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项目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税务管理;税务规划;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汇兑损益;折旧
海外工程项目的税务支出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项目的成本和现金流,加强税务管理,进行税务规划,有助于规避税务风险,降低施工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提升海外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海外项目的管理效率。海外工程项目所在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不同,涉税内容也各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海外的主要税种包括:(1)流转税,以营业额为基准征收,包括增值税、销售税、消费税、营业税等;(2)所得税,对公司和个人的纯收入(利润)征收,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3)海关税费,包括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附加税等;(4)印花税等其他税种。
一、人工成本规划
(一)税前抵免优惠政策
充分了解并利用个人所得税税前抵免政策,降低应纳个人所得税基准,减少税费支出。职工薪酬的税额计算允许扣减规定限额的费用开支,如埃塞税法规定不超过职工薪酬25%或者1000比尔的补助可以在税前扣除;养老保险可以税前扣除等。
(二)所得税的对比测算
结合所在国移民管理政策,进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对比,测算中方人员工资的最优纳税额。由于中方人员工资一般不在项目所在国进行支付,所在国税务机构对实际工资发放的监控比较困难,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确定存在调整空间,可以选择部分薪酬在所在国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余部门在国内计缴发放,以达到最优个人所得税方案。
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而企业所得税则是固定税率,进行对比测算以确定适当的职工薪酬申报金额,降低税负支出。如埃塞职工薪酬应纳税额大于13300比尔的时候,个人所得税税率将超过企业所得税税率30%,而乌干达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是30%,与企业所得税一致。
二、材料成本规划
(一)规范材料发票的报销
严格发票收据报销制度,结合所在国税务政策的要求保证材料成本的充分记账,做好材料内部单据的管理工作。海外工程项目应着眼于长期发展,优先选择与正规的材料提供商进行合作,保证可以提供合规的发票收据。对于施工环境不允许,难以取得正规票据的情况,应积极咨询税务或者权威机构,如埃塞政府允许企业经税务机构认可后印刷付款凭据,用于特殊情况下难以收到合规票据的费用支出。
(二)建立健全收发料制度
建立建全适合所在国要求的收发料制度,在中文的收发料基础上结合英文表述。材料管理一般遵循永续盘存制,考虑所在国税务的要求,在编制收发料过程和盘点中应配合使用英文表述,取得税务机构的认可,方便税务检查。
(三)进口环节纳税规划
在物资进口环节进行海关税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率的对比,在企业海关税费率低于所得税率的情况下,进行内部转移价格的上调,反之则下调。由于海关部门一般以进口方提供的形式发票进行价格核实,进口方一般由国内办事处或者总公司进行采购后转给海外工程项目,形式发票的价格一般为公司内部转移价格。
以埃塞进口物资为例,需要交纳的海关税费一般包括关税、增值税、附加税、预缴税,而增值税和预缴税都可以进行税务抵扣,不会造成成本费用的增加,实际发生的海关税费主要是关税和附加税,关税税率根据进口物资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附加税率一般为10%或者零。如进口沥青,沥青的海关税费率总计为5%,企业所得税率为30%,假设调增进口价格100万美元,需要支付海关税费5万美元,而同时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支付30万美元,企业节省现金流25万美元。考虑到海关税费也可以抵减税前纳税额,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1.5万美元,企业实际的利润受益应大于25万美元。除沥青外,电子产品、轮胎、机械等也是国家鼓励进口的物资,海关税费比率低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适当提高进口价格。
海关监察机构会对进口方提供的商业发票的价格进行核实,大幅度的价格调整是不被认可的。相反,如果海关税费高于企业所得税,应调低进口物资价格,以减少海关税费的支出。
三、机械成本规划
(一)免税优惠
了解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对于机械设备优先考虑免税进口或者临时进口方式。一般情况下,国家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的时候,会设置外资投资的门槛标准,保护本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也会为吸引外资而出台外资投资优惠政策,如机械设备投资一般适用的进口关税税率较低。在投资局批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免税进口,在业主对口政府机构的认可下可以进行临时进口,节省现金流支出,降低项目成本。
免税进口在投资局批准,海关认可的前提下进行操作,可以免除关税和其他进口税费,如增值税、附加税、代扣税等。临时进口则需要明确机械设备用途,出具保函担保,发生一定的保函费用,在指定用途期限届满或者项目竣工时,保函没有续展理由,需要计算缴纳海关税费,或者办理出口手续。
(二)折旧管理
遵守税务政策要求的机械设备折旧政策,避免外账和税务折旧差异而产生的折旧成本调整。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操作主要服务于税务目的,为方便核算,应保持外账折旧计提方法和税务要求的一致性。
(三)报废处置
