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服装元素 整体 造型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出现了一
些品牌和服装设计师。但是,现阶段国际服装文化的主流仍然是西方服装文化,很多国内服装设计师一味与国际接轨,完全抛开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服饰文化,这样就使中国的服装设计丧失了立足之本。
民族传统和文化底蕴是服装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源泉,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但国内设计师因为活动仅仅局限于国内,眼界不够开阔,与国际时尚结合得不够巧妙。有的设计师甚至闭门造车,设计时只是围绕着一些旗袍、马褂、盘扣、丝绸转,不与时尚结合,使得自己的品牌几年如一日,变化太少,不能吸引新的消费者。
我们该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如何应用中国的传统服饰元素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
一、渗入传统文化,把握整体设计
传统服饰力求稳重、含蓄,重视内在美。中国传统服饰和中国古代艺术一样在整体上也都是追求意境的。中国古代宇宙观强调“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与天地自然浑然一体。因此,服装造型上崇尚自然。中国传统服饰整体风格也因此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如同传统的中国画一样追求气韵生动、亦虚亦实。这种美让人回味无穷。现代服装设计者应该努力发掘出中国传统服饰背后的潜在精神,在古老的服饰文明中探寻新的设计灵感。
应用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也要重视时尚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吸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营养,把文化包蕴在品牌统一的风格中,形成风格和精神的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拼凑。一个优秀的时装设计师应该把握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以传统服饰文化为经,以时尚为纬,融合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前卫的素材,在抽象与解构中编织具有中国韵味的美学观念。把我们的传统服装和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情趣等相结合,成功地设计出既具有中国传统服饰的文
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服装的。
二、抓住传统造型特点,突出造型特色
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特色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就要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特点。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服饰造型上就具有直线裁剪、平面化构成的特色。在结构的处理上,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至近代的长衫、旗袍,基本上都是以平面结构的衣片构成平面形态的服装来适应立体的人体的。
传统服饰的款式结构要素因其功能性和审美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在应用中国传统服饰时可以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特征和细节,结合时尚设计出适合现代生活的服装。我们可以在面料、色彩、工艺细节、装饰等方面进行创新,融进现代的审美情趣和时尚元素,让传统元素显得不再古板、守旧。
中国式的宽松服装采用直线裁剪,有利于批量生产。中国传统服饰在款式造型上有很多独特之处:深衣、交领、插袖……这些都具有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特色。我们的设计师也可以把这些传统造型元素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时尚结合起来,在面料、色彩、装饰、工艺上都可以有所创新,在整体款式风格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宽松、适体的优越性。
三、传统与时尚结合,设计中国韵味面料
丝绸是最有中国特色的面料。“中国传统服装多用丝绸缝制而成,中国丝衣以独特的面料质感与剪裁方式使人在无风处静立时,服装就会形成繁而不乱、圆润、婉转而连绵不断的衣褶,再加上装束中所搭配的披帛、悬挂配饰的丝绦、袍带、裙带等,整体形象在流动的线条中呈现出儒雅之态。而人在行动或处于微风中时,那“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服饰形象又符合了庄子神驰千里式的浪漫情怀。”
丝绸历来以其高贵、华美的特征而备受青睐。真丝织物品种多样,图案装饰更是丰富自由。现代加工技术赋予它丰富的外观和质感,使它成为时尚界的宠儿和现代服装设计师们的钟爱。中国的丝绸有很好的原料,但印染与后加工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不达标,丝绸的纹样设计似乎永远古色古香、一成不变,穿上中国织锦旗袍,就像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服装设计也为丝绸设计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完全应该在图案设计、色彩上多做些文章,设计出带有时尚感又有中国韵味的面料来,这样才能为服装设计师进行设计提供可能。我们要尽可能使用现代人能接受的天然材料和现代材料,要吸取传统面料中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元素,并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挖掘传统的面料的特点,融合现代时尚和自己品牌的文化,设计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服装。
