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74-02

一、目前我国中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这一改革意见,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校企结合过程中学校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原定的培养计划无法较好地完成;企业方面由于人才需求的陈旧观念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工作效率和利润最大化,在实际实训中很难按原定的实训计划进行;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教育在“把工作效率和利润看作第一位”的企业中很难做到等。这些均是目前我国学校与企业合作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找准发挥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主动性的关键点——学校、学生与企业互利共赢的关键措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中职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以广东地区为例,我校在进行中职烹饪专业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过程中针对广东餐饮业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从之前我们对餐饮业市场调研的结论来看,餐饮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合作,主要优势体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餐饮企业确实有用人需求。有的餐饮企业因扩展规模或模式转型等原因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从社会上直接招聘,除了困难较大外或者自己还需进行大量培训。这时学校成为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充足的备选对象。更重要的是,他们只需要拿出用人的相关要求和派出少量的业务指导人员就可完成培训工作,这样既省了人力、物力,还能解决自己急需用人的问题。二是招收实习生作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使餐饮企业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特别是遇到如广交会、一年中的10月至12月时段、临时大型宴会等时对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非常热情,解决了他们用人的燃眉之急,也降低了运行成本。如果重新招人或与其他餐饮企业合作那成本就相当高了,所以在利益促使下与学校合作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是最好的选择,即便需要企业做出付出也是值得的。三是餐饮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强,餐饮企业也需要配备一些储备人员。

三、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措施

1.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措施。广东地区餐饮企业的阶段性人才需求在一年之中形成了如下境况:3月、6月、7月、8月、9月是餐饮业销售淡季,而4月、5月为广州春交会时间,10月、11月为广州秋交会时间,12月至2月又是广东餐饮业旺季,还有临时大型宴会等均需要大量的阶段性人才。结合这些措施,我校与部分星级酒店进行了订单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措施,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学习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学习合作企业的相关企业文化,到相关合作企业现场参观学习等;第二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烹饪专业基本功操作技能,并由企业委派企业骨干来校为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学习烹饪的基本操作技能;从第二学年开始,在餐饮企业淡季时将订单的学生派到企业跟着企业的师傅学习烹饪菜肴的制作,在餐饮业旺季及临时大型宴会等时学校将订单的学生派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学生提前完成了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化;学校也完成了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企业也解决了急需的相应人才。最终实现了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

2.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要搞好“工学结合”,重要的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做贡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人才需求之外,企业的文化内涵建设、产品研发、可持续发展等均是企业长抓不懈的内容,学校必须抓住这些,时刻站在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利共赢的角度与企业搞好合作。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一个较好的实现途径。我校烹饪专业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与星级酒店合作共建。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校与星级酒店一起建立了校内的“仿真酒店”,即实训基地内部所设立的岗位、实训设备设施等均以星级酒店为样板建立,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校与星级酒店签订了相关协议,星级酒店定期派骨干来校为学生上课及进行技术讲座,教师在企业骨干来校上课时也参与其中,并且在日常运作中利用一些真实的项目如一些大、中、小型接待来实现项目教学,教学中利用“仿真酒店教学模式”,即在企业骨干与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分别担任酒店餐饮部门中的各个岗位角色,从而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在分工过程中,由于轮流进行,因此等于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所有科目综合于一体,如酒店管理、中西烹饪、点心、餐厅服务、酒店英语、酒店礼仪、社交公关、成本核算、酒店营销等,均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了渗透,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合作、协调、思考、创新、解决问题、待人接物等,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也完全符合企业用高素质人才能力的真实需求。

3.学校建立集企业骨干于一体的“产品研发中心”平台。在目前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企业唯有不断创新锻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应当利用自己科研、师资文化素质较高等优势在这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一起进行。我校烹饪专业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学校成立了“粤菜粤点产品研发中心”,并邀请了广东星级酒店的技术骨干一起,吸纳部分优秀的在校生参与其中,学校将研发的创新菜肴免费提供给合作的酒店,并将研发过程中培养的优秀学生输送给企业,达成了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

