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尿毒的早期治疗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尿毒症 不安腿综合征 药物治疗
资料与方法
14例RLS患者中,男3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均为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修改的RLS的诊断标准。症状均发生在四肢部位,其中6 例表现为两小腿酸胀难忍或不适;5 例有深部蚁走感、蠕动感;2例伴双小腿酸痛、抖动;1 例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两小腿针刺样感,捶打揉捏患肢无效。症状主要发生在休息时,如坐、卧、夜间睡眠时最为明显。轻者只要运动(如行走或伸展)持续,不适感可部分或全部缓解;重者捶打、不停地走动、揉捏患肢也可减轻。气候变化会影响患者入眠,部分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或精神躁动。
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RLS患者应少用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饮料,戒烟戒酒。药物如叶酸、维生素B12、安定、氯硝西泮等。1例严重者服用美多巴、卡马西平、泰舒达、溴隐亭,有时在透析当中静脉推注10mg安定。13例症状逐渐改善,1例重型者无效。
讨论
不安腿综合征(RL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病率5%~15%,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其中20%~40%在20岁前起病。有明确遗传因素的为原发性,继发性通常伴发于多种疾病如贫血、尿毒症、糖尿病、脊髓疾病等。通常症状位于双下肢,但也可以一侧为主,也可见于上肢[1]。虽然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但透析患者的发生率高达20%~57%[2],肾移植后症状减轻。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国际RLS 协作组织诊断标准[3]为: ①四肢感觉不适,下肢尤甚,如虫蚀、针刺、酸软、蚁走感;②渴望移动下肢,可伴有感觉异常、感觉迟钝;③患者坐立不安,入睡困难;④静息时症状出现,活动后短暂缓解;⑤午后、夜晚、就寝时症状明显。
RLS如果能找到病因,治疗原发病和消除加重因素,对于减轻RLS病人的症状往往奏效,如缺铁病人的铁剂治疗,叶酸缺乏病人的叶酸补充等。另外,目前认为RLS治疗措施是:①建议少用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饮料、浓茶,戒烟、戒酒,因此类物质可加重病情发展。②使用暂时能缓解症状的药物如复方多巴制剂、多巴胺激动剂、鸦片类制剂、苯二氮类制剂、抗惊厥制剂等。
参考文献
1王万华.不安腿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江苏医学杂志,2004,30(11):806.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急性左心衰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052-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目前主要采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法进行治疗。但透析治疗常诱发急性左心衰而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院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10年5月期间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50~81岁,平均年龄为(61.2±6.4)岁。血液透析时间为3~27个月,平均为(18.6±5.2)个月。所有患者口服降糖药或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控制血压、常规补充钙、铁、维生素等。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透析次数为2~3次,每次持续4 h。血透血流量每分钟180~250 ml,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分钟500 ml进行透析,透析用水使用反渗水。
1.2临床诊断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除出现尿毒症症状如浮肿、无尿或少尿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左心衰症状。临床表现为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端坐呼吸等,严重者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可闻及患者满肺湿音,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X线胸片示双肺门大片雾状阴影;超声心动图见左房室均增大且室壁肥厚。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血氧分压降低。
1.3治疗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期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且未合并休克、出血等症状者,紧急采取快速超滤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超滤速度为400~700 ml/0.5 h;未发生高血钾者,超滤速度为500~800 ml/0.5 h;患者心衰时血压过高者,要及时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将血压控制于130~140/90~95 mmHg为佳。正性肌力药通常要选择起效较快的洋地黄等药物,尤其是对于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者,要静脉给予西地兰,快速控制心律失常。有尿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利尿剂。
2结果
本组30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伴发急性左心衰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5 380例次,所有患者在透析间期合并急性左心衰28例次,透析间期心衰发生率为0.52%。经以上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水钠潴留症状明显减轻,双肺湿音减少或消失,呼吸困难得到缓解,急性左心衰症状改善明显。其中有3例因为合并有严重肺部感染而出现呼吸衰竭,抢救未及时而死亡。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可诱发引起急性左心衰,且发生率为0.52%。急性左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属于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国外有文献报道[2],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这主要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等冠心病、糖尿病病变基础有关。当糖尿病累及肾脏以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蛋白血症等可导致患者体内液体量过多而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射血分数下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患者RAS系统等系统激活,血管生压素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肾脏血流量减少,从而进一步引起容量负荷加重,加重射血分数降低,心衰进一步加重。
除体液容量负荷过重等诱因外,血压过高、中重度贫血、毒素蓄积等也是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并发心衰的重要诱因。因为糖尿病肾病发生肾功能衰竭患者通常长期伴发高血压及中重度贫血。高血压、贫血可加重心脏收缩前后负荷,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多,从而诱发心功能不全,最终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而导致心力衰竭。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毒素蓄积于体内,可引起心肌病、心包积液等[3],心包积液为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
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急性左心衰的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是,第一,应尽早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由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尿毒症症状出现的相对早,而肾衰速度相对快[4],故宜尽早进行血液透析。第二,应尽早建立良好通畅的血管通道。这主要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全身小动脉发生硬化、动脉血管僵硬有关。
总之,及早积极进行心衰防治,是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蔡红艳.早期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 623-624.
