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

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

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特性;应用分析

我国虽然是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面临着能源短缺、资源缺乏的严峻考验,高耗能、低耐久性的传统混凝土已经渐渐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土木工程的建设需要,也最终会被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巨大社会效益的高性能混凝土所代替,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的工程领域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1.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1990年的美国国家标准、工艺研究院和美国混凝土学会组织主办的讨论会议上,将其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在欧洲的混凝土协会及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则将其定义为“水胶比率低于0.40的混凝土”;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定义为HPC的存在于日本;在中国,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则将“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作为HPC的定义。虽然每个国家的定义不同,但是趋于一致地认为HPC也即高性能混凝土,其需符合“高耐久性”这一基本点。

2.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性

2.1高耐久性及抗腐蚀性

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具备高耐久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也即密实性,通常做法是通过掺加粉煤灰20%,矿渣粉30%来等量或者超量代替水泥,以此来降低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同时也加入高效减水剂来减低单方的用水量,两者的配合使用,达到优化原混凝土的微结构,改善并且填充致密混凝土孔隙,使得一些有害杂质例如多余的水或外界其他物体渗入混凝土,降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几率,延长混凝土的寿命。

2.2高工作性,即施工性和适用性

现代土木工程要求混凝土需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避免工程混凝土因坍落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做到不能出现离析分层现象,并且能便于振捣,同时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连续性,普通混凝土难以达到这个条件。而高性能混凝土因其粘性大,降低了粗骨料的下沉速度,相同的振动时间内,能够缩短下沉的距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此外,因渗入超细粉,水灰比率低,自由水分少,无泌水且水泥浆粘性大,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从而减少建筑的离析现象施工劳动的强度,节约施工的能耗。

2.3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是一种强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非均质材料,其收缩变形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受力性,引发结构安全危机。高效减水剂的加入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分散水泥的能力加强,减少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采用弹性模量高的集料,改善界面的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匀质性,提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因在早期硬化过程中较低的水化热,使得硬化后期的混凝土具有较小的徐变变形、收缩变形,弹性的模量高,温度的膨胀系数与钢筋一致。

2.4经济性能

在恶劣环境下的工程设施中,使用具有高耐久性,良好工艺性和高强度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相对于普通混凝土,加入了防腐剂、抗渗剂、阻锈剂的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少工程结构维修的费用,延长工程使用的寿命,降低成本,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减少构件的尺寸,减小本身自重量,增加工程的使用空间,降低作业劳动轻度,能够加快施工的进度,节约时间,减少人力的使用和费用支出,从而减低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及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最关键在于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对各种原材料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3.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3.1.1细集料

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会受到砂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的影响,为了减低混凝土的孔隙和减少总表面积,可以适当使用中、小粒径砂来填充空隙,选用质地洁净、坚硬、级配良好的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中规定的天然中、粗河砂等细集料的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细度模数为2.6~3.0的中砂可以配制C50~C80的混凝土,配制C80~C100的混凝土则对应要选用细度模数>2.6的中砂或者粗砂。

3.1.2粗集料

粗集料具有足够高的高强度,符合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要求高的要求,一般要求粗集料的控制压碎指标值>10或者强度是混凝土强度的115倍~210倍,最佳粒径为10mm~20mm的粗集料粒径要求。可以选用石灰岩、硬质砂岩、玄武岩碎石、花岗岩这些表面粗糙,有棱角外形,针片状含量低的级配良好的岩石种类。

3.1.3细掺合料

为了改善混凝土水泥浆的流动性、充分填充空隙、提高硬化后的水泥强度,可以掺入活性细掺合料,常见的有磨细矿渣粉(BFS)、硅粉(SF)、天然沸石粉(NZ)、粉煤灰(FA)等。

3.1.4减水剂及缓凝剂

具有较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坍落度较大为15~20左右的一般混凝土拌合物,低水胶比一般小于0.35的情况下,就必须使用高效的减水剂才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大坍落度,还需要控制在20%以上的减水率,此外还会使用掺有缓凝的成份的减水剂来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所造成的损失。