严格机械设备报废处理手续,在实物存在毁损或变卖的情况下,依据充分的证据资料进行外账的销账处理。一般情况机械设备存在更换主要零部件、事故报废或者变卖处置等事项,使得机械设备提前损耗完毕,外账操作上也应该作相应的成本消耗处理,这要求做好证据资料的收集工作,特别是保险公司、公安部门等机构出具的权威资料。
四、资金支出规划
(一)跨国交易
对于跨国交易的业务优先考虑从项目所在国付款,收取有效的发票收据,避免成本不被认可的情况发生。如国际保函业务,一般情况下由国内银行开出,所在国银行转开,所在国银行的收费应尽量避免国内代付,这样容易导致所在国银行不能合理提供相关票据,成本流失;对于国内银行的收费也应收集充分的证据材料,争取税务认可计入成本。
(二)援助捐
对于援助捐赠事项应保留基础书面资料,受益方为政府事业单位的或者带有公益性质的,应明确是否免税,是否有相应的免税凭据,以避免税务审查中出现纰漏。如施工项目资助营地附近的学校购置教育器材等捐赠事项。
五、财会业务规划
(一)增值税台账
建立增值税申报台账,保证及时合理的申报纳税,为抵税退税业务做好前提工作。由于工程项目一般较为分散,为保证按时进行增值税申报,应设置专人负责并建立台账,确保信息沟通及时,防止纳税申报遗漏。
(二)固定资产分类
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依据,由于固定资产划分标准有时候存在模糊混同的情况,而不同的固定资产类别适用的税率不等,固定资产的分类会直接影响到折旧成本的差异。如施工用板房,计入房屋建筑类一般的年折旧率为5%,而计入其他固定资产的话折旧率必然要高于5%.
(三)免税业务
对于支付免税企业或者免税业务的款项应同时索取免税证明,税务审查一般会对免税票据进行重点审查。法律明文规定免税的项目可以依据相关条例解释说明,而针对个别企业或者业务的等免税事项应依据相关批文或者证明进行核实确认,以避免因为不合理的免税票据而引发的税务处罚。
(四)双边免税协议
应用所得税抵免政策进行税务规划。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已经对外正式签署101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其中97个已经生效。境外企业所得税的抵免工作要求日常工作中做好企业所得税代扣代缴单据收集备份,在年末及时联系审计事务所出具年度审计报告,保证企业所得税抵免工作能够按期完成。
(五)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通过汇率变动数据进行对比记账,工程项目应合理选择汇率计算汇兑损益。海外工程项目的汇兑损益主要是由合同约定的固定汇率和实际汇率差额引起的,当所在国对实际汇率的外汇收款日确定标准不确定的情况下,汇兑损益的确认也存在不确定性。外汇收款日的确定标准可以是验工结算日、发包方汇款日、承包方收款日等,官方汇率是每天更新的,工程项目应结合所在国金融环境选择合适合理的外汇收款日,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
(六)工程分包
对于分包合同的签订务必考虑税务的影响,避免因税务问题产生的纠纷,减低税务风险。作为甲方应明确对方的税务责任,要求对方合理纳税,在甲方进行外账核算的前提下,应单独建立税务台账,做好代扣代缴工作,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缴纳,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合理扣缴。作为乙方应尽量避免税务核算的被动局面,条件允许的情况进行自主核算申报。
六、组织模式规划
(一)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完善税务内部管理机制
以财务机构为中心,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外账和税务,加强内外账的对比,及时了解海外税务政策法规的变更。税务问题涉及施工经营的众多方面,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合理安排各项活动,制定有效的税务内部管理制度,共同优化税务管理。
(二)发展当地财务职员,逐步推广属地化管理
聘用和利用当地素质较高的财务职员,一方面可以与咨询中介、税务机构、业主单位等进行更为充分的沟通,降低公司职工薪酬费用的开支;另一方面也给中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掌握全面的财务税务知识,能够理解当地职工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
(三)利用税务和中介,加强与税务机构的沟通联系
日趋完善成熟的税务和中介在税务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通过其提供的中介服务,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税务机构是税务征收管理的权威单位,负责税务规定的更新和执行,对于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有解释权,在其帮助和指导下,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税务知识的学习,遵守规定,运用优惠政策
按照税法的制度规定办事,避免偷税逃税等行为引起的罚款罚息,防止因为税务问题影响企业信誉。学习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避税,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五)结合施工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税务规划
税务规划应在经营计划或者业务安排的时候予以考虑,各相关部门在事务执行时应加强税务规划的意识,税务人员予以全面统筹和组织协调,防止事后救济,造成偷税漏税等事件的发生,形成负面影响。
七、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感召下,为了实现中国梦,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战略眼光放在海外市场。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而海外工程项目的税务问题也给企业提出了挑战和要求,完善海外税务管理和规划有助于海外工程项目安全健康地发展。海外工程项目应该在开拓市场过程中,熟悉国际投资环境,适应海外税务政策,规避国际税务风险,利用有效的税务管理和规划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安武,周相林.有效化解税务风险为海外经营保驾护航[J].现代商贸工业,2014(23).
