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丿慕樱彩”为你整理了这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新丰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广东省《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和饶平县《关于上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启动村的通知》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镇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进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
一、第一阶段,选取八个启动村进行“三个三”工作
选取八个行政村作为第一批启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环境整治任务的启动村,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分别选取我镇的溁西村、大光村、扬康村、下葵村、汕水社区、中联村、锡康村和泮洋村八个村作为启动村,八个村都属于省级卫生村,共涉及65个自然村,惠及6226农户。
截止至2018年年底,我镇八个启动村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村累计自行投入资金170.7万元(其中中联村7.5万元、溁西村45.6万元、下葵村28.5万元、锡康村10.65万元、扬康村42.098万元、大光村15.141万元、泮洋村11万元、汕水社区10.2万元),工作共计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99处,合计559.5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45处,合计4235吨;沟渠池塘溪河淤泥90处,合计1050吨;漂浮物和障碍物45处,共计118吨;拆除危旧房418间,共计16446平方米;拆除露天厕所、茅厕15间,共计189平方米;拆除废弃牛猪栏259个,共计3204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间,共计45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27处,共计13平方米;整治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480米。
目前,八个先行村即将进入“三个三”的工程验收工作,届时我镇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二、申报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关于申报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通知》(饶委农工办〔2019〕23号)文件精神,经由各村级党支部委员审定后向镇申报,我镇政府经过认真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溁西村、下葵村及锡康村3个村,列入我镇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已向上级申报,并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
近年来,克山县将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03个,规模经营土地27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9.4%。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克山县充分发挥新型主体数量多、规模大、实力强等优势,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收到了良好成效。
科学统筹,围绕经营主体制定规划。该县统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使二者相互衔接,相得益彰。一是围绕主体资源,建设宜业乡村。发挥各村经营主体资源优势,逐步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园带村,建成一批电商物流村、观光农业村、产业园区村。二是围绕主体布局,建设宜居乡村。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重点建设碾北公路沿线的河南乡仁发玉米专业合作社、双河镇立涛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和双河镇护心水稻专业合作社所在村的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点、线、面整体景观设计,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三是围绕主体产业,建设宜游乡村。积极寻求文化旅游产业与农村经营主体的契合点,深入发掘马铃薯等优势产业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内涵,建设马铃薯博物馆、文化墙和文化长廊,增强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和绿色食品基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带动美丽乡村游。
健全机制,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该县不断完善各项服务保障机制,为新型经营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后劲。一是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下发了《克山县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克山县扶持农民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和《克山县支持兴办家庭农场式生产经营组织购机补贴优惠政策实施意见》等,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健全销售保障机制。广搭销售平台,建成马铃薯、大豆交易市场和金泰玉米仓储库,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60万吨。发展定单农业,今年通过农超对接、经纪人带动和举办薯节等方式,与金锣、双汇、清美、麦肯及县内龙头企业签订大豆、马铃薯订单200多万亩。同时,建设了电商创业园和物流平台,实现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网上交易。目前,已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合作计划,入驻电商50家。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机制。建设了省级示范园区、县级示范带、公路沿线示范带,每乡建有高产攻关示范田,培树合作社学习典型。科技包保长入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专家与合作社签合同、订目标,秋季达到目标给予奖励,提升了科技普及率、到位率和农业标准化水平。四是探索资金保障机制。成立了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中心,开展村镇银行增资扩股试点,激活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市场要素性质,成功探索了“四权抵押”、合作社资金互助、担保平台等有效模式。开展农业保险互助试点,合作社通过投保并缴纳保费的形式,共同组建非营利性的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成员之间互保互惠,未来沉淀保险金可用于票据担保融资。现已确定合作社120家,参保土地100万亩,互助资金3000万元。良好机制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强了经营主体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能力。
全面参与,注重经营主体带动实效。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全方位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目前,该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促进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一是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带动农业转型。三是带动乡村建设发展。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提升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与弘扬农村人文景观并重、建设美丽乡村与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并重,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和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期特色文化,全面丰富新农村建设文化,充分体现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精心打造新农村“软实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主要任务
