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多媒体技术对职业教育过程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形态,也必将引起课堂教学基本因素的变化。由于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共享性,电脑的使用和资源的网络化不但保证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在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更多地选择合作式的工作任务学习模式。在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力而行的责任分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舞台,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媒体技术将改变师生的角色和责任。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中,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转变为合作者和帮助者,教学责任也因此发生变化。教师所计划的课堂活动中不可预测的活动有所增加,一节课中有很多随机生成的东西,这样,教师就要准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学生也会发现他们自己对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改变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在传统的以掌握科学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侧重于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侧重于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对概念本身的加工和记忆则相对减少。要创设问题情境,仅靠教师口授和板书常常是不能奏效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教材内容与相关课外资料进行整合,再现问题情境,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想象,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理性多角度认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他通过长期探索,得出了几点基本结论:有不同的学习结果,就有不同的学习条件;对掌握不同的学习结果而言,必须有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的分析、展开及评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筹划。

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能较彻底地分解复杂的知识技能信息,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真实的背景资料。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课堂上枯燥的讲授毫无兴趣,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同教学中各种概念,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要设计学生的合作、反思过程以及学生的表述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情景学习理论强调清晰表述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清晰的表述能促进知识的抽象化和系统化,进而纳入认知结构。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这是多媒体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形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传统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作业和考试。实际上评价应该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过程,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设计相关的评价。多媒体程序在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出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中缺点和优点的认识,从而优化认知结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现代化是当今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的改革和进步,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效果较差,而“我要学”动机下的主动学习则效果很好。作为外因,学校的教育技术是否先进,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是否先进则是关键。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我要学”的环境与氛围得到了建立与强化。学习者是在与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越来越进步,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教育要适应这种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实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先进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在多媒体中,要充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媒体技术;反思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高中语文学习,在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笔者首先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然后探讨了其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论述了改进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语文教学形式

多媒体技术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普及于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由于其综合声像图文,并独具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普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全方位发挥其优点,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把语文知识以更形象、更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应用网络,能够把思维空间进一步拓展,保障学生的学习免受空间、时间等的限制,自己想要的学习材料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这些优点的发挥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出来,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学习语文需要较强的记忆力,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语文课堂,综合其声像图文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保障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把无声变有声,结合动静的教学技术让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感知力,把其学习欲望极大地调动起来,让学生学习充满激情。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不断把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激发。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具体化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向学生进行表达,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莫大的好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负面影响

其一,课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要是不能对课文用心地阅读,很难有所收获。作为一种经典而又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能够深化理解文字,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点很难做到。其二,阅读教学之规律被多媒体教学所违背,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被抹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要是把文字符号过度地转化为图像,那么文字学习成为空谈,同时由于图像的直观性较强,但是也更加具体和简单,学生的思维被桎梏。如不同的读者心中的诸葛亮形象不同,把《三国演义》搬上荧屏后,其形象更加直观和具体,唐国强的形象深入同学心目之中,虽然具有极大的欣赏和评价空间,但是和文字中的孔明相比却稍显逊色。其三,对学习的内容来讲,多媒体有利于概念化。但是语文学科很多内容不能被概念化和具体化,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过于直接和形象的知识会把这一特性掩盖,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限。

三、高中语文课堂提升多媒体应用水平的措施

我们对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已经有充分的认识,其在一些知识的背诵和概念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语文学科也有一些知识需要概念化和背诵。对学生来讲,他们更容易接受具体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在脑海中能够迅速地形成相关概念和形象。如高中很多知识内容中所述事物比较久远,概念比较抽象,如马车等事物,学生的认识可能比较浅显,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观认识。对于语文教学中一些具有知识性的内容而言,引入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在于掌握,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多媒体教学有可能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造成极大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仔细地思考和研究,不能在所有内容的学习中都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有选择地使用。根据所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突破点,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同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强化信息素养,对多媒体技术有清醒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四、结语

总而言之,自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就出现普遍的讨论。事实上,一种新教学技术出现后其始终处于动态完善之中,当前阶段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高中语文教师扬长避短,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突破存在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作者:李建红 单位:江西省宜丰中学

参考文献:

[1]涂洁.多媒体:高中语文教学的双刃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

[2]李文俊.刍议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劣势;教学资源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优势

1.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二维、三维知识,教师经常需要在黑板上绘制草图或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使这些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多样。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我们学到人文景观的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中,感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地理世界的奥妙。

2.展现地理直观现象,建立地理概念表象

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图像、文字、动画等,也为地理概念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在学习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时,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的地理概念表象。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大气环流”这一类立体空间知识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化“枯燥”为“生动”,将以往学生难以想象的概念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缺陷

1.过分依赖技术,缺乏创新,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导致部分教师在运用技术时产生了错误观念,认为地理课堂不再需要教师动手,而可以完全依赖“远程教育”或“课件资料”等,反正学生爱听,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想必教学效果也不会差。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太大帮助。在这里,学生成为课堂中的“观赏者”,教师成为服务于机器的“操作者”,两者身份都发生了严重置换。

2.课堂容量过大,学生缺乏思考和提问的时间

在以课件为主导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无法把握好教学节奏。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内容的讲解,都一味地强调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的优势,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否跟上教师“展示”课件的步伐。其次,就是只注重课件内容的播放,而忽视了学生答疑的需求,导致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师生之间“零交流”的现状。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协调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为了改变机器“取代”教师成为课堂主导的现象,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其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自己和课件之间的主次关系。需要明确的是,课件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代替品。无论技术如何运用,教师始终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且一定的板书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否则学生将难以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2.从实际需求出发,优化教学资源

在进行地理课堂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时,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价值比较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资源。从地理课堂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最优化原则”,筛选出最佳资源,辅助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一锅乱炖”。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必太过复杂,课件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来进行。而不是用一些过于花哨的图案、颜色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无效信息泛滥,最终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3.课堂交流必不可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还要充分考虑以往课堂中提问环节的插入,并且需要掌握好课件的播放速度和自己的讲课速度,争取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提问时间。比如,在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太阳光照有何变化?”等。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依然面临较大阻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它自身拥有的巨大潜力。就目前的地理教学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我们需要紧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教学 遵循原则 运用误区

随着近几年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的应用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合,给传统教学的方式带来冲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切身感受,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技术引入的四项原则

传统教学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髓,教师在进行讲授时,面对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等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意味着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加粉笔,数学教学中仅借助黑板和粉笔,学生会感到所学知识很抽象,难以理解。而且教师对于某些概念的讲解,往往只凭借简单地讲述,缺乏具体演示,以静态的语言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理解时由于缺少经验,对概念理解模糊不清。而且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板书费时、效率低的问题在习题课中尤为突出,复杂的图形绘制困难且费时,板书常写常擦造成教师劳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授课容量。这时候多媒体技术的众多优点就体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形象性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传统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所以只有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一般来讲,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引用多媒体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要性原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一些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或者理论,只依靠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适当引入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对所要教授的知识一目了然;一些通过传统教学手段不便展示的例子、示意图、表格等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简单快速地展示出来。

2.高效性原则。引入多媒体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花费最少的时间,谋求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适时应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低成本性原则。任何一项技术的引用都是有成本的,既包括经济因素,相关设备的建设,又包括为此花费的精力、时间,技术的学习,课件的制作。适时引入多媒体技术时,能减轻师生负担,不应过度追求新技术而浪费师生时间。

4.因人而异性原则。每个教师的性格不同,因而教学风格也是不同的,引入多媒体要融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好,才能最大限度克服引入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弊端。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将多媒体技术与原有教学方式的结合,当遵循以上几点原则,运用多媒体时,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误区。

1.“简单翻版”。简单说就是将原来的板书直接电子化,原来怎么写,现在还怎么写,简单地把教案搬到计算机上。虽然这是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式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但是用多媒体这么先进的技术,从不采用各种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课件,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大的变化。比如在进行“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判断教学时,有老师在课件上展示图片:①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转动;②太阳晚上不发光;③十天后下雨;④月亮在地球上看起来是圆的;⑤人们吃饭都用左手拿筷子;⑥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亡。让学生进行“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判断。通过几个简单、恰当的例子,就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判断方法,之后引出相关定义,加深学生理解。

