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节能评估

能源节能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节能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节能评估

能源节能评估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实体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价值界定的需求逐渐增多,知识产权评估需要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为了保证资产评估人员客观、公正地出具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意见,资产评估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与知识产权评估相应的执业能力。

一、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概念界定

《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为: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定义职业能力是“一种以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才能”。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胜任能力定义为:“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专业素质,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其专业素质的水平存在差异,且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加以培养、保持和提高”。

参照以上定义,笔者将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具备的执业能力定义为:为了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执业标准对知识产权出具合理的价值意见,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评估技术能力、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能力等。

通过以上对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内涵的界定,可以看出执业能力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操作标准的要求,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评估意见,不断提高学习使自己的执业能力适应知识产权评估能力要求,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等;二是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术素质,包括知识产权涉及的专业知识、经济行为及价值要求,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相关要求,知识产权评估相关技术要求等。

二、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内容

(一)知识产权评估职业道德相关要求

笔者认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独立客观、守法遵规、执业胜任、保密尽责、职业态度、身心素质。

1.独立客观: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在对知识产权价值出具咨询意见的过程中,一方面评估人员要客观、公正地出具评估结果意见,另一方面评估人员要取得可靠、详尽的资料作为基础对评估对象价值出具意见。

2.守法遵规: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在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过程中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相关主管部门的文件和行业执业标准。

3.执业胜任:一方面指资产评估机构承接知识产权评估业务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进行业务安排时要充分考虑资产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另一方面,资产评估人员应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

4.保密尽责: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对涉及客户知识产权评估相关的经济行为和知识产权技术等方面的商业秘密,不得向外部机构和人员及公司未参与项目的员工泄露,但在执业过程中,对于评估结果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不得因客户推说属于公司机密而放弃追问或对相关资料的索取。

5.职业态度: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对工作专业的认可程度、在评估实践活动中的敬业精神和在评估专业方面对成就的渴望。

6.身心素质: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知识产权相关技术、交易、价值要求

知识产权具备鲜明的特性,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特性不同,每一行业的同一类知识产权特点不同,同一行业同种类的不同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也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需要熟悉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具体包括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特点,知识产权相关的交易特点,知识产权相关的价值特点。

1.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特点:是指具体作为评估对象的某项知识产权或者知识产权组合的技术应用状况、技术先进性、技术可替代性等方面的内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技术的内涵可能不同,但知识产权技术特点的基本点是作为评估对象的知识产权的核心独特性。

2.知识产权相关的交易特点:是指具体进行的知识产权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的特点。知识产权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抵押融资、出资、转让、知识产权诉讼纠纷、财务报告目的、风险投资等,知识产权评估人员需要掌握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的交易特点,如出资行为知识产权评估中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对评估的影响、抵押融资知识产权评估中地方政策对评估的影响、财务报告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中会计政策对评估的影响等。

3.知识产权相关的价值特点:是指知识产权评估涉及的经济行为对资产评估出具评估对象价值意见的内涵的不同,最常见的价值用途有现有使用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现有使用价值是指在现有市场、经营和财务战略下对于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价值,用途主要包括许可合同、财务报告目的、诉讼等;市场价值是指公开市场上,公平条件下买方和卖方都可以接受的价值,用途主要包括合并/并购、转让等;清算价值是指假设无形资产不作为继续经营的一部分并且资产是在强制情况下售出,用途主要包括拍卖、借款担保等。

(三)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相关要求

作为评估对象的知识产权都具有权属性,其或者为法人实体所拥有或者为自然人所拥有,而作为对评估对象出具价值意见的资产评估人员需要熟悉作为评估对象拥有者――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服务对象拥有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况,知识产权服务对象运营相关知识,跨国并购相关知识等。

1.知识产权服务对象拥有知识产权基本概况:是指知识产权服务对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基本内容、原理、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如某企业拟转让某项专利技术,评估人员需要了解和熟悉作为评估对象的该项专利技术的基本内容、技术原理等,如果对于特别专业的知识产权无法对其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判定,资产评估人员应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具专业意见,资产评估人员借助专家意见对其内容进行判断。

