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实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作者:郑海清 廖大强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晓,胡成松.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2013年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由高校编制和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在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其他媒体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要反映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内容”。这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在逐渐完善中。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还处在发展初期[1],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监测主体缺位或者说监测主体多元化,政府、高校、企业、家长、学生,都是监测主体,从各自关注角度出发,结果差异性很大。目前基本是各个高校上报就业信息,教育主管部门汇总后对外公布,监测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障,监测结果也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二是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很少对毕业生就业后的就业满意度、薪酬水平、就业层次、专业相关度、单位性质等进行统计,一般只是简单地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进行统计,导致就业率只能反映出就业的“量”,而不能反映出就业的“质”。单纯依靠就业率数据来判断高校就业状况的好坏,容易使学校重在追求就业数量,从而造成对就业“含金量”的忽视,误导后面学生的报考,增加就业市场压力;三是目前各高校,各省市都搭建了大小不同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就业状况监测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软硬件资源重复投入,且监测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导致运行效率低下,资源不能共享。

云计算[2]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它因能有效解决信息系统计算及存储能力不足、it设施投入大、资源利用不充分、系统管理复杂等问题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赛迪顾问2011版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未来3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为重点,市场收入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 17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1.5%” [3]。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的现状,云计算环境为推进该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云计算技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具有适切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收集和处理海量信息数据,包括高校信息、毕业生信息、企业信息等等。云计算技术正好可为该系统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它能够更为及时、迅捷地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具有资源配置动态化、网络访问便捷化、需求服务自助化、资源虚拟化、服务可计量化等特点,使得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构建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监测系统架构设计

1.1设计理念

云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设计的总体理念是“以技术来支撑系统的实施、以系统来保证监测的落实、以监测促进就业质量的改进”。具体目标是结合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企业、家长等的要求,从监测内容选择、监测体系指标确定,到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整个过程都保持高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能够提供“服务于教育主管部门、服务于高校、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2总体架构

云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的构建涉及到就业状况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模型的研究、就业状况结果评估模型的建立等多个环节,其监测内容涉及高校信息、学生就业信息、企业信息等[4]。本研究采用系统设计方法,将整个监测系统划分成多个功能模块,正确地处理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架构

该系统以云存储和计算为基础,使得系统的普及性和扩展性得到提高。在设计与开发云端服务系统模型中,包含4层应用[5]: 第一层是基础即服务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对这些物理资源进行抽象,实现了资源共享、资源管理优化,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层服务; 第二层是平台即服务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的云计算系统服务层,包括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挖掘分析、就业结果评估、规律挖掘等; 第三层是软件即服务层,是系统的应用服务平台,包括高校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权限管

等功能; 第四层是客户端访问层,包括学生、企业、高校管理人员、教育主管部门等客户通过智能终端访问云计算监控系统平台的资源。

1.3结构系统

1.3.1数据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建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工作的基础,包括高校信息、学生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采集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实施过程要求规范性。主要采集高校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就业企业的相关信息。高校、学生、企业信息数据可从高校端进行采集,由学生登录来验证本人就业信息、就业企业信息的正确性。企业信息可以由企业自身来完善,也可以反馈学生员工的工作情况,相关招聘信息等。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抽取、转换、清洗等过程,转化为适合进行数据挖掘的精确可靠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汇总、过滤等方式,从相关数据库中抽取出来进行数据的重新格式化和计算、关键数据的重构和定位。同时对数据进行管理,进行定期或实时的更新,如学生毕业6个月、9个月、1年、4年后的相关就业信息。

1.3.2结果评估子系统

如何确切的评价某高校就业状况还在于结果评估模型的构建。先根据全面性、独立性、可评性和可测性原则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指标,再根据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结果评估。

1.3.3规律挖掘子系统

以高校或毕业生为对象进行规律挖掘,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采用k-means聚类算法、apriori算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如可以分析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同时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更全面的就业服务。