4.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尖端”专项技术人才,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在我校所进行的广东餐饮企业市场调研过程中,许多餐饮企业均有自己的招牌产品,这些产品也是带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而这些“尖端产品”的人才比较奇缺。学校利用这些信息,从学校挑选相应特长学生,与企业一同在时间与经济上投入培养,这部分学生除了在校学习之外,还利用假期外出到相关企业进行“尖端产品”的学习与强化训练,毕业后输送给相应的企业。这部分学生到企业后一般能马上为企业所重用,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从而也达成了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

四、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施中的难题与对策

1.实施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必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严格执行。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其实是代表了两个主体,除了学校还有学生,学校始终为让学生能更好地在“结合”当中受益和最终达到培养目标,在学校教学上严格要求,使学生进入企业前均要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标准;而企业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工作效率和利润最大化,在实际实训中很难按原定的实训计划进行。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在制订培养协议前要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找出双方均能实现的方案来详细制订培养方案,并且学校与企业双方必须严格执行。

2.实施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时学生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在我校顶岗实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工学结合”的模式不理解,特别是餐饮业淡季时是没有报酬给学生的,他们认为学校让他们作为廉价的劳动力给合作企业做工,是有利益所图,在实训期间出现思想松动,尤其当合作企业未按约定的培养计划进行时,部分思想松动的学生会更加浮躁和产生其他的异议。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在制订培养协议时还要共同制订相应的学生绩效考核办法,并通过制订一系列措施让学生明确并充分认识“工学结合”模式的优势。

3.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教育相对较弱。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建培养协议时,必须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和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而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把工作效率和利润放在第一位,德育教育对企业来讲很难做到,从而导致学生在企业内不能系统地进行德育工作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时的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在共建培养协议时需要从双方出发共同研制,制订出相应的方案并严格执行。

五、结论与反思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范文第2篇

没错,特许加盟将会成为新时代的一个亮点,也将会由它的盛行带来更多人的成功和梦想的实现。然而特许加盟本身就是一套“简单易行,易复制”的经营方案,生意的成败更多的就在于项目本身含金量和易操作性。而在寻找机会的人群中,大多缺乏生意的经验,只有较少的启动资金,所以“简单易行,易复制”的特点和项目含金量是对他们负责任和维护其品牌商业信誉的关键,也还“特许加盟”一个善意的初衷。

中国的鱼文化非常丰富,古人云“席无鱼不成宴”,孔子也曾说过;鱼,吾所欲也。鱼的做法也多种多样,工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精到脱骨不刺,仿亭台楼阁,细到丝丝精雕,粒粒如珠,俨然如一件件工艺品,令人不忍动,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一工艺非常普通却能让人胃口大开的鱼,麻辣鱼行业的领军人物―――姚树人麻辣鱼。

简单+简单

简单1:姚树人麻辣鱼品牌旗下的近百家加盟店中大多没有豪华装饰,多数是接手别家经营不下去而转让的店面,有一少部分是接手空房,也只不过做一些简单的装饰。姚树人麻辣鱼品牌总部也没有在这方面要求过太多,并且绝大多店的位置,也不是什么闹市范围,开张简简单单,不做大量的广告宣传,基本上都是没有动静的开张了,这样节省了不少前期费用开支,同时也降低了风险。但这一切的简单之后让人惊喜的是80%以上的加盟店在开张之后一到三个月内却成了所在辖区、城市方圆几十里的知名品牌,消费者热忠的佳肴。

