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意识障碍、滥用抗生素、吸氧、鼻饲、持续导尿、吸痰、输白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与医院感染有关;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活动障碍、持续导尿、白细胞计数升高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获得途径以外源为主,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原因,我们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预防应采取综合预防为主与重点预防相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诊疗手段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加上近年来细菌谱的变异,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量老龄病人和慢性病人的存在,使医院感染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为探讨该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调查了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病例组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按同性别,同年龄组,基础疾病相同,同期住院等为配对条件,选择无医院感染的住院病人为对照组,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

1.2调查内容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按统一表格逐项填写。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出院诊断、感染时间、感染部位、神志状态、活动情况和抗生素的使用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

1.3统计分析方法。先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再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限等。以上运算应用Epi Info 6.0和SAS 6.04软件包进行。

2结果

2.1一般情况。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768人,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有效配对100对(其中男性54对,女性46对),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3.7%。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0%,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22.0%和泌尿道感染占10.0%;病例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8.0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9天。病例组中,基础疾病为脑出血者53例,脑梗塞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其他4例。

2.2单因素分析。将100对配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结果显示:意识和活动障碍、滥用抗生素、吸氧、鼻饲、持续导尿、吸痰等9项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关联因素。

2.3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所得9个医院感染的关联因素为基础,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导尿、白细胞升高和活动障碍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3讨论

3.1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患者发生NI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基础疾病的种类看,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病种,尤以脑梗死、脑出血为著,构成比分别占45. 12 %和15.55 %。从构成比看,与国内于逢春等[3]报道一致而与陈皎英[4]报道不符。但本结果与其他文献[3],[4]相同点是均表明NI 的发生与患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脑梗死、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NI 的主要易感人群。(1) 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常有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异常; (2)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浆中β2内啡呔明显升高5 ,削弱了RBC 的免疫功能,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降低; (3) 多数重症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反射或长期卧床[4],肺部淤血,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加上降颅压的脱水剂的作用,使痰液更浓稠不易排出,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以上因素使患者易感性增加。这是本组患者NI 的内在原因。因此,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应是预防NI 的重点监控和护理对象。

3.2发生部位

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上、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多, 构成比分别为22 .0%、55.0 %和10.0% ,其次为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和其他部位。与国内类似文献报道相近[1],[3] ,[4]均以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部位分布为主,仅是部位分布所占构成比略有差别。本组调查以上、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为序排(表2) 。从感染部位分布分析NI的发生与病区落实控制NI 发生的措施以及治疗护理操作规范与否有关。首先,急性期病情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多,探视陪护多,病室人员密度大,空气洁净度差,使发生NI 的概率增加,这是造成上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居高的主要原因。其次,急性期进行的治疗护理手段多,侵入性操作多。有关文献[3]~[5] ,在对鼻饲、导尿、气管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与NI 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101) ,同时侵入性操作还可以介导肠道优势菌的易位定植[4],这是造成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的直接诱因。以上因素是发生NI 的外在原因。可见规范侵入性操作、实施保护性隔离制度、建立洁净病区也都是控制NI 发生措施。

3.3其他

(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专家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2)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专家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这些患者大多数疴隋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3)病原菌以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对血液、痰液、脑脊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菌菌株,前5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4)医院感染率随住院天数的延长而增高。入住时间者感染率仅为0.2%,8-28d者感染率为16.7%,而者医院感染率为86.7%。由于患者病情重需要长期治疗其全身营养情况、器官功能、免疫抵抗能力相对低下,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几率增高,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增多等,导致获得医院感染的几率上升,同时由于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治疗繁杂其住院时间也不断延长,二者互为因果。

(5)各种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直接相关。专家调查结果显示留置管道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留置管道的患者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上升。侵人性操作包括使用人工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置管引流其他侵入性操作等,其机械性损伤破坏了人体的自身保护屏障,为获得医院感染创造了条件。而侵入性操作的次数增加和留置时问延长将大大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报道气管插管≥2d医院感染率为84%;留置尿管每延长1d,发生菌尿症的危险性增加5%。虽然临床治疗护理中已按照诊疗常规进行消毒及定期按时更换置管,但在具体操作中,机械损伤最终仍然无法避免。

(6)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专家调查结果显示抗生素应用>14d与抗生素应用≤14d的病例相比较,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这与临床上不根据抗菌素的应用原则用药、大量长期的应用广谱抗生素、多联应用抗菌药物,不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继发二重感染和真菌感染等有关。

总之,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应针对医院感染的上述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预防为主,与重点预防相结合的措施。尤其是危重患者,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杜绝外源性感染;加强房间空气和接触病人的器械物品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严格洗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意识障碍者应加强护理,经常帮助患者适度活动瘫痪肢体,预防褥疮等皮肤感染,促进康复;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同时还应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海英,刘海玲,范书山,等.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 ,10 (4) ∶2772278.

