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集体活动;教师角色;角色定位;正确定位
幼儿的集体教学,是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等教学环节进行情感体验以及技能习得的过程。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中,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对于教学活动有重大的影响。
一、集体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集体教学是幼儿学习和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幼儿教师在集体活动教学中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导致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活动内容与幼儿兴趣间不同
在集体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对于活动选择的内容会侧重于让幼儿学习到生活的技能以及情感的体验,然而有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活动的内容不相同,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得不充分,顾及不到幼儿的兴趣所在。
(二)集体活动内容不够创新
教师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够新颖,只是在许多原本已有的教学活动教案上进行修改,使教学活动不能够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及《指南》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新者,而不仅是作为传授经验、知识者。教师应该在已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有所创新,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后反思不够
有些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没有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接下来组织的活动中,容易重复出现相似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角色的正确定位
(一)幼儿体验的提供者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担任幼儿活动体验的提供者,为幼儿提供体验的环境、材料,甚至是幼儿良好的情绪条件,注重幼儿内在的体验以及对于活动中的探究,而不是活动中的领导者。
(二)幼儿情绪的调节者
幼儿的情绪具有多样性、短暂性,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他人发生摩擦,或者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挫折都会引发幼儿的情绪转变。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情绪具有敏感性,并作出及时的回应,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的调节,并以较为良好的情绪重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
(三)幼儿兴趣的激发者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幼儿表现出对其活动不感兴趣或者独自在一旁转移注意力r,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启发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一次户外的集体教学“量一量”活动中,有些幼儿关注到操场边上的大蜗牛,立刻转移了注意力,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开展了关于蜗牛的谈话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初步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老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四)集体活动课程的开发者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过程中,集体活动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在每次进行活动后,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总结,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把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资源的利用者
在多媒体、资源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要学会多方利用资源,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可以充分利用与借鉴。例如,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感知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家长、社区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学会充分地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幼儿教师正确定位的有效途径
(一)寻找社会期望与自身的平衡点
教师在社会期望与要求下会有一定的压力,影响到教师角色的定位。因此,教师要多方了解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能力与不足,在其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模式,既符合社会要求与期望,又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不被职业的压力所迫而被动学习与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对于自身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实践积累和自身学习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教师在集体活动教学中,要对幼儿的情绪有敏感性,对幼儿的行为要及时作出回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交流,用言语肯定幼儿的行为,和幼儿积极互动,使幼儿表达欲望得到满足,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逐渐把握活动的内容,主动地去探索、体验,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与家长积极沟通,促进家园合作
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是在幼儿园中习得,同时也是家庭环境影响的结果。与家长积极沟通,有助于幼儿发展的一致性、持久性。与家长积极交流,使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有助于缓解教师的压力,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抽样调查;现状分析
一、引言
教师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立命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幼儿园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同其他阶段基础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是最薄弱的一环,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是教师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原有的师范教育正经历着结构转型,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结构转型是关键。为此,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各研究机构开展了多项政策性研究,如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课程标准的研究,培养方案的研究。这些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小学、幼儿园教师现状的准确把握。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委托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开展关于“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研究”的2005年指令性课题中,明确提出在“对全国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培养方案研究”。这一要求是非常中肯的,因为已有的幼儿园教师现状调查取样范围都较小〔1〕-〔4〕,缺乏统计推断的可靠性。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协助全国幼师院校开展了全国性调查。由于全国性调查涉及范围广,抽样实施、统计分析难度大,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先将浙江、广西两省区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访谈对象主要是2005年寒假在浙江省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学习的教师中进行,共访谈了20人,全部为女性,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8人,民办幼儿园教师12人;城镇幼儿园教师10人,乡村幼儿园教师10人。教龄20年以上的2人,11~20年的5人,5~10年的6人,5年以内的7人。问卷的基本结构根据访谈资料形成。由于调查涉及行为、事实、属性等方面内容,因此问卷没有进行初测分析。问卷调查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具体分为市、县、幼儿园三级,调查实施由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协助进行,共发放问卷5300份,收回问卷5256份,有效问卷5007份,有效问卷率为95%。将问卷结果编码录入数据库,用SPSS12.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5〕
三、调查结果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