3.2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合理选用和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后,还有一道重要的程序是加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1)在现场施工时,混凝土搅拌前应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称量符合最大的允许偏差,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入模的温度符合标准,振捣混凝土可以采用附着式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动棒、表面平板振捣器等等设备来振捣混凝土。(2)对材料运输和储备的质量控制,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能够保持均匀性和各项工作的性能指标能够正常。(3)要关注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4)建立完善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控制标准。

4.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相对于传统普通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所具备的的良好性能,改善了工程的施工条件,同时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产品,高性能混凝土应向着绿色、环保、高效和经济性的方向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总结

本文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认识及高性能混凝土相对于传统混凝土所具有的良好性能如高耐久性、抗腐蚀性、高工作性、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的原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控制,都有利于延长建筑工程使用的寿命,应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更加大力的推广使用,同时也是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绿色、生态、环保之路,HPC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不断完善,不断前进。 [科]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特点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种类和技术操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由于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而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代的建筑工程技术

1、 智能建筑

综合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设计建筑物内的电力系统、安全防盗、通讯设备等,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利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的有效合作。

2、生态建筑

一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综合性的运用一系列学科知识,包括建筑物理、材料科学、建筑设计、气候学等。运用该项技术进行建筑工程,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了建筑综合耗能,减少污染。结合生态环境,尽可能的为人类的需求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自然的室内环境。

3、绿色建筑

该项技术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基本环境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特点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健康。为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技术要求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自然的使用空间。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2、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3、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三、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1、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对钢结构安装工程的吊装技术、焊接技术要求增高。其中焊接技术逐渐形成了集材料控制、焊接水平控制、射线检测焊缝等多功能为一体的WMS 焊接管理技术,从而加强对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的监控吊装技术也进行了革新,在鸟巢施工中我国独立创造了计算机控制多吊点分散载荷吊装技术,从而使得液压提升器集群作业时的控制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好的完成了鸟巢安装工程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百花争艳,各种技术层出不穷,以上都是比较热门的建筑技术。可以得出现代建筑技术几个特点,技术种类繁多可满足各种需求,建筑的本质不再是单纯的居住要求,节能意识高,多为绿色建筑,和自然协调发展,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破坏,技术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多样化,可进行建筑家居,也可办公、观光、避险等,建筑物的保存周期长,坚固性更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更系统化,技术的发展空间更大。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

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3、将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建筑安装的过程,并且通过科学的操作系统对安装过程进行校对,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目标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安装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校核,对安装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实现了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

4、将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建筑安装的过程,并且通过科学的操作系统对安装过程进行校对,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目标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安装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校核,对安装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实现了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

5、院校会加大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关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种类和技术操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也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利军.地板采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2] 蒋艳平,滨,刘有智.现代木结构房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分析[J]. 山西建筑. 2011(09)

[3] 陈景涛.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12)

[4] 唐岚.干混砂浆促进建筑业低碳节能发展概述[J]. 中国废钢铁. 2010(05)

土木工程的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BIM;建筑业;进度管理;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Although BIM technology has widely been applied to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 it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explorati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hich,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is not yet m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its application advantage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 the schedul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opinions to promote BIM technology.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ain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BIM’s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to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BIM ;Building industry; Progress Management; Developmental Prospects

1.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最初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 ph.D)提出。他认为此模型不仅应该包括几何、功能、构件性能等信息,还应包括建造过程、施工进度、维护管理等过程信息,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都应该整合到建筑模型中[23]。BIM的定义和解释有很多种版本,不断演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2002年,Autodesk公司首先提出“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认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创建和使用的“可计算数码信息”[25]。2009年《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市场调研报告中,认为“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IM的定义比较完整:BIM是一个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能够分享建设项目的信息,能够为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的不同利益相关方可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协同作业[26]。

BIM技术将会作为建筑业信息化下一阶段发展的支撑技术,然而与CAD相比较,因为BIM不仅改变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的手段,而且还同时改变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内容。因此,对BIM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实施都要比CAD来得困难和复杂,所以,其对建筑业的影响也比CAD广。我国香港地区已经将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并于2009年成立香港 BIM 学会。在国内,已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使用BIM技术,例如上海中心项目对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进行规划,成为第一个业主主导、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BIM的标杆。

