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实习专题报告

口腔实习专题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实习专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实习专题报告

口腔实习专题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生;以人为本;教育;培养

[作者简介]覃红,广西医科大学高职成教学院书记,副教授;罗萍,广西医科大学人事处处长,副教授;胡振,广西医科大学校办秘书科副科长,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8―0107―04

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和归宿。教育部、卫生部于2009年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学教育全局,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而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正在不断深入进行之中。这一切,正是我党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处于结构性紧张状态。因而,社会转型期的医患矛盾也比较尖锐,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医德水平的高低、以人为本理念的牢固与否,直接关系着将来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有针对性地强化医学生“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培养,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课题组曾于2009年4月开展了医学生人本意识的问卷调查。

本调查选取广西医科大学05至08共4个年级、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信息等6个专业的917名医学本科生。调查样本来源广泛、样本量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一、结果与分析

(一)以人为本的认识方面

1.对“以人为本”内涵的认识方面:在917名医学生中,表示“知道,深入研究过其内涵”的只有7.8%,高达63.2%的学生选择了“不完全知道”,而选择“不太了解”和“不知道”的竟分别有18.3%和3.7%。在医学界反复强调医学模式必须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学校又已经通过大小学习动员会、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广泛宣传的今天,医学生们对“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的认识还如此的缺失和肤浅,这是十分令人忧虑和发人深思的。

2.对职业操守的认识方面:认为医生收病人红包是“应该的,治了病、救了命,接受感谢天经地义”的,有2.4%;认为“虽然不太符合职业道德,但鉴于目前医务人员的收入少于预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占23%;表示“虽然反感,但不表露,自己从医就不会收”的有44%;而选择“坚决反对”的只占19%。近三成的医学生认可医生收红包,显示其职业道德素养还亟待提高。

3.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方面:在“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两个“最吸引你”的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学专业的“社会意义,其无私奉献、仁慈博爱、救死扶伤的特质深深吸引着我”的占47.4%。选择“经济效益,其职业的稳定及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让人满意”的占46.5%。这说明有近一半的学生是把经济利益作为了自己选择医学专业的首要因素。当前,医务人员出于医方经济利益考虑而开大处方、大检查、乱收费、收红包等现象,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把经济利益作为首选的这些同学,在未来的从医生涯中,一旦医患之间利益发生矛盾,会否把医务人员的利益放在首位,侵害患者的利益,这非常令人担忧。

(二)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认知

1.对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因素,医学生认为主要集中在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和医疗收费三个方面。其中选择“医患沟通少,不尊重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的有46%,选择“医德医风滑坡,医疗服务态度差”的有45%,选择“医疗收费缺乏透明度”的有44%;对患者投诉的主要内容,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是乱收费(67%)、诊疗质量(58%)、服务态度(53%)等。

(2)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属性认识多元化。30%的同学认可医患问是“法律上的平等合作关系”;15%认为是“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治病救人关系”;36%认为是“多种关系的复合体”;而认为是“供方与需方的关系”、“朋友关系”、的分别为7.6%、5.3%,只有6.7%的同学认同“患者是上帝,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三)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的认知方面

1.医学生普遍认识到医务人员优良的服务和文明礼貌修养、与患者得体和得当的有效沟通。对减少医疗纠纷有很大作用(见表1)。而医学生在自我评价文明礼貌素养、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时,一方面普遍认为自己有待提高和增强(见表2)。但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医学生却又表示对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培养提高医学生的文明礼貌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活动积极性并不高,选择会“积极参加”和“比较热心参加”的只有38.6%。显示学校开展这方面教育训练活动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和提高。

3.在运用法律知识手段处理医疗纠纷方面。对“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病人或其家属往往会将医院或医务人员告上法庭”的问题,同学选择“努力学习相关法律,认真按医疗操作规程办事,学会保护自己”的有68%;选择“理解病人,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55.7%;而选择“无所谓,自认倒霉”和“考虑改行”的分别为5.2%和8.6%;在是否学习过《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方面,只有2.2%选择“认真学习过”,有16.6%选择“简单看过”,而选择“没看过”、“听说过”、“没听说过”的却分别有42.2%、16.8%和11%。显示医学生的法律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讨论与建议

(一)为了使医学的神圣天职深深扎根于医学生心中,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医学是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全人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它的神圣天职。而要履行这一天职,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具备悲天悯人、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操。古今中外,无论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宣言》还是与之一脉相承的1948年世界医学会(WMA)的《日内瓦宣言》,无论是认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黄帝内经》,还是中国唐代名医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千金