[2]郑胜新. 医院感染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26.

[3]于逢春,朱静.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308 例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 ,10 (1) ∶34235.

[4]陈皎英. 434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 ,11 (6) ∶4292430.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是大家炫耀性消费导致美国出现世界性的大萧条,从而导致了整个二战的出现。

3、1973—1975年经济危机原因是由中东第四次战争引起,因美国插手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战争,阿拉伯国家决定通过降低石油生产量和出口,以报复美国,结果也引起世界范围内一股不小的骚动。

4、1980—1982年,生产过剩,石油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经济危机就如影随形而且是周期性的爆发。从危机发生的时间上可以把他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20世纪之前,这段时期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国与国之间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联动性,因此,这些危机不具有世界性危机或区域性危机的意义;另一类是发生在20世纪之后,从20世纪至今所爆发的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波及了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危机都具有世界性危机或区域性危机的意义。而从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上看,也可以把他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各国信奉的是自由主义,政府对于经济的运行不进行干预;另一类是发生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尤其是凯恩斯的《通论》问世之后,各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宏观干预措施,以保证经济的增长。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命运的论断一直让资本主义国家感到恐慌,资本主义学者也意识到正如马克思所论证的那样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是,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危机他们却一直束手无策。凯恩斯《通论》的出版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经历对其理论的验证,使资本主义学者认为他们找到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良方,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将凯恩斯主义正统化,采用其理论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发展。相比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体系几近崩溃的情况,可以说至今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运行还算良好。但是,当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表面下的实质时,就会发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只不过是采用军事经济和债务经济这两种新的形式来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在军事经济方面,从二战结束至今美国政府每年都要为现在和将来的战争及潜在的战争支付庞大的开支,若考虑乘数效应,这些军费开支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在负债经济方面,凯恩斯认为由于挤兑效应,依靠借债来融资的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刺激会更有效,因此,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改善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大量的持续增加的债务上的。为了刺激总需求,不仅提高政府的债务,而且提高消费者的负债水平。资本家通过大量广告宣传和消费者信贷有效刺激了需求,美国消费者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1974年就达到了93%。政府和消费者信贷消费的增加有效刺激了总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业也迅速增加其负债水平。这种迅速增长的债务状况不仅出现在企业之间,也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借债机构之间构成的金字塔状的债务关系,使得为支付日益增长的利息债务量必须持续快速增长,这种循环最终造成一个后果:当一个主要债务人无法分期偿还或无法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的连锁反应就形成了。以军事经济和债务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会更加容易引起经济的严重崩溃,甚至会引发世界局势的不稳定。

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债务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潜在收入”,使其能够偿还或分期偿还债务,也成为借贷者继续进行借贷的依据。而且,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使世界上各个国家及企业汇入到一个系统里,所谓能够“避险”的金融工具只不过是将个体风险“规避”(实质上是转化)为系统风险,将本不具有同步性的各经济体协同起来使其运行具有一致性。这样,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以金融市场为纽带连接起来,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波动就会引发世界经济的波动。金融工具的高杠杆性在各经济体同步运行的过程中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繁荣时加速繁荣,衰退时加速衰退。

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由于大量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造成,有人归咎于美联储的连续加息,有人归咎于监管当局的监管疏忽,有人归咎于放贷机构的审核不严,有人归咎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有人归咎于美国公众的消费文化,也有人归罪于美元本位下的全球金融体系的失衡。但究其根本,实质上仍然是美国的消费相对不足。资本主义的生产具有无限扩张的内在冲动,其产能会借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被增长的需求无限的激发出来。借助于增加负债的消费需求是永远无法满足于供给的扩大的,而且当消费者无法借债偿还债务或分期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造成如下后果:消费者的消费由于过度负债而冻结,企业由于产品无法销售和债务拖欠而出现巨额亏损或破产,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及收入的降低进一步降低总需求,这一循环持续的表现就是经济危机。当然,经济危机爆发的表象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形成的,比如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性、监管层的疏忽、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等等。而且,正是由于这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本次由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的规模和破坏性之大百年不遇。

二、结论

凯恩斯与马克思都认识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难以找到足够的投资机会来消化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量储蓄,资本家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垄断所导致的收入分配的极端不平衡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无理性以及表现为资本主义特征的社会机能混乱。凯恩斯认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进行调节、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等方法刺激需求,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难题,改善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状况。然而,事实上凯恩斯的理论只是延缓了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无药可救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生产相对过剩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的难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永远无法解决的。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方国家 财经危机 制度困境