省、市、县三级每个地方都要聘请学识渊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热爱新农村事业的文化专家3~5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3个美丽乡村,集中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乡村文化内容,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全省集中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00个。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民俗文化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古迹建筑、历史名人、当代名人、祖训家教、孝文化、风俗习惯、农耕文明和神话传说等进行广泛调查,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奠定基础。
(二)广泛收集具有历史性文化的有关书籍和资料。主要是通过到书店购书、重要古迹建筑景点购书收集资料、网上搜寻相关信息、搜集查阅地方志、获取民俗文化专家研究成果、走访文物局和考古研究会、与有关研究历史文化的名人座谈等,广泛收集全省历史文化、人物事迹、民俗文化,全方位掌握各地历史文化特点和特色。
(三)突出关东文化、名人文化和各民族特有文化的挖掘整理。主要是我省特有的集安高句丽文化、叶赫和乌拉街等满族文化、延边州朝鲜族文化、伊通萨满文化、前郭蒙古族文化、敦化渤海国、农安辽塔和梨树偏脸城辽代文化、珲春敬信镇土字牌晚清文化,杨靖宇、马占山、张瀚章、张笑天等一批抗日英雄和文化名人,朝鲜族农乐舞、长白山满族剪纸、东北二人转、吉林汉族大秧歌、东丰农民画、东辽葫芦画、长白山根雕、长白山人参故事等一大批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曲艺、传统美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战四平、四保临江、张鼓峰战役等涉及的重点村庄人物英雄事迹,朝鲜族特色食品、长白山人参、东北大米等特产品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文化,休闲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文化等。通过挖掘整理,打造地域文化,在美丽乡村进行集中展示宣传。
(四)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典型。根据每个村所在的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区域性代表性的、具有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文化品位。可以在历史古迹、名人文化上做文章,可以彰显关东特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宣传以教育激励人为主的孝文化、弟子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家训祖教、家族家谱,也可以展示宣传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现代农村文化、村规民约和各项管理制度、农民摄影艺术、书画、诗歌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扭秧歌、跳广场舞、办小剧团和举办农民艺术节等多种活动。要对现有的街路、桥涵、广场、河流、旅游景观进行命名,赋予生命力。在村庄显著位置广泛悬挂美丽乡村标识。总之,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彰显新农村文化地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引导。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活动,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多动脑筋、广辟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有针对性地对文化底蕴雄厚、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下大力量,下足功夫,精心组织,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丰富村落文化,达到有特色、有内容、有实力。
今年以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街道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出发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先进的指导理念,高起点的规划定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打造“美丽光明”。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争取工作主动性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多次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切实加强阴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时成立以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为组长,包村科级干部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全面开阴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二是严格评审论证。多次邀请专家、领导对项目规划进行汇报评审和现场视察论证,并广泛征求村内老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认真讨论研究,形成了《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拟定了一个符合村情民意的整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三是统筹项目资金。光明路街道统筹使用好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二、全面推进实施,确保工作实效性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与杭州汉潮集团签约,并聘请浙江华清集团规划设计东山阴美丽乡村,率先在全区实现了“雨污”分流。阴村垒砌花池11个,栽植女贞33颗,小叶黄桃苗4000棵,硬化路面28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32盏、旱厕改水厕300多户,铺设花砖300多平方。二是抓村域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抓手,重点围绕村周边主要道路、村内小巷、河沟、田间地头等区域,彻底清除“三堆五垛”、裸露垃圾和卫生死角。三是抓文明建设提升。阴村通过特色党建助推文明养成,完善“好商量”办法,加强社会治理,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党工委书记讲党课、美丽乡村建设宣讲,树立典型榜样,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带乡风,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总体看来,建设美丽乡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首先要以农业产业为支撑。注重发挥农业产业的基础性作用,结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培育主导产业,依托农业发展休闲、教育、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充分释放农业自身活力,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久支撑,形成可持续机制。涉县当前发展的农村观光旅游业的路子是对的,但是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经营、产业融合在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中的引领作用。
要以农村文化为根基。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对于城镇居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要注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体现农村风貌、彰显农村特色,使农村更“像农村”,让城里人来了之后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带、有得住、有得体验,与城镇文明良性互补、协调发展。涉县作为女娲故里和129师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将我们的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
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更注重自下而上、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由农民群众立足当地资源条件,与有关部门、外部专家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实现一村一专门规划。通过制定实施体现农民意愿的规划,挖掘地独特优势和价值,实现农民认同、农民参与,让农民真正受益、需求得到满足、发自内心爱护建设成果,不能单纯由外部力量包办代替。
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树立大基础设施观念,不仅要加强传统的水电路气房建设,也要注重改造厕所、升级生产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还要推进农机停放点、停车场、宽带、无线网络、移动网络、导航信息、金融医疗文化服务网点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让本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适,让外来游客找得到、来得了、留得下,不仅自己体验,还能与家人朋友随时分享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