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去年,九寨沟县以强化领导、“创新动作”为抓手,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结合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旅游复苏振兴等中心工作,设置和落实了讲一堂课、绘一张图、练一次兵、访一次亲“四个一”的“必修课”,助推了学习实践活动步伐,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所思、思有所谋、谋有所干、干有所成。

讲一堂“课”,推进学习深入。即党员领导干部为联系点或本单位干部职工至少讲一堂精彩生动的党课。该县建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34个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74个参学单位,目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已分别结合联系点的工作实际,召集联系部门的党员干部,集中作了至少1次党课报告;各单位除主要负责同志结合部门实际和业务特点,至少作1次学习辅导报告外,还纷纷邀请党校老师、业务专家或骨干为干部职工“充电”。通过领导讲、专家讲、骨干讲、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目前该县上下形成了争做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争为干事创业典型的良好氛围。

绘一张“图”,推进科学发展。即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绘一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蓝图”。该县提出并在全县开展了“三走进三问计”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学习调研期间,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集中调查研究不少于5天,并结合县情实际、单位实际,围绕止滑提速、加快恢复重建、促进和谐稳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全县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撰写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共思齐谋九寨科学发展、科学重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方”。

带一个“组”,推进重建提速。即分别由一位县委常委负责一个方面的恢复重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该县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践”的要求,建立了县委常委联系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负责制和县委常委月调研制,成立了九寨沟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和新村建设、成兰铁路协调等13个工作推进小组,由县委常委分别任小组长,其他副县级领导干部按照分工分别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为成员,负责灾后恢复重建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和各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访一回“亲”,推进感情加深。即至少走访一次联系的农牧民群众。该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农村对自己联系的农牧民群众进行专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群众谋利益;同时按照“开门”搞教育的原则,积极向所联系的农牧民群众广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扩大活动知晓面,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自觉接受群众的教育和监督。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大连市会展办主任、市贸促会会长崔铁围绕大连市会展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建议三方面内容,较为客观、全面地进行了汇报。

参会的大连政协委员围绕会展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先进制造业展会打造为大连市会展业新的增长点、会展大数据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大连会展业也曾“辉煌”过,早在1996年就兴建了星海会展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先后成功打造出中国软交会、服博会、海外学子创业周、啤酒节博览会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会展活动。然而,近年来受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大连会展业发展步履缓慢,排名逐年下滑,一些当年在大连举办的国家级展会也因展馆面积偏小等因素而移址他处。

被称作新世纪“无烟工业”的会展业,已经成为国内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大连市政协将“助推大连会展业创新发展”列入重点协商计划安排,由大连市政协外事委牵头对大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远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讨,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不详实,缺乏管理统筹和立法规范,专业会展公司较少、人才不足等问题撰写出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中肯建议。

“会展业在带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大连政协盛晓红委员建议,进一步明确大连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纳入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尽快制定《大连市会议和展览管理办法》《大连市会展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政策法规,为大连会展业创新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证和政策引领。

大连政协委员徐经意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展会基础,围绕大连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倾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展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基础性研究、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技术制造、中间产品和最终成品等各个环节设计展会类型,积极与国际性或国家级的行业协会、展览协会合作,精心策划与大连先进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国际性或国家级大型展会,并努力形成品牌,使之成为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交流、人才交往、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一个成型的会展业,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大连政协李琼委员建议加快发展价值链与生产系统相关联、以会展业为核心产业、相关产业为支撑产业的企业集合体,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大连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资产重组,组建展览集团,形成以展览场馆为中心、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集聚,发挥会展产业的扩散效应,提升行业品质。同时, 大连政府应有计划地退出展览经营,将大型会展活动逐步交由展览企业承接,进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大连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

