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质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淡化课程,一切回到儿童的生活中
生活就是教育。新课程品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新课程标准,按照学生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按照儿童社会生活的主线编写。教材以儿童为主角,将综合化的生活事情作为教学内容,以儿童的文化为表现方式。品德是为了生活,是通向美好生活的途径。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找到学生的需求,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放下职业的面具,淡化课程的意识,和学生拉家常一样,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课堂的空间,回到生活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现个人品德的提升,实现社会道德的发展。
二、开掘生活,一切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
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活需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生活特点,激活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讲解关于谦让的品德的时候,课间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自由跳绳,结果,许多学生抢不到绳子,产生了行为冲突,产生了思想上的矛盾,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教会学生自己产生觉悟,人应该相互谦让,让谦让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品德。
三、热爱生活,实现生活中的快乐成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心灵研究社会。教师要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走进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产生思考,提升道德认识,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经验,实现学生快乐成长。
1.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情境 教师要创造真实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优化生活空间,引导学生感受到自然、清新、美好的学习环境,让原来枯燥乏味的思想转变成充满滋味的生活享受,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教师可以在品德课上结合学生平时的就餐情况进行品德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并体会那些农民伯伯对我们的重要性,粮食对我们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要学会为生活而辛勤劳作。
2.科学处理生活 教师要让学生全心走进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特点,让学生走进生活,领会生活的真谛,让品德教学焕发生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找到一个优点就画一面红旗,通过学生涂、展、评活动,比一比谁的红旗多,这样来比赛谁的优点多。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来思考自己的优点,这样,学生的品德课程就是生活大课堂,就有了源头活水,激发起学生共鸣。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也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了品德教育中儿童塑造自己的优秀品质,滋养自己的灵魂,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性的目标。
四、走进生活,共创美好家园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教师要引领学生经过换位思考、角色体验等方法来走进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融合,努力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1.加强班级管理 学生每天的生活环境和班级分不开,现在我们许多品德书中的道德规范,都是班级管理中的内在的要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就要从班级管理抓起。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品德的教学和班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样的班级队会活动中深化思想认识,塑造道德品质,学会理性调整自己的感情,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从生活中学习。
2.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课内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发展,学会生活,学会领悟,学会成长。例如,教师讲解交通安全主题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到交通路口观察汽车和行人的情况,回学校后讨论应该怎样过马路。教师可以邀请有关的交警到班级进行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全面了解交通安全的知识。教师可以编排学生的文艺节目,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怎样注意交通安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修正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法制意识;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老师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对初中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在知识学科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但是针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仍旧停滞不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制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初中属于人生观与价值选择、道德意识等个人品质正在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以很好的引导,则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私、意志力薄弱,不能以法律来要求自己等问题,轻则影响初中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触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法律意识的有为青年。
一、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研究现状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力度,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会影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成效。本次研究针对温州市某初中的学生与家长进行了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主要调查内容为道德与法制课中法制教育研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接纳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有86名同学对学校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不满意,112名同学表示道德与法制课的进行与否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70名同学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表示满意并受益匪浅;只有89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之后有不同以前表现,而另外的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进步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进步。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教育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尤其在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有的老师仍然采用以往教学方式来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放放视频,看看课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法律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很好摆正学习法律的态度;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只是单纯对法律知识进行简单介绍,没有深入去讲解拥有法制意识对学生自己的帮助。并且,这些教师讲解内容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造成初中生法制意识得不到很好建立。
(二)法制意识教学素材缺乏没有很好切合实际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都是的《道德与法制》教材,作者在对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材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教材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材中,篇幅少,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怎样去运用缺乏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收集整理素材。在课本当中,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建立法制意识的步骤和对策,让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渴望树立法制意识,但是苦于没有正确指导,法制意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建立。
二、加强法制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制意识的认识
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学生和社会淘汰,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上重要的一部分,必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禁锢在教室内、课本上。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展示自己的创新水平,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寻求实践的可能性。如在学习《与法同行》一单元时,就可以由学校负责联系当地的法律部门,为专业的法律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化培育法制意识,强化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在《在集体中成长》时,就可以利用诸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
