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诈宣传计划

反诈宣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反诈宣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反诈宣传计划

反诈宣传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持续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治国、经商、做人都必须坚守诚信理念。古人云: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何谓“诚信”?诚者,天之道,人之道,真实无妄之谓也。“信”是讲信用,重承诺,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和“信”从结构上都有“言”字,言之有成乃为诚,人言无妄方为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诚信不但是一个道德概念、文化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经济概念。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靠法律规范,也要靠道德修养,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自古在商品交换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在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的美德来维系和支撑经济和文化活动。从宏观上说,诚信事关国家整体竞争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从微观上说,诚信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关乎个人的命运和事业发展。体现在价格诚信上,就是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必须诚实守信、不欺不诈。当前,进一步深入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既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长远的历史需要:

(一)价格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积极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是价格主管部门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的重要举措。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大量存在,侵害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困难群体的利益,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在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同时,积极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在经营者中形成一种人人守信、个个践诺的社会氛围,市场购物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价格秩序得到规范,这样就能够减少价格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做好经营者价格诚信工作,可以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赢的局面,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价格诚信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总理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会议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是市场交易的最高形式,成本最低,最可持续。市场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价格。价格诚信是企业的良好口碑和无形资产。只有大力提倡价格诚信建设,在商品和服务价格行为上将信用交易不断升级、贯穿始终,才能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价格诚信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

价格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供求关系最终要反映到价格上来,完善的市场秩序离不开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价格秩序作为支撑。目前市场上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还比较普遍,消费者反映强烈,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任务很重。实践证明,加强价格执法是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关键。重典才能治乱,通过加强价格执法,纠正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检查力量不足又受到制约,我们必须一手抓查处,一手抓诚信,既要堵,更要疏,既要查处,更要规范。通过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延伸价格行政执法的触角,强化企业内部约束和社会外部监督,使执法检查的“关口”前移,促使经营者把恪守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发展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

(四)价格诚信建设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价格诚信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价格诚信建设活动,服务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对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转、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价格诚信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过: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基、拼搏取胜之本、发展壮大之源。在商言道,独尊人格,人格至尊,惟尚信用。对于那些真正的企业家来说,他们视信誉为生命,宁可亏损,绝不失信。在坚守信用的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未来。坚持诚信经营,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作用。是否坚守诚信理念,在我看来,也是“企业家”区别于“商人”的重要标志。

二、价格诚信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诚信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7年6月,原国家物价局、国家计量局、商业部、全国总工会、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的通知》,各地陆续开展了“双信”评选活动,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开始成为价格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2004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的意见》(发改价检〔2004〕2832号),2005年召开了全国价格诚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积极推动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的总体思路。2006年以来,大力组织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服务进商场”、“价格服务进企业”等价格公共服务活动。总结过去价格主管部门推进的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变化,成效不断显现。近两年,我们围绕“价格诚信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推进价格诚信建设

近年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紧紧围绕“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开展了反价格欺诈、打击恶意囤积、查处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几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大蒜、绿豆、中药材等经营者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对家乐福、沃尔玛、百盛等超市商场的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目前正在对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京东、苏宁、国美的价格大战进行检查。推进了反价格垄断执法实践,组织了医疗、教育、房地产、银行等行业价格收费的专项检查,加强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亮点纷呈。通过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稳定物价总水平、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强化了商家的价格诚信意识,有力地促进了价格诚信建设。

(二)推行明码实价工作,促进价格诚信建设

2000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第8号令)颁布以来,明码标价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存在个别行业、领域明码标价工作不落实,标价不规范问题,有的虽有标价,但标价严重不实,甚至利用标价搞价格欺诈等,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为了规范企业价格行为,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营造放心省心舒心的和谐消费环境,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大力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的同时,积极推进明码实价,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经过多年明码标价工作的探索积累,推进明码实价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已基本具备,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起“推进明码实价”活动,部分企业自愿作出《明码实价自律承诺》,在社会各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进明码实价工作。明码实价工作既方便了消费者,又提高了交易效率,对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价格诚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参与“诚信兴商”活动,加强价格诚信建设

