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路桥工程;现状问题;施工控制;质量管理
一、我国桥路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科技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公路与桥梁工程行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已经铺平了道路。川藏公路被证明是道路桥梁工程中最为辉煌的成就。然而,每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虽然在道路桥梁工程方面我们都取得了令人关注的伟大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下路桥工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认真总结出现在一系列的建设问题。例如:公路与桥梁工程管理不到位,使得近年来的桥梁,质量下降,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促使事故频发等,给项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也直接制约路桥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施工现场位于较偏远的桥梁工程,环境及建筑规划路线很长同时,还相应地增加管理困难。笔者对当下路桥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管理不善,施工现场混乱:施工人员安排不当,工人违章建筑,现场管理监督不到位,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废旧物资等等情况也使得施工现场存在较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直接关系到该项目的质量完成,并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带来整个建筑项目无法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公路桥梁的建设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1.2 对工程材料采购管理不到位
项目工程部门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采购项目所占部门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施工材料,工程根本无法进行。从国内道路与桥梁工程业务的实际分析,采购和施工材料项目的普遍现象是较为落后。项目组采购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加上相关的工作往往需要极大种类和数量的工程材料的采购,因此,所采购部门的购买力度往往跟不上门的建设进度,延缓建筑的施工进度。加上部分采购人员为了谋取利益,采购一些质量问题建筑材料,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项目建设根本无法实现项目的预期寿命,其使用年限大大缩短,给承包商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二、公路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桥头台阶问题
在桥梁与公路的联结处,由于桥头搭板施工不到位,搭板的质量控制得不够好,没有达到安全联结、平稳联结的效果,因此便出现了凹凸不平的联结或阶梯型联结所形成的桥头台阶的现象。
一是这些台阶的出现直接导致路面平整度下降,直接给车辆行驶中的平稳度、舒适度和安全度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车辆行驶时在缺乏安全高度防范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的安全隐患,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是因为回填在桥台后背的材料质量不佳,主要是压实性能和排水性能比较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桥头台阶的出现使车辆不得不采用减速行驶的方式通过,从而导致车辆行驶速度达不到高等级公路的全线速度的标准要求。当汽车遇到桥头台阶时,一般需要提前一定距离进行减速处理,较缓慢地驶过台阶以后,又需要大约相同的距离进行加速,才能达到车辆的正常行驶速度,其直接是直接影响了路况运行的正常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路基路面破损问题
桥梁路基路面工程完成后,其断裂的问题也很常见,有的甚至会出现破裂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一是路基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控制不力,因路基不稳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或损坏的路面;其次,缺乏足够的原料配比,公路沥青使用比例不符合标准,极大地影响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三是由于路面基层材料本身的收缩,也容易导致沥青路基表面裂纹,从而引发的路面破损现象;四是由于温度,天气变化会影响道路路基的质量,造成破损路基路面,同时,在滚动操作的过程中,将会经常受到阳光暴晒和风吹雨淋的长时间影响,这些细纹线及裂纹和裂缝,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的开裂损坏,从而影响了道路的正常寿命,缩短道路的有效寿命,减少路面的有效利用。
2.3 路面与桥梁连接的质量问题
道路和高速公路桥两端之间的接缝连接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使用。在施工期间,道路和桥梁都只有两个单项目施工,在施工施工接近尾声期间,必须要正确处理接缝的连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相应的沉降问题,在未来交通运行以及使用过程中,它会严重影响到了正常运行车辆。路与桥连接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表面压实机械太小,造成桥台回填压实不到位,车辆通过后,开始压缩路基沉降,从而使结桥梁和路基会发际线收缩裂缝。
