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师思想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开展;新教师;培训
随着学校老教师的退休和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学校每年都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来充实本校教师队伍,虽然他们学历高,知识渊博,但不一定在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做到游刃有余,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由原来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理解并初步掌握教学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迅速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更好更有效地适应学校教育工作。我校为新教师安排从七月份至次年六月份为期近一年的相关培训。首先明确培训指导思想和确立组织培训实施机构,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以下是我校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重视新教师岗前培训
我校大多新教师是医、护、药专业类和其他非师范类毕业生,在学生阶段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教育学知识,对教育规律和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心理规律了解甚少。因此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派本年度新教师参加由省教育厅、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高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以《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内容等,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微格训练与课堂教学实践等形式,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同时开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科研项目申报与成果管理”等专题讲座。让新教师及时了解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熟悉高等教育的法规,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使新教师一踏上教师岗位就有所遵循。培训结束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须获得《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取得教师资格证及确定助教(或讲师)职务的重要依据。
二、校内培训工作的实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教育新教师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以抓新教师基本功为重点,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通过自学、专题讲座、导师指导、思想汇报和检查评价等手段,促进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努力钻研教学、热爱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由主管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督导室、各系(部)及各教研室共同负责新教师培训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和落实具体培训事宜并负责检查结果。
(一)院校情况介绍
在通过暑假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后,9月初秋季学期开学时,安排校内第一次培训,可邀请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院校情况介绍。一是介绍院校概况,包括发展历史沿革、校区分布、办学思想理念、校训、发展目标战略、院校规模、招收学生层次、办学规模、重特专业等;二是解读院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政策,增强新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把个人成长与院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制
建立和完善新进教师助教制度,实施新、老教师结伴成长计划,各系(部)指定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如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学督导等)作为指导老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指导教师制定详细的可实施指导计划,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实训(践)课等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新老师通过听指导老师的课,了解一堂课的结构,学习怎样备课,撰写教案,了解教学规律;同样指导教师也随机听新教师的课,指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新教师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期中一边上课一边跟指导老师交流教学体验、教学心得、咨询在教学中遇的问题,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最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艺术和技巧。
(三)教研室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室集体备课,对新教师上讲台施教,为其教学提供最基本的质量保证。新教师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跟着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也可共同学习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帮助新进教师逐步成长。
(四)优质示范课观摩
学校安排教学名师、赛课获奖教师等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进行校内示范课,组织新教师旁听,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教学观摩后,要求新教师写教学观摩记录,总结主讲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教学特色,并进行反思和体会。
(五)信息技术培训
当前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基本掌握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办公信息技术(Word、Excel)、PPT课件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基础。配合信息中心建立各位新教师在网络办公中的登录帐户,方便新教师通过无纸化办公系统接收最新通知和文件。
除此之外还需对新教师进行教务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培训。一是新教师可以在管理系统中下载各类教学文件模板,学资料;二是学生成绩的录入。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要根据平时成绩、实训(践)成绩和期末考试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定,并将最终评定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中。应着重加强培训如何快速准确的录入成绩,一旦录入提交后不允许再修改。
(六)新教师公开课评比
为了检验培训效果,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学校组成专家组,如教研室主任、督导委员、分管校领导、系(部)和教务处负责人等,对新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考核评比,评比指标包括:设计的教学目标、组织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具备的教学素质和体现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公开课评比,学校既要对新教师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又(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7页)为以后需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培训评价和激励
学校对各系(部)培训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内容包括新教师各类教学文件、听课记录,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培训指导计划和指导记录。新教师在学期末提交培训总结,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培训情况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根据检查的结果、自我总结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在新教师培训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和表现出色的新教师进行表彰,并组织到省内兄弟院校参观学习。
总之,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着重加强新教师教学实践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新教师培训机制,并不断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从“本真教育”出发,在修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开放考核评价三方面做些探索和实践。
当前职业教育的症结在于遮蔽了对教育本体的追问,因而向本真教育回归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任何时代的教育都必须面对教育的本体价值问题,即教育究竟何以存在,何用和何去何从。
