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调研方案

教育调研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调研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调研方案

教育调研方案范文第1篇

一,主要目的

1.为制订"十一五"规划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进一步明确电大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2.进一步弄清各级电大当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困难,并找出应对之策;

3.弄清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把开放教育项目做大做好.

二,调研内容

1.市县电大现状,特别是电大教育的状况(校舍,教师,设备,"十一五"发展目标和思路等),以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现状;

2.全省电大开放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经验教训,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困难问题,对做好开放教育的主要打算和建议;

3.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怎样进一步增强全省电大系统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调研方法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研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座谈)相结合,分类座谈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四,组织领导和人员安排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成立调研工作专班,具体人员由省电大领导班子成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离退休专家,部分市州电大校领导组成.具体分组分片情况如下:

第一组

组长:骆家宽成员:盛月富吴伟

调研单位:荆州电大,油田电大,潜江电大,省电大农行分校

第二组

组长:林志春成员:赵继红张建华

调研单位:孝感电大,随州电大,襄樊电大,老河口电大,十堰电大

第三组

组长:刘建安成员:李昌奉张白鸽

调研单位:省电大工行分校,省电大检察院分校,仙桃电大,天门电大,京山电大,钟祥电大

第四组

组长:唐洪钧成员:胡雄汤伯意

调研单位:黄冈电大,黄石电大,有色电大,咸宁电大

第五组

组长:袁绪发成员:夏文远邓继柱

调研单位:宜昌电大,葛洲坝电大,恩施电大

五,日程安排

4月7日下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布置工作任务

4月9日—13日完成调研工作,各组上交调研报告

六,工作要求

1.各市州电大和有关同志要站在全省电大系统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此次调研工作,态度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细致扎实,确保数据正确详实,分析客观科学.

2.抓紧时间开展工作,原则上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确保调研质量的基础上注意工作进度.

3.建立工作责任制,确立各分片责任人(组长),深入各市州电大及分校进行调研,并负责撰写调研报告;每组确定执笔人,13号前将报告交学校办公室.

附件2

湖北电大系统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内容提要

一,学校基本情况(详见表一)

1.学校设置及管理体制

本部及县级分校独立设置,并行设置(一套班子,两块或多块牌子),二级设置(为其他学校,单位下设部门)相关情况.

2.办学规模

①在校生总人数

——开放教育在校生

——普通专科在校生

——中专在校生

——与其他学校(或机构)联合办学在校生

②"十五"期间非学历培训情况

二,队伍建设情况(详见表二)

1.教职工基本情况

2.在编教师职称结构

三,教学基本建设情况(请用文字说明)

1.基础设施建设

2.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3.图书资料建设

4.专业,课程建设

四,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请用文字说明)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教学改革

3.教学,科研

4.质量监控措施及效果

五,2005年办学资金情况(详见表三)

1.办学资金来源情况及所占比例

2.学费收入具体情况及所占比例

六,开放教育招生以及非学历培训计划目标(详见表四)

1.开放教育招生

2.非学历培训

3.对做好开放教育招生工作有什么措施

七,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另附纸说明)

1.存在的主要问题

2.面临的主要困难

八,对省校,中央电大的意见和建议(另附纸说明)

1.对扩大开放教育招生规模的建议

2.市州电大希望上什么项目

3.希望省校,中央电大做些什么工作

教育调研方案范文第2篇

    

    教育调查是一项有计划、有程序的系统科研工程。调查之前,要作通盘考虑,周密安排。一般调查研究方案应包括:   (1)课题题目,力求实(现实性)、小(可行性)、准(科学性)。(2)课题指出,要说明提出的背景、现状、主意等。(3)调查目的。(4)调查对象、范围、指导思想与原则、手段、方法等。对调查的步骤与时间安排则应具体、细致。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则落实到位。(荒海)

 

 

教育调研方案范文第3篇

教育策划在学校建设中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以聘请专家智囊团的形式对学校发展项目进行教育策划。通过教育策划,有的学校解决了建设和发展中的危机和瓶颈问题,有的学校明晰了办学思想和战略发展方向,还有的学校完善办学特色和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教育策划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促进力量,越来越多得到学校的认可。在教育策划具体实施中,一般包括洽谈策划主题、商定协议、教育调研、管理诊断、策划创意和形成策划方案等几个阶段,对话与交流不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它是贯穿教育策划过程中的一种工作状态和方式。对话与交流指在策划过程中策划方与被策划方的相互讨论,交换看法与磋商,相互认同和吸收借鉴对方思想与创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教育策划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路径。它使双方都获得不同的提升,策划方在对话中更深刻了解这一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策划追求目标,被策划方获得教育新的理念与管理新视角。