2. BI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Eastman[1]在BIM手册中分析了支持项目计划与控制的4D模型创建途径,总结了4D模型应用给项目带来的益处,并提出了BIM支持的项目计划与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Marx[2]和Konig提出了加快建设模拟过程的方法,并引入SiteSim Editor的4D工具进行分析证明。Tauscher,Mikulakova,Beucke和 Konig提出基于IFC标准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进度计划生成方法,有助于项目管理者利用模型信息进行施工计划,从而实现快速4D模M,减少使用者与系统的后续交互。

Tulke,Hanff[3]提出基于BIM计算活动持续时间的模型,应用此模型可进行项目进度计划安排。

Amir H. Behzadan[4]等通过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应用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AR),描述了将AR技术结合BIM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中,并提出了应用AR技术的相关软件和硬件要求。

Alvarado,Lacouture[5]在分析BIM功能及应用BIM技术进行进度计划编制基础上,构建AEC+FM集成框架,提出应用BIM技术进行集成进度计划安排的方法。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应用优势层面

赵彬[6]等人在分析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现存问题基础上,发现问题的成因,然后对比传统进度管理技术与基于BIM的4D技术的差异,论证了基于BIM的4D施工模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王雪青[7]等人研究发现,自动化创建的BIM实时施工模型可以动态的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能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减少建模工作量。提出基于BIM实时施工模型的4D模拟,是一个动态的4D模拟过程,可作为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的有效工具,能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张建平[8]等人根据我国施工管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出了工程施工BIM应用的技术架构、系统流程和应对措施,并将BIM与4D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建筑施工BIM建模系统和基于BIM的4D施工项目管理系列软件,从而形成一套工程施工BIM应用整体实施方案。

马新利[9]介绍了BIM技术和4D虚拟建造的概念,阐述了BIM技术应用的优点,参照国外BIM软件和应用情况,系统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国产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动态控制软件的整体架构、操作流程和控制要点,对国产施工进度控制软件的开发、及其工程应用实际提供参考。

王刚[10]通过探讨什么是BIM,分析BIM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阐明BIM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了BIM技术对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都有很多优势。

何清华[11]在总结原有进度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阐述现有BIM及其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BIM的进度管理系统的框架,通过研究创建了一种可视化、能促进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进度管理系统。

王青薇[12]研究发现,自动化创建的BIM实时施工模型可以动态的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能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减少建模工作量。提出基于BIM实时施工模型的4D模拟,是一个动态的4D模拟过程,可作为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的有效工具,能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吕玉惠[13]基于BIM技术,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提出多要素集成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研究具体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讨论系统的应用流程,研究成果可作为进一步研发施工项目多要素集成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

2.2.2 应用障碍层面

何耀[14]、陈花军[15]发现BIM技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中国因为引入时间较短,能够充分利用的标准化BIM对象库不足,建立BIM模型所需输入的数据源不足,而且BIM的经济成本较高。

何清华[16]分析BIM在建筑业的应用障碍中发现BIM的推广环境尚不成熟,我国现有的建筑行业体制不统一,缺乏较完善的BIM应用标准。BIM应用过程中缺少协同设计,项目运作缺少统筹管理。

马智亮[17]认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虽然已经得到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BIM技术涉及面比较广,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很难把握。施工企业不能利用上游的模型信息,应用BIM技术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且利用BIM技术的效益不明显。

欧阳东[18]探讨了BIM技术,发现其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BIM文件的法律责任问题,BIM技术规范和标准问题,BIM的应用和交付问题,BIM技术软件的不完善问题,BIM技术文件建设档案存档问题等。

潘佳怡[19]通过对国内外 BIM 相关文献的查阅和专家访谈,确定建筑业 BIM发展的普遍阻碍因素,进而对中国建筑业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41项阻碍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其中15个因素为关键阻碍因素。

2.2.3 发展趋势层面

张晓菲[20]通过引入基于国际工业标准IFC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总结分析此项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来对BIM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分析与思考。BIM的技术发展趋势表现在用BIM自动检查代码一致性与可施工性正在成为可能。

王欣[21]在浅议BIM技术应用时提出BIM技术的发展趋势会从单一项目BIM技术实施发展到企业BIM技术实施,最后将落实到整个产业供应链的BIM技术实施,3D设计模型基础上增加施工进度4D及成本形成5D技术。