1.3.4查询子系统

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报表工具进行不同的查询。

2系统关键技术

2.1云存储的云备份服务系统

云备份服务系统包含3个层次的备份云:广域云、区域云和本地云。最上层为广域云,覆盖范围是所有备份客户可以通过广域网访问的区域;中间层为区域云,一般按照地理区域,如省、市、地区等来划分;最低层为本地云,也称为私有云。本地云可以按小的地理区域划分,也可以按照高校实体划分。拓扑结构可以描述为系统以广域云为根节点,区域云和本地云为分支节点,构建成一个备份云的树状结构。而每个节点都具有自己的备份管理器与存储节点,分别完成本区域内的备份任务调度与备份数据的存取。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当前定义的是3个层次,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服务区域的拓展,可以根据需要对某级节点进行裂变,增加新的节点层次。通过这种分层拓扑结构,使得备份服务系统中的多调度服务器和多存储服务器建立一种有序的层次关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区域的多备份客户端[6]。

2.2云计算下的海量数据挖掘平台

云计算给用户提供了通用的并行编程模型和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也为用户提供开放的计算服务平台。在数据挖掘方向,现在也有一系列的面向公众的提供数据挖掘服务的云计算平台。系统的功能模块可归结为三类[7]:①数据挖掘前端应用层主要由数据挖掘可视化服务模块和前端应用服务模块构成;②数据挖掘功能性部件与中间件部件主要由系统服务注册管理模块、相关的服务元数据存储管理模块、基于数据源的数据处理服务模块、核心数据挖掘算法服务模块等构成;③数据存储层主要由与数据源相关的存储层服务模块(即由数据仓库、olap服

第6期 马珺:河南省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预测方法研究软 件 导 刊2014年标题

河南省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

评估结果预测方法研究

作者马珺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科研处,河南 郑州 450046 )

摘要摘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保障。以河南省17个地市级政府2005-2013年历史评估结果为基础,探讨采用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得到新的评估数据。根据问题特征,借助起伏型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得到了新的预测数据。

关键词关键词:政府网站;网站绩效评估;预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6010403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实践;过程管理;云计算;融合通信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38-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与要求是培养毕业生的应职应岗能力。以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要手段的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然而毕业综合实践具有教学时数长、实习单位分散、过程管理难、质量监控难等特点。因此,如何加强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工作,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过程管理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是结合学生今后就业的职业岗位需要而展开的实践教学活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校、专研、探索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的机会,因此毕业综合实践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点。在毕业综合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完成工作的质量,并及时与企业指导实践的师傅与工程技术导师沟通。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计算方法、措施、技术、实验结果等作必要的审查,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及时答疑,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辅导和抽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设计思想与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指导教师应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并针对设计中出现的某些设计思想和方法给予简要评述,从德、智、体各方面关系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应充分认识毕业综合实践的重要性,接受解决专业技术岗位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接到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后,应向指导教师提呈调查研究提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毕业综合实践实施计划(或开题报告),列出完成毕业综合实践任务所采取的方案与步骤。学生应主动接受教师的检测与指导,定期向教师汇报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必须独立完成毕业综合实践的各项任务,严禁抄袭他人的实践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毕业综合实践任务等。学生应按计划定期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在毕业综合实践答辩结束后,交回毕业实践的所有材料(包括技术应用设计原文、图纸、报告、论文、调研资料、调查报告、观测数据原始记录、设计实验的原始资料等)。但是,由于毕业实践主要采用的是分散实习的方式,大多数学生是自主确定实习单位,学生、教师身处异地,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对学生的管理、监督、交流和指导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上述要求很难切实有效的执行,直接影响了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部分学生的实习空有形式甚至根本没有到岗实习,论文的学术性和实习的实践性脱节,部分论文的抄袭和拼凑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提高对毕业生实习期间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了提高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云计算与融合通信技术概述

融合通信是传统通信与IT、互联网三大领域逐步发展、自然融合的结果。融合通信技术目前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教育和协同办公。

