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互式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式立交区;景观设计;
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的设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够使高速公路的功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充分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最终将一个优美、舒适、快捷以及高速的公路环境创造出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高速公路中互式立交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1.景观设计的分析
景观设计除了要使道路本身具备固有功能之外,同时还要对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予以充分的考虑,从而能够使建设性景观破坏得以有效减少,并且使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得以提升。总之,在对道路的养护经济性和建设经济性进行充分考虑的时候,还要能够将心理层面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提供给沿线的居民和驾驶人员,最终能够将优美环境营造出来。
由于不同的爱好、视点和立场,因此在对景观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会产生较大的不同。比如对于卡车司机来说设置的防躁墙可能只是将其视线的一部分挡住了,而防躁墙对小车司机而言就属于一堵高墙,在行车的过程中司机会产生一种压迫的感觉,所以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以不同的情况为根据最终确定合适的景观设计。
2.在互式立交区中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景观设计在互式立交区的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属于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关注与周围景观之间的协调性,不能够将自然景观和环境破坏掉。在对互式立交区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要使其满足运输、经济、交通、工程以及行驶动力学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占地范围内的原有植被予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总之,在对立交的整体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并且要对自然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从而能够使原有地形地貌的统一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立交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得车辆在进出高速公路时可以做到迅速安全的相互转换,因此如果对地形进行过分的迁就,就会导致降低设计标准,并且会严重地削弱车辆在立交行驶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从而降低了立交本身所具备的交通功能。所以必须要对两者的矛盾进行有效的协调,这时候景观设计就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1]。
3.互式立交区中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法
3.1选取合适的立交造型和位置
在确定好高速公路总体设计思路之后,就需要科学合理地选取互式立交的位置,首先要对立交区域内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其中主要包括区域内的植被情况、气候条件、整个水土的分布、地形情况等,在了解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之后,就能够有效的协调其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将立交景观设计总体思路确定下来。互式立交的造型与其他的建筑物一样,其主体都是空间,然而互式立交自身也具有规模宏大和空间开敞的特点,要想将其整体的外部形象看清楚,就必须要具备升到一定高度的视点,所以主要是利用各种平面线型的平、纵面组合从而将互式立交的整体形象表达出来。作为最基本的立交组成单元,匝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设计立交平纵面的时候一般都要通过匝道反映出来。匝道的自身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几米的高差克服掉,如果选择不同的立面造型对匝道上不同区段的构造物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使立交具备大方以及美观的整体造型[2]。
3.2设计立交的坡面景观
