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10-03
1 绪论
1.1 背景及实现方案
随着当前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内部各个层面,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同时由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架构、新方法层出不穷,使得基于不同技术架构开发的软件安装部署差异性很大,同时软件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变得更快,这就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软件的部属与更新的过程中,而不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处理相关业务,降低了业务人员使用新系统、新技术的热情。
软件仓储化管理方法针对上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规范开发、统一封装、集中入库、按需部署”的软件管理方法,即:在信息系统开发初期集中梳理系统配置需求,确定软件运行所需的软件、数据库、服务等环境,指定配置文件模板统一下发;开发完成后使用软件打包工具进行封装,封装完成形成.zip格式软件压缩包,其中包含软件属性信息及安装部署信息;软件包通过Web形式的注册门户添加到软件仓储库中,安装软件类别进行存储,同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对软件进行维护操作;当业务人员需要使用某一软件时,部署在客户端的业务服务框架将自动下载软件进行安装,并自动检测软件版本进行更新。
通过上面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软件仓储化管理方法是一套面向软件的全流程管控方法,通过对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软件的规范管理、动态安装和即装即用。
1.2 现有方案技术缺点及本方案解决方法
从现有的软件安装方式看,大都没有从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软件进行管控,提供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将各方开发好的软件上传至统一的存储环境中进行管理,当用户需要下载安装某一软件时,也只是将安装文件推送至客户端,让用户自行进行软件安装,更谈不上自动配置依赖环境及修改配置文件;此外,对于一些B/S架构的软件,由于没有实体的安装文件,现有的软件库是无能为力的,最多提供一个检索页面,让用户查询相应地址,在浏览器中输入地址进而打开页面的方式,费时费力。
本发明方法将所有的软件均作为APP进行处理,无论软件的形态是单机、服务端、客户端还是仅仅是一个网页地址,均需通过打包工具进行封装,输入软件的基本属性信息、环境依赖信息、角色信息、脚本信息等软件显示运行所必需的条件,然后将封装好的软件上传至软件仓储环境中,软件仓储环境将根据软件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分类管理策略,提供软件的浏览、检索、维护等多种操作手段;而在用户端则部署安装业务服务框架,接管用户当前桌面,负责软件的下载、安装及更新工作,用户只需要几步简单的可视化界面操作,即可完成软件的部署工作,框架将自动检测本机的环境并进行配置,整个部署工作的进展情况可在界面中实时予以展示。
2 技术实现
2.1 技术概述
仓储化软件管理方法借鉴了当前移动终端应用部署的方式,将移动端软件商店的思想移植到固定端,实现软件安装的一键操作,简化了软件部署及更新流程,使得用户将精力更多的投放到信息系统本身。
要实现仓储化软件管理方法,主要由软件打包工具、软件仓储环境和业务服务框架三部分作为底层支持。其方案示意如图 1所示。
如上图所示,仓储化软件管理方法针对如那件开发的过程不做过多限制,仅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填写配置文件信息,开发完成后通过软件打包工具对软件的运行环境、脚本信息、依赖软件等信息进行设置,生成标准格式软件压缩包;而后,通过软件仓储环境管理人员将软件实体包注册到软件仓储环境中,软件仓储环境将分别保存软件的属性信息和实体软件;业务人员通过部署在客户端的业务服务框架从软件仓储环境中检索和下载软件,业务服务框架自动完成软件的安装部署工作,并自动监测自身版本信息,实现已安装软件的自动更新。
2.1.1 软件打包工具
软件打包工具是软件进行仓储化管理的基础,所有软件属性必须经过软件打包工具封装,才能被后续过程自动识别。因此,所有涉及软件发现即使用的信息均需在此处进行配置,具体包括:基本属性、服务属性、依赖关系、用户角色及预操作脚本信息。
当前的业务软件和商业软件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越来越多的运行在非Windows环境下,因此打包工具必须跨平台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同时由于打包过程涉及众多类型不同的属性配置,所以打包工具应以可视化向导的方式逐步引导用户完成打包操作,基于上述考虑打包工具采用JAVA SWT的方式进行开发,显示风格与用户操作系统保持一致。
软件打包工具主要包括基本属性配置、服务属性配置、依赖关系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脚本配置和软件封装6个功能模块,其内部逻辑图如图 2所示。
2.1.2 软件仓储环境
软件仓储环境为B/S架构的软件管理平台,是信息系统纳入仓储化管理的门户,是联系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管理者,以及业务人员的桥梁。
软件管理员将软件打包工具封装的标准压缩包通过WEB页面上传至软件仓储环境中,仓储环境解析软件压缩包获取完整的软件属性信息,根据软件类别采取相应的软件管理策略;同时以WEB服务接口的形式向业务服务框架提供软件查询、下载及更新服务。软件仓储环境的内部逻辑图如图 3所示。
2.1.3 业务服务框架
业务服务框架支持基于C++开发的客户端软件应用集成,同时支持基于WEB的门户界面集成,为业务系统用户提供统一门户入口,对被集成的各类通用基础服务以及业务应用服务软件进行访问,支持不同形式的业务的聚合及不同格式的业务内容的聚合,并可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不同,定制个性化的工作空间,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配置管理、样式管理、软件检索、应用中心、软件管理、窗口浏览器、任务管理器8个功能模块。其内部逻辑图如图 4所示。
2.2 软件自动部署方式
本发明针对软件自动下载部署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即用户首先通过业务服务框架发起软件查询请求,随后集成框架在软件仓储环境中找到指定软件并下载在本地,然后解压软件包并按照文件的设置进行软件安装,安装进度在框架主界面中实时显示。详细部署流程如图 5所示:
针对上述部署流程,提出如下处理原则:
1)软件下载逻辑控制
当用户提出软件下载请求后,并不立即从软件仓储环境中下载该软件,而是首先在业务服务框架下检索该软件是否已被安装,若已安装将不在下载。
鉴于信息系统部署环境的差异性,软件仓储环境和业务服务框架支持软件的断点续传,业务服务框架会自动记录软件当前的下载状态,当出现异常终止下载后,已下载的软件不会删除,下次框架启动时将继续执行下载过程。
2) 依赖环境配置
当软件下载完成后,业务服务框架并不急于进行安装,而是按照属性文件的内容检测安装环境是否具备,若安装环境尚不具备则首先从软件仓储环境中下载依赖软件进行安装;整个依赖检测的过程可以嵌套执行,直至所有的依赖环境均被安装;若依赖软件仓储环境无法提供,则安装过程直接终止,已安装的依赖环境不再回退。
3) 修改配置文件
当前软件开发模式下,软件运行所需的服务端信息如:数据库地址、服务端信息等大多存放在制定的配置文件中,需要用户手工修改,而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对于后台运行的服务信息并不了解,这就需要仓储化管理方法动态获取服务信息。
