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总结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我们主要着力瞄准以下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咬定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注重三大建设,强化四项工作,做到五个确保。

咬定“一个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安全无事故,安宁无滋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目标,倾力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切实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实现“两个转变”

通过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在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我校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水平,实现了观念的两大转变,即:由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注重“三大建设

一是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倡导“人人是教育者,人人是管理者”。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校长室牵头,结合政教处、班主任、门卫安全员、宿舍管理员形成学生管理主线,同时联合课任老师、后勤工人、学生家长、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组成多条管理辅线,承上启下,架构起缜密的学生管理网络。学校还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法制教育,以切实加强师生的法制和政治思想工作。

二是管理制度建设。学校为了稳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从具体的校情、学情出发,一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工会、共青团、教职工、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广泛参与的评议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设立校长信箱,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三是建立完善决策前的调研制度,规定一切重大问题决策事先走群众路线,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实施意见》、《财务管理规定》、《行政会议制度》、《教职工年度考评工作方案》、《教职工职务评聘工作方案》、《学生安全纪律》《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奖惩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极开发“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教育环境资源,加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辟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校在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在校园醒目位置刷写法制宣传标语,绘制法制宣传画,张贴法律条规和格言警句,同时,通过在校刊校报开辟法制专栏,举办法制图片展和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组织学生去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参观公安部门举办公捕公审公判大会,使学生目睹法律的尊严,认识违法的后果,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

强化“四项工作”

1.依法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率先垂范,并严格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依法治班,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不歧视、不排挤、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的充分的发展空间,把法制教育与后进生转化相结合,我们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目标,把在纪律、品质方面存在欠缺的后进生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并提出“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口号。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教活动,重点进行纪律观念,法制意识教育,并大张旗鼓的表彰后进生转化工作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从而推进了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

2.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在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的同时,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落实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互相配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免杂费的措施,使适龄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成为全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慎用学生处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行为难免出现错误,给违纪同学的处分关系着学生的诸多权益,政教外在处理违纪学生问题时,本着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

3.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实现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把学校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财务收支情况,涉及师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进行分开,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依法做好学校收费工作,实行亮证收费,做到一证,一卡、二书、四统一。做到学生明白,家长明白,社会满意。严格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无乱征订、乱收费。如果发现乱收费现象,给予严肃处理。2006年度我校被区教育局、物价局评为收费规范学校。

4.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如楼梯、食堂等场所都安排值班人次,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

做到“五个确保”

一是确保校园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是确保师生无任何违法犯罪现象。

三是确保在籍学生巩固率100%。

四是确保全校师生普法率100%。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亭湖区南洋中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年来,我们亭湖区南洋中学一班人励精图治,走“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的内涵发展之路,2006年7月成功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实现了跨越发展。在新的起跑线上,我校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规范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区教育局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咬定“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强势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学校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学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立了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三是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施教水平明显提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得到了有效遏止。四是学生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能够主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有效的预防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现象。五是规范了学校收费行为,做到无乱收费现象发生。六是有效的控制了学生流失现象的发生。七是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得到了有效治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

总结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我们主要着力瞄准以下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咬定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注重三大建设,强化四项工作,做到五个确保。

咬定“一个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安全无事故,安宁无滋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目标,倾力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切实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实现“两个转变”

通过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在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我校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水平,实现了观念的两大转变,即:由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注重“三大建设”

一是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倡导“人人是教育者,人人是管理者”。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校长室牵头,结合政教处、班主任、门卫安全员、宿舍管理员形成学生

管理主线,同时联合课任老师、后勤工人、学生家长、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组成多条管理辅线,承上启下,架构起缜密的学生管理网络。学校还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法制教育,以切实加强师生的法制和政治思想工作。

二是管理制度建设。学校为了稳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从具体的校情、学情出发,一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工会、共青团、教职工、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广泛参与的评议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设立校长信箱,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三是建立完善决策前的调研制度,规定一切重大问题决策事先走群众路线,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实施意见》、《财务管理规定》、《行政会议制度》、《教职工年度考评工作方案》、《教职工职务评聘工作方案》、《学生安全纪律》《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奖惩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极开发“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教育环境资源,加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辟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校在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在校园醒目位置刷写法制宣传标语,绘制法制宣传画,张贴法律条规和格言警句,同时,通过在校刊校报开辟法制专栏,举办法制图片展和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组织学生去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参观公安部门举办公捕公审公判大会,使学生目睹法律的尊严,认识违法的后果,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