2.知识产权服务对象运营相关知识:是指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的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在行业中的经营地位、知识产权在企业所处行业中的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3.跨国并购相关知识:知识产权服务对象委托进行的评估行为如果涉及国际事务,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具备跨国并购相关的知识,如并购方或被并购方所在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知识产权评估相关技术要求

评估人员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需要具备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价值评估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统计分析知识等。

1.价值评估知识:是指资产评估人员所具备的价值评估的方法。从方法途径来说具体包括成本法、市场法、经济评估法等。成本法是以成本为依据的评估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市场法是以市场为依据的评估方法,包括可比市场价值法和可比使用费率法;经济评估法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是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是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从方法的复杂性来说具体包括行业标准法、评级/排名法、经验法则、现金流量贴现法、蒙特卡洛估价法、实物期权法等。评估人员需要根据知识产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评估方法,因此评估人员需要掌握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内涵、应用条件、估算方法等。

2.战略管理知识: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需要掌握的关于行业发展分析、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知识。其可为判断知识产权拥有者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进而为估算知识产权的价值提供专业判断。

3.财务管理知识: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应该掌握的财务分析、投融资等相关知识。对于资产评估人员,如果采用特定方法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估算时,需要对知识产权服务对象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估算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未来收益状况。

4.统计分析知识: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运用特定分析方法时需要具备的统计分析相关知识。如许可评估中蒙特卡洛方法的运用等,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完成统计分析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知识产权评估实务操作中熟练使用。

三、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分级

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不同层次的评估人员,需要具备的执业能力的标准不同,笔者将其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甲级能力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精通执业能力知识,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从事与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相关的各种工作;乙级能力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经过知识产权评估工作经验的逐渐积累,执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评估实践当中去,对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的处理达到相应的水平;丙级能力是指知识产权评估人员执业具备的最基本的执业能力。具体内容含义见下表。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与资产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理查德・瑞兹盖提斯[美].企业知识产权估价与定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尼克・伯特洛蒂.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J].中国资产评估,1997(1).

[4]丛森,支芬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能源节能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资项目;能源消费;影响预测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China's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lso showed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Do a good job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 assessment and review of energy-saving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In this paper, energy-saving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the impact of project where the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Key words: investment projects;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 F832.48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呈快速发展之势。2006~2011年5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23.14%,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15万亿元 [1]。建设增长速度之快、建设规模之大,为世人所睹目。

然而,我国每年建成的固定资产项目在投产后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吨标准煤[1],平均每天消费953.43万吨标准煤。因此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加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并明令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为指导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国家节能中心于2011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提供了方法、程序和依据。其中: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2]。

然而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的实践中,由于我国部份地区能源统计工作尚不完善、各人对文件的理解程度不一等种种原因,在对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的评估和评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在此就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中,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作如下探讨。

一、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的评价指标

为更好地适应“十二五”能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促进节能评审工作的规范化,二0一一年十一月,国家节能中心了《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对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价指标见下表[2]。

二、目前实践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接触的一些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和《节能评审意见书》中,在评价项目用能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时,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不能正确预测项目所在地“十二五”初的能源消费总量。由于我国部份地区能源统计工作尚不完善,对2010年末的能源消总量无统计数据,有的地区甚至在当地的统计年鉴中都查不到该数据,因此很多《节能评估报告》和《节能评审意见书》中都说明不清楚项目所在地2010年未的能源消费总量。

(2)不能正确预测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末的能源消费总量。

(3)由于不能正确预测以上两个时期的能源消总量,就出现了在一些《节能评估报告》和《节能评审意见书》中有的以2010年的当地万元总产值能耗值作为所谓的准入值对项目进行评价;有的将项目的能源消费量与项目总投资比值作为m值对项目进行评价;有的虽然预测了当地“十二五”末的能源消费总量,则用项目的能源消费量与当地“十二五”末的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作为m值对项目进行评价;有的干脆不作预测等等。