[2]李旭红,王瑛琦.“走出去”国有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应对[J] 国际税收,2013(02).
关键词:生态工程原理;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应对措施;项目施工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当结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工况、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综合权衡,并且利用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二者的共赢。
1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践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1.1生态工程原理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实践中,应当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出发,严格遵循以下原理:第一,严格循环再生基本原理。水利施工过程中,将所需的所有机械设备、工具以及工程建材等进行综合考虑与合理安排,确保这些要素能够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还要将施工垃圾以及建筑废料等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理,以此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之目的,这有利于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生态建设之目的。第二,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具体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拟建工程项目所占土地资源、所用的材料等进行综合规划,以免资源浪费。在专业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对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并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来合理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以此来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共建、共融。
1.2生态工程原理应用实践中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总是将目光集中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严重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更加理性的看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以发展观、十精神为指导思想,坚持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战略。回溯历史,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下,虽然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但是生态环境惨遭破坏,其中很多破坏是不可恢复的。这种顾此失彼的发展模式,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频遭破坏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生态环境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改善和整治,成为当前人类的基本责任,而且生态环境效益也备受关注。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种效益的协同,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互生共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应当是合作共存以及互惠互利的关系,同时这也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在我们比较熟悉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互补共生的典型案例,比如动植物之间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也应当借鉴该种共建共存和共同发展模式。这要求我们在水利共存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尊重自然,尊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对水利工程项目、自然环境条件等统一规划,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基于互生共存原则的应用实践,实现工程项目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最优组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项目之间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减轻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第三,可循环利用。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业已成为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的短缺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此,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应当大力倡导并坚持循环利用原则,这有利于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践中,自然资源以及原材料的消耗量都非常的大,其中前者的消耗量不可估量;为践行国家政策、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必须将循环利用理念应用到实践之中,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合理处理废弃物。比如,将工程建设过程中可利用的余料等专门加工,以此来实现再次利用。从实践来看,循环利用这一原则与生态理念的核心保持一致,对解决国内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1噪声污染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属于大型工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具有施工量大、工程机械设备应用多等特点,尤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些大型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同时,大量的运输车辆在行进过程中,会发出轰鸣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噪声污染也不可小觑,拟建工程所在地周围居住的居民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
2.2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环境问题不可避免,该问题又可进一步细化,一般包括生物污水、施工污水等水域环境问题。在工程施工建设期间,作业人员在工地临时驻扎,生活污水和垃圾肆意排放,以致对附近水域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在施工建设实践中,尤其是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大量的水泥砂浆未经处理直接流入附近的水域,水体遭到严重的污染。此外,部分大型的工程建设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泄漏的油污会直接流入拟建工程所在水域,以致该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
2.3空气质量下降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空气质量影响因素有以下两种:第一,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第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如果涉及到爆破作业,则会引发扬尘等污染。值得一提的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所用到的机械设备,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机械设备运行时,不仅自身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或者激起尘土,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空气里的悬浮颗粒物剧增,空气质量也因此而急剧下降。
2.4固体废弃物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一种污染是固体废弃物污染,而且施工作业时所挖出的废弃土体,施工操作时剩余的石灰粉、水泥以及煤灰等。一方面会对用地条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同时在固体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波及范围比较广。
3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解决策略
基于对当前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二者的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思想真正重视起来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人员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培养,让每个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以身作则、自我约束,既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又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生态建设之目标。此外,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减少或者不开山炸石,以免造成噪声和空气污染;对施工建设中的废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合理排放。同时应当加强空气污染防护,有效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污染和问题。