张春霞[22]将BIM技术与各参与方相互作用,构成了BIM技术系统。系统内各参与方的相互作用会促使BIM技术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功能上不断完善,通过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不断提升BIM技术的运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3.BI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述评

(1)BI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具有很大优势

国内外关于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多集中在4D模拟实现。目前,通过第三方软件的开发,实现了BIM模型与进度信息的关联,从而创建四维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动态施工过程模拟、实时进度跟踪等功能支持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通过虚拟施工过程进行反复的模拟,让那些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模拟的环境中提前发生,逐一修改,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使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最优,再用来指导实际的醒目施工,从而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

(2)BIM技术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

虽然BIM技术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其推广还不是很广泛,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BIM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但仍处于初级探索中,尤其是在施工阶段的研究及应用尚不成熟。国内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范围较窄;仅有少数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由于BIM技术的复杂度,涉及面比较广泛,施工企业对BIM技术的认知尚不深。而且BIM技术的推广环境还不够成熟,相关标准、文件还不够全面。

(3)BIM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BIM已渗透到软件公司、咨询公司、科研院校、设计院、施工单位、地产企业等建筑业相关机构中。伴随建筑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相关商业培训和咨询机构已经逐步出现。另外,我国“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已对BIM技术进行相关研究,课题为“基于BIM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十二五”科技计划更是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对BIM技术的研究[24]。BIM技术必将在建筑领域有所突破,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

4.小结

本文着重分析了BI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BIM技术的引入为进度管理过程带来很大改善,4D模拟施工能够反复观察,找出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从而改进施工进度,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然而根据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国内外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存在建模困难、应用软件不配套等问题,BIM技术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所以还应当加大对BIM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我国BIM技术的推广环境不够成熟,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如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等多推广BIM技术的引用,推动基于BIM的各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建筑业进入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 Chuck Eastman, Paul Teicholz, Rafael Sacks, Kathleen Liston.BIM Handbook: A Guide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 Managers, Designers, 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M].NY: John Wiley and Sons,2008:93-460.

[2]Tauscher,Mikulakova,Beucke,K?nig.(2009).Automated gener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s based on the IFC object model.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666-674.

[3] Tulke,J., Hanff, J. (2007). 4D Construction Sequence Planning-New Process and Data Model.CIB-W78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Maribor.

[4] Amir H.Behzadan, Asif Iqbal, Vineet R.Kamat. A collaborative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C].Proceedings -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2011, 3568-3576

[5] Ospina-Alvarado,A.M., Castro-Lacouture,D.(2010). Interaction of processes and phases in project scheduling using BIM for AECFM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Research Congress,939-947.

[6] 赵彬、王友群、牛博生. 基于 BIM 的 4D 虚拟建造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1(9):93-95.

[7] 王雪青、张康照、谢银.基于BIM实时施工模型的4D[J]广西大学学报,2012(8)

[8] 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8)

[9] 马新利.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动态控制的探讨[J],2012(9)

[10] 王刚、高燕辉,BIM时代的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11(6)

[11] 何清华、韩翔宇.基于 BIM 的进度管理系统框架构建和流程设计[J].项目管理技术,2011,9(9):96-99.

[12] 王青薇、建平.基于 BIM 的工程进度计划编制[J].商场现代化,2010,(35).

[13] 吕玉惠、俞启元、张尚.基于BIM的施工项目多要素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2013,8(370).

[14] 何耀、田伟.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障碍及对策[M].建筑工程.

[15] 陈花军.BIM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M].工程科技.

[16] 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N].工程管理学报.2012,02(1)

[17] 马智亮.BIM 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和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10(4).

[18] 欧阳东、、赵瑷琳.BIM技术―第二次建筑设计革命[M]

[19] 潘佳怡、赵源煜.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N].工程管理学报,2012,02(1)

[20] 张晓菲、周寅超.BIM技术应用领域及其前景分析[J].建筑科学.2010,10(2).

[21] 王欣.浅议BIM技术应用[J].学术交流,2012(1).

[22] 张春霞.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1(9).

[23] 李玉娟.BIM 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4] 牛博生.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012

[25] 丁士昭、马继伟、陈建国.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26] 何关培、王轶群,应宇垦.BIM 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