三、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探讨

根据笔者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的理解,对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价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获取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数据。这个数据一般在当地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可以找到。

(2)获取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这个数据在当地《2011年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到。

(3)以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的乘积,测算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E2010=μ2010×GDP2010 (式1)

E2010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μ2010 2010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GDP2010 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

(4)获取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比例控制数据。这个数据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或当地节能“十二五”规划中可以查到。预测项目所在地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μ2015=μ2010×(1-λ%) (式2)

μ2015 2015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λ%“十二五”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比例

(5)获取项目所在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数据。这个数据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可以查到。预测项目所在地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E2015=μ2015×GDP2015(式3)

E2015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GDP2015 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值

(6)以项目所在地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与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之差,即为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

ΔE= E2015 — E2010 (式4)

ΔE “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

(7)以建设项目经计算统计的项目能源消费量与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的商值,计算评价指标m值。

m =E项目÷ΔE×100% (式5)

E项目 项目能源消费量

(8)以计算出的项目m值与国家节能中心的《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中的m值比较,判断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程度。

提请注意的是在以上计算中,由于使用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一般是按等价值计算的,所以项目能源消费量也相应的使用等价值。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中提出的预测方法的理解,在评估、评审工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并愿与业内同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能源节能评估范文第3篇

1.1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预测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限额,将本工程的能源消费量与之对比,分析评估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1.2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预测:分析评估本工程的能源消费量,分析各项指标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1.3项目能源供应情况:依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结果,确定项目所需能源供应是否能得到落实。

1.4项目能效水平评估:采用标准比照法、类比分析法等进行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的约束性

项目主管的发展改革委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出具审查意见,并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2],节能评估审查意见具有法定约束性。

2.1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及其影响的约束根据项目所在省市的单位GDP能耗及下降目标、GDP增长率等数据,测算其考核期内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是否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产生影响。

2.2项目能效水平的约束项目综合能耗和能效指标是否符合限额标准或相关产业政策、准入条件,将本线与某一条线的单位正线公里综合能耗(tce/km)(tce为吨标煤)、平均每站年综合能耗(tce/站)、单位客运量综合能耗(tce/万人•km)、车公里牵引电耗(kW•h/车•km)等四项特征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2.3项目建设方案优化生产工艺、规模、选线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合规。主要用能工艺工序能耗和能效指标是否符合限额标准或准入政策,和同类项目比较,是否达到先进水平。

2.4项目用能装置(设备)能耗和能效指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设备产品是否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设备。

2.5节能措施的约束生产工艺、动力(牵引)、建筑、给排水、环控、照明、电气等节能技术措施方面采取的工程措施是否有效、合规;计量器具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机构)设置等节能管理措施是否落实;节能效果及经济性是否有效,投资回收期是否合理,一般为2~3年。

3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能耗特征

3.1城市轨道交通耗能系统构成见表1。

3.2系统能耗比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用电量的多少与客流量、气候条件、地下地上等条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各用能系统的能耗中,列车牵引、自用电用能约占总用能的40%,车站各种设备用能约占总用能的55%,其他用能为检修、变压器电能损耗等。地铁系统中,地下车站和列车牵引能耗约占总能耗的92%;在车站能耗中,站内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约占56%,电扶梯和照明系统约占30%,四项合计约占86%。因此,降低能耗应从这五项采取措施。

4节能评估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

4.1工程方案设计降低列车牵引能耗优化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确定线路敷设方式,根据环境条件和土地开发需求,尽量采用地面敷设方式;增大曲线半径或减少小半径曲线段长度;优化纵断面,尽量采用小坡度;根据车站埋深条件,尽量设置节能坡;根据运量变化情况,设计大小运行交路,增加满载率;设置车辆再生制动设备等方面。

