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营销的意义

绿色营销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营销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营销的意义

绿色营销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维度 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 战略和战术

当今全球环保思潮冲击和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企业如果沿袭传统的营销方式,必将被淘汰。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改弦易辙,实施绿色营销,以满足人们的无污染、无公害、延年益寿的需求。本文从“两个维度”层面重新审视了我国实施绿色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和意义

1 从战略思维的高度重新认识绿色营销的发展意义

1.1 绿色营销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部门先后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20多项环境保护法规。1992年7月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牵头制定了《21世纪议程》。该文件经1994年3月15日国务院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作为中国21世纪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政策和行动方案,其核心是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和持续利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政府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消费者利益的关注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的提高,企业造成环境污染而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社会团体保护环境的呼声,企业已不能毫无节制地掠夺性开发和以浪费资源及污染环境的代价来维持经济的增长。这就迫使企业从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利益出发把开发和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运用于人类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提高的经济活动中。

1.2 绿色营销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了治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制定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首先,我国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73个城市的调查,超过限额的城市已占70%左右;其次,我国水资源匮乏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因供水不足产值1 200亿元以上,全国7大水系中,松花江、辽河、淮河、海河、黄河的40%~70%的水体已经降至最差的四类和五类标准;第三,我国城市道路噪声14年以来居高不下,全国有47%的城市区域受到噪声的污染;第四,垃圾污染已成为世纪末的严重话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活垃圾产量在1亿t以上,全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高达60多亿t,占地4.4万余hm2。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并已经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在环保方面承担起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将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自身的营销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1.3 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据外电报道,目前全球绿色商品贸易额为2 560亿美元,而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额仅为2 800万美元。应该看到,巨大的世界绿色贸易市场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企业能获得产品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标志,将大大缩短产品国际化进程,企业就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和实力。如海尔集团生产的绿色冰箱在获得“欧洲环境标志”以后,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欧洲市场,其产品有1/3销往海外。

在国际贸易上,保护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准则。凡是不符合环境标准的物品不能进口和出口,如珍稀野生动植物,有害物质含量过高的农副产品和各种饮料、食品以及污染环境的工业产品,已在国际上受到严格限制,许多产品被排斥于国际市场之外。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利用世界日益高涨的绿色,构筑非关税的“绿色壁垒”,以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争取“绿色标志”,全面开展绿色营销活动,才能打破某些国家的“绿色壁垒”,扩大产品的出口额和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2 从战术层面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营销的发展意义

2.1 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销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追求物质享受,过度地消费自然资源将加深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的危机。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成为一种新的,世界各国也正在掀起一个绿色消费。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的觉醒,缘于其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对生存空间和居住环境的追求使人们喜欢购买未施化肥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崇尚没有被破坏的营养成分、没有污染的烹饪方式,关心居室的装修材料和装饰物品是否会排放有害气体和辐射,是否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人们愿意购买无氟电冰箱以及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

在我国已经有相当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被唤醒,产生了主动消费绿色产品的强烈愿望。面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企业以及企业家必须及时转变经营观念,开展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保为中心的绿色营销战略。企业通过绿色营销,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2 绿色营销可营造绿色文明,促进企业塑造绿色文化

绿色营销可以推动新型的绿色文明的发展,绿色文明是一种以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与以往的文明体系相比,绿色文明代表着一种更高级的效率目标,也代表了一种更深远的公平理想,它既保证当代人之间的环境权利公平又保证后人生存权发展权的公平体系。通过绿色营销的活动,可以协调“企业——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绿色企业文化强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生存的地球和环境变得更美好而负起责任并付诸行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企业职工,都同样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关心我们的未来。所以“绿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的道义”所驱使的,企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实施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企业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培育企业“绿色文化”。

2.3 绿色营销可构建绿色形象,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要的今天,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有责任和义务加强环境保护使之免受进一步的破坏。企业通过采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减少“三废”排放,将环境保护观念纳入生存经营活动中,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立、废弃物的处置等各个方面都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可以兼顾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好感,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当今消费者对企业经营好坏的评判除了品牌、价格、质量、服务之外,还有“环境保护”、“责任感”、“公众形象”等。有调查显示,1/3的顾客说,由于公司的环境保护记录而改变了他们购买商品的品牌。企业的协作部门也很其对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有的企业在进行采购时,以ISO14000为标准选择供应商。总之,企业进行绿色营销,通过采用绿色技术、运用清洁生产方式、生产绿色产品等向广大公众展示自己的绿色企业形象,从而赢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2.4 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益

