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允价值的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允价值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允价值的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公平交易;市场;相关性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套新准则于007年1月起再上市公司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社会各界对此次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公允价值的运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准则同时指出:“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本次制定完成后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项目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准则制订机构的考虑是:公允价值应当是可以可靠取得的,主观性较低,如企业合并准则中,对于非控制的企业合并规定采用购买法,在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各项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并可能确认商誉或负商誉,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仍采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投资性房地产也可能按照公允价值计价,部分金融资产也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生物资产和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就没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笔者认为适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是可取的,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地、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存在比较成熟交易市场的资产计量,如有价证券、汽车、房地产等长期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基本能够可靠确认的会计要素的计量,如融资租赁的资产、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及一些长期负债等;其他难以用历史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资产计量。

        在财务会计程序中,确认和计量最为重要。有的会计学家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而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决定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以外的各利益主体的重要性,即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公允价值的质量特征有很多如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本保全、配比和真实收益等会计原则。公允价值具有4个主要特点:第一,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的基础。第二,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想交易为对象,因为此时并无实在的交易。第三,计量日不是交易日,而是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价格主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即它始终跟踪作为价值影子的市场价格的消长而调整自己的升降,从而使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与市场息息相关。第四,由于它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所办不到的,这也是公允价值的主要优点。公允价值的主要特点是对其他计量属性尤其是针对历史成本来说的。传统的会计学主要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面向过去,且以特定企业之间的交易为基础。长期以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都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一个主体的资产和负债,在入帐之后即不再进行后续计量,于是,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价值始终反映资本投入时的交换价格,即历史成本,而负债则反映债权人供给资金时的历史收入。这样的资产负债表必然只能提供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而与面向未来的决策不甚相关,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创新和业务创新日新月异,在金融创新中,不少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先有确定承诺,其条件非常明确,而违约将受到惩罚。在这时,交易尚未发生,而交易完成则需要在未来约定的规定期限之日或某一交割之日,在这种情况下,欲意成交的双方根本没有历史成本可以作为计量的属性,就只能也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来估计和约规定的资产出售的价格或负债转移的支付价格,即所谓“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可以观察到的、公开的活跃市场的资产出售价格和负债转移价格为目标。可以设想,如果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绝大多数商品均有可观察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可在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广泛应用,并在每个报告日均按新的市场价格重新计量,那时的特定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将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这一点乃是经济学家对会计学长久以来的期望。公允价值如果普遍运用于会计和财务报告,经济学家对会计信息的预期是有可能实现的。当然,要使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有效运用还需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估价和判断水平;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独立性,提高他们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审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2000,5

[3]葛家澍,刘峰.试论会计计量,当代财经,1993,4

[4]沈生宏,刘峰.权责发生制、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相关性,会计研究.1999,6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优点;缺点

1.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及演变

公允价值的概念早在70年代起源于美国(APB于1970年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表述,但当时界定范围仅限于资产)。随着公允价值的拓展应用和全面推行,FASB在2006年9月FASB的SFASNO.157指出,“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在有序交易中市场交易者出售一项资产将能收取或转移一项负债将需支付的价格”。IASB在2011年5月12日颁布了IFRS13号《公允价值计量》。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最新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该价格是基于现时市场基础的退出价格,而不是进入价格,市场是指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国目前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则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与发展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20世纪初期,被全球会计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属性。到了70年代,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利率、汇率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性逐渐增强,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已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基本指标)。于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便开始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出现。到了80年代,美国已经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债务重组以及租赁资产等会计处理中应用了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这不仅标志着国际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初步建立,而且也促进了会计计量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利与弊

2.1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势分析

(1)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能够更加如实、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状况和反映收入、费用、利润的经营成果;从而克服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产生的因通货膨胀或紧缩导致的收益的夸大或亏损的增加。就这一方面来讲公允价值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更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真实原貌。(2)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有利于体现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相关性原则是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重要原则,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能给使用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分析与决策,因而其相关性更强。(3)更能体现决策有用观。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提供的都是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更加有利于投资者的分析与决策。