软件安装完成后,业务服务框架会自动修改软件运行所需配置文件中的信息:业务服务框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关键字,将其发送至软件仓储环境,软件仓储环境结合用户权限信息在属性库中检索出其对应的真实值,并返回业务服务框架,框架修改配置文件内容。
考虑到后续服务端信息变更的可能性,框架将在软件每次启动之前进行一次配置文件的更新,确保服务端的实时性。
4) 实时进度显示
软件整个下载安装部署的过程均在业务服务框架界面中实时显示,当进度条走完,表示安装过程顺利完成,在界面中出现该软件快捷方式,点击快捷方式将直接启动软件;若中途安装失败则进度条直接消失,界面给出错误原因。
2.3 软件版本更新方式
本发明借鉴移动端APP更新方法,将其移植到信息系统中,使固定端同样具备软件更新主动推送的功能,详细更新流程如图 6所示:
如上图所示,业务服务框架在启动时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框架内已安装的软件信息发送至软件仓储环境,由软件仓储环境判断哪些软件存在新版本并将版本信息返回集成框架,框架在用户界面中的软件图标上给出提示信息,用户根据个人意愿决定是否执行版本更新,若用户决定执行版本更新,则框架将首先在软件仓储环境中下载新软件版本,并按照属性文件要求备份已安装软件数据信息,然后执行新版软件的安装步骤,若新版本安装完成导入备份数据信息随后卸载旧版本;若安装失败再删除已安装信息版本软件,恢复旧版本使用。
针对上述部署流程,提出如下处理原则:
1) 版本更新判定原则
信息系统在开发之初即为系统中的每个软件分配唯一的软件标识,后续版本更新不得变更软件标识。软件开发完成使用软件打包工具封装时,将软件标识作为必填属性之一添加到属性文件中。相同软件的不同版本通过打包工具提供的版本号属性进行区分,在软件仓储环境中相同软件标识的多个软件将被认为是同一软件的不同版本。
当软件仓储环境接收到业务服务框架提交的软件版本信息后,将根据软件标识和版本号在自身属性库中进行比对,若存在相同软件标识且版本号大于已安装版本号软件时即认为该存在更新。
2) 版本更新过程限定
为保证软件在版本更新过程中使用的连续性,在进行版本更新前需将已安装版本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备份数据的类型在软件打包工具生成的数据文件中有详细的描述;
① 软件版本进行更新应先进行新版本的安装,在进行旧版本的删除,以保证旧版本在新版本安装失败后还能正常使用;
② 若软件仓储环境中同时存在多个可更新版本时,将默认推送最新的版本软件;
③ 业务服务框架作为软件的一种,也可同步进行更新操作。
④ 多个软件的更新操作可并行执行,软件的更新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已安装软件的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本方法最大的特点为结合信息系统特点对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现有的软件管理模式将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管理人员及最终的软件使用人员割裂开来,各自为政。造成最终用户需要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软件的安装部署工作上,从一开始就降低了对信息系统的好感度;同样软件管理人员在旧的软件管理模式下,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来解决最终用户在软件安装及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文从信息系统真实的开发及使用场景入手,结合移动端应用使用流程,通盘考虑软件整个使用流程,更多地从如何打通软件存续的各个阶段的连接点下功夫,实现对软件的仓储化管理,而对软件自身形态不做任何限制,确保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开发环境下生成的软件均可自动安装部署在系统用户的环境中。
本文提出的集中式仓储化管理方法解决了信息系统各类软件无法统一管理、自动部署的难题,为软件管理模式设计确立了标杆,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翔, 殷月明, 吴永和. 融合软件商店和Web聚合的SaaS软件开发模型[J]. 电信科学, 2012(11).
【关键词】 仓储类建筑;火灾隐患;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89-02
1引言
南宁,广西首府,是一个以壮族为主,壮、汉、瑶、苗、侗、仫佬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南宁市共有六县六城区和三个开发区,各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仓储类建筑,每年这类建筑数量递增迅速。
目前,南宁市仓储类建筑的安全隐患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来,南宁市此类场所不断发生火灾,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2“3.21”火灾事故案例及启示
2012年3月21日5时许,南宁市虎邱城北钢材市场有限公司A15栋仓库发生火灾。火灾过火面积约800平方米,死亡3人。起火原因为该处停放A15栋24号仓库内的燃油助力车的蓄电池电源连接线故障导致火灾。
仓储类建筑比较普遍,大部分为个体经营户。按使用性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纯仓储建筑;第二种是集仓储、商铺、加工、装卸、配送、住宅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多合一”仓储类建筑。而且以第二种建筑居多,大部分都是采用租赁建筑或在租赁用地上临时搭盖简易房作为营业场所,只隔出小隔间住人,用火用电频繁。加上经营区域、仓储区域和居住区域之间未进行防火分隔,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造成恶性事故。
经营户消防安全意识差,给消防工作埋下一定的隐患。经营户缺乏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员工的文化素质较为低下,人员混杂,流动性强,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经营户和员工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不懂得火灾的危害性,不会使用灭火器,不懂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结合南宁市近年来的仓储类建筑的火灾情况,笔者就如何加强仓储类建筑的火灾防控谈谈几点思考。
3南宁仓储类建筑的现状和火灾隐患
3.1建筑耐火极限较低,建筑防火间距不足。
3.1.1许多公司、单位在建造仓库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缺少消防水源、未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3.1.2由于受到仓储企业自身发展意识和经营情况的局限,我市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仓储、分拣场地多为租赁用地,大多数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和砖木结构形式,且建筑的柱、梁、绗架等承重构件缺乏钢质防火涂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必要的防火保护措施,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
3.1.3此类仓储企业租用的建筑一般是位于城市边缘或经济发展较慢地带的旧仓库、厂房,甚至是居民住宅,这些建筑往往栋与栋之间两两相连,且没有有效的防火墙分隔,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火灾事故。