为了认识和理解对话与交流的本质,我们大致可将贯穿教育策划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教育调研阶段对话与交流,通过对话与交流,使策划方充分认识教育实体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深入理解教育实体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文化背景及原因,这是教育策划成功的基础;

二是管理诊断阶段对话与交流,通过对话与交流,双方对学校发展的状态和存在问题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这是双方对问题与发展瓶颈研讨的过程,它是形成正确策划方案的必要途径和措施;

三是策划方案形成阶段对话与交流,使被策划方充分认识与理解策划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与方案,也是教育策划方不断完善主要策划要点,使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对话与交流更为关键,它关系到整体教育策划是否得到被策划方认可和接受,关系到策划是否成功。

我国教育策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在起步阶段,当前教育策划领域里一些商务策划实体也积极参与教育策划之中,反映教育策划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但其策划常出现忽视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问题,有仅追求学校外在形象发展等急功近利的倾向。研究教育策划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对策划过程方式与特点研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应看到在策划过程中,策划方与被策划方的对话与交流是相互紧密联系和影响的,它是教育策划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最终提出教育创意与策划方案是对学校发展现状充分调研与缜密教育诊断基础上提出的,创意与方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策划方案是双方细致讨论和磨合后共同提出的方案,得到被策划一方的理解和认可,就有了充分条件在教育实体中贯彻与执行。

教育策划中对话与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对话交流的形式:

1.组织形式上,学校校长与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教育策划。

教育策划是教育策划组织对教育实体发展整体或项目的专业谋划,是教育实体借用教育管理专家外脑对本单位超常发展的一种智力投入,但在实施过程中绝非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输入和替代,而是共同学习、研究与谋划的系统行为,在组成教育策划组织中必须吸收被策划一方校长和主要管理层人员参加,并参与策划过程的主要活动,教育策划不直接提供任何抽象的结论,而是在学校已有发展的基础上新的飞跃,再好的策划方案也需要教育实体中管理人员的理解、执行与实践,没有他们的努力,再完美的策划方案也是空中楼阁。

2.实施形式上,积极吸收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策划重要内容的酝酿。

在教育策划系列活动中,积极宣传教育策划的目的和意义,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育策划对学校发展和本人进步的积极意义,积极建言献策,参加策划中的系列活动。包括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和重要人物个别访谈等形式,其目的:一是充分了解学校发展中优势、经验与成果,了解学校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危机,掌握学校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与背景,二是掌握学校师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深刻了解学校发展中教师团队工作状态,把握学校当前管理类型与管理薄弱环节,探索学校发展中结症问题。三是听取师生员工、家长和相关人员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和评析,采纳合理建议融合在教育创意之中。

(二)对话与交流内容

1.把对话与交流变成学习提高的过程,开展有目的读书活动、征文活动、培训活动等。教育策划是为了学校发展,必须突破学校目前发展的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当前学校要求教育策划常有两种特征:

一是学校处于上升阶段,学校各项工作存在不平衡的状态,在一些方面存在问题和缺陷。校长积极追求学校的快速发展,校长尚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渴望借助外脑促进学校发展。

第二类学校整体发展良好,各项工作都处于平衡状态,这些学校属于管理较好的优质教育类型,各方面工作发展都处于良好态势,师生具有高昂精神状态,各部门工作顺畅且组织协调,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没有明显管理缺陷,而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成为全国或国际名牌学校,就要打破学校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形成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教育品牌。在这两类学校开展策划中都需要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和专题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理论素养。在学校开展现代管理理念宣传和讲座也是一种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提高学校发展动力和执行力。

2.重视对话与交流的效能,抓住重点问题深入与校长和管理层开展研讨和交流,达成共识。教育策划方与被策划方对策划主题、结构和方向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教育策划一方比较多掌握教育理论与策划理论,而被策划方掌握较多学校信息和人力资源情况,因对教育策划对象认识的区别就会产生不同意见与争论。教育策划方提出创意和举措存在被策划方认可和否定两种可能性,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在多次交流和磋商中取得一致意见,充分得到被策划方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因为最终策划方案需要他们的具体执行。

所以策划具体方案提出后需要反复与被策划方校长进行磋商和讨论,旨在生成与学校校长和管理层已有管理经验相结合的实施方案,保证对策划方案的深入理解和全面实施。

对话与交流是教育策划成功的保证

案例一:2006年5月为北京一所创办20年的民族学校策划,学校以高中阶段教育为主,包括初中和预科。策划调研中发现学校发展主要问题有缺乏明确发展目标与长远规划,校园缺少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氛围等问题。策划中多次与学校校长沟通主要策划创意和内容,策划提出有民族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得到学校的认同。在调研期间,组织学校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要求,激发了学校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情,此后在全校征集校标、校训、学校文化建设征文活动中,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表现极大的热情。