简单2:在餐饮行业中,绝大多数老板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生意不好烦,生意好了也会有烦的时候。很多饭店生意的好坏基本掌握在所用厨师手里,在生意红火的时候,厨师很可能为难老板“加薪”,称客多、活多、累,否则罢工走人。老板若同意,会生闷气,堂堂一个老板反被打工仔将了军,如不同意,厨师一走,本来红红火火的生意可能没了,也可能会因此生意萧条下去。因为饭店大都靠一些招牌菜增加和稳定营业额,即使招来一批新厨师,老客是否能在短期时间内吃顺口,新客是否喜欢?更可气的是由于厨师却被别家挖走,原本属于自己的招牌菜一下子成了对门、隔壁对手炫耀的资本,所以餐饮业中的厨师大有――人往高处“流”之趋也。

而姚树人麻辣鱼品牌,培训厨师并提供给加盟商独特、精心研制的配料,使各地加盟店鱼肴的口味不论在谁手里都保持基本一致。生意再红火,如厨师想远走高飞,大可任君游之高姿态,因为品牌的精密核心在店主的手上,即使厨师到你的对门去做,也不必担心,再高明的手艺,离开配料是做不出其口味的。

姚总叹――市场和消费者才是检验产品优劣的专家

民以食为天,并且永远会是一个朝阳行业,继承和发扬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是餐饮的一条出路。姚树仁先生对市场的调研后发现,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吃方面的要求也是空前绝有的,这也使得餐饮界必须要挖掘自己品牌的口味独特性。自己如果开餐馆,和别人虽同一个平台,但在资金、经验上要差。把祖上的鱼肴原封不动搬进餐馆,会有生意,但不能确保生意长时间红火,由于工艺太复杂,不易操作,也很难做大。想生意长时间红火,一定要有与对手不一样甚至比对手好的口味。他总结了自己开工厂的经过,当初败的因素主要是自己的产品不具有独特性,和对手竞争上没有优势。餐饮业由普通菜到特色菜的过渡,然而在特色菜中又有很多出现一时便销声匿迹,这主要取决于两点:一、特色菜的市场是消费者认可度的体现,因为是消费者最终创造了世界的财富,如消费者不认可,财富何来;二、特色菜要点在哪里,是在其品牌独有性上,要具有市场基本无二的口味,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和绝对竞争优势方可立于市场之间。于是,姚树仁先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古典,发现中国传统中草药在饮食上起着推波助浪的作用,在古代中国有不少御膳.佳肴也是用过中草药配入烹制,于是他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和古典,加上自己早些年对中医的了解,开始了配方的配入研究开发。在研制过程中多次向老中医师请教各种药材的药理和药性,经过无数次配比实验,做了30余万字的笔记,经历几年的时间,终于发现在配料中加入当归.白芷.川穹.俗壁等草药数十种和胡椒并选鲜活草鱼可烹上佳鱼肴,其味集“麻.辣.鲜.香.嫩”于一起,麻而不木,辣而不燥,鲜而不腥,香而不腻,嫩而不生。即使老人、儿童、女士食用后也不会辣嗓,不会上火,并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在此之前还没有其味。于是他请来亲朋好友逐个品尝,众人食后皆拍手叫好,大家都为他由衷的高兴。

“姚树人麻辣鱼”品牌在此之前没有做过一次全国性媒体宣传,但其加盟店却跨越12个省,发展加盟店200多家,原因何在?其加盟店中有的是在济宁长期出差的外地客商,在品尝鱼后加盟的,有的是给加盟店供酒水的,也有供鱼的,并且还出现了由于一个加盟店生意异常火爆而当地不少人加盟并到陌生的外地开店的现象,还有就是加盟店主的朋友加盟的。试想一下,如果其鱼口味不好,生意不火爆,会有如此多的人在没有广告宣传的情况下通过加盟店加盟。

不平凡的收获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假日经济;健康发展;消费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09-02

1 假日经济的涵义与特征

假日经济是人们在节假日期间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假日经济对于我国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是社会经济结构转轨时期必然出现的一种拉动消费的经济模式。假日经济主要涉及的是第三产业,除了支柱产业旅游业外,还涵盖了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人们在节假日爆发性、集中性的消费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而且节假日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假日经济不是简单的“假日+消费”,发展假日经济应该是不断满足消费、促进消费的过程,需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一起更新观念,激发创意,共同营造出假日经济的良好环境。

