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问;数学课堂;有效性

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教育,采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来处理问题是更加不可或缺的。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懵懂的感性数学观过渡到逻辑性更强的理性数学观的转折点,只有在这一个阶段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数学观上,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深造中对数学的学习和运用有正确的认识。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1、课堂提问以教师提问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以教师提问为主,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多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虽然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掌握较好,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是被动的随着教师的提问去思考解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学生们也不愿去质疑和提问了。长此以往,如何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呢?

2、课堂提问的类型以记忆性问题为主

课堂提问中教师多以记忆性问题为主,少有评价和创造性问题。虽然,记忆性问题对初中生有它一定的优势,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但大量的记忆性问题,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一位同事上一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校内公开课,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教学。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

3、学生回答方式以举手和齐答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举手回答就是齐答,很少出现其他形式,只有少数教师在口算练习时才釆取了抢答的方式,少有创新。观察表明,为了课堂进度或效果,教师经常会让优等学生来回答问题,个别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加之怕错,不敢答,有疑,不敢问,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如果回答错了教师再批评几句,估计怕是要发誓终生不答了。

4、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

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后,希望学生马上回答出来,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短。虽然课堂进度是没问题了,而且看上去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但在此,这部分教师忽视了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思维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是3-5秒就能解决的。

二、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1、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源泉,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能够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着导师的作用,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高素质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有效知识量。首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要分析教材,正确地掌握重点,同时要准确的估计教材的难点,另外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提出高效的问题。其次教师也要对其他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学生的心理,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为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良好的教学风格。一个成功有效的问题必然是教师良好教学风格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学风格,例如尽量避免采用方言来叙述问题,而要采用普通话来表述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的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口头禅等不好的习惯,因为这些容易干扰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性的认识抽象的问题。

2、教师应抓住重点提问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提问,由于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支撑,所以对教学的重点提问学生往往会举一反三,掌握其它相关的知识,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大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1)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提问。数学方法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之一,采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在用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在思考,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这也就意味着要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向学生提问,例如,几何中辅助线的添加是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分配出足够的时间来就这种方法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定势思维,引导他们合理添加辅助线。

(2)抓住教学内容的发散点提问。发散点是教学内容重点和关键的延伸,基于教学内容而又超出教学内容的问题。或许有人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内容以外的内容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恰好相反,适当的引入书本中没有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发问

初中生思维主要以感性思维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在问答的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如在进行无理数概念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1)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2)a介于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3)a是1点几呢?(4)a的十分位是几?百分位、千分位呢?还能往下算吗?边长a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2呢?这样设问,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维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鼓励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诱导他们循“序”渐进,最终得出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56-01

新课程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要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拓宽教学视野。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没落实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新课标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上,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很多,大多数老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原因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论上转过弯来。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深,实践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了粗略新课程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还有一步分教师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有的教师是水平问题,但有的教师我认为是态度问题,怕麻烦,想让学生讨论觉得还不如由教师讲来得方便,习惯成自然,这样,新课标就难以实施,也就谈不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了。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整体水平。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组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还有一些没有必要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的问题,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动不动就小组合作。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3.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率还不高

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都配备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但更多的时候也就是在上展示课、优质课评比时摆摆门面,应付上级检查。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成为教师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日常行为。

4.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改变目前教学现状的策略研究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比较熟悉的,也有些是教师不熟悉甚至没有学过的.例如,新课程中加强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统计与概率”,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盲目扩大范围,增加难度.所以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掌握新教法。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据了解,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差,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或焦虑不安,甚至丧失信心。因此,在方法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在习惯上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业书写必须做到格式规范化、步骤完整化、条理清晰化、逻辑严谨化,并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3.学习现代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已经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数学中的重难点,会选择好的课件,能通过网络获取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4.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现状 思考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多进行互动

曾经,数学课总给人抽象、枯燥、单调、沉闷的感觉。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连哄带骗,结果也只有几个学生撑撑场子。 如今,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下面列举的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不错”、“想法很好”。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教师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

二是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视而不见;甚至个别学生失去自控,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

三是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实验课时,让学生分一下组,合作讨论一下,动手操作一番。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心理,轻松自在,学生当然欢迎,而老师采取的是放羊的方式,根本没有有效组织,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引导。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事实上学生始终停留于活动的表层面,数学课变成了单纯的活动课,不能在活动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不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如我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取25”的游戏,我是这样处理的:我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同时出示问题:“在游戏结束后,思考怎样才能保证获胜?有什么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同桌一起做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游戏,同时牢牢记着老师的问题,在游戏时积极思维,紧张探索,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同时教师也应参与进去。最后我请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十分到位,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使用传统方法

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只要是上公开课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这也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就如昨日黄花花香不在,他日黄鹤一飞不回,由此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三不”的怪现象。

