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房性早搏治疗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美托洛尔;稳心颗粒;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21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当前心血管内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者主诉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从发病群体而言, 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同患者年龄呈现正向关系, 多发于老年群体, 临床危害性较大, 若不能积极给予患者临床治疗干预, 可能导致患者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 亟需临床合理治疗改善[1]。为定向选取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最佳治疗方案, 本研究针对性纳入了本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8月以来所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次给予中药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方案与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方案, 并采用对比分析法, 就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实施综合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82例缺血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实施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 吻合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标准。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1例。治疗组中男21例, 女20例, 年龄52~79岁, 平均年龄为(66.2±7.66)岁。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9例, 年龄53~78岁, 平均年龄(67.3±7.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82例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阿司匹林等药物作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 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 口服用药2.0~10.0 mg/次, 2次/d, 3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于基础治疗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 9.0 g/次, 3次/d, 饭后30 min温水冲服, 30 d为1个疗程[2]。治疗过程中, 实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并对治疗前后患者动态心电图做有序对比观察。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疗效标准》, 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标准[3]。显效: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完全消失, 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早搏减少>90%;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 经动态心电图检查, 患者早搏减少≥50%;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甚至产生恶化情况, 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减少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临床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 心悸、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均相应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68%, 优于对照组的85.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对比 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9.76%, 治疗组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患者, 不良反应率为2.44%。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无患者出现功能异常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临床层面来讲,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老年群体常见心血管病症, 能够诱发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症状,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发病患者主诉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 发病机制同自律性增高及折返激动存在一定关联, 因病症存在着较大的危险特征, 所以有待临床合理治疗改善。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治疗所应用的美托洛尔药物, 隶属于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 能够有效缓解β-受体介导型心律失常病情,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与起搏电流, 从而实现抑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得到了现代临床的广泛应用。而从中医学层面来讲, 老年缺血性律失常是因患者气阴两虚合并心脉瘀阻而致, 因此临床主张采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式治疗[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所用的步长稳心颗粒药物, 是在汲取古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之上, 采用现代工艺研发而成的一类中药复方制剂, 其药物主要成分涵括了三七、黄精、甘松、党参、琥珀五种中药[5]。其药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缓解心房肌细胞内钙超载情况,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舒张末压力的同时, 良性阻断患者Na--K--Ca离子通道, 从而切实发挥益气养神、活血化瘀、纠正患者心律失常的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运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 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美托洛治疗的患者, 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相应低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 中药稳心颗粒在有效纠正患者心律失常的同时, 还能够显著强化患者心脏功能, 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患者治疗中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莹茜.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1, 17(21):3210-3213.
[2] 李杰.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20):98-100.
[3] 张文仙.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3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25(9):45-46.
[4] 王永.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广东医学, 2010, 31(11):12-13.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 河南省中牟县 451450
【摘 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明确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者13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炙甘草汤,并随症加减,治疗1 月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8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P<0.05)。结论:炙甘草汤辅助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炙甘草汤;心律失常;胺碘酮
心律失常是心电传导异常或者心动异常搏动所导致心脏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异常,临床上患者出现心悸、头晕、胸闷等不适。因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无常,对用药要求极高。而中医发挥其整体辩证的特色,可随症加减,灵活应用,副作用小,临床效果显著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自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间应用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 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及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律失常者。纳入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月我院就诊心律失常患者共130 例,男72例,女58 例,年龄32-75 岁,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男38 例,女27 例,年龄34-73 岁,窦性心律不齐15 例,室性早搏19 例,房性早搏13 例,房颤18 例;治疗组男34 例, 女31 例,年龄32-75 岁,窦性心律不齐13 例,室性早搏19 例,房性早搏17 例,房颤16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伴随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胺碘酮600mg/d,分3 次口服,1 周后减量至400mg/d,分2 次服用,2 周后减量至100-200mg/d 维持用药。治疗组冠心病常规用药及胺碘酮用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辩证服用炙甘草汤,方药如下:炙甘草60g,桂枝10g 党参15g,生地15g,麦门冬15g,阿胶(烊化)6g,麻仁10g,, 生姜3 片,大枣3 枚。随症加减:阳虚水肿者加附子10g、白术15g,快速性心律失常加生龙齿,煅牡蛎各( 先煎)30g,缓慢型心律失常加黄氏20g,伴瘀血阻滞者加丹参15g、川芎12g,胸闷加全瓜蒌10g、枳壳12g。上方煎汁至500ml,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1 个月为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治愈:服药1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脉结代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服药1 个疗程后,心悸、胸闷、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脉结代几乎消失,心电图期前收缩或房颤发作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心律失常与治疗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 个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39 例,好转20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治愈31 例,好转23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8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2,P<0.05)。见表1。
3 讨论
心律失常发病机制较多,包括激动异常和传导异常,最常见的机制是折返异常[3]。临床资料显示,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在使用西药后,临床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减轻或者完全纠正,但一般服药时间较长,一旦停药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难以纠正,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探寻治疗心律失常多通道抑制作用的低毒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皆有电生理上分为4 类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的某些特点,应视为一种复合的抗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于钠、钾和钙通道,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可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4]。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炙甘草汤临床效果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停药后不易复发,疗效巩固,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推荐治疗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 严庆文.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56 例的临床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4(34):101-103.
