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体力学培训

流体力学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体力学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体力学培训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水力学;土建类;现状;改革

《水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和大纲中规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相比该专业的其他力学基础课程而言,该门课程学时数少,对结构课程的支撑性较弱,课程教学多是为了满足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土建类专业水力学学课程教学的老师,有必要对水力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1 土建类专业水力学教学现状

1.1 课程地位不高。本校的土建类专业以工业民用建筑为主要方向,在课程设置中固体力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流体力学与水力学课程基本上处于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地位。在专业培养中也较少重视流体力学或水力学的应用,学生学习以应付考试为主。授课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课程整体上来说不受重视,据了解很多学校建筑类专业的水力学课程基本上都面临着这样的窘迫地位。

1.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大多学校土建类专业不一定同时具有水利类专业,水力学教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培养目标中单独一门课程的需要,一般该课程的师资力量一般不强,数量较少,教学科研和实验教学环境较差,大多数流体力学或水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基本不原意来校做教师,因此该类专业的流体力学老师一般专业出身的少,很多学校的流体力学老师是建筑专业或其他专业通过培训后任教该门课程的。在土建专业中,流体力学课程的老师队伍建设严重不足且整体素质和同专业的其他教师相比不同步。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土建类专业学生毕业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老是认为水力学课程与这些工作联系不大,应用不广,认为一般应用没有必要单独学习水力学,只需要按照规范来做就可以了,相比其他几门力学课程而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水力学学习基本上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1.4 课时较少,内容较多。土建类专业开设的水力学课程在一般院校中课时不高,一般在40-60 之间,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门数增加,重点课程的学时比例增大,水力学课程的学时数有降低的趋势。在比较少的课时中,水力学教授内容包括水静力学,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和管路流动,明渠流动,堰流和渗流等内容,有些专业还需要学习气体射流等内容。分理论和工程应用两大部分,内容较多,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广,有些数学知识还需要在课程中进行补充,学时显得紧迫。

1.5 教材建设没有特点。如上所述目前水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部分与工程应用部分,目前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按照上面列举的内容来布局,采用的教学顺序也是先理论(静力学,动力学,能量损失)后应用(孔口管嘴出流和管路流动,明渠流动,堰流和渗流等)的顺序。这个顺序和内容的布置是所有的非流体力学专业的水力学课程采用的一般方式。没有针对土建专业课程进行专门的布局,在理论部分的习题中基本上仍旧以水力工程的例子为主,在应用部分,没有结合土建类专业,比如给排水,通风,防渗,供暖改革课程内容。采用的基本上的水利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1.6 课程理论抽象,实验教学困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水力学基本理论建立在复杂的物理分析和数学推导的基础之上,讲解起来比较抽象,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较难接受,加上通过理论推导的结论和规律与现实的实际例子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同学们接受起来非常抽象,因此水力学课程往往成为土建类专业同学不以为然而又敬畏的课程之一。多数结论需要通过实验过程来进行验证,而水的运动过程受实际的条件约束较多,不同的工程条件会形成不同的结果,常规水力学实验主要用来验证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以及一些典型的工程例子(如基本方程,能量损失,堰流等),验证一个规律需要较大的实验投入和准备工作,加上土建类专业实验中水力学的地位问题,实验教师的配置问题,水力学实验课程一般很难开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分组一般都是5人-10 人一组,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效果均较差。

水力学教学过程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一般采用介绍概念,提出问题,分析推导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这个步骤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推导的方式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在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但从效果来看不甚理想。

