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网络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生 网络 引导 绿色上网

一、前言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10岁以下网民比例为1.7%,约有958.8万人,超过8成的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2009年《中国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1]显示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当中。这一系列数字表面网络已经深刻深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引导小学生安全、绿色上网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本文从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小学生上网分析

研究发现20.1%的学生为偶尔上网者,76.5%的学生为习惯上网者,3.4%的学生为潜在问题上网者,无问题上网者;100%的家庭拥有计算机,94%的学生使用电脑不足6 年(大于3 年),87%的学生上网达3—6 年之久;小学生的上网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P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

针对小学生的上网行为和上网情况分析,本文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上网目的,规范上网行为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玩电脑、上网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玩电脑游戏,与人聊天。要引导学生明确上网目的,有目的引导学生上网。

小学生认识电脑、接触网络之初就要养成基本网络道德、良好的自控自律习惯。例如:刚学会在局域网内聊天,不少学生就像平常传小纸条一样在网络空间里乱写一些臭话脏话、胡言乱语没有意义的东西,信息技术教师和班主任就要及时进行“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教育。通过早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很容易接受,分辨是非,改正坏习惯,逐步养成文明上网、依法上网的好习惯。

(二)家长以身作则,重在“疏”,而不是在“禁”

1.目前,许多家长对待学生上网问题,采取一贯禁止,但小学生的上网人数有增无减。既然网络为我们提供方便和快捷的信息平台,我们何不利用这个优点,学禹治水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呢?

2.时间安排要合理。小学生上网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影响学习和生活。其次是信息取舍,让他们辨别有害的信息,并且提供给他们一些信息健康的网络和网址。再次是注意网络道德和网络欺骗,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3.家长要和学校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及时排除孩子的不良习惯。

(三)教师科学引导

21世纪的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与经验。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交流,教育才有说服力。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教孩子学会有效的防范网络安全。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观念。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而不会利用教育网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教导他们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四)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强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适当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保持家与校的有效沟通。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培训,提升教师的网络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四、结束语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小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小学生上网的成效。

参考文献: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E―learning;教学模式

一、高校教师对于E―learning教学模式的需求分析

1.关于软硬件与平台的建设问题。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各级各类高校以极大热情和巨额投资,全力推进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连接校园各部门,星罗棋布的网络结点遍布校园建筑物,无线网络扩散至校园各个角落,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逐渐形成,然而伴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视为一个单纯技术层面的工作,没有将数字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观国内高校,除北大、清华等最著名的高校之外,国内目前真正建立起全校统一的校园信息化管理机制并制订全校性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策略的高校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仍然多头分散,缺乏统一思路和机制。这种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在经费预算、规划与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和制约了国内高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2.关于资源的建设问题。国家及各个地方都在积极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在教学中应用的课程网站“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并且目前我国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开发者许多是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数量庞杂、形式不规范、不准确、不开放等现象。

3.关于教师的培训问题。国内多数高校普遍都建立了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类似的服务机构,但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教中心等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内容和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教师的教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这些机构在教学改革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不断衰退,机构的专业职能难以为继,人员结构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且在部分高校,电教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已被合并至教务部、网络中心而成为附属机构,其利用新技术来支持和促进教学的角色逐渐减弱,有些甚至被完全取消。这使得高校在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应用上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和部门的支持,无法向教师们提供专业性的培训和服务。因此,要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某种新技术工具和方法,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二、推动E-learning教学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1.将E-learning纳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系统地进行建设、应用与推广。一方面,需要加强高校硬件投入和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除硬件条件限制之外,高校E-learning应用范围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师生信息技能的水平还很低,很难在教学中普及使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比如利用本校计算机专业的优势,促进教师的技术合作。最后,加强高校决策和管理层对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设计基于校园网的Blended learning教学模式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即将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与E-learning有机结合,教师在课程网站上共享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并建立一个大数据量的资源数据库,把原本无序的、零散的知识经过科学的组织模式,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和应用,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利用。其次,更正高校教师为进行网络教学改革而改革的动机;再次,努力提高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信息的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等。