3.2消防车道不畅通,消防车扑救面和作业面被侵占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任何企业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除了在仓库内存放货物外,在装、卸货区、消防通道等区域也堆满货物。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设定专门的车辆停放区和装卸区域,常常是哪里方便或哪里有空位就往哪里停,极易造成消防通道堵塞,救火的最佳时机常被人为延误。
3.3未进行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不完全,防火分区面积较大。主要存在两种情况:首先,完全没有防火分隔的仓储建筑,此类建筑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快递货运物流企业的仓库。由于快递物流企业的货物体积一般都不大,而且周转速度较快,快递物流公司图方便,往往采取货物存储、装卸及分拣均混在同一个敞开的大空间内进行的方式,整个空间没有任何防火分隔,造成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大大超标,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极为惨重;其次,进行部分分隔的仓储建筑。此类建筑一般是在一个大的建筑内分隔为多个隔间,但隔间的隔墙一般未砌至梁板底部,防火分隔不完全,不能满足防火分区的条件。以至于这个建筑形成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要求。
3.4货物的堆放不规范,单位面积上堆放的货物过多,火灾荷载过大。遇到春节等物流高峰期,往往最大限度地扩大建筑的仓储能力,不按有关规定对货物限高、限量分类堆放,甚至将甲、乙类等易燃易爆物品与一般商品不采取任何分隔措施混合堆放,货物堆放密度高,没有留出适当的安全通道和距离。由于这些仓库周转速度较快,加之存储物品的数量、类型经常根据需要不停变化,所以消防部门对此类行为的监管难度非常大。
3.5仓储类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单一,难以应付突发的火灾事故。此类建筑的消防技术要求通常是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仓库的有关规定来执行。但由于仓储类建筑货品流动性大,存储物品不确定等特性,在日常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很难为此类建筑类型准确定性。通常对这些场所只设置干粉灭火器和室内外消火栓等基本的消防设施,一些地处老城区租用旧仓库厂房的仓储类建筑甚至连这些基本配置都不具备。对一些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存储物品,或是易发生阴燃火灾的物品,扑救初期火灾的难度非常大。
3.6经营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员工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业主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且没有开展日常的消防培训,员工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例如在“3.21”火灾中A15栋仓库的经营户就没有制定任何的消防安全制度,员工不具备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的知识,安全责任混乱导致惨剧的发生。有的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企业在招收员工时人员要求不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进行必须的上岗前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没有日常的消防培训,员工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些仓库随处可见吸烟的工人、乱扔的烟头,电气线路乱拉乱接。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入仓储区,极易产生遗留火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往往出现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组织自救,及时报警,错失了灭火救援的最佳时机。
4加强仓储类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对仓储类建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有力地控制火灾的发生,做到全面的消防安全管理,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消防环境,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4.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分类指导,规范仓储类建筑的自身消防安全行为。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对仓储类建筑的督查力度,采取主动出击,最大限度查处该类建筑的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督促业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做到全员消防教育、重点人员培训到位,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到位,重点部位防范措施到位,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到位,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确保安全管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从而使仓储类建筑的消防安全行为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4.2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仓储业主要从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构造消防工作责任链入手,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归口部门,细化分解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环环相扣的消防责任机制。
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要重点明确消防车扑救作业面与货运车辆停放区域的划分,设定专门的货运车辆停放、装卸区域,避免发生突发火灾事故时影响消防车的扑救。在堆放货物时,要摒弃厌烦心理,严格按照《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分类、分跺储存。另外,仓储类建筑应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特别是要严禁吸烟。
4.3积极采取技术防范手段。此类建筑的整治既不能简单采取“关、停、封”,也不能无节制地放任发展。整治工作要从“既保障消防安全,又服务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疏堵结合,分步实施,通过过渡性措施解决此类建筑火灾群死群伤的问题。
4.3.1解决防火分隔问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仓库进行防火分隔,在分区之间采用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对于作业区与储存区联系较为紧密的仓储类建筑,当贴临建造时,两者之间的防火分隔可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10条的规定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对于作业区与储存区均设于同一连通空间内的仓储类建筑,因火灾负荷各有不同,建议在作业区、储存区之间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