1、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能为人们提供无限的课程学习机会。主要包括:(1)远程学术讨论,会议可以远程进行,对于出差或不方便到会议室的人员通过个人电脑即可参与会议。(2)精品课堂,对于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直播或邀请试听。视频通信技术与交互式内容的融合使课堂几乎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从学生的笔记本电脑上召开实时视频会议,这样扩展了教育的范围,彻底打破时间、地域和人力的众多限制,将现有资源得到了最大整合和优化,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协同办公。有效提升教育机构的沟通效率,实现随时沟通、随时开会、随时培训,音视频、数据配合,弥补电话、文字等传统沟通方式的缺陷;大幅减少会务费用、会务时间,在保证远程会议、培训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出差费用,最大程度共享优秀师资资源,促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普及社会教育。基于融合通信技术的公共通信平台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通信平台以IP通信为基础,将语音、数据和视频相结合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终端使用语音、传真、视频、数据和信息服务,同时借助呈现等技术,不但可以了解通信终端的状态,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使用该终端的用户的通信意愿,实现人性化的通信和无缝沟通,多种沟通方式,多种沟通终端,即时消息、语音、短信、邮件、视频等等,学生与教师间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等多种方式互动沟通。通过公共通信平台,给师生通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但以上系统往往投资巨大,基础网络建设、带宽租用、定制化软件开发耗时费钱,对在一些普通院校普及存在一定困难。2007年,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在大众面前。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提供各种计算机服务的具体概念,主要提供应用程序、运作平台、计算机基础设施等服务,与之相对应的服务划分为软件及服务(SaaS)、平台及服务(PaaS)、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三个层次。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部分是数据中心,其主要优势有:节约成本、按需使用资源、快速开展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过程管理云互动平台的构建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沟通不便、管理不便两大障碍,可采用基于云计算的融合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开发基于即时消息(IM)、语音、视频会议、多方通话、签到(GPS定位)等多方式的高效沟通管理系统,为学校、教师、学生、实践单位甚至家长的多方沟通构建全方位的管理平台,实现通过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对学生实时辅导,过程监督等功能。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

1.远程布置。通过视频会议、数据会议(白板功能等),可实现指导老师,多个学生,企业指导老师的远程在线讨论。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学生实时交流和互动,对学生在毕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并实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同时,指导老师可随时与企业指导师傅实时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此外,对因工作繁忙不能即时返校的学生还可通过视频答辩,有效提高了毕业答辩环节的工作效率。

2.信息推送。系统自动识别用户在线(登录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或互联网接入)或不在线(通过普通手机),分别发送即时消息或短信,实现信息无缝覆盖。通过短信推送功能,可实现指导老师与多个学生间的信息推送能力。学校和老师可通过此平台即时向学生相关信息,学生也可通过此平台进行信息的查看和下载。

3.群聊沟通。通过建立群组,实现指导老师,多个学生,企业指导老师在线群聊讨论需求。

4.学生签到管理。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基站定位能力,实现学生在实践单位的签到能力,确保实践效果。当学生到达或者离开实践单位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将自动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该功能可自动判别其签到情况。所有功能都采用用户真实身份和真实位置,如以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的真实电话号码作为标识,学生签到的位置判定基于GPS或通信网络基站定位等实现,管理过程更为可信。

5.云存储。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最终成果的评定需要依据一系列原始佐证材料,包括指导教师需提供的毕业实践任务书、指导过程记录、教师与学生联系记录、毕业论文评语,学生需提供的开题报告、调研报告、任务实施计划、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实践作品,实习单位需提供的指导师傅评语、实习鉴定等等。除此以外,还有答辩委员会评语,用人单位鉴定,以及能够体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指导、现场操作或执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等等。鉴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文档资料,学校、分院、教师可采用云存储的方式将所有毕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文档根据需要保存起来,便于今后检查和借鉴。本系统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低成本快速实现文档的存储和查阅。系统主要特点:①在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综合过程管理这一特定领域中应用了融合通信技术,并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SOLOMO、O2O等技术理念;②提供了融合的沟通管理手段,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多种设备、多种网络、多种沟通方式的结合;③提供线上线下(O2O)的融合推送能力,系统自动识别用户在线(登录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或互联网接入)或不在线(通过普通手机),分别发送即时消息或短信,实现信息无缝覆盖;④所有功能都采用用户真实身份和真实位置,如以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的真实电话号码作为标识,学生签到的位置判定基于GPS或通信网络基站定位等实现,管理过程更为可信;⑤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低成本快速部署,良好的系统伸缩性有助于未来规模发展。

为确保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学校及指导老师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综合过程管理这一特定领域中应用了基于云计算的融合通信技术,并结合移动互联网提供高效的沟通管理手段。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多种设备、多种网络、多种沟通方式的结合,有效解决毕业实践过程质量管理和监控、毕业教学环节、相关人员跟踪调查的途径实现问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通畅的沟通渠道,有效地推进精细化毕业综合实践过程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开永旺.高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3).