强化“四项工作”

1.依法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率先垂范,并严格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依法治班,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不歧视、不排挤、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的充分的发展空间,把法制教育与后进生转化相结合,我们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目标,把在纪律、品质方面存在欠缺的后进生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并提出“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口号。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教活动,重点进行纪律观念,法制意识教育,并大张旗鼓的表彰后进生转化工作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从而

推进了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

2.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在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的同时,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落实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互相配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免杂费的措施,使适龄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成为全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慎用学生处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行为难免出现错误,给违纪同学的处分关系着学生的诸多权益,政教外在处理违纪学生问题时,本着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

3.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实现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把学校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财务收支情况,涉及师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进行分开,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依法做好学校收费工作,实行亮证收费,做到一证,一卡、二书、四统一。做到学生明白,家长明白,社会满意。严格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无乱征订、乱收费。如果发现乱收费现象,给予严肃处理。2006年度我校被区教育局、物价局评为收费规范学校。

4.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

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如楼梯、食堂等场所都安排值班人次,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新晨

做到“五个确保”

一是确保校园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是确保师生无任何违法犯罪现象。

三是确保在籍学生巩固率100%。

四是确保全校师生普法率100%。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依法治校;校园建设;促进;彝族地区;教育发展

依法治校是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讲,要求学校的工作要依法办事,为依法施政、依法施教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 “坚持依法治校,促进和谐发展”是我们彝族地区学校教育、管理最佳的选择和最终的追求。就一所学校而言,要达到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学校依法决策、依法行事、依法教育、民主管理和O督的水平。下面我就开展依法治校,促进彝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谈几点体会和见解。

一、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形成科学的工作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要了解熟悉教育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依法按章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设置教学课程,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必备办学条件。并在实施依法治校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实施管理活动中准确、高效地运转。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更应充分认清形势、增强意识、转变观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靠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提高学校管理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整体法治化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

二、依法设置,建章立制,制定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促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这样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首先,学校的设置要遵循法定程序,制定学校章程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等条件;其次,还要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等环节;再次,学校在建立的规章制度中,还要有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经费、学校设施资产的财和物的管理规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后,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下一步就是一个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全校师生,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禁止原则上的灵活性,切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到具体

方面有:

1、强化常规管理,落实各项量化评比制度,努力做到在常规上抓落实,精细上下功夫,特色上做文章。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督促检查学生每天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具体到学生的仪容仪表,上课、课间和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力求营造一种“勤、实、新”良好的校园学风。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树立典型,鼓励更多的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促进“爱、博、信”优良校风的进一步形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依法治校的宣传力度。同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治安情况和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以确保校园平安和谐。为推进校园治安、安全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形成了校长、分管副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门卫人员的层层责任制,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把校园治安工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奖惩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使之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宏观常抓、微观抓细的新局面。

3、学校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严禁学校、年级组、班级、任课教师私自订购任何辅助教材。做好各项经费收支的预算、决算和财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请购、领用、保管、登记、报废手续,进行资产核查、登记,做到帐、物相符合。与使用者及部门班级签订使用合同书,进一步充分发挥物品使用率,大力提倡爱护公共财物。

4、学校依法保护师生合法权利,专门设置法制办公室负责全校师生的法制学习、培训、宣传工作;负责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学生的合法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依据《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师生的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学生申诉制度,依法处理师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

6、加大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想真正地实行依法治校,关键在于教育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而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教育。学校要积极探索主题性教育,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教育主题,制定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反馈、有总结,推动规范教育的落实与开展。按照普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学习宪法、基本法律和教育专业法,达到“二个提高,二个转变,一个推进”,即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依法管理,民主监督,营造和谐的工作育人环境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理论基础;必要性;必然性

