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第1篇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还是沿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些学校也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缺乏研究,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而并未使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于服装专业的服装工艺课,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进行小样制作示范,学生围在边上观看,理解制作方法并记住操作步骤,看罢再按照教师的要求、方法自己进行操作练习,教师进行巡视辅导,指导学生完成小样制作。那么,现今,很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教育信息技术已应运而生,服装工艺课的教学能不能利用这些先进设备来进行教学改革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设想,利用录像设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专业教学,教师一步步地操作,讲解每一步操作要领,而学生们直接可以坐在自己的机位上,通过大屏幕清晰的看教师的每一步示范操作,一步一步地跟着老师一起进行缝制操作。一个步骤定位几分钟,教师可询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跟教师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学生能很快完成自己的操作练习。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示理解,学生自己分析,并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这样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教师示范步骤每个学生都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更体现了手、脑、口并用,作到学做合一,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用于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把原本平面的服装结构制图做出动画的效果,让转换的过程活了起来,再配合课堂讲解,既清晰的演示了制图过程,又调起了学生想亲自实践的欲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理解、学会了制图方法。 服装专业还要与社会、企业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实践和教育有机结合、互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了解真理、熟悉真理的途径和过程,要通过实践将理论认证。在服装专业课的教学上可以聘请企业的人来讲课,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来讲课,不受学时的限制、放宽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更切合工厂实际的新知识,增强与企业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尽快适应社会,大化专业宽口径,来适应就业的需求。 目前,很多的服装设备层出不穷,要让学生真的“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校在服装设备上还要跟上社会,进行改造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利用不同设备进行不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选择不同的就业部门打基础。

二、利用纸进行服装设计

服装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立体感很强的艺术品。服装设计多是平面绘画的形式,利用纸进行立体的服装设计,这种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的课型,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同学们对这样的课程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实现学以致用、学技相通,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的技能技巧,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将基本知识、创新能力、深想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造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用纸进行服装设计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掌握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并自行改革自己的学习过程,他必须开放的、动态的掌握知识。在用纸进行服装设计时的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查找、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获得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的结果。其中有基础型的知识也有创意性的知识。因此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在服装基础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这种知识的获得相对来说比较牢固。它能较好地迁移到其它教学情景中。例如,我们有学生在校艺术节中,参加服装表演。设计作品完全依照系列服装用纸设计(主题、款式、色彩、面料风格完全统一的形式)并展示出来。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全部是学生通过对服装基本形的进一步掌握而获得,是综合知识的结果。作品表现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对时尚的感悟。因此,摆在诸位面前的不仅仅是眩动的色彩,更是设计者舞动的灵魂。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第2篇

服装设计师在把握服装的整体造型、色彩及面料时,往往会受到国际流行趋势的制约及巴黎、纽约、米兰、伦敦、东京等地的国际服装设计师的影响。而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在服装细节设计上进行创新是区别于他人而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如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就是在面料细节的设计处理上找到了突破口而设计出了闻名于世的“一生褶”系列。因此,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服装细节的设计视点和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服装艺术创作中。

服装细节的设计视点

视点即视觉焦点。设计视点是指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所表达的设计思想集中体现在某个部位视觉焦点上。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细节的设计视点除了体现在服装的装饰部位、形态设计、工艺手段、面料设计及附件设计上,还体现在各种服装风格的表面装饰上,而前者的设计视点是大家熟知的,本文主要从服装风格的表面装饰细节,如:结构裁剪性细节、功能性细节、装饰性细节以及边饰性细节四个方向来分析服装细节的设计视点。

结构性细节

结构是指物件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服装的结构性细节即局部结构细节,包括服装裁剪细节。服装的结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领、袖、袋、腰、分割线、省、褶、沿口、边摆、工艺等。服装在沿袭、渐变等发展过程中,虽然各结构因素的外在形式有以往形成的固有模式,但有可发展变化的无限空间。如一件夹克衫,不同的过肩分割方法和工艺变化,会使普通的夹克产生结构上的改变,而收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又如衣衫的胸省改用细小的褶皱处理,就会为服装增添许多时尚的砝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变换或调整服装的结构性细节,能使原本呆板、平面、单调或严肃有余的服装款型变得生动、立体、丰富、活泼。这种设计手法是设计师丰富服装形式美的有力武器和制胜法宝,尤其在时装设计中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如下图所示服装图例便是运用了结构性细节设计。