在立交的生体设计中坡面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保证立交具有实用以及优美的造型。在立交的坡面景观设计中坡面修饰是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途径。在设计匝道所包围着的区域的横断面时,需要以不同的匝道填土高度为根据采用不同的路基横坡度值,在整体上使匝道的横断面形成柔和的自然形态,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发挥美化和修饰的作用。通常在环形匝道及三角区域内实施坡面修饰,等高线图是设计文件中的坡面修饰设计思路的具体反映,要尽量选择不与原有的地面等高线相反的坡面修饰的等高线,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对匝道的排水、地形以及填土高度等因素进行考虑之外,同时还要对地面等高线由于匝道的横断面在坡面修饰而出现的变化进行核对。等高线未必就是规则的,可以对现有的地面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能够将自然的景观营造出来。在处理路基填方的时候,因为坡面修饰用土一般只是起到了排水以及景观装饰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对其实施逐层碾压,这样就可以使人工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够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3]。
2.3立交区的绿化设计
作为立交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能够发挥微观景观以及宏观景观的双重功效,草皮以及矮小灌木是立交绿化的主要构成,而且这些花草树木在有效地稳定路基边坡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补充现有的景观,并且对工程中难以避免的景观影响进行积极的调解,从而能够使生态平衡得以保持。除此之外,矮小灌木、草皮在匝道两侧还能够有效的衬托景观,因为匝道通常具有较小的平曲线半径,所以曲线变化能够在曲线外侧的树木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的明显,内侧的树木除了能够使匝道被识别的特征得以增强之外,还可以恰当的配合景观与造型。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应该将一些矮小的灌木种植在立交内,这样可以对整个立交的通视产生十分有利的作用,最终能够使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还可以将一些观赏性的花卉种植在匝道所包围着的区域内,这样就可以起到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效应,从而将一种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提供给司乘人员。
4.结语
在对互式立交区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不能够割裂周围景观和整体造型之间存在的和谐的关系,这样在保证立交的整体造型能够使建筑美学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还可以对自然景观和立交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最终能够有效的发挥高速公路互式立交区景观设计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梅钗. 以承德南立交设计为例谈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规划与选型[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11(02)
关键词:LED光源;照明;发展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网络的飞速发展,公路、城市隧道越来越多,隧道的照明系统已不再局限于只提供基本功能需求的照明,取而代之的是“安全、舒适、高效、节能”,“倡导绿色照明,更安全更节约”也已成为隧道照明的发展趋势。LED作为新四代的新型照明光源,凭借其高光效、长寿命、低电耗、形式灵活等优异特点,已经成为照明产品中的生力军,而且近年来发展迅猛。
1、LED照明的发展
照明光源的发展经历了从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半导体光源,与其相应产品有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气体放电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半导体荧光灯。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照明应用表现突出,国内市场的渗透率逐年增长
表1LED灯具国内市场渗透率(数量)(CSAResearch)
表2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各环节产业规模(CSAResearch)
表3 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分布(CSAResearch)
由表3可以看出,在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通用照明、景观应用、背光应用占据着较大比例。随着各国禁售白炽灯的计划进一步实施,LED照明将实现爆发式增长。
2、LED光源在照明工程之中的运用
2.1、在夜景照明之中的应用
LED光源在城市夜景中的规划问题:规划是提升LED光源应用效益的关键。许多城市夜景构建并没有对LED光源进行有效设计,没有对LED光源性质、特点、范围进行对应控制导致科学化程度大大降低规觉上形成一种混乱之感。因此在要做好光源照明技术与投光技术控制。并加大对重点建筑LED光源环境和视觉的分析保证LED光源设置状况与城市夜景相适应提升视觉感官效果。
LED光源的光色及动态光的使用问题:光色及动态光是当前LED光源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编程控制灵活性,整体效果很容易受到不同光色和动态光的影响。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两方面进行强化控制。要控制在三种光的颜色之内光的色彩要尽量混合防止纯光造成的异常冲击。要从整体环境营造与城市色彩基调相同的体系注意好对建筑照明光的选取,防止光色过于混杂导致的混乱现象。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控制要节奏依照渐变、缓变原则完成城市夜景中的光展现,从而提升视觉上的感官效果。
