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景区景点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风景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森林风景区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维持二氧化碳的平衡,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环境等方面。
2森林风景区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2.1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开发与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景观资源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可再生的景观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控制风景区的开发强度,并且制定相应的景区保护措施。景观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森林风景区的开发,采取集约型的管理和开发模式,实现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在森林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风景资源,将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
2.2合理规划
盐井河风景区保护、建设、管理、发展依托于森林生态风景区总体规划。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资源、环境、历史、现状、经济社会态势进行系统分析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突出盐井河原生态风景区的特性。景区规划主要是从景观资源及其相关条件出发,并有序控制景区的容量和开发程度。风景区规划对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合理进行森林生态评价,比较森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森林风景区的健康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使得景区的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3突出景区特色
盐井河原生态风景区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品质较高。山石资源突出表现为奇峰、怪石、峡谷、岩溶、幽洞;水体资源集中表现为潭池、湖泊、瀑布跌水、溪流,具备极强的可亲近性,是旅游开发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资源;生物资源主要是野生动植物、森林植被;盐井河森林风景区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根据不同季节开展不同的项目,盐井河森林风景区的景观各个季节可观景象有所差异,春季看樱花,杜鹃花。夏季树木匆匆郁郁是避暑的胜地,秋季是漫山遍野的高山红叶,冬季是白茫茫的雪景。资源在空间逻辑上具有较好的组合度,林由山而出,山因林而秀,兽因林而野,各类资源依自然之趣,天然组合,形成了最具原生态氛围的风景区。这些景观特色,吸引了大批旅游者。
3文化修复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盐井河风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人文资源缺乏。虽然游客的数量在逐年地增加,但是游客的数量仍然比较少。如何来促进景区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现场踏勘我们可以发现,盐井河风景区属于景区开发的初期,风景资源保护良好,但是人文景观仅仅只有遗迹存在,所以想要增加风景区的吸引力,振兴盐井河风景区的旅游,促进景区健康持久的发展,必须在遗迹的基础上修复历史的建筑物和景点。
4功能区的文化理念
盐井河风景区在元代时期有大量寺庙,佛教盛行,现状为一片原始森林,设计将恢复景区的佛教文化,因此将佛教中的五根———信、进、念、定、慧五根贯穿于整个景区的功能分区。佛教中的五根象征着人学习境界的提升,最终拥有了慧根。以此来比喻风景区的五个分区,从入口的峡谷自然风景区到古寺庙区就是游人进入景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的一个升华。根据风景区的景观资源情况,可以将风景区分为六个区域,整个景区在功能分区以及总体布局上呈现出“指状”的结构形态。
4.1峡谷自然风景区
该区域山峰秀丽,峡谷颇多,有响水洞、仙侠洞、照壁岩、落水天坑群、回音壁等多景点,地质地貌特征显著,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规划本区域开展河谷探险、溶洞穿越等项目。结合各样的巨石排布于河道中,在徒步行走于河道,看两岸不断变化的大山和沿途的各色树木,结合各式各样的形态大山,附上特色名字,增加河道探险的观景情趣;溶洞、峡谷、天坑等奇特景观组成游览片区,带给游人景区初次深刻印象,对后面的旅行充满期待此为景区进入的第一个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充满期待和信心,旅行由此开始。
4.2栈道游览区
本区域是进入景区的第二个区,包含接待中心,应着力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满足其接、送功能,同时打造吸引游人的景点停留、休闲,住宿。打造栈道体验区,在悬崖上修建栈道,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相对进入第一个区,第二个区给人的景观视觉感受以及亲身体验都更加的强烈。