功能性细节

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设计中的细节,许多是因为需要才设置的美化,一般是在与功用的有机结合上体现。服装的功能性细节是指服装的局部设计除了起到美化效果外,还强化了服装的功用和性能。例如,普通的绳子或带子运用于服装细节设计之中,便开始有了更多的新用途。如服装的前胸、衣片的拼合线、后背、腰部用编织材料进行装饰时,不仅能使服装适体,还能在服装的功用上起到缩紧、加固等作用,增强了服装的灵性和美感。又如在窄紧的一步裙的两侧镶上烫褶雪纺或蕾丝,不仅增强了服装的对比效果,还能使穿着者更轻松地迈步。这些功能性细节设计在服装艺术设计中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如下图所示服装图例便是运用了功能性细节设计。

装饰性细节

装饰是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变得美观。服装常用的装饰手法有刺绣、钉珠、立体化、钩编、镂空、打磨、做旧、缉明线、镶边、包边、流苏、印染、手绘等等。在服装设计艺术中,装饰是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段。因此,设计师掌握各种装饰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服装设计艺术中,服装的风格一旦确定,其装饰性细节也就相应地确定了。如优雅、高贵的晚礼服上适合装饰与之风格相匹配的立体化、钉珠、刺绣等细节;牛仔服装则适合流苏、做旧、打磨、猫须等粗犷风格的装饰性细节;在童装设计中,则常运用各种可爱而夸张的卡通图形或艳丽的色块拼接等装饰细节来突出童装稚趣、可爱、轻松的设计特点。总之,廓形越是简单的服装,越合适做装饰性细节设计。反之,廓形越是复杂的服装,越不宜在上面添加装饰细节了,以免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如下图所示服装图例便是运用了装饰性细节设计。

边饰性细节

边饰即边角的装饰。在服装设计艺术中,边饰常表现于服装的领边、下摆边、袖笼边、袖口边等处。而服装在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时,往往这些边的处理便成为设计师加入细节设计的最佳地方。尤其在女装和童装设计中,这种边饰性细节设计更是被广泛地应用。

常用做服装边饰的材料有蕾丝、花边、钩编、流苏、雪纺等等。在工艺处理上也是推陈出新,如传统蕾丝通过钩针等方式与面料融为一体,形成更为完美的结合。而浪漫飘逸的荷叶边饰、层叠效果的花瓣感边饰、细碎的流苏边饰是营造优雅、浪漫而又风情万种的服饰形象的极好选择。同时,这些丰富的边饰性细节设计也为服装的整体设计注入了精彩的神韵。如下图所示服装图例便是运用了边饰性细节设计。

此外,服装的细节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服装的整体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并对服装的整体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服装各部分之间细节与细节的造型、材质、工艺等设计因素也要相互依存,相互协调,避免混乱。

服装细节的设计方法

可以被称之为细节的东西,通常值得特别端详和品位。在人们的视觉感受中,细节通常是精彩、生动的点缀,成为设计的点睛之笔。而一件服装的风格和基本外型一旦确定之后,会有多种细节布局与之相配,换言之,在这个廓形框架中可以变换多种细节设计。细节设计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也反映出设计者设计功底的深浅。因此,设计师掌握一些服装细节的设计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服装细节的设计方法可以归纳如下几种:

材料再造法

材料再造法是指通过改变原有服装细节的材料而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材料是组成服装的先决条件和最基本要素,也是设计师的内心情感和创意构想的载体。再造意为重塑,是设计师按照个人的审美和设计需求,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融合、多元复合或单元并置等多种手法,从而达到材料创新的目的。首先,设计师应充分把握材料的特性,对各种材料制成服装形成后的效果要有一个初步的设想。然后,对材料重塑的可行性进行审视和探索,以免弄巧成拙。