四、以传统工艺为依托,打造现代工艺
中国传统服饰的工艺手段有很多,总的来说有三大类:
加法:面料上加衬、垫、贴补,或绣、盘、钉、镶印、手绘等。
减法:挑去面料上的部分经线或纬线,如镂空、抽丝等。
加减法并用:如雕补、抽绣等。
刺绣是中国传统服饰上最常用的工艺。刺绣工艺东西方都有,但风格不同,中国传统的刺绣在题材内容、针法上都与西方刺绣有很大区别。虽然现在有很多图案、纹样可以用电脑绣花制作出来,但是仍旧无法与手绣相比。手绣的自然、柔软、亲切,是机器绣花无法达到的。某些复杂的或创意性的图案、层层叠叠、变化丰富的针法等,也是电脑绣花无法做到的。所以,这也就是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所在。随着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这种传统工艺的价值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玄色衣裳的首席设计师岳枫华关注现代人的审美感受,她始终在思考如何使本土服饰文化和国际接轨,不断挖掘具有中国味道的艺术形式。居住在西南边缘的苗族、侗族妇女,保持古老的传统,擅长手工刺绣,绣出来的花纹纯朴、精致和美丽,这些古朴、自然的面料和手工技术深深打动了她。她选择了一批颇有年头的苗族绣片,用适当的色彩,加以精心的改造,从面料的选择、图案的搭配以及款式的更新、裁剪工艺的变化等诸多方面入手,将中国传统服饰的神采纳入其中,同时,在最能表达服饰风格的细部如领口、袖口、下摆、扣、边缘等装饰部位都进行精心推敲,对衣身做镂空处理、传统的珠宝亮片镶嵌、丝带盘绕与现代电脑技术结合的刺绣工艺等,经过这些设计和制作,使将要失传的传统工艺在时尚的人们身上又重新散发出了光彩。
每年各大艺术院校都持续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并且随着中国原创设计的蓬勃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锐服装设计师离开学校后便开始建立品牌、拓展自己的设计版图,这种欣欣向荣的状态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不无关联。我们特别好奇,在中国顶尖的艺术院校里,当下对服装设计和面料的教学处于何种状态?因此我们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孙涤非教授,希望能够了解到更多与面料和服装设计有关的内容。
Q&A
iLOOK:您在服装设计领域从业多少年了?何时开始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
孙涤非:从事服装设计,算起来已经将近二十个年头,真正意义上从事高端定制应该是13年整。记得2006年接受世界文化社的专访,标题为《从大连到米兰,中国改变了世界的西服》,我们工作室的作品被意大利本土高端称为:Classical Chinese(古典中国),首次打破了Classical Italia(古典意大利)的称呼;就在那一次,我体会到了一种荣誉和自豪,开始有了回归祖国院校的想法。后来,我于2010年正式回归中央美术学院。
iLOOK:据闻您曾在日本生活过很长时间,在日本期间也有自己的个人工作室,您是否一直在做高端定制品牌?主要是什么类型的服装?在面料上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孙涤非:我在日本工作和生活了25年,我日本的工作室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事本专业的古典意大利手工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体现在高端私人定制方向;再就是配合日本本土一些大品牌进行一些商业性推广。我们的龙头业务是高级定制,主要以西服、礼服、衬衣、大衣,也就是正装类为主。不是用手缝制就是手工西服,而是通过高端手工技能来改变面料的原有物理属性,使之形状突变、质地改变的一种传统工艺。所以,我们对面料的要求也是极为“高端”的。首先要求“纯天然”,原料必须是天然的动物或植物纤维,通常以其纤维的细度及长度作为判断基准,这很好理解,越长、越细就越好;其次是面料生产工艺,既然越长、越细就越好,那么生产工艺就会越复杂,有时完全需要手工作业才可能达到生产要求;再就是稀有动物纤维一类,比如麝香牛毛、驼羊毛等。高质量面料主要体现出轻量、透气、保暖、张力、柔软、稀少、不易取材、不易加工等特征。
iLOOK:我们该如何认识面料?如何根据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面料?
孙涤非:面料不单单是服装构筑的基础,同时也是服装设计概念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面料并不难,但是想真正并有个性地认识面料确实很难!我把面料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识性认知阶段,说白了就是人云亦云的听说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主动性认知阶段,这个群体已经很关注和热爱生活,会有选择性地区分面料;第三个阶段是个性化认知阶段,主要涵盖高端人群、设计师等,可以达到突破常规运用特殊面料。而关于面料的选择,我们可以大致把面料按种类划分一下:1.化学纤维类面料,适合于工作或特殊环境下使用,比如作业装、运动装、特种装;2.动物纤维类面料,适合于生活中的正装及常备服装,比如西服、礼服、大衣等;3.植物纤维类面料,适合于生活中的休闲类服装和内置贴身服装,比如衬衣、夹克、内衣等。
iLOOK:在您看来,从前的设计师选择面料的倾向和现在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孙涤非:工业文明的诞生是受商业化进程的驱使而形成的,生活必备品由原始的功能性属性变成了商品性属性,也就是说,工业化文明之前,做衣服为了穿,这是功能性属性;工业文明之后,做衣服为了卖(赚钱),变成了商品性属性。所以,设计师行业准确地来说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以前他们被叫作艺术家。为了迎合大规模的销售以赚取最大化的利润,设计师的任务是急功近利地要迎合大部分人的喜好来设计出销售成绩最佳的作品。因此,以前的设计师都要同时考虑面料的价格(生产成本)、面料的质量(易于加工)、面料的花色(适合大众)等。现代的设计师,同样也要接受大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理念的历练,以便适应现代的人群价值观。而现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呢?简单地说,人们已经厌倦了量产量贩的廉价生活,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元素。所以,现代的设计师大都是以个性化选料为主流倾向,他们更加注重于面料的材质和工艺性,为避开工业化的Icon,他们开始崇尚天然材料,这一点同时也迎合了现代人崇尚自然回归的返璞归真、去繁就简的现代价值观。