3.为教师提供持续和多样化的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是推动E-learning的重要保证。集中力量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将现有人员划分为技术支持、教学应用、推广培训三个小组。技术支持小组主要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网页设计和媒体制作;教学应用小组专门从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力图充分发挥中心的优势力量,对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进行指导;而推广培训小组则主要负责组织培训,小组成员采取院系联络员制度,通过对学校各院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通知,与院系相关人员积极沟通,了解需求,从而设计符合院系自身特色的培训规划方案。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校园网软硬件及平台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各高校应当因时因地因经济状况而异,以确保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王婷婷,阎妍,李志刚.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1(6).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泛在学习在教育行业的不断普及,各高等院校逐步意识到大学生面对手机和计算机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面对教师的时间,而且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正在产生着润物细无声式的深远影响。有的高等院校已经着手校园网络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在网络文化建设与传播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与规范的作用。但纵观全局,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知不清。对于网络文化认知不清,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是一些高等院校对于网络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现象层面上,对网络文化也只是停留在关注层面上,普遍认为网络文化并不十分严肃,娱乐成分较大;另一个层面是对于网络文化需求认识不清,建设的网络文化资源没有能够看作是真正的商品,考虑到它的社会需求,更没有进行定制生产,而是沿袭传统课堂中的填鸭式教学形式进行教授,网络文化建设仅仅是从教育需求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到网络文化市场的真正需求,没有目标指向性。因此,生产的文化产品得不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更无从谈起其文化产品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

(二)资源浪费。如今大多高等院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有政策倾斜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优势资源同时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硬件设备以及分配了更大的带宽,相对于阵容强大的设备、设施,网络文化资源以及建设能力却都相形见绌,形成了目前有枪没弹的尴尬局面。这无疑是对于硬件资源的浪费。另外,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拥有网络文化网站,但网站上大多网络文化资源却来自互联网或是商业购买,自身建设程度较低,大多资源分享度不高,针对性也较差,这是一种对于软件资源的浪费。

(三)管理匮乏。大多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单元的建设归口部门并不明晰,导致校园中文化资源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与规范。各类有能力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单元缺乏统一的管理,建设资源种类繁多但不成体系,缺乏协调一致的建设规划,甚至建设目标也不尽相同。从需求分析到设计规划,从资源建设到资源再到收效反馈,在整个建设体系中表现为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二、网络文化建设人才智力层级解析

制约网络文化建设的速度、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内外两个因素。外部因素即为相关支持政策的缺失。但随着各级政府、文化企业、高等院校对于网络文化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关政策也将不断出台与完善,可以预见这一制约因素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基本解决。内部因素即为人才智力支撑系统的不健全。人才智力是制约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智力的缺失对于文化建设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影响与制约相当明显。广开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同样是保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之根本。

总体上讲,高等院校在人才与智力领域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科学合理配置现有优势资源,完善人才智力支撑系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潜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焦爱萍将网络文化行业所需人才划分为三种类型:核心人才、支持人才以及辅助人才。本文沿用其对人才划分的三种类型,并且在人才的功能与形式上有所改进。我们认为核心人才是指能给予网络文化建设战略管理、策划总监、高端技术和艺术指导等的人才;支持人才是指主导网络文化建设,并进行设计开发、经营管理的人才;辅助人才是指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支持、运营维护、市场推广等的人才。网络文化建设人才同样呈现出金字塔形的分布结构。辅助人才处于金字塔形底层,由计算机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或是其他有志向、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组成。这部分人员众多,建设热情高涨,且颇具想象力与创新力。支持人才处于金字塔形中间层,由相关专业教师所组成,组成成员在资源建设方面都颇具经验,队伍稳定责任心强,并且能引导与规范大学生进行资源建设。核心人才是由相关专家组成,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背景,丰富市场生存经验的人才组成。相信对于一般高等院校来说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核心人才无疑是缺失的,这必将严重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现阶段高等院校在引进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才时,在经费投入、政策倾斜、人事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尽然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才暂时不具备引进的条件,但可以引进人才智力资源。这样既可以弥补核心人才不足的现状,又可以在最大限度地提升支持人才与辅助人才在知识、技能、艺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三、高等院校专项人才智力资源引进模式

(一)传统方式下的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人才智力资源包括人才与智力两个部分。传统方式下人才资源的引进,是将核心人才引进到本单位,其智力、成果、经验、技术等都为我所用,为本单位网络文化发展服务,这一方式的确避免了因资源要素完全开放而出现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现象,进而导致建设能力逐步弱化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引入人才资源时却困难重重。除了以上阐明的问题外,处于人才金字塔顶端的核心人才也是数量奇缺。即便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核心人才也是千金难求。而在传统方式下的智力资源引进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智力资源可以概括理解为才人对于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总结,最终以适当形式呈现的资源,如专题讲座、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著作等等。智力的引进无疑是购置、分享优质的智力资源。但这些智力资源缺少所依附的人才因素,优秀的资源只有讲没有解,资源交互性能大大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网络文化资源快速发展的建设需求。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方式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而对于人才智力的引进无疑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即为请进来和走出去。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是资讯的海量汇集与光速传播。核心人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的邻居。网络搭建起我们了解世界、互通有无的桥梁,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学习平台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就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团队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MOOC平台上不仅可以系统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接受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还能够与行业专家进行类似于面对面的沟通与联系。我们就以MOOC平台为例阐述网络平台对于人才智力引进的重要意义。

