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技术报告

低碳技术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技术报告

低碳技术报告范文第1篇

根据上级开展“探索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业办拿出专门人员,认真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据调查,xx市现有人口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5.9万人,是全省名副其实的农业县级大市之一。其中,农村劳动力39.8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9.5%。城镇劳动力9.8万人,占城区人口的47%。我市城乡劳动力需要就业或转移就业的存量4.4万人,这4.4万人当中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35岁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靠进城当季节性临时工,一部分在家务农,真正可利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少。据初步调查,全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达5800多人,其中,新长劳动力4200多人,城镇20xx多人(含大、中专1000人,职校、高、初中1000人),农村20xx多人,复转军人200多人,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其他人员1600多人。据统计每年企业用工将在15000人以上。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近年来为保障用工单位招聘和求职者充分就业,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4-6次,开办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失业职工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90多次,市场成交近6000人。

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企业用工仍缺口较大,每年约1万人左右。目前,劳动力短缺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企业表现在设备闲置,大宗订单不敢接,给我市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劳动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水产加工、塑料加工、建筑业、机械制造的铸造工等行业。缺口较大的企业有晟鼎服饰、绮丽制衣、永丰塑料、鸿源台钳、汤姆水产、北海食品、东天革皮革等企业,用工缺口大约6000多人。

二、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及管理情况

截止到8月底,有外来人员2.4万人,其中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范围的有1.96万人,主要集中服装及工艺品加工3185人、建筑装饰2692人、商品零售批发业20xx人、水产加工23500人、机械制造业2615人、石材加工1768人,其他行业6990人。

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凡是外来务工人员到市打工,必须持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登记证》和其他有效证件,到我市劳动力市场办理求职登记,劳动力市场为其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证》,监督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证》,放率达到100%,签订《劳动合同》率96.8%以上。同时,充分发挥镇街、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搞好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摸底,加强动态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有关部门出台了xx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部门职责分工》、《xx市农民工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筹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定期研究农民工工作,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

三、对口援助西部就业情况

20xx年,为响应省委省政府“西输东接”工程号召,援助省西部地区就业,满足市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组织部分企业,在定陶和单县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全市8家企业参加招聘会,主要招聘机械制造、缝纫、水产养殖加工、服务员、建筑工人等,提供招聘岗位1500多个。两地共招聘工人554人。此次“西输东接”招聘工作,不论是参加企业、招聘岗位和人数,还是招聘成交人数,都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下达的任务,招聘后组织运输人数列烟台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20xx年以来,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嘉祥县的对口援助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了劳动力输入方案。我局主要负责人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下,赴嘉祥县进行了帮扶对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我市绮丽制衣公司、晟鼎服饰公司、东天革制品有限公司、忠耀机械公司、鸿源台钳公司、开发建设总公司等6家企业,提供用工岗位1380个,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达成了用工协议,并在嘉祥县设立了工作站。先后从嘉祥县收进农民工100多人。

四、影响劳动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的因素

一是劳动者择业观念陈旧,有岗不上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20xx年以来,在西部地区举办企业用工专项招聘洽谈会,将用工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区农民家门口。招聘岗位3000多个,但招聘会市场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几个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是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不愿离土离家的传统思想,不愿外出创业。

二是岗位适应性差。大多数企业反映农村年轻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差。有尽管学历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体质差,不能胜任机械、服装行业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企业不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签定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各种保险,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随意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动强度现象。

五、加强劳动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的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东西就业交流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通过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网络互连、信息共享,拓宽了市企业和劳动力的用工、就业区域,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场就业服务工作。劳动力市场要充分发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劳动合同签证等窗口的服务作用,积极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搞好信息搜集和就业组织指导,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要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有场有市,供求两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进外地劳动力,弥补企业用工缺口。要搞好与西部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对接,加强联系,设立劳务输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到外地招工,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

低碳技术报告范文第2篇

一是强化特色,差异发展。与会代表认为,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使命,各院校要认真反思,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准确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培养。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有何区别,有代表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茂荣教授以武汉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对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毕业生素质与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万后芬教授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共性与特色,她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共同的要求,然而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定位,如有的高校凸显行业与地区特征,有的则强调区位优势。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协同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如何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本次论坛交流、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部分代表强调,必须根本转变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管理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更要改变学校“关门”培养的模式,探索学校与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特别注重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很多与会代表从实际出发介绍了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学院钟育赣教授介绍了学校基于“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改革的国际化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武汉理工大学董登珍教授等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选读经典著作,交流学习心得,专题研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进展,加强学术交流;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开展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提出了“学研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代表强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教育质量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根据新的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要在坚持继承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要固化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体系结构更为科学、优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现经典理论与学科研究新成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体现创新与活力。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加快教材建设是关键与保障。高校要根据自己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国内外最优秀的教材,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代表们认为,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培养国际化、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式的课堂讲授方法,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教授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特征、意义、制约因素以及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很多代表根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法。很多代表强调,案例教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案例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段万春教授提出要加强本土化案例的编写,要深入研究中国情景下管理实践,多种渠道收集案例素材。

四是高度重视实践、实验教学。很多代表强调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要特别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高度重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实践教学定位是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和深化的核心环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桂学文教授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具体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多模式并存”格局是必要和合理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创”大赛三部分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渤海大学单凤儒教授针对管理实践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经营管理活动难以模拟,实践考核难以结构化和程序化等难题,提出要突破“课堂讲训练、纸上练管理”的困境,建立大培养系统,进行无边界的教学,创建以情景为载体、以应用为导向的生活化渗透式实践训练模式。

