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文第1篇

当前,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的同时却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实现人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还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本篇论文简单概括了心理健康出现的背景,又主要从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

心理学;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影响及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满足时代的需求,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健康心理学随之而出现。健康的心理表现的是一种持续、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在这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并充分发挥自我潜力。但是长期发展以来,人们并没有充分重视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较为片面。不过,近年来,健康心理越来越受关注。心理健康在保证人类健康的同时,对提高生活质量也起到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

1 心理健康出现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心理学知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大家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自身认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都得到长足发展。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并且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这样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发病率严重,人们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调,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我们主要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2.1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因为压力无法正常学习和完成学业,而工作者则无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严重者甚至不能过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现代人如果不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及时调整,那么很容易就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亚健康”在全球范围及其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保持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证的就是健康心理学知识。

2.2 对人的潜能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满足生活所需。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越多的物质文化财务,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经过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性,也决定着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心理潜在能力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与学习成绩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坚强、乐观等优秀品质,能够在困境与挫败中成长,激发和挖掘出潜在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

2.3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他人相处融洽和谐,其人际关系就好。同时,他本身的个性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也不断完善和变得越来越成熟。总之,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正常的智力状况、情绪稳定和积极乐观、意志力坚强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适度的反应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还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的相符。

2.4 对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个智力高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在进入社会后作出一番成绩。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响,而其他80%则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个人因素都影响到了这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人际关系存在缺陷的影响要比技术能力的影响严重。因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与其掌握和运用健康心理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健康的心理调节情绪,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的保证事业的成功发展。

总之,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的健康状态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保证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有效提高。

3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拥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对事物一分为二,对好的方面强调的同时,也要坦然面对不好的一面,一个人在有积极心态的同时,也不否认消极因素,那么在恶劣的情境局势中也能够寻求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彻底将与过去失败有牵连的经验,消除那些影响决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实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于面对挫败和困难;要多参加活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 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具体论述健康的心理对于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影响,指出了心理健康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要实现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工作,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保证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知识极其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孙兴玲.《浅谈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01年第15期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4]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黄志雄.《心理学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浅析》.民营科技.2012年第2期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思考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要素,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需要各个学科协同起来,重视小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接着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策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2.1家庭的因素

有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整个小学校园学生所承受的最大心理压力是来源家庭背景条件方面,由于经济上的拮据,学生没能获得正常需摄入的营养,相当一小部分学生由于这个患上不同程度的营养性疾病,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阻碍和影响。这些学生还在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开支所苦恼,他们所有的爱好兴趣、学习用品都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牵制。而这样的情况会随着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或者持续地紧张而不断往差的方面进行发展,进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可弥补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正常的发育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2.2文化氛围的因素

一些小学生学生的成长一直都是笼罩在不良文化氛围当中,久而久之便让他们养成了较为固定且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往往因为家庭实实潜藏着较多的消极情绪,例如在想法观念上的传统破旧、家庭放松对学生的教育,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学校时期依旧会带有实际家庭情况给自己的烙印,与当前积极乐观、热情开放、具好奇心的小学生心理不同,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围给孩子从小的影响是巨大的,与其他孩子接触往往会显得较为闭塞,心理失衡问题的出现。

2.3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能够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种环境进行分析。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通常父母亲的综合素质、对子女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途经以及整个家庭的生活氛围都会直接和间接给孩子的性格养成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母亲往往在巨大的压力下形成严重的心理扭曲问题,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在目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经常会出现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一些学生因为受限于经济问题不能很好地参与进去,进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心理归属感,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是社会的影响。在当前整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贫富差距是越拉越大,学生需要承受由于家庭条件差距无止境的拉大而给自己形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带来了不安和焦躁的不良心理因素。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特点,对个别同学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只有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找到突破口,家长和教师加强沟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育过程中改一改耐心,讲究教育的方法,择机而教。

3.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磨练个人意志品质

小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生理方面导致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缓解学习的压力。所以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讲究“积极的休息”以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学生的压力和心理状态就会逐渐趋于平和,把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或是个人兴趣上,慢慢享受生活和学习的时光,这种自觉性的形成有赖于心理较快教育课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作息规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次,培养健全的人格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增强信心,树立起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个人精神,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失败不气馁,这是学生时代需要慢慢培养起来的个人品质。往往有着积极失败管的学生往往更加乐观和开朗,心理问题会越少。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尽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习惯,不要果断的干预和限制,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健康心理教育极力避免的问题。

3.3满足孩子正当的要求

家长和老师往往给孩子过多的要求和自由的限制,使得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及时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取得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面对问题家长和教师也应该要善于等待,把健康的心理观念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传达给学生,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这是当前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想真正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给予良好的改善,需要长期坚持的扶持行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转型,小学生群体会暴露出越来越多新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要求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能够切实投入到其中,在小学中慢慢养成一种健康的学习环境。给予小学生时刻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小学生群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及时改变当前小学心理健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梅玲.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年01期

