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处理;人力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95

[中图分类号]F272.92;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0 引 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环境下,人们面临的是“互联网”时代,大众生活丰富多彩,生产方式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高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重点工作,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为高校后勤提供更加准确的人力资源资料,以便于高校的人才开发和管理,对于后续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加深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就变得非常值得研究。

1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遵循经济学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人本理念的管理理念,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相关人力资源进行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制订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内部与外部的有效资源,来管理员工或者人才,从而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达到企业或者团体的管理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保证实现企业规划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在企业整体的所有的管理模块中,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来管理人力资源应该是跟随科技进步的脚步,能够有效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2 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每一个模块都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那么就无法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率的完成,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将管理过程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将系统构筑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就能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有更充分的应用,也能够大大地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每项决策都可能关系到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人力资源的各种数据信息一定要是最正确的,才能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能够很好的保存人力资源的信息,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 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及应用

计算机信息处理是一项非常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还能够增强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助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处理可以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系统中,利用系统进行管理,所以能够很好的管理人力资源,也能够将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流程化和标准化,大大增加了管理的效率。计算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途径和手段,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能够很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所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就能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也能为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的管理工具,在实际的操作中,只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进行简单的数据操作,录入工作人员的信息,在后面的工作中就能很方便的进行查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积极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3.2 动态管理人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强逻辑性的工作,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改变,整个管理流程是动态的,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动态的人力资源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比如对于员工的工资调资等情况,需要对每位职工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就需要及时地调动员工的信息,在这样的要求下,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够很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管理和监督。

对于高校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化的人力管理管理模式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大大地降低企业或者团体在人力资源方便的花费,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够实现信息高速化整合和运转,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管理人员就能够操作,因此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投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进行员工的招聘与培训的管理,比如在网上筛选简历,网上开 展培训课程讲解等,种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既节省了企业的支出成本,而且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3.3 建设公开透明的人力资源系统,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为手段,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的选聘录用、薪酬管理、保险福利、能力考查、人事调整等工作,人力资源信息数量非常大,内容也很全面,但是人员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导致竞争的存在,因此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人力资源系统,为所有的员工建立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统计和数据再分析,从现实的应用角度来看,计算机信息处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信息处理可以将各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系统,为人力资源的规范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现代化的人力管理管理模式将打破传统模式,能够在需要进行信息的时候统一来信息,员工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信息,实现员工之间信息平衡,无论是员工培训报名还是升职考试等信息,都能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进行处理和,所有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接收信息,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公平就业环境的建立,对人力资源的长远管理起到高效率的促进作用,也更有利于企业的人才管理和交流。

4 结 语

由于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非常重要,在以后的企业和团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种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解决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大红.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3).

[2]王永禄.简析计算机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 GIS 系统设计

Discussion of Design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IS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a water-saving city,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water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planning as a whole of the city. The system would be simulate the routine management work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long with other interrelated departments, it also helped people to make a macroscopic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This system designed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Browser/Server. The overall design and adopted technology be prov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water-saving type soceity; water resources; GIS;system design

1、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国家提出创建“节水型社会”,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将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资源系统工程。在已开发的一些针对水资源在某一领域的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应用单一、与其它系统信息传递不畅、数据异构、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已无法满足节水型社会的管理需要,要实现对全市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开发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水体具有空间属性,因此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GIS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定量、定位、可视化管理,而且对于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水环境分析、灾害分析、预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2]。本文就如何应用GIS技术来设计一个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做出探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管理中应起的作用

地理信息是水资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供了管理空间数据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水资源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网络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1)地理信息系统是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办公软件结合起来开发出面向具体部门、功能更为完善的应用软件,可以完成整个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各个部门、各个阶段所能做的工作。

(2)地理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编码等问题,具有海量数据管理功能,所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有效关联,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3)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专业数学模型以及系统优化模型,以便进行深层次分析,使系统具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和决策数据[3]。

3、系统设计方案

3.1总体设计

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和水资源工程等相互影响与制约的诸多方面,因此系统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应用,从对水体本身的评价分析到水的应用管理,再到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的评价,几乎囊括一个城市的所有“水问题”,是一个资源系统工程。在系统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依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标准,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节水型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建设方案,如图1。