1、不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书。

2、不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由于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里不断呈现精美的文字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

3、不作业。笔者在2005年参加了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其中8节课,竟有6节课学生整堂课不写一个字,占听课总数的75%。有1节课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堂作业,可是学生刚翻开作业纸,下课铃就响了。

那么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作业,在课程改革后果真要被淘汰吗?笔者以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加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书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叶圣陶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与态度,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教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更能显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而学生的写(作业),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特别是一些计算教学课,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模仿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

那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三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多媒体的引进是主要原因。“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摘自新课标),目前很多老师都对其存在片面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动态直观,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可我们也发现常常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如笔者曾听过“直棱柱的侧面积”一课,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了直棱柱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铺平的动态过程,课前教师为这个动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我认为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须制作一个直棱柱的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到有关直棱柱的侧面积的性质,这位教师的设计给人以小题大做的嫌疑;再有在椭圆的定义教学中,有一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形象地演示了椭圆的生成过程,进而得到椭圆的定义,事实上教师用一根细线,两颗图钉就能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践,分享成功。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的效果还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第4篇

2001 年我国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改革至今已13年,作为中小学基础课程的数学,在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上,水平如何呢?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全新的课堂教学。然而,由于乡镇中学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之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数学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越来越浓,数学成绩大面积滑坡。为了找出问题,结合实际,确定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我就一些现成的数据对我校和周边部分乡镇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

开学以来,我们先后在大塘镇、良庆镇、新江乡、那马镇、百济乡、南晓镇、那陈镇、延安乡等几所中学,听了28节课,课后向学生随机发放了近700份调查问卷,组织了8次教师座谈会。

1.听课方面情况。

(1)在所听的课中有几节课令人满意,例如《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几何证明中的变式命题》《二次根式的除法》等,这几节课的共同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活动;尊重学生的创新劳动,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角色思维。例如张雪花老师在《几何证明中的变式命题》教学中,打破了“以讲为主”的束缚,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教者尝试性地设计了“课本例题的探究课――变式练习”。通过对几道几何例题的不断探究,使学生巩固了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熟练地掌握了有关定理的运用,通过对例题及变式图形的分析和证明,提高了学生画图和推理论证的基本技能;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比较、猜想,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水平,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更好地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里,教者既教猜想又教证明,使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深深感到一定要改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实验课题,让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让机械地接受数学结论变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发现结论,这样才能让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走进课堂。

(2)从调查总体上看,尽管在课堂教学上有几个亮点,但仍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习惯于灌输性地传授知识,一言堂现象特别严重,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原来是很好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老师就是一味地去传、灌输,不放手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设想一下,如果让学生去做,当他只做对一半,并且感到自己做的已经很完美的时候,心里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等待着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恰到好处地点拨,纠其偏差的一面,学生会立刻产生一种悬念,让他感到自己的思维还不全面,他便会快速地投入到深层次的探究之中。

通过听课,我们还发现一些现象:

①有的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比较风趣也比较幽默,学生听得天花乱坠,但往往在一片笑声中,却感到什么也没有学到;②有的教师讲课时设置了许多问题,师生之间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

③有的教师能够精讲一些重点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各种花样的习题,虽能使学生应付一些形式训练题,却又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④有的教师依然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水平上重复。这表面上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提问的方式是“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没有真正的思维互动。

2.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后交谈,发现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的“喂知识”“注射知识”,习惯于老师去“推动”“拉动”他们学习,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意识,即使偶尔给他们一点时间、一点主动权,让他们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却表现出无所适从,不善动脑,不会动脑的状况,所以老师还是只能回到老路上去“灌输”,去“注射”。另外,调查同时显示,学生不喜欢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感到疲倦、厌烦,没有活力,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反映的是:交流、参与、自我表现;学生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的态度,问卷统计结果表明:①老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事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②讲课要多引用典型实例分析,多联系实际,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适当控制课堂纪律,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讨论时要活跃,听讲时要安静;④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希望老师建立起平等和朋友关系,自尊心能得到保护。学生希望独立、自由和受尊重的愿望更为强烈;⑤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上好课的源泉,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老师拖课表示不满,很少有学生认为:老师拖课是责任心强的表现。

(二)对学生在数学科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调查

我们选取市区和乡镇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对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谈话调查为辅的形式,以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等方面为内容设计调查表,调查表设计为:

1.数据分析方法

某题某选项的选项率,用公式表示为  ,两样本比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近似应用正态分布公式, ,。

在正态分布表中查找,若取,则有。当时,两样本比率差异显著,否则差异不显著。

2.调查结果(部分)