三、如何加强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3.1 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建材标准采购材料,并由始至终地保证水泥材料的质量稳定、不变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必须按照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配比混凝土,还要充分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草帘等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再次,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振捣充分,尤其是腹板内预应力管道比较集中的地方更要做到不欠振、不漏振,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3.2 加强桥梁结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仔细精确地做好测量工作,放线定位工作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丝毫偏差。在桥墩、桥台施工完成后,要将桥梁的平面位置完全确定下来;其次,由于桥梁结构形式很多,施工工序和技术较复杂,要求的施工工艺较精确,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混凝土的振捣、养生、到预应力的张拉等都要严格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再次,还要着重注意桥梁外观的美观平滑,不能出现由于施工手段的缺陷或混凝土振捣不均而引起的外观质量欠缺。
3.3 加强路面与桥梁连接管理
首先,桥梁台背填土应选用压实性能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回填材料,比如中砂或级配砂砾,力求达到最佳压实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台背填土的沉降量;其次,将道路开槽至旋喷桩桩顶,将桩间软泥清理干净后装置回填材料,再采用震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保证回填材料填满桩间空隙;再次,在回填过程中,虚铺厚度要控制在23cm左右,确保压实后每步厚度不超过20cm,回填碾压完成后,工作人员还要进行密实度检测,对不合格点还要进行重新碾压,以保证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 孙高飞.对公路桥梁病害的分析及处理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
关键词:基底 袖阀管 注浆 施工技术
The Guangzhou railway bridge pile base of sleeve valve pipe gr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iu yi wen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new Guangzhou station of bridge pile base consolidation project, describes the sleeve valve tube gr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key technology. For similar work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Basal Sleeve valve pipe Gr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工程概况
新广州站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客运专线之一――武广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场设计28股道,15座旅客站台。新广州站采用站桥共柱形式,站房桥承担铁路和站房双重荷载。部分墩位地质较差,为改良粉细砂、淤泥或淤泥质土等液化地层,设计采用注浆加固处理使地基强度达到150KPa。
2、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附近,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形平坦且开阔,地面标高一般-1.254~3.387m,绝大部分为网状的鱼塘,局部为菜地、苗莆,公路交通便利。
2.2 地层概况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颜色较杂,灰黄色为主,结构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砂土及少量碎石等堆填;为近期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
第四系冲积层(Q4al):(1)淤泥:深灰、灰黑色,流塑,含少量有机质,局部见贝壳等物,有腥味。(2)粉质黏土、黏土层:灰黄、灰白、青灰色,软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含砂粒,呈透镜体状,带状分布于砂层中。(3)粉质黏土、黏土层:褐黄、灰黄色,硬塑,主要成份为黏粒及粉粒,局部含少量砂粒,呈透镜体状,带状分布于砂层中。(4)粉细砂层:深灰、灰黑色,饱和,松散,主要颗粒成份为石英,含淤泥质,分选较好。(5)中砂层:灰黑,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主要颗粒成份为石英,含少量黏粒,级配较好,呈透镜体状。(6)粗砂层:灰黄、褐灰色,饱和,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次圆状,局部黏粒含 量较高,分选差,呈透镜体状。
3、袖阀管注浆原理
浆液经过注浆泵加压后,通过连通管进入注浆管,聚集到袖阀管注浆管段,然后通过钻有直径为6mm的泄浆孔的PVC管(即袖阀管),在内压力的作用下,将包裹在PVC外的橡胶圈胀开和套壳料挤碎,当压力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被加压的浆液就会沿着地层结构产生充填、渗透、压密、劈裂流动。此时由于供浆量小于进入量,压力会自动回复到平稳状态,续后的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使得劈裂裂缝不断向外延伸,浆液在土体中形成固体,从而达到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的目的。逐次提升或降低注浆内管即可实现分段注浆。
4、袖阀管注浆设计
4.1 注浆目的
高架站房桥梁D1-14、D1-15、C2-14、E-14、F-15、F2-14、墩位处地基应采用注浆加固处理,改良粉细砂、淤泥或淤泥质土等液化地层,使地基强度达到150KPa。
4.2 注浆方法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特点和工程对注浆质量的要求,选用袖阀管注浆,注浆浆液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4.3 袖阀管注浆技术参数
(1)注浆孔规格及孔距。注浆钻孔桩径110mm,压浆孔间距1.41m。(2)浆液配合比。水泥:水玻璃:缓凝剂:水=1:0.05:0.01:1.98。(3)注浆量。注浆流量宜为7~20L/min,浆液有效扩散半径不小于0.5m。(4)注浆压力。粉细砂0.2~1.2MPa;粘性土0.3~0.6MPa;淤泥或淤泥质土0.2~0.4MPa。注浆流量宜为7~20L/min, 浆液有效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5、袖阀管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放样定位钻机就位调整对中开钻控制垂直度成孔灌注套壳料安装袖阀管套壳料养护配制浆液进行第一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二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三轮次注浆拔管、封孔场地平整