[2] 宋淑芬, 徐涛, 史萍.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4,54(30):59-60.
[3] 江伟芬, 黄锦林, 王扩. 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19):48-50.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体表心电图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的对30例中青年非特异性ST-T改变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缺血型ST-T改变者3例,功能性和正常变异的ST-T改变者27例。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
心电图上出现ST―T改变有些并非特异性,能使心肌除级、复级时间延长的诸多生理因素均可使ST-T发生异常改变。本文通过选择性对20-40岁年轻体检者ST-T改变的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5例,女15例,年龄20-35岁。平时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头昏失眠等症状。当工作压力大、家务事烦琐或心情不好时,上述症状加重。都误以为有“心脏病”。
1.2 心电图表现?ST段于Ⅱ、Ⅲ、aVF下移大于0.05mV而小于0.1mV?13例,单纯T波低平7例,其中伴有偶发室性早搏3例;ST段于Ⅰ、aVL、V5、V6导联下移大于0.1mV而小于0.15mV6例,其中伴有偶发房性早搏1例。 1.3?相关进一步检查?30例青年体检者均做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酶谱、血脂分析、血电解质测定、运动试验等检查。最后确认缺血性ST段或T波改变3例,属功能性改变27例。而单纯性Ⅱ、Ⅲ、aVF导联ST-T改变者均属功能性。
2 讨论
【关键词】 泰素帝;顺铂;心脏毒性;护理
肺癌、乳腺癌、鼻咽癌都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升高[1],对于局部晚期或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有效的化疗方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紫杉醇类与铂类联合应用治疗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有文献报道其有效率为22.0%~47.0%[2]。但其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等[3、4]的报道亦很常见,特别是心脏毒性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5]。本研究通过观察492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乳腺癌、鼻咽癌)患者使用泰素帝合并顺铂进行治疗期间心电图的改变,分析该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从而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护理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接受泰素帝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共492例,其中肺癌170例、乳腺癌152例,鼻咽癌170例。其中男性240例,女性252例,年龄28~77岁,平均(51.5±16.21)岁 。
1.2治疗方法
泰素帝75mg/m2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小时,第1天;顺铂80mg/m2,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第1~3天;21天为一周期,至少完成3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在D0~2给予地塞米松 7.5mg口服,一天两次,以预防泰素帝毒副反应。在应用泰素帝的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过敏反应。化疗前常规应用恩丹西酮止吐。当白细胞降至2.5×109/L以下时给予G-CSF治疗。每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采用日本光电8420型12导联心电图分析仪检测心电图,动态观察3个疗程中心电图改变。
2 结果
应用泰素帝和顺铂3个疗程后,本组49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共322例,占65.45%。具体表现如下:①窦性心动过速22例(4.47%),②肢体导联QRS波低电压23例(4.61%),③ST-T异常改变 104例(21.4%),④窦性心动过缓72例(14.63%),④房性早搏28例(5.70%),⑤室性早搏21例(4.27%)⑥窦性心律不齐39例(7.92%)⑦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1.62%),⑧Ⅰ°房室传导阻滞8例(1.62%)。⑨无特殊心电图改变166例(33.72%)。针对患者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药物开始滴注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对出现心率减慢或在输注该药初血压轻度下降,无其它不适主诉者应嘱其卧床休息,减慢输液速度。对心电监护有异常者,应立即复查全心电图,如出现心律失常者应按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减慢输液速度;给予心肌营养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迟发性心脏毒性进行监测。在化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告诉患者滴注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早有心理准备,安全渡过滴注期使492例患者均能如期的完成化疗,无一例患者因心脏毒性而中止化疗。
3讨论
3.1泰素帝联合顺铂化疗对心脏毒性的机制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脏毒性分为原发性心脏损害和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害。后者的主要机制包括[5,6,7,]:化疗药物直接致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钙离子紊乱、ATP合成减低;化疗药物进入心肌细胞内干扰多种代谢途径产生丙二醛(HDA),并在心肌细胞内NADPH脱氢酶作用下产生氧自由基等有毒物质。氧自由基在Fe3+ 的存在下,在心肌充当氧化剂,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心肌细胞膜损伤,破坏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自由基尚可在细胞内多个位点引起损伤(核膜、线粒体、DNA、肌质网等),心肌内质网损伤使其与钙结合降低、肌蛋白复合物活动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同时抵御自由基的SOD活性明显降低,更增加了心脏的损伤。单药顺铂即可引起急性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包括:胸闷、心悸、偶见心肌酶升高的心肌梗死。而泰素帝的主要毒副作用是心脏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外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两者联用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也有所加重,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均能耐受[5、9]。