4.3溪流———山林区
该区域风光秀丽,有蜿蜒曲折的溪流和清澈的潭水,幽静的山林。包含碧水潭、落水跌水、杉木林、箭竹林等多个景点,依托连绵的大山,构建山林体验区,处在树林中,感受大自然美景。由于该区域受季节影响,可在该区域增设其他旅游项目比如划船,踩水等项目,增加该区域的可玩性,使得山景水景协调发展,经过前两个区的游览,回味无穷,此区域能感受曲水流觞、山林幽静的美景,让人内心愉悦。
4.4原始森林区
原始森林区尚未开发,但是此处地势比较险要,悬崖景观奇特,规划将仍然保留其现状,保护原始森林树木。只对周围进行开发,修建道路,使该片区域与其他片区景观形成景区游览环线。
4.5古寺庙区
依托古庙遗址,重建古庙,恢复古蜀道的佛门荣光,满足游客的信仰朝拜需求,同时兼具观光、购物、餐饮、学习朝拜等为一体的宗教文化游览区。经过前面四个区之后,来到了最后一个区,自然风光的美景已经让人震撼,此处古寺庙人文风情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不虚此行了。
4.6自然人文休闲中心
包括情侣峰、惊魂崖、百丈崖等景区特色景点,山势险峻,地形起伏较大,景色优美。应重点打造,建设观景平台、人行栈道,形成景区重点景观片区。佛教中五代表“中”的意思。因此中心综合人文自然风光,集人文自然景观,接待休闲于一体,游客可以在这里集中感受到盐井河风景区的自然人文风光。
5人文生态的综合体现
5.1人文景点分布和修复建议措施
在盐井河风景区除了要保护自然生态以外,还要对景区的人文历史资源有足够的重视,从整体来看,景点除了洞硝寨分布在栈道游览区,其他的主要集中分布在综合服务中心区域和古寺庙区。包括元代时期的大光头山寺庙遗址,小光头山寺庙遗址,金童院,仙女阁,字库塔等。那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挖掘人文景观,恢复遗迹遗址。第二步就是要针对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打造景观特色,增强景点的可游览性,可观赏性,通过步行道,木栈道加强各个景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三步,兴建的服务配套设施要和人文景观的建筑以及环境协调。
5.2小品体现景区生态文化
首先第一个方面,标示牌体现景区文化,标示牌一定要对每一个景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景点名字的来历,景点的神话传说的故事。标示牌采用木质材料,显得生态和谐。垃圾桶和路灯的设计,根据风景区的分区不同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反映该分区的文化主题。
5.3保留原住居民
保留原住居民有助于风景区历史人文景观的彰显。游客可以体验农耕生活,野生猕猴桃采摘活动,野生梨子的采摘,野外探险活动和原住居民共同举行篝火晚会等。充分的体现盐井河风景区的自然生态。
6结语
关键词:规划管理 五线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6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风景区控规要求
1.1风景资源与环境保护原则
(1)风景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含有美学特征且具有科学和历史价值的客观物质,具有脆弱性、难以恢复性等特征,且所处的生态环境有较强敏感性。因此,在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高度等开发容量的控制要素时,必须根据风景区保护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确定,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套用城市控规的相关内容。
(2)由于风景区地形地貌普遍较为复杂,在用地划分和交通组织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特点和要求。
(3)加强对建筑风格形式和景观环境的控制要求,避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的景观风貌。
1.2游客的需求,加强对游赏项目的控制
(1)明确风景区主题形象和旅游市场定位,合理策划游赏项目。
(2)以风景游赏活动的组织为主线,控制游赏设施和用地控制,明确界定建设项目,并对游赏项目的类型、容量、环境影响等限制因素进行论证,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感受和要求。
(3)在满足游客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游览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1.3扩展控制要素和探索规划方法
控规主要是从开发角度选取的控制要素,而风景区控规的控制要素,还应结合风景资源和环境保护出发,扩展新的控制要素,探索新的规划手段。
1.4明确空间界定风景区控规是用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及项目建设的上位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实施管理是将规划内容落实到具体空间中的过程,要求有明确的空间区划和对应的规划控制。
1.5加强政策引导,维护公共利益
风景区控规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而是通过规划调控和管理资源来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的公共政策。如何规划管理比建设实施更重要,重视风景区控规的政策引导,是实现规划技术向公共政策导向转移的有效途径。
2、风景区管理规划
为了方便风景区的规划管理,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在梳理和整合总体规划分区的基础上,对风景区进行管理区划,主要包括管理单元划分、资源保护分区、建设分区、用地划分、开发强度分区、景观分区等。