4.3.2增设消防设施。对自身条件较为落后的小型物流配送建筑,建议增设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用以提高建筑的自救防灾能力。
4.3.3改造电气线路,严格电器管理。改造电气线路,将导线连接可靠、稳定,接头包缠处要选用与原电线相同绝缘强度的绝缘材料,均匀、严密包缠接头绝缘,并将线路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应对照明灯具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建筑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具及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人员离开,必须拉闸断电。
4.4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首先,要切实抓好经营业主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业主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业主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安全生产;其次,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再考试,合格后领取操作证方可上岗;最后,加强业主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的督查力度,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
5结束语
消防安全,人命关天。我们务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做好仓储类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在最大限度预防火灾,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也能尽量减少火灾损失、控制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仓储信息能力 物联网技术 宁波仓储企业
仓储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仓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客户满意度。仓储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高效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把物联网技术同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衔接起来。
一、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
从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仓储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果想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引入一种新的技术,物联网技术作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推进的新型智能技术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宁波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那些竞争优势相对较高的物流企业正在导入物联网技术中的若干技术,如RFID技术、GPS技术、GIS技术、WSN技术、ITS技术等。宁波的物流企业仓储信息系统管理中也在采用物联网技术,效果良好。相比之下,宁波生产型企业的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较低。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仅限于在独立的仓储配送中心内部联网应用,仍然是独立的、局限的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互联,组成真正的仓储物联网。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带动仓储信息化的革命。
二、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模型建立与分析
根据上述有关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理论考察,我们知道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这里我们借鉴了学者们对信息能力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仓储信息能力下信息创造能力、传播能力、反应能力。
我们设立了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2:仓储信息传播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3: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为验证上述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我们采用了因子分析法、相关关系分析法、方差分析法(ANOV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及假设检验。
本文以宁波仓储企业为调研总体,总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6份,其中经筛选有效问卷为67份。在调查中,我们对调研的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分类。按照规模划分,主要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按照企业的性质划分,具体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调研对象的身份,我们主要划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一线人员。在被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且企业性质以民营企业居多。被调查者中,一线人员居多,高层管理人员占的比例最少。
根据资料,我们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理论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测量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输出的KMO值为0.658,卡方值为538.476,Sig.有效性为0.000。
通过成分矩阵分析,我们发现原来问卷调查设计的模型变量组合与SPSS分析有出入,所以对变量进行了筛选。
为研究宁波仓储企业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这两个定距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程度如何,我们对研究中涉及到的4个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我们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这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