[2],花有清,陈海荣.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2,(12).

[3]陈绍敏,戴四新,蒋燕.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4]李熠,魏琳琳.基于顶岗实习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思考[J].轻工科技,2012,(3).

[5]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6]魏巍,黄琼丹.云计算技术及云智慧[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6).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云计算;实训平台;架构;模块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107-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23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学生不可能靠听讲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会开发一个实际的软件,而是在“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环节尤为重要。近年来,诸多学者提出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增加实验、实训比例,以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资金来源有限、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实训资源不足等问题,且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互动,均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软件工程实训平台,不但学生可以在“云”中进行真实项目训练,体验企业工作环境,提高实训效果,而且可以降低高校实训基地的投资与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文献综述

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取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运行在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数据也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其管理与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负责,用户终端的功能被大大简化,而诸多复杂的功能都转移到终端背后的网络上去完成。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超大规模、高伸缩性、高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征。

Google、Amazon、IBM、Yahoo、Vlware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2006年,Google启动了“Google101”计划,引导大学生进行“云”系统的程序开发。2007年10月,Google与IBM联合宣布,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Google“云计算”平台之中。Google是最大的云计算技术使用者,典型的云计算平台还有Amazon的弹性云、微软的云+端、软件+服务的云计算服务、IBM的蓝云(Blue Cloud)计划等等。2008年,IBM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云计算中心。2009年,云计算走进了教育界,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概念,即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可以应用于教学管理、学生交流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

2.云计算辅助教学研究

随着云计算技术引入我国,诸多学者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相关领域进行了探讨:(1)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研究。Armando Fox(2009)等认为云计算应用到教学中是可行的,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云计算技术和工具:金苗苗、周跃良(2009)、曹大有(2011)等认为云计算的共享性、协作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并且最小化终端设备的要求,大大减少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费用;张林(2011)等认为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林瑜华(2011)认为通过公共云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运行环境,具有更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黎加厚(2010)、杨滨王、文霞(2010)则提出应用“云服务”能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2)云计算协作学习与网络学习策略研究。杨滨(2009)以Google sites为例阐述了网络协作平台的使用;何双泉(2010)探讨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环境中协作学习的特点与活动策略:张洁、裴芳(2012)等提出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的云计算辅助教学下的协作学习方案;林瑜华(2011)研究了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环境、改革模式及协作学习模式;于莉(2011)探讨了使用百会在线办公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策略。(3)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研究。马强、付艳茹(2011)等讨论了国内典型云平台及Google App Engine“公共云”平台的接入技术;俞建华(2011)、李伟林、陈戍(2012)等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及运作模式;黄晓玲、赵生慧(2011)设计了通用的实验教学平台:杨曼(2011)以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为基础,阐述了在学院网络实验室中搭建云计算平台Hadoop教学环境的过程与方案;张向阳(2012)探讨了建设我国“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架与应用功能;张怀南、杨成(2012)则探讨了基于云平台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与模式;张家贵、罗龙涛(2011)、陈巧、胡新平(2011)等提出基于云服务的教学资源大平台建设思路,认为在大平台支持下,教学单位无需提供硬件设备、教学资源及技术人员,即可快速构建基于海量教学资源的特色教学资源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有研究多以云计算技术构建远程学习、协作学习等虚拟平台与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为对象,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为目的,以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条件的改进等为重点进行了研究。而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特征,如何运用云计算技术,校企合作共建真实的企业实训平台与环境,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接受真实项目训练,现有研究成果较少。

