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学的应用

微生物学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生物学的应用

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 微生物学教学 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跨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通过网络、手机、电视、广播等途径,广泛地接受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流,享受着信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其中,教育就是信息技术的受益领域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的不断渗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逐渐被新的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并广泛受到师生的欢迎。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正确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直观、更广泛、更深刻的接受微生物学知识,便于学生对微生物学课堂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不当应用或滥用,也会为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多媒体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著名的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的兴趣产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因此,如何使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堂上,成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是不行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引起厌学情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在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中,即使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教师课堂上一味的说教和不能动的墨色微生物形态挂图,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能力是有限性的。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课本内容相关的彩色人物照片、活体的微生物视频、形象的动画,使教学内容更情趣化,让微生物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活起来,从而创设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听课”的疲劳和紧张,提高教学效果。

2.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理解

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也是微生物学学科的特点所需要的。微生物学教材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微生物因其微小,多需凭借显微仪器才可观察的到,学生平时很难见到,且种类多,形态多样,形态记忆给学生带来了困难,仅凭课本介绍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往往只能得到一个抽象的印象。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讲授某一重要微生物的形态时,可在提供正常的文字内容的同时,辅以形象、生动的照片或与该种类重要性相关的新闻视频等,可激发学生对微生物重要性的认识及对该物种的重视,从而加深对该物种形态的记忆。如此做法,无疑会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从而对微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生物科学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迅速、影响极大的一门学科,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发展与变革具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专业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但因其发展迅速,所以知识更新较快。课本的内容是编辑的几年前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很难在书中找到。然而,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与成熟为此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将老师课堂板书的大半时间节约出来,将更多时间展示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扩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微生物学教学的质量。

二、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的制作和合理的使用课件,才能使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1.制作一套合适的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课件制作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重要。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可照搬课本内容。因为这样,将导致学生对听课失去兴趣,与其听你讲,不如在其想学的时候看课本。(2)不可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课堂内容,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大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制作课件。不能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好不相关的图片。那样,只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3)不可照搬他人的课件。一个优秀的课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例如,在美国哈佛大学微生物学适用的课件,拿到北京大学就不一定适用,因为授课对象和被授课对象已发生改变,其文化背景、语言等各方面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一个成功的课件的制作是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仅恰当的适合制作者的授课对象,且不可盲目照搬。(4)课件内容要适量。即重点要突出,目标要明确,尽量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辅助内容要适量。不可只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2.摆正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位置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担当教学的主角,教学的主角还应是教师和学生。我们应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到接受知识的快乐。既要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又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存在。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传统媒体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只有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己和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认真制作、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伏广龙,马卫兴,陈文宾.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10).

[2]葛红莲,王红星.多媒体课件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适时应用[J].考试周刊,2009,(47).

[3]代聪梅.浅谈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教育,2005,(2).

[4]方祥,钟士清,郭丽琼,莫美华,钟青萍.微生物学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5,(5).

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案例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要注意案例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案例式教学法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法 微生物学教学?应用

课?题:广西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案例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后期研究成果,主持人:陈潇,项目编号:2012B24。

一、案例式教学法与微生物学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于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的情景案例教学课,是培养法律专业人士所创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此种方法贴切实际,因此,被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所借鉴。在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是,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枯燥的教学方法,而案例式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进一步做出分析、判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方法和技能的教学目的。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教师的点评反馈,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的工作和生活,把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把要掌握的知识点融于实际案例之中,学生就能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笔者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一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比其他教学方法效果要好。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医学、药学、农学、食品及酿造等专业中都开设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由传统的、单纯的教师讲授转换为案例式教学,教师在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形成对微生物的合理认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微生物学技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微生物。实践表明,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案例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因此,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是一种可行的、便于操作的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消极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方式,大幅度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过程。