在ANOVA分析中F值为23.054,显著性水平为0.000,所以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为3个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在信度分析中,我们还得出对仓储信息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仓储信息反应能力。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当显著值小于0.05时,该项假设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三个假设中假设1,假设3成立,而假设2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该假设不成立。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其次是仓储信息创造能力。
(2)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没有影响,但是根据定性分析此项结果与我们实际有所出入,推断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所调查的企业太少,导致最后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二是仓储企业虽然对信息重视程度很高,但是缺乏对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的理解;三是由于企业缺乏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到底是哪种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如下讨论问题:
1.仓储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2.仓储企业如何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3.仓储企业如何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在政府及相关主体的协助下,仓储企业应尽快构筑物联网信息平台。
(2)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积极面对物联网时代崭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出市场知识导向和技术信息导向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为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可共享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制定出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强化方案,设定具体计划和目标,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2]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 问题 启示 构建 工学交替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有较多研究,主要是对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发展策略、模式及其现状的研究,但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比较少。基于国内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为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遵循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和原则,真正实现产学合作教育的目的,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为例,提出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体系。
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
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视为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开始的标志[1]。1995年最终改称“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考虑到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者相结合既是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1997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被纳入国家政策,走上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阶段。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第十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学研合作在国家政策文件中被不断强调,并不断被推向深入。
二、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深刻认识产学合作教育的意义。人们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认识不尽一致,对于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突破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还是课堂教育方式。
(二)产学合作的层次低且形式单一。所有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产学合作,但以协议形式进行的合作比较少,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2]。产学合作主要形式单一,最普遍的是学生实习,其次是订单教育,参与其他形式合作的学生比较少。
(三)在企业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或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四)企业对产学合作教育缺乏合作热情,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大环境还不够理想,合作教育往往出现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企业虽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也强调服务社会,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经济利益之上的。
三、加拿大Co-op教育及对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启示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体系,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特别是Co-operative Education(以下简称Co-op)是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项目[3]。