(一)图片与数字影像
2011年春夏伦敦女装秀上,设计师玛丽•卡特兰佐将影像图片运用在时装上的设计引起一片呼声。她是采用建筑或摆设的照片,将相结合的面料与图片经过处理后形成三维立体时装。两年后,推出迷彩单品的品牌迈克高仕(MichaelKors),用传统印花技术制作了经过变形的迷彩图案面料,从而使服装款式和图案上都有更丰富变化。另外,珍贵资料和梦幻场景对时尚展览固然重要,但数字影像技术在东京举办“永恒的缪斯”时尚展上发挥了其独特效果,缪斯们的无穷魅力使观众心悦诚服。
(二)全息影像技术
带有科技感的全息影像技术以创新精神将数字科技带入时尚圈。2011年,全息影像技术的概念被Burberry品牌植入时尚后,全息影像技术“排山倒海”出现在ChristopherKane的2013年春夏秀场上,温婉的服装色彩在模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已人尽皆知的全息装是很多人难以驾驭的一种服饰,可是在欧洲某音乐颁奖典礼上“怪咖女王”LadyGaga却勇于挑战那套全息裙装,为时尚“献身”。
(三)影像技术与传统工艺
设计师们在服装款式的设计上,也逐渐运用了影像和传统制作工艺相结合的绘制手法。设计师为了能够即时、便利、直观地获取信息,带给客户有如虚拟现实动态穿着效果的感受,纷纷用传统影像绘制技术来绘制服装设计初稿,在绘制过程中可以对服装款式里的设计要点作以不断的重复使用。这也满足了服装设计师不断变化的设计思维和服装最终感官效果,从而对服装款式、整体风格等方面彰显设计的精髓。
二、影像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影像技术的跨界研究
将图像打印在布料上的这种技术兴起以后,走在前列的荷兰、奥地利、日本和美国,由于技术尚不够成熟,一时未能全面推广,国内现阶段也只限于通过纺织品转印这种技术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170多年前“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的这种传统拍摄照片方式相结合,将会在服装领域中开创全新的影像技术模式。
(二)服装面料研究
相纸是最为传统的显影材质。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就相当于相纸一样,属于影像技术的根基。根据质地均匀且不易变形的纤维纸基、增加洁白度的薄层氧化钡、②阻止冲洗相纸时化学液体进入纸基的树脂层、感光乳剂层以及相纸表面保护层的这五层相纸构造的原理,选择能够承载影像技术实施的面料就显得极为重要。依据市场考察以及对面料的特殊要求,材质的选用应具备以下特性:
1.经纬纱线细密,布面上没有纤维过于稀疏造成的洞眼(窟窿多的面料会造成化学药剂的渗漏,不适合制作)。
2.布面平整,带有清晰的粗纹理肌理,纺织过程中由于接线过多造成的线头疙瘩越少越好。
3.具有高纯度的面料材质,且纤维含量越高,变形程度越小。
4.酸碱度适中,在面料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加以漂洗等,如果化学物质残留过度,就会导致酸性或碱性过高,会使药剂在保存过程中的损毁加速。
5.色泽自然最佳,在新型面料完成之前必然会涂刷底料,所以材质本身的颜色应对显影的影响不大。在选购过程中,最好不采用过分白或颜色不自然的面料,很可能是加工过程不规范导致化学试剂使用过度造成的结果。
(三)工艺流程研究
用现代与传统暗房工艺的流程在面料上“拍摄”独一无二的画面,让人们大为赞叹。首先是将新型面料“曝光”,形成看不到的影像或“潜影”。再于黑暗中将不同的显影药品涂抹于面料上,使其在普通光线下持久显示更真实的影像。然后去除上面没有感光的乳剂后,进行清洗和干燥。最后是印相即有图案的面料装在立式投影机中,用放大镜头在新型布料上形成影像。因面料颜色、材质不同的特性,制出的成衣主要有两大区别。浅色面料可按正常工艺流程进行,然而深色面料因有易变色的局限性,所以,在最终印相的过程中放张可以反复使用的隔离纸,成像后取出即可。
三、影像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
在影像技术迅猛发展更新的今天,把传统工艺保留并延续在影像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与之前不同的成像载体和新兴的影像技术相结合方式运用在服装领域中,将会呈现一个全新的影像视觉效果。
(一)多元化的技术手段
随着保留传统工艺并延续影像手法的技术革新,影像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它解决了制作工艺粗劣、对小批量个性化服装的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满足了人们对服装带有独具一格特性的需求。也可以在质地松软的皮革、无机物或变化多端、成分复杂的有机物上显影。技术的完善对材质有了更多更好的兼容。
(二)新颖的显影材质
一是新型面料的生产解决了传统影像技术只适用于表层是聚酯纤维及棉质含量极高衣服的现象。这不仅可以对化纤服装进行“拍摄”成像,还可选用亚麻布、涤纶等材质的面料服装。其次,不会出现类似用专用打印机经过高温熨压后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如白色会变黄。制作完成后深色面料品质稳定,药剂与纤维完美融合会使图样的色泽与原来相同。再次,增加了布料的通气性和柔软程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最后,既提高了图案的色彩真实性,又使韧性更强,并富有强烈的层次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横向拉扯导致图案出现小细纹的可能性。
(三)完善的工艺流程
市面上常见的纺织品转印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按照深、浅色面料分两大类型,一般采用含有胶质的转印纸或特殊升华材料生产服装。但现代与传统暗房的制作流程大大克服了国内印刷设备缺陷的问题,例如颜色多了不会化色,细线变粗、漏色等现象均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蓝点、红点等问题,材质本身有纹理也能够有清晰的人物类、风景类等细腻图样出现。
(四)独特的显影效果
