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情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为了规范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相关行为,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税收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的安全,规范计算机网络、终端和存储介质的日常使用,为此我局将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网络安全检查工作。

一、对全局的网络环境进行了优化整合。配合专业公司和运营商做好线路的搭建、设备的安装以及网络的测试,重新划分网段,规划内网ip地址,在州局下发部分设备的同时自筹资金XX万元采购了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二、做好网络节点的优化整改。根据文件要求,对全局网络节点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整改,做到设备线路整齐规范,保持环境的整洁干净,明确了一名网络管理及运维人员。

三、做好系统和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按照要求规范全局人员应用系统的岗位权限,加强机和网络设备管理,实行定期巡检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保障XX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20985-2007)、《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A29639-201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GBA28827.3-2012)等相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强化监测,主动防御。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日常安全检测,积极主动防御,做到安全风险早发现。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建设,明确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权责,健全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做到安全风险早通报。

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加强日常监管和运维,强化人力、物资、技术等基础资源储备,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做到安全问题早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

2事件分级与监测预警

2.1事件分类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

(1)有害程序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包括: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包括: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7)其他事件。指除以上所列事件之外的网络安全事件。

2.2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安全应急事件。

(1)Ⅰ级(特别重大)。局网络和信息系统发生全局性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产生特别严重的社会影响或损害的安全事件。

(2)Ⅱ级(重大)。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大规模瘫痪,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局各科室(单位)协同处置应对的安全事件。

(3)Ⅲ级(较大)。局部分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对社会造成一定损害,事态发展在掌控之中的安全事件。

(4)Ⅳ级(一般)。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社会不构成影响的安全事件。

2.3预警监测

有关科室(单位)应加强日常预警和监测,必要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通报情况。收到或发现预警信息,须及时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预警级别。

(1)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Ⅳ级安全事件,及时消除隐患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2)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Ⅲ级安全事件,迅速组织技术力量,研判风险,消除影响,并将处置情况和结果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预警信息。

(3)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Ⅱ级安全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事件等级,研判事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预警信息。

(4)对于发生和可能发生的Ⅰ级安全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向省医疗保障局、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通报,并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预警信息由省级有关部门。

3应急处置

3.1网页被篡改时处置流程

(1)网页由主办网站的科室(单位)负责随时密切监视显示内容。

(2)发现非法篡改时,通知技术单位派专人处理,并作好必要记录,确认清除非法信息后,重新恢复网站访问。

(3)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排查非法信息来源。

(4)向领导小组汇报处理情况。

(5)情节严重时向公安部门报警。

3.2遭受攻击时处置流程

(1)发现网络被攻击时,立即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断网隔离,并及时向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2)进行系统恢复或重建。

(3)保持日志记录,排查攻击来源和攻击路径。

(4)如果不能自行处理或属严重事件的,应保留记录资料并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3.3病毒感染处置流程

(1)发现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

(2)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3)启用杀病毒软件对该机器进行杀毒处理工作。

(4)必要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3.4软件系统遭受攻击时处置流程

(1)重要的软件系统应做异地存储备份。

(2)遭受攻击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降低损害,必要时关停服务,断网隔离,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3)网络安全人员排查问题,确保安全后重新部署系统。

(4)检查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

(5)情况严重时,应保留记录资料并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3.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流程

(1)主要数据库系统应做双机热备,并存于异地。

(2)发生数据库崩溃时,立即启动备用系统。

(3)在备用系统运行的同时,尽快对故障系统进行修复。

(4)若两主备系统同时崩溃,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向软硬件厂商请求支援。

(5)系统恢复后,排查原因,出具调查报告。

3.6网络中断处置流程

(1)网络中断后,立即安排人员排查原因,寻找故障点。

(2)如属线路故障,重新修复线路。

(3)如是路由器、交换机配置问题,应迅速重新导入备份配置。

(4)如是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应立即使用备用设备,并调试通畅。

(5)如故障节点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3.7发生火灾处置流程

(1)首先确保人员安全,其次确保核心信息资产的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确保一般信息资产的安全。

(2)及时疏散无关人员,拨打119报警电话。

(3)现场紧急切断电源,启动灭火装置。

(4)向领导小组报告火灾情况。

4调查与评估

(1)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由相关科室(单位)自行组织调查的,科室(单位)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责任认定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报领导小组。

(2)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按照规定需要成立调查组的事件,由领导小组组织成立调查组,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责任认定进行调查。

(3)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产生社会影响且由省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的,按照省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配合进行事件调查。