2 教学改革与探索

上述水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土建类专业的水力学教学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困难和尴尬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方面的手段,改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1 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探讨。目前的水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基本以水利类专业为背景,介绍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水这种液体,对于土建类专业而言,笔者以为,水只是其专业背景下的一种流动工质,和建筑相关的流体种类还有很多,比如空气,燃气等,这些流体的流动过程本身与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差别不大,应该能够在水力学课程中加以辅助介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介绍水动力学基础中加入了气体运动规律(如可压缩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气体流动的能量方程以及压强线的概念等);在介绍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时候补充了通风管道的阻力和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在介绍孔口的时候联系到窗户等通风口的淹没出流问题,介绍管道流动计算的时候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联系,在介绍渗流的时候结合建筑井和基坑的排水问题。并且在例题和作业中有意识的和建筑物中的流动问题相结合,通过这种调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再觉得水力学是一门与建筑行业无关的课程,同时了解了建筑中的流动过程,而这些内容是他们可能在其他课程中无法了解的,认识了流体力学与建筑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息息相关之后,逐渐培养出学习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的积极性。

关于教材建设的问题,笔者长期以来使用两种教材,一种是以建筑设备工程专业使用的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类(多种流体,以空气主);另一种是以水力工程,土木工程为代表专业使用的水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这类教材一般以不可压缩水流为研究对象,水力工程应用比较丰富。通过长期的使用来看,应该以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为基本教材内容,适当的加入前者中关于气流运动,建筑工程中流动问题,并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之上增加适当的工程问题作为例题和习题。建设土建类专业普遍实用的一本教材。目前的教学中内容已经进行了改变,但教材的编写和建设比较滞后。

2.2 教学手段的改革。关于多媒体教学在逻辑性强的含有较多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内容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问题,历来在高校中颇有争议,但不管怎样,为了适应学生的厌倦传统教学方式的要求,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时间缩短而内容增加的形势,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必将被新型的教学手段所代替,这好象不值得讨论了,事实上并不是幻灯片方式不适用于公式推导的教学过程,问题在于我们的多媒体手段是不是能够解决和克服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就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应用怎样的多媒体技术。

水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流动的物质,研究的是流体的流动规律和状态,动画和录象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使用动画软件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流体在压力变化的时候的体积变化,流动的迹线和流线,层流和紊流的特征和现象。使用PPT自带的动画功能也可以将每一步推导过程按照顺序播放和演示出来,这种变化的动态效果和流动的特征在本性上是相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流体力学是最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的。

对流体力学的抽象认识甚至可能因为多媒体的应用而改变,在没有多媒体技术之前,抽象的理论要被消化,往往是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才有可能变的具体一些,而有了图象动画之后,在课堂上也可以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吸引了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在有了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之后,对于数学推导以及原理的应用也比较容易接受了。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流体力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笔者通过使多年的水力学教学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许多同学不会主动的和老师沟通关于学习的问题,近年来我主动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QQ号码,个人博客和网站。意外的发现和同学的联系不断的增加,课程教学的问题也更多的通过网络来解决和消化了,当然更好的利用网络是建立网络课程,但笔者现在仍旧坚持采用这些一对一的网络方式。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是流体力学教学手段进步的一种标志,除此之外借助于流体力学自身发展的技术来促进课程教学也不可忽略,计算流体力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在计算机上模拟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变的非常容易,尽管在本科教学中,不必讲解计算流体力学,但使用它可以直接显示出一个具体流动的特征和规律。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途径。

2.3 实验实践环节改革。水力学实验,所需场地面积大,设备投资高,单个实验时间长,土建类专业水力学课程实验环节一般比较少,实验个数少,实验参与度低,一般一台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时往往有5、6人之多。很多同学实验过程中基本上是看其他同学做,实验效果较差,在实验条件受限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手段改善实验效果。

增加实验组数,我校的实验室有10台综合实验台,如果50个人一起做实验,5人一组,分成两组,就2-3人一个小组了,有了实验条件参与度自然提高,有些实验仪器只有2台套,这就要合理的组合了,将几种实验放在同一个时间段里进行,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然后依次进行轮换,这样的过程既防止了多人做一个实验,又避免了实验过程变成演示实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当然这样的结果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了实验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要足够的充分。