假日经济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相对集中,时间特征明显。这是假日经济的一大特色,大量的消费行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发生,均是在休假期较长的节假日、双休日。在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各大商场、超市、娱乐场所、景点,消费的火爆场面是最有利的证明。二是消费内容多样性。虽然假日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但是其中包括了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具有综合性。三是假日消费欲望强。在节假日,平时没有时间进行的旅游、休闲等消费支出比非假期高自不必说,就连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支出也要比平时高得多,说明人们在节假日的消费欲望要比平时强。四是城乡区别显著。相对于农村,城市的假期观念更强,消费能力更高,因此假日经济所涉及的消费主体主要是城市消费者。五是消费指向相对集中。大多数消费者会一改往日的消费习惯,倾向于以旅游为主的外出流动消费。

2 假日经济形成的理论基础

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的需求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过程,人首先会寻求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必然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之后,当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追求自由、闲暇等精神享受。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如此。假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而在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大提高,这使得一部分人的消费结构开始转型升级,从吃穿用等物质消费转为更高层次的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

2.2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横轴L表示劳动的供给量,纵轴W表示工资。与一般的供给曲线不同,它具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当工资较低时,即ab段,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所吸引,会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W2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W2处起开始,即bc段向后弯曲,也就是说,随着工资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会增加闲暇的数量。

我们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这个问题,将闲暇看做为一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的商品。一个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要增加闲暇就必须减少劳动投入,从而收入就会降低,所以劳动收入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这样,我们可以将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看做是闲暇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

当工资率上升的时候,闲暇的价格提高,闲暇商品和其它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得更加昂贵,消费者会减少闲暇商品的消费,而增加劳动供给,这是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闲暇是一种正常物品,工资率的上升引起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闲暇商品的需求,这就是收入效应。可以看出,工资率提高时,由于替代效应,消费者会增加劳动的供给,由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会减少劳动的供给。在ab段,由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总效应是劳动供给增加,而在bc段,由于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是劳动供给减少。所以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弯曲的部分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结果,而向后弯曲的部分则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果。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劳动供给,工资的上升会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因而具有较大的收入效应。当消费者的工资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收入效应尚不足以抵消替代效应,但当消费者的工资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工资率的上升导致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者比以前更珍视闲暇而宁愿放弃收入,这时劳动供给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在获得充分的精神享受之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会更高,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 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春节、“五一”、国庆放7天长假的放假办法,自此,“假日经济”也拉开了序幕。2008年,国家又出台了新的法定节假日方案,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了11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现在假日消费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假日消费大大地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四大节假日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监测20天,128家企业)、2011年(监测20天,121家企业)、2012年(监测21天,134家企业)分别揽金139.1亿,156.9亿和161.8亿元,销售额屡创新高。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地旅游、餐饮业依然火爆,各商家也围绕“假日经济”做足了文章,抓住机会扩大品牌商品销售。五一小长假期间,时尚个性商品、餐饮旅游、品牌服装、金银珠宝、家电商品、数码产品、文化休闲等成为消费热点。可见,如今的假日经济已经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的内涵和覆盖面更加广泛。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进一步释放,假日消费的群体将继续扩大。假日经济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新的增长要素,它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假日经济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假日经济的到来,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交通、旅游景点、通信、宾馆、饭店、公厕、银行、停车场、医院等基础设施。假日消费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性,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即人们于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相似的消费,这样对一些基础设施就会有短时间内过度使用的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情绪和消费欲望。比如,交通拥挤,火车、汽车超载,就连2012年国庆节假期施行的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要高速路段严重拥堵现象;宾馆、饭店客满;停车场及公共厕所设施落后;医疗救助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金融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不能刷卡消费;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假日经济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2 假日消费对环境破坏力大