由于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始终都和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重视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营销的过程就是企业努力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污染环境或不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的集约化经营的一个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企业可以从比较深的层次来考虑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和趋势,通过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事实上绿色产业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其发展机会多、潜力巨大。谁能抢先一步、捷足先登从事这一行业,谁就能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而且,绿色产品价格一般比非绿色产品高出20%~200%不等,这其中虽然包括了企业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的支出,但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即使是非绿色企业,同样要为环境的治理和排污付费。如此说来,同样是为环保付费,绿色产品却能因此而卖高价。而且,因为绿色产品品质较好,尽管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仍然会被消费者所青睐,因此,绿色营销虽然增加了企业必要的环保投入,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客观的收益。

3 结语

,绿色营销在国际上已是风起云涌,在我国也正方兴未艾。但是,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其经营思想仍处于以推销观念为主,同时开始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的阶段,企业常常为了获利而盲目采取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模式,患了“市场营销近视症”,太重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割裂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所以,要从上端正态度、澄清看法,重新审视发展绿色营销的重大意义,并认识到只有绿色营销才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杨坚红,易开刚.绿色营销[M].北京:物资出版社,2002

2 万后芬.绿色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绿色营销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   含义   问题  对策 

    一、绿色营销的诊释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析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销售整个过程都要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相一致,一切从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重视环保为前提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通过绿色营销活动,协调企业利益、保护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十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确保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环境不会受到染和破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强调绿色生产,将废气、废水、废物,特别具有污染的废水、气、物,消火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中无法控制的,应事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在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运作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即顾客消费的安全性。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对绿色定位的全面理解,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由于其特点决定了各有不同的内涵及其侧重。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绿色营销经营理念缺乏。长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仍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微观利益,对环境保护和社会民远利益考虑不够。很多企业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引起的消费需求变化缺乏认识,对绿色问题带来的竞争能力的差异很少考虑,对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些经营理念使得国内企业追求短期的高效益,奉行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这些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绿色价值观还只是表现在绿色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上,企业很少或是根木没有考虑环保价值囚素,缺乏绿色营销理念。

    2.营销策略的不适宜性。受经营理念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因此,在营销策略方而仍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使得绿色营销手段比较低,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沿用传统的方式,没有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无法避免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促销方式陈旧,缺乏引导绿色消费。。

    3.企业产品的绿色化程度低,很少有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整体概念一般包括绿色核心产品、绿色有形产品、绿色无形产品和绿色外在产品四个层次内涵。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的绿色化程度还刚刚开始,一是绿色核心产品的绿色化程度较低。许多产品在绿色功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或欲望,或者说小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绿色利益。二是绿色有形产品的绿色化程度低。绿色营销前提是绿色生产,而生产绿色是通过改善生产逐步来实现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就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实质是追求物耗与能耗的最小化,清洁生产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了普遍推。但是在我国,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方式滞后,导致投入多、产出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甚至产生大量“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      

    基于此,绿色营销将成为企业参与新世纪市场竟争的通行证,超前一步的绿色定位,将在基于绿色为前提的再一次市场洗牌中抢占先机。笔者结合当前实际从市场战略、渠道战略、营销组合三个纬度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营销观念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实施绿色营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推广绿色产品,还需要开发绿色市场,培育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而企业作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之一,更需要在学习中建立新的经营理念。在经营过程中,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项环节中。在营销决策的制定上,必须首先建立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点上,促使企业市场营销的立足点发生新的转移。

    其次,绿色销售和服务渠道。绿色销售服务是贯穿绿色营销全过程的服务,是绿色商品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方便顾客购买的绿色渠道,绿色渠道是在分销渠道基础上形成的,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绿色渠道要求制造绿色品的生产者、中间商或人具有很强的绿色观念,并促使最终消费者成为绿色消费者,建立良好的销售服务网络,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既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也要节约能源和资源,鼓励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和循环再生,减少污染和二次污染。

    最后,实施与顾客有效沟通的绿色营销组合。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它起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要求改变传统的以促销为主要手段,向以整合营销传播为转变,通过顾客愿意接受的方式与顾客沟通,需要对广告、公关、营业推广、产品陈列等传播上具进行良性整合,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谋求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协调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拓展。通过绿色促销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王敏轶.《绿色营销: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经济管理》,2003年.