LED光源照明方式选取问题:随着城市夜景建设的不断发展,照明效益已经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单纯进行LED光源应用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夜景中的风格及环境照明需求,因此要重视对LED光源照明的对应选取。在商业性建筑LED光源选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LED轮廓实现,从轮廓中掺入投光元素,从而形成对应掩映状况,提升视觉上的美观效果。在住宅中建筑LED光源选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LED光源线突出的手法完成依照结构特点和住宅主题表达需求形成对应视觉体系提升艺术性和舒适性。
2.2、在隧道照明工程之中的应用
隧道照明的目的是为了给驾驶员在隧道行驶过程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保障交通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由于隧道是一个半封闭空间,在行车视觉特性上要比其他照明复杂得多,它不仅需要24h不间断照明,而且白天照明要比夜间照明更复杂。因此,隧道照明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分段式照明。分段式照明是隧道照明最显著的特点。这是由于白天隧道内部与外部道路的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视觉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才能看清道路的情况。因此,为了让驾驶员在隧道两端出入口处能有一个良好的视觉过渡,隧道照明被分为几个不同的照明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且每个照明段的路面亮度水平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隧道各照明段亮度水平示意图
由于隧道白天与夜间的照明要求不同,因此对于入口段、过渡段及出口段的照明基本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两部分组成,前者按中间段照明考虑,后者则需用功率较大的灯具进行加强照明。
为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防止因隧道意外断电而造成交通事故,隧道内设置有应急照明。隧道内的应急照明通常作为隧道基本照明的一部分,常亮。
2.3、LED光源在景观照明之中的应用
谈及交互式这个较为流行的名词,其功能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交互式景观照明的理念也在近几年的景观设计中得到运用,同时也代表着景观照明发展的新趋势。在常规的景观照明概念中,基本上处于视觉范畴,由前期的设计规划到技术施工,再到工程配套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将照明设备的部分,除了基础的照明功能以外,提升到人文交流的层面。参与灯光艺术的互动体验行为,让受众在其中感受照明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创造的趣味意义,也是让交互式的景观照明样式成为景观的一个文化窗口,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景观的文化、含义和创新。交互式的概念是在景观前期设计规划中,对所处环境与环境中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定义、规划、展现和探索的过程。交互式的景观设计,尤其是LED光源参与其中的交互式景观设计是汇集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交互系统,这种系统不光是视觉的单一呈现,更为重要的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去互动,去体检其环境的变化带来的趣味性、娱乐性。交互式景观设计是让身处交互环境之中的参与者更加了解环境的特点,并且使参与者在愉悦的过程中对景观加强印象的一种设计理念。交互式的景观设计联系到众多学科的内容,以及需要进行多领域背景的互动融合。在LED光源以及相应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为LED相关的电子数字产品、媒介设备,以及交互式的各种技术结合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平台。而在这样的技术平台之上,通过LED光源自身性能的特点运用和相关技术的开发拓展,使得LED产品和相应的产品技术在交互式领域中的运用更加具有技术优势。LED光源通过模块矩阵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交互式的画面展现及互动得到运用。交互式的展现需要有参与,也需要有参与之后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需要一种媒介的载体,像交互式界面有屏幕界面来展示互动的画面和信息变化,而景观设计中的交互变化,则可以用由LED光源组合成的模块矩阵技术来实现。并通过相应的软件数字化编程控制,在LED光源矩阵屏幕上展示动态图形画面,并配合视觉效果的呈现融入音效、触感、反馈技术等一些的三维空间互动技术。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联系来展示交互式中的信息表达,从而使LED光源在景观设计中更具有科技型和艺术性。交互式平台是着重强调人们的互动和参与性。
2.4、LED光源室内照明中的应用分析
LED灯具有不频闪、调光方便等优势,较适合于楼梯间、走廊、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场所应用。利用红外控制等技术控制长明灯有利于节能减排,投资也可以很快收回。LED灯具价格之所以高,主要是封装、散热、结构成本等因素导致了成本的提高。而楼梯间、走廊、卫生间等场所应用红外控制后,人走灯灭,散热问题不大,灯具造价必然下降,同时也保证了灯具寿命。将节能灯用于感应灯具时,频繁启动会使灯寿命大大缩短,并且灯的启动慢。目前普遍用LED灯取代白炽灯的功效。地下车库的大部分照明为长明灯,能源大量浪费。采用LED照明灯可调节点亮LED的个数,与红外移动传感器及智能控制器相结合,有人时满功率运行,无人时休眠,维持在安全所需的最低照度,实现节能。