材料再造法常用的技术和传统工艺有:印染、打磨、腐蚀、打孔、钉珠、刺绣、流苏、镂空、嵌饰、揉搓、手绘、喷绘、衍缝、抽纱、撕裂、编织、烧洞、镂刻(皮革、金属)、折叠(褶皱)、做旧、丝网印等。材料通过再造后被服装设计师赋予了新的面貌,它既可以用于服装的细节设计,又可以用于整个服装之中。相对而言,用于局部细节设计要比运用于整体服装设计中要简单、灵活得多。因此,许多成功的设计师已将材料再造作为其标新立异的设计手段。如三宅一生就是在材料创新上找到了设计的突破口,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织料,被称为“面料的魔术师”。

工艺转换法

工艺转换法即在不改变服装原型的构成内容的情况下,通过转换原有的工艺细节设计而形成新的设计。工艺设计是构成服装的基本要素之一,也越来越被设计师所重视。一套服装并不仅限于使用一种加工工艺,应该融会贯通,互相补充。如一款两用衫,在工艺细节处理上可将原有的缝头朝里转换成缝头在服装的正面,给原本较为正式的服装式样赋予了休闲的涵义,也丰富了服装的视觉语言。又如在牛仔、夹克等服装的结构分割或拼接处,用粗双线替换原有的细单线,能使服装更显粗犷风貌。因此,巧妙地运用工艺转换法往往能使服装产生新的形式美,是设计师做细节设计处理的常用技巧。

位移法

位移法是指对服装原型的构成内容不做实质性改变,只是移动局部细节的位置。它可以是移动原服装的某个零部件、色块及图案的装饰部位等使服装达到另外一种形式美。以服装中的装饰图案为例。在不改变其纹样构成的情况下,将装饰图案移动到既合情理又有创意位置上,使服装产生新的设计意义。因此,位移法既简单又有效,关键是考量设计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整体设计的掌控力。

总之,服装细节的设计是否得当,完全取决于它们在整体服装上的地位与作用,若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即使局部设计再“出色”,再“精彩”,也会破坏服装整体造型的美感。因此,无论是服装细节设计还是形态设计,所有设计要素都必须服从于整体设计思想,统一在整体造型和风格中。一切细节设计与整体的关系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并围绕着一个标准,即功能与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晓刚 崔玉梅:《基础服装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防霾;功能服装;款式设计;立领造型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志码:A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haze Cloth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 clothes - environment", and by stressing today’s hot topic of“haze” problem, a piece of clothes with anti-haze function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height of the built-up neckline, the length of the roll lin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ar angle degree and human face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collar modeling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neck movement, the designing principles were established. The anti-haze clothes are typically in the style of tooling jacket. The innovations lie in the sandwich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ar which is enclosed with a changeabl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insert, the detachable collar and the plastic design of collar roll line which is better fit to the shape of face and nose,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anti-haze effect. To test the anti-haze effect,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PM 2.5 detector, which provides good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haze clothes.

Key words: anti-haze; functional clothes; style design; collar shape

服装设计不仅仅在于其外观款式,更要研究考虑其舒适性以及功能性。从仿生学角度看,功能性服装必须具有辅助人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做到防止和消除外界对人体的危害,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从“人体-服装-环境”整体论思想出发,结合当今热门环境问题“雾霾”,设计一款对人体具有防雾霾作用的功能性服装势在必行。雾霾是当今国内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是榱吮;と说慕】挡辉偈艿角趾Γ防止雾霾颗粒入侵人的呼吸系统,防霾功能服装对细小颗粒物PM 2.5等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整体达到更好的防霾作用。