6、袖阀管施工
(1)采用地质钻机钻注浆孔,采用110mm钻头钻进。开钻前应调整好钻机的垂直度,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2)钻孔到设计位置后,从钻杆内向孔内注入封壳料。封壳料采用水泥、粘土混合浆,配合比为水泥:粘土:水=1:1.5:1.88,3天龄期抗压强度约为0.3Mpa。(3)注入封壳料后,应立即将制作好的塑料袖阀管插至孔底,并尽量使袖阀管垂直和位于孔的中央。(4)待封壳料的强度达到0.3Mpa后,可开始第一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50%。采用带有双向密封装置的专用注浆枪注浆,注浆从下而上逐环进行,浆液水灰比为9.0,全孔注浆段注浆完成后,把铝塑管插至袖阀管底,用清水把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清洗干净。(5)待凝12小时后,可开始第二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30%。注浆方法同第一轮次注浆,浆液的水灰比调整为0.8。(6)待凝12小时后,可开始第三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20%。注浆方法同第一轮次注浆,浆液的水灰比调整为0.8。(7)注浆施工过程应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对钻孔深度、每轮次注浆压力、每轮次注浆量、每轮次注浆时间和总注浆量等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整理资料,经常分析对比相邻注浆孔和相邻排注浆孔的注浆流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根据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估计注浆效果。对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
7、保证注浆质量的措施
由于注浆不同于其它工艺,施工中存在地层复杂、浆液流动随意性较大等困难,在严格工艺控制的同时重视过程控制,根据试验段施工及注浆效果分析,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证注浆质量:(1)跳孔跳排间隔注浆:路基注浆第一步注奇数排奇数孔,第二步注偶数排奇数孔,第三步将余下孔依次由外向内注,帷幕注浆则采用先外侧后中间的注浆顺序;(2)定量定压注浆:外侧先注孔采用以定量为主进行控制,而内侧后注孔则以压力控制为主;(3)结合注浆压力分析地层吸浆量,针对注浆不足的孔进行补注;(4)注意观察压力、流量、浆液及周围环境变化,并及时调整注浆参数,做到施工过程动态控制。
8、结语
袖阀管注浆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分段、定量和间歇注浆、能较好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压力,可重复注浆,且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很小。袖阀管注浆对改善地层条件是一种有效方法。对粉细砂、淤泥或淤泥质土等地层有广泛的适用性。施工关键是双液配合比及注浆压力的选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力学原理;桥梁工程;施工
桥梁建设所用的力学知识非常广泛,其主要涉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动力学等知识,只有准确掌握这些知识,方可有效解决桥梁建设中遇到的力学问题。为提升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促使桥梁设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力学原理的应用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此时,我们高中生加强力学知识的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互融合,能有效提升自身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各种桥梁工程中力学原理的应用
1.拱桥中涉及力学原理
拱桥是我国传统三大基本桥梁形式之一,它已成为世界最广泛的桥梁。我国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发展史。由于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外形均是曲的,拱桥的设计为半圆形结构,两端设置相应的桥墩,设计过程中把桥面重量转移至桥墩上,见图1。如果有物体经过桥顶时,物理做的运动为四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物体的重力及桥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当物体处在失重状态,物体运动速度明显加大,失重的情况更加明显,物体对桥的压力越来越小。正常状况下,拱桥一直处在受压状态,物体的压力沿着拱形互勉向外传递至桥墩上。此时,拱桥拉力可以忽略不计,拱桥自然弧线及力向外扩散能力能有效降低拱桥下侧受到拉力的影响。必须注意,拱桥的半圆越大,下侧遭受拉力的影响更大。
2.悬索桥涉及力学原理
悬索桥是指利用索塔悬挂并通过锚固结与两岸缆索为结构的称重构件,这种桥梁中最大的力为悬索中的张力及塔架压力。因塔架基本上不受到侧向力的影响,其结构可做得非常纤细,加之,悬索对塔架还有发挥一定的稳定作用。悬索桥主要包括悬索、吊杆、锁踏塔、桥面系等部分组成,主要承重构件为悬索,通常采用抗拉强度较高的钢材制作而成。由于悬索桥可充分运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自重量轻、用料少等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悬索桥的力学原理为:铆钉利用桥塔将主缆拉起来,桥梁借助吊杆悬挂至主缆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桥梁,桥梁设计时,除要使用物理知识解决桥梁承受力以外,还要考虑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都为我们日后学习桥梁设计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索桥主要承重构件处在锚固的锁定上,少数设计者为满足特殊的需要,会把主缆直接锚固在加劲梁上,去除庞大的锚碇,形成自锚式悬索桥。因悬索桥水平力大小与主缆的矢跨比存在密切联系,可通过调整矢跨比调节主梁内的水平力。通常来说,跨度较大,可适当加大矢跨比,从而减小主梁的压力,反之,合理减小其矢跨比,促使混凝土主梁的压力适当提升。
二、桥梁施工中运用的力学原理
1.混凝土施工
从受力角度分析,探讨预应力与混凝土施工相互结合,本应使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为实施恰当的编束,先要把预应力筋梳理顺直,方可预防预应力筋在张拉或穿孔操作中出现互相缠绕引发不均匀受力。入股钢丝受力不均匀,非常容易被拉断,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从力学角度分析,努力使合力作用线处在核心截面构件之内,避免边缘拉力与偏心受压力过大的情况。张拉操作时,实施有条理的对称张拉,进一步减少偏心受压。在力学原理的结合下,分阶段对称张拉能获得良好的张拉效果,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预应力设计、建设是工程预应力施工必须考虑的因素,需要对其受力原理展开分析,运用力学原理恰当控制设计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2.模板与支架安装