3.2泰素帝联合顺铂方案心脏毒性的防范措施
3.2.1用药前危险因素的筛查
鉴于泰素帝和顺铂对心脏的毒性,建议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该方案化疗时,须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基础预防显得至关重要,应对患者进行药物引起心脏毒性危险性的教育。用药之前对心脏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3.2.2泰素帝联合顺铂方案心脏毒性的功能监测
对紫杉醇类和铂类心脏毒性的研究发现,早期筛查危险因素可以明显减少临床并发症。心内膜心肌活检是一项监测心脏毒性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方法,但由于该检查存在创伤性而限制其广泛使用。目前推荐的非侵入性检测心肌损害最常用的方法是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影和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事件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
3.2.3泰素帝用药前的预防处理
泰素帝其基本核与紫杉醇相似,作用机制也相似,抗瘤谱基本相同,疗效比紫杉醇强,但相互之间无完全交叉耐药性副作用与紫杉醇相似。它独有的副反应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液体煽留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形成,体重增加,这一过程是积累而成的。在应用泰索帝前后的几天中给予地塞米松可以防止水分的滞留。因此,所有病人在接受泰素帝治疗前均必须口服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在泰素帝滴注一天前服用,每天16mg,持续至少4~5天,并在滴注泰素帝前的12小时、6小时地塞米松20mg;用药前30min给予苯海拉明50mg口服,非那根25mg肌注、静脉推注西米替丁30mg以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
3.2.5泰素帝联合顺铂化疗对心脏不良反应的治疗
对没有出现心血管症状、窦性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者,可以继续使用泰素帝和顺铂,而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有胸闷、心悸等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须给予密切监护或者使用心肌保护药物,以减少心脏功能损害,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3.3护理
3.3.1泰素帝联合顺铂化疗的化疗前护理
3.3.1.1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对化疗存在一定的顾虑和紧张,而这些心理变化可诱发和加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心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良好的病房环境和耐心的解释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和恐惧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的完成化疗。因此,护理人员在化疗前应向患者做好宣教,耐心解释给予安全感,同时营造温馨的化疗环境,特别是向患者说明化疗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化疗。
3.3.1.2用药护理
用药前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给药途径,注药方式及毒副作用。详细询问病史,对泰素帝或顺铂过敏者;白细胞数目小于1500个/mm3者;肝功能有严重损害的病人禁止使用。药物应于25℃避光保存.预注射液应于配制后立即使用.注射液在室温条件下应于配制后4小时内使用.。以确保药物疗效及较少不良反应。
3.3.2泰素帝联合顺铂化疗的化疗中护理
3.2.2.1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心脏毒性可表现为低血压和无症状、短时间的心动过速。在应用该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多次测血压,在泰素帝滴注开始的1小时内需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滴注开始后第1小时每15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第2小时以后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连测6小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派专人守护,观察、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心电图明显异常和(或)低血压者则不用活慎用:用药时除了严密监测血压外还需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发现血压明显降低和(或)主诉心慌不适应立即停药并酌情处理。
3.2.3泰素帝联合顺铂化疗的其它护理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副反应。泰素帝联合顺铂化疗期间应经常对白细胞数目进行监测。当病人中性粒细胞数目恢复至>1500个/mm3以上时才能接受泰素帝联合顺铂的治疗,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发生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总之,泰素帝联合顺铂方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乳腺癌、鼻咽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但联合用药时对心脏毒性较大。因此,在接受该方案化疗的患者中,监测心电图改变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毒性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际吕,谢惠民.新编抗肿瘤药物临床治疗手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36.