一、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论基础

(一)从人性的角度分析

从自然属性而言,人类普遍希望获得有秩序而安宁的生活,但人的个体普遍具有欲望和兽性,需要加以节制。法律本身就是人类兽性和欲望的枷锁,其作用之一就是让人之成其为人,促其保持人性,使社会运转有序,人人获得安宁。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众人的才智胜过一个人的才智,众人的意见比一个人的意见更为全面,更合乎正义。因此法治优于人治,众人之治优于个人专治,将众人的智慧成果转化为法律规则,用以治理国家、社会,能够较少发生错误。

从社会属性而言,人天生就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社会性是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法的价值存在的基础和来源。人既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人类结成一定的社会团体,过上群体的生活,最初是为了团结一致,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以实现人类生活的自给自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了共同利益和谋取更加优良的生活,依然社会地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实现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交换,追求平等、秩序、公正等价值。人正因为具有社会性,才需要法律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平等、秩序和公正。

(二)从行政法学理论和高等学校的性质分析

对一个组织的治理,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一般包括经济、行政、法律、思想等方式。每一种治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法律手段相比较而言,是一种非运动式的长效方法,是组织治理的较好地一种方式,能够更好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组织治理的需要。

我国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从行政法学角度,依法治校关注的是高校的治理权如何实现,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权有无法律依据,权力的边界在何处,也就是高校是否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其权力的行使受不受司法审查,怎样平衡司法审查和高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如何看待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性质。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高等学校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享受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这主要明确了高等学校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

在大陆法系国家,高校作为教育者,代表国家履行教育义务,实施有关公共管理性质的职权,则具有行政法上公务法人的地位。公务法人是国家行政主体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与作为机关法人的行政机关不同,它担负特定的行政职能,服务于特定的行政目的。公务法人与母体之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既独立又合作、分工、对抗之关系。与政府机关相比,作为公务法人的大学,具有明显的特点:存在的目的是在特定的领域为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是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溢出机构之外;提供的服务及其过程有专门性,机构宜自我管理,而不宜由外部机构或通过公共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按照欧洲大陆法系的公法人理论,大学作为公务法人,较作为公法团体的政府机关,有更大的独立性。实践也证明,自主的、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对大学完成它的主要责任非常重要。

我国虽然在法律上没有公务法人的概念,更没有对高校公务法人地位加以界定,但高校行使公共管理职权的特色是存在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所规定的学校行使的权力中,其中有关学生学籍管理、处分、颁发学业证书等,应属“公权力”性质,因为它有明显的单方性、强制性,有典型的行政职权或公共管理职权的特点。高校公务法人的地位,在我国已被法学界以及司法界所普遍认同。

可见,高校是公法人中的公务法人,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其权力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如招生、颁发学位证、毕业证和对日常事务的管理等。同时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种特殊的授权行政主体。高校公务法人的地位,决定了它具有行政法上管理者的主体身份,其行为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整,因此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职权是法律对它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外延上的快速扩张和内涵上的滞后发展矛盾并存,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不断冲击着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而以法治为基础,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模式正成为国家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自身管理的价值取向。大学教育被纳入法律调整领域已成为现代社会与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这种发展的趋势,从根本上来说是由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依法治校的内在价值共同决定的。

(一)依法治校是适应高校大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6年开始扩招,逐步走上了大发展的时期。高等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招生人数成倍增加。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2008年达到607.66万,整整增长了近6倍,2010年更是达到了657万人。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89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800万的3.7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远远超过了15%的国际公认高等教育精英阶段,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086人。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急剧增加,高校发展速度是如此惊人,事务是如此庞杂,以致不按规矩办事,不依法治校根本无法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

1、依法治校是高等院校转变管理方式的主要手段。新的形势需要新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大发展要求以法治为基础对现行高校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从而实现从传统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向民主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这是高校当前改革发展适应新形势的的必由之路。

2、依法治校是高校规范办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由于当前我国众多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以及办学性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盲目追求生源,获得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福利,一些高校办学行为缺乏规范性,随意性较大。有的虚假宣传,重招生,轻培养,引起社会强烈不满,损害了自身形象和社会声誉,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只有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才能在高教大发展中抓住机遇,赢得声誉,得到发展。

