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专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过我们对金融市场进行抽样调研,对国内几家大的银行、证券公司进行走访得知目前网络安全、高级网络维护是金融市场特别注重的,这是因为近些年来网上的电子银行系统和证券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借助通讯卫星、微波电路、电缆光纤、DDN专线等公用通信线路进行组网,实现数据传输。从技术角度讲,网络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纤、微波和卫星等都有可能被窃听。而依靠盗取个人电子银行账号、密码以及境内外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缺陷,实施对金融计算机网络[2]的攻击:或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或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侵入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偷阅、调用或修改数据信息;或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卡、证犯罪等。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极具破坏性,可给金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的高级人才。所以我们将专业方向偏重与web网络方向结合,新增开设《网络信息安全》、《高级网络维护及程序设计》《UNIX/AIX操作系统》《INFOXMIX》等相关课程,删掉数据库课程《SQL数据库编程》,增加高级网络数据库课程《ORACLE数据库》,其适用Linux、Solaris、Windows、AIX和HP-UXItanium等操作系统;新增《Javaweb程序设计》、《J2EE架构与程序设计》目前最适合网络开发和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删掉除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以外所有与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并且适当开设结合计算机应用的金融,管理类相关课程。这样使得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方向性、目标性。
2、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改革
(1)加大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建立模拟银行证券公司的机房,实际操作模拟防范网络攻击:如防范盗取储户存款;防范虚设账户;防范转移资金;防范篡改银行计算机的原始账务记录,防范扩大资金余额,防范虚冲存款,防范盗取资金;防范窃取计算机密钥、口令等机密信息。
(2)与银行证劵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实习合同,走入企业深入了解银行证劵里面计算机专业方向相关都在做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实习期间实行顶岗实习,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更加密切,实现企业需求无需外录,毕业直接上岗。
3、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教材改革
大多数非重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基本沿用工科院校教材,独立编写教材的基本很少,这种情况取决于学校教师力量薄弱,老教师基本职称都已是教授,大多不在编写教材,年轻的新教师没有能力编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大,理解教材里的专业术语能力不一样,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证明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好,老师将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编写成教材比沿用他人教材效果更佳。老教师教授带领年轻教师把各个学校优秀教材汇总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把教学中总结的经验,重新编写适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教材是教材改革的根本之道。
4、教学理念与教学团队建设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向银行证券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深造专业知识并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强化校企合作意识;平时加强专业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同时也可以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老师和专家之间更紧密的进行技术之间的交流。
5、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设计,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涵盖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了一定体会;这个过程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他财经类院校优势专业如会计、金融、统计有了交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参加工作培养了必要的专业素质。
6、结束语
我们以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先导,将课程、教材、实习实践内容结合本校自由特点进行大胆深入的取舍,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合了计算机、财经管理等多学科实现了学科交叉应用,体现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
证券商务的概念
证券电子商务是证券行业以互联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全新商业服务,它是一种信息无偿、交易有偿的网络服务。其基本包括:1.证券电子商务能为及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的全方位服务;2.证券电子商务所需条件是互联网络的普及、货币电子化和解决网络安全(微观、宏观)等。证券电子商务比其它行业电子商务少了电子商务三大要素之一的物流,因此证券电子商务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3.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国际、政府政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证券板块分析、证券静态动态分析等方面的服务;4.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以每日国内外经济信息、证券行情、证券买卖、投资咨询、服务对象的辅助决策分析及提供特别专题报告等方式来为投资者服务;同时也提供外汇、期货等方面的辅助服务方式。
特点与典型模式
证券电子商务就是运用最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证券公司原有业务体系中的各类资源及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用户与内部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语音就可开展业务与提供服务。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虚拟性:所有的交易与服务均通过WEB或电话呼叫中心自动进行,不许借助店面或工作人员的帮助;由于是虚拟的,服务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个性化:所有服务可精确的按照每个用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方式可以是主动服务,也可是被动服务。
3、成本低:由于服务的虚拟性,对原有事务性工作的场地及人工不再有要求,加上技术进步对信息处理效率的极大改进,因而有效降低了证券公司的基础运营成本。
4、优质服务更为重要:由于硬件不再重要,网络的竞争只能依靠软性的服务。并且网络跨越时空的能力会将这种优势服务的能力无限制放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模式下更是一条不变的。
5、创新是竞争的要素:由于网络缩小了时空的概念,因此任何一种新的业务思想或技术很快能被对手效仿,为始终保持领先,企业只有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竞争的优势,否则会很快被竞争对手超越。
6、技术是核心资源:在证券电子商务中,技术构成了服务与业务的基础平台。因此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还是核心的资源。技术的创新便可意味着服务与业务的创新。
证券商务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E——Trade模式:完全以WEB方式提供纯虚拟的投资与服务,其特点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折扣吸引对价格在意而对服务要求不高的自助投资者。价格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竞争模式。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E——Trade,Ameritrade等。
2,Schwab模式:同时以店面,电话,WEB向投资者提供服务,客户可自己选择需要的服务模式。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服务价格,不会以牺牲服务为代价。通过有效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供创新的业务模式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特色。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Schwab,TDWaterhouse等。