(二)丰富教材中法制意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虽然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来丰富法制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具体法制意识对学生的帮助,在生活中怎样去运用学到的法律。并能够采用学生喜欢的、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加入辩论会、情景剧、集体活动等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传达正确的法制意识,鼓励学生按照法制教学内容来要求自己,促进他们成为一名具备法制意识的好学生。
(三)注重在生活中运用法制意识
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道德和法制教育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社会行为而不是口头甚至是考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法制意识,把法律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要选择拿起法律来捍卫。切不可采用暴力行为,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当自己购买到伪劣产品,要及时跟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联系,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合法权利。同时,学生在享受到自己法律权益时,也要注意不去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避免给他人带来损失。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r值观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初中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最终教育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社会中。
作者简介:曾晓(1985.5-),女,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温州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初.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情感教育[J].2016,12.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实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医用化学也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与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学生中有上过高中的,还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淡漠。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认为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一课尤为重要。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为切入点,逐渐将化学知识渗透进来,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不仅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难度,注重其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让学生易于接受、产生兴趣。如讲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VC、VB的水溶性和VA、V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讲到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因为在生活中,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等;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等;又如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教师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教师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认真、踏实、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特点;古文积累;生活课堂
中学语文的教学本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为主要目的,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发展目标提出之后,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鉴于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要适时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利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品格素养,而学生也能在一种轻松氛围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提高其学习成绩。
一、中学阶段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空间较大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不断增加,人生阅历和学习经验都不断积累。而语文能力的提升是能够拓展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的,尤其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书籍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中学阶段的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上比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阅读方面的兴趣进行开发,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手法以及人生心态等等,这些都是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的内容。通过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塑造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而这正好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
语文教学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是一个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大的课题,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上,还是在学生的配合上,甚至是学校的一些教学要求上都有所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培养是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所以,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工作。
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我认为除了有阅读兴趣的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大量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作品之外,其他学生很少会有自主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而去阅读的。中学阶段的语文学都是围绕着教材知识展开,课外的探究知识并不多,而且中学阶段的学生接触语文学习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对语文的学习也有自己的了解。通过对大部分学生的咨询得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大都是被动的跟着教师的节奏,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拓展语文知识,通过去做一些创新题目来提高语文成绩。
根据以上总结出的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巧妙地时机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学知识,或者是教师本身通过讲解深奥的知识来让学生对教师的能力产生敬佩,从而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学阶段是最适用的、最契合中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而且阅读过程是越走越通的,只要学生能够真正的沉下心来去享受阅读,领悟书中的知识,学生的精神境界就一定会获得相应的提高,而且阅读能够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能够指引青少年的人生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这就是阅读能够带给学生的好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重视古文中的传统知识
中学阶段语文学习在古文方面主要是围绕着基础知识展开的,古文的学习都是围绕着教材中给出的文言文来进行的,学习的内容也大都是文言翻译和字词解释,由此看来,学生在文言文上能够获得的知识都是书面知识,内在的意义和哲理一点都没学到。其实这是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缺陷,日常的教学都是以考试内容为主,这样在古文的讲解上,学生的学习就有点流于形式了,因为学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古文,这样看来古文的学习最终也只是落实到了试卷上。而如果教师在古文的讲解上稍微变通一下,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稍微变通一下,那么就会发现别有一番景象。
具体来讲,古文中的知识大都是蕴含一定哲理的,而能够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一定是包含着深刻哲理或是人生道理的。同时,古文的学习意味着对前人智慧的传承,所以学生必须从一开始就抱着全面学习古文的态度去学习,从古文中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者的智慧。比如说《塞翁失马》就教会学生要淡然看待人生的得与失,要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凡事都是相互转化的。还有论语中的一些经典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他们可以背的滚瓜烂熟,虽然这些知识的背后故事和背后蕴含的哲理,都是日常教学中不会涉及的内容,但是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有着无法言喻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人的人生心态,从而变得豁达。
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多了,见识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心胸自然也会变得豁达,这就是学习古诗文能够带给学生的有利之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注重对古诗文的研究,把一些文体相似的文章进行整合,这样最后就能在古诗文领域有很大的进步,而也有研究指出,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中最能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要格外注重这一块的学习探究,从而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不能脱离实际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 节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59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Awareness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YAN Shuq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contains a wealth of energy-conscious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in the manner illustrated focuses on how to imple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wareness education i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 experiment; teaching; energy saving education