(一)加拿大Co-op教育基本状况
加拿大将Co-op教育放在很高的战略位置,认为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面临深远的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革,如何让这些学生为这些快速的变革做好准备,是企业和学校应该一起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实施产学合作教育。Co-op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不是工作安排手段,即将教室里的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应用性学习整合在一起,通过实际的生产和操作,真正融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生产性的职业奠定基础[4]。
Co-op教育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由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Co-op教育申请,企业组织面试。如果学生通过了企业面试并接受了Co-op职位,需要签订承诺书,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学生违反了义务,将会从Co-op项目中除名,并且相关的Co-op课程的考核也是不合格的。Co-op教育特别对雇主所提供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每一个工作情景须经过校企合作教育机构开发或者批准,作为学生合适的学习情景;Co-op学生实际从事生产性、实践性工作,而不是单纯地参观考察,这个工作是与他们的课程或专业相关的。Co-op学生的工作安排、任务布置、工作场所、报酬等受到校企合作教育机构的跟踪和监控;雇主需要对Co-op学生的工作表现加强监督管理,在学生工作期末,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式的评价[5]。
参与Co-op教育过程的体验,能够促进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Co-op教育成功取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雇主三方的合作努力,也会给三方带来较好的利益。
(二)对我国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启示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旧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即使有产学合作教育也是走过场且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所做的工作与专业或者课程相关度不大,达不到产学合作教育的效果。我们可借鉴加拿大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及其做法,对产学合作教育项目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有力的项目实施和认真的评价来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持续开展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为例,构建产学合作教育项目体系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项目体系
围绕仓储行业职业标准,我国构建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工学结合项目体系,包括仓库规划布局、仓储设施设备的配置、仓储作业、配送作业、仓储库存控制与成本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六个项目。
仓库规划布局项目可以细分为仓库选址,库房的设置安排,作业区、货区的划分,货架、货垛的布局,储位编号管理、标识,现场管理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分析任一子项目是否合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整个仓库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仓储设施设备的配置项目可以细分为设备配置是否满足仓储管理的需要,是否有设施设备作业指导书,设施设备操作,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分析设备配置是否合理,提出合理配置建议;制定完善的设施设备作业指导书;掌握简单的仓储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仓储作业项目可以细分为编制收发货作业计划,单证核对、填写,执行卸货、验货,码垛,上下架,搬运,分类存储和管理,分拣,分割,组装,计量,包装,刷唛,贴标,复核,清点交接作业,货品货物养护作业,移库,越库,补货,理货作业,退、换货作业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掌握收发货作业计划;盘点作业计划编制方法;掌握单据、凭证核对、填写方法;能正确进行各项仓储作业;能使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信息,进行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报表的制作和报告的撰写方法。
配送作业项目可以细分为编制配送作业计划,编制车辆调度和路线排程作业计划,核对、填写配送单证,分割、组配作业,配送作业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掌握配送作业计划、车辆调度和路线排程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配送单证核对、填写方法;能执行各配送相关作业;能迅速处理配送作业中的异常情况;能对配送作业出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能编制配送作业报表,撰写作业报告。
仓储库存控制与成本管理项目可以细分为库存控制状况分析、仓储成本水平分析、仓储服务质量分析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是能撰写库存控制状况分析报告,并提出ABC分类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等方法在企业的应用方案;能撰写仓储成本水平分析报告,并提出降低仓储成本的方案措施;能运用仓储绩效指标对仓储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仓储服务质量的方案措施。
仓储安全管理项目可以细分为作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防盗安全管理、防止虫蛀鼠害管理等子项目,项目实施的内容及要求主要是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二)项目实施应注意的要点
项目实施的效果与成败得失,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确保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成功实施,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应分别担负起各自的职责。
企业应重视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明确企业指导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岗位与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干,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做好对学生的考评,对工作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激励,努力实施改进方案。