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有些实验仪器实验室中没有,我们就借鉴其他学校的实验录象或者自己使用动画制作了一些实验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并讲解。达到实验目的明了,原理清楚,熟悉过程,知道结论的目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根据工程的流动现象,自己设计流动过程的边界,条件,流体种类。通过计算机计算和数图显示,掌握流动规律,获得流动结论,由于计算机模拟是实质上的计算机实验,这一过程可以很好的代替实际的实验,可以模拟任意复杂的实验环境。同时也便于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4 考核方式和效果评价。传统的水力学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成绩以及衡量学生是否结业,现行的水力学教材上基本上只有问答和计算两种形式,考试中一般多采用这两种题型。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问题,做如下的尝试:

考核不仅仅由考试来决定,在每章甚至在有些比较重要的小节或一个知识点介绍完之后,不定时的给学生布置小论文任务。要求学生就该内容去找日常生活或工程中有关的例子并进行说明,作为平时最重要的成绩。

考试的题型不限于计算和问答,采用更多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规律,计算题在结业考试中的比重低于30%。但一定要是需要综合能力才可做的。前面的一些诸如选择,判断,作图,分析的体型考察基本规律和概念,既考查基本知识又考察应用能力。

考试的内容不全由教师决定,在每章作业之后布置一个特殊的任务,自己出一些本章内容有关的考题并上交,考试的时候一部分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出的考题。这个过程由于学生比较重视,也很认真,同时也刺激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评成绩的评定根据学校的规定,考试、实验和平时成绩各居一定比例。综合平定效果,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的。其实撇开教育的规范性来看,笔者认为,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应淡化考试成绩,而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水力学(流体力学)课程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结构专业中的地位较弱,同时课程在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作为该门课程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改革课程内容,土建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加快教材建设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成果促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变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使考核过程更加科学与合理。

参考文献

[1] 裴国霞.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3);39-41

[2] 向文英,程光军.水力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39(2):47-48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第2篇

1征文范围

1.1CAE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1)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仿生力学、爆破力学等新进展;(2)新材料与新工艺、生物材料、微纳米、复合材料的CAE应用技术;(3)高性能计算与CAE;(4)智能化CAD/CAE集成;(5)多学科、多尺度CAE仿真技术;(6)可靠性分析与CAE工程稳健设计;(7)非线性有限元进展及应用;(8)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1.2CAE专项技术应用探讨

(1)产品结构强度分析、疲劳寿命分析、振动及噪声仿真分析、碰撞仿真;(2)机构动力学、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技术;(3)跌落以及冲击、多物理场耦合分析;(4)结构轻量化设计与拓扑优化技术;(5)先进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

1.3CAE的平台技术与应用

(1)虚拟产品开发平台;(2)分布式仿真平台技术与协同仿真;(3)产品研发仿真流程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4)企业级仿真和多学科联合仿真.

1.4CAE技术的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

(1)CAE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2)CAE在海洋工程、核工业及特种行业的应用;(3)CAE在汽车制造、铁道机车行业中的应用;(4)CAE在装备制造及通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5)CAE在电子、材料、土木工程、生物科技中的应用;(6)CAE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中的应用.

1.5CAE技术的人才培养

(1)社会对仿真分析工程师的需求及要求;(2)高校CAE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3)社会科技中介及培训机构的CAE人才培训项目开发.

2征文要求

(1)围绕主题内容、充实、数据准确、文字通顺,字数在5000字以内,未在正式刊物发表;(2) 会议收录论文,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业内人士交流参考;(3)文章的格式编写要求请访问.cn或;(4)论文结束页后另附论文全部作者详细信息,包括作者职称、学历、职务及主要专业方向,联系方式,并标明按上述5个专题论文应属的类别;(5)论文请务必在7月10日之前发送到()邮箱里.

3论文评审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严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论文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和参会通知,并选出优秀论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优秀论文将推荐给专业刊物正式发表.

