果个体没有服务意识,就不会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创造祥和的教育环境
高校应该家园和睦,是一座科学知识堡垒。祥和属于一种理念,在实践中应以主旋律为主,增强创新,在和谐环境中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同时祥和又是一种氛围,在学科、老师、师生及学生间形成的融洽关系。在祥和教育环境形成中,公平公正是首要条件,尽可能实现个体的最大化利益。在此基础上,人们才具有了奋斗的动力。通过网络工具引导研究生思想发展,及时交流,组织多元化、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为祥和环境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沟通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方式及主体等明显与时展不相符,亟待加强完善。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不断协调国家、社会、学校及企业间关系,全面促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之优化教育内容
针对当前思想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提升思想互动应用成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必须要准确把握思想互动的特征,在建好、用好和管好思想互动方面有所创新,以科学合宜的原则为基础,加强思想互动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和充分利用信息环境条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信息利用。
1、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到创新改革。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形势、环境条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的道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学校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所以作为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必须认清当前形势,迅速地转变观念,推进工作方式的改革创新。显然,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对这一创新工作最有力的举措。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继续牢牢地坚持创新原则,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致力于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到最优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坚持创新,也并不意味着要全面摒弃传统,在坚持信息化的前提下,学校仍然可以将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巧妙地应用其中,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会过分地依赖于信息化,也做到工作中的游刃有余。
2、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条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应当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训、进修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信息技术的力量; 另一方面还必须建立一套信息技术人才引进机制,面向社会招聘具有竞争力的信息化技术人才,这样可以使得具有丰富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提高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之后,还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 能够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工作长期处于良性地自我完善状态中,并且能够有力地应对学校信息化的竞争。
3、加大学校信息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条件发展自己。信息环境虽然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负面影响,但从其起到的作用来看,它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还是主要的。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 突破旧有的观念, 以开放的观念,广阔的视野,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条件,充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促进学生的信息利用。第一,学校计算机房应当给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的计算机网络配置,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应延长对学生的开放时间,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快速地浏览到互联网络;第二,学生宿舍也应开通网络宽带,实现校园网的全面覆盖, 使学生能够在校园范围随时随地应用网络学习、工作和生活;第三,为学生提供便捷地应用学习系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实用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第四,实行网络资源人性化管理,放宽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监督尺度,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第五,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利用教育、引导。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抵制不良信息干扰,学会正确的利用网络信息。在学生利用网络中,要将学生引导到其学习中来,使网络成为学生专业学习有力助手,成为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要求,通过“灌输式”和“诱导式”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被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思想互动的作用,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和准确转化。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难免存在不健康信息的渗透,这就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内容管控、提升质量建设,实现从网络虚拟信息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内容的准确转化,通过思想互动中一些新颖有价值的观点内容优化,强化对正确思想行为的引导,则信息可信度更强,通过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项目,实现新媒体教育内容的优化,逐步形成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品牌文化。此外还要进行话语范式的优化,要善于运用学生喜爱的网络话语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转化,与学生特点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内容上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现实,变传统的控制式、劝导式为平等交往的话语教学形式,提升生动性和鲜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心搭配声、像、图、文,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为声情并茂、图文俱全的精品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形象性,在正面灌输的同时增强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艺术化。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之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作为服务学生的渠道,我们也应该善于运用思想互动,全面统筹提升网上网下的服务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就业创业、休闲娱乐、交友互动、生活帮手等各方面的优质服务,并进一步拓展与思想互动机构和单位的合作,打造学生想得到、信得过、用得上的服务平台。一是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利用思想互动反映学生诉求,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分享所需信息等等,帮助学生从网上获得所需,反映所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等。二是要提升网下服务能力。思想互动是了解学生诉求的平台和载体,但是切切实实的服务还必须在网下来完成, 学校有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工作合力,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的需求和困难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赖,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结束语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命题,这就要求要创造符合时代特征的有效教育途径。应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及建设者。
参考文献
尊敬的给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很激动、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我短暂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感悟还不足以受到大家珍贵的掌声,但我坚信,会有一个理由和一份信念,让我们一起感动、共同坚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我们要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才能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系思政课,情育时代人》。
作为一名教师,毫无疑问,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就是要让国家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让家长对孩子放心,让孩子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从走上讲台的那刻起,我们的工作就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第一次站在讲台时,我有一种澎湃的激情在胸中奔腾;当第一次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在心中燃烧。鱼儿选择了大海,它就要与风浪搏击;雄鹰选择了天空,它就要展翅翱翔;既然选择了当一位人民教师,就要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责。虽然我们的工作中没有豪言壮语,也难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正是这份平凡托起了无数孩子的梦想、无数家庭的希望;也正是这份平凡架起了祖国与每个家庭之间坚固的桥梁,我为自己这份“太阳底下最关辉的职业”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自豪。
康德曾经说过: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最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老师,只有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不管在学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保持清正廉洁。校园是一片净土,是塑造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净土,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的圣神土地,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抛洒在教育这块热土上,无怨无悔更无愧。
关 键 词 微时代;大学生;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陈燕红,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师