低碳技术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低碳会计

碳会计首先是由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Stewart Jones教授提出,他将碳排放、鉴证及交易等问题统称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此后,随着与低碳经济相关产业和学科的蓬勃发展,低碳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领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关于低碳会计的定义国内外基本达成了共识,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低碳会计是一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环境保护等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学科。与传统会计相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目标、假设、会计报告及其披露等事项均发生了相应变化。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目标

与传统会计目标相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目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调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涉及企业的永续经营和资源环境问题,凸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看,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目标,即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敦促会计主体通过技术创新、节能改造等手段进行低碳、绿色生产。第二层次是具体目标,即披露关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会计信息,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较传统的会计主体,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主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层面的微观主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在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因此,在核算的时候,应将企业资源环境的价值消耗、留存量、节能减排量等指标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以便在了解企业资源状况的同时能准确核算企业环境资源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二是社会层面的宏观主体。环境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所以低碳会计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情况,还要考虑与社会及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的环境联系。

(二)持续经营。传统会计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进行核算,但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可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扰动,从而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三者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长短一致的时间段,即会计分期。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会对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不仅要考虑传统的会计分期,还要考虑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周期。由于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的支出分配到各个收益期既困难又不切实际,而收益的长期性更增加了分期的难度,因此,对于低碳会计而言,如何准确地确认和划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收益期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四)会计计量。传统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五种计量属性。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污染程度、排放量等指标很难用货币进行量化,这就要求会计的计量属性必须更加多元化,除了货币计量,还应包括非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首先,在以货币为主体的基础上,应适当引入“二氧化硫”、“标准煤”、“氮氧化物”等计量指标。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低碳会计体系,因此以节能量作为唯一计量标准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其次,要引入会计计量的新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种计量属性已无法满足企业低碳发展的需求,可以引入节能机会成本的概念。节能机会成本是指用于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而放弃用于其它“非低碳”方面投入将会面临的利益损失。最后,应建立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计量体系。当前,随着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各地纷纷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探索。关于采用何种计量属性,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观点,分别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报告及披露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不强,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对此也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致使大部分企业不会也不愿主动披露低碳会计信息,即使披露,低碳会计的信息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鉴于此,规范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是十分有必要的。

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包括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两种,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也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在不改变原有报表形式的前提下加入低碳会计信息。也就是将能够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低碳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和相应的科目中。对于无法用货币形式量化的信息,可在附注中加以报告和说明。二是独立的低碳财务报告,即把与企业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相关的信息集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

总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传统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报告及披露等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只有不断对会计体系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低碳技术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 发展方式 低碳城市 能源结构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自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截至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被广泛引用的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从这一论述出发,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与目前开展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是一致的,是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和扩展。从操作的层面上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快增长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到2025年物理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供暖的大规模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核电特别是三代核电和四代核电:公众的意识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

低碳经济应该包涵四个维度的内涵: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低碳经济一方面对于人文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约束:另一方面强调碳排放约束不能损害人文发展目标,其解决途径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等手段提高碳生产力。从短期来看,可以在不改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产出效率,实现相对的低碳排放: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能够借助清洁能源替代、低碳技术应用等手段实现一国碳排放总量的绝对下降。低碳经济是一种兼具“效率”与“和谐”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地位,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需求,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济社会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

低碳技术报告范文第5篇

>>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旅游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商务区低碳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桂林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低碳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研究 物流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碳排放权交易介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环境

资源监督管理机构网站资料.http:///

main-1.asp?id=32&pid=4634.

[3] Divi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United Nation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R].Sep,2001.

[4] 李,宋晔皓.综合解读三大评估体系中的绿色

社区指标[J].世界建筑,2010,(8):118-119.

[5] 国内低碳城市标准体系出台.http://unido-imr.

org/main-1.asp?id=30&pid=4899.

[6] 侯依玲,谈建国,刘校辰,吴蔚,马京津.低碳

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J].S3聚焦气

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2012,(9).

[7] 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

河南科技,2010,(8).

[8] 欧盟计划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

化.http:///main-1.

asp?id=46&pid=3697.

[9] 陈柳钦.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

[J].科学决策,2010,(4).

[10] Bed ZED.http:///Peter

Harper - Low Carbon Living.http://

/videos/eco-innovation-

seminars/107-peter-harper-low-carbon-living.

[11]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碳地产先锋:实战模式与绿色项目解码[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2] 台北县低碳社区标章认证制度作业要点.1999年

10月27日北府环碳字第0990101439号令修正.

[13] 气候组织.国际视角的城市低碳发展―国际城

市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综述[R].2010.

[14] 晏功明.欧美群宅运动对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

的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

(1):77-78、83.

[15] 叶昌东,周春山.低碳社区建设框架与形式[J].

现代城市研究,2010,(8):30-33.

[16] 气候组织.中国清洁革命报告III:城市[R].

2010.

[17] 北京市政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课题组.北京生活

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研报告[J].城市管理与科

技,2009,11(2).

[18]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Homes Energy

Efficiency For Tomorrow. http://london.

gov.uk/priorities/environment/climate-change/

energy-efficiency/homes-energy-efficiency-

fortomorrow.

[19] 鲍敦媛,张聪钦,等.台湾低碳旅游发展现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