三、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实训平台架构的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同时需要开发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功能模块,其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云计算技术体系由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和面向服务体系(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构建层组成。物理资源层包括所有的硬件资源,资源池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底层硬件如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等集成起来,虚拟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管理中间件层负责管理云计算资源,并为SOA构建层提供支持与服务,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

云计算技术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服务体系模式,云计算强调各种资源的共享和随需分配,其服务模式划分方法较多,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基础层,由硬件或虚拟机资源构成,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通过虚拟资源池为学校与合作企业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按需的动态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第二层为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为软件项目开发与教学虚拟资源的建设提供接口与环境,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和分布式存贮环境提供海量文件系统、海量数据库系统、大规模消息系统等服务,在线云通过在线开发平台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给高校师生、合作企业开发人员等,方便高校与合作企业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第三层为实训资源应用服务层(SaaS),位于最上层,是用户与云服务体系的接口,直接为合作企业开发人员、高校师生等提供实训应用软件服务,如作品展示、开发文档输出、资源设计、软件检测以及项目管理等等。合作企业开发人员、高校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PC电脑、3G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云”端,接受云计算各层次提供的服务。

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收费低廉,有的甚至免费。对于单个高校或少数高校联盟建立云计算实训中心,高校不必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及其技术体系,只需购买或租用“云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按使用付费,按需自助服务,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建设虚拟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节省实训中心初期投资与维护运行成本。而对于全国高校联盟建设云计算实训中心,可采用主管部门或高校联盟主导,云服务开发企业参与,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方式,共同建立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与虚拟教学资源。

四、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云计算实训平台模块的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是指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训练过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符合真实性、高技术性和通用性原则,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接触新技术、新工艺[2…。实训体系要求做到三个“真实”:“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化管理要求”和“真实的企业环境标准”。因此,学生实训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软件企业的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是企业实训的基础与前提,第二,学生能否进行真实的软件企业项目开发与指导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的核心,第三,如何通过构建虚拟环境做到三个“真实”是保证云计算实训平台实训效果的必要条件。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实训平台功能模块关系如图2所示,黑色虚线框A表示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是实训平台的核心模块,绿色虚线框B为实训资源模块,包括实训环境与教学资源开发功能模块,红色虚线框c为实训管理模块,包括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模块,蓝色虚线框D为实训评估模块,主要有作品展示、实训报告、成绩生成及所有项目文档模块。

1.软件开发模块

(1)软件开发模块的功能

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平台的目的之一是学生可以不去企业,不受时空限制,在学校的软件工程实验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上网的电脑,登陆至学校的云计算实训平台就能进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学生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能得到企业老师与学校老师(以下简称“双师”)的适时指导、动态监控。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一是企业直接在云平台上进行项目开发,企业老师担任项目经理,分配任务并指导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完成项目开发,起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作用。二是企业老师挑选已开发过的软件项目,在云平台上建立项目库、案例库,通过云计算实训平台指导学生在该平台上进行项目开发,或者学生分组完成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过程,每一个过程应能输出相应的项目文档,并且通过软件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适时互动,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2)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构架

为了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性、复杂性软件开发需求,解绍词等(2011)提出了基于MDA(ModelDrivenArchitecture)的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模型,这种模型是面向服务、面向软件的开发方式,称之为“软件业务化定制”模式。如图3所示,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模型架构主要分布于云计算环境的平台层与应用层,云端平台层提供构件支持、环境支持、开发工具支持,将平台无关模型(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PIM)自动转换为一个或多个特定平台模型(Platform Specific Model,PSM),然后再生成代码,最终进行系统测试与。模型交换和变换交换总线是联系整个开发平台的技术纽带,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方式对外提供统一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其他模块通过API进行交互。应用层向用户提供软件业务化定制接口,满足用户个性化软件开发需求。对于传统的个体开发模式更为简单,直接通过云计算系统平台层将软件研发的平台、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即用基于云计算的实训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可靠的、经济的在线应用软件服务。