2.2公允价值会计的弊端

(1)公允价值的主观判断性较强。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会涉及到更多的专业判断和人为估计,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加之市场价值波动较大。这些都会加大对公允价值的判断与取得,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降低。(2)公允价值的计量容易引起人为的利润操控。由于公允价值带有主观性且不易确定,在实际应用时只能选择最接近的加以计量,特别是在不存在市场价值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就可能有更大的变化空间,就容易引起人为的操纵与利用。(3)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易造成报表项目的大幅变动。在市场价格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则更多的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其信息的可靠性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易变的经济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也会导致报表项目的大幅变动,从而影响其有效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3.公允价值会计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及其问题与环境探析

在会计准则国际大趋同的背景之下,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早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后在2010年又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与修订。在新准则中进一步扩大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套期保值等17个会计准则中均不同程度的运用到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但是,这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应用范围和层次上仍有差距。这是由中国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经济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成熟度不高,同时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公允价值的应用则依赖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时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却仍然较为强势,市场管制较多;另外加上特定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不同的行业管制,都可能会歪曲市场价格,因此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1)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且交易品种有限。在我国现阶段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交易市场目前也尚未建立;况且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交易品种不全、不能充分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与作用。2)现阶段,尽管多种产品存在交易市场,但市场的深度不够且流动性相对较弱,且部分市场的活跃度不高。与此同时,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不良贷款、需要根据信用风险调整的金融工具等由于缺少可比的市场参数,从而加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难度。3)由于市场的参与者成熟度相对较低,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导致影响市场价格的非理性因素增多。市场参与者的估值能力有限、专业技术也不够全面,市场上的专业人才和专业评估机构也相对较少。4)由于市场管制较多,特别是在市场的准入、运作、退出等机制方面更是存在更多的管理与制约,因此对于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利率、汇率的管制方面也更加严格。(2)企业的诚信道德和公司治理水平也制约了公允价值的应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我们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导致企业整体的诚信道德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因素至少在微观层面上限制并制约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3)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要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模式相对较高,而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信息管理水平相当滞后,这就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信息管理水平,尤其是估值技术所需要的数据库和估值模型等,目前来看具备条件的企业较少。(4)对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这不仅是指一般市场的专业估值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指企业的一般财务人员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对于同样资产的估值,境内外不同估值机构和企业财务人员的估值结果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充分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色、同时也加大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在实践中,中国会计准则就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上做出了如下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准则制定者对待公允价值问题还是相当审慎的,这也是由中国目前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乐锦.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制约因素

一、引言

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成为财务会计最主要的计量属性已是当今会计实务发展的潮流,但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却经历了坎坷的历程。1998年,我国在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随后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一系列通过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违规行为。因此,在2001年,财政部修订了相关会计准则,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将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计量属性。2006年,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契机下,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其中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在内的十七项具体准则又重新涉及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深入应用远比准则本身更为重要(刘玉廷,2004、2010)。所以,从2007年至今,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到底如何值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从已有文献来看,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企业依然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例如刘永泽、马妍(2010)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研究发现,至2009年,全国仅23 家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与700多家依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的上市公司相比,差距悬殊。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必然性,随后对制约我国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我国企业公允价值应用提供了建议。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具有必然性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具有必然性,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的优越性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政治要求。

(一)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更具优越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是以决策相关性作为企业会计的目标,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营决策相关。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一方面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现在和未来的价值,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还具有资产保全、配比和真实收益等方面的质量特征,使会计信息更加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此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这种以合约形式出现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会计处理,而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国引入公允价值具有必然性。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要求我国企业使用公允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财政部在其《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中也明确规划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时间表,力争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大量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为了增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我国会计准则中必然引入公允价值,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

三、制约我国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因素

如前所述,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必然的,而我国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多方面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共同结果。因此,我国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必须有效地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制约因素进行阐述。