2.1分区的资源保护
风景区按风景资源的不同类型划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对风景区内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区;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例如森林与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岩溶发育条件等,宜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对风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可以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对上述以外的用地可作为发展控制区。
(图表1)、分区保护的控制要求
按风景区内需要保护景源等级,划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及其他不应进入游人的区域应划为特级保护区;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为二级保护区;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应划为三级保护区。
2.2风景建设分区
不科学的开发建设活动是当前风景区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提出建设分区控制,对开发建设活动划定明确的空间管制。针对风景区内允许或需要建设活动的功能区,通过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等,使旅游项目在空间上得到落实。
2.3风景区用地规划
风景区控规中重点对四大类用地提出控制,即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
社会居民用地、交通工程用地,这四大类用地除风景游赏用地外,其他三类都可以归为风景区建设用地。居民社会用地是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居民社会、生产管理等用地,由于所处风景区稀缺的环境资源和区位条件,对各类建设项目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规划中应严格控制;游览设施用地是直接为旅游服务者服务的用地,该类用地可以不必全在景区内解决,如,如住宿及一些商业用地可以依托附近的城镇;交通工程用地:为旅游服务的保障性用地。用地划分是建设用地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实施宏观控制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应以功能为主导,借鉴《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标准,结合生态保护规划、旅游规划,以实施管理和用地控制为目标。
2.4开发强度分区
根据风景区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游人容量,常采用面积法、线路法、瓶颈法,并根据景点和景区的分布,对游人容量进行分区布局。并建设容量主要通过对各地块进行开发强度分区控制。根据地块所处的建设分区、用地使用性质以及环境景观要求,规定风景区各地块的开发强度,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容积率、建筑高度、客房密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2.5景观分区
风景区内不同区域的景观环境进行功能划分,并对不同功能区再划分成不同的景区,对各景区的景观风貌作出规定,上提出视觉焦点、视线通廊,在系统上控制风景区的景观格局。根据各景区承担的主题功能,对树种种植、建筑设计风貌、指引设施的控制。控制方法主要从景区、色彩、高度、风格等分区控制。
3、风景区的五线控制
为了达到维护公共利益,保护景源和生态环境,参照城市控规的控制方法,提出四线控制,即紫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在保证风景区控规的刚性控制的同时,又给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弹性空间。
3.1黄线
为了体现风景区控规对资源斑块和廊道的保护,对风景区内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视线走廊、生物流廊道范围划定的控制线。黄线可以对抗风景区景观破碎化,增强各资源斑块的联系,增加基因的交流和物种流动,维护生态系统格局的连续性;同时对视线的控制,增强空间视觉的连续性和多层次性,避免视觉系统的不和谐。
3.2蓝线
根据河流、湖泊行洪需求及泥石流潜在区,划定行洪蓝线,用以保
护水岸线及湿地景观,并减少自然灾害。
3.3绿线
是为保护风景区生态保护用地、自然山体、水岸线等,而后退一定
距离划定的保护线,绿线范围内禁止开发建设,只允许安排少量游憩设施。有些风景区在城市生态结构和气候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弱化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沿绿线后退一定距离划定灰线,对范围内游览项目的类型进行限制。
3.4黑线
由于风景区多出在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区域,为防止自然地质灾害,根据地质勘探及评估划定禁止建设的范围。另外,针对建设量较大的风景区,参照城市控规,对各级道路及交通设施划定红线;为文物古迹、地热资源、熔岩溶洞等保护,在其周围划定紫线等等。
4、结语
[关键词]风景资源;分类;评价及保护;西山