1 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

1.1 设计要素分析

针对现如今严重的雾霾环境问题,设计一款具有良好防霾效果并且符合美学形式的防霾功能服装,是人类对雾霾环境问题的对抗和对自身的保护。从整体出发,服装合体舒适是基本要素。另外,也要达到防潮防湿及挡风防尘的特性。市场上大量的防霾口罩形式单一,效果差强人意。若防霾服装能与防霾口罩相结合,从整体和局部多方面综合设计,则能达到更好的防霾功效。在服装领部加上口罩结构,即可将服装领部设计成为立领的形式,并着重探究立领结构等因素,从而确定表 1 所示的设计因素。

1.1.1 造型分析

防霾功能服装的造型设计要考虑防霾功能及人体工程学,同时还要考虑其美学效果。雾霾霾气多从口鼻吸入,则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重点放在服装领部。立领是衣领领型重要种类之一,其领型千变万化,造型丰富多样。立领结构的领面竖立于领圈之上,外套上的立领既可挡风保暖,又起到了防尘防霾的作用。探究立领的高度、领口上口围度以及贴和人体面部的结构是防霾功能服装的关键。

立领高指立领后中上、下口线的直线距离(图 1),立领高的设计要根据人体面部形态面长尺寸及颈长尺寸共同制定,且可根据不同男女脸型的差异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测量形态面长即取得从鼻梁点至颏下点的直线距离,则立领高高度从鼻梁点开始起盖住鼻头,为形态面长尺寸与颈长尺寸之和。而领口上口线围度尺寸的设计要求上领口围绕脸部,则要考虑面宽、耳屏间额弧长等尺寸。测量人脸两侧(鬓角)之间的宽度以及测量耳屏两点经眉点的弧长,使上领口环绕头部贴合两颊更加紧密合体,从而达到更好的防霾效果。

另外,立领夹角度数的大小与防霾功效性密切相关。立领夹角度数指立领与颈根围截面的夹角。当立领夹角度数α=90°时,领子上口线与下口线呈平行状态,由于人体颈部为上细下粗的圆台形,所以α=90°时,立领部分并没有贴合颈部。当α>90°的时候,则上口线短于下口线,形成内倾式立领,呈圆台状贴合颈部。故设计服装立领时,选用钝角立领。

1.1.2 色彩感官

色彩依附于造型存在,色彩能够第一时间向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雾霾天气能见度低,视距短,人们的视线受到影响。防霾功能服装的色彩明度及饱和度增强,使得服装颜色亮丽耀眼,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全系数升高。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可减少因视线模糊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亦可通过此设计的创意和美观化使其成为一种防霾文化符号和时尚元素,化被动防霾为主动性抗霾。

防霾服装局部可以加高饱和的蓝色反光条做装饰。蓝色,一般使人联想到海洋、天空等,会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故防霾服装的色彩运用上加有一些高明度的蓝色,也会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清新干净的感觉。

1.1.3 面料选择

防霾功能服装的舒适性取决于其材质的选择,面料是影响服装防霾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霾服装的立领部分共有 3 层面料:(1)表面面料为抗菌面料,要求透气为主,无憋气感,保证呼吸顺畅,清除立领包围口鼻时的闷气感。并且表面面料要求不易起毛起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2)第二层面料为可更换的活性炭滤片插片,活性炭滤片采用先进的复合过滤技术,可吸附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以及能够有效过滤粉尘、PM 2.5等细小颗粒物。(3)里层面料为纯棉内里,柔软舒适,并且吸湿防臭,不易脏污,提高领部卫生,不易引起皮肤的过敏刺痒,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透气性。

1.2 颈部活动范围分析

立领造型与颈部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防霾作用的立领结构造型设计的前提即是探究人体颈部的活动范围,颈部的运动特征决定了服装立领部分的高度和外观造型等因素。探究试验人体颈部活动是为了使服装领型更加贴合人体颈部及面部,从而更好地达到防霾效果。