(一)外部制约因素

1.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制约了公允价值的应用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使用较为谨慎。张瑞琛(2009)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度仅为0.408①,而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度为0.649,高出我国50%以上,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其次,会计准则中对企业使用公允价值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在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中,均要求企业有确凿证据证明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CAS3 ②准则明确推荐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仅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由此可以看出准则对企业使用公允价值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

再次,我国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是偏向原则导向的,应用指南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公允价值应用中,企业会计人员普遍反映应用指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但是并没有解释三个层次的具体界限,即何时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计价、何时适用于双方定价,何时适用于模型计算,而在进行模型计算时,应用指南也没有给出合适的参数进行指导。这导致企业在技术层面缺乏确定合理公允价值的技术,从而放弃对公允价值的使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应对措施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特征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公允价值的含义看,公允价值通常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交易的公平性;第二,计量对象的广泛性;第三,作为当前市场脱手价格的公允价值是以“假想的交易”为前提的。

二、公允价值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规定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作用,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企业也在从中挖掘新的可操作空间,以增加企业利益。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影响到当期利润。若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在持有期间确认利息收入的方法为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处置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当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根据雅戈尔年报显示,2008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额分别为81.98万元和467233.84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5699.36倍;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为89324.98万元和1124702.17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12.59倍,有主观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明显倾向。2009年度雅戈尔总资产较上年同期增长30.12%,所有者权益较上年同期增长52.62%,究其原因主要是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致使资本公积增加242747.21万元。另外,2008年和2009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210934.76万元和185956.88万元,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应将这部分损益计入“投资收益”,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88.81%和45.38%,扣除处置损益后利润明显下滑。可见雅戈尔公司存在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以平滑利润。

三、公允价值在企业应用的应对措施

虽然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公允价值是一种有用的计量属性,它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准确、更客观反映复杂经纪业务的决策信息,因此,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是一种必然。时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得到启示,从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一)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准则

据统计,我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有35项,约占90%,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但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是谨慎、适度和有条件的。暂不采用不等于永不采用,暂不采用不等于暂不研究。只有理论界先弄清楚了,实务界才有可能跟上。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依据我国国情,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详细地说明现值的确认、计量问题,折现率或资产报酬率的选择问题,统一公允价值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实现规范操作,减少主观的臆断。

(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场。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因此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是以较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各级市场,促进完善的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

(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建议对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应按照不同的计量级次规范披露内容: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需要披露的内容不多,除了将资产负债表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直接在表内确认外,仅需披露资产或负债存续期间(或所属会计期间)交易价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对于资产或负债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可比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首先披露资产存续期间(或所属会计期间)存在活跃交易的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并披露将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调整为该资产公允价值的依据;对于既不存在活跃市场又不存在类似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情况,需要披露所采用的估价技术、使用的估价模型、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测算依据及假设、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概率。另外,无论哪个级次的公允价值都需要披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的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在企业的应用,既有其必要性,也包含一些问题。通过本文对公允价值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的探讨,如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准则、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相信通过相关部门、评估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公允价值将会在我国企业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桦.“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3期.

[2]陈丽红.“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现代商业》,2010年第36.期.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必要;应用情况

引言

自新会计准则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备受关注。从“应不应该在我国引入公允价值”到现在“如何更好的应用公允价值”的广泛争论,可以看出人们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良好应用充满期待。当前不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市场环境虽然给公允价值计量造成了一些障碍,但是随着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准则和市场的日益完善,公允价值必能充分显示其优势。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我国在1998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在随后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至少有六个直接涉及到公允价值。在经过两年实践应用后,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利益集团借机操纵利润。于是,在2001年修订的准则中,又将公允价值大部分取消。而在2006年财政部公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再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使用可谓是“一波三折”。可也正因为如此,更显示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优势和应用的必要性[1]。

首先,公允价值计量被列入新会计准则,以政府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了国内相同层次的会计主体在相关业务上确认和计量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以及企业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的形成和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也保证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迎合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和等效的发展势头,为国内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和融资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其次,对于外向型的企业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增强财务报表与国际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可比性,能够预防因计价方法不同而造成的反倾销诉讼。同时也有利于在收到反倾销控诉时积极应对,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恰当的信息,提高反倾销诉讼的抗辩能力,降低国际贸易纠纷的风险,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