3.2系统功能组成

系统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基础地理信息子系统、水资源管理及辅助决策子系统、防洪减灾子系统、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子系统、水务管理子系统、水价体系仿真子系统、电子地图或三维显示子系统,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数据库是系统的数据源,是系统运行的关键。数据库中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水资源专题数据等空间数据,还要涉及到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相关法规,以及面向各部门的专用属性数据,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这就要求在建库之初要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针对各个子系统的需求合理设计数据结构,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和交互通信[4]。

3.2技术路线

3.2.1系统软件结构 用Oracle数据库来管理海量数据,基于ARC/INFO系列软件,用V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制定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软件结构体系如图3所示。

数据和属性数据。利用Oracle Spatial建立以要素为单位与比例尺无关的集中统一的空间数据库,实现海量数据存储。

(2)逻辑层:采用VC编写应用程序,安装Oracle Client,通过Oracle NET请求数据层服务实现对图形数据的修改。将Oracle下载的空间数据类型转换为ARC/INFO对象,再传给客户端。逻辑层将数据层与客户端隔开,负责识别用户身份、传输数据的加密,保障数据安全、有效和便于控制。

(3)客户端:安装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图形数据的显示和浏览、图形打印以及图形的编辑处理。客户端与上层采用TCP/IP联接,没有安装Oracle Client,减少系统的开销。

3.3.2网络拓扑结构 考虑到系统的应用范围、业务规模和区域的地理分布以及相关部门的业务特点,建议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结合的方式,将系统建成资源共享、又可灵活拓展的实用的GIS系统,并为上级水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系统提供接口和服务支持,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

4、结语

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从宏观上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实现水利信息化,达到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将要着重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解决如何设计好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上级网络的接口,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5]。

(2)由于系统涉及地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信息的存储与更新,传统的关系数据库难以适应,因此,在系统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空间数据仓库这一最新技术应用到开发中。

参考文献 :

[1]宫莹,阮晓红.关于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探讨[J].四川环境,2003,22(2):43-45.

[2]赵玉霞,赵俊琳. GIS技术及其在区域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0,11(3):340-341.

[3]万洪涛.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集成研究述评[J].水科学进展,2001,12(4):560-568.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 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 信息政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趋势的推进,公民信息意识的觉醒,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为当前信息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首先应当界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可以说,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依托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秉承了公共管理的精神理念。本文试图沿着这一方向探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1.1公共信息资源概念及其特征研究

“信息”一词定义繁多。《大英百科全书》中写道,“信息现象渗透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信息的多样性使得迄今为止所有要为信息下一个统一定义的企图都落空了”。要想给公共信息资源作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概念界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美国《公共信息资源改革法案2001)中把公共信息资源等同于政府信息资源。有关人士或从知识产权角度出发.或从社会性角度出发,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定义公共信息资源,定义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概念阐述必然不同,但基本都反映了政府信息或行政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一思想同时。定义的不同也反映了公共信息资源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的集合,包括政府法规信息、政府公务信息、教育信息、公共健康信息、文化信息、农业信息、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环境信息等。范围再扩展一点,各种经济组织产生的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也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经济性、智能性、规律性、整体性、非均衡性等特性;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消费性(共享性)和外部性特征。此外,公共信息资源还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公开性等特性。

1.2公共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以按多种类型划分。如根据公共信息资源本身特性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和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形成方式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分为政府自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政府购买性公共信息资源和社会生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受益者需求范围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全国性公共信息资源和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等。

1.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指公共信息资源的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还包括普通公民。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的结构、类型、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改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加速信息流通,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

1.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特征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1)社会公共服务事业部门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劳动保障、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服务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管理;(2)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如标准信息资源、专利信息资源、文献检索系统、信息搜索引擎等应用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有学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性,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层次性表现在根据反映对象的时空角度可将公共信息资源划分为社区公共信息资源、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区域性公共信息资源以及国家或全球性公共信息资源等层次,不同层次的公共信息资源数量和权重也是不同的。动态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的公共信息资源范围是不同的,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公共信息资源的复杂特性意味着在管理方法上应根据类型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和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宗旨;(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具有政府一社会互动性;(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集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1.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运行研究

主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1.6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的预测研究