抽样调查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指教师年龄结构、教龄结构、学历结构、所学专业结构、所属单位类型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1.年龄结构
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年龄集中在20~35岁,这部分教师人数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87.3%,35岁以上教师所占比率为10.1%,50岁以上的教师较少,仅占0.2%。这说明幼儿园教师队伍较年轻化。
如表2所示,抽样地区幼儿园教师年龄的最小值为17岁,最大值为57岁,平均年龄为27.6岁,标准差为5.7,幼儿园教师年龄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27.44~27.76。这进一步说明幼儿园教师年龄呈年轻化特点。
2.教龄结构
如表3所示,抽样地区幼儿园教师教龄主要集中在1~15年,这部分幼儿园教师占所调查总人数的80%;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教师最少,仅占总人数的9.1%。
如表4所示,抽样地区幼儿园教师教龄最小值为0.5年,最大值为37年,平均教龄6.73年,标准差5.69。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教龄在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6.57~6.89。经访谈部分教师得知,有些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选择其他职业或者进入小学任教。这说明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较大。
3.学历结构
问卷设计中将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分成两种情况:第一学历和继续学习学历(也称第二学历)。抽样地区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集中在中专,所占比率为58.8%,以下依次为大专、高中和初中;初中学历所占比率较少,仅为2.8%。第二学历集中在大专与本科,两类合计所占比率为91.6%,其中进修大专的教师占58.3%,进修本科的教师占33.3%;第二学历为中专的教师占6.2%,部分幼儿园教师进修本科以上学历,占总调查人数的2.2%。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不断地进修高学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理论水平。预计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修高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的比率将会越来越高。
4.所学专业结构
如表6所示,抽样地区教师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共分四类:学前教育、教育学、艺术教育(包括美术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和其他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所占比率为81.2%,有3.3%的教师所学专业为教育学和艺术教育,而有15.4%的教师所学专业为其他专业(13.76%的初中、高中学历的教师没有第一学历所学专业,还有1.64%的教师所学专业为旅游管理、经济管理和外贸英语等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类教师的加入使幼教工作者的专业丰富与复杂化,但他们的加入是否有利于幼教事业的发展还有待研究。
如表7所示,抽样地区教师的第二学历所学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占比率为76.4%,较第一学历所占比率(81.2%)有所减少。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在进修第二学历时,依然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这或许是出于工作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选择。教育学、艺术教育专业合计所占比率为7.8%,较第一学历所占比率(3.3%)有所增加,而进修其他专业的教师也有所增加,为15.8%。这时的其他专业主要包括英语、中文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这部分教师所占的比率没有减少,他们可能是根据自身的爱好或将来职业的需要而作出选择的。
5.单位类型结构
问卷调查设计中将幼儿园的单位类型分为城市公办园、村镇公办园、国有民办园等6类。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人数为2606名,占52%,民办幼儿园教师人数为2401名,占48%,具体类型分布见表8。需要说明的是,幼儿园教师的单位类型不能反映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类型。调查表明,公办幼儿园中近三分之二的教师为合同制教师而非事业编制教师。
6.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共分为四级:幼教一级、二级、三级和高级(含特级)。抽样地区有68.3%的幼儿园教师已有专业技术职称,但仍有31.7%的幼儿园教师没有专业技术职称。
(二)幼儿园教师的经济状况
1.幼儿园教师月收入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教师月收入最少的只有200元,这部分教师大多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由此可见,经济落后地区、偏远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经济收入不容乐观。教师月收入最多的达4000元。这部分教师主要是民办幼儿园园长和一些有着高级职称、教龄较长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及园长,但数量极少。教师月收入标准差值为470.63,可见幼儿园教师月收入差距较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差异和办园体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幼儿园教师月收入与单位类型的相关
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与所在单位类型的相关系数为r=0.509,x2=1753.207(P=0.000),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与单位类型存在相关,也就是说不同单位类型的幼儿园教师月收入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个不同单位类型教师月收入均值,F =140.71(P=0.000),这也说明不同单位类型教师月收入的平均值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3.幼儿园教师月收入与学历的相关
从抽样结果可知,大部分学历为初中与高中的教师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同样的,在中专与大专群体的教师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这也许是造成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
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与月收入之间存在相关,相关系数为r=0.42,x2=1073.88,P=0.000。这说明不同学历的教师月收入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方差分析,F=41.11,P=0.000,说明各不同学历教师的月收入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4.幼儿园教师的教龄与月收入的相关
如表13所示,幼儿园教师的教龄与月收入之间有一定的相关,相关系数r=0.437,x2=1184.56,P=0.000,这说明,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月收入均值也在不断增加。经检验,F=184.83,P=0.000,这进一步说明处于不同教龄段的教师月收入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需求与专业期待
根据调查结果,将教师对专业期望的回答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幼儿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参加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另一类为其他,如提高收入,改善教学条件等。两类回答所占比率如表14所示,经检验,两类回答所占的比率显著不同。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也将抽样地区教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需求与专业期待的回答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学前教育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社会教育条件,例如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另一类为希望主管部门增加幼儿园教师收入,呼吁社会尊重幼儿园教师。分别选择这两类回答的教师所占的比率如表15所示。经检验,两类回答所占的比率不同。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养?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教师的回答分为两类:一部分教师认为爱心是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文化素质是基本素养(如表16所示)。经检验,两类回答所占的比率显著不同。
四、分析与讨论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的、尚待成熟的队伍,幼儿园教师教育任重道远
从调查样本看,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7.6岁,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值95%的置信区间为27.44~27.76,即抽样地区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的波动范围在27.44~27.76岁之间。从表1可以看出20~25岁的教师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44.1%,25~30岁的教师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0.8%,35岁以下的教师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89.9%,35岁以上的教师只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0.1%。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首先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教事业飞速发展,如浙江省1990年在园幼儿为75.16万人,2004年为127.85万人;其次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教师由于待遇低、工作负荷重而转为小学教师或离开教师岗位。