人体颈部活动可以进行前屈、后伸、上前出、上后引、外旋旋回以及侧屈等动作(图 3)。

为使服装能够在人体颈部任意活动时都可以遮掩口鼻、保障其防霾的作用,在规格设计前,要对人的颈部活动范围进行分析。

前屈动作是颈部的主要运动动作,颈部后伸动作的主动活动度较小,后颈做整体动作的支撑作用。另外,颈部外旋及左右侧屈动作所影响的部分是在前颈部位。所以,颈部的大部分运动量集中在前颈部位,因此在设计领子的造型时,一般以颈后部为基础,再考虑前颈部动作的影响,造型变化的重点在前颈部。

前颈部以及人体面部活动较多,为防止因活动而疏漏防霾区域,故领部活性炭滤片的形状尺寸要根据其活动范围而制定。利用摄影中延时曝光的方式,延长快门的时间进行光绘。以鼻头为光源作中心点,然后面部连接颈部开始进行前屈、左右转以及外旋侧屈等活动动作,此时相机捕捉鼻头光源运动轨迹,即此形成为口鼻部分的活动区域。此活动区域可通过视觉可视化的方式确定出活性炭滤片的形状尺寸。

1.3 款式设计及分析

根据颈部活动动作分析数据、身体尺寸以及男女头面部尺寸,对服装进行了基本规格设计制定:衣长75 cm,胸围120 cm,领高15 cm,袖长68 cm。

防霾服装以工装夹克风格为主(图 4),防风、防尘、防霾是其首要设计特点。前身两条胸腰省使得服装穿着更加合体,前片上下共 4 个袋盖口袋,方便实用。前襟开合采用拉链加搭门暗扣两层的方式,更加严谨,防风防寒。

在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中,大身面料整体选择灰色的 3 层压胶复合面料,在领口上口线部分、门襟、肩线及缉明线缝合部分的局部利用高饱和、高明度的蓝色反光贴布作提亮装饰,赋予防霾功能服装的时尚感及未来科技感。

1.3.1 立领的结构设计

此款立领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贴合人体面部Y构,并且预留空间缝隙保证呼吸通畅和嘴部说话。立领下部结构贴合人体下巴曲线,具有更好的包裹覆盖性。

1.3.2 上口线可塑设计

立领上口线包边镶有0.1 cm包芯铁丝,柔软坚韧,可塑性高。可根据鼻梁结构任意捏塑,使其更加贴合鼻型,避免空隙过大,既防止霾气风尘从口鼻吸入,又符合人体口鼻结构,穿戴合体舒适。

1.3.3 可换滤片设计

领部里层面料侧面开口,开口上下面料交叠,防止滤片因运动而从侧面滑出。PM 2.5过滤片可通过侧开口向里推进及向外抽出,并且滤片形状和尺寸是根据人体口鼻活动区域而制定设计的,能获得更好的防霾功效,不放过任意死角盲区,全面防护。另外,定期更换活性炭滤片,使得其吸附过滤功能始终保持最优状态。

1.3.4 领部可拆卸设计

领底与领圈以及连帽利用拉链相连接,可任意拆卸安装,方便单独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和粉尘的逗留。在天气良好的状态下,可拆卸高立领部分作普通夹克穿着。

1.3.5 整体款式设计

直筒夹克,两片袖设计,更加贴合肘臂运动。立领包围人体脸部,连帽可以利用拉链拆卸安装,并与前领搭门暗扣相接,使其多层防护,达到更好的防风防尘作用。

2 结论

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不再受雾霾侵害的保证。要想成功地设计防霾功能服装,不仅要综合考虑服装整体舒适性、抗风程度以及美观度等,还要着重探究其领部的高度、围度等造型特点。服装颜色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装时尚感,使得人们愿意穿着,化被动防霾为主动抗霾,在雾霾天气也可以安心出行。

参考文献

[1] 李江燕,张渭源.服装功能性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07,28(8):117-119,123.

[2] 晓晨.功能性服装的全球态度[J].中国纺织,2008(10):84-85.

[3] 黄思怡.基于雾霾背景下的儿童防霾口罩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5(4):53-57,83.

[4] 孙喜英. 服装立领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纺织导报,2012(12):75-76.