3,MerrillLynch模式:美林证券是美国乃至全球的著名品牌。由于有庞大的客户托管资产作为后盾,美林对于90年代兴起的网上经纪浪潮反应迟钝,迟至99年六月一日才其在线交易系统。
和应对策略
1、证券投资主体不合理。我国证券投资不是以投资基金和投资经纪为主,而是民众广泛介入,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这是不可取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证券投资的主要操作者应该是基金管理者、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管理者等,证券营业部的机系统和也将有较大的改变。随着证券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证券电子商务前景将更加明朗。
2、证券电子商务成本问题。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两方面成本:计算机成本和通讯成本。对于目前我国国民的消费状况,要付出5000元以上的计算机购置费和电话初装费、月租费、通话费,以及网络运行费等等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证券商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三方面成本:网络设备成本、通讯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对于证券商来说,电子商务并不增加太多的投入,与现在的交易方式来比有增有减。因为互联网在线交易多了,证券营业部的数量、经营面积、计算机LAN工作站数量、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数量都将减少,服务器容量和性能将要增加和提高,通讯带宽、稳定性等方面要有大的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减少,高层次的投资咨询顾问人员将增加。
3、证券电子商务的网络问题。证券电子商务有三方面的网络问题:互联网的安全、网络稳定可靠性、网络速度。互联网的安全不仅是证券电子商务所关心的,它更是整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象证券业这类国家支柱产业的互联网络,更要严格使用国产关键技术,以确保安全性。所幸的是,最近中科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获重要进展,该项目包括:实用非否认协议、智能卡软件安全规范、智能卡安全集成平台、Internet安全集成系统、Internet网络安全监视器、防火墙系列产品、计算机网络安全产品评测、″黑客″入侵防范软件、安全引擎工具包、网络安全等。网络稳定可靠性和网络速度问题有赖于我国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提高,我国证券交易多次发生过交易笔数太大导致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计算机及通信系统阻塞事件。
一、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的特点
1 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对信息网络的搜寻,来自由地选择、联结和使用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中,用户不仅可以充分运用信息系统方便地检索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还能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信息和传播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的接收、生产和传递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使双向动态的信息交流渗透到整个信息活动中。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用户的职业工作内容、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影响着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范围和表现形式,成为用户信息需求不断产生和变化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信息交流活动日益广泛,人们的信息意识逐渐增强,信息需求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行各业的人们对信息都产生了迫切的需要。如各级党政机关的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需要信息;企业职工就业与再就业需要学习和更新知识;农民科学致富和走向市场,缺少信息便寸步难行。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社会信息需求量迅速增长,造就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户,形成了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已愈来愈不能满足社会化的信息需求。只有在信息资源网络化的组织和技术发展中,才能够为各行各业的社会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2 信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使信息需求的内容也呈现出多元的特点。用户的现实需求多种多样,如党政领导部门在科学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关决策、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信息需求涉及到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金融投资及政策、法规和管理等方面;农民不仅需要科学种植、养植方面的实用技术信息,而且需要市场预测、产品销售方面的经济信息;城镇居民的信息需求也涵盖了商品、劳务、教育、金融、文体等诸多方面。总之,网络环境下,用户现实的信息需求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很明显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3 信息需求形式的多元化。首先,从文献类型上看,读者信息需求的来源由原来单一的文献类型向多元化的文献类型转变。一是由过去主要需要图书和期刊,逐步发展到需要科技报告、产品样本、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会议记录等时间性、针对性强的特种文献资料;二是不仅需要印刷型文献,而且对缩微型、音像型、尤其是机读型资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其次,从信息获取渠道上看,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网络信息等已成为重要的信息源,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迅速崛起,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局限于图书馆,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数据库、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扩展,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出版物技术日新月异,为人们信息渠道的多元化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 信息需求结构的多元化。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都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使各行业的社会成员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信息用户受自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在信息需求内容的表达与满足方式上各不一样,出现了复杂的交叉现象,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的特点。如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的用户除了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之外,还有大量从事企业管理、金融管理和其他经济工作的用户;经济信息的用户除经济、生产部门的用户之外,还包括相应的科技人员和其他的人员。另外,用户的信息需求已不局限于某一种工作内容或某一社会环节的需要,表现出复杂的结构特征。从用户信息需求的目的上看,主要有研究型需求、求知型需求、证实型需求、解疑型需求、娱乐型需求等i从信息需求持续的时间上看,有长期的信息需求、短期的信息需求和瞬时的信息需求;从信息需求内容的学科范围上看,有专业性信息需求和综合性信息需求;从信息系统的利用情况来看,有网络信息需求和非网络信息需求。
二、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对馆员的素质要求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与管理方式的变化,要求馆员及时适应这种变化,从传统的图书情报管理的狭小空间走出,提高自身的素质,以符合图书情报行业和发展的要求。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人们不仅要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要求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提供快、新、准、全的信息服务。笔者认为新世纪图书情报人员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图书馆必将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人员对信息的收藏、传递、加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户的各种需要都是与图书情报人员的分类指导与咨询分不开的。这必然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与信息意识,具有判断、分析、识别、整序、传播等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用户全方位、多角度灵活选择各种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得到可以利用的信息。因此,图书情报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图书馆的情报理论、方法外,还要加强信息研究、加工、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信息专业知识的学习。
