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稳定 积极模式 维护高校稳定模型

高校稳定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维护高校稳定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前提,是高校党委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高校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稳定也呈现出新特点。探讨高校稳定的内涵与影响因素,以及构建维护高校稳定的模型,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一、社会学视角下高校稳定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稳定的内涵界定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但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因此界定高校稳定不仅具有重要性,更具有必要性。

(一)“稳定”的定义

在《辞海》中,“稳定”被定义为“稳固安定”和“物质性能不易改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稳定”被定义为“稳固安定;没有变动”和“物质不易被酸、碱、强氧化剂等腐蚀,或不易受光和热的作用而性能改变”。从单纯的词义学上来看,“稳定”强调了一种不易受外界影响的事实存在。

(二)“社会稳定”的定义

“社会”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共同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共同体”。虽然辞海中没有关于“社会稳定”的定义,但从“社会稳定”这一主谓短语的构成上来看,“社会稳定”可以被定义为:“以共同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而联系的人类共同体,其存在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体一定的固定性”。

李景鹏认为:“社会稳定就是指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状态。而所谓的正常运行在一般人看来就是维持不变。因此,在许多人看来维护社会稳定就是使各方面的社会秩序保持不变”,而社会秩序是不可能不变的。社会稳定归根到底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问题。邓伟志认为,社会稳定是指社会规范确定性、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社会管理系统行为的确定性、人的社会心态的确定性,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趋向的确定性,有了这种确定性,就有了社会稳定。

国内关于社会稳定的研究,接近于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的理解。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都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结构的、由不同部分组成的系统,构成系统的不同的部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各组成部分虽然会发生变化,但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使社会整体能够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因此,社会稳定指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其组成部分发挥各自功能的状态下,能够保持各部分的动态平衡和自身的有序运行。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稳定”

从宏观视角上来看,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稳定具有科研、教育、人的社会化等自身特有的功能,是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并且受到社会稳定的影响。从中观视角上来看,高校就是中观的社会,其自身具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部分,各部分对高校的稳定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对社会稳定进行了社会视角的定义之后,高校稳定的内涵就不难概括:

高校稳定是指高校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其组成部分发挥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和精神文化功能的状态下,高校能够保持各部分的动态平衡和高校自身的有序运行,同时,高校稳定受到社会稳定的制约和影响。

由此定义也不难看出高校稳定应当具备这样四个特点:

1.高校稳定的社会性。高校处在社会当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影响。

2.高校稳定的综合性。高校稳定是由不同的部分所共同构成的,高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二、维护高效稳定模型

目前,有两种维护高校稳定的模式,一种是消极模式,另一种是积极模式。消极模式就是通过采取社会控制的方法来维持高校稳定,其核心就是目标强化,即通过直接干预潜在的“影响高校稳定因素”来维持高校稳定。例如,对互联网的监控,目的是减少不良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在校园安装摄像头,目的是对高校学生行为的监控;制定严格的校园管理制度,目的是控制高校学生的行为等等。消极模式下的高校稳定实际是一种假性的稳定,这种假性的稳定更会适得其反,导致高校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加,反而不能够维护高校的稳定。

另一种模式是积极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维护高校稳定的模式。在这种模式在,充分了解行动者的互动行为,为行动者间的互动创造一个更利于行动者发展的体系,是一种由经济、民主、社会交往、精神文化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不仅能维持其长久的稳定,更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这种模式维持的是真性的稳定,高校稳定的状态也是柔性的,具有较强的解决高校冲突的能力,高校内的互动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互动。

(一)互动的共识

维护高校稳定模型的首要因素是互动的共识。高校的稳定是由高校内部学生、教职工、管理者以及校外人员的所构成的单位行动所构成的,每一对单位行动都必须是基于相互的共识。只有当高校师生的共识建立起来,彼此间才会形成积极的互动,而消除了抵触情绪。当广泛的共识在高校内部建立起来,全球化所带来的西方民主思想在高校师生的负面作用才会减少到一种合理的水平,高校师生也不会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会转向一种适当的渠道。

(二)社会交往行为规范

通过高校内部共识建立起来的规范能够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可,反过来,建立起来的规范必须对各行动主体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调节,调节的目的不是惩罚高校内部的某位学生或老师,而是通过这种调整,让“失范”的高校师生能够更快的融入高校内部的行动机制,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保障校园学习、生活和科研的秩序。同时,这种调整还能够将遵守这一套行为规范的师生行为确立下来,这样,一套关于高校行为规范的制度就建立起来了。制度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保障规范的实施,保障了高校师生的行动更加的有利于社会交往,保持了高校稳定。