[2] Miguel A,Garcia-Ramon R,Perez Contreras J,et a1.Nephrol,2002,90:290-296.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感染诊断标准;致病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62-02
1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将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腔,保留一段时间,使血液及周围组织的代谢废物通过腹膜的弥散和超滤作用进入腹膜透析液,然后放出腹膜透析液,以清除机体废物、过多水分和补充有用物质。因其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中分子物质清除充分、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与血液透析相比交叉感染危险更低、生活质量更高、可以居家透析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所接受,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腹膜感染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透析失败,甚至可导致导管拔除,不得不终止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显得优为重要。
2 腹膜感染的诊断标准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感染的诊断标准为:
2.1 有发热、腹痛、腹透液浑浊等临床表现,多数表现局限痛不适。
2.2 透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6/L,其中,中性粒细胞大于或等于50%;
2.3 腹透引流液涂片或培养阳性。符合上述3项中2项可确诊,具有一项为可疑诊。
3 腹膜感染的致病因素
腹膜感染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3.1 腹膜防御机制受干扰:腹透液的多次交换改变了腹腔的生理环境,透析管持续存在于腹腔内可损害机体的防御功能,使腹膜对细菌产生易感性。
3.2 接触性污染: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后,在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的病人每天更换3次或4次腹透液,1年中需开启1000至1500次该封闭系统的情况下,无菌操作观念可能逐渐淡忘。
3.3 隧道感染:作为天然屏障的皮肤因透析管的植入而受损,腹膜透析隧道口或隧道感染可通过导管波及腹腔。
3.4 临近脏器感染: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可移行到腹腔,特别是肠道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肠壁或淋巴途径进入腹腔引起腹膜感染。
3.5 营养不良:病人在常规腹膜透析时每天丢失蛋白质10g左右,如有感染或蛋白渗出过多时,每天丢失蛋白质可达20g左右,因此,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致营养不良,加剧炎症因子的产生,造成腹膜感染的发生。
3.6 心理因素:病人对繁琐而单调的反复操作易产生松懈情绪,没有严格坚持日常护理,易引起差错的发生。同时,腹膜透析病人因要坚持长期治疗以维持生命,存在着恐惧、焦虑、忧郁和无助的心理及情绪障碍,极易产生并发症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4 腹膜感染的预防
为能有效地避免各种感染因素,进行规范化操作、强化对患者的教育是预防腹膜感染的基础措施:
4.1 腹膜透析室的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于透析前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擦洗门窗、桌椅,每日擦地1次,并定期作空气培养。
4.2 更换透析液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不可有任何疏忽。注意导管口处的清洁护理。同时,腹腔置管时给予一次性抗生素可降低后续感染的风险。
4.3 严格患者及看护者的教育,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检查透析液的的质量。在接管、封管、更换透析液及引流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4 透析液在灌洗前要加温到30℃。温度太低可引起腹膜血管收缩,降低透析效率,并可引起寒战、肠痉挛、疼痛。温度过高可造成腹腔脏器损伤,引起腹膜充血,蛋白漏出增多。
4.5 加强饮食指导。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和饮食具有特殊性。患者需优质高蛋白饮食(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含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
4.6 摄入适量的钠、钾、磷。腹膜透析患者如有体重迅速增加、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当患者不能很好地调节血钾水平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方面的调节,同时应避免食用高磷食品。
4.7 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肠道感染。
5 治理措施
如果发生腹膜感染情况,处理原则如下:
5.1 患者在发现腹膜感染征象时,应立即将腹腔液体引流出来,送医院化验和培养。最初24小时应更换外接管,防止腹腔再感染。
5.2 抗生素一般宜首选万古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当腹透液送检结果出来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一般用1.5%的葡萄糖透析液1000~2000ml,每升加入肝素8mg,输入腹腔后,不留腹即放出,连续3次,然后选用负荷量抗生素进行腹膜透析,即用1.5%葡萄糖透析液1000ml,加入负荷量抗生素和肝素8mg,留置腹腔内3h,放出腹腔液,继续在透析液中加入维持量抗生素和肝素8mg进行腹膜透析,同时加强病人全身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提高病人整体抗感染的能力。
5.3 治疗应直至临床症状消失,透析液变清,放出液白细胞数小于100个/mm3,细菌培养阴性。
5.4 如在适当的强效抗生素治疗2周后仍不能控制腹膜感染,应拔管停透。临时改血透,一个月后再视情重新置管开始腹透。
6 结论
腹膜透析是尿毒症病人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也是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维系线。可是一旦发生腹膜感染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为病人带来身心双重痛苦。进行规范性操作、强化对患者的教育是预防腹膜感染的基础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能,从而提高病人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云霞.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28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5455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0509/200708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39例. 其中,1型糖尿病(T1DM)27例,并发糖尿病肾病(DN) 10例(37.0%);2型糖尿病(T2DM)312例,并发DN 29例(9.3%). 在39(男18,女21)例DN患者中,年龄小于30岁2例,30~49岁7例,50~60岁13例,大于60岁17例. 病程小于5年3例,5~10年9例,11~20年 23例,大于20年4例.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9例 DN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排泄率)为(1.17±0.30)g(正常值40~100 mg),血β2微球蛋白为(2885±261)μg/L(正常值1600~3000 μg/L),尿β2微球蛋白为(140±21) μg/L(正常值0~200 μg/L),硫柳酸法尿蛋白定性为(正常为阴性). 39例 DN患者均有高血糖表现,其中15例空腹血糖8.8~11.1 mmol/L,13例空腹血糖11.2~16.7 mmol/L,11例空腹血糖>16.7 mmol/L,而空腹血糖<8.8 mmol/L的290例则无1例并发DN[1]. 治疗: 全部病例均应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控制血糖,对血肌酐水平小于177 μmol/L的29例患者均应用非疏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其中21例应用ACEI,8例因出现顽固性咳嗽而改用ARB,并适当辅以中药(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等)成药或方剂及其他对症治疗. 除死亡病例外,其他病例均随访3 mo以上. 转归 经治疗病情好转(包括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水肿消退)11例,无好转或病情加重21例,其中3例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 死亡7例,其中死于尿毒症3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并休克1例.