1.案例设计

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计。案例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工作岗位结合起来,从而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体验。案例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甚至是歌曲,案例要力求精美、简洁、具体、生动,能吸引学生学习。教学效果与教师选取的具体主题案例有关,案例选择得恰当,则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案例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如果所选择的案例不能达到这一目的,那么案例就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讲授微生物的特点时,案例“琥珀中的芽孢”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美,但离现实太遥远,没有实际作用,达不到教学目的,这样的案例不宜使用。而案例“触屏手机细菌量是厕所的18倍”,与学生每天都接触手机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显而易见,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为实验教学做好准备,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实验——手机真的有这么多细菌吗?这个案例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案例要形象生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形象、生动,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好奇和兴趣的案例。例如,学习放线菌时,案例“百花争艳,百果飘香”的图片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图片调动起来。接着教师抛出问题:放线菌(尤其是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和颜色以及鉴别方法是怎样的?显然,这样具有吸引力的案例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案例要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强有弱,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令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案例。例如,在学习消毒与灭菌时,笔者选择了耳熟能详的《禽流感之歌》,那甜甜的童音、诙谐易懂的语言和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学生。学生在自娱自乐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开心地、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所选案例最好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尽量选择与学生将从事的工种、岗位相关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贴近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抛砖引玉的过程,即教师利用案例进行提问,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自我总结,教师讲评、总结,最终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所以,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成功与否。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提问要起到“鸡尾酒效应”。心理学著名的“鸡尾酒效应”,即选择性注意,是指人在复杂的环境中能选择性地注意到某些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心理学家通过经典的“双耳分听”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心理学家让实验者戴上耳机,耳机的左右两边同时播放不同的内容(歌曲或词语),最后检查实验者对歌曲或词语的记忆。实验发现,实验者的两耳都能听到一些内容,但某只耳朵会更占优势。也就是说,注意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也符合这个效应。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且针对学生较敏感的事物精心设计,这样不仅能为教学目的服务,教学效果也很显著。例如,讲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在案例“预防艾滋病”视频中,只要提出三个问题,即性接触是传染艾滋病病毒的唯一途径吗?传染的后果是什么?怎样预防艾滋病?相信这些问题对每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起到“鸡尾酒效应”。

(2)案例提问要有层次性。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一般应由易到难,跳跃性不可太大,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利用不同的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层层剥茧,最终得出预期的结果。例如,讲授细菌的致病性中的“细菌的毒力”,教师在案例中先引入蛇的毒性,再提问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有没有毒性?毒性的强弱是不是和蛇毒一样也有强弱?创造悬念,巧妙设疑,层层递进,通过不断地追问,使学生对课程主题产生好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自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案例教学的有趣之处,而且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

3.教学过程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形式,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如何在案例式教学法中得以实现?首先,在进行案例学习之前,需要教师先介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案例,让学生熟悉案例内容,结合教学内容思考案例中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案例后思考、讨论问题,包括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技巧。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分析和讲评,通过案例举一反三,说明案例蕴含的知识和技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案例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反思、讨论得出结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教学知识点和技能。案例式教学的一般流程如图所示。

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传统教学是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案例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中心。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会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教师又必须对此做出必要的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教师最好在备课时预设可能出现的答案,并事先做好回答,以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

(2)要有很强的引导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事先准备好的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出主题,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吸引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开动脑筋,回答问题。教师在引出案例、提出问题之后,尽量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自己判断、评价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不能直接将答案说出,而是要视绝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最终顺理成章地得出结果。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那么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

[2]史美兰.案例式教学在干部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OL]. ccps.gov.cn/designated_topics/rdztlgglyth/dhfy/2,2013-04-08.

[3]曾惠,舒为群,邱志群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9).

[4]邓国英,孙文长,杨淑凤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11).