“本真教育”是倡导务实求真的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真正认同与接纳,是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是本色的教育、生本的教育和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本真就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立业创业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是附属品,并不等同于短期的岗位培训,更不能混淆于普通教育。
一、直面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每周四至五节课,同一年级不论什么专业使用同一语文教材,每学期写六篇作文、教学十六至十八篇范文(教读)、二至四次测验、二次考试。普教行什么,职教也行什么,降低标准执行而已。考试是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出的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原题,且基本无变化;平时单元测试题的透明度就更大了,基本来自于平时的练习册,这样一种考前死记就能过关的考试机制,效果和后果可想而知,教学相长变成了教学相克。直至毕业,大多数学生依然错字连篇,书面表达能力低,阅读水平差。
马克思言:“一切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大家都深刻领悟到职业教育文化课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但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显然,职校学生个性和大脑结构本身并不适合目前以听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实质上,我们却还没有找到适合他们思维习惯和方式的有效教学内容和途径。触及实质,因而谈起来不轻松,不触及本质又只是在表层做文章,虽然避开了改革的冒险性,但同样绞杀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二、追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表述上与普通高中总体一致,“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但在目的性上更强调“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的形成,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发展做准备。
既然目标赫然,那么一切语文教学活动和创新都要立志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俯身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完满生活做准备”,与之不适应的教学方式没有理由不改变。一线语文教师不能囿于教学现状自怨自艾,要力所能及地寻求改变,回到“本真教育”的朴素出发点,做一个教学园地上的拓荒人。
(一)修正教学内容
1、首先教材要加入对学生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训练。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也不能回避。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从基础入手,只有通过大量反复地训练才能促进学生严格读写,否则字不能成句,言不能成文。这部分基础训练应包括:读音训练——拼写正音;写字训练——字要端正清楚,改正错别字;用词训练——实词、虚词、常用成语;句子训练——单句、复句、修改病句;修辞训练——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复、反语、引用、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标点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教材要通过作业设计、语文活动等方式反复训练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只有弥补基础知识的缺失,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和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教师可对教科书做出适当的“裁减”,根据本地、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语文教师应自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和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可以选择一些对社会分析,对职业思考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如选择《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进行“职业与理想”教育;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责任与义务”教育;选择《人生即燃烧》,进行“人生与创造”教育; 选择《致加西亚的信》,进行“敬业与乐业”教育……选择是无止尽的,教材要因人而变,因专业而编,因社会而改。
(二)优化教学模式
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为学生的审美鉴赏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其个性化、职业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从而点燃学生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内驱力。
1、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向同学推介喜欢的图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等;又如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将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或摘抄佳词妙句,或摘抄精彩片断,或写读后感,或是评点图书内容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培养职校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也达到巩固阅读效果的目的。
2、职校生不喜欢说教,动手能力较强,乐于参与活动。配合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需要,设计大量的口语训练:如介绍式说话——自我介绍、活动介绍、知识介绍;描写式说话——讲故事、诗朗诵、模拟角色;体会式说话——思想汇报、谈心劝说、自我批评;报告式说话——经验交流、动员倡议、调查研究;讨论式说话——主持发言、中心发言、争议发言;模拟应聘、演讲、辩论等训练活动。口语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和仿真教学,仿真教学就是遵循工作流程需求,精心筹谋出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的练习。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练习;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在“4s店”的情境下进行模拟练习;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在客户商洽的气氛中进行业务交谈。仿真操练在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并体验到真实感。
3、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提高语文能力还应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联系,多方渗入。如举办才艺展示、文史常识竞赛,作家作品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积极加入“语言艺术团”
“文学社”“记者团”等;开展朗诵、演讲比赛和辩论会;还可以策划组织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日等。课余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生活不仅培育学生文学素养,更有效提高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三)开放考核评价
评价系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自己,而且有着风向标的作用。语文学科评价无法完全量化,所以不能用封锁的、单一的体例做出周全的评价,就语文学习评价而言,主要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应用性能力四方面评价。重视对阅读积累的过程评价,重视参与写作的态度、方法和情感的评价,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实践评价,重视应用性能力的训练与测试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态度,关注参与实践的表现,尽可能的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与支持,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心里体验,通过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在考试内容上要由常识题改为能力题为主,由识记型改变为应用型,凸显能力的查核,改常规的终结性查核为过程查核。考核可分为:笔试、口试和过程性考核。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文写作等采取笔试;口试的形式多样,如读报、演讲、介绍、汇报、模拟应聘等,不同专业其考核形式亦可不同;过程考核可以把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表现、课外阅读卡、语文实践活动考核等纳入;另外,参加演讲、征文比赛,主持策划各种活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等给予加分。改变考试中注重写而不注重说的现状,提高“说”的查核比例,这种考核体制能使职业语文能力获得强化。
“本真教育”追求的是“本”和“真”,需要我们摈弃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要回到“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既要服从语文教学的共性也要探索职校语文教学的特性,最大程度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及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陆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