再次,公允价值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从决策有用观这一现代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3]。尽管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强烈质疑,但是这与有限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并不能否认高度相关性这一特点[4]。

最后,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仅适用于财务会计,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到环境会计,商誉会计,反倾销会计等新兴领域,也将有助于提高会计整体计量的统一性,并为新兴会计中出现的成本确认和计量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新兴会计的发展。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情况

随着2007年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的实施,人们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充满了期待。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了公允价值准则的经济后果上。财政部会计司于2008年发表了《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该报告详细的介绍了沪深两市1570家上市公司第一年使用新会计准则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中的总体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直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项目基本实现了平稳转换。调增的年初股东权益数额占旧准则下股东权益总额的比例均不大。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调增年初股东权益795.04亿元,占比为1.92%,比另外两个项目的变动稍大,主要是由于首次执行日我国股市处于较大幅度上涨时期,该项目所产生的调增股东权益金额较大。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项目中的执行情况

1.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在被调查的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约占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10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2家上市公司)、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1家上市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2家上市公司)等。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1570家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

3.债务重组准则

1570家上市公司中,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占全部的20.13%。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

4.企业合并准则

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25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5.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及资产减值准则

1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的加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及其他相关科目变动对财务报表的重大影响,引发了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争论。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也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从短期看,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不大。针对08年上半年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于可比公司利润增长的负贡献约为6.25%,而07年对利润增长贡献了10.76%②。从长期看,公允价值变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将会有较大影响。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保险公司在08年上半年账面浮亏达410亿元之多,在耗尽了07年1069亿元的浮盈之后,三家公司在股市中损失共计1500亿元。08年三季度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超过500万元且净利润下降的公司达38家③。而根据统计,2008年我国80%的券商公允价值变动为负,合计亏损142亿元,同比下降200%④[7]。可见,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了暂时的负面影响,对金融类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大。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和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基本实现了有效平稳转换,但是转换的范围局限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的部分上市公司。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局限使得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还面临着各种复杂问题需要解决。究其原因:其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规定比较笼统,要求也很严格,在估值技术、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以及如何判断市场情况等方面,没有提供详细指南。其二,相关执行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彻,存在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其三,市场和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完善,增加了使用公允价值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尽管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初期,公允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优势。但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需要过程,需要实践,需要人们的广泛接受和不断修正。随着问题的不断暴露,我们将更加清楚如何规范操作,如何防范舞弊,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三、公允价值计量规范执行的措施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信息是为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的广泛使用者服务的,因此我们要提高公允价值执行的有效性,就要从企业的会计人员出发,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中,在每个环节都设置必要的规范措施,以此来提高公允价值执行的范围,突显其在信息相关性方面的优势。正如下面的关系图所示,市场环境和准则规范均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具体操作,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报表又反作用于市场环境和准则规范,因此我们可以从会计人员,准则规范,市场完善等环节入手,设置具体的措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执行。

(一)会计人员方面

当今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做账和提供报表了,更倾向于综合素质高,具有不断学习能力,懂得全面财务管理知识,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且能充分利用职业道德判断向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高信息的人员。

1.会计人员应该主动提高相关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确定如何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员只有透彻理解准则规范的精髓之后,才能自如的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否则将会依据自己不成熟或者不准确的理解提供给信息使用者错误的信息。当然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会计人员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熟练应用会计软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来建立模型,预测相关的参考数据,弥补主观判断的不足[5]。

2.会计人员同时也应该提高道德修养和素质

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情操,主动避免利用市场的不完善做出虚假的判断和评估,以帮助管理层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从而给市场环境带来不良的反作用。不过,会计人员道德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这就又需要法规的完善、制度的监督、自我的约束,最终实现人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