0 引言
自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以来,各地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政治意志。由此看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由于目前社会上节能意识还很淡薄,粗放的生产方式等问题仍然存在。①大力加强节能意识教育,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国民的重要群体,加强其节能素质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和高校德育发展的需要。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教师通常在教学中把焦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上,而很少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行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从知识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因此,学校教育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际上,物理实验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节能内容,如果加以利用的话,就可以把节能教育生动地渗透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去,培养出有道德、心灵美的科技人才。
1 高校节能意识教育的现状
节能被认为是除煤、油、再、核之外的第五种能源。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率还很低,因此节能成为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民重要群体的大学生,有必要进行节能意识教育。通过节能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能源保护意识,更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节能意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自觉爱护自然环境,增强资源保护能力。近年来高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节能教育也被广泛地加入到德育教育的内容中。但遗憾的是,节能意识教育并没有在期间得到应有的重视,学习对节能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或者通过一些数据的列举和图片的感官教育去指导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日常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事实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更需要节能的意识,如何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营造节能的氛围和环境,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1 节能教育内容的片面化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提及,对于节能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是老生常谈,没有及时吸收能源、生态、环境等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致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能源利用的现状,意识不到节能的重要性,从而对能源保护的责任不明确,更无法从自身的角度去关注能源,使得高校节能意识教育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1.2 节能教育脱离现实生活
真正的节能意识教育应该是关心学生的生长环境,从学生身边的点滴认知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建立节能观念,从细节培养节能习惯,使节能意识教育成为生活世界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渗透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节能意识教育是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在内容上,我们只注重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背诵书上既定的内容,缺乏了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方法上,我们只采用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这种枯燥的讲述方式更像是空洞说教,学生没有节能意识的体验,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致节能意识教育的肤浅和伪善,评价上,我们通常采用考试或操行评定的方式,用规定性的方式去限制学生的行为。导致学生将其作为一种成绩的评定方式,而没有真正树立起节能的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些学生的“双重人格”。③
1.3 节能教育体系的不健全
节能教育本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然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由于其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长环境促使其认知水平、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学校树立起相应价值观的同时,又轻易地被家庭所否定,被其成长的环境所否定,从而出现价值观混乱、失范的状态,极大制约了学校节能教育的有效性与长效性。因此,节能意识教育的开展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内部,更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社会和家庭都要进行节能知识的教育。
1.4 节能意识缺乏
学校、家庭、社会节能意识的缺乏,也是学生节能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的趋利性造成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同时受西方消费观念的冲击,很多学生把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人们地位及品位的标志,对学生的节能意识教育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
2 大学物理实验中节能教育的渗透
2.1 营造节能意识的德育氛围
物理实验是基础性实验,实验室一般都是固定性的,长期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这一优势,通过粘贴名言警句、悬挂宣传警示牌等方式,营造节能教育的气氛。例如通过在水房、实验室张贴标语,增强学生对水、电资源的节约意识;通过课堂上仪器瓦数及用电度数的计算,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电能消耗的严重性,进而扩展到对我国用电,耗电及缺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节电意识;同时在课间和休息时间,通过宣传或组织娱乐性的小节目,来增加学生的节能意识等等。总之,应坚持节能宣传,努力打造节能的氛围,积极构建节能的绿色实验室。
2.2 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物理实验教学其实就是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节能德育观。例如,在做冰的溶解实验时,通过对冰熔解到水,水又加热变为水蒸汽状态的观察,使学生明确很多事物存在的方式是可以变化的,其受到周边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局部地区来讲,由于受其环境的影响,水不能以液态的方式凝结,使得在局部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活用水出现短缺。进一步引入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将节能意识教育增加至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转变旧的德育教育思维,建立新的节能意识德育理念。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节能德育目标。
2.3 构建节能教育网络
节能教育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要想发挥其最佳效果,必需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构建成一个节能教育网络。例如,将物理实验教学与地球日、无烟日、环境日、粮食日等国家、全球重大活动联系起来,通过讲述这些日子的纪念意义,或者积极宣传这些活动,使得学生积极加入到社会的这些活动中去,甚至在其中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促使学校节能教育与家庭日常生活、社会的节能教育相统一;将节能教育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哪些是能源的浪费行为,哪些是节能行为,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节能的具体行动中去,才能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我们都应该关心学生的生长环境,从其身边的点滴认知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建立节能观念,从细节培养节能习惯,使得德育成为生活世界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为节能工作的教育者, 其节能的榜样力量也是节能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教师本身也应加强节能意识,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使节能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化。
3 结论
本文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节能意识教育。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④物理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节能教育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节能意识教育,坚持将节能教育渗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就能在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教育成效,培养出具有节能意识的人才来。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基金
注释
① 王景明.高校德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育探索,2008.11:98-99.
② 刘清欣.节能意识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渗透.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