3、依法治校是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需要。现代大学追求的不应仅仅是规模大,更重要的是水平高,即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必须依靠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来实现。一切制度必须以有效的法律规范作为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表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以大学理念为始点,遵循法治之道,实施依法治校。[]” 要建设一流大学,不坚持依法治校是不可能的。哈佛、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之所以塑造出百年不败的声誉,根本原因也在于坚持依法治校;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同时,强调依法治校。

(二)依法治校是适应教育变革的重要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和行动更加独立,个性更加张扬,民主和权利意识更加强烈,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深刻变革。首先,社会与教育之间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选择教育转变,教育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主要是受教育者的主动需要。其次,社会对教育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由单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转变。再次,社会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期望值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迫切期望高等学校要依法举办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管理学校公共事务,维护教育受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市场价值规律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教育评价体系也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且逐步统一到法治层面。 转贴于 高校要获得充分的发展并为市场经济服务,就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安排招生计划,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施教学方案,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科研开发和科技推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推行依法治校,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才能确保高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较好满足教育受众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良好评价,主动应对这场新的教育变革。

1、依法治校是发扬民主,保障高校民主管理,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民主管理是高校科学管理的基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和归宿。只有通过民主的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坚持依法治校,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才能推动学校适应教育变革,促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

2、依法治校是切实维护学校权益和师生利益的有效保障。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与校外的各种业务及经济联系也在不断拓展和加深,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学校的权益就有可能受到损害。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树立法律意识,及时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正当权益。同时,只有坚持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面行为,有效化解校园内部矛盾,妥善处理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3、依法治校是推动高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市场竞争容易走向无序,要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理应发挥应有作用。依法治校和建设和谐校园是二者是相制约而存在,相辅佐而发展。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和谐高校应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理想状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要义,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条件。依法治校是以一种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校原则和方式,使高校治理摆脱偶然性、任意性,形成稳定秩序与和谐状态。因此,构建和谐高校与推进依法治校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增强依法治校理念、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高校依法治校的必然性

(一)适应世界范围类高校的竞争必然要求依法治校

我国高校也面临立足国情,着眼未来,放眼世界,建设一流大学的紧迫任务。世界高校的竞争和发展证明,高等教育发展得好的国家无不重视依法治校,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没有先进的大学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校。

(二)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各行各业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则和原则行事,健全法规制度,弘扬法治理念,体现法治精神。高校作为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系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必然成为法治的调整领域。作为传播文明,普及新知的重要基层单位,必须高扬法治的旗帜,让法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三)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人们在按照法律的规范处理各种经济事务的同时,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也相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逐步觉醒,人们越来越善于运用法律规范来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运用法律手段甚至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去靠管理者的威信威望、强权地位、信息封锁等办法治理高校的办法在今天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人们普遍希望管理者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能够不依法治校吗?

(四)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我国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高校精英云集,人们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对民主尤为期盼,渴望民主管理,发挥自身作用。近几年,国家也积极推动校务公开,注重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干部选聘、重大决策等方面要求发挥专家教授、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方面的作用。广大师生员工希望参与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主张民主立制,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政治的发展客观要求将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要求按照多数人的意愿办学,将大多人的意见体现在管理制度中。只有依法治校才能充分发扬民主,同时,高校的民主建设反过来也必然推动高校依法治校。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吴平.《对高校依法治校的解读》.北京教育高教版,4-5.

[2] 张昌辉,常明.《社会科学论坛》[J].2006年第四期.

法治校园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铸师魂、办名校、争一流”目标,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重点,以为平民百姓子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名师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校园,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兴校,教研强校。以社会称道为办学追求;以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为育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绩,着眼于学生的成功,追求学生的成材,立足于学生的成人。

学校校风:团结、勤奋、严格、进取。激励师生,锲而不舍;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和衷共济。

学校学风:勤学、多思、求实、笃行。引导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知行,学以致用。

师生做人做事的核心标准:敬业、忠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团队意识、细节、想办法工作效率、不找任何借口、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直主自发的工作、维护单位的形象、给学校提的建议、与学校同命运。

三、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明显的优质完全中学。

〉水平和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文化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理念和“培养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的现代文明人”办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畅通、高效运转的学校管理体系和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校园表层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广播站、网站、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从无到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熔铸和凝炼团结进取精神,实现文化立校和创建文化校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