人们在节假日集中出游,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一到节假日就人满为患,人们对景点内设施和花草树木的破坏,对绿地的践踏现象严重;游客在景区内游玩,边走边吃边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也很是普遍,严重地破坏了景区环境;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游客使用各种旅游设施时所产生的噪音会对生存其中的动物造成干扰,如手提音响、水上摩托车、汽艇均产生极大的噪音,这对动物的影响相当大,同时,水上各种船舶还可能产生油污污染,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总之,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会阻碍旅游业进而影响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

4.3 短期经营行为给假日经济带来伤害

消费者在节假日集中消费,很多商家为了抓住时机赚取利润,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经营出现短期行为,甚至不惜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例如,一些旅行社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参团,然而到达旅游地之后,一方面,有些景点过而不登,犹如走马观花;另一方面,还有各种各样的隐性消费,强制消费,如强制消费者参加自费旅游项目,频繁安排到购物店购物等。此外,一些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对景区环境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管理和调控滞后

由于上面所提到的商家的短期经营行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消费者对此投诉颇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坚决制止和打击商家任意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行为,要维护好市场秩序。然而实际上,很多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只是简单做一下记录和安抚,随后便置之不理或者积压到节后处理,很少在当时或节假日期间解决的。此外,节假日期间,政府应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协调旅游、交通、工商、通信等部门做好综合服务工作。但是从现实来看,政府的宏观调控滞后,出现了出行难、购票难、住宿难、安全无保障、卫生不达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5 我国假日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

5.1 分散消费,调节供需矛盾

假日经济的许多问题是由消费过于集中导致的,在节假日,各种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供不应求,但是不能因此而一味地增加供给,否则必然导致消费淡季资源闲置带来的浪费。因为旅游业的季节弹性非常大,它们往往在90%的时间里生产能力过剩,而在10%的时间里供给不足,即“旺季太旺,淡季太淡”。所以要解决这种供需缺口,必须使消费从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

(1)假日制度创新,实行带薪休假。

我国现行的休假制度时间上太过集中,导致基础设施的旺季不足和淡季闲置现象并存,造成巨大浪费。带薪休假制度在许多西方国家早已实施,在我国《劳动法》中也有规定,只是还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实施。如果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不仅不会降低生产,反而会促进生产,扩大生产。带薪休假使得人们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偏好灵活安排,这样可以大大地缓解旅游高峰的压力,避免淡季和旺季的巨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

(2)旅游景点应实行淡旺季差别价格。

对旅游景点来说,要缓解“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局面,可以实行差别定价,旺季定高价,淡季定低价,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市场调控,吸引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又有足够闲暇时间的消费者向淡季消费转移,这样既可以缓解高峰期的旅游压力,又可以减少非节假日的资源浪费。

5.2 创新假日营销观念和手段

商家应转变观念和手段,改变老一套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方式。一是摆脱急功近利的投机意识,不要把假日经济当做短期的活动去炒作,而应纳入其长期的营销规划。比如很多商家一到节假日就涨价,或者降低服务质量,这样必然会抑制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也会带来节假日后紧随而来的萧条。二是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项目、新产品。以文化引导消费,提高消费品位,丰富活动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需求,准确定位,推出特色产品。三是增创地方特色,以特色吸引人。比如城市郊区的旅游资源就可以进一步开发,以满足居民双休日出行需求,开发工业旅游、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

5.3 提高居民收入,继续促进消费

发展假日经济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们有“闲”,即有闲暇时间;另一个就是人们有钱。如果没有购买力,假日经济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是假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要关注的是农民,因为目前假日消费的主体是城市居民,而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此外,还要尽快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会放心地去消费。金融机构则应该放宽消费信贷领域,简化消费信贷手续,从而促进消费,为假日经济服务。

5.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政府应根据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序地调整相关行业和产品结构,规范市场,加强管理。面对假日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依法发展和治理消费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如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大力营造诚信的消费氛围,倡导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的假日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维娜.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09,(12).

[2]包玉香.浅议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3]贾薇.我们的假日经济[J].数据,2013,(2).