4联系方式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工程道德;施工技术;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70-02

1 工程道德问题

1998年洪水,九江长江大堤突然倒塌, 2007年,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聚兴村耗资37万人民币的救灾款建的聚兴桥,还没有竣工验收通车,就被洪水冲毁。2010年昆明在建新机场立交桥在浇灌过程中垮塌,“豆腐渣工程”给了我们天大的教训。同医学道德、法律道德、师德一样,工程道德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排水工程是隐蔽工程,工程道德尤显重要,是做好优质工程的前提保障。

1.1 产生原因

施工中现场清理不净,接口处水泥砂浆进入管道,或大块建筑垃圾掉进井内不及时清理进而冲入管道,造成管道运行不久堵塞瘫痪。特别是遇到其它市政管线施工,最后留下了数不清破坏后的死斗和不通支管。近期有的城市大面积更换新井盖,水泥砂浆落进井内,堵塞管道,后期养护不得不重新更换堵塞管道。还有偷工减料材料不合格现像,如改造后的马路汽车一压井盖就吭吭作响,甚至有压碎压翻现象,带来不可预想的后患。

1.2 预防措施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工程道德的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从每个人抓起,责任到人。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由于他们大多毕业于工程院校,因此我们应呼吁工程类院校将工程道德方面的学习引进课堂,受到关注。使施工人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使国家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就像春晚小品说的人倒了可以扶,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没有了工程道德,何谈施工技术有多高呢。

1.3 法律约束

谁来为“豆腐渣工程”买单,值得我们深思,如食品道德一样,应适当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将在工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丧失工程道德的人,根据造成后果轻重受到法律的制裁,追究其责任。杜绝因工程道德造成的事故屡屡发生。

2 施工技术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管理力量薄弱,大量使用没有施工技术的流动民工,而且缺少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改进施工技术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技术过硬、专业的施工队伍,了解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原理等。才能克服困难,做出优质的工程。

2.1 检查井及井内流槽变形不利于养护

2.1.1 主要原因

施工人员技术原因造成检查井及井内流槽变形,收口比例不合适,影响外观,并给日后养护运行带来极大的不利。流水槽施工不符合流体力学要求,井内流水不畅。

2.1.2 解决措施

严格按照标准砌筑检查井,井壁必须垂直,控制好井筒和井口中心位置,收口应该按照井深控制好收口位置,灰浆必须饱满,灰缝平整。井内流槽应平顺,流槽顶应与管顶保持水平,当不同管径的管道连接时,应与大管保持水平。管径变化时,流槽做成渐扩喇叭形。管线转弯处。流槽中心的曲线半径不小于流入管的直径。

2 管道漏水造成路面下陷

2.1 主要原因

基础下沉,管道折断,井壁与管连接处渗漏,管道连接处渗漏等。

2.2 解决措施

2.2.1 铺设管道时,地基不稳固,土壤不实,在回填土时管道两侧土壤不密实,都能造成管道折断或下沉

预防措施:土质较好且无地下水地基,可做原土夯实的弧形基础,在人工土壤上铺设管道时,必须在管下面垫10CM厚的粗砂进行夯实,以保证基础的稳定。基础不良土壤干燥时,一般在管道接口下方局部做砼枕基。当地基软弱,土壤湿润,一般沿管道全长设砼条形基础,根据情况可设90o、135o、180o三种基础形式。

2.2.2 井壁流槽与管连接处渗漏

预防措施:连接管应先湿润并表面刷一层水泥原浆。接缝灰浆要饱满,勾缝平整、不遗漏,抹面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现象。

2.2.3 管道接口渗漏

预防措施:1)地基基础较好的雨水管,可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采用1:2.5或1:3的水泥砂浆在接口抹成半椭圆形砂浆带,带宽120-150mm,中间厚约30mm;2)地基较好的雨污水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将宽200mm的抹带范围外壁凿毛,抹1:(2.5-3)厚15mm的水泥砂浆一层,在抹带层内埋置10mm*10mm方格钢丝网,钢丝网两端插入基础混凝土中固定,上面再压10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3)地极不均匀沉降地区,一般采用石棉沥青卷材接口和沥青砂浆接口等。

3 小坡度管线不易施工,易造成倒坡流水不畅

3.1 主要原因

施工中误差对于坡度大管线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施工现场高程受限的小坡度管线要精确定位。否则易造成流水不畅甚至倒坡现象。