照片冲洗后即为固有的影像,而面料上显影效果是随材质的软硬程度或曝光时间长短变化。若整件衣服中从衣身到袖口部分的柔软程度逐渐递增,在制作过程中曝光时间也较短,则图样会出现渐变的效果。在定影过程中面料发生平面转动也能达到如幻影般的不清晰图案。或者,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喜好量身定制不同图案效果的新型面料,从而裁剪出各种廓形的个性化服装。经过以上的分析及考量,在传统影像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是通过进一步对影像技术、面料材质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新型布料的纹理赋予服装的深度和立体感是普通纸张无法实现的。尝试投射影像在布料上经过“曝光”后显影成像,最终根据不同的服装设计手法进一步完善裁剪,这就像一件珍贵的原创艺术品。
四、结语
一、信息时代呼唤服装设计语言创新
伴随着纺织贸易全球化,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品牌竞争实力,占据纺织高新科技的制高点,主导着纺织服装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纺织服装市场的主动权。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近年来虽发展迅猛,但在纺织配额逐步取消、出口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产品价格却呈下滑趋势并屡屡遭受西方国家“特别保护条款”的施压和“反倾销案”等其它非关税壁垒的威胁,这种国际竞争引发的“马太效应”并没有因WTO的到来而日趋淡化,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见,单纯通过扩大规模和数量求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中国的服装业的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文化战略,坚持走“差别化”发展之路。正如“美力经济学”①新概念所言: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更美丽的产品去占领市场的时期,今后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以美学为基础的产品竞争上,美的力量将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同时,“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变从另一个方向也带来了服装产品差别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空前发展便利的同时,正经历着强大竞争压力带来的精神压抑和异化,他们迫切需要心理放松和个性释放,渴望得到休闲慰藉和人文关怀。职场中人,厌倦日复一日的机器克隆和工业“一元化”商品,逆反近乎千人一面的经典服饰,质疑那些既定的金科玉律般的价值观念。当这些个人情绪蓄积为巨大的社会心理集合时,便是现代服饰消费行为剧变和“新新人类”另类审美价值观念形成的渊薮。今天,我们亲历过“衣冠楚楚”让位于休闲牛仔、一个“酷”字取代“君子风度”的服饰文化变迁,耳闻了张扬个性、颠覆经典、回归自然、东方寻根等常变常新的设计宣言,面对着设计师追求原始工艺的淳朴天真、醉心于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表现、尝试“太空时代”的“未来时速”感觉和玩转了“三大构成”法则成为灵感溯源的现实。因此,当工业社会过度物质化发展到极致步入“后设计时代”,“地球村”的消费导向对人性化、个性化、差别化工艺和具有包容世界性多元文明冲突的“泛工艺化”形式的呼唤,必然会激发服装设计语言的不断创新。
“艺术染整”②新概念的提出,源于提高面料功能后整理技术的科学思想。它从服装面料视觉创新入手,运用“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理论③,以探索点、线、面“形式美”抽象形式构成为主线,致力发掘、研究和创造全新肌理的视觉效果来强化面料和服装的时尚“功能性”,形成了独具自己艺术特色的差别化工艺。它以主动迎战、积极应对的态势参与纺织服装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并成为我国染整学科面料、成衣后整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极具比较竞争优势的亮点。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在人的各种感知能力中,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审美的力量不言而喻。以面料、服装为载体,探寻传统工艺蕴涵与西方抽象艺术意念有机结合的“艺术染整”工艺,其视觉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运用高新科技进行面料功能性开发一样,对提高我国服装面料附加值,改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同质化、低产能、量增值减之痼疾,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不同的只是,强化面料的专、高功能和多“功能性”开发,主要是对纺织染整学科研究提出的课题,而“艺术染整”作为服装设计语言创新和面料视觉审美“功能性”深度开掘,则需要服装设计师和图形艺术家们加盟创意。
“艺术染整”设计理念与“美力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完全一致,其倡导服装工艺个性化设计、视觉差别化创意和设计师充满才情创造新的时尚流行本身,就是人类不断拓宽服装、面料审美视野,突破经院设计传统,努力践行“美力经济学”的设计创新和“再再探索”的“美的历程”。
二、“差别化”创意引领世界时尚潮