准确把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革命和民主进步推动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向网络化和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标准化、个性化的趋势。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2.1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很大,导致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程度、公民民主意识、信息教育水平等社会信息化建设明显失衡。正确认识现状有助于根据实情制定信息政策和发展策略,营造和谐的信息环境,采取更公平有效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属于社会调研的范畴,有一整套成熟的调研方法可供借鉴。

2.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主体复杂多样。建立一套结构完善、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性质、纵向的隶属关系及横向的协作关系、人员配备、职责划分等。

2.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些方法有:生命周期管理法、内容管理法、环境扫描法、信息审计法、信息系统设计法、项目管理法、人力资源管理法等。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除了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性,所以以上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变通。同时,公共管理中的技术与方法也可以被借鉴用于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

2.4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研究

广义的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有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组织存贮与检索技术、信息传送与服务技术等。技术开发主要在计算机信息科学领域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

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外部环境研究

3.1政策的研究

信息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是对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进行调节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是国家对信息活动和信息事业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目前,我国在信息政策研究中比较集中探讨的问题包括信息政策概念内涵、信息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国家信息政策建设策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信息政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国外信息政策研究、不同国家信息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及如何从信息政策的内在联系上构架一种合理的信息政策体系。就信息政策所面对的对象出发,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需要解决地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信息化、信息安全与保密、国际信息流通、信息管理体制、科技情报、图书馆、大众传播问题、出版问题、信息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3.2信息法学的研究

信息法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产生、传播、收集、处理、存贮、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转让信息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目前,信息法学学术研究方面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有信息自由与平等、信息共享与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信息网络中的法律冲突、信息法律制度建设等。狭义的讲,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有所区别,信息政策作为社会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具有灵活性、动态性、阶段性的特性,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而信息法律则具有稳定性、时效长、普遍性的特点,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信息政策对信息法律有指导作用,是信息法律的基础,信息法律则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两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不同的功能优势。广义的讲,信息法律也属于信息政策体系。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保障信息来源的公开透明、信息渠道的规范畅通、信息权利的公平及可实现。

我国的信息政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科技情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三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扩展到信息安全和网络规范、个人隐私,进入21世纪后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立法在信息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信息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国家级立法较少,宏观规划多于微观规划,定性的目标性的阐述多于定量的具体的措施,但加强信息政策制定、执行的力度已取得共识。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审议中,《图书馆法》的制定也在进行中。 

3-3标准的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标准是从行业角度、技术层面出发,保证信息的公开和共享,规范信息提供者的行为,保障公共信息资源可获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公共信息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从业人员标准等。

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公民信患素质教育

4.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展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追求管理传统,以管理理论统帅相关学科知识。而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图书情报机构,思维习惯与传统根植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众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也是图书情报专业改名而来,这使得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管理实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1)根据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确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性强而又相对稳定的有机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2)建立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构成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以适应基层操作、中层管理、高层规划等不同层次工作的需要;(3)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4.2公民信息素质教育

对公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要使人们能够确认针对信息的需求。提出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制定成功的信息搜索、获得、评价、组织策略,并将新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公民信息素质教育还应包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界探讨信息素质教育局限于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和讲座,主要讲解图书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同时简单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等,手段相对单一,内容陈旧,并且很少涉及到信息伦理教育。与此同时,业界缺乏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来规范和衡量整个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成果。对公众普及信息教育,也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本科教育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教育的必要性。

(1)是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资源,在信息社会,核心资源就是信息。现代社会材料、能源高速耗损,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正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对于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各级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企业推行ERP、电子商务等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支持。在军事上,自海湾战争以来,各国都意识到雄兵百万、机械化作战等已经是上一代军事模式了,现代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谁能够掌控信息资源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成败。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

(3)是我国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教育部曾经下文指出,高校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应该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合,在其结合点上形成新的学科专业方向。而信息资源管理正是这样一门软科学,它跨越了文、理、工、管多个学科门类,涉及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等多个学科。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符合我国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4)是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发展和整台的必然选择。1998年,当时的国家教委重新划分专业目录,将图书、档案合并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不少高校也紧跟着把这两个专业并入管理院系,但随之也带来一些消化不良的问题。图书和档案都属于信息资源,而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则将这两种信息资源与管理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促进图书和档案专业更好地融入管理学大门类。随着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的实施,可以创建新的上位学科来支持和引导图书和档案专业的发展,拓宽专业口径,化解双方过去的无序争斗局面,使它们团结在新的旗帜下共同前进。在信息资源管理本科阶段完全可以包含原来两个专业的基本内容,而更专业的部分可以留到研究生阶段去区分和学习。另外,原情报学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也可以在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中一展身手。