从设计学角度分析,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是整个施工重点关注的内容,模板安装设计应在进行受力分析基础上,保障支架构造的安全性。由于现场施工中,荷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对桥梁支架和模板进行安装时,要给予有力的组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认真计算并落实支架验收、模板验收等内容。由力学原理可知,如果受力不均匀,极易导致支架基础不牢固,从而发生变形。对其受力进行分析可知,若受力过大,模板与支架可能发生位移、下沉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模板与支架拆除也应严格按照技术的要求,根据设计顺序完成查处操作,防止不利受力引起严重的破坏。总之,桥梁是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穿越河流、铁轨、峡谷等障碍。本次研究以力学原理为视角,探究其在拱形、悬索桥及其施工环节中的应用,以期为桥梁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邓子含.桥梁的类型与设计中的受力研究[J].绿色科技,2016.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rapid development, as highway construction's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also obtaine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In the human culture history, the bridge holds an important page.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wooden bridge, the stone bridge and the chain bridge long time maintained the world advanced standard, once occupie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bridge history, for world bridg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forerunner's historical function,
关键词:公路桥梁 信息技术 伸缩缝
Key word:Highway bri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ansion joint
一、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桥梁以惊人的规模和建设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至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跨入世界桥梁强国之列。
但是,由于公路桥梁建设和交通产业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桥拔地而起;另一方面,大批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初至80年代未的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和超设计车流作用及其他复杂因素影响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开始沦成为危桥。
翻开近几年的桥梁垮塌案卷,让人触目惊心。公路桥梁工程的根本是质量,要提高工程质量,关键在于施工技术的提高。只有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桥梁施工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质量。加强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探索,对确保提高我国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公路桥梁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质量是工程的根本,钢筋混凝土作为这些基础设施的主要结构,其施工技术和质量乃是公路桥梁质量的根本保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需要引进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提高工程质量。
二、预应力混凝土槽型梁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结构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形式的新型桥梁结构,与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相比,如箱形梁、T形梁等,它具有高度低、引桥长度短、节省土地资源占用、工程投资少以及建设工程量少等优势,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稀少以及对桥梁净高要求有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建造。
为了保证使用性能尽可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方式和锚具多样化;预应力钢材一般采用钢绞线。板桥跨径可做到25m,目前有建成35~40m跨径的桥梁。在我看来跨径太大,用材料不省,板高矮、刚度小,预应力度偏大,上拱高,预应力度偏小,可能出现下挠;若采用预制安装,横向连接不强,使用时容易出现桥面纵向开裂等问题。由于吊装能力增大,预制空心板幅宽有加大趋势,1.5m左右板宽是合适的。该领域的许多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与其他形式桥梁结构相比,具有明显的缺点,如抗扭转能力差、剪力滞后效应大等。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架设安装方便,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其最大跨径以不超过50m为宜,再加大跨径不论从受力、构造、经济上都不合理了。50m跨径以选择箱形截面为宜。
近年来建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较多。其发展趋势为:减轻结构自重,采用高标号混凝土40~60号;随着建筑材料和预应力技术发展,其跨径增大,葡萄牙已建成250M的连续箱梁桥,超过这一跨径,也不是太经济的。大跨径连续箱粱要采用大吨位支座,如南京二桥北汊桥165M变截面连续箱梁,盆式橡胶支座吨位达65O0KN.这种样大吨位支座性能如何?将来如何更换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我国公路桥梁在100M以上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三、公路桥梁伸缩缝的施工控制