3.2 解决措施

根据设计图纸,管径、坡度、地面高程、管底高程、检查井间距等资料绘制的纵断面图,求出各龙门架中心钉上沿高程井进行对高作业。将高程精确控制,尽量减少误差。

4 雨水斗位置偏移易积水

每年汛期设施养护单位都要对低洼路段进行专人盯守,并提出一些洼处加设箅子改造方案,浪费人力财力。

4.1 主要原因

施工放线差错及测量误差,雨水斗设置位置及高程不合理,施工后的雨水箅子高高在地面以上,或设在马路高点,雨季时成了摆设,不能收集地面雨水,达不到泄水效果。从而导致路面积水严重,影响车辆及行人安全。

4.2 解决措施

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样,并复测。箅子安放标高要低于地面1cm~2cm,路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高铺设路面,以确保雨水箅子处于马路低位,达到及时排水效果。

5 回填土造成的沉陷

5.1 主要原因

回填土不符合要求,如建筑垃圾、腐殖土、及10cm以上砖石块,特别是冬季回填冻土。分层夯实不到位,回填土的含水量不是最佳,夯实后达不到规范标准。

5.2 解决措施

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保持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带水同填。回填土的含水量,宜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每层回填土的虚铺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规定选取。

6 结论

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之一,就像是城市的血脉。保持我们的城市永远年轻,血脉畅通是前提。血脉是隐藏的,良好的工程道德和严谨的施工技术是血脉畅通的第一保障,我们必须两手齐抓,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进修,工程隐蔽而心胸敞亮,努力克服各种常见弊病,做精品工程,让城市永远青春永驻。

参考文献

[1]焦永达.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英红.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3]任庆凤.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学科内容,教学方式,师资水平

最近几年凸显就业率与学历倒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说明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于研究型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职业院校又是承担培养此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考与探索的事业。近几年来,各个职业院校都在大刀阔斧的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把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提出了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新颖也很有效,能零距离实现从学生到现代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但是这样的办学模式涉及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让所有的职业院校学生都能在这样的办学模式下培训学习,是不现实的,这样的办学模式只适合有地域优势,专业优势的一部分学生,所以探索让所有职业院校学生都能够参与与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必然。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突破,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整合相关专业学科内容的牵引车

在高职化工类专业课《化工原理》中,其理论教学绝大部分知识点来源于化工生产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实训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其在化工企业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我们以举办化工原理实训项目《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演示操作》为题目的技能大赛为例。整个大赛是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评分标准。完成整个项目的的竞赛,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能够按照化工生产工艺的程序要求正确的动手操作整个演示设备,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分工要明确,用简单的工艺流程图给观众与评委讲解清楚这次大赛的内容是什么,工艺流程操作顺序,以及在过程中涉及到的泵,流量计等的注意事项,如果违章操作会有什么危害等内容。从参加大赛本身要具备的专业素质特点来看,能够参加《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演示操作》技能大赛,我们掌握一门化工原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有《化工制图》专业知识基础来绘制工艺流程图,还要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专业知识,对设备的结构与性能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化学工艺》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读懂具体的工艺流程图,自学掌握具体工艺流程奠定了基础。在大赛中需要学生讲解,操作,记录,总结。完成整个大赛,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平时多参加各类活动,对学生的锻炼也必不可少。可见,技能大赛是对单一学科学习传统的突破与挑战,推动了跨学科,多门学科综合设计教学项目的新形势。这要求在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将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技能大赛的方式来教学,由于技能大赛本身的特点,就会把完成整个板式塔流体力学演示所涉及到的专业内容自然而然的融合,突出了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消除,“我们学这这门课有什么用?”的疑问。