[2] 仝云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条途径[J]. 甘肃教育 2011年10期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技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地方,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展开活动、组织信息交流的组织形式。班主任同时也是班级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每个班级大概有四、五十个学生聚集在一起上课、劳动、锻炼、娱乐、共同生活,在没有班主任带领的情况下、诱导,把他们变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是不可能做到的。

1. 班主任在技校学生的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贯彻技校的教育方针,并且把学校制订的各项要求和计划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性人才,班主任就要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就要按照教育教学方针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计划组织每一项活动,并且培养和选拔一批学生干部,为班级的组建做出贡献,促使学生能够养成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让技校学生不但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班主任不但要对每个班级负责、还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是班级的一位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也是学领导能够实施教育计划的有力助手。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根据调查表明,优秀的班主任,培养出的学生合格率就会较高,甚至有很多人成为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反之,个别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学生的合格有的至还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人。某省有所技校的班主任个人品德败坏,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竟让指使学生去偷附近农民家的鸡、鸭、蔬菜,并和学生一起弄熟后吃喝。受他的影响,很多学生的道德品质都不太好。他自己后来也因盗窃犯罪入狱。因此班主任是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导师、在道德行为上肩负重大责任,其地位更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是技校学生教育的责任老师。

2.班主任在技校学生培养中有组织、指导、协调作用

班主任是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灵魂导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遗传是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的特点,也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环境因素是学生社会生活其间所接触的,它和教育决定了学生的能否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教育和引导。肩负起学生全面教育的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就会起着比其他任课教师更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开展创造性的培养方式,团结班级

(二)班主任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培养方式,努力把班级培养成一个良好的集体,让每个学生生活、学习在这样的集体中。同时通过细微的工作,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智力、能力、体力的全方位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比技能发展更为重要,技能的发展是可以短时间就能调整和改变的,但是心态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形成就不容易转变。班主任经常举行一些主题班会和各类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是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密切,更能够把握学生的个性变化。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一些对策和方法,可以及时的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工作的推进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因此班主任要全力以赴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成长起来。

(三)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班主任还优化育人环境。所以班主任就要协调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进行沟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在校内,班主任就要协调校领导、任课教师、共青团、党支部等各方面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更要及时传达学校的重大决定,将学校的工作重心告诉学生,并解释清楚其目和意义,并要把要求和具体实施的步骤、方法、告诉学生,动员和组织学生投入进去。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到班里巡堂,发现班里一个男生胃不舒服,开始的时候他也没说什么,就是坐着默默地捂着肚子。我走进课室把他带了出来,询问了该生情况后,陪同他到六楼校医室去看病,并倒了一杯温开水让他服药,重复叮嘱医生强调的注意事项。后来,那个男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上课胃痛,幸好老师及时带我去看校医了,还倒了热水给我,吃了药好多了,手里握着老师那杯温热的水,我的心暖暖的。看了以后作为老师,我心里也是暖暖的,以后这个学生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德育方面表现都很好,有很大的进步。其实往往言传说教不如做一件让学生暖心的事。

在学校外,班主任就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各方面条件的一致性,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校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力配合和协调。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更为子女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事业,放弃了对孩子前途的规划;更有的家长以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孩子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让子女走上歧途。因此班主任的作用就是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对于那些家庭素养较低的学生家长,班主任就应当和家长共同协商改进的办法,用以改善家庭教育不良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并且指导班级的工作。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

(四)起到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作用

班主任也要积极争取社会的配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是动态因素,有很多变化性夹杂其间,在青少年中就会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提高,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技校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广阔发展前景:改革开放同时也冲击了陈腐的传统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理念的大变革,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现展新思想的养成,如珍惜时间观念、民主观念、创新观念、竞争观念等;伴随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团结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班主任应当有力的把握这些积极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强化技校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优良教育影响。另外,班主任也不应该忽视消极因素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到那些不健康的视频、书刊等对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电影欣赏、阅读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可能多的看好书、好电影,提高阅读素养和水平,抵制那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3]。

结语:班主任是我们现代化教育中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最辛勤的园丁,跟是对技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掌握全局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班级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养成教育,班级思想风气的形成班主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想要真正地把它做好,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细致,更需要全方位的协调关系,不能马虎一点,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尤其重要,更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同时,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老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袁二克.浅谈激励方法在技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3(33).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文第4篇

摘 要:健康涵盖了身体、社会、精神方面的意义,文化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当今拉祜族的社会,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交

>> 生活民俗变迁对拉祜族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影响 从世界拉祜朝圣地看拉祜族的祭祀文化 拉祜族医生的用药特色 拉祜族的葫芦信仰 从205例子宫切除术分析拉祜族妇女孕育、婚恋、健康状况 浅谈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 拉祜族葫芦神话下衍生的葫芦艺术 拉祜族传统丧葬习俗中的生态利用 浅议拉祜族外治方法的使用 拉祜族已婚女子剃光头 拉祜族歌手――扎约 拉祜族学生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迁移的研究 拉祜族婚恋习俗的特点及其和谐价值探析 拉祜族与汉族人类起源神话(自然变化类)的比较研究 西盟拉祜族祖先崇拜试析 拉祜族生态观调查报告 拉祜族婚俗,宴席结婚不办离婚办 应用14碳呼气试验对澜沧县拉祜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调查分析 拉祜族姑娘与上海大学教师演绎芦笙恋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53-454.