在公路桥梁建设中,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桥的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伸缩缝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装置,也是桥梁上部结构的薄弱部位。桥梁通车运行后,受热胀冷缩的影响,桥梁梁体会发生变化使梁端发生位移。为适应这种位移,保持行车平行,必须设置桥梁伸缩缝装置。桥头伸缩缝处跳车问题是目前国内公路较常见的道路病害。桥梁伸缩缝处出现破坏,接缝处下沉,路面损坏,会出现高低不一的台阶,轻则使通过的车辆产生跳动与冲击,给桥梁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并影响司乘人员的舒服感,重则会引起交通事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不足;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
1 桥梁施工难度逐渐加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需要,现代公路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运输任务,对公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之变化的是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桥梁的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公路中,需要建设高墩桥梁。由于公路桥梁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其中涉及到的路线,十分复杂,公路桥梁所处的地形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地方地形条件非常复杂。一般说来,在这种地方交通运输不便,再加上需要建设较高的墩身,就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在我国,还有一个公路桥梁实施的通病,就是工程量大,工期短,这无形中又加大了施工难度。
2 各种原因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也日益增加,单车重量也在不但加大。不仅如此,超载情况十分频繁,超出了桥梁的承载力,使得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在一些交通量大的部位,混凝土开裂、剥落、衰变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些问题对桥梁的损害非常大。另外,钢筋的锈蚀使得桥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部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维护,如此反复下去,如同一个无底洞,公路桥梁的经济价值大大缩水。所以,现在公路桥梁的耐久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希望建成的桥梁可以经得起长期的使用,而不是在投入运营不久之后就需要封路进行维修。由于种种原因,桥梁还会出现一些病害,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比如有箍筋出现锈蚀、斜腿主筋,以及铁锈膨胀引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等,同样也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二、我国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上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活跃,地区间的运输量与日俱增,公路里程也随之增加。也就是说,当今的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公路桥梁来支撑,所以,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急需提高,来适应当今对公路桥梁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经验累积,以及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我国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梁桥。在当今桥梁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桥梁已经渐渐为大家所掌握,由于其适用性非常强,所以也被广泛的运用在桥梁的建设中。我国是在桥梁技术方面是佼佼者,2007 年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钢混组合梁式桥梁以跨径330 m 成为梁式跨径的世界之最。
2拱桥。上海卢浦大桥为代表,中国拱桥技术是有目共睹的,几千年前的赵州桥就是拱桥中的经典。现代中国的拱桥技术在继承了前人的精髓之外,也加入了现代技术,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拱桥技术不断进步,在施工技术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石工、双曲拱、桁架桥、钢筋混凝土拱、混凝土肋拱与烘箱、钢拱桥等都达到了世界标准。
3斜拉桥。苏通大桥为代表,它的跨径是1 088 m,是世界上首座跨径超千米的大桥,并因此而载入世界桥梁发展史册,当然也是斜拉桥中代表。
4悬索桥。代表是汕头海湾大桥,这是中国自己创新的技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混凝土箱型梁悬索桥。
5跨海长桥。在中国跨海长桥技术是非常需要,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在桥上架桥会使得隔海相望的两个地方距离瞬间缩短,利于两地间的贸易往来,更有利于人们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著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跨海大桥中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在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在一些方面还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也在很多方面有我们的优势。我国桥梁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这些成就也反映了我国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勘查、技术等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实力的,在有些方面甚至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世界桥梁技术强国,我们也是其中之一。在施工技术上,我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创新是施工技术进步的动力,也是工程技术持续发展的源泉。目前,对于我国而言,在桥梁施工技术上,除了要继续创新之外,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尤其是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使我国的桥梁技术不断进步,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