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微博直播 微生物学 辅助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enid.kjdks.2017.05.071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一门基础课或专业课,不仅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而且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发展及农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由于高校安排只安排一学期34课时,但生物学内容复杂,上课时间紧张,大部分老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较为复杂的内容基本上也是点到为止,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个人人自媒的时代,微博是目前用户数量最多、更新较快的信息传播平台,对于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其背后的实际教学作用。其中依附于微博的直播平台――一直播是2016年兴起的应用软件,也是一个可以实时直播的平台,但它最大的优点不只是直播,观看视频的人可以即时通过微博评论发表看法,并且这些评论会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直播者可以通过语言作出回答进行互动。利用微博这一辅助功能大大解决了一对一网络视频教学的局限性,也丰富了教学资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1微生物学教学的弊端

1.1知识点难以全面展开

根据微生物教学的大纲要求,教师必须在34课时内讲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生长、遗传、育种、菌种保藏、免疫等基础知识,指导完成系列微生物实验。由于时间紧凑,较多知识点难以全面展开。例如革兰氏染色法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实验,但介绍实验、进行实验仅仅安排两个课时。所以对于原理只能匆匆略过,什么样的细胞壁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颜色只能留给学生课后去看。但现如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堪忧的,所以教师授课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跳出课时的局限性,延续教学效果成为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微博一直播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2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如今智能手机运用广泛,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受其影响大幅下降。课内无法保证质量,课后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完成复习、预习等工作。因为PPT教学现在对学生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所以新型辅助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华南师范大学对于学生参与微博辅助教学的整体意愿调查发现:从态度上看,学生的态度都比较积极(平均分达到2.135);从行为上看,很多人选择了会关注教师的动态并且互动(平均分达到2.192)。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利用学生喜欢的交流平台,将我们的课堂融合进去。

1.3师生之间缺少交流

如今高校师生交流越来越少,师生关系日益冷漠。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明显不足,这一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学生课堂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课后反馈得不到回应,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低,这一恶性循环在师生之间来回涌动。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没有了互动就没有思想的碰撞,教学就如一潭死水。但微博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通过文字的形式向教师积极互动。

2微博教学的优点

2.1学习时空(时间、空间)无限化

微博直播是一个既可以看直播也能观看回放视频的微博辅助功能。如果直播的时候学生在忙,学生可以通过回放来观看直播内容。虽然不能即时提问,却可以通过微博评论的方式向教师进行点评。所以观看时间是由学生决定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微博一直播的消息发送给了他,他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观看一遍两遍或多遍,当然如果学生觉得这节视频学得很好,也可以不浏览。所以微博辅助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延展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2丰富的微博内容是对微生物课堂教学的极大补充

高校的课程内容虽然没有高中那么广泛,但是对课堂的要求却是更高的。就拿微生物学来说,它需要研究微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面对这么多内容,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所以微博的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补充,并且避免了拖堂的尴尬。微博的内容可以是原创微博,也可以是从别人博客看到然后进行转发。例如人民网今天发表了屠呦呦获诺贝奖的新闻,教师可以转发并进行评论。那样教师的转发内容也会呈现在学生的博客里,了解时事也是对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

2.3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90后确实很有想法,但矛盾的是很多学生都羞于在课堂发言。抱着“沉默是金”的态度在课堂上当着低头族,课堂极度缺乏互动。但是微博非面对面的交流,使得羞于当面发言的学生可以在微博进行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播立即做出解答或私信进行语音解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只能通过表情、言语、动作等与学生交流情感,但课堂交流毕竟受限于教学内容和课时,而微博则为师生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在微博上,师生间除了可以讨论一些学习内容,也可以交流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促进师生情感升华。

3微博教学的缺点

3.1难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校教育是一个考验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自制力的阶段,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把握,课后辅助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揣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考勤来约束学生的出勤情况,但是微博却不能直接监督到学生的观看情况。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高达77.63%的同学认为微博学习不应该与自己的成绩挂钩,更倾向于把微博教学作为辅助教学平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把自己做好,不要把压力强加给学生,尽可能把学习资源扩大化。

3.2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微博辅助教学平台是无时空限制的,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但现在拖延症困扰着许多高校学生,也许今天看到了这条微博,可能看完这条微博却已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但很多微博视频是对课堂教学的预习和复习,这样的学习也难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4微博辅助教学的应用策略

4.1避免本末倒置重视课堂教授,避免过分依赖微博。微博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利补充。即使微博可以通过直播、文字、视频传授知识,但是却难以实现面对面即时交流的氛围。教师应该处理好课堂和网络辅助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微博辅助教学为辅,相辅相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2避免大篇幅文章,尽可能多采用视频