4.2车站耗能设备节能优化措施主要包括:车站公共区通风、照明采用智能控制与调节等;选用达到国家1级能效标准或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中的产品和设备,特别是空压机、变压器、电机、水泵、空调、照明器具等;在照明产品的选择上,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在通道、电梯间、地下通道等场所使用LED;采用具有变频调速功能的公共交通重载荷型自动扶梯。

4.3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措施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活塞风和自然通风条件,设置合理的环控气流组织模式,采用环控分区控制和风机变频控制,各类设备采用节能运行模式等方面。

4.4节能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建立三级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等。

5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节能评估的引导性

节能评估的引导性体现在线路敷设方式、“节能坡”、综合节能管理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

5.1合理确定敷设方式目前,环保提出的要求已经成为线路敷设方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一。最近一段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评技术审查几乎无一例外的要求全地下,这个意见也自动转换成项目环评审批意见,并成为项目环评的主要措施之一[4]。但国家在建设规划审批时,可能没有采纳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维持了高架方案,这样做是有法律依据的。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在前,规划批复在后,批复的规划可能没有采纳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在项目环评时,就应该按规划批复的项目进行环评,不存在项目未落实规划环评审查意见之说。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提出某条线要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但后来批复的规划该线为地上线,只能理解为规划审批机关未采纳规划环评意见,因此该线采用地上线方式也是合规合理的,不应因其与规划环评意见不一致而成为限制性因素。在主要环境影响方面,地上线比地下线噪声影响突出,但也不是洪水猛兽;从工程技术角度看,高架轨道交通噪声有成熟的措施使之得到有效治理的,如果城市土地开发规划适当配合,其噪声影响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能源消耗方面,根据国内建成线路的运营调查分析,对于20km的地下敷设线路,在北方地区,车站不设空调的线路年用电量约为6000万kW•h,设空调的线路年用电量约为8000万kW•h;在南方地区,车站设空调的线路年用电量为10000万kW•h;而地上敷设线路相对地下方式,减少车站通风空调用电约30%~35%。因此,地上线比地下线有显著的节约能源效益,列车噪声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对沿线土地更加合理的进行二次开发有倒逼机制,通过规划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大城市病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蔓延。有鉴于此,建议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洽商有关主管部门,结合沿线土地规划功能,在城市郊区的待开发区或非居住、文教区的未建成区,尽量采用高架方案,节能减排效益将是显著的。

5.2“节能坡”设置要求节能评估中,通常会要求逐区间研究“节能坡”设置情况。线路纵断面按“高站位、低区间”设置,车辆在出车站时通过区间下坡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车辆进车站时通过站前上坡将车辆动能转化为势能,可以节省牵引电能和制动电能。

5.3综合节能管理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和应用地下车站环控系统能耗较大,应设置各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和能源管理综合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季节、各车站不同的客流情况、室内外的环境情况,对地下车站空间进行分区照明、分区空调监测和控制,实现机电设备的自动节能和管理节能。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可以促进节能技术和轨道交通噪声治理技术的进步;从节能角度研究地铁环控标准,如是否可以将环境的“舒适性”和“适宜性”进行区分管控,以节省空调耗能。

6结语

能源节能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建筑;评估

收稿日期:2011-12-22

作者简介:邱 强(1972―),男,天津人,注册环评工程师,主要从事环保技术开发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212-03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能耗消费总量居世界第2,能源形势相当严峻。资料显示,我国煤炭、原油、天然气、焦炭、煤气等一次性能源十分紧缺,其中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为 130~160亿t,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最终可采储量为15亿m3,占世界的0.70%,煤炭占世界储量的11%,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与使用能耗两大部分,一般把建筑节能的范围定义为减少建筑节能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因此,通常意义上讲的建筑能耗主要指建筑使用能耗。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指出,建筑能耗系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燃料、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能耗。其中以采暖、空调、通风为主,约占总能耗的百分比。