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1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运用到现在高科技信息技术,而且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信息技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现代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关键技术是以保证工程质量为核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有安全、进度和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平衡多方面的要求,来最大程度的保证工程质量。在现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的高科技信息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
( 1) 信息仿真技术。仿真技术主要是模拟数据进行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在土木工程中主要是用在结构计算、施工技术和管理领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建筑施工的核心。结构工程都会用来仿真技术,内力仿真技术的分析结果对于工程的建设安全来说,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是安全施工的直接保证。
( 2) 优化与建模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优化与建模技术运用得十分广泛。优化技术是用于对工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进行全盘考虑,在此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使得整个工程在技术、经济和时间上实现最优。
( 3) 网络技术。公路桥梁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信息的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信息和主题网站的管理,具体包括文档管理、搜索引擎等功能。
2在施工技术中融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在公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中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增加建筑施工技术含量的方法之一。
( 1)建筑企业应该实现施工管理信息化,增加施工的技术含量。信息技术主要用于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化等,这些技术应用在施工管理中,可以大大缩短信息管理时间。将这些信息化的特征与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计划。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信息需要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 2)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中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在传统的公路桥梁工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信息管理,但是这些信息管理一般是以纸为载体,用的手工化的操作方式,这样使得信息管理工作程序繁琐,费用高的同时,效率也低。而且这种方式要实现信息传递也比较困难,尤其是要实现信息实施传递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信息交流沟通不畅而造成损失的情况也是十分常见的。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是很好的选择。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很多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处理效率,都将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引进,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可以效仿这种做法。
3高度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
公路桥梁完工后投入使用,难免会遇到超载问题,这些在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桥梁超载会引发众多问题:( 1) 会引发疲劳问题,超载的汽车通过桥梁时对桥梁施加的应力超出了桥梁的承受范围,会加大桥梁的损伤,有时甚至会引起整体结构的破坏。( 2) 超载造成的损伤是不可恢复性的损伤,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措施可以挽救,使得原本在正常载荷下可以正常工作的桥梁,一些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化,危害到的不仅是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还有过桥者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说,重视超载问题,是在桥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现实情况对设计者提出的要求。
四、结束语
公路桥梁是现代交通的主动脉,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其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相信随着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终会实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