由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十六部委举办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年,各部门、各地方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周密部署,开展了别具特色的诚信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深入推动诚信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守法诚信意识,今年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参与,具体工作由价监局承担。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经司牵头组织起草、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价监局负责《规划纲要》中商务诚信建设有关“完善价格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价格诚信建设

多年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客观地讲,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还出现蔓延势头。价格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应当共同努力,为价格诚信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把价格诚信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

一要加快推进价格诚信法制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通过立法规范各种价格行为,鼓励价格诚信行为,制裁价格失信行为。继续完善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积极倡导诚实标价、明码实价,提高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的覆盖面、准确度和公信力,增强价格政策透明度,维护消费者的价格知情权,建设和谐的买卖关系。积极推进价格诚信数据库建设,从正反两方面记录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信息,进一步规范价格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把价格诚信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衔接,把价格诚信数据库与社会信用数据库相衔接,使诚实守信者获得竞争上的比较优势,使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制约。

二要加大价格执法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是建立诚信的基础。要坚决依法查处不明码标价和巧立名目虚假优惠、虚假折扣、虚假促销、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依法对失信者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绝不姑息。要深入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的价格垄断行为,重点查处横向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价格垄断行为,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试点检查。

三要增强经营者价格自律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政府是外因,企业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企业搭建价格诚信平台,使价格主管部门倡导的诚信理念变为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要深入持久开展价格公共服务,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物价员制度。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认可、社会监督的基本思路,完善社会评价机制,让社会力量更多参与到对企业价格行为的评判,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价格诚信”、“价格信得过”等活动。

四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传媒作用,加大价格诚信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价格诚信意识,努力形成价格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共识和理念。要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政策透明,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价格诚信工作,加深社会各界对价格诚信工作的了解,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要积极宣传价格诚信单位,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帮助企业巩固诚信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主动参加到价格诚信活动中来。要公开曝光不诚信的反面典型,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增强失信约束。要把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结合起来,把信用信息引导作为价格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服务宣传价格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五要发挥整体合力。做好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并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衔接,一方面需要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信用管理职能机构、新闻单位等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要在各级政府搭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内,确立价格诚信工作的地位和工作机制,加强与银行、工商、质检、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价格协会及其它行业组织协助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促进经营者将价格诚信理念贯穿经营活动始终。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人民生活安定。

反诈宣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门户 美学 和谐 保护生态

门户是一个门或一个家的称谓。但是,在我们的这个世界,特别在中国,门户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农舍,就是一个农民的家,他的家就是小而破旧;一个地主的家称谓大户、富户,他的家就是大而富有;一个将军,一个市长的家称谓某某之府,他们的家就是高大、威严。它们直接反映着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身份、地位,从而区分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贵贱。在我们的词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所谓豪门、富户、书香门第、寒门、寻常人家等词语。

豪门,高大、宽敞、威严,是主人有权、有钱的体现和象征。从生活角度讲,它确实给主人带来了宽松、舒适,满足了主人的心理。从美学的形式讲,由于它的高大而具有形式之美的一面。从美学的内涵讲,第一,因为它高大,有意无意的总是在压抑着别人,威慑着别人,占人家的风水;第二,自从住宅建造的构想或购买的计划设想起,甚至更早,主人的心灵深处始终隐含着要比别人高一等,产生一种对别人的凌气、霸气,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邪气。这种凌气和霸气的邪气与我们今天的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是格格不入的,是一种丑恶现象。自古以来,有几户豪门不想骑在老百姓的头上?又有几户家中不带血腥味?