[5] 王秀芝, 徐静. 领子造型与颈部运动适应性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 2005(11):80-82.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集输管道;防腐涂层;现状;发展趋势

在油气开采及集输过程中,由于含有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碳、凝析油和地层水等介质,对油气井套管、钻采设备、井下工具、集输管线等造成了严重的腐蚀,从而造成套管穿孔、钻采设备失灵、管线开裂等事故,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硫化氢、二氧化碳和高矿化度采出水对油气田集输系统的管线及设备产生的腐蚀问题,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课题,管道内防腐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一、石油集输管道防腐机械设备的现状

国内外对油气集输管道内腐蚀采取了不同的防腐措施,目前在油田应用相对广泛的几种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措施主要包括缓蚀剂防腐、涂料防腐、电镀防腐、复合管防腐等。

缓蚀剂防腐是将少量的缓蚀剂加入到腐蚀介质中,以抑制金属或合金的腐蚀破坏过程和其机械性能改变过程,从而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缓蚀剂防腐具有用量极少、不改变环境就能获得优良防腐效果、不增加设备投资、操作简便、见效快、同一配方适用不同环境等优点,在油气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国内外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用的缓蚀剂的主要缓蚀成分是有机物,如链状有机胺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盐、季铵盐类、松香衍生物、磺酸盐、亚胺乙酸衍生物及炔醇类等。为确保缓蚀剂的效果,筛选的缓蚀剂除与地层水和油有良好的相容性外,还应与现场使用的水合物抑制剂、除硫剂、破乳剂等有良好的配伍性。

涂料防腐的原理是在管道内壁和腐蚀介质之间提供一个隔离层,从而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涂层钢管广泛应用于油气田集输管线。内涂层防腐技术可有效防止内腐蚀,节约大量的管材和维修费用,显著提高油气田的输送效率,减少清管次数。目前,应用较多的涂料品种有环氧酚醛、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环氧、富锌、玻璃鳞片、聚苯胺等系列防腐涂料。国外石油天然气管道内壁防腐涂料多采用多元树脂改性重防腐蚀涂料,而环氧酚醛类涂料则为国内所青睐,但环氧酚醛类涂层归属于一种普通高分子型防腐涂层,其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有限。由于内防腐涂层不可避免地存在针孔,而且流体及固体杂质,如砂子等的冲刷也使防腐层容易出现损伤,所以通常在使用防腐层的同时要添加适量的缓蚀剂。

电镀防腐的电镀层分为阴极性镀层和阳极性镀层。前者是指被保护金属的电极电势低于电镀金属层的电极电势,后者是指被保护金属的电极电势高于电镀金属层的电极电势。当镀层完全覆盖于金属基体表面时,镀层可以隔离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由于被保护的金属在阳极性镀层中是阴极,即使受到损坏,受腐蚀的也是镀层本身,被保护的金属不受腐蚀;但被保护的金属在阴极性镀层时由于其为阳极,一经损坏,被保护的金属将直接与腐蚀介质接触进而腐蚀金属,此时,镀层的存在反而加速了被保护金属的腐蚀。尽管镀层能很好地保护管线,但是由于其价格较高,镀层工艺较复杂,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复合管防腐中,目前常用的复合管主要有双金属复合管、玻璃钢内衬复合管和陶瓷内衬复合管。双金属复合管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德国Butting公司生产的机械复合管、英国Proclad公司生产的冶金复合管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应用;我国的长庆油田分公司靖安首站、大庆油田的注水管道也采用了双金属复合管。玻璃钢由环氧树脂和增强玻璃纤维组成,具有防腐、防垢、减阻等优良性能。陶瓷内衬复合钢管是一种国际先进的复合新材料,从内到外分为陶瓷、过渡层和钢材三层。由于内衬的陶瓷层具有耐磨、耐蚀、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高抗冲击性和高抗热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适用于耐磨强度高,甚至更恶劣的环境。复合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集输管线的腐蚀,但其与镀层一样,相对价格较高,而且对于特殊的地段需要特殊的材料,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二、石油集输管道防腐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