我国现有建筑近400亿m2属于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建房屋面积16~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新建建筑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利用效率很低,以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不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2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历程

建筑节能的发展到目前只有30多年。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机以前,石油价格低廉,人们对节能并不关心。能源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飞涨,节能问题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建筑用能要消耗全球大约1/3的能源,在建筑用能的同时,还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经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在建筑中节约能源,就是我们说的建筑节能;第2阶段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减少热损失;第3阶段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1986年我国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政策、规定、标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发展建筑节能产业。1986年建设部颁发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85年12月建设部批准了标准的修订稿,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Z),1996年7月1日施行。标准适用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1998年12月21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明确了节能的要求和评估的标准。2000年8月,建设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部对原《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进行修订和补充。2000年10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指出,国家鼓励发展围墙外保温等类建筑节能技术(产品)。2001年建设部颁发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2001年10月1日施行。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2003年建设部颁发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2003年10月1日施行。标准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它与2001年颁发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都要求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供暖设备能效比。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与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空调和供暖总能耗减少50%。2005年4月4日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05年7月起正式实施。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偏重于北方地区采暖住宅节能。在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制定了重要的建筑节能标准,主要措施是增加门窗气密性、改善墙体保温、加大围护结构的热阻。近年来又制定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中制定了我国未来的建筑节能总体设想和目标。从1986年到1995年,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应在 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标准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能30%;从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应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在推广建筑节能过程当中,制定优先领域和重点区域。具体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是:首先从新建建筑开始,逐步到公共建筑,然后是工业建筑;首先从北方采暖地区开始,然后发展到夏热冬冷过渡地区,并扩展到南方炎热地区;从基础好的城市开始,再发展到一般城市和城镇,然后逐步扩展到广大农村。为今后节能工作的大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节能率也不断提高,从30%到50%,开始进入节能65%,十分难能可贵。然而,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某些建筑节能的政策和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仍然进展缓慢。建设部2010年对当前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表明,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只占到同期建筑总量的26.4%。到2010年底,在全国城乡既有的房屋建筑中,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仅有1.8亿m2,仅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10.6%,还有 270亿m2的既有建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至2003年建成节能居住建筑(包括节能30%及节能 50%)3.2亿m2,只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的4%。这说明在我国尚未形成良性的建筑节能环境,建筑节能主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3 节能建筑评估的研究进展

3.1 英国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BREEAM)

1990年由英国建筑研究中心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提出的《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节能建筑综合评估系统,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节能建筑评价办法。其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BREEAM,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已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到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

自 1990年首次实施以来,BREEAM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可操作性大大提高。基本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它成为各国类似研究领域的成果典范,受其影响启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出版了各自的BREEAM系统,香港特区政府也颁布了类似的HKBEAM评价系统。

3.2 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

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目的是推广整体建筑一体设计流程,用可以识别的全国性“认证”来改变市场走向,促进绿色建筑性能的公平竞争和供求的增长。从1995年推出 LEED1.0至今,在2000年3月又更新了LEED2.0版,2003年推出了LEED2.1版。从最初的只针对公共建筑,发展到可用于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标准 LEED.EB、商业建筑绿色装修标准LEED-CI、目前正在致力于开发专用于住宅建筑的LEED。

3.3 加拿大绿色建筑桃战 2000(GBC2000)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11enge)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并领导的,目的是发展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国家之间交换,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可比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至2000年10月,有19个国家参与制定约一种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它的发展已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10月,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美国、英国等14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共同参与的绿色建筑国际会议-绿色建筑挑战98,目标是发展一个能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通用绿色建筑评估框架,以便能对现有的不同建筑环境性能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之后的两年更多的国家加入,成果CBC2000在2000年10月荷兰马斯持里赫特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International SB2000)上得到介绍。我国在2002年参加了有关活动。