5附则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一)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漏洞。计算机的安全隐患是时刻存在的,包括在软件或操作系统开发时,非法者利用这些漏洞可以威胁网络系统的安全,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整个网络系统处于瘫痪的状态,后果比较严重。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和找到了计算机软件中的漏洞,而且任何的系统或是软件都必不可免的存在一些漏洞,一些人利用这些漏洞,对网络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二)硬件配置。硬件的配置是计算信息安全的关键,而网络的硬件配置则对计算机网的络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件服务器和网卡两方面。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文件服务器的功能和正常运行是决定网络安全的直接因素。工作站网卡的选择和配置不合理也会使得网络稳定性受到影响。为了使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更加良好,从而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在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选型和设计上应该注重用户和需求。(三)人为因素。影响计算机网络的人为因素很多,资源访问控制设置不严格、操作员不合理的硬件配置、内部人员破坏、用户口令选择不当、网络配置和记录信息被更改、内部非授权人员有意无意偷窃机密信息等人为因素都会给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一)身份验证技术。为了保证网络安全,针对访问者设计了身份验证技术,通过身份验证来鉴别访问者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用户访问权限的安全。身份验证技术是从访问者角度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非法攻击者假冒用户身份进行非法访问或破坏,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此技术根据验证的内容、验证对象,可分为消息内容验证和用户身份验证以及双方相互验证和消息源单方验证。无论哪种验证方式,都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护体系,对网路系统进行访问控制和集中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网段和关键主机都实行防火墙技术。为避免网络受到外界的各种攻击,防火墙技术应用在了网络访问出口,以此保护网络安全;另外,有些网段可能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这样的情况一般在接口处另设防火墙,防止网络内部的威胁;通过防火墙防御网络内外进出口的威胁,有效地防止非法访问以及非法者想要恶意攻击网络的情况出现,但通常防火墙没有针对内部用户间设置检测访问的功能,所以无法防治内部用户的恶意攻击,为此可以通过设置旁听监听设备,用来检测和防御防火墙内部用户间进行攻击。(三)入侵检测系统。对信息非法操作、未授权访问等入侵行为进行监测和报告即为入侵监测。网络管理员可以入侵检测系统发现网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根据检测系统给出的报告,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入侵即时处理、在线网络入侵监测、入侵侦测查询、离线入侵分析以及形成报告等功能。它对计算机的网络实行的是实时监控,在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是发出报警,且能够追踪到非法者的入侵痕迹并形成报告,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报告对网络安全问题作出有效地解决。(四)隐藏IP地址。IP地址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非法者在进行网络攻击时,获取IP地址是其进行网络攻击的重要步骤,通过截获用户IP地址确定攻击的对象,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服务器将真实的IP址隐藏起来,避免被攻击者截获。这样的做法,可以保证在受到非法攻击者威胁的情况下,不会暴露用户实际的IP地址,因为攻击者截获的是服务器的IP地址,不会对自身计算机安全产生威胁。(五)信息加密技术。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有效地保证计算机访问的安全性。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对计算机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信息则变成密文。需要通过相同的加密设备和密钥,才能将密文进行解密还原为原文。信息加密技术可以避免网络系统中的信息被窃取,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被外泄。(六)安全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系统的安全协议,促进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道路。现阶段,已开发的安全协议主要包括密钥管理协议、加密协议、安全审计协议、密钥管理协议、防护协议等几种方式。

三、结语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与网络相辅相成,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大数据带来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大数据是网络的基础,这意味着大数据更多来源于网络,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安全,使得大数据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目前,大学生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娱乐或是购物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2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3.75小时,[1]其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成为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经济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损害;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造成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民航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学生,内容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间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方法为网上问卷和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共计十二题,分别调查了大学生上网情况、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及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显示有2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5小时,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5小时以上,若以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准,那么在校大学生有一半以上超过了每日上网的平均时间,说明在当代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大量的上网时长可能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还造成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购物、游戏、学习、通讯这四类占据学生上网内容的主流,其中网络购物与大学生的财产信息安全直接挂钩,通讯则与用户自身的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调查“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问题时,结果为大学生有20%“经常”、28%“偶尔”、42%“很少”、10%“没有”去有意识地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表明大学生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却忽视网络安全,这是大学生易遭受网络陷阱、受到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看到一些未证实的有关社会敏感问题时会怎么做”调查的是当学生遇到社会舆论的导向时做出的反应,调查数据为38%的学生“不理睬,直接跳过”,58%的学生“了解后,不管”,4%的学生“转载并评论”,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和不良信息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给出自己的判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回应,总体缺乏判断能力。调查学生在遇到诸如网络病毒、垃圾邮件之后的反应以及平时使用网络的习惯,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例如有害邮件需删除,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等等。统计大学生遭受过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曾遭受过有害邮件和病毒攻击,占总人数比例的90%和71%,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很难彻底杜绝垃圾邮件和病毒攻击。遭受过财物被盗(4%)和信息被盗(15%)的学生较少,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但经验不足。调查“大学生受到的具体侵权行为”,每种侵权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骚扰(61%)和盗号(54%)的学生最多,这几类侵害行为的成因多为学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产生的后果轻者频繁收到垃圾信息,扰乱个人网络环境,重者被窃取个人隐私,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侵害。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统计了四所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依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理工大学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较好,有47%的学生接受过较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原因与理工大学自身教学环境相关;外院有72%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受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进行并不理想;中国民航大学和南开大学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与另外两所高校的比较中成中游态势,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体学生中覆盖面不广且不精。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哪些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开设讲座的形式占据主流,主要原因是开设讲座覆盖面广,一次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专业性强,且对于学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学生愿意接受讲座的意向不强,更多人希望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法较为单调,学生主动性不强,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扩大网络教育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包括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四部分。[2](P.94-96)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大学生应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的行为。网络道德意识教育从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网络安全责任心与道德心,在网络上自己的行为不只同自己有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防御手段,能运用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分析和防御。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上网,长时间地沉迷网络有可能会引发网络成瘾和网络心理障碍等问题,这里需要学校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