2.实训资源模块

实训资源模块包括实训教学资源模块与实训环境资源模块。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环境;企业实际软件项目库、案例库;实训教材;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资料;软件开发专用技术资料;重点、难点讲解资料及相关文档、模版等,这是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是可教学化实训体系的核心。软件开发环境主要指进行软件开发的各种技术和软件工具,还包括相关的帮助文档、开发文档,软件开发环境应该符合IT业界使用的主流技术和开发工具。软件开发环境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根据高校及其合作企业的要求,通过云计算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提供。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在“云”端研发实训教材及配套的课件、主流软件、具体实训项目的实际代码、视频等,共同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安排与日志》、《实训教学要求及方法》、《实训项目开发计划》等一系列实训教学指导文件并上传至“云”端,以企业为主高校配合的方式建设Java、嵌入式、.NET等在内的实训项目体系,企业将已经完成的软件工程项目进行需求与技术分析,按照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可教学化的项目改造,在应用层建立实际软件项目库,不断补充修订实训项目文档,完善实训内容,在“云”端构建可教学化的实训教学资源。

实训环境模拟即软件企业工作环境模拟,就是让学生通过云计算实训平台亲身体验企业的“真实”环境、工作压力、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云”端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工具将企业真实工作现场、学生实际训练现场、企业工作流程、企业考勤制度等可视化内容与逻辑内容进行有效地集成,再配以声音效果,对实训环境构件进行可视化设计,构建虚拟元件。虚拟元件的构建主要包括外观特性和内部特性的设计,外观特性主要是可视化设计,内部特性主要是进行内部仿真模拟的逻辑运算。如在“云”端构建虚拟元件,设计虚拟打卡机或指纹考勤机,严格管理上下班出勤,设置专门的虚拟会议室供各个小组讨论和评审,并配备虚拟会议桌、投影仪、白板等附属设施,高度仿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新鲜感,提高实训效果。

3.实训管理模块

没有严格的管理,即使技术体系再先进,也难以保证每个开发小组高效地完成开发任务。尽管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比较渴望,但诸多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不强,所以,严格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训效果也不容忽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训过程主要是学生开发软件项目的过程。实训管理体系应以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管理为中心,以系统管理、学生管理、团队管理、校企合作管理等为支撑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1)项目管理模块

云计算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对软件项目生命期的五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和收尾阶段进行的控制与管理,涉及项目的整合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其中,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领域,成为“双师”监控的重点。在实训中,学生将在项目组内承担的开发和管理任务、项目完成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在实训项目管理子平台上,“双师”登陆高校云计算实训项目管理子平台,对学生开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阶段评价与引导;学生将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与软件产品经项目文档输出模块与作品展示平台进行输出与展示,“双师”通过项目管理子平台及时检查每一开发过程的项目文档,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对云计算实训平台的运行、维护、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教学资源库的动态更新、系统登录权限设置等的管理。实训平台系统管理员应为高校指定的老师,负责基础信息维护、通讯簿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模板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管理。使用者涉及高校老师、学生、合作企业老师三方,可分别以其三个身份进行登录使用。实训平台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来登录云计算实训平台提供的服务。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线云可借助Web2.0技术中的B/S结构,高校师生、合作企业老师只需要使用浏览器便可进行访问。高校老师主要将实训计划与要求到云计算实训平台,企业老师按学校的要求在平台上上传软件开发项目及相关指导文件,高校老师提供学生登录账号,高校与合作企业老师均可对实训学生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分组管理。

(3)学生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是为了实现实训目标,在实训期间以学生为管理对象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是取得实训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图4所示,云计算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校管理、企业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子模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实训指导老师分工协作,通过学校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职能管理。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检查学生实训计划完成、实训过程的资料存档等情况,学生工作部门主要对学生信息、请假、考勤与学习态度进行检查与考核,实训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实训项目的选择、实训效果检查、实训过程的指导、考核与评价。企业指导老师从企业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实训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评价。学生从学生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进行自我管理,如学生个人考勤、学生自评、组长申请、小组成员管理、小组评估。

(4)团队管理模块

为了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与实训效果,开发小组采取团队工作方式。开发团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由5-6名学生组成一个开发小组,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开发的技能、经验与兴趣,学生自行推选出项目经理与任务角色分配,如开发经理、计划经理、测试经理、技术支持经理等角色,还可以自行决定岗位轮换方式。小组成员在登陆至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以后,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地开展工作。“双师”通过团队管理模块了解开发小组的分工,监视团队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团队管理模块,激励团队成员的士气和工作热情,鼓励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提高工作压力。