绿色营销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  政府  企业  消费者 

    0 引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划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作为21世纪发展的主流,绿色营销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这三大支撑力量,通过正确处理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把三方利益协调起来,统筹兼顾。但目前国内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政府的环保机制不够健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为了确保绿色营销的顺利展开,使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者间利益能够协调统一,必须明确各自在绿色营销中所承担的职责。

    1 政府:绿色营销的推动者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大作用,它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了防止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有关政策法律,对企业“三废”污染的排放及产品废弃物处理等都做出了明文规定。如法国规定从1993年起上市的消费品有一半的包装必须回收利用。美、日、加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绿色标志。进入90年代,已先后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手段实施了绿色标志制度。当前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也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力度,为绿色营销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科技部已制定出“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人民币科研经费并调动全社会5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实施科技节能减排工程。为推动绿色消费,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绿色购物袋有偿使用;餐馆不得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等。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的环保规则虽已初步构成体系,但还不完善,一些细节尚不明晰,特别是缺乏可操作性和执法不利。我国也实行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对企业排污做了明文规定,但由于范围有限,各种措施还不够完善,导致政府不能很好地从宏观上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环境保护和绿色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绿色营销的推动者,政府扮演着重要的宏观调控者的角色。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建立绿色管理组织,负责对我国绿色营销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制订全面完善的“绿色标志”制度;组织开展“绿色”宣传;开展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企业增强环保意识,监督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各种“绿色”服务,如绿色技术的引进、绿色信息的收集与等。

    完善绿色法规管理。要按照绿色营销的要求健全环保法规体系,从严执法,为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应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惯例,适时修改环保法规,培养一支独立的高素质的环保执法队伍,并强化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大管理力度。在已实施的发放“三废”排放许可证、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等行政干预的基础上,更应着力推行以预防为主的“三废”减量化制度,同时加大经济政策的份量,做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管理的力度,尽可能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2 企业:绿色营销的执行者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追求短期的高效益,奉行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绿色价值观还只是表现在绿色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上,企业很少或是根本没有考虑环保本身的价值因素,缺乏绿色营销理念。在营销策略执行方面,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产品的包装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企业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缺乏全面考虑;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未充分简化分销环节,以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促销方式陈旧,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新意识。

    企业作为我国开展绿色营销的行为主体,在消费者需求的拉动下,在政府政策的规范与推动下,应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大力加强企业自身的绿色营销观念,而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应该围绕着以传统营销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为基础,冠以绿色内涵而展开。

    2.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是要求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更要考虑公共社会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项环节中。在企业形象上,应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活动,提高本企业的环保标准和产品的环保水平,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2.2 完善绿色营销策略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绿色计划,并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各个环节上严格贯彻绿色原则,推行绿色管理,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开发绿色产品,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环保因素。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应计入成本,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但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原材料消耗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使绿色产品价格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建立与绿色产品分销相配套的绿色通道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既关系到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又关系到绿色营销的成本。而绿色促销的核心就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2.3 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就是融环境保护的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减消(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异物的排放;再开发(Rediscover):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争取“绿色商标”;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erver):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宣传环保意识,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只有在绿色管理原则下,才能加快向绿色企业发展转变,推动企业采用各种环保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生产出符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消费者:绿色营销的拉动者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企业绿色营销的前提是消费者绿色意识的觉醒。有效的、足够的绿色消费需求是绿色营销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绿色消费需求量作保证,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就无从谈起。因此,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深层的、内在的拉动力。

    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消费者素质不高,绿色消费意识尚未形成。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环保意识较差,还有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不知道什么叫绿色消费,什么是绿色产品。再者,绿色产品的消费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收入水平的影响,对一些收入水平不高的人和家庭,他们还不能去购买由于成本高,其价格不菲的绿色产品。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绿色消费意识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主要希望自己“不受环境污染”,而不是“不要污染环境”。

    研究绿色营销的发展策略首先应从消费者出发,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并非纯属个人行为,个体消费者必须对全体消费者承担义务,现代消费者必须对未来消费者承担义务;崇尚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绿色营销的开展,因而绿色营销中的消费者策略的研究是有效展开绿色营销的先导。