据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达到5.13亿,其中48.7%网民使用微博,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大学生网民的比例超70%。目前,通过手机等“微介质”传播“微内容”的“微”生活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交际和价值观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应从日常的校园生活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
一、微时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
为调查“微时代”视野下当前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本文对福建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和网上在线填写等形式,共获取问卷325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2.3%,其中男生172人,女生128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分别占14.2%,25.8%,36.4%,23.6%。调查显示,92.6%的人上过微博,95.2%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可见,电脑、手机等“微介质”的“微”传播以它独特的拍砖回帖和忽隐忽现的聊天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大学生每天获取资讯、记录生活、抒绪、信息交流必不可缺的工具,大学生的“微”生活方式已然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生活已悄然成为大学生的新生活方式。95.6%的同学听说过“微”生活,在喜欢的“微”生活方式中,微博占56.2%,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旅行、网上抢购分别占2.3%、1.8%、16.2%、1.2%、22.3%,在平均每天会用多长时间参与“微”生活中,75.2%的同学主要通过手机参与“微”生活,4小时以上的同学占了85.6%。有同学表示,“我每天的生活由微博开始,再由微博结束。每天一睁眼就拿手机打开微博,挂QQ,登飞信,快速浏览每天的新鲜事。走路或坐公交看微小说或微电影。甚至上课期间还会用微信与同学保持沟通。睡前再浏览各方微博,进行评论或转发。”有的同学甚至坦言,“现在要是生活离开了电脑、手机会觉得无所适从。”可见,“微”已经渗透到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同学们不出门便可获取学习资料、了解最新资讯、结交好友、消费娱乐。
第二,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阅读方式与思维表达习惯。微博上的各类知识,如科学技术知识、生活常识、最新资讯信息等,满足了大学生获取新知的需要。如:有的同学增加了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关注,浏览海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知识面拓宽了很多。有的同学表示现在能细细品味一本厚重书籍的同学越来越少,大家都喜欢浏览寥寥数语但情节、人物塑造亦很出彩的“微”小说与“微”电影。有的同学表示“平时比较忙,没心思长篇大论,而微博可以用一两句话就把自己的瞬间感触表达出来,无需精雕细琢,却可让人明白自己的感受”。所谓博客说“大事”,微博道“小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同学们的思维及表达习惯。但也有的同学表示,每天沉溺于刷屏,在快节奏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同时,也浪费了很多时间,遇到问题不主动思考而是直接寻求网络解答,降低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微生活在带来便利和放松表达的同时,也表现出让同学们心绪浮躁、难以深入思考的弊端。
第三,微博拓宽了大学生交友的渠道,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在“您为什么使用微博”中,票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了解并相关资讯、关注朋友动态与朋友互动、宣泄情绪、用来工作学习。有同学表示,“平常没事时的下意识动作就是摸出手机看微博,随便谁在微博上叨一句话,上传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大家虽身处各地,却感觉时时刻刻在一起”。“在微博上关注一些热帖、明星等,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拓宽了交友的渠道”。也有的同学表示,有时感觉自己远离了现实生活,在网上可以滔滔不绝,而在网下却不懂得与人交流了。
第四,“微”传播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据调查,大学生最关注的微博热点中,选择时政新闻的达到35.8%,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他们不仅限于是国家政策的接受者,更愿做决策的参与者和讨论者。在针对微博上有争议的话题时,选择理性推理判断的大学生占60.9%,选择凭借个人的价值观和经验进行判断的占24%,10.9%的大学生依据专家观点进行判断,还有部分人根据支持或反对的多少作出自己的选择。可见,微时代虽拓宽了大学生针砭时弊的渠道,但如果批判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就很容易转变成极端情绪的宣泄。况且,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微博传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对大学生“三观”产生影响。
二、微时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通过对课余生活中大学生“微”生活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微生活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就业等各个方面,在大学生中甚至存在“不懂微博就是现代文盲”的观点。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考验。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因此,探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对日常教学是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的。
1.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对其参与度和关注度不断持续升温。新媒体虽然在传播主流思想、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影响,然而可以看到一些非正常的声音及负面信息随之横行其道,如一些反政府及一些坏不堪信息等内容,这些负面的信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另外,新媒体自产生之初便建立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但虚拟毕竟不是现实,由于虚拟和现实呈现出的巨大反差,往往致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思政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新媒体自身有随意性的特点,在信息沟通上可以匿名进行,随意性的特点往往会让学生放弃对责任感的理解和追求,不利于责任感培养。而且学生在应用新媒体时往往对于一些不具备真实性的内容和交流无法正确识别,导致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因为自身受骗反而通过新媒体途径行骗他人,由新媒体带来的诚信问题反映到现实就是学生群体信任感的缺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必将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与高校思政教学目标和教育本质是相违背的。
2.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发展在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带来的机遇非常之大。首先,新媒体作为一个交互性的开放平台,不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工具,更是一个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不但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交流,而且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交流,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载体应用新媒体,了解信息进行交流情感。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新媒体具有的功能特性,有效实现教育沟通及交流。
另外,大学生之所以喜爱新媒体,主要是新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及声音全方位地将内容第一时间呈现,使信息的生动性、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政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将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要点嵌入各种新媒体技术中,在思政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对相关思政知识进行立体学习,增强思政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随时上网通过新媒体摘取相关热点内容展开讨论,既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又有效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因此,运用好新媒体对大学的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获取信息更便捷,交流沟通非常方便,因此备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在其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1)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政工作理念。
在这样一个边界模糊、交互性强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的正确性是主导一切思政教育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制度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作为指导思想,一切意识形态都应该符合我国的社会价值核心体系。这就要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把握好内外网络的文化发展方向,坚决抵制一切消极低俗的意识形态侵害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理念作为施教指导,引导大学在信息繁杂的时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媒体素养,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新媒体作为时展的产物,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新媒体思政队伍是无法通过新媒体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因此,大学应该加强新媒体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进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一方面可以针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巧进行学习,掌握信息的传播要点及信息建立和技巧,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3)占领网络新媒体的思政阵地,创新思政工作平台。
新媒体有广泛的学生群体,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换自身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占领这一新高地,可以建设相应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如大学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账号等形式,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传播丰富多彩的正能力信息进行思政教育宣传,并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全面掌握整体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而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就要求每一位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站在时代前沿,从时代高度视角全面审视教学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有效实现大学思政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