1、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昆明西山风景区位于昆明西山区碧鸡镇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景区规划面积约55.1平方公里。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4%,西山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及噪声质量达到国标一级标准。西山景区共有11处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山文物荟萃,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可称为滇中文物的宝库。
2、风景资源整体结构
西山风景区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拥有大量生物景观、地文景观、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及名人纪念地、社会经济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地方特色产品等。此次调查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以下简称《规范》)的标准,《规范》中将景源分为2个大类、8个中类、74个小类,根据《规范》对西山风景区进行调查;依据《规范》中的分类方法和有关规定对昆明市西山风景区的景源进行分类。主要对风景区内玉兰园、华亭寺、太华寺、聂耳墓、龙门、小石林等六个景点进行调查,统计其中的风景资源(自然景源、人文景源及景观视觉资源),并对其景观特征及价值进行分别描述。(详见表一)
根据《规范》,将西山风景区的各景源划分为2大类、8中类和24小类,2大类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中自然资源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4个中类,细分为10个小类;人文资源分为园景、建筑、胜迹、风物4个中类,细分为14个小类。从统计结果来看,西山景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基本类型都较为丰富,在其风景资源结构上人文景源类型多于自然景源类型。
3.风景资源评价分析
3.1定量分析
3.1.1评价因子的确定
根据《规范》,确定17项因素作为景源量化评价的评价因子。(详见表二)
注:括号里是对风景资源评价赋分说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其项目评价层指标打分。
3.1.2风景资源等级分类
根据表二和《规范》中景源评价分级标准,结合西山各个景源得分情况(总赋分值为100分),将景源等级划分为以下4个级别:一级景源,赋分值在80~90之间;二级景源,赋分值在70~80之间;三级景源,赋分值为60~70分之间;四级景源,赋分值在60分以下。
3.1.3景源量化评价及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赋分评价得到西山各景点等级评定结果,对各等级景源进行统计。西山景区一级景源有1处,占参评总数的3.85%;二级景源有5处,占参评总数的19.23%;三级景源10处,占参评总数的38.46%;四级景源有10处,占参评总数的38.46%。(见表3)
通过对各级景点性质分析得出,一级景源为人文景源,二级景源中人文景源为2个;三级、四级景源大部分都是人文景源。这些数据说明西山人文景观占主要地位,主要有聂耳墓、太华寺、华亭寺等人文景源。同时,西山的自然植被、山石景观和龙门石窟、太华玉兰等自然景观资源观赏价值高,在当地要也极具影响力。但如今部分景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小石林等处可达性差,甚至无法满足游览需要,这对景源的评分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达天洞、慈云洞等多处景观由于缺少后期的保护和管理,景观环境受到了污染,这对其景观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3.2景源定性概况
(1)野外游憩。西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给人们提供郊游、休闲散步和登山的场所。精美的亭阁建筑和葱郁多样的植物让游客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2)审美欣赏。西山拥有独特的地域元素和自然元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能够激发人们的艺术灵感,为游览者提供了一个揽胜、摄影、写生、寻幽、写作的场所。(3)教育基地。西山有聂耳墓、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可以在此寻找历史遗迹,缅怀革命先烈。(4)休养保健。西山植被覆盖面积超过94%,西山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及噪声质量达到国标一级标准。良好的空气和清新的环境营造了一个天然氧吧,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着西山带来的日光浴、森林浴和空气浴;(5)佛道文化。西山作为一个佛道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并存之地,将神秘的历史文化演绎与建筑群当中。(6)民俗文化。昆明民间还保留有农历“三月三,耍西山”的春游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3.3风景区存在问题