2讨论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代谢紊乱是发生DN的基础,本组DN在T1DM发病率较高,在T2DM则发生率较低. 本组DN的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有密切关系,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 空腹血糖>8.8 mmol/L的患者有更大机会并发DN[2]. 目前国内外公认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是微量白蛋白检测. 血清和尿β2M的测定对DN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血β2M是反映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指标,而尿β2M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害的敏感指标[3]. 对DN的治疗,主要是有效控制高血糖,及早防治高血压和继发感染,降低血脂,避免服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 研究表明, ACEI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或血压正常者都能提供重要的肾脏保护作用. ACEI除证明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可能对肾脏有直接保护作用,是目前治疗DN应用最广泛的药物[4]. 本组有3例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其中2例出现低血糖昏迷. 考虑DN患者由于饮食控制,摄入热量减少,胰岛素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延长,高血糖症明显减轻,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减少,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因此,应用胰岛素治疗DN患者剂量宜小,要严密监测血糖,严防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已属中、晚期,目前的治疗措施难以逆转,本组经治疗后病情改善者只有28.2%. 故早期诊断、及早治疗DN至关重要. 本组所见,凡糖尿病病程3~5 a以上,尤其是空腹血糖长期在8.8 mmol/L以上者,均应及早检查UAER、血和尿β2M等,及时发现早期DN,以期经过积极治疗,使病变可能得到逆转.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2] 陈洪滔,胡立丽.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3):171.
关键词 糖尿病 危害 探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08
糖尿病血管病变(DA)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未完全明了,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足俗称足部溃疡,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足部溃疡导致下肢截肢,是最具危害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但截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因为溃疡合并大面积坏疽和严重感染时具有致命性危险。尽管如此,截肢还是存在着预后不良的缺陷。对于患有足部溃疡的DM患者来说,由于同时伴有神经病变和缺血,故有不少患者有被坠落物品砸伤的病史,或未曾留意轻微外伤。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最常见、最复杂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而且带来了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DN是引起足部溃疡、糖尿病足干性疽与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应属于DM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存在着差异。如经过调查已发现维吾尔族人的DR病变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目前原因尚不清楚。调查还发现:DR大多发生于>40岁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DR的患病率也增高,这可能与年龄逐渐增大,各系统趋于老化有关。
糖尿病肾病(DN)已有逐年增加的趋势。DN的早期表现是蛋白尿。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高血糖不仅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重高血压,造成或加重DN微血管并发症,而且可以导致蛋白非酶糖基化,这也是导致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期DN,即使控制血糖水平也难以阻止或逆转肾脏病变的发展。DN最终可引起尿毒症,这种患者常常伴有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表现为糖耐量降低,出有少数患者发生低血糖。在并发肾病同时还会出现胃肠症状。但最为严重的是糖尿病肾衰导致的尿毒症大部分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少数人则需要接受肾脏移植。
血脂异常可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时易于并发冠心病(CHD)。糖尿病时多种机制使血管损害,导致及加速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关键之一为糖尿病时并发血脂异常。当患2型糖尿病时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而糖尿病2个主要并发症即动脉粥样硬化与酮症酸中毒都是脂代谢紊乱的结果。
糖尿病人群有伴发抑郁症的可能,有许多疾病可诱发抑郁症,但糖尿病患者有28.6%合并抑郁症,其中重型抑郁症者约占1/3,高于其他躯体疾病患者。另外,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它的一些治疗措施也易引起抑郁情绪。如控制饮食和锻炼计划,常使患者的自发欲望受到压抑,消耗患者很多精力。
糖尿病可诱发或加重外科疾病,外科疾病也可使糖尿病加重。高血糖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致使住院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 徐成斌,等.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