要方・大医精诚》,都认为人具有最高价值,医者应本着仁慈、无私、诚挚、严谨、公正之心,尊重、同情、关心、救助服务对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形成了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地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以人为本”最深刻的内涵。总书记在对以人为本的历次阐述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他反复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好人民公仆,诚心诚意为人民造福。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不仅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医务工作者在本职工作中要积极贯彻落实的根本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医学生,更应该深刻学习掌握其精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本调查显示,医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以人为本内涵的还较少,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忽略了医学职业以人为本的社会意义,而把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认可病人是上帝、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愿意为患者无私奉献的医学生比例相对较低,也因此使得部分医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方面的态度令人忧虑;另一方面,调查显示许多医学生也认为自己的人本意识和职业态度、能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这一切都显示,“树欲静而风不止”,处在各种思想观念激烈交锋、多种文化思潮强烈碰撞前沿阵地的高校,不是与世隔绝的白色象牙塔,学生们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纯书生。相反,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西方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对国人传统价值观念进行着渗透和解构,“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复杂,‘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造成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由于市场机制的弱点及其消极影响,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使我们一贯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心理。在价值取向上,重现实功利,轻理想信念;重报酬实惠,轻奉献与责任;重个性绝对自由,轻纪律规范约束。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媒体、网络中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的思想意识影响,以及缺乏现代人文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底蕴、缺少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的大众流行文化,使许多青年学生在淡忘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的状态下,产生一种拒绝道德追求、只求当下快乐的道德虚无主义文化心态,政治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扭曲,丧失了对现实的责任感,主导信仰发生程度不同的量变和质变。加上现实社会以拥有金钱、权力的多寡为事业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大众文化诱导青年追求吃、穿、住、行的高消费,助长了部分大学生一心追求钱、权,追求物质享受,很难沉浸到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中,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降低和崇高理想的失落。医学生自然也不能幸免。面对思想教育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医科院校必须改革职业道德教育的手段与方式,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还要通过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人本意识,重视伦理问题,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

(二)为了减少和消除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一方面,经济增长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技术进步了,医疗设备更加现代化,医疗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医患关系却走到了建国以来最紧张、最脆弱的阶段:医疗纠纷案件逐年上升,医院暴力事件不断见诸报端,高额索赔案件不断出现,医患信任危机逐步加深这一切,已成为严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除了历史的、社会的、机制体制的、医院方面、患者方面的等等原因外,医务人员诊疗和服务质量差,开大检查、大处方、收红包等违反职业道德,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也往往是纠纷的直接导火索。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也普遍认识到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职业环境严峻与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滑坡、服务意识不强有关;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属性认识多元化,对医患关系人本性质的认识比较弱。针对医学生的这些认识和现实中尖锐的医患矛盾,必须严格要求医学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医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学会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要体现人性、尊重人性,要了解民生,关注病患的疾苦。应当使医学生深刻认识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现人性化服务的以人为本系统化整体服务正在取代传统的服务模式。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作为医学行为的实践者――医护人员,不仅是技术的专家,也应是思想工作者,更应成为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医学中的和谐与统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在诊疗活动中,不仅要为患者解决身体的病痛,更应该了解、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想方设法消除其心理上的痛苦。医患双方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增进医患双方互信的基础上才能重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为了提高医学生为患者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与病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这是真心关爱病人、减轻病人身心痛苦、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和消除医疗纠纷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当前先进设备技术广泛应用、诊疗物质化、医院运营利益化、患方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医疗服务合同当事人一方所享有的权利,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医疗和护理,而是要求成为医疗和护理的评判者、参与者,因此诊疗中的每一项工作都会受到患者的监督,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权利。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在1998年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

仅治疗某些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以及由于医学科学的专业特性,现代社会要求合格的医务人员要具备缜密的学科专业知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具备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本领和应对各种复杂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因而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悉法律是当代医生正确处理和协调医患关系的四大法宝。调查显示,917名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自己“与病患得体、得当的有效沟通能力较差,需要提高”的占了62.6%,医学生已经切实地感受到与人沟通能力提升对未来医务工作的重要性。因而,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的能力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而现有的医学教育缺乏伦理和人文陶冶,缺乏服务中的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的教育,只重视传授医疗活动中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知识,以及运用药物、手术、仪器、设备等的方法手段,没有注重教育学生必须把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服务人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的服务。因此,今后我们的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活动中,必须不遗余力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促进医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医学生不仅应学习研究病人生物体病变,进行临床诊断、操作、治疗的实践学习,而且更应学习如何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情感、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的方法。进行医患关系沟通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医学生还必须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在整个医疗实践中坚持知法守法,切实保障服务对象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从法律层面上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期望医学生将来能以品学兼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吉善.对医患关系问题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17).

[2]田心铭.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高校理论战线,2008,(9).

[3].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1―22.

[4]张志辉.略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5]麦穗,徐琼,王红,等.法律意识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06,4(6).

[6]王永光,何兴图.微创体系中人文思想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