路人经过他们家院,就会感到森严;要饭的上门,就担心窜出几条恶狗或几名剽形大汉。从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讲,它占有大量的耕地,使用大量的木材、钢铁、水泥、石灰等,消耗了比常人更多的能源,污染了比普通人更多更大的环境。从社会学角度讲,主人为了实现豪门的理想,他们的大多数在外往往与人勾心斗脚,尔虞我诈,却又道貌岸然的做人,力求获得一官半职。当手中有了权力,结党营私,搞腐败,收授钱财,破坏社会秩序,恶化社会风气,其宅便是实施这些勾当的场所之一。从公平角度讲,由于豪门的耀眼,使许多人心里失去了平衡,产生对社会,对政府,对党抱着怨气的情绪,影响社会的安定,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1]而豪宅虽对主人居住及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美,但它包含了更多的不利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多种因素,所以,它并非真正美也。

富户,是有钱,有势的表现(此处与豪门的区别就是富户主人一般不是政府的官员),住宅宽大,物质更是应有尽有。高档的家具,无价的古玩,成群的二奶,一屋的佣人,但是大量的钱财的背后总是删不去不断的臭气。人们常说,人无偏财不发,马无野草不肥,自古至今有钱人有几个不是发的不义之财。要么是偷来的、抢来的,要么偷税、漏税,要么是剥削来的(至少是剥削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或是仗着权势人家进贡的,甚至是贩毒得来的等。富户往往吃喝的奢侈,子女的娇惯;成群的二奶和私生子;现今社会,千万富翁有几个没有二奶或婚外情人?污染了社会,难怪有人说富人家倒出的垃圾就比寻常人家的脏。绑架的虎视眈眈,出门担心,睡觉不安,日子也并非好过。反过来,钱多势大(用钱“雇佣”了政府要员为他说话或成为他们的帮凶),常常为非作歹。前不久,某报有一条报道:“开着奔驰尽在沪宁高速上撒野,当着警察面砸坏路边护栏和收费站。并扬言:老子有的是钱,怕什么,晚上就摆平了”。破坏了治安,造成极坏的影响。同时,它与豪门一样,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凌驾于他人,破坏自然生态。南京金陵晚报于2008年8月4日有一则关于“温室气体急需有效控制,否则2015年会成世界末日转折点”文章,它是根据英国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教授的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所提出的观点而报道。内容涉及到由于温室效应,将导致水源缺乏而战争,导致杀手病菌席卷现代城市,未来龙卷风可将城市撕成两半,物种消失危害地球比恐龙时代灾难更大。温室效应等破坏自然生态的原因哪来?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大量能源的消耗。产生温室等效应人人有责,但是,发达的国家或富人不断扩大消费(一家三口却居住上千平方米的住宅),他们的责任远远大于穷国和穷人。另外,由于富户的阔气,穷人的寒酸,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别之大,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文明的建设。正如罗马圣托玛斯在《神学大全》中所说“美有三个因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 [2]作为人类,人与人穷富差别越大,这个社会就越不稳定、越不完整,也就越丑;人与人之间越不和谐,这个社会就越不美。所以,超越富户的表现,对我们人类讲并非是一种美的存在,或者说,超越的富,过多的消耗的富,它是隐藏在地球上的一种灾难,或在我们人类种下了灾难的种子,它不是最丑恶的东西吗?

书香门第,知识渊博。其住宅不算太大,也不能说小,纯粹的温饱与小康型。主人常把家庭设计、装潢的清静、高雅、含蓄的使人看不懂。旁人入进声不许高,脚不能重,东西摸不得、碰不得,生怕破坏了“作品”的形象或艺术性。一副老学究姿态,彬彬有礼,却屡造人家欺负,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亲朋好友上门总是不能花多点时间安心地陪陪人家,请客送礼要权衡再三,一股酸溜溜的味,久而久之,亲朋远离,邻舍不往,大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3]世人很不理解。实际上,“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 [4]所以,书香门第者,除了考虑自己心见之美,也要让观赏者感觉美,这才是完整的美。