从样本看,两省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支稚嫩的队伍,有55.7%的教师教龄在5年以内,教龄在10年以内的教师占79.9%;从学历来看,第一学历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为零,第一学历为专科学历的仅占27.4%。这些都表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专业经验有待进一步丰富。因此,幼儿园教师教育不论是学历提升还是非学历的专业发展内涵的拓展都任重而道远。
(二)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偏低会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
被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月平均收入仅为1198.63元,是普通中小学教师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出现幼儿园教师经济待遇低的原因主要是:(1)绝大部分幼儿园是民办或民营幼儿园,基本上聘用合同制教师,普遍把工资压得很低。(2)公办或公立幼儿园由于缺少编制,如浙江省幼儿教育事业编制教师仅占14.92%,大部分幼儿园教师仍然是合同制教师,合同制教师收入仅相当于事业编制教师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低下还表现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上。从调查看,仅有8.2%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却有31.7%的教师未评定职称。而根据浙江省2004年统计年报,未评职称的教师高达70.49%。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地位得不到根本保障,导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幼师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目前幼师院校招生分数线由20世纪90年代高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降为低于普遍高中的分数线。生源质量会直接影响培养质量,也会影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贯彻。
(三)幼儿园教师供需周期性的结构矛盾突出,需要统筹规划幼儿园教师教育结构体系
由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即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受父母劳动需求的影响,可以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而不是政府计划的影响。就浙江省而言,幼儿园教师数量已基本饱和,且学历已基本达标,幼儿园教师的补充很快就进入“自然减员性的补充”。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20~30岁年龄的幼儿园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4.9%,即进入2030~2040年间每年需要补充5000名左右的幼儿园教师,而2015~2020年补充的低谷期仅需要补充700名左右。按静态数据推算(不考虑教师调离岗位因素),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年补充波动的范围值为700~5000,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无法适应这种振幅过大的教师需求。
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已由封闭走向开放,但加入幼儿园教师培养行列的主要是刚升格的高职院校,因而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既不成熟,也不完善,难以解决幼儿园教师的供需结构矛盾。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以地市管理为主,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很难统筹协调,因而建立以省管理为主,全国协调统一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五、小结
本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状况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容乐观。幼儿园教师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进修培养等诸多方面都明显不如中小学教师,因而有些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我还是教师吗”的疑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纳入地方事业编制,结果是工资发放靠学费,职称评定没依据,进修培训靠自理,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已降到一般的打工阶层,这样的处境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失去了前提。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事业在市场推动下发展,幼儿园教师多数没有纳入地方事业编制,在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不是教师的教师”,幼儿园教师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在劳动力市场开放和教师教育体系开放的条件下,在幼儿园教师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不能确立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幼师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高素质幼儿园教师大量转岗离岗等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困扰我国幼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海水倒灌现象”,即高素质幼儿园教师要逃离幼儿园教师岗位,低素质人员要挤入幼儿园教师队伍;高品质院校想跳出幼儿园教师培养系列,而低品质院校拼命想挤入幼儿园教师培养系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参考文献:
〔1〕陆珠玲.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
〔2〕杨淑芹,闵兰斌.新疆幼儿教师队伍质量的调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
〔3〕钱珊,王纬虹,黄荣淑.重庆市幼儿教师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重庆社会科学,1999,3
〔4〕邵燕飞,朱敏.从幼儿教师学历现状谈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宁波大学学报,1999,3
〔5〕苏金明编.统计软件spss12.0for windows 应用及开发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A Sampl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Zhejiang and Guangxi Province
CHEN Dezhi, QIN Jinliang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This survey, using a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Guangxi and Zhejiang province, reveals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are young people with averagely short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low income and inferior economical situation. And they have a strong tendency to change their job. They are also trying to get higher education ---- over 50% are attending advanced studies. They desire government’s help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opportunity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kindergarten teachers;sample survey;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加以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
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
从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四个年龄组幼儿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具备高级和一级幼师资格的教师仅占45%,即大部分幼师属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幼儿教师整体资历较低的现实。