(二)因材施教,实行多层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人文社科类学校或专业,可以进行普及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如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定期举行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讲解活动等;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视,对其进行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自由创业、投资群体,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使用网络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已踏入社会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更加重要,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当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强网络监管体制

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构建,大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不仅仅靠受到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能够解决,高校须从自身根本开始改变,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目前,不仅是学校,某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各大高校也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客观环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P.87-88)例如,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封堵、禁止对不良网站进行访问以净化网络环境、词汇过滤功能、预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还要负责关注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学校周边诸如“黑网吧”等违规网络营业行为依法进行取缔。

(四)高校联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照本宣科讲课模式,高校应着眼于采取更多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程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中来,譬如课外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有关网络安全主体的辩论赛和班会等等。调查显示各高校之间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拥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将高校联合起来,成立诸如“网络安全意识联合会”的学生组织进行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如建立网上论坛、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宣讲会等,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可以以诸如开展法律讲座、交流法律知识、观看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行性较高,一方面这种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比学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浅出,学生间所交流的经验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人们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接触,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直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相比于其他网络环境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实践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针对性、深入性,使之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4).

[3]董艳.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其对策[J].太原城市技术学院学报,2015,(1).

网络安全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正日益突出显现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探讨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最后给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实现技术和防范措施.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管理,密钥安全技术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便利和开放的代名词.然而伴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也在循环递升,原本网络固有的优越性、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了信息安全隐患的便利桥梁.网络安全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在此.笔者仅谈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及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

1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网络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要求处于安全状态可见.网络安全至少应包括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种静态安全是指信息在没有传输和处理的状态下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动态安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取、遗失和破坏。

2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2.98亿.手机网民数超1亿达1.137亿。

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情况:“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是用户提及率最高的选项.达20.9%.其次病毒造成的影响还表现为“数据受损或丢失”18%.“系统使用受限”16.1%.“密码被盗”13.1%.另外“受到病毒非法远程控制”提及率为6.1%“无影响”的只有4.2%。

3安全防范重在管理

在网络安全中.无论从采用的管理模型,还是技术控制,最重要的还是贯彻始终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有信息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的管理等.它的作用也是最关键的.是网络安全防范中的灵魂。

在机构或部门中.各层次人员的责任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都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所以信息安全管理至少需要组织中的所有雇员的参与.此外还需要供应商、顾客或股东的参与和信息安全的专家建议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就将安全要求和控制一体化考虑进去.则成本会更低、效率会更高那么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至少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再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管理策略和措施:

①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分工如设立专职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定时强化培训.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定时检测等。

2)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还要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是必要的。

③对网络的管理要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维持网络有条不紊地运行。

④应明确网络信息的分类.按等级采取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

4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

4.1防火墙技术

根据CNCERT/CC调查显示.在各类网络安全技术使用中.防火墙的使用率最高达到76.5%。防火墙的使用比例较高主要是因为它价格比较便宜.易安装.并可在线升级等特点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4.2认证技术

认证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它对开放环境中的各种消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作用.认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①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主人

2)验证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窜改、重放或延迟等。

4.3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是实现信息存储和传输保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加密的方法有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结合使用.互补长短。

4.4数字水印技术

信息隐藏主要研究如何将某一机密信息秘密隐藏于另一公开的信息中.然后通过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递机密信息对信息隐藏而吉.可能的监测者或非法拦截者则难以从公开信息中判断机密信息是否存在.难以截获机密信息.从而能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一些标志性信息直接嵌到多媒体内容中.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并且不能被人的感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

4.5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人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入侵检测的作用包括威慑、检测、响应、损失情况评估、攻击预测和支持。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