2 精通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图书情报管理技术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辅以缩影、光盘、声像、通讯等新技术所形成的高密度存贮、远程传输、快速检索的图书情报处理技术。如计算机在文献检索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弓I进数据库,二是自建数据库,三是联机检索服务。这必然要求图书情报人员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精通计算机日常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储存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各种实用技术,从而保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顺利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3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英文在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及其网络资源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互联网上90%的信息资源是英文资源,要想及时跟踪并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首先要突破语言障碍。因此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是当前图书情报人员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要求。同时还要求图书情报人员有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服务的特点,表现在文字工作占主要部分,图书情报人员除了负责过滤、筛选网上信息以外,还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摘要、专题报告、综述、学术论文等,以便使新成果、新见解得以及时的交流与推广,进一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深层次的服务。
4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往往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各种数据库组成的。为了更好地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要求图书情报人员要利用各种专业知识来正确分析、判断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这是图书情报人员业务素质高低及能否让信息服务增值的重要体现。与之相适应的是各图书馆所建立的各类专题数据库也必须依靠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使自己逐渐成为某一学科方面的信息咨询专家。
三、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信息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必须更切实、更彻底地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建设、管理、服务模式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信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工夫,建立起面向用户需求的完善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
1 建立用户档案,进行用户信息分析。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首先就要了解读者需求。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有效研究,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分析,及时收集不同用户的真实信息需求情况,才能准确地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改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一是开展调查研究。由用户填写姓名、年龄、学历、专业、研究方向、E-mail信箱等个人信息情况,二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相应的用户档案资料,定时向用户发送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信息分析是图书馆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改进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可以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更有针对性。
2 开展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大多是被动式的等客上门,这种形式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在网络环境下,针对信息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趋势而提出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通过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也是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其根本就是尊重用户,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首先应该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可以定制传送到计算机上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查看,甚至可以离线阅读。它是在研究用户的个性、习惯、兴趣、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用户的自助服务,使用户接触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以节约查找时间,提高效率。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是今后图书馆信息用户服务的主要形式,对图书馆来说,这是一种主动服务技术,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专业改革
1 背景
自1998年教育部制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有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应用调整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普通高等学校一直都在执行这个专业目录。然而,计算机学科本身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与用人市场的差别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改造成为必然。于是,一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大专业下分离出更具体化的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同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积极探索专业改革与改造方案。从2004年起,就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状况、专业发展战略思路、专业规范、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核心课程实施方案、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建议采用“分类培养”的方式,并确定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培养方向。即少数高水平大学按照科学研究型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大部分本科院校按照工程应用型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为了配合专业改革,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从全国高校中确定了14所高校,作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试点高校,长江大学成为“具有行业特色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学校之一。
长江大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背景。如果将计算机专业与石油专业充分结合,培养能够在石油信息化领域从事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的交叉型复合人才,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能为石油行业输送大批懂得石油专业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与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2009年起,学校从大二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成立了软件工程专业(石油应用软件方向)实验班。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探索专业培养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之路,以求办出专业特色。同时,也希望将该班级成功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辐射到所有班级,让学生全面受益。
2 改革的基本原则