曾经有国内著名机构分析认为:意大利服装业屡创佳绩、长期制胜的理由在于意大利文化中历久常新的“文艺复兴效应”已经渗透在意大利人的美学标准及对优美事物的渴求上。意大利JACKYTEX女装2003秋冬面料就非常注意视觉肌理的丰富表现,他们在棉/锦纶、马海毛/锦纶等交织混纺的拉毛面料上,运用现代扎染工艺产生变化而又丰富的层次来传达面料独特、精致、手工的人情味,拉开了与工业染整产品审美风格的距离,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非常耐看。而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2004的春夏、秋冬时尚女装,也将扎染与绣花、珠片、皱褶等工艺元素作为重要的设计语言进行独具匠心的综合创造,并推出了大量的“艺术染整”工艺女装系列,掀起了一股手工怀旧工艺风,再度领潮高级工艺女装市场而备受时尚界关注。当然,意大利纺织服装产品始终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先进的纺机、纺织和制衣产业链与创新网络,是其重要的体制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文艺复兴效应”在铸就意大利享誉世界“工艺品牌”的利剑中无疑起着“灵魂”作用,这就足以说明视觉艺术的“美力”和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欧洲时尚之巅,被称为“无风无浪”优势产业的意大利时装业的崛起,不仅始发于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觉传承和“泛工艺化”自由采撷设计思想的解放,还受益于他们没有重复法国高级时装产业发展路径的清晰定位。笔者以为:作为服装、面料视觉功能“艺术化”创新和工艺“差别化”实践成功典范的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发展工艺时尚服饰产业的重要参照。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欧洲休闲文化、美国牛仔文化对传统经典服装文化的冲击,来自西方的欧陆休闲风遭遇东方民族工艺潮,引发了世纪末全球性的文化回归风潮,得风气之先的世界著名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都将探寻设计灵感的目光投向东方、非洲神秘的工艺文化和先民远古的历史积淀,人们熟悉的伊夫·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三宅一生(LsseyMiyake)等时装设计大师的名字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熠熠生辉,这方面的探索功不可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LsseyMiyake)不惟西方马首是瞻,以浓缩东方哲思的天才创意和对服装面料“差别化”的功能再造,震惊世界,一举改写了高级时装业欧美“一元格局”的历史,成为“东风西渐”开一代时尚新风的先行者,为日本也为东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近年来,纺织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态势,使我国面料、服装流行和设计的审美国际化趋势日渐成熟,以杉杉、雅戈尔等著名民族品牌为代表的服装产品结构调整和设计风格转型,标志着我国休闲服装规模市场的形成;而国内一批新锐设计师和个性化消费新生代的迅速成长,昭示并呼唤着我国纺织、服装设计“工艺文化复兴”时代和“差别化”设计创造春天的到来!
在2004CHIC国际男装展会,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国内一批休闲男装品牌的崛起,它们在服装设计理念和工艺处理方面已经越过了“面料至上”、“裁剪结构”等技术层面,转而更加关注视觉肌理艺术创造的二次开发、民族工艺文化的深度发掘和对时尚流行文化的直接诉求。这种多元的、艺术与生活交融并渗透着设计师独特情思的个性化的“艺术染整”设计语言,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差别化”设计,冲破了长期以来“正装”的传统工艺禁锢,彻底解放了设计师的思想,并使服装产业成为“艺术染整”工艺的创意载体和现代艺术创作的“调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服装休闲化、设计“差别化”和“泛工艺化流行”热风拍面的今天,我国年青的设计师们对服装设计新语境的探索和创造,似已进入了一个勇于原创、敢为人先、挥洒自由和瑰丽神奇的境界。时下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商场热销的JACKJONES、马克?华菲等新锐休闲男装设计,在运用现代扎染抽象图形写意传神和西方个性化涂鸦艺术语言抒情释怀,在借鉴平面设计构成技法、即兴喷绘和对传达出手工时代温情的民间“女红”技艺所进行的服装设计语言创新的尝试,使我国男装设计长期以来因“同质化”面料和板型出新难的“老面孔”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成为充盈着鲜明时代精神特质的市场宠儿。面对年青的设计师们在服装设计语言的全新探索中表现出的东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勃勃生机,诚如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在首次中国之行的由衷赞叹:“亚洲的文化和习俗总能成为我设计的灵感,对于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国家,这是一次迟到的访问。”其实,东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彩纷呈的传统工艺一直都是西方主流时装设计师们寻找个性化创意灵感的“源头活水”。像皮尔?卡丹(PierreCardin),尹夫?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和三宅一生(LsseyMiyake)等饮誉世界的时装设计大师在缔造自己时尚王国灿烂辉煌的奋斗中,都曾受惠于东方文化乳汁的哺育并进行过成功的风格转型,他们藉此对世界时装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大师们善于汲取东西方工艺文化精神进行服装设计“差别化”创意的成功经验,JACKJONES、马克?华菲等新锐休闲男装设计语言创新传达出的视觉冲击力和时尚感召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反思。
设计在线.中国
三、“艺术染整”开创我国服装设计新天地
类比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效应”,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和丰厚的民间工艺文化积淀,扎染、蜡染、蓝印等原生态的优秀传统工艺,都曾是驰誉中外的“国粹”精品;“三染”博大精深的“防染”技艺,清新优美的图案构成,可视觉感悟但妙不可言的东方意境,恰是服装设计“差别化”的工艺瑰宝。
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博士在《企业竞争》中指出: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艺术染整”以创造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工艺定位,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着力探寻产品差别化竞争路径的本质。