其次,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较全面,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并不多,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教师,尚不足所调查的幼儿教师总量的1/3;只有23%的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学科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各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全面的教师也不多;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只占45%,有46%的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活动;只有16%的教师能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从专业情意来看,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如何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和评价幼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调查看,只有49%的教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7%的教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班幼儿;当幼儿十分顽皮并屡教不听时,12%的老师会忍耐,8%的老师会惩罚;有28%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发展,29%关注教育的发展,43%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45%老师有时会特别关照在园就读幼儿中一些穿着漂亮又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当幼儿们突然在幼儿园生病,你首先想到通知家长的占30%、送往医院的占40%、向园领导汇报的占25%、采取其他办法的占5%;对一名不愿来园的孩子,有10%的老师采取“不管他,哭几天他就适应了”的态度;对不能听懂普通话的新转学来的外地幼儿,有40%的老师采取“一些游戏,让该孩子充分参与,并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办法,有37%的老师采取“以实物、手势等辅助方式,努力与该幼儿进行初步勾通”办法,有10%的老师持“不管他,认为过一段时他会自行听懂”的态度。而就培养训练这个方面分析,调查也显示,定期参加幼师系统的继续教育或本园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占调查总数的60%,曾参加社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占72%,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培训。虽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有的也是不定期、不规范的;所接受的培训,也是强调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教育实践多元化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而这项指标的滞后,直接反映出我们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升乏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状况的原因追踪
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这一现实,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认识肤浅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的认识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也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更没有被看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和专业素质也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这种认识状况足以说明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2)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
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幼儿教师职业应该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并不高。在学历要求上,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学历要求档次低得多,但就是这样低的要求,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达标。更何况,又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学历并非通过正规的严格的师范教育而获得,而是通过接受各种学历补偿性教育途径来获得,其中含有不少水分。而且在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完善,只要有个学历,不管是怎样获取的,在短期内突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通过一个不太严格的考试,以及流于形式的面试、试讲,就能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这样一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专业活动,需要从业人员通过严格组织起来的、严格的、有效的专业培训活动获得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水平。然而,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与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这些足以反映出专业培训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很难把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过程中的有机阶段,也使教师失去了一种真实的自我发展的体验和愿望。
2.幼儿教师自身的原因
(1)幼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
幼儿教师如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在专业活动中应当具有自,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应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性。但整体上看,由于幼儿教育的公共性的制约和来自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的交织,再加上幼儿教师对专业的内涵、标准认识模糊,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的影响
在现实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调查也显示,教师对收入状况、职业声望、工作境况都不大满意;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适合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一些则认为没什么出息,干得再好专业水平再高也无非就是一名幼师,也就拿几百元工资。诚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教师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或提高积极性,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观念、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及能否正确对待教学和评价幼儿。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
其一,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对本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未能更好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要确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专业水平,都是不可能的。其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晋级等在幼儿教育领域还是十分局限的,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开展该项工作以外,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正常开展该项工作。在许多私营幼儿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师资格的概念,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格认定和晋级提升。如此,我们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显然是难以提高的。
三、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应对
1.国家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2.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等。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3.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从“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不仅要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组织相关学习培训,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通过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过去的空缺,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4.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形成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
关键词:主体性;主动性;阅读兴趣
幼儿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采用指令性词语,例如“像我这样做”,这种方法缺乏师幼关系上的平等。平等的身份会营造出和谐的幼儿教学环境,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宽松的环境能够提高幼儿主动联想、交流和行动的动力。
一、幼儿教师使用平等性语言,强调幼儿的主体性