大连政协委员们指出,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会展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大连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大连自贸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抢抓会展业发展新机遇。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标准化会展场馆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会展公共服务水平,重视会展政策信息研究及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推动大连会展业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会展业在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产学结合;高素质农业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承“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2008年初,经省农业厅、教育厅批准,同意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历时半年,学院承担了大量筹建工作,起草了筹建方案、集团章程和系列校企合作协议等文字材料;为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院先后与湖南省十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洽谈;并举办了“湖南省农业厅敬聘袁隆平院士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暨学院专业对接农业产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集团成立大会;组织召开了集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集团宗旨,明确了集团初步运行机制;设立了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机业四个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理事长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秘书处设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集团成立后,完成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是组织了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调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湖南农技人才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现状,2008年10月,集团组织三个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省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地位不高,招生困难,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发展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优化农业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形成《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的调研报告》,并对调研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集团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省教育厅、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及部分湖南“两会”代表递交了《建议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三条建议:(1)实行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政策,建议省政府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学生学费全免,中央将逐步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由省财政出钱,每年安排高等职业院校纯农业专业免费培养计划5000人。(2)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对高职院校纯农专业实行单独招生,以改变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极不相适应的现状。建议省财政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加强农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建议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全省农业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启动了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8月,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后,决定联合实施“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9月,双方各派一名专职人员和若干兼职人员,正式成立“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部,项目部设于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由秘书处负责运作。该项目拟在3年内培养1000名农业领域人才,打造国家援外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端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国家l4个援非中心及相关农业企业储备和输送高素质农业按术人才。目前,项目部已经完成了签订合作协议、管理制度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系列工作。并从集团内部的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和相关企业员工中选拔学员,拟挑选30—40人进行培训。

二、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一体化

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和提供技术设备,在校园里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2008年9月3日,都市花乡有限公司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合作,正式成立“都市花乡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将花卉生产基地搬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花卉生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院抓住契机,从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两个专业着手,启动项目承包教学方案,教师带领学生生产水仙花1.5万盆。这一举措,不仅帮助都市花乡有限公司完成生产任务,及时把花卉产品投放春节市场,同时又锻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008年11月3—6日,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帮助策划都市花乡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一长沙花艺国际交流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荷兰、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花艺大师出席了会议。在大会组织的插花大赛中,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向竹君、王鉴、朱娇荣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学院再次与深圳百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该公司拟投资400万元,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生产实习工厂,作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学院还把自办产业实体基本都剥离出来与专业系捆绑,建立系企一体化运行机制,每个专业系至少负责一个产业实体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教学效益双重目标。

(二)专业创造性地对接产业

各专业系与合作企业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十几个订单培养班级的教学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企业文化,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阶段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了“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二是“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植科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专业+公司(基地)+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为平台,创立了“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突出。即以长沙小康园艺园林有限公司(基地)、产学研示范场和校外园艺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段,2个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基本素质培养,3个学期在系办公司、实训基地和学院示范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1个学期在校外园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实训方法,采取“师傅带徒弟”、“项目经理带员工”的实训方法,使学生完全融人生产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科系按照畜牧兽医工作任务领域,课程教学计划按模块安排,专业课程分专门技术和专业方向两大模块,其中专门技术叉分为种畜、营养、畜牧管理、动物疾病防治、兽药和畜牧环境与畜场规划六个小模块,专业方向分繁育、养殖、兽医、检疫、营销5个方向,创立了“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五天课堂教学,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在校内企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周末两天集中进行生产性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强技能、能管理、会服务、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畜牧兽医人才。

三、建设农民扶贫培训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2003年l0月,学院主动与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系并签订了协议,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3期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学员150—200人,培训时间两个月,为全省每个贫困村培训2—3名有一定种养规模和经验的科技骨干。学院党委和行政非常重视农民培训班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了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教师们经过广泛调查,周密制订了教学计划,并根据培训班的要求和农民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编写了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两套培训教材,共计80多万字。目前培训班已成功地举办了15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2006年以来,学院举办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养殖业”“食品加工”“种植业”科技兴村项目创业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600余人,举办草食动物品改员培训班14期,培训草食动物品改员1000人。学员们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乡,致富一家带动一方,发挥了科技带头人的作用。