Abstract: Healthy covering the body, social, spiritual meaning. Culture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health. In the Lahu clan society,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are intertwined, influence the women's health through various forms. The Lahu women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ultural factors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Lahu women from the social gender perspective.

Key words: Women's health;Lahu ethnic minority;education;social castoms;religious culture

浅谈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尊心 儿童培养 综述

一、自尊心的涵义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随着对自我认识的日益深入,儿童逐渐开始对自身所拥有的特征和品性进行评价,由此也就产生了自尊(selLesteem)。国内外学者对自尊涵义的理解不同,所下的定义也有所区别。《心理学大词典》指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林崇德(1995)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1]

综合以上自尊内涵的不同界定,我们看到:自尊心是一种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有许多,但并非都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尊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它属于第四个层次的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才属于自尊。一个人当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就会丧失自尊心。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而自尊心是一种自我体验,它以自我评价为基础,并对个体行为具有调控作用。自尊以自我知觉为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儿童在其社会过程中,不断接受着成人的社会价值标准,领悟着成人依据这些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标准连同成人的看法与评价、赞许与谴责加以内化,而形成自我概念,从而形成自我评价。

二、儿童自尊心的特点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是一个人被尊重需要的反映,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及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联系的积极的个性品质,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最敏锐的情感。儿童的自我意识是自尊心发展的关键环节。

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孩子的一些特点可描述如下:他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他们过去曾有过在新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能逐渐与其他孩子相处;喜欢新事物,并表现出热情;信任自己的老师,尽管老师是成年人并且跟其还比较陌生;能够与别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并且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能够与人交谈,并且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有选择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希望过多地依赖老师的帮助;从大多数场合来看,他是一个快乐的人。

三、影响儿童自尊心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儿童进入学校后,学校对儿童的影响代替了家庭的主要地位。教师对儿童自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满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儿童自尊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和参与都有利于儿童自尊发展。儿童对自己的认识除了来自成人给予的评价之外,还有来自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确认自己。儿童与他人进行比较,主要是在同龄人中进行的。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可以比较自己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优点、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儿童之间交往的形式很多,如在一起游戏、学习,还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增强竞争意识,激发进取心。另外,学业成绩与儿童自尊发展具有明显关系。儿童学业成绩越高,其自尊水平也越高。学业成绩越低,其自尊水平也越低。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家庭中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自尊的形成和发展。父母如对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自尊水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家庭因素中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儿童的自尊水平也就越高。而且,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对儿童自尊发展也具有显著影响。在父母的职业影响中,国家机关干部的子女自尊水平最高,工人的子女自尊水平最低;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儿童的自尊水平也越高,反之,儿童的自尊水平也相应地越低。自尊水平也产生于父母与子女间的交互影响。因为高自尊的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自信、胜任及自我控制,这样儿童更有可能去爱、接纳和信任他人及其所讲道理,其结果,他们很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进一步提高自尊的方法。

(三)儿童自身因素

早期经验影响个体的自尊。成年期的低自尊可能来自于不愉快的童年经验,诸如对惩罚的恐惧、对学业成就的焦虑、对父母的离异或一方死亡或对自己生理外貌的不满等。自尊的产生依赖于主体的自我评价。如:一个人对他的外表十分关心,那么丑陋的外表会使其倾向于形成低自尊;相反,一个不太在乎外表的人,丑陋的外表对其自尊心就没有多大影响。外表对个体自尊心的影响就在于个体是否认为其对个体有意义,即在于个体的自我评价。个体的能力、品德和水平也影响自尊心水平。

四、儿童健康自尊心的培养

教师应努力协调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注意培养其成员的自尊心,儿童的自尊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还要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使其体会成功感。赞许、尊敬等积极评价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而这种赞许和尊敬又被称作社会支持,来自他人的赞许或谴责逐渐被并入一个人自我而形成其自尊。教师要努力发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发掘他们身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

在自尊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的父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孩子的交往中表现出接受、慈爱、兴趣和参与;对孩子的行为要坚定并且是前后一致地给予明确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孩子有一定的行动自由并尊重其首创精神;采用非强制的纪律约束,同孩子协商而不是体罚。在这方面研究中,虽然不能说父母的个性和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显然是儿童自尊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儿童应该注意适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他们的性别和体貌特点都可能是影响其自尊的因素。另外,还要帮助儿童成为能力强、品德高尚、活泼开朗的人,使其自尊心朝着具有积极意义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人的自尊心问题是个性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的自尊心是个性结构完整和健康的标志。自尊心的培养应从儿童早期抓起,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交往中培养儿童健康的自尊心。在儿童自尊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都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