寒门,住宅面积狭小,不是碰头就是碍脚,祖孙三代同居一室,遮丑布总是挡不住尴尬的面孔。质量差,一不注意不是把这弄坏,就是把那扭断。下雨天,外面大下,屋内小下,外面不下里面还在滴滴答答。阴暗潮湿,一股酸溜溜的霉臭味,就是夏天,让人看了也会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即使在那谁穷谁光荣的年代,虽然有那时髦的政治美,客观上节省资源,无意中维护了生态的一面,但谁心里也不愿意长期居住在那种鬼地方。正如德国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美的幼芽在下述情况下也同样难以发展:贫瘠的自然剥夺了人的一切快乐,或奢侈的自然使人无须自己做出任何努力;……”。所以,清贫不是美,寒门不应是我们人类的归宿,我们人类追求的目标是永远的幸福与快乐。

寻常人家,它是大众化的人家,它的水准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集中表现。作为21世纪的人类社会,寻常人家的住宅应该是既说不上高大、威严,也不能是矮小、简陋,即便不是富丽堂皇,也应该是较为宽敞明亮,大小适中的安乐窝。如一家三口,一百平方米面积住宅,即便你的收入不太高,也能经过一定的努力买得起,装修得起,或不至于因经济不足而深深苦恼。它的构建既不浪费多少资源,也不会构成对别人的压抑和威胁,居住也比较宽松。从主人的心态讲,他没有丝毫企图强于他人,压抑他人的思想,这正是平凡而伟大的真谛所在。他的心理定位处于大众的心理定位,给人一种平等、亲近、舒坦的感受,它散发出一种善气。当路人,即使是一位讨饭者,见此也会感觉一种良民的气息,这是人类向往的一种善气,它是我们人类最美的东西。正如俄国人别林斯基所说:“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户魂里”。[5]从大的方面讲,它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6]我们人类就应倡导这种平等的和谐,此种行为才是真正美的存在。

转贴于  由于传统“门户”文化长期在中国人的心目占据重要位置,自古以来,许多人为了提高自家的门户“级别”,在外拼命争一官半职,在内就是拼命地投资住宅,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至今,人们不仅没有减少对门户级别提升的欲望,反而越演越烈。买大房、建豪宅、相互攀比,在住宅的装潢上也如同一辙,奢侈浪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大量的浪费,而且大量浪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一家的房屋的建造或购买以及装潢,它既反映了主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而更多的反映了主人的思想意识和美学思想。从美学角度,那种所谓门户的高“级别”并非高就是美,而且有时候则恰恰相反,因为它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我们人类的发展,不利于我们保护地球的因素。人们不应该从形式上追求高级门户,而应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内涵去追求门户的高级别。当然,不同的人,追求的形式可不一样,如有些人喜欢书香门第型,有些人喜欢寻常人家样式等。这种“高级别”的门户对自然没有多少损害,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美好生活又无大碍,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只有它才是最美最美的。

对于上述相互攀比现象,“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那种纵容开脱人类愚蠢、堕落、邪恶的事,要记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愚蠢、堕落、邪恶”,[7]是不容易一下被铲除掉的东西。我们的宣传部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守门人应以高度的重视,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拨正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倡导文明,倡导美学,保护我们仅有的一个地球,促进人类“又好又快”的文明、持续的发展,让我们的子孙生活的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国语,楚语上》