2.“直接添加”。就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未经筛选,将一些资料添加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形式上是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这和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很容易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与此同时,不少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追求课堂容量为目标,利用多媒体快速展示题目、展示答案、快速评价反馈等,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代替学生解答,把本来由学生自己解决的练习题也制成课件,直接灌输给学生。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增加教学容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根本原因是教学方式没有转变,只不过是从“人灌”变成了“机灌”。

可见,在引入多媒体的技术后,我们既不能对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故步自封。只有积极探索,避开教学实践中的误区,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必要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低成本性原则和因人而异性原则。多媒体技术实践中运用的误区:一是将原来的板书直接电子化,原来怎么写,现在还怎么写,简单地把教案搬到计算机上。二是未经筛选,将一些资料添加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只不过是将“人灌”变成了“机灌”。但是,多媒体技术无论多么先进,无论有大的优势,它始终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学生依然是教学主体,教师依然是教学主导。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是学生课程学习的组织人、合作人、推进人,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人,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提高了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总之,教师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必须确立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遵循四项引用多媒体的原则,避开常见的实践误区,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师合理地驾驭下发挥作用,成功引导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玉婷.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多媒体[J].小学教育,2012(06).

[2]刘明槐.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有效整合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

[3]杜红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J].开心世界,2011(11).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范文第5篇

摘要:“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又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建设中,改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了课程设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上述改革过程。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网络平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多媒体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一个崭新的技术时代。多媒体引起了诸多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的革命,它将计算机、家用电器、大众媒体、人机交互、娱乐机器等原先并不搭界的产品,组合成了新的系统、新的应用,与Internet一起成为推动21世纪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又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设置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建设中,改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应具有新颖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内容”等课程建设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课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了课程设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技术领域里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是提高,它们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多年来,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此类课程,教学内容都偏重于基本原理方面,而对随计算机技术发展变化很快的硬件,尤其是软件的应用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以外,还要熟悉多媒体硬件的灵活应用,很显然,沿用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

我校在计算机本科专业中开设此课程后,十分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我们通过精心研究和钻研教材,在保证教材原有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反映时展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分成三个大的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多媒体基础部分。通过这个模块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要、多媒体数据压缩(音频、视频的各种压缩标准与算法)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硬件系统及输入输出设备、超文本与Web等。

第二个模块是多媒体软件应用部分。通过这个模块要使学生能够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其中的内容有图形图像及动画素材的制作、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等。

第三个模块是多媒体的前沿技术与综合技术。通过这个模块使学生掌握目前多媒体技术的体系和标准、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其中的内容有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流媒体技术、视频点播(VOD)和交互电视(ITV)、多媒体会议系统、虚拟现实、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系统、Internet中的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突出了多媒体技术的重点,提高了学生掌握多媒体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以应用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掌握复杂的理论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指导思想是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实践,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在多媒体教室,通过PPT演示文稿、多媒体作品制作演示、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通过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网上答疑、在线测试、提交作业等形式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在实验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入课程设计的概念,分不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实践训练。

(1) 案例教学法。为了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多媒体数据压缩、声音文件制作与处理、视频文件制作与处理、图形图像制作与处理、动画制作与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与处理等教学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提倡一种引导式的教学,灵活方便,绝对不能死板地把知识点与软件应用的模块单列地灌输给学生,讲究应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是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许多优势。

我们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下载、网上答疑、提交作业、作品展示、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在线测试等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

(3) 课程设计的引入

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引入了课程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例,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音频文件的摄录与编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编著工具、网站开发等内容汇编在一起,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多媒体应用的无穷魅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提高了专业技能,获得运用科学和工程知识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技能,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技能、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等。

(4) 综合能力的训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其无处不在,处处有。在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中,我们改变常规的手写方式,要求学生一律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来完成,让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超链接实验结果”的方式,充分体会超文本、超媒体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作品等,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提交,在提交作品时要求学生进行压缩处理,使学生对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即期中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多媒体前沿技术与综合技术的了解;平时考核以完成的相应课程设计作品(独立模块的)为考核内容;期末考核以完成综合性课程设计作品为考核内容。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习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社会服务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王秋云. 基于Web的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