(5)是改善相关传统院系的招生和就业状况的合理举措。近些年来,图书和档案专业的毕业分配虽然很好,但生源质量和人数却持续下滑,也即出口好但入口差,长此下去,势必导致学科的衰败。对于出口好,也应看到主要是因为冷门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而这种现象未必能够持久。通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不仅仅是换了一件新潮的外衣,更预示着过去的冷门专业将焕发新的活力,屹立于信息时代的潮头,而这也将极大的改善相关传统院系的招生和就业状况。

现阶段,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些有利条件。

(1)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和发展为我们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获取了有益的经验。尤其是各位专家学者在理论上的建树以及各经典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的实践,都值得我们借鉴。

(2)我国的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如果说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我们更多需要的是信息工程技术人员,那么现在则更加需要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然而,图书和档案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有限,而且主要进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专业机构,使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3)教育部的原则意见为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教育部2001年10月发文《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对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形成有力的支持,尤其是第七和第八条:“7.积极开办应用文科专业。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合,在其结合点上形成新的学科专业方向。8.鼓励高等学校加大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新的发展。”

(4)高校的院系整合和专业改革为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基本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原国家教委前两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分别是1993年和1998年,其中1998年的修订直接导致了很多高校中的图书和档案专业并入公共管理学院。而近些年的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是非常快的,再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已是迫在眉睫,信息资源管理的最终正名已是难以阻挡的趋势。

下面我们来谈谈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基本构想。

1.合理设置相关院系及专业

不同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整合院系及专业以利于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原来就有独立的档案学院,图书、档案专业隶属于档案学院,将档案学院改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非常合理。浙江大学实际上裁撤了图书和档案专业,整合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这种改革对于传统的理工类高等院校较为合适。对于综合类大学,图书和档案专业大多已经归入公共管理学院。以西北大学为例,图书和档案专业于2000年归入公共管理学院图档系。人大和浙大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西北大学是一个传统的综合性高校,但直接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显然牵强,立即裁撤图书和档案专业也太唐突,这两个专业的毕业分配至今仍是公共管理学院内最好的。我们认为,分阶段地循序渐进是最佳选择。

现阶段可以不改变现状,将图档系更名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这一点我们已经实现),下设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三个专业(应视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鉴于国内目前还没有不裁撤图档而独立设立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先例,必要时可以暂将其命名为政务信息管理。但需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政务信息不能简单的归于政府信息,二是信息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图档可以合并招生,分开培养,但信息资源管理应该独立招生,最好文理生兼收。待条件成熟时再整合原有专业。这个条件在外部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教育部学科设置的再次修订,在内部是我们师资和教改的推进。

以后可以考虑将图书和档案专业完全并入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拓宽其本科专业口径,而在研究生阶段再细

分图书馆方向、档案方向以及政务信息方向等。系内还可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编辑出版学以及文秘等专业,但文秘专业的职业化倾向过重,科研氛围不足,必要时可以撤除,转为在电子政务方面考虑专业发展。对于那些没有图书和档案专业背景的高校,建议直接申报创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河北师范大学就是在无图档专业的情况下在商学院设立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2.准确把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各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各类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及相关技术,以及政务和经济信息管理行为、程序,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处理、检索、传播以及综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资源管理”还应肩负起提高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信息资源管理素养的重任,其重要性不亚于外语和计算机。

3.科学构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及功能,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由通修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学科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门类构成。其中通修课程没有明显的专业区别,目的是完成基本素质教育,在此不做讨论。经过仔细斟酌,我们拟首先设置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为: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法学、信息传播技术、信息描述、信息检索、信息处理、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政务、图书馆学基础、档案学概论、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可以设置如下: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西方经济学、财政与金融、基础会计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经济学、信息计量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认知与决策、新闻学基础、情报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文写作、运筹学、逻辑学、电子文件管理、多媒体技术等。