启示:

1.在调研阶段,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学校发展主要困境与问题与学校校长及管理人员深入交换看法和讨论,双方逐步形成一致的认识,为策划成功奠定了基础。

2.在方案形成阶段,就民族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重点进行研讨,分别就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目标和价值观等问题交流看法,提出的策划意见,补充了学校多年所缺少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使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由模糊走向具体,对目标理解也由感性认知走向系统理性认识。

3.2008年通过一年实践后,校长反馈我们,专家团队提出的教育策划方案抓住了关节,重点突出,创造性强,立足于现代教育理论,着眼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策划需要细致的对话和交流,前期工作有时感到进程缓慢,实际为后续策划做铺垫,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二:2006年10月在一所朝阳区重点小学策划,该学校经过44年的发展,取得较好的办学成绩。2002年成为朝阳区首批示范学校。教育策划专家组先后六次到学校调研,发现学校关于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管理策略等缺乏明确的界定,学校改革意识强烈,但办学方向和特色不明晰。策划中与校长多次个别交换意见,在学校开展了三次教育讲座,在这些细致调研与对话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策划方案。学校拿到教育策划方案后非常重视策划方案的落实,学校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教研组长、全体教师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了学习与研讨方案,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学校对策划专家组提出的管理理念、办学目标、特色教育项目等内容积极肯定,努力实施。

在策划方案基础上,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手册,学校还分别采取了演讲、征文、科研引领等形式促老师们学习、内化方案的目标和措施,推进了学校的特色教育的快速发展。

启示:

1.在这个学校对话与交流突出上下结合的特点,既与校长交流也与教师交流,还包括与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对话。策划中积极支持校长原来提出的办学策略,对其策略给予教育理论阐释和充实,更坚定了校长通过培养学生好习惯形成办学特色的决心和信心。

2.学校对专家组提出策划实施方案组织中层干部进行充分的讨论,提出多处修改意见,策划组根据这些意见对策划方案进行必要修改,使方案进一步符合了学校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提高了方案的执行力。

3.因对话和交流充分,学校发展目标和将要形成的办学特色鲜明,学校还根据策划方案建议,编写了学校特色教育实施手册,形成了具体指导教师在不同岗位上操作的工作要点。

4.策划还给学校带来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风气,大大促进了学校管理层的组织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有明确发展目标的系统管理体系和机制。

案例三:2006年3月对北京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开展策划。该校经过校长和教师多年的奋斗已形成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突出的办学成绩,在社会和群众中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学校校长不满足学校现状,希望尽快成为北京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中学。在聘请教育策划专家组调研后,专家组感到学校在战略发展方向中尚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战略措施,处于困惑与彷徨中。专家组对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进行了理论梳理,为学校提出以和谐教育为核心,全面构建和谐教育文化特色的发展方向。通过多次商讨,提出了有鲜明学校文化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实施路径。2006年10月在北京市各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的教师节座谈会上,学校老师向总理汇报了学校和谐教育办学理念,受到总理的称赞和好评。

启示:

1.对话与交流是平等协商式,对学校发展历史和成就需给予科学评价和肯定。在这所学校,充分借鉴传统发展经验和理念,帮助学校梳理办学理念,完善既有的办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学校管理层对教育理论重新学习和思考,提升了学校管理层发展的新视野和新思维。

2.在策划得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双方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表现,需策划方准确分析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并找到解决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实施方式。在这个学校没有生存危机,校长自觉产生发展危机,帮助校长提升现代教育理论新视野和新思维是关键。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策划成功。

对话与交流推动教育策划的发展

教育策划成功的因素可包括:

一是对被策划单位的教育历史和现状清晰把握,提出的管理诊断结论切中要害,有较强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深度;二是按协议的要求,形成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的策划方案;三是策划方案得到被策划单位的赞同和认可;四是教育策划方案在一定时期实践中获得成功;

如果这四条是衡量一项策划成功的评价标准,其中前三条都包含策划者与被策划者的对话于交流。在调研阶段中对话于交流,解决了对策划对象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双方对策划实体发展过程事实有共识;在管理诊断阶段,解决了对教育实体发展危机或未来困境的认识,包括危机与未来困境主要表现形式、影响力等问题分析;在教育创意阶段,解决了教育策划方案的可行性问题。

事实认定、问题分析、策划方案可行性这是策划的生命线,没有积极认真、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就不会取得教育策划的成功。