3.2做好前期规划设计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拟建工程的工况特点和条件,对地质结构、自然资源等进行综合考量,在勘测和实地研究基础进行长期规划,以此来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使工程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作业。
3.3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保证,对施工中因人为操作失误或者不良行为习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来予以规范和控制。通过建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补偿,以此来减少自然资源浪费与消耗。
3.4构建生态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体系的构建旨在减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破坏与浪费,并且将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密切结合起来,规范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行为,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实现工程与环境协调发展。
4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例
某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旨在优化水资源环境、提高农业灌溉水平和防汛防涝。该水利工程项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并且严格落实生态工程原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该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时,采用了互补共生的生态工程原则,并对具体的施工方案做了优化和完善处理,将原来预设的两个原料场进行合并。从工程效益层面来看,节约成本900多万元,建设效益提高三分之一;从生态效益层面来讲,减少了征地,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减少了对周围水域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采用共生互补以及时程客观需求相协调的原则,对拟建工程项目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统一规划以后,将土建机修厂、钢木加工厂合二为一,并且将沙石料场、拌和楼合理地规划到了同一个区域内,一方面节约了占地资金50万元,另一方面提高了施工建设效率。
5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基础产业,应当本着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进行施工建设,这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生态工程原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这也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强 单位: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水务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维护资金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已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费用和新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地方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新兴的农田水利技术不能迅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2缺乏专业化的运行管理人才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由政府水务部门管理,管理运行人员大多是从事非水利管理工作的干部,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最近几年建成的许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维护和指导,致使违规操作的现象屡屡发生。原本设计的工程使用年限,在违规操作和不能及时维护的情况下,不但无法发挥其工程效益,还大大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
1.3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受管理体制的制约
西北地区各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和建设的管理,隶属关系错综复杂,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护制度并存。政府管水、农民用水的传统管用模式专业化管理意识薄弱,粗放式管理没有转化为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的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材料购买、检验及老旧工程的维修还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管理,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2解决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利国富民,效益具有持久性。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的综合性作用,对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加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持久性效益,必须加大建设与维修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加强运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管理难度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及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使全体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聘用和引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和建设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将原有工程管理人员,根据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进行岗位调整,将掌握水利机械工作原理且熟悉机电设备性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泵站操作和运行管理工作岗位。在工程灌溉管理和供用水管理工作中,要将熟悉工程特性、灌区情况和供用水工程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安排在灌溉管理和供用水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确保灌溉管理、调度运行和供用水管理正常进行,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效益。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每年运行管理间隙,轮流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借鉴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改善自身不足,丰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2.3重视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做好工程项目审查审核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在工程项目周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收集整理资料要力求全面准确,认真做好工程规划论证工作,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审核工作,提高工程规划质量。在水利工程规划阶段,要根据特定水利工程规划要求,深入细致地收集相关技术资料,认真编制规划工作报告,做好报告审批工作;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紧紧围绕已经批复的规划内容,依据国家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计划,详细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建议书质量;在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规划选址、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安全措施、节能设计、技术经济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论证;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做好工程勘测工作,技术数据要求真实精确,严格按照工程规模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初步设计。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制度,规范项目审查工作。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在经济、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水利项目建设正常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有机结合