表扬和鼓励是达到幼儿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幼儿做了错事之后,大声斥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通过表扬其他小朋友在做同一件事时的正确方法的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幼儿的信心,提高独立操作的信息,教育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处理方法,达到教育目的。幼儿教师要认真发现幼儿的正确做法,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教学中强调寓教于乐,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游戏环节要强调幼儿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幼儿参与的主动性是他们真正想去探索和认知,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游戏中,使游戏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等和自由的环境中,不仅能锻炼幼儿的集中性,还能够创造一个安全的寓教于乐环境。
三、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兴趣是事物发展取得成功的前提,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探求工作方法。幼儿教师只要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必然会事半功倍。幼儿教学中的阅读环境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台上一言堂的方法,通过颜色上的刺激、可爱的标语等途径加强幼儿视觉上的刺激,提高幼儿学习文字的兴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了解幼儿的专注和知识渴求度,适时调整阅读的书籍和杂志,指导幼儿阅读读物,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及时的表扬,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四、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的每一点进步
我们都知道,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教学中自主学习环节的动力来源。由于幼儿不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培养中要及时和经常性地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多次表扬以后,幼儿便会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35-05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但是受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发展水平限制的影响,各地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此,国务院在《关于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为尽快改变幼儿园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一些地区已有相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或者正在转入学前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是前我国面对基础教育基本形势作出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部分中小学由于生源减少,教师开始超编,出现一定的闲置中小学教师,将超编教师转移到师资不足的幼儿园,既避免了闲置,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缺乏的现状,但与此同时,转岗教师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我们认为切实了解转岗政策的实施状况,分析转岗教师转岗的原因、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对策,能促进转岗教师更好地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二、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和镇江市的转岗教师状况,透视江苏省转岗教师的政策实施状况、转岗教师的生存状态、专业状态、转岗条件、培训状态、面临的挑战及内心的需求,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为转岗教师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岗位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保障。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转岗教师的转岗背景、原因、转岗前后的培训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了解在转岗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原因。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其中镇江28份,南京22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
(二)个案研究
对个别转岗教师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鲜活的转岗教师形象,同时与面上展开的问卷调查研究形成点、面两个维度的研究,使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询问、聊天、听课、访谈、自行观察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教师的转岗背景、转岗原因、生存状态、培训状态、职业认同、面临的挑战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了解到,转岗教师基本年龄层次都在40岁以下。有68.3%的转岗教师拥有六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有70.7%的转岗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可以看出转岗教师在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方面具有相的优势。只有26.8%的转岗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而且63.4%的转岗教师幼儿园的教龄在2年以下,转岗准入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落实。
(二)转岗教师生存状况
从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并不高,有24.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58.5%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高达72.2%的转岗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工作压力。转岗教师想要参加进修学习,大多数的情况是得不到支持的。在培训方式上,他们更希望能到示范园实践学习,或者听专家的讲座。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转岗教师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教育行政单位、机构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三)转岗教师转岗原因
从调查中发现,南京市和镇江市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部分在中小学有编制的转岗教师,被政府优惠补偿政策所吸引,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例如,丹阳市政府承诺为申请转岗的教师提供一年的免费培训,并且可以将工作档案调到城里,拥有到城里工作的机会。转岗教师考虑到进城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有好处,于是主动申请转岗。2.部分转岗教师,由于在中小学任教时没有编制,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希望通过转岗到幼儿园后能争取得到编制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3.其余的转岗教师则是由于原任教学校教师富余,服从上级调动到幼儿园工作。
(四)转岗培训状况
南京市的转岗教师正在接受和已经接受的培训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转岗教师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到幼儿园工作,有的则长期在接受教师培训。虽然转岗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他们普遍对教师培训存在很高的热情,渴望更多的学习。
2010年,镇江市被批准为江苏省13个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镇江市政府为落实“关于做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镇江市教育局在各小学超编教师中遴选出28人作为首批学员,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转岗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两周,到幼儿园跟岗实习一周的模式,非常强调实践性。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现学现用”。同时,培训期间还邀请外聘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讲座,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教育活动、学习科研方法和幼儿园管理等拓展转岗教师的素质。转岗教师普遍对培训课程和培训教师较满意,但对培训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多期待。从镇江市的转岗培训教学计划表(见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非常重视转岗教师基本素质中技能方面的学习,音乐、琴法、美术、手工、形体及玩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的课时加起来占总课时的55%,而理论的学习却只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育三门课,只占总课时的20%。