[2]《西方美学史》第131页

[3]《庄子,知北游》

[4]休莫著《论审美趣味的标准》(英国),引西方美学史226页

[5]《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241页

[6]毕泰戈拉,(希腊) ,引《古希腊罗马哲学》36页

[7]叔本华 ,(德国) 《意欲与人生的痛苦》33页参考文献

[1]《国语,楚语上》

[2]《西方美学史》第131页

[3]《庄子,知北游》

[4]休莫著《论审美趣味的标准》(英国),引西方美学史226页

[5]《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241页

反诈宣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青少年 暴力电影 暴力动机存在意义

回顾青少年电影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校园、恐怖、少年犯罪和性一直是青少年电影的首选题材。与其它的类型电影比较起来,青少年电影并没有确定的主题或鲜明的风格,它更愿意涉及尖锐变动的经验素材,在未成年阶段不安的、无因的暴力、越轨与反叛的冲动以及恶劣的家庭关系中来展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在五六十年代那些优秀青春片中,有法国新浪潮《四百下》、《筋疲力尽》那样的高举青年反抗大旗的作品,也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毕业生》、《无因的反抗》、《逍遥骑士》、《死亡诗社》、《猜火车》、《美国派》等作品。它们在再现青少年成长经历的同时,也反映这段经历的痛苦、独有的喜悦、特有的行事方式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等。但是,随着当代电影暴力日益成为普遍的题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电影开始涉及暴力与犯罪,青少年的成长由开初的反叛主题变得更为广泛和深远,它成了一种成年之前的狂欢,在一种极端的越轨行为中体现其成长的深远意义。青少年特有的焦躁、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青少年阶段越来越成为孕育暴力的一个温床,越来越多的青春片开始表现“青春残酷物语”,暴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青春的一个标签或日关键词,二者借助影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暴力之源:青春的焦虑及抗争

众所周知,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青少年往往只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群。“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处于次要的从属的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的,而在文化上的边缘地位更为突出。这种边缘地位主要表现在:在青年与社会的关系上,青年主要是接受社会文化的教化,而缺乏青年人独立的话语表达。即使有的话,也因为其数量少,对社会影响微弱,而处于一种不被社会关注的状态。”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青少年电影在展现其成长的痛苦与烦恼时,为引起社会的关注,必须以一种相对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以便于对社会构成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同时,青少年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故事片比较起来,青少年影片只有在引起争议或赢利很多时才会受到认真对待,一般而言,观众不会花钱去看他们都能体验到的日常生活。”对青少年阶段的正面描写及对青少年文化一本正经的分析,基本上引不起青少年的兴趣来。因此在青少年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粗口、暴力、吸毒、性等行为,这些对孩子们来说被社会批判或被家长禁止的东西,却恰恰是他们反抗社会与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最有力的方式。其中,暴力作为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男性表达情绪的一种最常见方式,在电影中屡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一)心理之源:无因的反叛与青春燥动

青少年阶段是烙在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殊阶段,一般说来,它代表着年轻和朝气,也代表着激情和希望。但是,一些消极的颓废的情感也同时并存。正如一些论者指出的那样,步入青春期的少年们“身体在发育,情感在骚动,性器官在成熟,荷尔蒙液在增加分泌,肢体在寻求力量的发泄,父辈理性监控的T乏,使得他们可以脱离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心情放纵着青春期萌的各种生命欲望。”青少年产生暴力行为的一个最常见的动因便是成长过程中心理的燥动与不安。对十几岁的孩子而言,有时甚至必须通过一种对暴力的模仿与崇尚中才能实现成人的梦想,在焦燥不安的情绪发泄中完成一次成长的蜕变。