(三)精神文化建设

规范促进了制度的建立,反过来,制度保障了规范的运行。那么,制度的运行又是由哪个因素来保持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高校师生内化了的制度和规范,只有一个共识的规范和平等的制度内化为高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后,人们才能自发的按照正确的途径进行互动。

(四)经济物质环境

经济物质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马克思看来,它是社会的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经济因素为高校内部行为规范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高校的制度运动提供了物质保障,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可能。

经济物质环境不仅包括资金状况,还包括了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地区环境的因素等等。高校资金不是要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是要获得与校园发展相适应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得到校园内部各主体的共识。

(五)综合模型

通过对于模型各部分的分析,综合的模型就能够建立起来:

(图1)维护高校稳定模型

参考文献:

[1]陶德麟主编:《社会稳定论》.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伟志等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政冶稳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游建军.陈于后.王伟.《高校安全稳定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9年版

[4]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张茂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5]李景鹏.社会阶层的利益协调与社会稳定.维护首都稳定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编.2002.

[6]高和荣.论中国社会稳定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探索.2003

[7]李世杰.社会学视野中社会稳定的内涵与模式.兰州学刊.2008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事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方法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我国和恶性极端事件增多,正处于社会矛盾的易发期和高发期。重大社会事业领域作为社会稳定风险高发区,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社会矛盾突出、风险不确定因素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随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推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亟需建立一套系统、高效、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价体系。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体系的构建。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关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办法的法规和文件,但这些法规文件规定的过于笼统,不便于具体操作。正是基于上述风险分析方法实践方面的需要,本文专门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作一些研究和探索,作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的一种尝试。

一、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范围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是指关系社会公共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在建、拟建公用事业项目,并且符合地方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体育、旅游、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设施和社会领域产业项目。

二、开展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1.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事关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加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有助于全面排查掌握影响发展与稳定的各类隐患因素,有利于标本兼治综合推进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2.是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民为本,深入广泛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是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在那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判定和预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特点

1.公众诉求日益多样化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诉求与项目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涉及利益相关方广、社会影响大、社会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民众的诉求心态更加复杂多变,诉求导向也更加多元化。部分群体除表达物质利益诉求外,一些权利的诉求、安全的诉求也被激活,呈现出物质利益诉求、权利诉求与安全诉求相互交织的态势。

2.分析范围及调查内容广泛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布范围广,涵盖了项目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全过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内容包括项目合法性、社会环境、征地拆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安全控制、经济利益等方面。这些风险既关联项目本身、相关利益群体,又涉及社会及环境容纳问题,风险分析内容广泛,而且需要搜集大量的基础资料,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

3.分析指标多样复杂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指标繁多,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按量化性质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按重要性分为约束性(绝对性)指标和参考性(相对性)指标,还可按时间发展分为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这些指标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机构认真加以选择和确定。

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

本文以投资10亿元的“某国家考古遗址旅游公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为例阐述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流程:成立项目小组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风险等级评价提出分析结论及建议。

1.风险调查

(1)风险调查内容。根据项目的实际,结合项目建设方案,运用适用的方法,深入开展风险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的合法性;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现状、社会环境状况以及项目实施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态度;当地政府、社会组织态度;媒体态度;同类项目曾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等。(2)风险调查范围。根据项目风险调查内容结果,确定项目的风险调查范围,见表1。

(3)风险调查方式与方法。风险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项目采用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风险调查方式。风险调查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小组进行了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对前置文件、合法性文件资料的采集采用文献法,对社会环境调查组合应用公示公告、问卷法、走访座谈、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和方法。

2.风险识别

在项目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等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识别一般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考法、项目类比法等方法。项目采用对照表法识别项目的特征风险因素(对照表省略)。通过对照表法,对项目风险因素和社会互适性因素进行了仔细识别和分析,归纳出了项目4个主要风险因素,见表2。

3.风险估计

(1)风险估计方法。风险估计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逐一对风险因素进行多维度分析,估计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选取的维度通常包括: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阶段、地域、群体以及风险的成因、影响表现、影响程度等特性。主要风险因素的估计,可对风险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判,也可根据专家经验确定。根据风险程度进行排序,揭示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2)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