对于此次培训,转岗教师反映:普通话课程多余,转岗教师在中小学时已经拿到一乙或二甲的普通话资格证书,没有必要再进行普通话的学习;练琴条件较为艰辛,学校没有琴房,只在统一大教室里放有若干木板钢琴,希望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改善;培训都是总的课程理论的培训,例如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等,而没有专门的分科教学法的学习,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建议这方面可以改善;希望培训中可以增加转岗心理调整的课程,尤其是关于以前所学专业的再利用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辅导;部分以“正式上岗”身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幼儿园和培训学校之间不停的奔波,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任务繁重而且身心俱疲,她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正式上岗”的身份,在培训完了之后再正式上岗,或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幼儿园。
五、存在的问题
(一)转岗准入条件未落实
依据江苏省下达的文件,申请转岗的教师必须接受过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而调查中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的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很多教师并没学习过幼儿教育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一般在编的小学教师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都会被接受。不同地区对转岗教师的年龄限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转岗培训模式质量待提高
培训采取每上两周课去幼儿园见习一周的模式,不过转岗教师们反映,实习都是靠自己观察,指导教师并没有加以指导,而且上交的见习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看,也没有后续反馈。培训模式所希望的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初衷并没有实现,也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没有满足转岗教师的培训需求。对于培训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所占比重的科学性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转岗培训压力大
多数转岗教师脱离学习多年,接受转岗教师的培训对他们来说相于重新担任学生的角色,这对很大部分人来说存在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大者。一方面,培训课程容量大、时间紧,转岗教师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注意力、记忆力、适应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负担、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增加转岗教师参加培训的身心压力。
(四)教育理念未转变
在部分转岗教师的观念中,小学教师用专业知识上课,做的是脑力活;而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包括制作教具、环境布置等,做的是体力活。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哄着孩子,实行各种“坑蒙拐骗”,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就保育和教育的关系,转岗教师存在严重的重“保”轻“教”的错误认识。调查中发现,多数转岗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保育和安全问题,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想法,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而忽略幼儿在园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转岗教师内心的这种焦虑和由此产生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会严重阻碍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身份认同迷失
对于培训中没有相关幼教背景的转岗教师来说,抛弃原有的专业去从事一个陌生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战。原有专业知识的荒废,这在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和挫败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岗教师认为自己在中小学的工作时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在幼儿园却得不到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无法评估工作的质量。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工作价值感下降,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
(六)职前情绪低落
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培训,一些转岗教师却由一开始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期待和憧憬,转变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甚至抵触到幼儿园工作。接受完幼儿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以及到幼儿园实习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热爱幼教事业。相反,这些准幼儿教师非常厌烦幼教工作的繁琐,惧怕与家长和同事的相处,过分焦虑承担安全责任。
六、解决的对策
(一)严守转岗准入条件
在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周全考虑和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严格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要依据年龄和幼儿教育背景两个标准进行筛选,只有切实符合年龄要求和拥有学前教育背景的教师才能申请参加培训并到幼儿园工作。调查中发现,部分转岗的中小学教师在中专或大专学习过学前教育,毕业后直接到中小学工作,有关部门在进行人员筛选时,应该考虑优先鼓励和接收这部分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他们曾经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二)提高转岗培训质量
转岗培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硬件条件方面,要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保障转岗教师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要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材和期刊等阅读资料,让他们接受正确教育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技能训练提供足够的材料、场地、乐器等,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提高转岗培训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在师资方面,应该为转岗教师配备优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培训教师应该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巨大差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入职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其次,在转岗教师到幼儿园的实习时应给予专业指导,让学员利用好时机领悟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总结和心得,指导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反馈,切实做到对学员负责。最后,培训教师要经常与转岗教师交流,及时了解转岗教师的想法,加强心理调节和心理管理方面的辅导。
在培训模式方面,各地在培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人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经验匮乏的转岗教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增加入园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而对于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经验丰富的转岗教师,他们对专业成长有更高的追求,可以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学习。
(三)优化转岗教师资源分配
在进行转岗教师的工作分配时,一方面,针对转岗教师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年龄合理分流,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基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教学经验、学习能力、工作精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实行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起搭班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转岗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并支持转岗教师将原有专业知识与幼儿教育内容相结合,开创有特色的教学的同时,专业知识的再利用也可以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从而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