(1)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显著。虽然西山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主体仍以中老年人和学生为主,以爬山锻炼身体和简单的观光为主要目的,消费方式单一,没有带动一系列的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2)多个管理单位,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西山风景区由昆明市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园林绿化局、市文化局、市佛教协会、西山区政府等多个部门分行管理。(3)发展活力不足,景区缺乏总体发展思路。一是对外宣传缺乏组织性,影响了风景区在海内外知名度的提升;二是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制约了景区旅游的发展;三是农家乐旅游得不到提升。(4)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景区开发利用程度较大的是位于核心区部分的龙门、华亭寺、太华寺、聂耳墓等景点,位于景区核心部分以外的景点开发利用不足。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示,旅游品味有待进一步提高。(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道路建设滞后,随着上山游客、旅游客车和自驾车增多,景区道路已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徒步登山的游人和不断往返的车辆混合在狭窄的景区道路上,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缺乏停车场,风景区停车场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旅游车辆的需要,一些景点因无处停车,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和景点的门票收入;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的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
4、针对风景区现状提出的建议
打造西山风景区旅游品牌,并以此为骨架与各景区景点、中心服务区相通。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制定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旅游特色和吸引力;以交通为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机制,开辟多元投资渠道;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西山品牌的知名度。
5、总结
西山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繁茂的森林,优越的自然环境,浓郁的佛教文化,精辟的道教石窟等自然及人文景观。西山风景区应当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原则下,加快市场拓展的步伐,有效实施既定战略,积极构建精品旅游圈,以达到改变昆明旅游格局,全面提升西山风景区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98-199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吕晓璐,刘桂林,李轩.涉县娲皇宫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5):308-312.
[关键词] 风景区旅游容量东湖
一、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容量的一般定义:旅游容量也称旅游环境容量、旅游承载能力,具体为一定时间单位和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自旅游容量这一名词被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如因思克普(Inskeep)认为,所谓旅游容量,是指在不破坏其形象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某个地区或某种资源能够承受的最大使用限度。而在更早,即1972年泰维(Tivy)提出:旅游容量是指某游憩场所所能提供的特定使用期(每年)内特定游客人数,这一人数水平对旅游地支持游憩活动的能力不会产生永久性的生物学和物理学上的损害,对游客满意度也没有明显的破坏。麦克因德(McIntyre)则认为,旅游容量是指在没有引起资源的负面影响、减少游客满意度、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对一个地区的最大使用水平。我们必须考虑游憩活动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把旅游容量定义为:所能维持的不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损害,不对当地社区造成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的开发水平;保护与发展之间所能达到的平衡;与旅游者所追求的旅游产品的形象、环境类型和文化体验相兼容的游客人数。
旅游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主要是指旅游环境容量,但环境的外延包括了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诸方面,因此旅游容量包含有许多种具体的容量。保继刚等在1993根据各种容量的不同属性将旅游容量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而国家旅游局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
旅游容量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旅游地和旅游点的开发和管理中作为手段,来保护旅游环境免遭退化或破坏;二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客观上保证旅游者在游览时的旅游质量。计算旅游容量的实际意义则在于给景区提供一个资源合理利用的指标,用于规划或管理时参考,从而便于规划或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实际接待量在容量范围之内,以避免出现旅游环境的超载。