3.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主动为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设置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请相关专家授课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理解准则中的具体规定,解决他们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比如组织会计准则深度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或者是举办信息需求方和提供方的沟通会议,促进双方对信息和环境共同的理解[5]。

(二)准则完善方面

受准则导向和运用条件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上,准则规定的“已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通过会计政策变更转回成本模式”,促使了较多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使用成本模式,之后再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渐进式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说明了由于准则的不完善,造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把公允价值作为企业重要的计量模式,甚至有意避开。这跟当前的市场环境是相符的,但同时也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1.国家财政部门应该结合目前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实施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专门的系统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

对于公允价值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确定方法给予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提出评估,折现率等相关的参考值,并使之可行和易于操作。另外,财政部相关部门还应出台更为详细的公允价值应用解释或者指南释义,帮助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可行的操作。准则的规定直接关系着会计人员的理解使用,如果准则制定的不够详细和清晰,即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再高,也满足不了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进而也会使相关使用者对报表和准则提出质疑,产生不好的影响[5]。

2.企业应该根据当前的经济条件和自身条件,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工具,节约公允价值应用成本

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和网络获得技术性支持,建立网上公允价值数据库,搜集、统计、预测和分析相关数据,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也可以建立网络平台,提供关于准则的理解或相关的参考数据,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统计工具搜集和整合现有的市场数据和企业数据,通过数据模型,推测公允价值相关性分析和预计过程中的折现率、现值估计等,减少在准则执行中过多的依赖人的主观判断和评估,更加准确的执行准则。

(三)市场环境规范方面

企业是社会的微观主体,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都发生在相应的市场环境中。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规模小,集中程度不够,且呈现地域性差异,还没有在规模上和区域上实现全国统一市场。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在公允价值的金额确定方面,很多会计人员因为无法获取当前市场中的相关数据,不得不采用以评估价格为主。为了更好的推动公允价值的应用,规范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势在必行。

1.规范市场环境,必须有健全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作为保障

在法律法规逐步得到完善的同时,财政部相关部门也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出更为完善的企业规范制度,严格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管理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明确对不同主体的相关具体处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监督公允价值的执行过程,通过强制力要求企业记录公允价值的操作过程和执行手段,以利于外部审计。

2.活跃的市场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良好的执行空间,要使市场活跃,就要在政府的指导下,针对我国新兴加转型经济的实际情况,努力发展资本市场,规范资本市场,提高市场的相对集中,促进活跃市场的形成

同时还要加快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建设,宣扬公平公正诚实可信的交易理念,为活跃市场的形成做铺垫,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6]。

3.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们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新的启发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给与市场严格监督的压力,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改革不合理的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管理的监管和对风险的防范控制,增强行业自律,主动进行事前防范。建立规范的金融体系,以提高防范、抵御风险和其他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4]。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执行公允价值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都不能成为公允价值成为我国会计准则中重要的计量方式的障碍。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成果和思路,通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断规范等方面,来提高公允价值的实际可操作性,从而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注释:

①这部分数据来自财政部会计司2008年6月发表于《会计研究》的文章《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②这部分的资料来源于至诚理财网评论文章《长假周边市场及A股复盘分析》,作者毛羽.。

③三家保险公司的内容参考了《每日经济新闻》网站2008年9月18日黄湘源撰写的文章《公允价值的雷霆一击》。省略/_Newshow.aspx?D_ID=124786。

④这部分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21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文章《49家非上市券商业绩平均下滑七成,公允价值一年缩水200%》,作者张雪。

参考文献

[1]李维清.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EB/OL].dl2.lib.tongji.省略/wfrs_mirror/cddbn/cddbn.Articles/Y1067462/PDF/index.htm.

[2]孙凤英.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11):42-47.

[3]耿毅.浅谈基于决策有用观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2008,(4):103-104.

[4]张鹏,詹慧玲,吴茜,陈汉文.雷曼兄弟破产案与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2009,(03):27-32.

[5]韩东平,王亚鸣.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12):80-82.

[6]李红霞.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1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