四、产、学、研、推相结合.致力振兴农村经济

(一)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动科系欧阳叙向教授自2002年开始研究推广湘东黑山羊生产技术,该技术先后在浏阳、醴陵等四县推广,初步估算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植科系肖君泽教授主持的“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科研课题,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水稻新品种,两年来通过学院“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这个桥梁,在湖南省长沙、益阳、株洲、湘潭、岳阳等10多个县市推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

(二)送科技下乡,帮农民致富

为了贯彻落实湖南省“科教兴村富民工程计划”和“扶贫支教工程计划”,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乡扶贫支教。2001—2005年,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持长沙县黄兴镇新冲子村。学院派出了9位教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指导该村制订村级发展规划,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科技骨干,指导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一年半时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260元,比专家组进村前人均年增纯收入1500多元。2008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长沙市科技局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向望城县靖港渔业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董益生老师。两年来,董益生老师与渔业合作社农民打成一片,重点帮助渔业社解决了淡水鱼深加工问题,使该渔业合作社共获得了100多万元的收益增值。2001年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选派了13位青年骨干教师到湘西自治州9个市县的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三)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科技社团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多功能现代化培训中心。这种培训中心往往是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其功能根据社会需要而定,且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二是产学研一体化。发达国家中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公司大都采取这种模式,其功能是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生产实验和继续教育等;三是企校所联合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同企业联合,形成既开展合作研究、联合经营的业务,又建设继续教育的联合实体;四是追踪市场需求的动态。这种模式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确定继续教育方案,使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服务于社会;五是专业技术职务化。该模式类似于职业教育。一些专业化很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适合举办某些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继续教育。表1以一些发达国家为例阐述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国内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科协系统是第一个将“继续教育”从西方引入我国,开启我国继续教育之先河的使者,掀起了我国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成为我国继续教育浪潮的前峰。但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在2002年~2003年却跌入了低谷,2002年科协系统继续教育人次为39.02万,2003年继续教育人次只有38.56万。经过几年发展,2006年全国科协系统的培训人次增加了近50万,2013年仅上海市科协继续教育培训人次就达到27.76万。

导致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培训人次起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基本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原本出于工作需要以更新知识、补充知识、吸收新知识为目的继续教育,变为以获取学历、学位为重和获得各种资格证为主的再学习。与此相反,原来主要从事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和培训党政干部的各级党校,以及具有技能资质鉴定资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顺势而为,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大化,不久便取得了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

然而,科协系统具有其它部门难以替代的继续教育优势,具体体现在:一是科协系统具有齐全的学科门类,理、工、农、医、管各科皆有;二是科协系统具有从事继续教育的核心要素――完备的师资队伍,有两院院士、专家、教授、讲师、工程师、助教、助工等众多会员;三是科协系统具有从事继续教育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施教人才结构,有善长理论思维的学者、有专攻器物的能工巧匠;四是科协系统具有从事继续教育的基础――需要终身学习的广大会员;五是科协系统有遍布全国的立体网络优势。

二、国内外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情况研究

(一)科技社团承担社会管理职能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发生了一场范围广泛的“结社革命”,西方国家政府退出了很多传统的微观经济干预领域,与此同时,大量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转而由社会中介等第三部门来提供。涉及到政府职责中的公共教育、环境、公共住房、社区公益事业、治安、医疗、慈善、培训等职能领域。第三部门的出现对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的管理格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国际社会看,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政府组织和国家机制、非营利组织或各种社会组织与新的社会组织机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套基本组织制度。