3.4 评价体系的共同点

(1)共同的立足点和目标。各国的评价都是在明确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基本都可以实现指导绿色建筑的决策与选择;提高公众的环保产品和环保标准意识,推动其在市场范围的实践的目标;另外由于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考核的方法和框架,使得政府制定有关绿色建筑的政新和规范更为方便。

(2)共同的关注点。各国的评价体系都有明确清晰的分类和组织体系,可以将指导目标(建筑的可持续发阅和评价标准联系起来,而且都有一定数目的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关键问题可供分析,为评价进程提供更清晰的指示。

(3)开放性和专业性。各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数据和方法都向公众公开,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使用。数据和方法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评估过程的简单,各国对评估的进程都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评估是由相关部门给与专业认证的评估人执行的。

(4)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绿色建筑系统是复杂并且不断发展,因而评价应当是可重复的、可适应的,对变化和不确定性能做出及时反应。各国在制定自己的评价体系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4 我国节能建筑评估的研究进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来讲,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节能水平较低,对节能问题的深入研究比较匾乏、节能建筑评估体系相对不足,随着节能技术进步和制度法规逐步成熟,对建筑节能研究的重心也开始偏向建筑节能环境和经济评估研究。近年来,有关部门围绕着建筑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颁布了一些单项的技术法规。不久前,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已组织了有关专家,制定出版了一直比较客观科学的绿色生态住宅评价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2.0),同时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

由建设部组织编制的我国首个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与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诞生,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为辨别绿色建筑的真伪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明确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6类指标组成。

这套评估体系对绿色建筑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涉及项目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等环节,并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体系的要求,建筑从规划到验收的每个步骤都必须符合绿色标准,如果其中一个环节不达标,其建设进度将不得继续。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是我国在此方面研究上正式走出的第一步,当然,绿色建筑评估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为进一步建立我国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评估方法,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更加深人有效的探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发出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报送中国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必须编制节能分析篇,否则将不予受理。节能评估的内容将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节能评估成为中国投资项目强制性门槛,这不仅是节能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是节能评估工作发展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陈 菲.生态住宅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 欧阳华.建筑节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J].中国工程咨询,2008(2):12~13.

[3] 李路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能源节能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茂大厦;建筑节能

1节能的社会责任

金茂大厦在建设之初就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节能技术,诸如洗衣房热水排放与洗衣进水的热交换系统,厕所排风系统与新风系统的热交换装置,整个写字楼租赁区域的节能灯具的使用,楼层空调的变频控制,3万多个大楼BA控制点对大楼运行进行实时调控,冷冻机的冬季节能运行模式,大厦的玻璃幕墙,也是经过特别设计,那些银灰色的中空玻璃,外层都镀有一层反射膜,能很好地隔断大楼内外热量的传输,而且不同朝向的幕墙玻璃其反射系数还不同,达到既充分利用日光照明,又可节约室内空调负荷等等,然而除“先天优势”之外,节能更重要的还是“后天努力”———金茂集团在大厦运营中的节能管理和技术优化,金茂集团领导将节能工作视为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在集团每个成员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公式:能耗/产值=我们向社会的索取/我们向社会的贡献通过对这个公式的诠释,大家都明白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从而引出了集团节能战略的建立与实施。

2金茂大厦能耗概况

3金茂大厦节能工作的思路:

1)从能源计费系统到能源计量系统金茂大厦有其特殊性,在一栋楼里既有酒店也有写字楼,并且分属于两个独立核算单位。在建造之初,为了能源核算,建立了初步的计费系统,通过各管理单位的抄表、统计,进行能源费用的分摊。在计费系统的抄表统计中,通过分析发现,由于设计中租户冷却水系统和租户空调冷冻水和热水的水泵运行是按照大厦达到满租情况下系统运行进行配置设备及设备选型的,而大厦运行之初出租率并不高,但该系统必须投入运行才能保证已入住客户的使用要求,这就造成大马拉小车,经济效益很低。为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与德国ROM公司合作实施上海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改造项目。由ROM公司先期投入改造资金,再由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改造费用。为了论证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使谈判顺利进行,以及支付费用合理,请了双方都认可的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率领的团队,对改造方案、计量方式、节能空间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出具了专项报告并作为合同附件。由于有了第三方的论证和评估,与ROM公司的合同谈判和合同的执行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该项改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获得了双赢。