学校应明确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工学结合的主题,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与考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改进方案。
学生应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找寻企业存在的问题,思考优化改进的方法,并形成建议或方案,努力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
对项目本身的评价,也即对项目完成效果的评价,应依据项目实施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作业计划编制的及时性、合理性,单据核对、填写的正确性,作业操作的规范性、作业操作的效率,报表或报告的科学性、建议或优化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应用性等方面,由产学双方来共同评价。通过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进行项目再设计和再调整。
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也即对学生表现状况的评价,应由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综合构成。大致参照的比例为:学生自我评价占10%,学校评价占30%,企业评价占60%。企业评价可以从出勤状况、仪容礼节、业务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品质、主动性责任感、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团队精神、业绩贡献十个方面进行。
五、结束语
工学交替模式是比较成熟的、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项目化的工学交替模式有助于推动深层次的产学合作教育,能够提升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萍,郑旭.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02):46-48.
[2]段明革,向士旭.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8):51-53.
[3]匡桂阳.加拿大Co-op教育的实施与优势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157-158.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业;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2009年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是一个相对新兴产业,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而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其政策导向无疑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挥较大的激励或制约作用。由于现行物流业税收政策的不明确性和不可操作性,导致物流企业税收问题较多,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税收问题
在现行税收政策中,物流业税收主要涉及到营业税的“交通运输”税目以及“服务业”税目中的仓储业、业等。虽然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制定、实施采取了积极稳妥和循序渐进方式,实行从试点到普遍推广的不断扩展,但由于现行税收政策还停留在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等分行业管理上,明显不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现代物流企业认定不明确。这是地方税务部门提出的普遍问题,也是执行物流企业税收政策首先遇到的问题。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缺乏对现代物流的深入了解,仍然以传统观念搞物流、管物流,没有统一的、专门的物流业税收政策,仍以物流各相关行业分别归口管理,税收政策对物流业既无整体扶持发展的倾向,也无结构性调整的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国家主管部门无法制定并实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各项制度措施;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无法真正享受到税收的优惠政策,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营业税标准不统一。现行的营业税税目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与服务两大类:运输、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税率为3%,仓储、配送、等的营业税税率为5%。由于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在实际经营中,物流企业自身很难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各环节的收入严格准确地界定清楚,仓储及其他物流服务业不仅税率高于运输业,而且还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样既不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也容易造成人为降低税负问题。
3、物流相关发票种类繁多。目前,我国物流业涉及多个环节、多种业务形式,使用发票种类繁多,而且取得发票资质的主管部门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物流业使用的发票有运输业发票、服务业发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发票3大类,共20余种。这些发票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标准和要求,并且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根据税法规定,仓储、等应开具服务业发票,营业税税率为5%,高于交通运输3%的营业税税率,而且运费发票还有增值税抵扣特点。因此,客户都要求开具运费发票,有的自开票纳税人便将以上业务混淆核算,全部开具运费发票,既偷逃了营业税,又加大了下一环节增值税抵扣额。种类繁多的物流业发票,既限制了业务集成扩展,又导致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复杂,同时也增加了税务部门监管的难度。