    3.1 强化绿色营销中环保NGO的作用 环保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是社会中对环境问题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时刻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我国自从1994年3月31日首家环保NGO——“自然之友”成立以来,各种民间环保组织也不断涌现。作为消费者自己的群体组织,植根基层,应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引导民众认识环保,关心、参与环保,开展各种环保活动,通过活动教育消费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绿色消费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发动、联系更多的环保志愿者和支持者,形成一种声势,对污染严重企业或单位形成一种压力,从而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绿色消费的潮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环境改善受公众关注,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3.2 发挥消费者在绿色营销中的作用 绿色营销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行为,主体理所当然是企业,但绿色营销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政府创造的良好外部条件和提供的必要政策支持。消费者作为企业绿色营销的对象,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消费者可以利用手中的购买权利促使企业改进其对环境的行为,对那些被公布的环境不达标企业的产品不予购买,对过度包装或包装物污染环境的企业产品谨慎选择。同样,消费者也可对政府对企业绿色营销中的虚假行为是否进行惩治、对环境保护是否严格、对“三废”治理是否有效等等进行监督,确保自己的绿色消费利益,以实际行动促使绿色营销的实施。

绿色营销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1.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建设周期长且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干扰;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导致的安全生产难度大;基坑开挖深度大,导致支护结构技术要求高;新工艺新技术内容较多,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提高;建筑工程量庞大,投入建设费用高。建筑工程由于其施工的独特性,对城市环境也造成较大影响,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其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粉尘和噪音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形成一定的污染。建成后的建筑在城市大环境下,对其附近的建筑物和城市的气候和环境承载能力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的施工,对城市发展来说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

作为能耗和污染大户,建筑业应该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环保重任,要改变过去粗放的建设模式,要逐步迈向绿色建筑的轨道,为生态建设美好环境做出贡献。

2.绿色施工技术的特点、现状

2.1绿色施工技术的特点

绿色施工技术是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在建筑工程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基本涵盖建筑工程所涉及到各个领域,在整个建筑工程体系中,对各个组成部分,按着“四节一环保”(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建筑工程施工各环节做出要求,使其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绿色施工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科学的对传统施工模式进行改进,使其符合新时期下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绿色施工技术是从传统施工环节中的细节入手,对其进行优化,在其总体目标上,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这样绿色施工就需要更科学有序的统筹协调、预先设计,施工企业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体系中,其环境保护、材料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土地利用和工程管理六大模块都有着具体的技术性要求。

2.2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

由于绿色施工技术的采用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良性发展,所以在城市发展建筑的同时,对其工程都要求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以保证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故而绿色施工技术的采用推动建筑企业在其市场竞争中也具备相应的综合优势,这也成为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中积极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等制度性要求和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使得一部分建筑企业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其绿色施工的相应产业链不完整,技术研发不完备,施工管理水平较低,从而导致绿色施工技术使用成本上升,部分建筑企业因其经济因素不使用该技术。

3.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主动加大了投入,更新了技术手段,绿色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某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绿色施工技术,通过科学的计划涉及和合理的施工安排,充分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噪音、粉尘的污染,有效的控制了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展示了新工艺,同时保证了整个建筑达到预先工程设计的各项技术和目标要求。

3.1噪音的控制

在该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考虑其建筑工程作业地区位于城市密集住宅区域,故而严格控制噪音的产生源头和传播途径。首先在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上,对各项施工机械的噪音程度进行审核,同等条件下选用低分贝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以降低机械设备的降噪。在传播途径上,对整个建筑工程现场建立隔音带,利用安全网悬挂麻袋布、噪音区金属隔板封闭等措施,有效的将施工地点的噪音分贝数控制到75分贝以下。

合理调控施工时段,根据该地区群众生活作息时间,设定噪音集中施工作业时间段为7:00~19:00,从19:00至次日7:00,主要进行工程废料的运输作业,避免噪音扰民的现象发生,在紧急施工阶段,报请噪音、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控制噪音措施后实施。

3.2粉尘的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粉尘控制主要存在于建筑场地和运输途中。在建筑场地,为了对粉尘进行控制,该施工部门对建筑场地的必要区域实施了地面硬化处理,无法进行的硬化处理的实行绿化防尘处理,同时借助悬挂在安全网上的麻袋布有效的控制了粉尘扩散,同时在建筑作业区域,使用淋水作业,保证粉尘从源头的减少。在运输选择上,使用加盖封闭式车辆来进行粉尘性物资的运输,并对车辆进行清理冲洗。有效减少了扬尘和道路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

3.3废水的控制

在该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施工中产生的泥浆、生活污水采取了三级沉淀、两级排放的环保措施来控制水污染的程度。同时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施工区的给排水工作,禁止将含毒有害的施工废料回填和直接排入下水道。对冲洗用水采取回收重复使用,并尽可能的用于道路、环境的定期喷洒、降尘,做到了节约用水和环境美化的双丰收。