通过与ROM公司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改造项目的合作,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1)首先要有科学、成熟、合理的技术方案;(2)选择经过权威部门认证的节能管理公司;(3)建立第三方论证与评估体系,引入裁判机制;(4)对节能成效评估中的补偿费用列入财务预算,保证其支付能力的实现;

2)从要我节能到我要节能随着节能工作的逐步深入,建立了能源消耗考核机制,进入经营考核体系。这样,原有的计费系统已不能满足需求,公司再次投入了几百万元,按部门、系统逐步建立了能源计量系统。能源计量系统建立后,各部门都发现了各自存在的节能空间。如:酒店宴会部原来节约能源仅落实在随手关龙头等初级层面。随着能源计量系统的建立,能源消耗更直观的显示出来,发现在宴会的准备期和收场期间空调和照明全开,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原来在大厦的BA控制系统中,将宴会的准备和收场时间都算在宴会时间段内,进入该设定时间段BA系统就自动打开空调和灯光系统,方便员工的布台和清洁工作,但在一些时间段如布台工作并不需要全部灯光和空调的开启,宴会后的清洁工作可以利用空调的余热和余冷进行,照明只要满足清洁工作的要求即可。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修正了BA系统的灯光和空调开启时间、开启顺序的设置,通过修正设置前后的能耗数据的对比,节能成效立即体现,员工有很大的成就感,也激发了员工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写字楼区域的96个厕所,原来24小时都设定在正常照明状态,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对这96个厕所的灯光进行了严格的夜间管理,晚上10点到次日6点不再灯火通明,系统自动设置为夜间模式,大厦内公共区域电表计量系统计量数据表明:这一细节就能每年节约10.5万千瓦时电。能源计量系统的建立,使每一个员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我还能为节能做些什么?

4金茂大厦的节能目标

随着节能工作的开展,大厦管理层也在思考,我们的能源使用是否合理?我们能源使用的合理空间在那里?由于金茂建筑在国内的特殊性,国内可比较的样本很少,在2003年,我们和美国能源服务公司SERVIDYNE合作,依据美国能源之星的评估标准,对金茂大厦的能源使用情况做了详细的评估,结果见表3与表4。

根据2002年10月到2003年9月的数据,达到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能源之星标准。通过能源之星的评估,我们了解了大厦能耗所处的水平。但我们的节能方向在哪里?2003年我们和同济大学合作,采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OE-2建立了大厦建筑和系统的能耗模型。经过3年运行数据的修正,2006年我们得到了可以实际使用的模型系统。将年度气候数据、大厦酒店和办公楼的入住及出租率输入系统,就可以得到该年度模型提供的能耗参数,用以对比大厦实际能耗数据,来发现哪些地方还有节能空间。《金茂大厦能耗模拟与分析》课题研究成果表明,冷冻系统的能耗约占大楼能耗的40%,通过比对,发现大厦的冷冻系统确有改进空间。在市经委、合同能源管理办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我们请新加坡能源效率委员会所属的迈控公司对大厦的冷冻系统进行为期3个多月深入的测试分析,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专业论证,明确了系统改造的方向和节能目标。迈控公司的专家认为通过运行工况的调整,可以有10%以上的节能效果。对大厦冷冻系统详细测试后,发现大厦的冷冻机容量设置不合理,在低峰负荷时间段大厦的冷冻负荷在600RT左右,而大厦的冷冻机配置为400RT和1200RT,当400RT机器负荷不能满足系统负荷时,系统就会开启1200RT冷机,在50%负荷下运行,产生了大马拉小车情况,由此而给出换,冷机配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