在科技领域,许多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科技社团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学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了包括发展规划制定、政策咨询建议、立项可行性评估、技术鉴定、专业资格认证、成果和技术鉴定等多种管理工作。例如,英国皇家学会,负责起草关系国家利益的科学问题的官方报告,提供科学管理人员任命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建议。同时还负责管理议会批准的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出版科学刊物的拨款。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科技社团,还承担了大量教育认证、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技术鉴定和科技奖励等工作。总之,在发达国家,科技社团通过同行认可、社团认可等价值体系,承担了科技领域大量社会管理职能,对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科技社团承担社会管理职能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从我国情况看,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正在逐步深化,政府部门正在将一些过去由政府管理的事务逐步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科技领域,党和政府己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战略性任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建设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社团作为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横向联系、组织网络健全的学术性和公益性社会中介组织,在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必将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政府委托,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切实按照同行认可、社团认可的价值规律发挥重要的中介服务职能。

党的十报告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现有的行政职能和利益格局必然要进行新的调整,部分行政职能必将转移到社会组织。科协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以其固有的党和国家与科技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及人才、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在承接政府转移部分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有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三)科技社团有能力协助政府开展科技领域的社会管理职能,这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等外部力量的促进和支持,也需要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自我调节。理论和实践均己表明,科技社团是科学共同体的有形载体之一,通过同行认可、社团认可等价值体系,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在科技评价、科技奖励、人才评价等科技管理社会事务中发挥协调、补充等辅助作用。

以中国科协所属团体为代表的科技社团,不仅是学术性的群众组织,有的还是具有行业背景的科技型组织,在政府授权和领导下,完全具有从事科技评价、人才评价、科技奖励、行业培训等政府和社会职能的能力。从目前实践看,科技社团在接受政府职能转移方面已经取得初步经验,出现了一批比较成功的典型。如:创办于1995年的“庄长恭、吴蕴初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奖”很有影响力,它以中国化学化工领域的科学家与化工实业家名字命名的奖项,用于奖励上海化学化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者,每两年评一次。设奖以来学会共评出17名庄长恭奖和22名吴蕴初奖。上海市航海学会集聚业界智力,力推科技咨询社会化进程。学会在开展科技咨询的过程中,有计划地逐步建设和完善了专家库等能力建设,为从事科技咨询工作奠定了基础。如今,科技咨询服务已经成为该学会重要的收入来源。

三、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在承接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一)科协系统承接政府职能调研情况及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央、中国科协有关提升学会能力、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了解上海市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情况,大力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上海市科协对市级学会开展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情况调查,就承接职能类别、委托单位和项目实施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表187份,回收178份,回收率为95.2%。经统计,58个已承接政府职能项目的学会共承担职能项目119项。

1.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数量与比例

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58个,占学会总数31%,未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120个,占学会总数64.2%,未填写调查表的学会9个,占学会总数4.8%。

2.承接各类政府转移职能的项目类别

在各类政府职能中,承接“科技成果评审和科技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和“其它”项目的学会数量最多。承担“其它”项目学会的数量较多,说明学会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方面有一定的多样性。承接“职称评定和执业资格认证”项目的学会最少。

3.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种类情况

承接一种类别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数量最多,占学会总数的14.97%。只有一个学会承接了6种政府转移职能。

4.学会争取政府转移职能情况

32家学会正在争取56项政府转移职能。32家学会中,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为22家,占所有正在申请学会的69%,未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10家,占所有正在申请学会的31%。争取职称评定与执业资格认证和科技奖励设立和评奖项目的学会最多。

(1)正在争取政府转移职能学会情况

(2)各类政府职能项目的争取情况

科协继续教育系统医类学会中的中华预防学会、中华医学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工科类学会中的兵工学会、机械工程学会、建筑学会,农科类学会中的农学会、畜牧兽医学会,理科类学会的心理学会、物理学会等开展的继续教育都在向能力本位课程观转化。这种转化使得它们的继续教育更贴近社会需要,更贴近产业需要、更贴近受教育者职业发展需要。