题号 选项 选项率

城市学生

310人 农村学生

360人 Z

1 A课堂上做笔记   52.2% 42.2% 2.01

B经常整理 27.5% 23% 1.32

C经常预习、复习 15.2% 8.9% 1.18

D与小学一样 5.1% 25.9% 2.52

2 遇到数学问题时:A不了了之     8% 17.7% 2.01

B向老师求教   26.1% 15.5% 2.46

C与同学讨论   43.5% 47% 1.56

D不断尝试 18.1% 19.8% 0.23

3 对数学考试成:绩A有信心 53.1% 32.1% 1.98

B偶有失败感 37.4% 46.6% 1.13

C常有失败感 9.5% 21.3% 2.34

4 家庭作业:A独立完成 82.2% 56.8% 4.24

B偶有抄袭 15.6% 35.8% 4.01

C经常抄袭 2.2% 7.4% 0.66

5 放假在家你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97.8% 64.3% 3.96

6 如果没有人督促你,你很少主动学习 14.3% 72.3% 6.71

3.影响乡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表征

(1)自卑感强,自信心差

数据显示,近21%的乡镇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常有挫败感,这说明乡镇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数学学习时非常缺乏成功的体验,长期受学习困扰,情绪沮丧,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

(2)数学学习动机缺失

问卷调查表明,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学习的农村学生只有27.7%,Z=6.71,而同时,能完成规定之外作业的农村学生仅占10.8%,Z=9.14,这与城市初中的学生有明显的差异。这些说明乡镇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缺失。

(3)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同学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认识不清,学习态度消极。 调查中,乡镇初中学生在“有抄袭作业的现象”占到43.2%。当然,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很多,但这从一定侧面上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4)意志薄弱

调查中,只有61.8%的学生有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提高成绩,Z=4.46。这些学生主要表现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经常受消极情绪干扰,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过度焦虑及不当的成就归因。

三、建议

(一)给学生的建议

1.保持健康的心态。升入初中后,面对纷至沓来的变化,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每个同学适应的快慢不同,但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千万不要急躁,也不要逃避,要相信自己。

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力能够使人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困难,百折不回。应当把数学知识当成是磨炼自己意志的“试金石”。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方法、听课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学生要会预习、会听课、会思考、会复习,促使自己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二)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钻研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到小学听课,了解小学教师的授课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材编排,并根据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语言 教学

一、前言

改善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生数学的学习。在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数学语言的含义,从广义上对数学语言进行研究,指出初中生数学课堂语言的现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分析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为初中生数学课堂语言的改善对策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初中生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学习好数学。

二、初中生数学课堂语言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初中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数学的实用性非常强,但数学是一个偏理性的科目,因此,许多同学认为数学课比较枯燥乏味,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当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总会归咎到自己不够聪明上,又不敢及时的去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也不好意思向同学诉说,导致数学成绩继续下降,长期如此就会对数学的学习出现抵制心理,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采取一种无所谓的心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没有去适应学生而制定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无法引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课堂语言表达的信心缺失

数学是一个比较理论的科目,它讲究逻辑性、严谨性,需要缜密的思维,因此,许多初中生认为数学是一个比较难学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心缺失等心理。学生们先天的领悟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远远不及其他同学,也有些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并不适合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优劣势去指定一套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花的时间比其他同学长,学习效果却比他们差,长期如此就会有一种“不如人”的心理,导致数学课堂语言表达的信心缺失。

(三)教师教法的陈旧导致学生在课堂得不到表达的机会

中国教育正在改革,但很多老师都没有剔除传统的硬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陈旧,没有进行教学上的改革,没有考虑到如何去适应学生教学,对学生只是一味的进行强塞硬灌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另外,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也比较大一,仅仅建立在考试成绩上,并不将课堂踊跃程度及表现力列入学生评价范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什么表达机会。

三、初中生数学课堂语言的对策研究

(一)数学化的文字语言

在数学中,有许多语句及名词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同学不能理解其含义,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起主导作用,将文字语言形象化、数字化。一方面,要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把握文字语言的重要部分,例如,在两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不能简单的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而要重点强调平行线是反映平面几何内两条直线的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要将同学符号使用能力列入到首要教学任务,有些符号能形象的反映出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晦涩的文字语言的理解。

(二)积极的开展多种途径教学, 实现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有效使用

要保证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各种数学符号,就必须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作出规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联系到数学符号的形象化,增强数学符号实际背景和几何理解,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能力,使得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抽象文字语言与直观符号语言之间的关系。另外,老师要强化有关文字、符号、图形之间转化的有效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多种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营造更多的数学课堂语言表达的机会。

(三)函数的教与学的对策

首先,要实现函数图象与函数解析式的有机统一,数学函数部分蕴含的数学思想相当的丰富,老师要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利用图形,形象化的掌握函数解析式的性质、特点及变化关系;其次,用好平面直角坐标系,为有关的函数关系建立具体的平面几何关系,启迪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此外,待定系数法也是函数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待定系数法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多多讲解求解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四、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