[2]Perez EA,Voge CL,Irwin DH,et,al.Multi2center phaseò trial of weekly paclitaxel i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J.Clin Oncol,2001,19(22):4216.
[3]潘启超.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M].见:潘启超,胥彬主编.肿瘤药物学与化学治疗学.第一版.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45- 3346.
[4]周际吕,谢惠民.新编抗肿瘤药物临床治疗手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36.
[5]廖子君,余国政,陈晓泉.抗肿瘤细胞毒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发生机制及处理对策[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4):438-440.
[6]Edw ard THY, Ann TT,Daniel JL,et al Cardiovascular com plication of cancer therapy [J].Circulatioon,2004,109.3122-3131.
[7]M artin D,Abdoloff JD,Abdoloff JD,Am itage et alClinical oncoligy[M].Copyright,2000.1047-1057.
[8]李晔.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2):139-141.1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
doi:10.14033/ki.cfmr.2017.3.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59-02
临床上,冠心病又被称作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调查显示,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给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研究与实践证实,动态心电图可以在24 h内对患者超过10万次的心电信号进行连续记录,相对于常规心电图,能够大幅度提高非持续性冠心病的诊断率。在短暂性心肌缺血发展、一过性冠心病诊断中,优势明显[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展开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42例,女26例,年龄35~76岁,平均(52.7±12.3)岁。本组患者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心绞痛者30例。合并糖尿病者24例,合并高血压者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受试者展开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采取平卧位,保持全身放松,经常规12导联连续描记,并用25 mm/s的纸速进行心电记录,保证GCG基线平稳,无明显干扰,图像清晰。以T波低于同导联R波1/10并且ST段水平较0.05 mV低时,视为缺血性ST-T改变,将其作为诊断标准。
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取24 h动态监测系统,模拟Ⅱ导联及Vl、Ⅴ5导联,对24 h 12通道心电信号进行记录,信息处理分析、人工校正、回放。动态心电图阳性诊断标准为:等电位基线为标准时,ST段表现出水平型或者是下降型,下降幅度超过0.1 mV;下移时间超过1 ms;两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1 ms,同时ST段测量显示,J点后80 ms为准[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心电图检查阳性率比较
本组68例患者经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57.35%;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49例,阳性率为72.06%。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
2.2 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高(P
3 讨论
临床上,冠心病为心脏冠状动脉管腔阻塞、狭窄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供血不足,进而会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甚至会诱发心力衰竭[5]。研究证实,诸多器质性病变均会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均为常见诱发心律失常的疾病[6]。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受心律失常类型、性质、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心律失常会造成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会诱发患者猝死。因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漏诊率。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的主要手段为心电图检查,并且,在病情判断、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心电图检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规心电图的应用十分广泛,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无创、检查所需时间短、对环境没有更高的要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便可以接受临床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未出现心肌缺血症状或者是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尚可,经过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结果为正常。在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性梗死时,常规心电图才可以对冠状动脉M窄情况予以检出,但是,这时候患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并且正在逐渐恶化,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的预后效果也相对较差,因此,部分特殊情况下,常规心电图无法正确对病情进行判断[7]。
常规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上一直为对无痛性心肌缺血进行诊断的主要手段,冠心病患者的冠脉虽然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是依旧可以对静息状态时的正常冠脉血流予以维持,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在开展心电图检查,多无异常表现。曾有文献报道,经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检测时,阳性率在52.4%左右,由此证实,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时,特异性不高,值得关注。近几年,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其能够对在24~48 h内,多次、连续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记录,从而能够形成各个时间点心电信号信息集合,此时也可以捕获一过性心电信号改变,在短暂性、阵发性心律失常诊断中,敏感性高,临床效果显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受检者周围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间佩戴,使得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进而导致动态心电图应用受限。
本次研究中,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展开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本组68例患者经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57.35%;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阳性者49例,阳性率为72.06%。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8-9]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显著,优势明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其能够对患者任一时间点的冠脉缺血情况、心律失常发作时间、频率等进行检测,准确性更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室江,潘小宏.动态心电图与心电图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3):239-241.
[2]苏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063-1064.
[3]程林.女性患者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7-2098.
[4]刘海燕.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3-114.
[5]毛小琼.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2012,12(S1):49.
[6]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R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9-640.
[7]郑小雍.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87-88.
[8]汤喜红,孙玉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医学检验,20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