“艺术染整”概念是笔者以南通地区现代扎染产业发展为背景,以“华艺扎染”市场国际化的成功实践为蓝本,在2003年江苏国际服装节“百年论坛”上首次提出、并在《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综述”一文中进行了正式定义。它是扎染、拓印、转移压皱、即兴手工喷绘、涂鸦式绘制和拔色等新兴手工工艺集群的总称: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印染科技和扎、缝、包、染、喷、绘、拓、刷、雕、压等各种特殊工艺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染整技术。由于“艺术染整”的一系列技法主要是在扎染工艺基础上拓展的,习惯上人们就称之为“现代扎染”。“艺术染整”主要包括“成衣染色图形一体化艺术染整工艺”和“成衣三维记忆与喷绘、拓印、聚集综合工艺”④两大部分。首先,它在继承传统工艺文化精神和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具有现代技术集成和工艺美术创新的柔性化特征。由于现代扎染工艺具有无需制版,配色不受套版限制的突出优点,所以能根据市场流行导向进行及时创意和设计。这种在成衣上自由设计平面染色图形的独特功能,使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个性化”实样方案提交买家优选和确认,下单后即可迅速投产并能衍生出多组配色方案和各种图案花型,形成多品种、小批量的序列优势和个性化的视觉审美优势,因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对现代时装产业“速度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即兴创意三维肌理美感的原创性技术,为传统的“平面”服装植入了浮雕艺术的因子,具有鲜明的工艺差别化特征。它能激活设计师创意灵感的火花,丰富服装视觉肌理效果和表现技法,使过度“商业化”的服装设计工作变得更加柔性、富于个性和充满原创艺术创造的趣味性。近年来,我国从事现代扎染研究开发的设计师通过反复实验,获得了科学翔实的材料记忆数据,并优选出不同组份的国产新型面料,创建的具有开放性的国产优化成型记忆面料数据库,完全能适应“艺术染整”工艺技法不断创新对材料载体提出的技术要求。其创作原理是将面料和成衣按服装设计要求设定工艺,辅以缕空、机绣、贴布等工艺元素后进行绞缬、聚合和皱褶。通过选择性采用自主开发的热敏辅料记忆成型、拧绞喷涂、皱纸转印和整合成型等原创工艺技术的柔性化组合,经高温高压汽蒸或高温压延处理,达到改变服装面料纤维组织结构的目的,获得各种视觉“新外观”并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衣整体“软雕塑”艺术或局部浮雕艺术的视觉效果。特别是运用现代扎染中浸、注、拔、喷、绘等“艺术染整”技法与上述三维工艺进行的综合与创造,能产生出“万花筒”般的无数种组合方案和奇妙的视觉图形,将其应用于现代时尚服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具有服装视觉革命的意义。上述这种通过“艺术染整”二次开发创造的艺术休闲时装,带给我们的完全是一种与普通印染工艺和常规服装设计“传统”手法迥然不同的审美风格。
“艺术染整”工艺二次开发和深度加工的服装成衣,以丰富变化的肌理图形,抽象写意的审美意趣和独特个性的艺术品味,予消费者以一般时尚服饰鲜见的视觉“愉悦”,令WAL-MART,MARKS&SPENCER,BESTSELLER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青睐有加,也让颇具艺术眼力和追求精致品质的法国、意大利等休闲、工艺服装市场欣然接受了国产面料的“以产顶进”。“艺术染整”工艺强化对服装面料视觉审美功能深度开发的探索,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整合国内传统工艺资源,积极面向国际主流时尚市场,有效规避因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服装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产能,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思路和崭新的方法。以欧洲绿色生态和国际标准化生产规范为标准的“艺术染整”工艺,将“三染”聚合、绞缬、冰裂纹肌理等传统技艺精髓与自主开发的注淋、泼彩、喷涂、拓转、拧褶记忆成型等核心技术结合,集东方“写意”悠远之意境和西方“印象派”形、色、光、影之神韵于一体,巧妙地将民间工艺文化、现代设计“形式美”法则、数码图形创意与纺织印染科技进行综合与创造,形成了一门全新的科学、柔性、艺术并有着手工时代工艺特征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染整学科分支,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今天,当我们迈步入世与世界纺织服装业同台竞技之际,“艺术染整”挟全球休闲化流行风潮,集东西方自然造化,汇工艺历史源流,以面料和服装图形创意、设计和生产一体化工艺的独特优势,将时尚与速度、设计与流行、需求与生产完美地整合在一条充满柔性的产业链上,为我国设计师直面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天才创意提供了一个全新、自由的设计空间。
四、“艺术染整”理应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创新利器