1、提升自身队伍建设能力与创新水平,带动后备人才的提高与成长。在《2014年MOOC学习者调查报告》一文中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行业领域内提升职业能力成为选择MOOC平台学习的第二大动力,人数占比达到22%以上,此项数据从侧面也说明了MOOC平台对于提升相关业务能力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学习模式下,知识热点呈现系统式、贯穿式连接形态。MOOC平台承载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成体系的教育资源。类似传统课堂的标准化教学,能够随时穿越互联网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所轻松获得。在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民主化以及教育公平的大潮中,我们每一所高等院校都必将收益,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中支持人才与辅助人才的建设能力与水平自然会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资源建设团队,逐步缩小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能力差距。随着MOOC平台上教育产业链条的成型与重组,更多的社会风险投资与专业产业公司的渗入,知识、技能与经验逐步与市场对接,基于MOOC平台的学习变得更加实际和有效。

2、借鉴先进的建设模式与管理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学习模式下,知识热点呈现聚合式与分布式相交叉的形态。MOOC平台对社会化网络、行业专家、志趣相同的学习者以及相关网络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并且通过适当交流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咨询、交流、思考与分享的专题学习情景。cMOOC学习模式更加适合支撑人才,因为这一层级的人才无需再接受传统课堂中系统化的学习,他们所期望的是能够将已具备的各项业务能力提高到新的层次水平上。采取听取行业专家讲座、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等学习方式,都可以增强建设技术手段和积累建设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建设团队的国际视野和见识,从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化资源建设模式与管理理念。从这一方面讲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急需人才核心人才并不急需引进,在MOOC搭建的平台上随时可以为我所用,更为重要的是为我所用的核心人才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随时都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庞大的人才智力群体。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校园网络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阶段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自市教育局党委召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之后,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10月19日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布置学习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以一把

手为首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校党员教师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会议传达了市委和市教育局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学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制定了具体的

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日程安排,对学校开展活动进行具体部署。校长汪金月、党总支书记刘应会分别作了讲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参加学习

、教育、查摆、整改等各项活动,切实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为了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学校在校内外悬挂多条标语营造浓厚气氛,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等进行大力宣传,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调研阶段,学校共出了八期学习简

报,二期学习专刊,更新了三次《学习园地》的内容,做到了党员老师人人积极学习,非党员老师也努力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在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工作,确保学习教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在第一时间将学习资料,整理并上传到学校校园网上,供教师们自学时浏览。

每周组织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师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在这次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我校教师共完成学习笔记近百万字,人均达一万五千余字,学习心得体会52篇。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

具体做法有:

一是坚持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和自学。此外,学校总支书记对党员和班子学习活动亲自进行辅导,亲自讲课,为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基

础。在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组第一次突击来校检查时,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笔记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充分说明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带头学、老师也不落后的良

好局面。

二是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制定了活动的出勤、请假、补课等各项制度,并严格落实,对因病、因公外出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责成专人进行补课,保证了学习时间。

三是外请专家作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活动中,我校专门请了市委党校龚炳南教授、市社科联主席卢克

清到校讲解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如何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来发展我们的学校,全体教师听了报告后都获益匪浅。

四是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组织党员干部一边学习,一边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进行对照分析,谋划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大落实和改进力度

的具体环节,为第二阶段查找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中,我校四十四名在职党员教师共撰写了52篇心得体会文章,其中五篇优秀文章上送到市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

五是结合学习教育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召开了讨论交流会。以“我为教育献一策”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党员干部人人发言,非党员老师也积极献策,畅谈了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

,收集了三十余条对学校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计策。

六是通过调研促学习。在新形势下,探讨家校沟通的新渠道、新机制;如何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怎样提高教师待遇,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些调研课题都是学校科

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认真讨论后拿出的,然后每个班子成员带领部分党员老师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促进学习进一步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种以调研促学习的活动,让每位党员更党深

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就在身边,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刻用意。

七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理论知识测试,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

三、学习教育活动立足发展,学用结合

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学习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分析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对共性问题集中组织学习,对个性问题要求党员自学。总支部引导党员自觉检查是

否做到真学真懂,是否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之中。

二是通过转变作风构建科学发展的保障。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自觉征求群众意见,倾听他们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改进。在全校大会上,学校就老师的会纪会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

求全体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会纪会风来看教风校风,从而实现学习后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通过服务发展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学习教育中,大家普遍感觉到,自身的素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除集中学习外,都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学校多次在周末休

息时间或利用晚上进行学习。学校网络资源十分丰富,鼓励党员干部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

四是学校把立足为师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学习教育活动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教学活动月”组织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安全管理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加强教师课间安全督导,创造文明和谐校园;引导全体师生甘于奉献,切实解决教职工困难,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