2.1 按照产学合作培养模式满足企业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公司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提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商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实验班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公司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实现一种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多元培养方案”。
2.2 通过理论实践结合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用人单位看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符合企业发展理念的职业素养、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符合企业最终的用人要求。在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用人单位不仅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质,而且对学生的专业实践经历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可以满足用人单位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合乎情理的选择。
然而,在目前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中,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较少,其后果是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经历。校企合作教育方式是一种既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工作经验的教育模式。从过去简单的“教”和“准实践”,转变到满足企业具体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真实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按照计算机和石油专业复合型人才规格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需要对教育部98版专业目录中的规定课程进行适当突破,保留计算机软件类的主干课程,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进行压缩和裁减,增加石油类主干课程,开设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技术类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专题培训、实训、参与实际项目等多种教学方式,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
3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具体要求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也需要众多专业化的系统软件。上至高端的图像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系统,下至低端的数据信息化服务,都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石油的专业人才。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能从事石油信息化软件和石油勘探开发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3.1 培养目标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石油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石油勘探开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从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软件开发、信息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石油行业或其他应用领域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研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知识,接受从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计算机应用的专门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特别是具有开发石油勘探开发方面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专门能力。本专业偏重于石油勘探开发软件开发、应用领域,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下:
1)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悉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应用的基本内容、特点和专有知识。
3)掌握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
4)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了解软件开发工作过程中各种文档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5)熟练使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工具软件。
61熟悉IT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工作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7)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课程、石油知识课程、人文知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将成为专业(计算机、石油)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复合型人才。即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本专业将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缩短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磨合”期,达到现有本科毕业1年以后的实际水平。
3.3 课程体系设置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公共课和基础课外,我们设置了4大模块课程:
1)计算机课程模块。
C/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Java)、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
2)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模块。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Web及BS软件开发基础、软件设计、XML解析与应用、.NET架构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案例分析、常用软件开发工具、软件文档编写、石油业务流程分析、石油数据管理技术。
3)石油专业课程模块。
考虑到石油专业的两大领域:勘探和开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的侧重。2009年,班级设置课程侧重于勘探,包括的课程有地质学基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岩与沉积相、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物探、地球物理测井、油藏工程原理;2010年,班级设置的课程侧重于开发,包括的课程有油藏工程基础、地质学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藏物理、渗流力学、综合物探、地球物理测井、油藏工程原理、完井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
4)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类模块。
现有的教育体制往往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素质方面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到企业上岗以后,短时间内很难融入企业。为了加强学生对进入社会后的职业理解、对企业的认知,缩短将来到公司的文化认同时间,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持续地成长,我们专门设置了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类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概论、职业发展规划、石油软件技术和石油软件专业知识等,此部分课程委托公司开出或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开设。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5类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计算机类有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石油类有综合地质实习、油田认识实习;综合应用类有石油数据库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设计;实习与实训类为专业实习,基本覆盖一学期,以公司已完成的项目作为实训内容,来进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类为毕业设计,覆盖一学期,学生通过参与公司的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