3、LED行业的创新应用
3.1、医疗领域
研制出了只需要用手指触摸即可测量血压的血压计,其优点是可以方便地给婴幼儿及老年人测量血压。Skytron推出了AUT1频谱诊查灯,因采用独特的LED技术,可实现在多种医疗环境下清楚明亮无影的照明。德国医院在其重症监护室中采用飞利浦LED照明系统,对重症患者治疗与康复提供帮助。
3.2、潜水领域
LED凭借防腐防水、散热性好等优势已经被应用到水中牧场、水下施工照明等领域。近日,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出一款大功率水下LED灯,并被青岛2014世园会海洋植物馆选购,用于水中植物养殖和景观照明。
3.3、植物生产领域
植物光合作用波长范围在400nm~700nm,与LED光谱范围吻合,利用智能驱动器内部集成温度,红蓝亮度传感器检测植物外界信息给控制盒。控制盒再将灯头外括信息反馈给传感器,以满足植物的光需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城市空间用地,而且LED环保、高效能、体积小、重量轻。同时由于封装种类多,可适宜设施园艺各领域的应用,自动化程度高,可以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生产效能约为陆地生产的40~108倍,还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LED害虫诱杀灯,太空农业的人工光源,设施园艺以及植物工厂育苗。
4、结语:
LED照明因其独特的特性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多方面,市场需求潜力巨大,LED的创新应用更是对半导体产业起到推动作用。但我国在LED照明应用问题面前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因此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淑梅,霍彦明,徐梅.LED光源在照明中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08,03:30-32.
[2]车兆浚.LED光源在城市道路照明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景墙;景观设计;功能作用
一、景墙的概述
景墙是艺术观念高度集中的一个整体,它是艺术融入生活的体验。它是城市界面中的一种非常不可或缺的类型,是景观小品中重要的一个实体部分。景墙的形式常常是不拘一格,能够为了适应整体环境需要而改变其设计模式。景墙的存在常可以达到划分空间、组织空间、疏导人流、反映文化等较为多样化的作用,在文中也将会详细提到。景墙所存在的空间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景墙常常是在户外空间当中存在的,而非室内。而笔者认为:凡是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均可以用到景墙起到重要的点缀作用。例如在城市户外空间中,广场、公园、居住区景观中都存在不同形式的景墙,而在公共室内空间当中,景墙的形式常常是以可移动的、较为轻质材料的陈设形式来存在。本文主要就室外景观中的景墙形式及作用做以探究。关于景墙的发展方面,我们了解到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各类墙体塑造开始,景墙的形式就已经逐渐被人们吸收和探索。例如,古典园林当中的各类园墙,常常出现有镂空的装饰纹样及门框,例如瓶、扇等富有美好寓意的纹样常出现与墙体之上,且墙头常配以青瓦等材质与白色墙面形成对比,另外,景墙周围常装点山石花木等景观要素丰富其装饰作用。而在当今中国的景观设计中,景墙已不仅仅在中式园林当中存在,我们在一些现代景观、欧式景观等风格中都可以见到设计较为独特的景墙。在材质和色彩的表现方面也更加多样,金属元素、石材和植物等都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景墙。这些发展变化无不凸显着景墙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同时也促使着专业人士对于景墙形式和作用更多的探究。
二、景墙的材质表现及其美学特点
随着景墙应用范围的扩大及其类型的多样化,景墙的材质类型也更加地多元。笔者认为,按照材质类型分类,可大致分为两类,即:硬质材质景墙和软质材质景墙。这些类型的景墙因不同的功能需求及审美需求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1.硬质材质的景墙:所谓硬质材质在景墙中的应用,常常是指天然或石材类材质、陶瓷类材质、亦或者金属类材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于景观园林当中。首先,大理石、花岗岩、蘑菇石、文化石等石材材质的景墙常出现在一些复古风格的欧式景观园林当中,并且常伴随着不同的构造形式,或实体、或镂空。当然,这些传统类的景墙材质也可以以不同的构造及纹路形式塑造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景观效果,例如石笼景观小品,就常是以景墙的形式出现的。其次,陶瓷类的景墙在外观视觉效果方面与某些石材类景墙类似,但持久性不及石材类景墙,其好处为造价低廉且施工速度较快。另外,金属类材质在景墙中的应用较新,它时常出现在一些现代风格或后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当中,例如铜制的、不锈钢材质的景墙时常搭配以简洁的、强烈构成感的立面构成形式,都可以塑造出浓郁的现代感。2.软质材质的景墙:笔者认为,所谓软质材质在景墙中的应用,常是指植物元素、水景元素、白粉墙、夯土版筑墙等视觉体验较为温和的材质类型与景墙造型的结合而塑造的景观形式。首先,由于人们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偏好和追求,植物元素在景墙设计中的应用在近几年较多见,例如某些盛产竹材的地区常选择就地取材,用竹编形式进行园墙塑造,经济美观而富有地方特色,但不够坚固耐久,不宜作永久性园墙。再例如一些南方地区常利用三角梅、玫瑰、藤本月季等藤缘植物去营造景墙,美化空间氛围。其次,水景墙作为较为新兴的形式存在,而水景墙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借助于其它硬质材质而存在的,利用水元素可以达到软化景观,提升景观亲和力的效果。再次,白粉墙石材用来分隔院落空间,凸显中式效果,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与假山之间可即可离,各有其妙。园墙与水面之间宜有道路、石峰、花木点缀,景物映于墙面和水中,可增加意趣。最后,夯土版筑的景墙经常出现在西北地区一些独特的民俗文化村景观设计当中,用于迎合其总体建筑环境,并将渐行渐远的传统营造技艺以较小尺度的,能够促进人景交互的景观小品形式表达出来,例如陕西咸阳的宏兴码头民俗文化村就应用到了镂空夯土版筑墙的景墙形式作为道路的引导。