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新途径

在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道路中,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师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适用于我们所培养的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定的了解与看法。职业学院的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文化知识基础相比较考上高中与考上大学的学生要薄弱一些,尤其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尤其明显。只要是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被老师同学肯定,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怎样才能把比较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有兴趣学,能真正的掌握内化于心,是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师的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难题。通过举办技能大赛让学生完全的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将专业教学情景化、工作过程化,老师只作为一个观众和指导者,通过这样的学与教的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学习新知识。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彻底改变老师是课堂主角,学生是观众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职业技能大赛还有一个更全面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分细则。对于一个大赛项目,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精心设计的。所以整个大赛中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点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个评价,改变了传统的一张考卷定成败的成绩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比赛,老师可以观察每一组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学生也可以查漏补缺,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三、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推动力

流体力学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区域 航空人才 对策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空基地”)于2005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着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核心产业板块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关键落脚点。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航空产业来说,人才更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生产要素。2012年4月西安航空基地经省委、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航空产业发展,加快航空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航空人才内涵

与航空领域相对应,航空人才具有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航空领域主要包括航空制造业、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三大部分。其中,航空制造业为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提品,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并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高技术战略性产业。

航空制造业人才主要包括飞机设计和制造两类专业人才。其中,飞机设计主要涉及飞行器总体设计、机械设计理论、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计算数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电子、材料、制导,雷达、试飞等专业领域:飞机制造主要涉及铸造、精锻、表面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机械加工、电装、复合材料、软件开发、检测计量等领域。西安航空基地始终将集聚航空人才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截至目前,聚集入驻超过500家企业,吸引了包括张立同、卢秉恒、邱爱慈等院士在内的近百名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实力最强、最具特色的航空专业园区。

二、区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知识层次较高的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才队伍。现有与航空相关的各类人才总量近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3万人,高技能人才2.31万人,其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0.23万人;人员学历构成以本科和大专为主,本科和大专分别占32%和33%;年龄构成以35岁以下为主,占全体从业人员的71%;拥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占37%;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以飞行器设计、机械、材料等为主,技能工人专业以数控、机电一体化、特种焊接、材料成型、软件开发、电路设计、检测计量等为主。2010年以来,年新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000人,呈现出专业人才数量快速增长良好态势。

虽然西安航空基地在加快人才聚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历史及地理原因的影响,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人才总量不足

由于西安航空基地远离西安主城区,与主城区相比,在交通、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随着西安航空基地的发展,招工难、稳定员工难及提升员工素质难等人力资源问题越来越显现了出来。

(二)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西安航空基地现有的人才中专业的工艺、管理人才数量偏低,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和懂管理、懂技术、懂外语、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

(三)人才成长缓慢

由于西安航空基地大部分企业处于初创期,企业内部管理滞后,缺乏对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和合理的职业规划,人才成长上升渠道单一,成长速度较慢。

三、加快区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坚持加快产业发展

在整机制造方面,重点完善大型飞机的研发制造、试验试飞、强度试验等研制体系,抓住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引进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自主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通用飞机和商用飞艇,打造国内一流的整机研制生产基地基地;在航空零部件制造方面,围绕飞机机翼、垂尾、机身部件和起落架系统等航空大部件的研制、生产,增强航空零部件协作配套能力,打造我国最重要的航空零部件研制生产基地;在航空材料方面,加快高性能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新型航空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关,提升高端材料的精深加工能力;在航空专用装备和设备,大力开发航空专用装备和设备,加快推进大型模锻液压机、飞机飞行模拟器、航空非标设备产业化,打造国内最强的航空专用装备和设备研制生产基地。通过产业发展,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西安航空基地,加快人才聚集。

(二)加大人才政策倾斜力度

根据西安航空基地和航空产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打破人才引进的年龄、学历、职称、户籍条件限制,对急需的特殊人才,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政策,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建立起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鼓励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以项目联姻、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为西安航空基地发展服务。进一步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西安航空基地建设人才公寓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三)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人才落户,加强对创新创业载体的扶持

以加快航空产业发展为目标,设立航空人才专项资金,作为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的配套鼓励措施,专门用于包括复合型知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在内的各类航空高端人才的引进、奖励及培训。同时,进一步发挥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西安航空基地共建工程中心等技术开发机构或经济实体,加快科研成果和项目的开发、转化,对在西安航空基地新设立的国家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重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