二、旅游容量的计算方法
国内外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并在旅游地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进行旅游容量计算的研究。旅游容量的计算主要是对旅游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的计算。
1.空间容量的计算
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国家旅游局(2003)制订的《旅游规划通则》中提出了关于旅游区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等最基本旅游容量的测算方法。
日空间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把游客的日周转率考虑进去,即可估算出不同空间的日空间容量。
各景点的日空间容量:
则,日空间容量公式:
式中,C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数值上等于各分区(景点)日空间容量之和;Ci为第i景点的日空间容量;Xi为第i景点的可游览面积;Yi为第i景点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览空间;Zi为第i景点的日周转率(周转率=每日可游时间/游人平均逗留时间)。
由此可得,景区面状旅游空间容量为:
式中,Dai为某景区一日总空间容量(人次/日);Si为某景区面积(m2);Ski为某景区人均合理环境容量指标(m2/人);T为景区每日开放时间(h h);t为游人平均游览时间(h);i为景区序号;n为风景区的景区个数。
2.设施容量的计算
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假设一个影剧院的座位数为Xi,日周转率为Yi,即:
日设施容量:Ci=Xi×Yi
旅游区日设施总容量为:
旅游设施容量=旅游地开放日×日设施容量。
3.生态容量的计算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其大小取决于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Q(e)=Min{Q(w),Q(a),Q(g),Q(ν)}
其中,Q(w)是水体环境容量,Q(w)=水体环境污染物容量/人均污水生产量;Q(a)是大气环境容量,Q(a)=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物容量/人均废气生产量;Q(g)是固体垃圾环境容量,Q(g)=每日处理固体垃圾总量/人均固体垃圾生产量;Q(ν)是生物环境容量, Q(ν)=水体游览面积×船均载客量/船均生物影响承受标准面积。
4.社会心理容量的计算
社会心理容量指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即旅游空间合理容量的旅游者心理的满足程度。
根据环境心理学原理,旅游者在从事活动时,对环绕在每个人身体周围的空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个人空间。因此,社会心理容量体现在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环境的基本要求的满意度,在这里可以看作和旅游空间容量是同一个数值的,不再另做计算。
三、实例分析
1.东湖风景区的空间容量计算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一个以湖泊为主,体现湖光山色自然风光的风景区,以郭郑湖为主体,听涛区与磨山区隔湖相望,周围环以陆地与低丘。在东湖风景区,听涛区与磨山区内的建筑密集区属建筑园林区,其面积相当于建筑面积的3倍;其它湖畔林地属自然风景公园;郭郑湖广大的水域属水上公园。东湖风景区的土地构成与景区构成见下表。
东湖风景区每天开放时间为15小时,游客平均游览时间由抽样调查可得为4小时/人,且由于不同景点的适宜空间标准不同,建筑园林区为人均20m2,自然风景公园为人均60m2,山岳旅游胜地为人均8m2,水上公园为每船500m2(平均载4人)。根据上述计算方法与景区构成,很容易计算得到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有关数据:
建筑园林区的旅游空间容量为Dai=12176人次/日;
由于东湖自然风景公园的实测人均活动面积未达到饱和,故取值为200m2,则自然风景公园旅游空间容量Dai=40617人次/日;
水上公园旅游空间的载体主要是船只,目前东湖的船只数量为500,可取周转系数为5.8,则可得水上旅游空间容量为Dai=11600人次/日。
由上可得,东湖风景区全天的旅游空间环境容量Da=64393人次/日,全年的旅游空间容量Dy=2350万人次/年。
2.东湖风景区的设施容量计算
由于东湖风景区以整个武汉市为依托,因此,风景区的交通运输能力不是该区设施容量的主要约束。在设施容量的计算上,我们主要考虑住宿和餐饮设施。
目前风景区内有宾馆两座,350个床位,餐饮设施十余处,餐饮设施接待为3000人,住宿的周转率为0.4,餐饮设施的周转率为0.6,则旅游区日设施总容量为:=350×0.4+3000×0.6=1940人次/日。
旅游区年设施总容量为:Cy=1940×365=70.81万人次/年。
3.东湖风景区的生态容量计算
东湖作为我国特大城市城区范围内的大型湖泊,,风景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地受到周边各类经济活动的影响,逐渐从与长江直接相通的城郊型天然湖泊转变为城区内受人工控制的内陆水体,景区环境质量在逐渐下降,就目前状况而言,其水质和大气状况都不甚理想,要加大对水环境恶化的防御和治理。
在评价大气环境容量和固体垃圾的环境容量时,由于风景区地处武汉市城郊, 大气和固体垃圾均不会构成对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则主要是计算水环境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