在由美国科伦拜恩中学枪击案改编而来的电影(大象)里,我们看到了一次惊人的无由来的非理性杀戮。两名少年杀人者与学校里的同学并无任何仇恨,他们既非天生的坏蛋,更不是偏执的心理变态。在(致爱丽丝)的悠扬钢琴声中,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是两个文静而偏于内向的正常少年。如果说他们与前面出场的许多同学相比有何不同的话,那就是对网络暴力游戏和希特勒纪录片的热衷。而这场校园大屠杀,也分明被他们当成了一次网络游戏,并对照地图制订了详细的救人计划A和B。而游戏的目的,正如两个少年在出发时的车上所言,“一切为了爱”。在他们端着步枪疯狂追逐走廊里的目标时,他们所要体验的,只是一种游戏的。“我们要看看,谁更厉害?”残暴和游欢,是他们看来只是一体。虽然导演范・桑特在此并没有对这两位少年的暴力行为作深层的心理分析,但他通过少年杀人者对网络游戏与希特勒纪录片的热爱,含蓄地表达出媒介对青少年们的巨大影响。对人生观、道德观都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把暴力游戏及暴君当成了推崇与模仿的对象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一种取向。尤其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的迷茫与虚空若没有正确的导向,往往会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出来,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感知与判断,走向暴力犯罪的道路。无独有偶,这种迷茫在狄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篮球日记》里也同样体现出来,吸毒后的狄卡普里奥在迷幻状态中,摇摇晃晃地走进校园,他一身黑衣站在那里,咧嘴怪笑着,潇洒地从黑皮衣里掏出手枪向大家开火。这个经典的场景已把美国青少年们空虚无序的精神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青春除了茫然与无向之外,更多地存在着一种焦虑和质疑。对自我及世界的怀疑与追问,是青春期的背景音乐之一,就像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天籁之音:迷离、虚幻、忧伤、神秘,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青春氛围成长下的青少年往往是敏感而孤独的,也是痛苦与不安的。星野在经历了家庭破碎、体验了生命无常之后,过去一直在他身体里支撑着整个精神世界的弦猛然断裂,只能以种种不可思议的暴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与崩溃。对乖孩子雄一而言,他对偶像般的星野只能又敬又恨又怕。当这个偶像形象在心里逐渐倒塌后,他就只能采取极端的措施:杀掉星野,也毁掉自己的梦,在毁灭之中完成了青春的成长。

青春的成长主题往往与残酷紧密联系。2002年,日本新锐导演丰田利晃执导的影片《蓝色青春》是又一部很有代表性的“青春残酷物语”。一场关于在危险天台的拍手游戏在校园里展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但是,这种拍手并非是幸福的表达而是讽刺,它只是一场权力游戏。终日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的少年九条和他的兄弟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刺激,九条也以击掌次数最多成功地当上了学校里的老大。校园是美丽的,但天台下的血迹斑斑也同样见证着青春的残酷。这群少年身上体现的虚无感和焦虑、狂躁,都饱含着对生存的法则和成人世界的质疑。

(二)家庭之源:无父的一代和坏孩子的天空

在众多青春暴力题材的影片中,成人 世界的概念都很模糊,父辈或是青少年反抗的目标,或表达的十分含糊,有的甚至干脆缺席,再不像从前那样控制着未成年人的世界,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威慑力和不可低估的影响力。所以,《大逃杀》在开始不久就表明七原秋也的父亲因为失业,不堪生活的重负而自杀,这就意味着秋也将孤身一人承担生活的重负;北野武饰演的教师角色作为父亲而言是受排斥的,他与女儿之间有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父亲对女儿而言是近乎缺失甚至仇恨的对象。《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雄一是随着母亲再婚跟到新家庭的,连姓也改变了,父亲角色则完全省略。而星野更是成长在一个离异的家庭,虽然母亲温柔漂亮可亲,但也弥补不了他无父的心底创伤,他突如其来的抢劫及暴力行为,与其说是一种现实的反抗,更不如是一种心底压抑的总爆发。

父辈的缺失,造成了他们是无人管教的一代。而校园里的老师也并未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正面影响或启示。《大逃杀》里的北野武老师在学校里遭受学生的遗弃,于是将这种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让他们经历一次残酷到底的生存挑战。而《坏孩子的天空》里的教师形象除了是被学生嘲弄的对象,更多是坏孩子们的冷嘲热讽、落井下石者。他们一再在办公室里评论小马与新志只能做流氓,面对这种坏学生,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将赶出学校,而不是拯救或挽留。此外,无论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一再将小四父亲召来训话的老师,还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虽然关心雄一却又束手无策的班主任,校园里教师的正面影响总是微乎其微,直至于无。