(二)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的作用

结合调研分析,科协系统继续教育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称评定与职业资格认证

在职称评定方面,职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实行评聘分开。评的是技术资格,聘的是技术职务。这是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所在,也是目前对评聘分开的一般理解。评聘分开应当改革目前评和聘均由独家说了算的管理体制,把技术职称评的职能交给第三方,也就是行业学会,依托其庞大的专家资源库,组建相应评审队伍,负责并承担起技术职称资格的评定工作;把技术职务聘任的权力交给单位,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技术职务等级及数量。人事部门主要负责技术职务资格的认定审批和技术岗位职数的核定核准。实际上,目前已有很多部门将职称评定职能交给了行业学会,实践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我国的配套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新的认证认可组织的出现。这就给科协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在原有机构不适应、新的组织未建立的关键时刻,专家众多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在自身基础上,依托相关机构、单位,组建相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各自所在的行业乃至全社会提供资格认证培训和辅导。这既是社会事业的要求,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科技社团最为明智的战略性选择。

2.行业培训

行业学会的各分支机构在其所在的专业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因为在它的体系中集合着本专业最优秀的学术人才。科协应当积极主动地把政府部门的业务培训职能承接起来,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科技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途径普及、传递到受培训对象中去,应用于生产实践,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加速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3.决策咨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建立,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地方的高管层都相应建立起了决策咨询组织,负责对同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这些咨询组织的成立,主要来自于各个行业、各类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他们对于前沿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对于政府政策的决定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4.科技奖励

振兴科技,离不开人才。无论是激励多出成果,还是激励多出人才,都需要建立科技奖励机制并切实加大力度,对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重奖科技人员,除各级政府设立奖励基金外,为扩大其奖励面,加大其力度,进而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国家采取了鼓励社会力量设立民间科技奖的政策。对此,各级各类学会组织积极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纷纷设立本行业的科技奖,使之成为我国科技奖励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其他

在科学普及方面,作为科普主力军的科协,应当自觉强化这方面的职能,将科普工作作为学会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编写科普资料、兴办科普超市、组织科普大集、送科技知识上山下乡等多种有效途径,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的科技素质。在对外交流方面,科协作为人民团体,应当切实担负起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全面加强对外联系,在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内外间架起一道桥梁,为“推进大开放”战略的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任荃,沈湫莎.上海激发“内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54家科技社团承接99项社会化服务职能[N].文汇报,2014―4―10.

[2]汪大海,谢海瑛.学术团体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3).

[3]周宗华,李富河.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继续教育,1994,(4).

产业振兴专题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2008年四季度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物流业需求萎缩,市场低迷,困难加剧,信心不足。2009年3月,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极大地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中的地位。在大好形式下,物流战略联盟成为我国物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流业 战略联盟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概念

企业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最早起源于日本企业界的合资浪潮中。一些日本企业在寻找合资伙伴时,发现也可以只购买先进的技术,这便是战略联盟的雏形。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能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

享誉全球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95年指出,工商业正在发生的最伟大的变革,不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出现,而是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加速度增加。21世纪的企业根本上有别于20世纪的企业之处,就是用“网状的、相互依存的”公司替代“纵向一体化”型的企业,用开放性、适应性和整体性意识进行管理。有的西方战略管理学家甚至称,在很大程度上,21世纪是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指两个或多个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而签订的长期互利的协定关系,联盟企业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与相关物流企业间战略结盟,可以使物流企业在未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集海运、河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于一体、货架到货架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个系统一张单,负责到底,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进而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获益。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可行性

(一)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1.物流业的交易特征。物流业的交易特征可以从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不确定性指的是与交易有关的各种不能事先确定的可能状态。库普曼把不确定性问题视为经济组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确定性与有限理性和资产专用性联系在一起。不确定与有限理性互为条件,同时不确定因资产专用性存在而具有意义。当不确定性很高时,适应性连续决策变得非常必要。物流业由于其项目的独立性等特点而使得交易不确定性很高。