三、景墙在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作用
景墙起初就是因功能作用而设置的景观要素,除了人们常见的园林中作障景、漏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外,还存在一些划分功能空间、引导人流动线以及导视等作用,而目前的很多景墙并不仅仅拘泥于其实用功能,很多城市更是把景墙作为城市文化建设、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颜值、吸引使用者互动的重要方式。1.实用功能:景墙的实用功能首先表现在其空间分隔与空间连接方面,景墙不但能通过自己自身来分割或连接空间,还可以通过景墙的组合,分割或连接不同类型的空间。通过如此的处理,能够产生园林景观中的虚实对比,有利于不同空间渗透多元化元素,从而使园林景观丰富而活泼。另外,其实用功能表现在引导人流动线及视觉导览方面。景墙的存在有利于将空间依次排序,凸显观赏性强的部分而有意遮挡视觉感较差的部分,从而引导人流步入景观的核心节点,利用景墙的延续性和方向性引导人流有秩序地进行观赏或活动。除此之外,景墙的交互功能表现是近几年逐渐被设计师们意识到的重点,可以通过景墙的存在促进人景的交互,形成良好的景观体验,这样的交互式景墙市场出现在儿童游乐空间当中。2.美学功能:现代的景墙自身常是以考究的造型、独特的材质、巧妙的构思、宜人的色彩而存在于环境之中,这样的形式本身可谓自成一景,其较高的观赏功能也是独特的一面,创造美感,使使用者体验到精神的满足是景墙美学功能的最终体现。
四、总结
关键词:新学校;建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44-01
建设一所新学校要提前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安全、艺术、精致、互动、开放”的原则,使学校建设起步就与世界同步。
一、根据新课改理念,以“家”为核心设计教室
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动手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小组讨论、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课堂教学形态,各种选修课、活动课也越来越多,传统单一的黑板教学正在被交互式多媒体设备所取代……,这一切都对教室功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因此教室设计必须随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教室为8.4米*8.4米,70平方米,趋于正方形,容纳30个人左右。全面优化的教室通风系统,因地制宜的教室采光设计,人均使用面积最大的低密度教室。教室里设有阅览区,放适量书籍,学生们可以随时借阅;每间教室还预备了电子学习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检索、查阅各种资料和信息;正前方的墙上不仅设计有一块弧形推拉防反光黑板,还在远离窗户一侧并列设计了70交互式液晶多媒体,较好的设置了局部暗环境,有效控制了光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能看清屏幕上的图文;教室前方靠窗侧设置看护台,台上设置作业摆放区,还配置了维修工具存放区和急救药品存放区,台面底下的小柜还提供了小型的放置班级物品的空间;每间教室后面都设置了学生自画墙,墙上既可涂画,也可用磁钉粘贴孩子们的各种创意作品;教室靠近门一侧,利用柱子空间设置学生储物柜、养植角、衣帽柜,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每间教室均设置2―4个有线网络端点,并实现无线覆盖,为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提供方便;每个教室均有两个探头,前面的探头为监控探头,24小时无缝隙保证师生安全,后面探头为360度云台的评课观摩系统,可以实时进行教学研究。
二、以交流为核心的走廊设计
走廊既是通道,又是信息传递的空间,可以蕴含教育元素,提供育人的功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的走廊为3.6米宽,每层的走廊上有一个宽约12米、长约32米,大约200平方米的港湾式“交流厅”,比传统的走廊宽很多,在走廊墙壁沿角设计了木凳、书写台、书架,沿廊柱设置了软皮沙发,角落区域设置了可席地而座的地垫,图书漂流角分布到教学楼各层的走廊上,每个班级前面设置有班级展示区,能够让学生在短暂的课间时间,走出教室就可以三三两两聚到一起,自由活动。这种设计使走廊变成了人流和信息流交织的地方,成为孩子喜爱的乐园。
三、以安全为核心的细节设计
学校建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功能分区,通过细节的设计,提升校园建筑的安全性。
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教室门设计为朝外推开的门,并且和教室墙壁宽度相符,既避免外开门到走廊,磕碰学生,又能保证学生在教室向外疏散时通过在室内挤压就能打开房间门;楼梯设计为高低扶手,保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上下楼梯安全;教室内墙、走廊墙壁均按照邓区长要求设计为木质墙裙,显得温馨和安全;教学楼采用单边封闭走廊和连廊,避免雨雪飘入通道,造成湿滑踩踏;学校设置了边界红外防范设备和270余个高清摄像头,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人员电脑、手机联网,实现无缝隙覆盖,保证师生安全。