1)社会稳定风险单因素分析(见表3)

2)主要风险因素程度汇总(见表4)

4.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风险,根据项目建设特点,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综合性和专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见表5。

5.风险等级

(1)主要因素风险变化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成果预测措施前后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的变化趋势和结果,见表6。

(2)风险指数计算。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数计算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选用专家直观判定法、专家打分法确定措施后每个主要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项目风险指数计算见表7。

(3)风险等级评判标准。参照国内部分地区的做法与经验,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符合行业实际的风险等级评判标准,见表8。

(4)项目等级综合评判。经过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项目4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中,有2个较小、2个微小,项目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为0.1。对照表8,综合判断项目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C级)。

6.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

(1)风险分析结论。1)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生活风险、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风险、水土流失风险、噪声和振动影响风险。2)项目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为0.1,综合判断项目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2)风险分析建议。1)针对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拆迁安置落实的问题,尽快提出修订方案。2)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价值观、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度、对某一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偏好等,以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沟通,力求取得最佳的实际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适用于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风险调查、识别、估计、防范以及风险等级确定,同时也可适用于其他项目领域。一般来说,在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中,社会稳定风险一般不涉及严重污染、民族矛盾等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划和审批程序、征地拆迁、生态和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在风险识别、估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项目时间紧迫性、影响范围大小、项目风险调查难易度等特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当前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综合运用,得出客观、科学、可靠的分析成果,不仅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阶段提供直接依据,而且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建一.《公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03月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但是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的出现,暴露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必须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

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是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现实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结合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对监管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证食品安全。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措施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组成,其中食更是人们生存的根本,食品可以为人们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进而为开展工作与活动提供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关系,是有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国对保证食品安全工作尤为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时候,必须将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食品行业是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情况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造成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能够对食品行业的生产及经营方式进行规范,构建有序的市场秩序,保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及生命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全物质基础,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由各级政府实施的,工作成效如何将会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工作能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政府的不满、造成恐慌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保证食品安全性,政府能够获取民众的充分信任,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社会管理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对这个问题进行约束和规定,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但是从当前的安全食品监管情况来看,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管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行使公权力和行使私权利两个方式来进行的,其中行使公权力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威慑力,但是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还会增加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二)监管责任划分不清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食品的原料供应、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监管工作,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监测与管理。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经常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不同部门的监管权利和监管责任不够明确,造成监管漏洞或者监管重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混乱。同时,不同职能部门又各自为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有效配合,甚至还相互推卸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社会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策略

(一)健全监管体制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无法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监督和控制,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从不同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考虑,建立一套综合的、多元化的监管体系。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对食品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对违法经营企业进行严厉惩处;其次,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使人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

(二)明确监管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综合性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和价值,就需要明确监管责任,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实现对所有环节的全面监督和控制,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部门,并根据具体监管环节对监管责任进行划分,将监管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身上,避免出现监管漏洞或者监管重复现象;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应当承担监管责任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意义

所谓重大项目,是指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被国家或省市拟定为重大工程的重大项目,以及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即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在出台或审批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以有效地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的威胁社会稳定的风险。

一、对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国外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项目财务评价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财务评价是项目评价的根本内容,其特点是寻求项目利润最大化;二是项目SCBA评价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家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应评价公共项目的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它是从国民经济角度出发,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进行评价的;三是项目环境评价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投资项目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就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但“以物质为中心”的经济评价没有反映分配效果,并不能保证项目的最优选择,而且,环境评价虽然能减轻一些项目的不利影响,但在引导公众参与、促进信息公开、减少负面社会影响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四是项目社会评价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观从“以物质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可见,项目评价经历了从单一的经济评价发展到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综合评价的历程,与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不同,项目社会评估着力于从全社会的宏观角度,考察项目存在对社会带来的贡献与影响,从而为降低社会风险,并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在项目评估方法方面,目前通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成功度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上世纪末兴起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对我国项目评估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已在国内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亚洲发展银行贷款项目中得以广泛运用,此外,近年来由于受到不断产生的因重大项目引起的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借鉴与吸收项目社会评价理论的思路,探索重大项目涉及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逐步将后置评估转为前置评估,产生了显著的实际成效。