成人力量的消无,给这群半大孩子们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与无忌,也造成了他们与社会秩序的隔绝与断裂。在精神上,他们更像是流浪的孤儿或无羁的浪子。但他们又必须要找到一定的精神依靠与情感寄托。这时候,哥们儿间的情谊便显得弥足珍贵。像《朋友》里四名个性截然不同的朋友,《坏孩子的天空》里的小马与新志,他们在彼此身上互相看到自己所欣赏与向往的品质,并彼此激励,共同成长。对他们而言,这份友谊伴随左右,是他们成长的见证,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拉帮结派,同在校园内外游荡。而这样的小团体,是极容易被校园的社会团体影响和控制的。小马投奔黑社会老大做了跟班小弟。俊硕和东泽也在不同的黑帮中各为其主打拼。他们一副黑道青年的打扮,说着流利的黑话,从事着各种欺压凌诈行为,仿佛自己已完全被纳入社会中的轨道。他们年轻气盛且充满自信,这些特质使得他们与那些老江湖们相比,无疑显得青涩和可笑。所以,当他们试图以拳脚证明自己的存在时,必然会有一个老大站出来,给他们一个永久的教训。年轻的主人公必要为自己踏入帮派的行为付出代价,甚至年轻的生命,就像《朋友》里的东泽。

也许,某些青少年暴力电影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向观众表明,任何不合社会规则的青春反叛都必要付出其代价。“年轻而孤独的主人公以悲剧性的暴力对抗世界,当社会的暴力最终降临在他们身上时,影片达成了故事世界的戏剧性与社会表现性的统一。”

(三)社会之源:BR法则和生存压力

任何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学校里的孩子们而言,成人世界是个熟悉但又离他们尚且遥远的所在。生活在家庭与校园中的他们很少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但是,当社会动荡下的成人们已失去生存的自信,希望只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一部为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生存能力的“BR法案”就这样被虚构出来。无论孩子们接受与否,一场对生命的残酷考验就此展开。在深作欣二的《大逃杀Ⅰ》中,一班初三学生被抽中进行杀戮游戏或曰生存体验,他们被带到了远离文明的孤岛上,为自己的生命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在这座孤岛上,这群少年们不再是羔羊而是一群野狼,在死与痛的杀戮中体验生存的意义。这种杀戳如此的令人惊心,铺天盖地的血腥镜头更是让人目不忍睹。深作欣二曾解释《大逃杀Ⅰ》里四处迷漫的血腥:“我想告诉年轻人什么是战争,以及如何在创伤中寻拽信任和友谊。现在的人们虽然没有战争体验,但每个人心底都潜藏着这种情绪。生存竞争是人类逃避不开的自然法则,而沉眠在人类体内的野性、求生本能等,都是我想通过本片表达出来的。”当然,导演以放大暴力来再现竞争挖掘人性的做法是否收到了意想中的效果?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银幕上四处飞溅的血花和打成蜂窝的尸体让观众在惊骇的同时,却多少会消解青少年观众对人性的信任,尤其是对成人社会的理解与信任。虽然深作在片中安排了一个令人多少有些欣慰的结局,让善良的典子与七原成了此次杀戮的胜出者,但是,这一对软弱无力的小儿女逃回现实生活,立刻成了全国追辑的对象,而他俩也不得拿起刀枪逃亡。在深作之子深作健太导演的《大逃杀Ⅱ――镇魂歌》中,七原已由非暴力的宣传者转向以暴制暴的实践者。于是又有一班少年被派上岛屿,讨伐这群拿着枪炮宣扬非暴力的团体。在第二部里,血液和子弹泛滥程度比之第一部有过之无不及。无论是七原为首的抗暴一族,还是以新选出的进攻一族,这些少年人拿自己的生命勾勒出来的青春图画无疑是腥红的。

这当然是青春中的另类极端表达,深作以淋漓的鲜血书写着青少年进入社会的必要代价。社会生存的压力一直存在,而青少年们,若不能杀出重围,就只能束手就擒。青春,就是如此残酷。

(四)时代之源:阶级,以及种族

青少年暴力电影中,除却自身成长的迷惑及社会的压力,还有一种理由,那便是社会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影响。孩子们虽然年轻,但时代、种族甚至阶级的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无处不在。