以上课程设置可以达到培养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和掌握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基础知识,能够开发通用系统软件和石油领域专用系统软件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其中石油专业的理论课程有7~11门,其他课程基本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来设置;在实践环节,以软件企业需要的、先进的、流行的开发工具为基本语言,以石油行业软件作为实习和实训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另外,我们还设置了软件文档编写、企业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调了职业素养,体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
4 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4.1 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
专业改革成败与否,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参与制订,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及建议设置课程,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完善课程体系,达到既能满足专业培养规格,又能适应企业需求的目的。
4.2 教学组织和管理
实验班单独编班管理。实验班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定期来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公司动态、企业理念、技术前沿等。学校和公司不定期邀请油田企业的专家,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行业动向、勘探开发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等,让实验班学生扩大视野、增强信心,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学生在大一学年学完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后,进入实验班的学生于大二、大三学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四学年在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为实际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3 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对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有实践部分的课程,要求教师结合石油软件开发案例授课,而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石油领域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长期或短期的科研合作,学院每年选派3~4位教师到企业,完整跟踪至少一个项目,积累石油软件开发和数据信息服务的经验、案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同时,我们也安排公司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参与部分教学。
4.4 教学效果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优良的教学效果,学院和企业分别为实验班配备了一名班主任,实行双班主任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管理制度、课程设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工作条例、学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核管理条例等。实验班配备专用实验室,由公司配置软件开发平台,提供部分项目案例,供学生平时学习和训练,便于学生及早地熟悉和适应公司的开发环境。
4.5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验班学生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外,在创新意识、文字书写、口头表达、业余特长、组织协调等能力的提高上,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班级也定期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得到训练和锻炼。
5 结语
专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学院、公司、学生等多方的合作和积极支持,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也都要打破常规。我校开办的实验班还只有两届,很多工作还只在探索中。但我们相信,实验班培养模式、教学形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将对计算机类专业产生辐射作用,必将推进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进展,同时也让计算机类专业的更多学生受益,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已有很大提升,但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水平不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都较为欠缺。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提高馆员的思想观念、业务技能、服务质量等综合素质,以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思想及心理素质。《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对图书馆员提出“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的道德准则。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是文化的传播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爱馆、爱人、爱书、”的精神落实到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员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将自已的心理及生理调适到“最佳状态”,克服消极的心理障碍,培养正直、诚实、乐观、宽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高尚情操。
2.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新形式下的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知识管理意识、信息服务意识,更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工作高度的使命感,时刻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将对读者的耐心、爱心和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3.业务技能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人才少,因此在现有的人员中,对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图书馆员不仅要学习掌握好图书馆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开阔知识视野。二是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馆员在加工、处理、传播信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员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判断、分析、识别、开发利用资源信息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为读者获取所需信息。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指引读者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
三、提高馆员综合素质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指馆员在图书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调节图书馆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馆员,必须牢树“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关注每一位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读者满意,实现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2.加强自主学习
馆员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应主动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能自觉地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逐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馆员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图书馆整个的工作性质及流程都要心中有数,对文献信息的分类、编目等内容都要详细地了解和熟悉。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馆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和大胆摸索,努力掌握信息服务新方式、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真正成为知识的导航员。
3.加强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