在纺织服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国服装设计师应当借鉴国际成功典范的经验,敏锐地抓住“民族化”遭遇“国际化”引发“泛工艺化”流行的历史机遇,以本土文化做支点,用国际化眼光望未来,从服装设计语言创新入手,正确导入“艺术染整”设计概念,及时把握和正确运用民族“工艺品牌”之利器,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樊纲教授⑤指出:“对一些传统产业的品牌,我们强调民族性是对的,没有民族性,就没有国际性。但是只强调民族性,而没有现代化,那么也不可能有国际化。人们对品牌的认知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把传统的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需求融合起来,这才能够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e”时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巨变所带来的服装个性化消费新需求,能否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和开放自信的心态改造和扬弃民族传统工艺?在西方强势流行文化与东方历史文明遭遇、碰撞和交融并汇的“信息爆炸”时代,“综合就是创造”的科学设计观,是否应该再度引起服装学界和设计师们足够的重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技术与艺术、手工与科技、功能与形式,太多的“综合”命题亟待我们去研究、探索和解读。笔者以为:“民族的”工艺文化精神真正融入“世界的”主流时尚的设计探索,是一个以国际化宏阔视野“东寻西找”⑥、用九死无悔的执著坚韧“水陆兼程”的长期、艰苦的求索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时下那种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经典常作简单、片面和浅层理解的阿Q精神,那种将承载着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远古先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图腾设计”庸俗化甚而止步于简单的“描龙绣凤”,那种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并在玩味“盛世唐装”湮灭的辉煌中自我陶醉、自鸣得意的笨伯们,是难当时代赋予的设计大任的!一个志存高远并以振兴中华服装“民族品牌”为己任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当前,国内外工艺休闲服装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这是服装设计师进行视觉工艺“差别化”创造、形成自己独特设计风格和开发新的服装市场的无限天地。躬逢盛世,我们应乘“泛工艺化”流行之势,放眼国际时尚风云,探寻欧美服装流行机制,借鉴意大利和日本设计群体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运用“艺术染整”工艺不断丰富自己的设计语汇,真正告别“面料至上”“裁缝情结”等传统设计思维模式,以具有鲜明时代个性特征的“大设计”观,去主动适应、拓展和创造、引导不断变化着的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流行,作为人类“惟美”理想缔造者的服装设计师,在娴熟运用面料质感语言的同时,怎样从面料视觉艺术创造入手进行全新的探索?在习惯于轻松驾驭服装裁缝结构技艺的同时,能否进行多维度思考并在发掘、强化和再造面料“形式美”的功能性开发方面有所建树?特别是当使用进口面料进行中高档时装设计已经成为习惯的今天(习惯往往导致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影响着艺术创造力的发挥),我们在对待国产面料的态度上是持无所作为的抱怨或自暴自弃的态度,还是应该像著名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LsseyMiyake)那样,坚定不移地走自己求索创新之路,始终以朝圣般的虔诚向东方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采风并能立足更高的层面去审视、开掘和创造面料和时装“视觉构成艺术”的另类之美呢?笔者认为:只要能够独立思考并在积极的思考中敏锐地发现“差别化”工艺;只要能够充满自信地去探索并在探索中大胆创意、不断丰富和创造出全新的服装设计语言;只要能够不再拘泥于“面料”、“版型”和“裁缝”等单一线性设计思维并以宏阔的视野去仰观俯察和大胆借鉴各种艺术元素;只要能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因此获得了想象力的自由,我们的设计师们就一定能够充满信心、直抒胸臆、身体力行地去借鉴和运用全新的服装设计语言进行具有真正意义的原创设计,也就一定能够找到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天地。
处于“未来时速”生态竞争下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们,当你们在漫漫的时尚之路上下求索,当你们在市场采风中迸发出顿悟式的灵感火花并激活了独具个性化的天才创意,“艺术染整”独特的视觉创新工艺和工艺柔性化技术将带给你们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自由。在振兴中华、打造品牌、挑战竞争、发挥优势、引领潮流和追求服装面料视觉艺术化、审美个性化、工艺差别化创新的市场国际化征程中,具有中国原创意义的“艺术染整”工艺,理应成为我国服装设计师手中的一柄崭新利器。
参考文献:
①、2003年09月15日《大连日报》:在第九届“国际服饰文化·大连论坛”上,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决策学专家张顺江教授首次提出“美力经济学”新概念。
②、“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综述”,顾鸣,《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出版社,2004年第1期41-45页。
③、《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日/朝仓直已著,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月第1期。
④、“成衣染色图形一体化艺术染整工艺”,公开号CN1563559A,“成衣三维记忆与喷绘拓印聚集综合工艺”,公开号CN1563560A,发明人:顾鸣赵爱华林荣王春霞钱卫东黄卫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报(周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月12日第21卷,上册第02号(总第983)第369页。
关键词:刺绣;创新;服装设计
刺绣是当前在织物中创造技艺,该类技艺是由各种颜色组成,其中包括各种方法。我国传统刺绣主要包括相当多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指挥,历史发展悠久。根据当前各种服装设计的规划,中国传统刺绣集聚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体现当前个体服饰的欲望,因此,在当前服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各种刺绣的技能,发掘在新工艺中各种新的技术,丰富当前现代服饰中各种方法,推动当前技能走向国际化。