当今世界总体和平,经济发展稳定前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不断的加剧着局部动荡。西方国家的财经危机既是金融危机的内容,也是金融危机的作用的结果,纵观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财经危机并不是偶发现象,正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困境充分显现。随着连番发作的金融动荡、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也越来越看清资本主义国家的财经危机泛滥、金融资本主义的失控,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制度弊端,再加上社会不平等、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等因素,让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更显困境。

一、从西方国家的财经危机探析其中的制度弊端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回顾与展望都呈现着一派忧虑和迷茫,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事件引发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此次财经危机既凸显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深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变化的集中体现。西方世界持续的经济低迷、金融动荡等情况,加剧了社会失业率的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尽快的摆脱经济和财政金融困境成为西方国家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发生财经危机的西方国家存在 一个共同点,就是国内储蓄水平较低,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依托欧元区以及社会福利还比较容易筹集资金,一旦经济状况不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这些国家就难以筹集充足的资金来满足双赤字与偿还到期债务的需求,从而出现债务危机。

有一些学者从这些国家的政策方面寻找原因,普遍认为当前的财经危机 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自由主义,由于经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引发社会经济危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劳工关系的不平等加剧了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些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辩护都是从多个层面展开的,当然,西方国家财经危机的发生不仅仅是源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制度原因,更重要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原因。

二、对西方国家财经危机的制度困境分析

(一)国家资本主义泛滥

国家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世纪末的西欧,就有学者已将其提出。资本主义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和扩张,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作用下,剩余价值和生产量难以均衡时,就会导致社会不同阶层矛盾的激化,从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很多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弊端和制度原因,也有国家政府相继对经济运行和财富分配的直接干预,以50、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制度实施为标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获得广泛发展。这种依赖政府解除危机的方式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使得国家债务急剧上升,从原有的社会私有企业破产转变成国家公有破产。

(二)金融资本主义失控

资本主义经济在利益的驱动下,金融资本的运作越来越独立化,让西方国家金融资本主义的特征日益凸显。为了实现金融资本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对各种金融资本进行限制,试图削弱其他各国对资本项目的控制权力。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鼓噪和极力推行的私有化、松弛市场管制、弱化金融监管的恶果,美国制造业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占国内总利润率从1975年的约50%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15%,这也意味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彻底破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三)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加剧了财经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源配置和分配结果看似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但实则不然。近几年的经济社会现实也越来越验证了这个猜想。西方国家发生财经危机以后,社会失业率明显增多,且社会失业率显示了社会贫困与不平等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被视为中产阶级社会中坚力量也在明显衰落,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就决定了财富必然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加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用劳动价值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难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欧盟国家脱离实体的经济政策衍生出养懒汉的高福利政策,使得国民不愿意劳动乃至不懂得如何劳动。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或者支持哪个政党给出20%最富有人群拥有大约60%财富的猜测,明显不符合财经危机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这个比例也将会不断扩大。

(四)周期性财经危机加深危机矛盾

西方经济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是普遍共识,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更多地是由世界经济内在因素引起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每一次激化,由此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在严重打击和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嬗变与发展,如何判断世界经济的某次波动是否周期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金融变动也必然会引起表现其波动规律的世界经济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改变,很多西方国家政府干预已难以改变危机矛盾,西方经济出现了繁荣期拉长、衰退期缩短、波动幅度减小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发展中国家为西方国家的产品提供了新市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物品进入西方国家,全力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为西方国家政府对财经危机后经济调控提供新空间。

三、结束语

西方国家的财经危机周期性出现,给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显示出全球纵横联系这一世界经济走向,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要正确认识和看待经济全球化这一现状,分析西方国家财经危机,认识引起西方国家财经危机现实原因,不可操之过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洪流中,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 银行监管

一、经济危机下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其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风险。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殃及各行各业,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危机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加大,如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剧,经济危机使借款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会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帐,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经济危机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恶化,造成汇率、股市大副波动、投资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操作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有优势。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指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外部审计机构等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银行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因此其监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这也是内部监管有别于外部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另外,内部监管来自银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一般对银行风险、银行业务流程比较了解,一般能够提出对银行的经营具有增值作用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综上,经济危机下银行不能仅依靠外部监管防范银行风险,而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银行内部监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视银行内部监管

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穿科学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把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宝剑,而不是认为银行加强了业务发展会阻碍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员工

银行操作风险来自银行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带来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近期,各家银行发生案件的势头有所上升,分析这些案件的发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员工参与的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类案件在内部审计监管中很难发现,如何应对这类银行风险,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风险控制原则,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各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员工”,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内部控制中除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外,对员工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八小时内,应该对员工八小时外的情况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员工是否参与赌博、其消费是否明显与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教育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业务范围也不断的有所创新;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也不断发生变化,银行面临的银行风险发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内部监管的难度,一名合格的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学习银行业务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其在日常的检查中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体现其增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