现在的学生更易接受视频教学,冗长的文章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如果不是分条的知识点整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大量篇幅的文章。并且根据的人体机制表明,视频教学比纯粹的文字更易记忆。视频教学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看见老师,听见老师的声音,使学生感觉亲切。并且长时间盯手机屏幕文字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4.3微博信息持续更新

教师应该即时更新微博内容,对教学内容即时进行补充,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课堂疑问和生活问题应该即时回答,使学生得到一种肯定,有助于深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半途而废的辅助教学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坏榜样,不利于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第4篇

摘要:工业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探讨PBL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通过设定问题、课堂讨论、教师分析总结、实验方法设计、教师审核、实验操作等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工业微生物学;PBL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8-02

当前,“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观点已得到了全世界政界和科技界等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微生物教学如何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要求,探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是当今工业微生物理论与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PBL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领域教学中发挥了突出作用。PBL教学法中教师为辅助,以问题为主轴架构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PBL教学要求教师设定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问题,引出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PBL教学侧重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学习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技巧。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以学生为主导,由学生自身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来完成教师设定的问题,彻底改变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二、工业微生物学教学中PBL的应用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外型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微生物通常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应用微生物等;需要化学类、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基础。由于工业微生物学内容庞大,传统教育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应贵在教导学到真本领,学生厌学是失败的教学。科学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⒎⑹皆擞枚嗝教褰萄В把PBL作为钥匙开启主动学习的大门,设定问题探索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学的内涵,便于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将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密切结合。[2-4]

1.理论教学中的问题设定。PBL教学法设定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宜,教师按照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

设疑1:在你的生活中,认为哪些是微生物?(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微生物形态特征,得出概念)通过微生物的用途、与人关系、微生物形态,掌握微生物概念、特点;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认识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微生物应用与危害认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设疑2:什么细菌?结合细胞生物学学习(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细菌形态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3:雨后土腥味、大气中最初的氧气哪里来的?(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4:什么真核微生物?(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5:酿酒、面包怎么制作的?(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概念)结合生物化学学习

设疑6:微生物靠什么生活?(讨论,得出结果)

2.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定。工业微生物学实验部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观察、培养、分离纯化、性质鉴定、微生物检验等,也可以划分为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和微生物常规仪器使用的基础性实验部分,以及多种技能运用的微生物综合类实验项目。通过技能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科学态度,为今后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通过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增长学识并发展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PBL通过问题设定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向激发学生思考、动手,进而掌握技能,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弊端,让学生产生真正在探索和发现的思维。每一个实验题目(常见微生物是什么样子,微生物的食物是什么,微生物怎样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等等)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而来,通过讲义了解初步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相互切磋,在探索中学习。通过微生物的采样、分离、观察、培养,巩固微生物理论学习。教学相长,研究新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去探索发现,并得出结论。将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学生日常操作和实验态度、实验过程报告及实验技能考试的比例分配好,细化评分标准。为了使PBL教学法能落到实处,考核也要紧跟教学的需要,带着问题来实验,否则不能参加实验,在边操作边切磋边讨论中学会实验技能,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成绩中平时学习态度占10%,实验报告占30%,实验操作考核占60%。[5-10]。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都强调了学与做的结合。工业微生物学既是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用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就如当初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发现微生物一样,肯定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的肉眼难以看清的世界,肯定学生学会的最基本的实验技巧,培育科研兴趣,当这兴趣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教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对实践的观察,通过这一个点的兴趣进入对这一学科领域的钻研,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地背诵理论。PBL教学法强化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克服“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把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真正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薇,王宜萍,彭宏艳.生物化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创新教育,2016,(1):75.

[2]龚劲松,李恒,李会,等.面向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5,(3):100-103.

[3]胡先运,江家志,刘瑛.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竞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6,(4):534-535.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414-415.

[5]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6]黎勇,齐泽民.微生物“能量代谢”微型课程(网络课程)的构思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21-222.

[7]谢永芳,何晓红,江怀仲.工业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工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901-9902.

[8]徐晓宇.制药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3):193-194.