由于东湖年水环境污染物有20.27吨,人均污水排放量为4.9升/人,则水环境容量 水体环境污染物容量/人均污水生产量20270/4.9=4127人/日;调查得船均生物影响承受面积为590平方,则生物环境容量 水体游览面积 船均载客量/船均生物影响承受标准面积=13638000×4/590=92538人/日。
可计算出日生态环境容量如下:
Q(e)=Min{Q(w),Q(a),Q(g),Q(ν)}=Min{Q(w),Q(ν)}=4127人/日,年生态环境容量:Qy=4127×365=150.6万/年。
四、结论
1、沙家浜·虞山尚湖
5A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著名平原湖泊,位于常熟市境内;尚湖与虞山相依,因商末姜尚(姜太公)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湖内湿地遍布,鹭鸟翔飞,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湖泊。小编了解到,沙家浜是以京剧《沙家浜》而闻名的,现已规划红石民俗文化村、横泾老街、革命传统教育区、湿地公园等景点,其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影视文化游、红色教育游享誉国内。
2、太湖鼋头渚
5A景区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峰峦隐现。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文学大家郭沫若曾写诗称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这里是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美平地湖泊景区之一。
3、洪泽湖
洪泽湖湿地景区集观光游览、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为一体。景区内湖水浩淼,荷苑飘香,百鸟齐鸣;现已建成荷花大观园、千荷园、水车体验区、垂钓中心、湿地水族馆等旅游景点,以及水上运动中心、水上网球场等多个健身运动项目。荷花大观园建有观景台、凉亭、游船码头等,游客可安坐休憩,也可看遍红花绿柳,漫随云淡风轻。
4、姜堰溱湖
5A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溱湖旅游景区位于全国著名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景区规划总面积26平方公里,区域内风光秀美。其一年一度的水乡民间盛会——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被国家旅游总局列为中国十大民俗文化节庆之一。溱湖八鲜、溱潼会船、溱潼民俗、湿地风景区多次亮相央视栏目,如《新闻联播》《共同关注》《每日农经》《走遍中国》《新闻直播间》等。
5、吴中太湖
5A景区
该景区是国内首个以“太湖”为主线,串连太湖古镇、江南山丘、生态自然村落以及半岛等文化元素的完整太湖主题景区。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古镇、古村、古岛等历史人文景观,宛如点缀在太湖山水间的颗颗明珠,数量之多。景区经常举办中国太湖开捕节、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民俗风情旅游节。
6、博斯腾湖
中国著名平原湖泊有哪些?新疆博湖县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是天然湖泊水域风光型自然风景区。其湖体可分为小湖区和大湖区两部分,大湖区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小湖区面积仅有百余平方公里。湖区周围生长着广袤的芦苇,是中国重要的芦苇生产基地。此外博斯腾湖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7、巢湖风景名胜区
国家风景名胜区
巢湖位于皖中,地属合肥,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风景名胜区湖光山色秀美,河网、湿地遍布,生物资源丰富,仙岛奇花闻名遐迩,地貌、水文景观瑰丽多姿。这里历代人才辈出,文化深厚;其文化遗址丰富迷离,中庙、三河等古镇风貌独具特色。巢湖风景名胜区地域辽阔,包括巢湖市、肥西县、肥东县、包河区和庐江县五个区(市)县的部分陆域。
8、千岛湖风景名胜区
5A景区
千岛湖位于杭州市淳安县境内,是中国最美平地湖泊景区之一。其湖形呈树枝型,湖中大小岛屿1078个。其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疏有密,分布有致。景区已被林业部批复为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有梅峰岛、猴岛、龙山岛、锁岛、三潭岛等;推出活动项目有登山徒步、漂流玩水、环湖骑行、休闲垂钓、湖畔露营、水果采摘、古道探秘、农业观光;还有玉米稞、神仙豆腐、暖锅等当地特色美食。
9、万佛湖
5A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国十大平地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境内。景区面积157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5平方公里。万佛湖现集大坝景观、岛湖景观、火山景观、特色建筑景观、鱼文化景观、佛教文化景观、水利文化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乡村旅游景观等为一体。历经多年开发建设,万佛湖已获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众多荣誉,并诞生了安徽省知名品牌——“万佛湖”牌有机鱼生产基地。
10、天目湖
5A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