餐饮业淡季营销方案范文第4篇

虽然携程很早就在酒店机票等做了比较完整的O2O,但这个概念居然等到10年后团购的兴起才爆发出来,然后是优惠券、LBS为核心的移动020,即便点评在UGC方面经营了10年,也出现了食神摇摇这样的应用要去和大众点评火拼;在酒店预订已经有携程这样的巨头了,但在酒店预订的各种新兴应用仿佛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各个垂直行业的O2O也如雨后春笋,围绕餐饮业的O2O创业公司,在市面上能找到的就不下几十家。

但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天然规律性问题,有些是本行业存在的硬伤。

问题一:两个“O”严重失衡

“渠道截杀”基本上是很多O2O创业者的初始逻辑。为了实现渠道截杀,首先得满足用户价值,让本平台拥有庞大的活跃用户或订单成交率。最能聚合用户的杀招就是便宜,团购网站在之前的野蛮生长期表现得尤其突出,既能让用户更便宜,还能让自己有毛利空间,这空间只能来自于商户的大幅让利;让商户让利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就出在严重失衡。大幅度的、普遍的让利不仅带来服务品质的不确定性,更动摇着商户的根基。对大部分商户来说,现阶段的O2O不仅没有带来本质的变化,还有可能加大门店管理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毛利率,在花样不断翻新的玩法面前无所适从。

如果O2O不能带来商户的业绩增量,反倒带来一堆新问题,肯定会被商户抛弃。

问题二:O2O的整体效率并不高

线上的繁荣推动着O2O的发展,线下商户被动地走向线上。线上线下的整合远未形成、线上线下的合作也未能形成常态。大量的人工拓展和维护,项目式、阶段性的合作,对线上运营者来说都是在拎桶打水;能主动运用线上渠道,主动开团、发券的商户比例并不高(可喜的是在增长),但也仅仅属于下河捞鱼的行为。

在商务合作方面,常态化的商务模型也远未形成,一单一单地谈商务结算仍然普遍。无论是后项广告模式的,还是线上流水分成模式的,双方的博弈和猜忌还普遍存在,商户担心货款,线上担心佣金不好拿、担心商户扣量跑单。

在O2O相对成熟的机票和酒店业,以携程为代表的渠道运营商,至少建立起了常态化的合作模式,酒店和机票的业态决定了线下能够通过人工介入实现业务层面的闭环,通过相互信任实现商务层面的闭环,相对闭环直接带来执行效率的提升。

线下信息化水平和可整合性差、执行环境差是O2O整体效率低下、无法形成常态化可持续合作的最重要的因素。低效率必然带来高成本,这也是优惠券模式或者团购迟迟无法盈利的根本原因。

问题三:线下需求的多样性与线上需求的错位

不同行业、不同商户在不同经营阶段,对经营管理的诉求是截然不同的。以餐饮业为例,在销售方面,新开或者客少的门店首先希望有更多的新客多来尝试;成熟、客多的门店首要的诉求可能提升翻台接待能力、服务品质,疏堵管理漏洞降低成本;连锁经营的门店首要追求的可能是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和可控性;经营业绩总体良好但周期不平衡的门店可能追求业绩的平衡性,消除所谓的淡季……线下需求的多样性远不止这些。很多O2O平台,从其中一个点切入,试着为商户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但矛盾的地方在于,一招鲜吃遍天的思维、广撒网捞大鱼的战术,对门店当前诉求的实际理解脱节;也极少有门店能够理清要“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我应该找谁?应该如何打出组合拳?”那么,如何让O2O走上良性发展?要从道和术两个角度来看。

从道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原生的自我驱动力。在O2O行业,就分别落地为商户的驱动力(主动拥抱、能拥抱、易拥抱)、消费者的驱动力(能更便宜、更方便、更多增值、更好品质),现阶段,消费者的驱动力发展明显高于商户的驱动力成长。回归到术,个人认为需要从下面几方面来提升O2O的整体效益:

措施一:改善商户的IT环境,降低O2O的落地难度

闭环问题一直是最近O2O探讨的热门,有^认为闭环只是O2O平台运营方的需求,不是商户的需求,无需O2O也能做。我的观点是,O2O不用等到闭环条件成熟才动手,但闭环一定是解决O2O大问题、提升产业效率最关键的因素。到底什么是闭环?闭环既不是线上运营商要求的闭环,不是单纯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也不是简单从线下到线上的闭环。个人理解,闭环应包含两个方面:

业务闭环,指业务关联方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户消费路径、关联数据的完整追踪和实时共享。业务闭环要求平台方与商户的IT系统深度整合,门店业务流、营业资源流与线上实时且安全的共享、线上用户到线下的关联行为能实时同步给线上。商户面对不同渠道的业务分发策略可能不一样的,这要求商户的IT系统能非常友好、智能、方便地处理不同的分发类型,不仅能主动处理优惠券、团购促销的活动类分发,更能直接将常规销售分发到各个线上渠道,更能进一步细化、分解营销活动在线上的不同组合策略;不仅能分发业务,还能非常方便、不依赖于人工干预的线上用户到线下的权益服务,让商户的IT系统来统一甄别、核销各种类型的营销活动和用户权益。让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O2O类型,打通线上O2O运营商的供应链,打通商户一对多的常态渠道,才是降低O2O落地难度、提升业务效率的关键所在。

商务闭环,指利益关联方根据商务契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公平、及时、无损耗的利益分配。账款的清结算,无论是对商户,还是对线上,都是头疼的事情,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各种类型的O2O都能够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并且能让商业模式落地、双方公平、可控、即时、无损耗地进行利益分配,将必然打消双方的商务不信任。这要求双方共享关联用户的支付行为追踪,实现关联款项的自动清结算,进一步要求双方在IT系统的对接上达成共识,并能有第三方来提供自动清结算保障,实现真正的商务闭环。

措施二:需要有人来做好“2”的事情,加快双向闭环的效率。

当无数的团购、直销平台、优惠券平台都大规模的在各个城市铺团队、抢商户资源,何其壮观又何等浪费!当不同的O2O运营商踩破商户的门槛纷至沓来,何等热闹又何等烦躁!如果能够让商户统一接入各个平台,或者说让各个平台统一接入商户系统,效率会不会高很多?但有了IT系统不等于就真的信息化了’商户用好、用活信息化系统才是关键!用好IT系统、主动拥抱O2O,同样需要行业培育,需要人去帮助商户实施渠道整合。

不同渠道的特色、用法、商务模式可能都不尽相同,很少有商户有能力把形形的渠道梳理清楚。如果有人能够帮助商户,根据门店特色、经营阶段的不同诉求,深入参与商户的经营策划尤其是营销策划,整合渠道、落地渠道资源,让渠道真正能够为商户的诉求服务,将大幅提升商户的外部营销能力和效率。

整合渠道,对渠道商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当商务常态化、线上经营活动的常态化逐步形成,日常的线下拓展和维护成本必然大幅降低。

措施三:O2O运营商应转换角色,懂线下,以商户为轴心,为商户服务。

“我们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的消费更便宜”,这是很多O2O线上运营商的想法。这个想法天经地义,商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理念呢!线上运营商、线下商户和用户,其实都是利益共同体,线上运营商也是通过线下商户来落地对自己用户的服务。无论是价格还是服务品质,如果线下商户自己都腾挪不出价格空间、服务品质没有成长的通道,就很难达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初衷。

帮助商户提升竞争力,利益关联方才能真正获益。这要求线上运营商削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消除商务博弈思维,同时认清商户要面临多渠道、应用好多渠道的商性,主动接入商户的IT系统,让商户在一个系统而不是多个系统上更方便、主动地与线上运营商共同运营线上渠道,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和O2O落地难度,才能让线上运营商真正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