近几十年来,国外防腐涂料的发展,使涂料产品结构在发生根本性改变,改变方向以节省资源、无污染、经济、高效、有利生产为原则,防腐涂层材料方面朝着环保、高性能、适合流水作业施工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的防腐材料研究中,着眼于发展复合材料或复合结构,强调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物理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和较宽的温度适应性能,既起到防腐绝缘作用,又能保温和提高管道强度。

当前已有一些通过纳米技术对防腐材料进行改性的技术获得了专利,在市场上也已有这样的防腐材料出现。总的来看,纳米防腐技术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例如,MikhailL.Zheludkevich等人在涂料中加入包载有缓蚀剂的纳米容器,纳米容器能对微环境的pH值产生响应从而释放出缓蚀剂,实现涂层的自修复。

管道内涂层在长输送管线中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阻力损失,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管线的输送能力;对于近距离输送不仅能减阻同时还能起到防腐作用。鉴于管道内涂层技术具有管道增输、节能、防腐等巨大优势,其在今后的大型输油输气管道中将进一步推广。

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大气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降低涂料行业VOC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涂料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路线,是引领我国涂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因此,高性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型涂料品种,是石油集输管道防腐机械设备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袁赓;油气管道的腐蚀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祝馨;长输管道的腐蚀与防护[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6年01期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建构

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服装设计专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工艺制作训练和个人设计方案的推广,实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以此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要求,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创新的教学模式上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第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体系建构。部分院校的教学理论比较陈旧,无法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学生对课程的理念和技能认识不到位,无法应用于课程实践。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仅注重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讲述,忽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这种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被激发,教师所教的内容在学生毕业之后毫无用武之地,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第三,在教学实践方面,部分专业院校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应试教育的考试之中,使许多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极差,使得学生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脱轨,综合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二、建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1.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体系创新

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要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的不断创新。具体而言,在专业基础的设置上,服装设计专业创新要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服装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在课程体系建构创新上,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布面料的认识、手工缝制与机械缝制的基本技术、上衣和裙子的原型样纸以及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课程理论创新上,主要强化服装设计技术与专业素养的完美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半身裤裙、衬衫、连衣裙、大衣、礼服和套装等设计和平面的结构构成的基本理论。在专业技能模块的创新方面,要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理论的正确认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体包括对半身裤裙、衬衫、连衣裙、大衣、礼服和套装等作品的制作和设计,在课程的要求方面,学生先针对服装进行款式设计,并根据体型要求进行打板、假缝以及补正,最终完成作品的缝制。对于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要做好搭配和整理,辅之以合适的配饰或者配乐,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动态化的展示,实现教学的目的。在专业实践创新方面上,服装专业设计院校应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学生的课程理论和技术的基本功,并将学生优秀的个人作品通过学校和企业推向市场,使学生能够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学生的今后就业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2.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服装设计专业要注重个人设计方案实现和样纸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训练。具体而言,在服装设计方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服装设计院校要尝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中安排学生按照固有的方法制作同一件艺术作品,将教学的重点转向学生个人设计方案的打造和实现上。学生通过设计和思考艺术作品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或理论上的难题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最终所形成的作品必然是基于学生自身的风格和造型风格于一体的艺术成果,有利于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运用,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在样纸设计创新上,服装设计专业院校可以将原来的1比5的小图作业更新为1比1的实际样纸,通过假缝试样实现作品的合体性。在结构设计上,院校的指导教师将CAD的设计技术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提升教学效果。在工艺制作训练方面,服装设计院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工艺方法,将高效率的生产技艺不断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缩短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实际要求间的距离,为设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实践创新

在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方面,教师要将校内实验课程与校外企业的实地训练相结合,更大范围的给学生提供服装设计平台。通过介绍国内一流的服装设计理念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设计制作流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安排学生在企业实践环节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熟知设计理论和生产营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实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企业在培训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收益。整个教学实践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为学生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使学生增强收集、分析和预测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技能和方法,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创新上,教师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建构,为学校培养出更多专业性、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宇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

[2]姚思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