1传统刺绣技法及特点
1.1平面线迹的线料刺绣方法
平面刺绣是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善当前的刺绣方面,其中表现为织物表面平整、线迹精致,因此,在改善各种平面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当前刺绣技能的改善,不断推动各种刺绣技能的提升,其中包括缎面绣、乱针绣、锁绣等,其不仅可以针脚均匀衔接,还可以采用多元颜色的丝线进行相互之间重叠交叉,同时不断表现各种刺绣方法,推动当前刺绣的发展。
1.2部分改变织物组织结构的刺绣方法
部分改变织物组织结构主要指通过对当前各种刺绣的改善,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各种网绣、抽纱绣、雕绣及十字绣都能推动各种技能,在各种发展过程中,促进网络状况的发展,尤其是在苗族服饰上常见的密密匝匝的鱼鳞、龙鳞纹样,还有服装上器皿的纹理或者瓜果、花卉等植物纹样。抽纱绣根据当前各种图案要求,在雕绣设计过程中,推动当前各种边缘刺绣轮廓的发展,填充各种细节,同时,根据当前的记忆要求,在技能发展规划中,不断完善各种发展技能,在当前网绣、抽纱绣和雕绣的绣成品都可以推动当前刺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与蕾丝花边的装饰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十字绣在我国民间俗称“挑花绣”,主要指按照当前设计的要求,不断重复地进行设计,其中包括经纬纱交叉呈“十”字形,或呈对角插针为“×”形,虽然绣法简单,但绣面服帖、平整美观,广受喜爱。
1.3半立体的浮雕式刺绣方法
在当前设计过程中,不断推动各种立体化的雕塑,在各种表层浮雕型刺绣、纹样装饰型西秀中效果强,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盘梗绣、剪贴绣和褶绣。盘梗绣如果使用的是金银丝线就被称为“盘金”或“盘银”绣,是古代最为典型的刺绣方法,其中包括对各种富丽堂皇、奢侈华美效果的转化,同时也可以不断推动各种“补花绣”“贴布绣”“堆绣”等技法的应用,推动当前技术的进步,在各种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当前的图案,在各种装饰面前,推动当前各种刺绣方法的发展,不断推动各种造型技术的应用。同时,在当前各种纺织物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平面刺绣的改进,推动当前各种立体型的发展,同时根据当前各种平面刺绣的改进,推动各种简单造型的发展。在当前刺绣过程中,不断运用各种传统服装,最大限度促进各种方案的改进,同时综合当前各类情境,采用多元组合方式,推动当前刺绣的发展,同时里面有各类人才,在当前发展过程中,不断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孔雀开屏、喜鹊登梅、松。在当前现念的倡导中,不断推动当前传统刺绣,促进各种刺绣的规划,给当前服装设计给予各种设计的空间。
2传统刺绣模式的发展
2.1装饰模式的创新
传统刺绣在服装上的装饰位置较为单一,在当前发展规划中有了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在刺绣的功效中进行各种改进,因此,在各种模式的小黄新过程中,门襟、袖口、裙摆、领部等摩擦频率高于其他的部分,在当前服装设计过程中,不断推动当前创新意识。但是,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当前各种服装有着各种创新性,在许多国际服装品牌能够提供一些要求。有些是意大利著名品牌的连衣裙,这与当前的传统中式的旗袍有着相似,在当前发展规划中,不断提高传统的服饰的品味,其中包含我国传统服饰艺术的精华,又蕴涵西方的服饰特点。在当前服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各种服饰要求,其中包括各种特殊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前功能与审美高度统一,并通过与服装款式、色彩、工艺等方面相互调整以达到整体调和的视觉效果。
2.2打破构图的完整性
在当前传统刺绣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刺绣的功能,其中包括多元刺绣的案例,其中也会展现出各种特点。根据当前中国传统服装的各种结构,在各种发展规划,促进各种刺绣方案的推动,同时根据当前人体的各种规划,尤其在当前规划过程中,不断促进各种人体类型的发展,同时,在刺绣方案中,也额可以逐步促进各种局部类型的发展,在当前规划过程中,一些高级的刺绣能够推动各种完整的图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各种发展规划中,不断促进各种绣片的题材、构图、色彩等具体情况来裁剪分割,通过不断促进每一个部分的花型主次分明,同时在各种线条与轮廓的搭配中,不断推动当前各种刺绣工作的发展,从而促进“纹地”的肌理对比。
3结语
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对当前感谢的精心设计,其中展现出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在中华民族发展规划中,不断推动当前技能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提高当前技能,促进各种工艺的改善;(2)融合现代材料与自然材料;(3)注重需求者的感性特点。本文通过不断促进技能的改进,运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方法。刺绣艺术作为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完美结合,融合其新的生命内涵,成为我国甚至世界时尚界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灿艺.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象征[J].山东纺织经济.2011(1):32-35
[2]田春.刺绣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0(8):56-58
[3]刘燕.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