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1.所有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离不开运行管理,它是水利工程设施效益转化的中心环节和核心。随着水利技术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在改革中不断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重建轻管”的现象很严重。尤其是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其运行管理在建设初期就被忽视了,导致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甚至有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为了保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
2.建设项目的整体性要求既要重视项目的建设管理,又要重视运行管理。一是从经历的时间看,运行期远远长于建设期,水利工程建设期一般为3―5 a,有些特大水利工程建设期会长些。二是水利工程根据其承担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的水利工程;承担灌溉、发电、供水等经营的水利工程;承担公益性和经营的综合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对社会的发展具有3个方面的作用:社会服务功能体现社会效益;水资源配置的管理功能;经济功能,显现经济效益。各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运行时期,所以运行时期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功能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水利工程运行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应该提高到与建设管理同等的地位,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有效减少了运行期技术改造、节省了投资、促进了施工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自营建设管理模式与“代建制”管理模式为主,自营建设管理模式是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该种模式的缺陷在于无法有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融合,这也是导致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发展缓慢及质量低的根本原因。“代建制”管理模式是经济市场内在发展规律指导下衍生的一种新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彻底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但是该种模式依旧没有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所以现代水利工程领域所使用的管理模式依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是属于两个独立个体,虽然该种管理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但是在工程交管工作中容易出现很多的漏洞和缺陷,所以会对水利工程项目在后期的运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分离使其建设阶段缺乏管理意识,而运行管理方没有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则对于工程中的一些难点和成本没有准确认识,所以则会对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中的预见性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
1.可能性研究阶段的建管结合。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研究阶段来说实现建管结合有着重要作用,其要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投资管理以及项目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作为着力点,利用演算和规划等方法来确保建管结合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本文认为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转变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流程》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其通过的合理的规划和运作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研究工作要求。水利工程项目研究阶段的建管结合模式要实现对资金投资方面的有机结合,首先要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与运行管理投资进行初步的整合和核算,这对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投资资金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并要通过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来选择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
2.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水利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模式对于整个工程投资效益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模式十分强调基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后期运行的客观条件,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建管结合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并要明确出水利工程项目在运行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模,以便于水利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可以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确保该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在使用阶段的投资效益。
3.实施阶段的建管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建管结合模式经过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后便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其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阶段建设单位与运行管理单位的合作,这样便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中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分离的空白,确保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在完善交接工作后便可以正常投入使用。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建管结合模式中要帮助运行管理单位,对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技术操作和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帮助运行管理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便充分解决其运行管理问题,并且要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阶段投资资金、人力以及设备的联合管理及监督,这不仅可以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交付后可以投入正常的使用,同时也对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四、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模式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模式的实现首先要彻底打破“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思想观念,这是因为水利工程领域在发展中由于长期忽略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水利工程在后期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投资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文认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来彻底打破这一限制,要充分认识到运行管理对于水利工程在运行阶段的效益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实现建管结合模式。
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水利部门只有建立完善的建管结合模式的整体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实践阶段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而只有为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模式指明准确方向才能使其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对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阶段不稳定因素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水利部门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流通、人员配置、设备应用可以满足其实践要求。
目前,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水利工程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实现建管结合模式才能彻底打破“代建制”模式下产生的局限性,这对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建设质量以及运行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2。
【关键词】物资保管;水利;经济管理;价值