四、以使用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环境设计
学校设计时一定要为将来师生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营造空间条件,把校园建成最适宜教学的专业场所。
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在设计时,专门制定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校园设计方案”,并根据这个方案进行了弱电设计,从交互式触控一体机电子教课系统、平安校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和通信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防系统、大屏幕电子公告屏、触摸屏系统、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校园视频中心系统、教师实训系统、录播系统、门户网站、学校教学资源库、OA办公系统等各个方面,完成布点和集成,形成了全员、全面、全程,数字、智能、信息、智慧化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
五、以价值观引领为核心的景观设计
学校建筑和其他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她是育人场所,学校建筑除了为教学设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空间外,还应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者、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者、高新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者,这样的学校是蕴含教育理念的学校。
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根据建筑围合成的不同形式的内庭院,结合中小学自身成长和认知特点,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真、善、雅、和”,分别设计了四个园林景观。
六、以课程为核心的功能室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景观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H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景观设计中,由于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要不断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充分需要。在从生理的角度来看,设计者应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的话,则需要设计者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存在、发展的规律,并充分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以实现其与规划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一、当今社会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
一些地质、地理学家在l9世纪的时候逐渐在工作中运用“景观”这一名词代替了“一大片土地”。在随后有关于景观的一系列名词得以出现,例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景观形态等等,那景观设计来说它始于西方,随后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局部地区也成立了具有相似构想的研究机构。“景观形态”一词是对风景形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它最早起源于风景形式。在景观设计中,困扰人们的常常是愿望与可能性、质量与数量、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冲突。带着对景观设计哲学做出贡献的“野心”,决定在参考大量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尽力构造出一个景观设计的框架。
二、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
2.1 形式的定义
形式这一词本意是指物体的外观,但是在形态学中就要把它抽象来理解,就是指物体和空间被设计出来的各种状态,这种形式是一个相对动态的,但是其本身又是平衡的,但是这种动态并不影响着整个设计中的气氛,它是可以与之相融合的。设计思考需要形象,这些形象的核心就是形式,形式不只是图形,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有两种形式,“可见的形式”和“不可见的形式”,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总的来说,可见的形式是指那些有具体的轮廓、外形、姿态和纹理的具体事物,在设计实践中,不可见的形式对于决定景观设计中以共通为重要前提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2.2逻辑对形式的影响
上文简单介绍了形式,在对其研究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设计中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语言等等。在各种设计逻辑中,如何选用一种设计准则、风格或强调可见形式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某些偏好这绝不是真正的设计思想。只有注重设计场所的内在结构,在不可见形式的指导下发展可见形式及其关系、结构和平衡时,才有可能触及设计工作的根本:设计工作的逻辑性。