4、增值税抵扣政策不统一。按照增值税抵扣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的运费的7%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给予抵扣。由于物流企业开展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运输服务,不仅包括运输,还包括仓储等其他与运输紧密相关的服务。现行政策规定,物流企业只能就运输收入向客户开具运输发票,而且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运输发票自开票资格,否则发生运输业务只能到指定部门代开发票,而代开的运费发票是不能抵扣增值税的;仓储、货代等其他业务只能开具服务业发票,而客户取得服务业发票也是无法抵扣增值税的,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5、自开票资格控制较严。目前,我国物流业使用的最重要的发票是“公路、内河运输发票”,该发票既可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的政策,也具有抵扣增值税的特点。货物运输企业申请自开票纳税人资格,不仅需要拥有自备车辆,而且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和吨位,由于很多物流公司或其下属公司拥有自备车辆的数量和吨位有限,无法取得自开票纳税人资格,也就不能开具运输发票,限制了物流业务的开展。如果严格对照自开票纳税人的认定条件,很多账证健全、核算规范的大型物流企业就被挡在自开票纳税人门外,这些物流企业业务量庞大,每发生一笔业务都要到地税部门代开发票并缴纳地方各税,不仅大量占用了企业资金,增添了企业的工作量,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制约了物流企业经营业务的拓展。
6、差额纳税政策不明确。(1)根据规定,对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或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而非试点物流企业只能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其他如仓储等业务只能全额缴纳营业税,从而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2)在实际经营中,物流企业承揽的一体化物流业务,需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进行运输,在现行税收政策中未明确规定是否可以将分给以上各种运输单位运费抵减,并按差额进行纳税;(3)物流企业委托多种运输方式进行运输,委托的业务比重多少的情况下才可以抵减营业额并差额纳税,在现行税收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制约了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4)根据规定,试点企业将承揽的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而非试点物流企业无此税收优惠。另外,有的试点企业取得的仓储业务收入约60%左右要支付仓库的租金,这一块无法纳入抵扣范围,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
二、完善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不仅可以规范物流公司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而且可以降低物流业的税收成本,增强物流业的竞争力。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建议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税收政策:
1、正确把握现代物流的涵义。现代物流业不同于传统的货运业或仓储业,而是集运输、仓储、装卸、货代、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只有准确把握现代物流业的涵义,各级部门才能据此制定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才能让所有物流企业充分享有物流业的税收优惠,给物流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税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准确区分真假物流企业,不要被企业名称中“物流”二字所迷惑。关于物流企业的定义,就目前情况看,还应该以九部门的文件为依据,即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具有从事运输(或运输)和仓储两种以上经营范围,能够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符合上述条件的,各级税务部门就应该认定为物流企业。
2、统一营业税税率,推出物流业专用发票。物流业是个微利性行业,为推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适当降低物流服务的营业税税率,参照现行运输业税率,统一各环节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这样既能解决企业负担偏重的问题,又有利于物流公司进行一体化操作,也便于税收管理。
在统一营业税税率的基础上,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该发票适用于各类物流企业,只要具备条件都可以购买使用。物流业专用发票,可以作为分包业务的差额纳税的扣除凭证,也可以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为保证物流业专用发票的规范使用,可以参照目前的公路、内河运输业发票,使用税控装置开具。鉴于物流业专用发票的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为保证国家税收不致减少,可以适当降低该发票的抵扣税率。这样,物流企业就不会违法操作追逐利润,既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发票抵扣问题,也有效地降低了税收成本。
3、规范差额纳税政策,避免重复征税。在目前情况下,由于铁路、航空货运发票自成体系、种类繁多,对于采用多式联运的物流企业,可以允许将铁路、航空等业务的发票作为扣除营业收入的凭证,并鼓励一体化物流及分包业务发展,减少重复纳税,降低物流企业的负担,增强其竞争力。另外,仓储行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构成,目前生产经营水平低,仓储租赁经营成本高,建议将差额纳税政策推广到所有仓储企业,同时将租赁费作为扣除项目,这样有利于整个仓储行业和社会流通环节的进一步发展。从长远来看,建议将物流业营业税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把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税收政策一并考虑,统筹增值税与物流业涉及的营业税问题,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复纳税问题。
4、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业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支撑了现代经济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为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在国务院确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期间内,给予物流企业税收优惠,以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其竞争力,主要包括:适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如减半增收所得税、不就地预缴合并纳税、允许物流设施设备加速折旧等;借鉴国外物流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内物流公司,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降低物流企业为公共服务的仓储设施占地的土地使用税税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