专用性资产是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而资产专用性则是衡量这种专用性的程度,它是指一项资产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可调配用于其它用途的程度。在有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如果交易中断,则这种投资将失去其大部分的价值。因此,交易双方的身份是很重要的,进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持久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维持含有专用性投资的交易,交易主体就会努力寻找机制来保护这类交易。物流运作由于所用设备的专用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等因素使得物流服务的资产专用性是很大的。

交易频率是指交易发生的次数。由于构造一个专用性治理结构的成本很高,因此是否建立这种治理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成本能否收回。交易频率就是影响这种治理结构成本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为大量的、重复发生的交易构建专用性治理结构才是有意义的。物流企业通过与同行间的横向合作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联合可大大的扩大交易的频率。

Theodore P.Stank等人通过调查分析154家美国企业的数据得表1,研究表明,物流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物流合作关系的形成有促进的作用。

2.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的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的特点使得战略联盟成为物流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

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兼并重组加速。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据世界银行的推测占GDP的16.7%,业内人士估算可能在2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在工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看约为40%;在商品的整个产销过程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用于物流过程的时间几乎为90%。

按照目前情况分析,国际油价进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增强,人力成本、土地资源成本继续升高,物流企业运营所需的各种要素价格呈上涨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服务价格难以相应提高。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业注资,推动物流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

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中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备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中国的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体制,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物流资源的整合不够,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化、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2008年四季度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物流业需求萎缩,市场低迷,困难加剧,信心不足。2009年3月,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极大地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中的地位。物流业发展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的15个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已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规划》的“九大工程”以贴息贷款方式予以支持。第5批93家试点物流企业经国家税务总局发文确认,物流税收试点企业总数已达487家。商务部组织开展了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创建和评审工作,首批46个示范城市名单已经上网公示。财政部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聚集功能区专项资金,对农村物流、商贸物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2009年1月1日起,国务院批准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到年底已有13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站点1430个,占全国同类站点的74%。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有效引导和推动甩挂运输的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邮政局、民航局等部门,都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研究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市场的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共计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5%。2009年各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并在2009年第三季度由下降转为上升,累计增长2%,其中:公路货运量占76.41%,水路货运量占11.44%,铁路货运量占12.13%,航空货运量2%。这说明2009年中国物流行业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开始企稳回升。

2010年一季度物流运行在去年稳步回升的基础上,重回快速发展通道,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价格稳中趋升,物流效益明显好转。2010年1-3月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2.1%,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0.8%,货运总额同比增长16.5%,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6.7%,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

(一)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模式

美国学者赛蒙因依据股权参与和合伙人的数量这两个标准,提出了五种战略联盟的模式,包括契约性协议、非正式合作、合资、股权参与以及国际联合等。根据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并借鉴近年来国外物流企业联盟的经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偏好模式主要是合资式联盟、契约式联盟和股权式联盟。

1.合资式战略联盟。合资式是我国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国外的物流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时,经常与国内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合资企业,以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国内物流企业出于某种战略考虑,各出一部分资金组成合资企业,通过合资联盟企业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但是这种合资企业与一般意义上的合资企业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它更多地体现了联盟企业之间的战略意图,而并非仅仅限于寻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出资双方的核心业务通常是互补的,而且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如某些进入我国的跨国物流企业,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时,将传统业务(仓储、配送等)交给国内企业经营的情况比较多见,而其自身则专注于现代物流的高端业务(如提供物流系统设计和解决方案等服务)。UPS、DHL、TNT、EXCL等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初期都纷纷与中外运在空运、快递合资合作。DHL 1986年至2003年与中外运成立39家合资公司,2002年续签了50年合资合作协议。