在水利经济管理当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内容就是物资保管,主要是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当中,负责对物资的管理和调配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当中,物资保管将直接影响水利企业的财务支出,同时也会影响水利工程质量、利润盈亏等方面。由于物资保管可直接影响水利经济管理及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因此要充分重视其作用和价值[1]。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但是在物资保管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水利现代化进程受到了阻碍和制约。因此,应当充分重视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的价值,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措施加以解决,以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物资保管的概念及内容
(一)物资保管的概念物资保管的概念,主要是企业针对项目建设需要的设备材料等,根据相关标准和具体需要,进行采购、储备、使用等,同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控制管理,使项目建设鼓励成本得到控制,实现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对需要的物资和材料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有效开展物资发放、存储、运输[2]。具体设计到的物资内容,主要有施工需要的设备、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成本在工程建设总成本中,占比可达到60%以上,因而非常重要。做好物资保管,对于企业有效控制成本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物资保管的内容在物资保管中主要内容包括了物资的计划、采购、储备、使用等方面。其中物资计划主要是统一规划和编制水利项目建设需要的物资,为项目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物资采购主要是以物资计划为依据,根据物资清单进行采购,选择不同的物资供应商,综合衡量比较物资材料的储备、运输、价格、质量等方面的费用,择优选择。物资储备主要是为项目进行所需的物资材料提供保证,确保水利项目顺利完成所需的物资材料充足。在物资储备中需要注意,在确保充足的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尽量保证和理性,将库存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3]。物资使用主要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采购及储备的物资。需要注意,确保物资使用便捷性,保证物资运输流畅,避免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物资保管涉及很多的环节,对各个环节之间的作用及影响要做好把握。如果物资保管过程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水利工程物资供应链完整性造成影响,导致水利工程成本增加。
二、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的价值
(一)确保物资合理规划调配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及生产活动进行过程中,确保物资规划调配合理,是非常必要的。应当保证物资保管方案科学合理,对物资材料信息进行动态掌握。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化建设管理,在物资使用、储备、采购等方面,保证良好的平衡性,能够对项目建设及生产需求加以满足,同时对项目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4]。因此,做好物资保管工作,能够确保物资合理规划调配,从而提升水利经济管理效果。
(二)促使水利企业资源优化物资保管的过程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在物资采购方面,需要对市场动态情况随时了解,做到合理的价格跟踪、质量监督、品牌选择,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同时也帮助水利企业节省物资成本。通过开展有效的物资保管工作,能够确保水利企业资源合理优化,能够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中,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促使资金周转效率增加,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水利经济管理的发展。
(三)规范水利经济管理流程在物资保管工作中,与水利经济管理的诸多环节都有所关联。通过开展有效的物资保管,确保物资合理规划调配,对于水利经济管理规范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5]。同时,能够确保水利项目经营成本、利润之间达到更好的协调。通过进行有效的物资保管,能够使水利企业成本得到降低,效益得到提升,对于水利经济管理有较高的价值。
三、水利经济管理中物资保管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充分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对于物资保管信息应当保证透明、公开。但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到物资保管的重要性,思想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当前水利企业经济活动当中,通常采用边干边算的方法,在工程预算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即使能够在工程建设实施之前进行工程预算,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可能没有按照工程施工流程,严格规范的进行物资保管工作,因而导致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水平受到影响。
(二)物资保管规范不足物资保管规范性对于水利经济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很多水利企业当中,都是由专门人员负责物资保管中的物资采购工作,并且大都是按照过去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确认物资采购方案和内容。在采购支出规划方面,参考的依据也主要是过去的数据资料[6]。但是市场环境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物资价格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改变。旧的物资管理方式,对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可能已经无法适应,不能对采购透明性和公开性进行保证,因而会影响水利经济管理的效果。
(三)物资管理科学性差在当前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当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采购部门、工程部门、财务部门等,往往都是各自独立开展工作,不同部门之间没有做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在预结算工作中,也没有体现出成本管理有效性。这就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库存积压过大,施工部门物资浪费等。由于没有做到科学的物资保管,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四)成本核算缺乏明确过去在水利经济管理方面,物资包保管成本核算缺乏明确,对于物资成本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水利工程项目物资计划成本及预算成本,以及物资采购成本之间,没有做到应有详细的比较分析。同时对不同的班组、幢号物资成本,缺少相应的分解核算,因而物资成本核算中精准度不足,难以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因此,物资保管中成本核算缺乏明确,导致水利经济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水利经济管理中物资保管的策略和措施
(一)物资保管策略原则由于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必须加强物资保管工作,采取有效的策略和原则开展具体工作。总的来说,要对水利经济管理中的物资保管提升精益化程度,在物资规划、采购、储备、使用等方面,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物资保管的科学规划,在物资方案规划过程中,严格遵循小批量采购、整体下单、按计划供给的原则。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特点,合理进行物资储备。同时对物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准确评估,当水利建设必要物资的价格合理,可适当相应物资的储备量,避免在价格升高时不得不采购物资,从事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成本的降低[7]。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要实现精益化,将以往多头采购的模式加以改变,同时转变以往价格博弈关系,转而根据生产计划为依据,建立供应商竞标及评估长期合作关系,在供应商供应成本、地理位置、产品质量、企业资质等方面综合评估,采取准时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供应链完整性得到确保。同时要对供应商预备方案加以建立,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应对,确保物资供应充足符合要求,保证水利项目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采取动态储备和精益物流的原则,以物资管理科学规划为基础,遵循物资保管、运输、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物资进行动态储备管理。储备原则应当考虑到与施工项目位置距离最短、路径最优的原则,从而确保能够充足及时的供应所需物资。对物资使用方面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当中,保证物资使用管理强化,对物资申领流程进一步规范,保证合理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物资浪费。此外,对于物资管理制度也要积极健全和严格遵循,做到相互监督和层级管理,使物资利用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