(5)校企合作管理模块

项目库、案例库、实训教材等实训资源的建设,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学生实训过程的指导与管理等等均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是云计算实训平台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建设云计算校企合作交流与管理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职责、任务与权限,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提高实训质量。

4.实训评估模块

实训评估既是对学生实训效果、校企双方合作成效的检查,又是对云计算实训平台的考验,是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实训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的依据,同时,也是一种牵引和导向,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各阶段努力的方向。评估体系是一个多维考核评价系统,包括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其对象包括团队评估和个人评估,其过程包括阶段计划评估和终结绩效评估。实训评估模块由项目文档输出、作品展示、实训报告、成绩生成等模块组成。

项目文档输出模块能展示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所有文档,是“双师”作为项目过程控制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控制点,也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观表现。作品展示模块为学生提供作品、个人基本信息、院校评价的展示,是实训考核优异者的舞台,也是学生评互,实现协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如果对学生就业面试单位开放,让用人单位进一步地了解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全部实训过程的总结与提高,实训成绩是学生实训的综合表现。各阶段项目文档输出、软件测试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及学生自评等构成实训成绩评定的依据。实训评估模块记录学生的日常开发工作与团队表现,给出定量评价并汇总,做到全程实训全程评价。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1.1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发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精简、优化、整合,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改变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状况,推动各类政务网络和平台的整合和集成,提高政府部门主要业务的信息化覆盖水平。通过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各项业务流程和职能服务在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办理和实现,将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低成本、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过程的监督和优化,提高政府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

1.2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进行政务资源整合,推进各类政务网络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将促进电子政务工作向4个方向转变:①由工程驱动向业务需求导向转变;②由分散建设向一体化整合转变;③由主要业务应用向全业务、全流程覆盖转变;④由支撑业务管理向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并重转变。通过以上转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提供良好支撑,满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等工作目标的实现,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提供良好应用基础。

1.3降低地区、部门间差距在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优势,通过对政务资源进行有效的分割、调度和整合,实现效能最优化,提高政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借助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有效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的覆盖范围,降低由于地区、部门、层级之间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造成的技术、管理、投入、服务水平等差距问题。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建设滞后电子政务采用云计算之后,各类政务、企业、个人数据将在云端集中存储,而我国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诸多法律问题,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监管也相对滞后。同时,云计算、电子政务等相关标准还在制定完善过程中,而依据国外标准在建或建成的部分电子政务云平台未来将面临着兼容性风险。

2.2缺乏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布局和整体推进,特别是地市和县级电子政务普遍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广泛存在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现象。据统计,地市和县区制定电子政务规划的比例约为6%和1%,规划的缺乏导致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无序的“碎片化”状态,导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工作难以配合,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2.3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由于相关标准不完善及利益冲突等原因,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难度较大,应用成效难以体现,各自为政的情形较为普遍,导致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省级区域部门间基本实现共享的仅占13%,区域部门间少量实现共享的地市和区县仅占32%和28%,这种现状对于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协作已难以适应,也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对业务协同的要求。

2.4安全隐患云计算数据主要采取集中存储方式,由于相关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数据安全问题成为发展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主要障碍。

3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

3.1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要求,加强电子政务发展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电子政务发展协调机制,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的规划和计划,建立明晰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电子政务朝集约、高效、安全和服务的方向发展。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3.2转变建设方式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发挥云计算的优势,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的转变。根据不同地区、部门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建设集中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信息资源、运维保障体系等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遏制分散建设和重复投资现象,提高基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成效。

3.3转变投资方式改变由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以市场为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并引入第三方进行资金审计和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4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通过云计算服务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升级,建立具有地区和部门特色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整合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优化搜索、查询范围和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精确、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扩大网上办事服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政府网站网上办事覆盖能力,加强政府网站服务保障和运行维护保障。

3.5推动基层政务加强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各类政务应用,改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的电子政务使用环境,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应用能力,重点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服务内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

相关期刊更多

计测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与试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