而恰是这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不仅为逐渐在重大项目中强制性嵌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各级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意识,并因为重视民意和及时化解矛盾而在事实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尝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仍限于重大项目中维稳理念的植入,其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等均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记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估指标不够科学、系统,评估结果难以具有权威性,目前的评估指标选取与设置、评估指标的权重、具体测评技术等大多未经系统论证,评估过于重视“可行性分析”的有效性,而缺乏对“不可行性”的论证,这就使得不少项目评估实际上流于形式,评估过程操作简单,民意表达渠道相对不畅,对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了解不够,评估结果难以具有可预测性与权威性,二是评估过程重视静态评估,而忽视动态跟踪监测,当前的评估大多是静态的,即“一评了之”,而忽视了动态跟踪监测的重要性,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真正目的在于分析、识别并及时化解可能的社会稳定风险,从而为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如无必要的后续跟踪监测,评估就难以起到实际的效果;三是评估结果对于做决策、出政策、搞改革、上项目并不具有实际的一票否决权,对于不少地方领导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尚未真正树立“评估不达标即一票否决权”的意识与决心,而这些方面则都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二、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意义

1、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重大事项晾晒在最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项目审批管理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合法利益。

2、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评估过程中,通过广泛征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在决策层和普通民众之间搭起一个立体的互动桥梁,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了政策透明度,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3、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重大事项晾晒在最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项目审批管理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合法利益。

4、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形成后,有关责任部门根据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举措,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针对部分群众不必要的顾虑,着力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对项目的认知度;针对苗头性不良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得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5、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载体。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和捍卫者,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维稳工作的始终。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重大事项是否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稳定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慎之又慎,不出纰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保稳定、促发展、创和谐的新举措,也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效载体。

我们深知,经济向上高速发展时期,政府在经济建设与保障民生、经济增长与事关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护之间,有时的确是处于“两难境地”,结果原本是想解决此种社会矛盾,却往往会加重彼种社会矛盾,比如:为保持经济增长,政府投入巨资,上许多项目,原本是为了迅速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但往往事与愿违,上项目变成了扰民、影响百姓切身利益,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风险,而这种偏离了发展根本目的、损害社会质量的经济增长就需要重新评估,而建立和推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就可以确保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规划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极大地降低不必要、但目前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必须支付的高额“维稳费用”,真正做到科学决策,从政策上反映民意、传达民声,从制度上保障民权、善利民生,在关键环节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建立和推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可以确保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规划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是真正做到科学决策,从政策上反映民意、传达民声,从制度上保障民权、善利民生,在关键环节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基于和谐发展观的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2]陈超、刘明亮、钟毅.后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上的应用.国土资源,2007(12).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叠加、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一些社会结构性、发展性、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不确定因素呈增多趋势,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压力不断加大。组织开展“三项排查”工作,是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长治久安的本质要求。各司法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三项排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和苗头隐患,根本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管控高危重点人群,大力强化社会管理,切实解决综治和平安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安建设成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打牢坚实基础。

二、明确排点,落实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各司法所每月要对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统计并汇总上报。

排查化解的重点是:1、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特别是易于激化、可能酿成,以及易于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突出矛盾;因征地拆迁改造引发的经济补偿、人员安置、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企业关停倒闭、裁减人员等原因引发的群体性劳资、债务、就业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矛盾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可能引发赴省进京上访的矛盾纠纷等。2、有可能形成的苗头隐患、突发性事件等。

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一是要充分发挥“大调解”机制的作用,利用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和矛盾纠纷联排、联防、联调机制,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逐个社区、逐个单位进行摸排,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矛盾纠纷情况。二是要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隐患分类梳理,逐一登记建档,把化解工作职责落实到基层和社区,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限期解决问题。对重大、复杂、疑难、可能酿成的矛盾纠纷,要集中力量调处解决。对于短期内难以彻底化解的,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同时要逐一落实措施,防止激化升级。三是要切实加强区、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医患、拆迁、劳资等专业化调处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纠纷调处中心职责,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能力,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考核奖惩,着力提升调处化解工作整体水平。

(二)大力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各司法所要积极配合,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三)全面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大排查、大管控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

各司法所要将掌握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排查管控情况,每月排查梳理并汇总上报。

排查管控的重点是: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中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员,以及其他可能铤而走险的人员。

在刑释解教人员排查中,对排查出来的有现实危害的重点人员,要逐一纳入视线,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严格管控责任,严密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控,消除现实危害。要强化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报到谈话、思想汇报、家庭走访、学习教育、评议考核等日常管理措施,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三项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三项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排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迅速启动工作。各司法所,要结合春节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排查、走访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及时登记造册,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