2.3情感对形式的影响
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丰富的感情是大多数人们所具有的的,在受到某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或者是对于现实社会中某些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所困扰时,人们就会对原始、自然事物产生一种向往,希望面对无伪装的自然环境,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规划设计的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随意的穿行、游憩工作和生活。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三、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
3.1 景观设计中的“道”
中国社会中一直都崇尚中庸之道,在道家的思想中所讲究的“道法自然”是主要的核心思想。道家的思想、对社会本质的影响和理解、运用的方法等等的研究都是要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将城市规划和设计与情感充分融合,达到一个最完美的目标,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在这意义上,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道法自然”对客观对象之间关系和其整体构成方式的依赖,更甚于对客观对象本身的依赖。这一法则还建立在设计者的场所意识、对人与环境因素的考虑基础之上。
3.2 道家的哲学与设计方法
这里所做的主要是对中国设计方法的研究。根据基本的设计过程,将从景观的布局发展到设计的最终完成,从场地的研究到设计细部。作为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的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手法,例如空间的组织、尺度的设定和位置的调整等。研究的主体将分为:布局和“意”;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交流的途径;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画意。
四、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研究
4.1人工对自然的影响
“自然”的定义主要指宇宙万物中所有事物生存的环境(自然界),自然就意味着本色、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琢和装饰,完全有大自然之力创造出来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工”既然在这里与“自然”相对比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为的一些改造和加入了一些主观意志、意识,这不难看出他其实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定义,具有较强的人工处理痕迹,是非自然的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实践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改造着自然,自然制约着人工对它的改造,尽管自然是人工的“母体”和“故乡”,人工是自然的升华和高级形态,自然与人工之间永远存在着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倾向上,却偏向于执著的笃信和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亲契合一,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在意识倾向上表现出一种“人工”战胜和压倒“自然”的“天人相分”。
4.2 设计中的“意境”
在城市规划中,设计中要充分展现人们情感和环境的形态,并要严格遵循自然的规律,这就要求各个景观要素之间产生一种交互式的联系方式,这便是景观的脉络肌体,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形式。景观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是人为和自然过程中一组事物的整体结合。作为环境设计的交流媒介,“气”在场所中无处不在,通过外观形象、联想、视觉效果甚至声音、气味和颜色传递着信息。不论这种交流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微妙的或简单的,它都为成功使用包含了以上所有形式方法的设计语言提供了和谐的环境。
5 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5.1 基础格局
在空间的基本格局中,这里的空间格局并不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基础格局。
5.2 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
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结语
景观形态学为景观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在追求生态适应性的规划方法论之外的又一次思想回归与转变。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对人性再认识的深入的必然。但是同其他规划理论和模式一样,景观形态规划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尽量发展完善这种规划方法,以使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相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