4.勇于创新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机制和教学方法

既然专业是信息资源管理,那么对于教学信息资源也应该用现代化方法进行管理。我们已经初步建成教学资源系统、教学交互系统以及教学评测系统,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中来,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和素质全面发展。另外,学校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出版社,当地政府的信息中心,当地优秀企业等,均应发展为教学和实习基地。我们还特别鼓励本科生在实习和调研以后撰写相关论文,不少学生在《电子政务》、《陕西档案》等期刊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

5.努力实现与相关传统专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概念较新、口径更宽:图书和档案专业更加偏向图书和档案专业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开发、项目管理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文秘专业在组织、文书、心理、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要求更多;编辑出版专业则更加专注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我们力求在保持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促进专业交流,协调专业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改进完善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14-02

一、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当下,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并列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且与知识创新一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由传统物质文明而向信息化精神文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其中,信息资源是促成加快形式转变的主要因素。狭义的说,信息资源管理即是对各类信息本身进行汇总整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汇集于生活的四面八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在这些信息中,有些信息无需长期保存,而有些却需要人们永久的记录下来。这些信息的价值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因此,这势必就需要人们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的分类,并加以管理;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更要对产生信息的来源进行整理储存,开发其中的使用价值,使之能够为人们服务。作为一种资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如果只有信息的汇总,而没有信息资源管理,那么人们的生活就将会成为一台负荷沉重的机器,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加快转变经济方式,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下,公共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彰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对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公共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笔者认为其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不足

在我国的大力提倡下,大多数公共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部门。然而在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对工作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部门名存实亡,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关键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高度。

2.管理体制问题

公共事业单位包括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保障、城市供水、环保、城市交通等多个单位,单位间各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基于这种现状,从而使得在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上出现了严重分割、各有侧重,严重影响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难以达到协调统一。

3.相关制度不完善

鉴于国家目前对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且已通过的相关条例又太笼统、抽象,对相关职责人员一律统一编制,从而使得公共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滞后,无明确奖罚制度,功能交叉重复,严重阻碍了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4.基础设施落后

在当前,新一代的网络系统早已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然而在公共事业单位,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及网络系统的落后,对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公共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笔者认为,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应当向企业编制的方向发展。其一,这着眼于全球经济化建设的大方针考虑,在切实加强为人民群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步伐,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其二,是为加强公共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程度,让更多的相关人员能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信息竞争的激烈,从而加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

1.真正重视信息资源

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状态以及运动属性的碰撞之间,只要有所接触,即会有信息的产生。加强人们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是为能够让人们在信息的产生过程中发现真理,并应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对人们产生影响,以及提供借鉴作用。作为公共事业单位来说,信息资源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工作借鉴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加强自己为公民的服务意识。明确机关单位在信息资源管理当中的主导地位,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健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通过培训、基层锻炼、思想教育等手段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通过对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的关注,扩大信息的覆盖层面,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

2.构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目前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还需要从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目前,我们的社会公民都能够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作为服务我国公民的公共事业单位,更应该看到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确保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服务公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要加强思想观念建设,减少假大空话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保障,构建出适合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引进高素质应用人才,切实为单位健康稳健的发展做出贡献。

3.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利用效率

目前的国际形势是一个体现了高竞争、高效率的严峻形势。任何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社会团体迟早会被全球经济化的浪潮所淹没,被社会快速发展的局势所淘汰。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的性质,所消耗的资源也是由国家所提供,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管理体制造就了一部分人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引进竞争机制,是为打破政府信息资源独家垄断的现状,实行政府资源信息开发利用主体的多元化,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的开发利用政策,正是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使公共事业单位真正实现向企业编制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管理素质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随着众多信息化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壮大,对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能够驾驭计算机等应用设备,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通过专业知识的培养,使他们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扩大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及其应用价值。要切实加强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素质,一方面是面对社会招收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应用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控具体工作流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结语:

公共事业单位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更是公共事业单位中重要的工作项目。没有认识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在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中,主管部门以及单位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加强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交流渠道,引进竞争意识;要加强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面向大众,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主管领导要注重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合作交流,改变各自为政的不合理现象,强强联合,共享信息资源,以期更好的服务人民,为我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