2.契约式战略联盟。当联盟内各成员的核心业务与联盟相同、合作伙伴又无法将其资产从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置于同一企业内时,或者为了实现更加灵活地收缩和扩张、合作伙伴不愿建立独立的合资公司时,契约式战略联盟便出现了。契约式战略联盟以联合研究开发和联合市场行动最为普遍。最常见的形式包括:技术性协议:联盟成员间相互交流技术资料,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强竞争实力。研究开发合作协议:分享现成的科研成果、共同使用科研设施和生产能力,在联盟内注入各种优势,共同开发新产品。生产营销协议:通过制定协议,共同生产和销售某一产品,这种协议并不给联盟内各成员带来资产、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仅仅通过协议规定合作项目、完成时间等内容。成员之间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甚至在协议之外仍然相互竞争。产业协调协议:建立全面协作与分工的产业联盟体系,多见于高科技产业中。合资式与契约式战略联盟的特性比较见表2所示。

3.股权式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是由各成员作为股东共同创立的,其拥有独立的资产、人事和管理权限的联盟,股权式联盟中一般不包括各成员的核心业务,具体又可分为对等占有型战略联盟和相互持股型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一般被认为是知识转移的沃土。很多公司选择股权式战略联盟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取合作伙伴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相对于股权式联盟而言,契约式联盟更强调相关企业的协调与默契,在经营的灵活性、自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契约式战略联盟的先天不足则在于,企业对联盟的控制能力不足,松散的组织缺乏稳定性和长远利益,联盟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充分,组织效率低下等;而且这种联盟方式中各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相反,股权式战略联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实力,合作方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合作更能持久。

(二)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盟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重在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资源、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潜力,深化社会分工,提高技术的专业化程度,满足制造业的物流需求,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

设施整合。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业务开展的重要载体,其规划建设一般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其利用效率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物流基础设施联动,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现有场站、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制造业和物流业物流设施整合平台,加快盘活企业闲置设施,通过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推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协调。

信息共享。物流信息化是“两业”联动发展的精髓,物流信息的时效性直接决定企业物流运作效率。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不能有效交换与共享已成为阻碍“两业”联动的关键因素。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信息领域联动,应积极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制造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重点支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制造企业ERP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对接,保证物流供需双方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运营衔接。物流运营的效率事关制造业和物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运营环节衔接的紧密度直接反映联动的程度,对联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物流运营联动,应加快推进制造企业物流社会化进程;鼓励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到售后回收服务的全过程,与制造企业紧密“咬合”,两者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现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转变。

技术融合。物流技术是物流业务顺利开展的保障,制造业物流技术是我国物流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制造业与物流业顺畅联动的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技术层面联动,应鼓励制造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中适当引入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实现生产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融合;重点搭建物流技术联合研发平台,开展对制造业尤其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物流工程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加强物流技术创新研究及应用。

装备共用。物流装备是实现物流业务的重要手段,其利用程度直接与企业物流成本挂钩。目前,部分制造企业物流装备闲置,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与资产,已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装备领域联动,应旨在提高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装备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物流标准体系,制修订物流工具器具和技术设备等标准和规范;增加和改进物流装备各方面性能,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利用效率。

人才互动。人才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实践科学,制造业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懂制造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施人才联动,应重点抓好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通过人才共享、人才互动等来解决制造企业缺乏物流人才,物流企业缺少制造人才的问题。

2009年4月28日上午,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福田汽车集团与领先的物流企业远成集团正式确立了双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外,福田汽车与远成物流还签署了首批292辆价值4000万元的汽车采购合同以及首批价值数千万元的物流业务合同。福田汽车与远成物流双方在汽车采购、物流服务等方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各自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据协议双方约定,远成集团优先采购福田汽车集团旗下的欧曼、欧马可、奥铃与风景等产品,福田汽车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为远成集团提供“保姆式”工作站服务;而作为对物流服务首次采购的回报,福田汽车集团的物流业务优先对远成物流开放。此次战略合作的签约不仅对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和互促,同时也将对中国汽车行业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更符合中国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耀.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江海学刊,2002,8

2.迈克尔•波特著.夏中华译.竞争优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3.CYRUS F. FREIDHEIM JR.The BATTLE of the Alliances (Statistical Data Included). Management Review.Sept 1999

4.William B. Werther. Interim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alliances. Management Decision.36/5(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