3.4资源的控制

整个建筑工程在建设策划阶段就考虑了施工作业的复杂流程,事先划分场地功能区域,减少建设物资的二次转运,建设了封闭式的场地通道,实现污染的有效隔离,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各类管道、管线和建筑物;采购商品混凝土替代传统混凝土搅拌,采购再循环材料制成的砌块进行墙体建造,使其采购的建筑材料60%以上来自周边地区300公里以内的区域,节约相应的运输资源;同时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绿色施工设备的采购,并且合理安排物料进场时间,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4.结语

环保节能的理念被社会广为接受,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被大力推广,成为时代的需要,由于建筑工程在各大中型城市逐步成为常态化,绿色施工技术被使用具有标志性意义,故而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应该积极加大使用绿色施工技术,以增强环境的管控力度,提高建设技术水平,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绿色营销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任视角;绿色购买行为;影响

从1972年以来历次联合国环境大会到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资源耗竭、生态恶化、气候暖化等一次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资源问题和全球环保运动促成了绿色消费。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等的信任程度、对绿色产品生产商的信任程度是影响人们绿色购买决策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信任在绿色购买转换为绿色购买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研究绿色意向与绿色购买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对有效地诠释我国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具有重大意义,能为企业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绿色政策,推动人们绿色购买提供决策参考。

1.理论发展与假设推演

环境意识即把公众意识到并支持解决环境问题的程度或者个人为解决这类问题而做出贡献的意愿,并据此对论文实证部分进行操作化定义。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决策最常用的模型是将Fishbein和Ajzen的合理行动理论以及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结合起来的TPB模型,即:(1)信仰决定态度。(2)态度导致行为意向。(3)行为意向导致行为,此外,社会规范和行为控制力在消费者购买意图和购买行为中起到调节作用[1]。因此本文认为环境意识作为一种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态度,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因此:

H1:环境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Mayer的研究指出导致被信任者受人信任的原因是他们的特质与行为,而衡量这个人是否可信赖的因素包含能力、仁慈心与正直[2]。根据Stewart和Andrew提出的详细概念模型,消费者的社会和环境的价值观和环保行为之间有很显著的关系,其关系受到一系列情境和心理变量的调节[3]。与传统购买相比,购买绿色产品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环保消费者是否购买某一绿色产品会受到信任这个变量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信任在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75.3%。男女作答比率基本平衡。本文采用李克特7点问卷。环境意识采用了2000年Dunlap等提出了新版的NEP量表量表。信任借鉴Mayer[2]所编制的问卷,包含能力、仁慈心与正直3个维度,共9项。绿色购买行为问卷采用了Roberts&Bacon所编制的问卷的部分测量项目。本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3.数据分析

环境意识各维度可解释总变异的64.834%,信度系数为0.757;信任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正直、仁慈、能力等3个维度可解释总变异的70.384%,3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91、0.766、0.741;绿色购买行为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可解释总变异的51.048%,α信度系数为0.755。分析结果表明,α系数均在0.7以上,符合测量学的要求,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环境意识与信任、环境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信任与绿色购买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013(P>0.05),0.168(P

为了研究信任对环境行为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为消除变量间共线性的消极影响,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之后再相乘得到各交互效应项[4]。结果表明,在排除控制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和职业)和自变量(环境意识)的影响后,信任对绿色购买行为具有额外的解释力,其校正R2为0.130,β系数为0.168(p0.05,表明调节作用不显著。假设2没有得到验证,即信任及其各维度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

4.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环境意识对绿色购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与研究原假设环境意识越高,人们越容易采取绿色购买。此外,本研究证明信任和其三维度对环境意识和绿色购买的关系不存在着调节作用。这与Stewart和Andrew的研究结果消费者的社会和环境的价值观和环保行为之间有很显著的关系,其关系受到心理变量信任的调节不一致[3]。本研究未能得到相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信任量表的设计只从公司这一角度设计了问卷,没有考虑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并且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Michal J. Carrington,Benjamin A. Neville,Gregory J. Whitwell.Why Ethical Consumers Don’t Walk Their Talk: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Gap Between the Ethical Purchase Intentions and Actual Buying Behaviour of Ethically Minded Consume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7):139-158.

[2]Roger C. Mayer, James H. Davis and F. David Schoorman.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