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第5篇

前言:如今,医院的医疗水平随着我国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正呈现日益向好的态势,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不容忽视,而且正变得日益严峻,那就是医院的关于感染方面的检测问题,医院作为病人进进出出的公共场所,而且大的医院的每天的人流量很多,如果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造成了相互之间的传染,这样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病人家属来说,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这样的情况对于医院的感染检测方面就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

从医院的发展以及如今面临的情况来说,现在的各个医院都会面临许多难题值得思考,而且有些问题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都解释困难,如近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做好医院的感染检测工作,虽然,各大医院的管理者也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而且在工作中也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强调和安排,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运用传统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院的检测工作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医院偶尔还是会出现病毒传染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呢,有一种现代的医院感染检测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并且通过临床微生物学进行医院感染检测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感染检测方式,它的出现对于医院的感染检测工作可以说是效果明显,下面,我们就深刻的解剖临床微生物学,具体的来阐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内容和作用,以供大家参考。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和特点

临床微生物学作为现在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代医学中也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牧俅参⑸物学的本质上来说,临床微生物学具体又包括细菌学、真菌学以及病毒学等,但是无论是具体到哪门学科,临床微生物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外形、生命组成结构、以及活动规律等特点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通过总结的规律,利用其微生物的特点,用来对感染性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所以说,临床微生物学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和运用构成了一个纽带的作用,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是注入了新的力量。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运用和发挥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如今已被各个医院认识并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已实际的应用于医院的感染检测中,那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对与医院的感染检测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而且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又是在感染检测的那个环节发挥作用呢,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使得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2.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病原体诊断上的作用

当前,我国开始愈加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而且也有研究发现,临床微生物学对于病原体的诊断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临床治疗时,包括药物的抗菌素和各种激素等,在给病人治疗结束时,由于当时的卫生处理的不到位,或者说从治疗本身上来讲,为病人注入抗菌药品的方法不对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抗菌药品没有被彻底的处理掉,这样就为医院的感染埋下了隐患,所以从传统的病原体诊断方式来说,这种方法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而通过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因为这种方式从源头上着手医院感染的检测,所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医院的感染检测提供源头上的支持,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没有成熟,但是以后运用临床微生物学进行病原体的检测,是大势所趋,有一种现代医学的方式方法。

2.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检测细胞耐药性时发挥的作用

经过对医院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的多收医院存在这样一种乱象,病人在通过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胞在耐药性方面的检测时,存在诸多解释不了的情况,这样对于病人的合理治疗又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因此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人恢复健康很重要,但是正是由于医生在抗药性方面没有把握好,所以目前的这种问题如果从传统的角度去解决,实际上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利用临床微生物学进行检测,倒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解决办法,临床微生物学进行检验,可以从病人的组织细胞出发,及时准确的找到病原体的病变结果,然后再对病原体分析其病变的原因,从而有效的解决细胞在耐药性方面的错误判断,对于病人恢复健康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从而行之有效的进行治疗,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2.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检测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医院的感染群体中,不只是局限于病人的传染途径,医务人员也有传染的可能,因为长期和病人进行接触,所以有些病原体通过空气或者其他途径附上了医务人员的物品中,从一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因为有一个科室经常会出现医院感染病毒的情况,后来才知道,是病毒通过科室里医务人的办公桌为传染途径的,因此,利用临床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对各个科室进行细致的检验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从传播途径上有效的遏制这一传播源的滋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总结

通过上文的叙述和说明,我们不难发现,临床微生物学在医院感染检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临床微生物学不仅在病原体的诊断上还是在细胞耐药性的判断包括及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上都可以利用其特点,有效的对医院感染的各个方面进行检验和判断,所以临床微生物检验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对他们的健康都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相信在不仅的将来,当我国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成熟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加以利用,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保障医院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吕爽. 探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效果[J]. 生物技术世界,2016,(02):82.

[2]黄婧.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5):7189-7190.

[3]孙院红,罗冲,青小鹤. 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87-4788.

[4]何艳菊.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4.

[5]殷海燕,郑伦和,段秋林. 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5):1061-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