教育策划中的对话与交流从本质上看是策划方与被策划方的认识矛盾和差距,这种差距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策划对象的信息差距,策划方是策划单位的外来人员,再细致的调查也存在对策划对象某方面不深入把握的方面,特别对策划主题相关情况需要不断调研和深入了解;

二是对策划对象认识上的差距,包括认识角度和高度的差异。被策划方处于发展进程和自身矛盾中,较多从自身实践和微观发展中认知现状,较多从自身教育角色看待单位的整体发展;而策划方更容易从区域发展高度和全局发展角度分析矛盾和问题。

以上两种矛盾与差异是教育策划必然存在的现实,从本质上讲也是策划存在的基本原因,在策划过程中通过对话与交流使这两种差距能够缩小,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一致;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使策划方的策划方案接近策划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未来发展中较多实现策划目标,另一方面被策划方充分理解策划方的意图,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在实施中较准确把握方案,实现策划预定的目标,使策划方获得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教育调研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本科培养方案是培养本科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高水平的培养方案应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方案修订是总结反思原方案的经验和不足、系统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和手段。

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部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确立全面发展理念、多样化人才理念和研究性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需求,科学构建2012版具有河海特色的“刚柔相济”的本科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入学习,开展全面调研

学校自2011年6月起历时1年,经过学习研讨、调研分析、修订论证、审议答辩、修改完善、定稿印制6个阶段,至2012年7月完成了2012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201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

为更好地推进2012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主要分为教务处牵头的整体调研和学院牵头的专业调研,两类调研同步进行。

一方面,教务处从方案整体设计出发,先后至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985工程”高校及与我校相似的行业性高校实地调研,同时展开国外知名大学先进教学经验的网络调研,基本情况见表1;并且召开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师建议等。

另一方面,各学院积极开展专业调研活动,明确要求各专业调查分析国内外排名前十的相同专业,分析其人才培养现状,并对照自身进行本专业的优劣势分析;同时开展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了解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通过前期充分学习与调研,我校了解了当前“985工程”高校以及国外知名大学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新举措,探索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多样性、国际化人才的新趋势,明确了未来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指明了2012版培养方案修订改革的方向。

为切实加强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学校还要求各专业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要求成员由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机构的有关专家及本校教师组成,其中校外成员至少占1/3,且必须有1名外国专家。这样从组织上确保人才培养契合社会、行业的新需求,并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培养高水平本科人才。

二、更新观念,明确修订思路

学校坚持“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协调发展。

一要更新培养观念,明晰改革方向。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培养途径;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加强校企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二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新方案要求各专业充分分析所面临的学生发展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国家发展需求以及国际发展趋势,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继承发扬本专业的好传统、好做法,形成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同时,梳理以往方案不适应新需求之处,理清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和重点。

三要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柔性多样。新方案运用弹性教育理念、个性教育理念、社会价值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减少必修学分,增设选修学分;扩大选修权限、实施全校性选修;注重学科交叉,推行跨学科/跨专业选修;注重文理交融,强化通识课程选修

四要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能力。新方案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独立设置各类实践环节和项目训练型课程,增强学生科研训练,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完善企业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走进企业,提高培养实效。

五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主动性。新方案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要增加国际元素,培养国际视野。新方案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规则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开设全英文课程、增设专业国际规范课程、国际文化课程;支持与国外大学间的学分互认等。

三、科学构思,确立方案框架

培养方案修订的核心和落脚点是课程框架体系。本次修订工作中,我校以生为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培养模式,实施“精炼理论讲授,强化实践教学,倡导自主研学”的培养方式,科学构建2012版培养方案课程框架体系。

1. 方案总框架

总学分数由原来的180左右改为165左右。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具体如表2。

2. 通识课程框架

通识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构成,旨在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心智培育、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表3。

(1)大学英语类课程。学分数由16改为9。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将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课程和拓展英语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小班化教学。前3个学期每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3学分,此后广泛开设外语类选修课和专业方面的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等。对于大一期间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不再修读大学基础英语,但必须选修拓展英语课程,以保证修满分的英语课程。

(2)计算机信息类课程。学分数由5改为3。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程序语言。此后,鼓励各专业开设结合本专业的软件类课程。

(3)军事类课程。学分数4不变。以增强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的实效为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将学分分为1(课堂)+1(实践)+2(军训)。

(4)思政类课程。学分数16不变。以增强思想道德品质和素质的实效为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将学分分为10(课堂)+6(实践),将学分分布到4年,其中6个实践学分要统筹安排、注重效果。

3. 实践课程框架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或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模块,是培养学生的工程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具体见表4。