以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例,这部以轰动一时的少年情杀案新闻事件为叙事主体的电影,重现了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它以少年小四的成长为个案,反映了一代外省新移民的成长环境。那时的台湾大多城镇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公职人员薪傣微薄,居住条件简陋,低矮的日式木造房屋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这种压抑使得眷村少年喜欢结党成群,发泄旺盛精力,在帮派组织中寻找人际关系认同。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社会阶级差异造成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及文化认同等不同,这在台湾经济未起飞前的20世纪60年代是统治阶层、控制社会最有效的国家机器。公教人员与中下士兵有眷村族群,乃至整个台湾社会的阶级区别已是无庸置疑,子女自然在眷村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中耳濡目染,不自觉地接受不同阶级意识,进而成为阶级划分的实践者。”小四也好,小猫王也罢,大时代的政经局势使得眷衬里的这批不谙人事的少年们毫无归属感,因而由于同伴间英勇豪气作风和势不可挡的影响力,无一例外和帮派团体产生了紧密联系。小四跟着小团体夜袭小公园与其说是表示对学校不满的一次发泄,更不如说是对这个时代不公待遇的一次爆发。而再一次的爱情受挫,小四便顺理 成章地找出刀子,在欲与情敌决一死战未果的情况下,将发怒的对象转向了始作俑者小明。焦雄屏对此分析的中肯:“小四儿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和纯真梦想,都一再为迈向利益世故的社会所摧毁,成为时代的祭品。‘少年杀人’,人人都是‘’的主体于是再现,小四只成了被推向暴力极端的牺牲品而已。”

无独有偶,在美国导演的影片中,他们更多地将这种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原因与战争、种族歧视、阶级差别联系起来。美国导演约翰,辛格顿的《邻家少年杀人事件》和托尼・凯耶的《野兽良民》,都十分尖锐地直指种族歧视问题。前者讲述的是一群“黑孩子”的成长故事,他们生活在美国的70年代,他们的父辈刚从越南战场浴血归来,而年轻的一代并未从中得到这个“民主”国家的任何好处,更勿论基本的身份认同。生活在贫困街区的黑人孩子们,有的在无所事事与抱怨中打发日子,也有的努力以自己的技能来脱离苦海,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却未能过完青少年阶段便在无谓的种族争斗中丧命。而后者《野兽良民》则是从一个白人男孩的视角来写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排斥与驱逐。全片以少年丹尼写报告的方式,通过对哥哥德里克入狱前后的回溯,解释了一名种族主义者的成因。德里克幼年时父亲被黑人毒贩所射杀,造成他充满仇恨的性格,他将所有的悲伤与愤怒,转成对付有色人种的力量,他崇拜新纳粹主义,在身上刺上纳粹的图腾,同时收编社区里的不良白人少年。到处迫害有色人种的商家,让种族之间的对立更加尖锐。在一次与黑人的冲突中,他射杀了两名黑人,并被判刑入狱。在狱中,他才体会到白人原来也并非高人一等,他受到了同族的侮辱与欺凌,却感受到黑人的友好与同情。可是当他出狱后,他却悲哀地发现弟弟丹尼已步入他的后尘,而种族帮派也发展得更为壮观。正待他准备带丹尼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时,丹尼却在校园死于黑人同学的仇杀。这两部片中,无论是从黑人还是白人的视角,都鲜明地揭示了正是一个国家种族间的不平等造就了层出不穷的暴力行为。当然,《邻家少年杀人事件》打的是反暴力的旗号,并安排了主人公的父亲再三宣扬着马丁,路德的非暴力论。但是,当白人当街枪杀黑人,以及德里克带领白人冲进韩国人的商店,观众只会感到压抑和愤怒。片中的少年们未必理解这种族歧视的来源,但只要周围环境的影响存在,种族歧视就无法消除。而年轻的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必须经历血与泪的洗礼,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而电影正是在这种暴力冲突中,完成了自己的讲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