四、整体优化,彰显方案特色

1. 研制个性化课程模块,提供个性化学习课程体系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新方案专门设置个性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修读一定学分的课程,理工类学生至少修读18学分、经管人文类学生至少修读23学分。个性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内选修课、专业外选修课。

专业内选修课是本专业推荐选修的课程,理工类专业分学术研究型与工程技术型两类,经管人文类专业分学术研究型与应用技术型两类,且与相关专业方向结合设计,供本专业不同方向的不同发展类型学生修读。

专业外选修课是为培养交叉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而设,含跨学科/专业课程、国际交流学习、辅修专业。其中,跨学科/专业课程指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的课程;国际交流学习指学校认可学生在国外交流学习期间修读的相关课程,并按等额学分认同。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跨学科/专业课程或参与国际交流学习3~6学分。

2. 构建首席教授负责制的核心课程体系,推进精品化专业教育

为切实提高我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全力打造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是奠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课程。每门核心课程采取首席教授负责制,并 成立课程组或教学团队开展建设,团队成员由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

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公共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核心课程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指丰富学生通识知识结构的关键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指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术能力所需的关键课程。

学校共建立核心课程237门,其中公共核心课程9门、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30门、学科基础核心课程54门、专业核心课程144门,构成了具有“河海”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

3.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新方案将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5%以上,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0%以上。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模块。

学校给学生提供诸多机会,让其进入科研与工程实训项目中,真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积极加强卓越工程师实效性培养,为试点专业单独设置培养方案;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搭建专利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展开创新科研训练,并计入一定学分。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实践创新潜能,鼓励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新方案制订《素质拓展学分的实施及认定办法》,素质拓展学分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只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术科技、道德修养、文艺体育等活动均能获取相应学分。

4. 开设新生研讨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新方案中推行了新生研讨课,现已开设37门课程,如“水问题论坛”、“走进水的世界”、“化学与生活”、“走进数学”等。新生研讨课旨在让新生入学后即与专业教授见面,尽快融入大学学术氛围,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发掘自身研究潜能。新生研讨课不仅使新生学到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和本质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新生通过高水平教授的引导,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5. 加强大学英语改革,开设全英语课程、专业,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为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学校制订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分级教学、分类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估体系。具体要求如下:大学英语课程学分调整为9个学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按成绩分为三级,小班化教学;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模块化,含“综合英语课程(读、写、听、说、译)”模块和“语言应用及语言文化类拓展课程”模块。

为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的实施,2012版培养方案还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了2门全英语课程,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中还将开设全英语专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短期国际访学、交流、会议和比赛等活动。

6. 推进研究性教学,引导教学方式改革

教育调研方案范文第5篇

1培养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1指导思想

以培养适应药学事业发展需要人才为出发点,以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准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以“教学模块”(见后文)为平台,加强药学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凝练研究方向,突出药学特色。

1.2培养目标

这里仅指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精通英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富有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药学生产、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模式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2.1思路

目前毕业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就人口的比例讲,其原因并非是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多了,可能是存在供求的矛盾。从调查社会实际情况入手,可能找到上述矛盾的原因之所在,并对之进行研究。根据社会调研结果,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以保障培养方案的落实,可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该研究可能成为解决研究生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矛盾提供一条思路。

2.2方法

2.2.1社会调研:组织有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研究生学生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的调研小组,对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药物生产和营销部门、医院等卫生医疗部门进行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调研对象采取分类分等级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分为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两类,客观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

2.2.2培养方案修订:组织专家根据调研结果和结论修订原有培养方案,并征得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2.3建立规章制度和采取保障措施: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导师管理制度、研究生管理制度、培养过程监控制度等。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培养方案的切实落实,包括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等。

2.2.4培养效果评价:根据在校研究生质量评估和毕业生就业后情况调查来判定研究生培养效果。

3培养模式建立的初步成果

3.1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我们尝试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恰逢本大学制定新一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之时,为了配合培养模式的建立,在培养方案修订时,对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必要的修改,继之在教学大纲制定时也制定了药学实验方法学“教学模块”以确保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工作落到实处。

3.2“教学模块”的确定

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独立思维能力及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目的[5,6]。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7]。因此,我们尝试应用性实验为主体的研究生药理学实验方法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功能实验模块:(1)药物活性分离与提取模块;(2)药物效应检测与分析模块;(3)药物制剂制备与质量控制模块;(4)药物安全性检测与评价模块。该模块具有以下特点:(2)以新药研发过程为主线,突显实用性、专业性实验项目;(2)以“模块”及“平台”设计为载体,体现医药研发中实验项目的连续性、独立性与相关性特点;(3)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系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药学研究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