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农业市场体系;市场主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Problems in the Market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Solution

ZHU Jiangmei

Abstract: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re a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n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are one of the key links of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system is conducive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owever,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has been severely hindered as, in the pilot areas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s,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is unreasonable, production factor markets such as the land market grow slowly, farmers are less organized, and the chaotic market competition. Four important tasks for the reforms include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accelerating the land transfer, developing farmers' cooperative, and intensify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market player, problem, solution

2013年4月,国务院部署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探索新型农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涉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等八个领域,强调综合配套,但任何改革试验都需要做好关键环节的工作,在风险调控的前提下,以点带面,循序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农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成熟的农业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无不建立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之上。健全、规范和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载体,市场价格、竞争和供求等市场机制在不同层次的农业市场中协调着农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改善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完整性

从客体结构看,应具有农产品消费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从时间结构看,应具有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从空间结构看,应具有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二)统一性

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应是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则在全国范围内交换和流动。统一的农业市场要求建立城乡贯通的流通系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竞争性

农业市场体系的竞争性是指各类农业市场必须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限制和消除垄断的产生,促进农业市场的高效运行。

(四)有序性

农业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是指农业市场体系必须规范化,主要包括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农业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及市场环境的完善化。

(五)开放性

农业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指农业市场主体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获取比较利益。

二、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业市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强烈依赖客观经济条件而渐进地发育成熟起来。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场体系的发展遵循了这一逻辑演变进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然而,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场体系的建设依然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残缺失衡的农业市场导致竞争不完全,农业资源无法自由流动,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并呈现刚性化。

(一)农业市场体系客体结构不合理,市场质量偏低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业市场体系结构失衡,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迅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业综合化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但是高层次市场发展缓慢,如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还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求改变传统家庭分散经营的模式,适度规模化经营。因为随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高度相关。因此亟需建立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加速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和集中化,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不利于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信息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拥有的信息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和传递不畅,满足不了市场主体对信息的需求,难以使农业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受限

农业市场体系的发展依赖于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市场主体发育程度总体较低。的实施,使得农户成为最主要的市场主体,然而,低组织化的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相背离。为改善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存在权力不对等,导致农户合法利益受侵。而农民合作社在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中也面临权力失衡的局面,市场主体间无法实现公平竞争。

(三)农业市场无序竞争,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市场的一体化

由于农业市场管理、运行技术、市场法规等方面建设滞后,部分地方政府监管乏力,导致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农业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规范性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干扰,流通成本增加,流通效率下降。同时,由于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存在,农业资源在区域间和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受到阻碍,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影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农业市场竞争不充分,优胜劣汰的机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培育市场体系的对策

(一)确定重点,培育完善的农业市场结构

农业市场体系的发育依靠市场经济内在机制的作用和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因而农业市场体系发展是一个自我发育和演进的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掌握其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可以缩短自我发育的进程,而主动培育完整的市场体系结构,加速农业市场体系的成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继续完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同时,应合理规划,确定重点,注重培育土地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尤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心,促使农业土地根据市场需求流转,改变农户的市场不完全作为的状况,土地规模经营,使得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农户是农业生产和流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农业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于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平衡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间的权力对等关系,实现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自由性,成为关注的重点。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实力,使之具有与龙头企业对等的权力,从而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同时,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的市场供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保证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

(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

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的基础上,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职能,培育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通过价格约束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农业市场交易活动规范化。同时,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市场交易活动调控,建立健全农业市场法规,为农业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积极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

[参 考 文 献]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凤冈县农村改革试验情况简介

农村产权权能不充分是阻碍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试验方案突出解决产权的问题,让“权”与“利”得到充分结合,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

1 探索确权颁证扩面,资源变资产

在林权确权颁证总体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茶园、果园、农村房产(宅基地和厂房)、机械设备等的确权颁证。具体做法是:由农村资源持有人提交申请,经组议事会、村委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复核签字后,持相关资料向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登记申请材料后,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分析、会议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产权确认,最后颁发权属证书。改革试验至今,颁发农村房屋产权证书1241本、茶园产权证书198本(23206亩)、果园产权证书2本。完成确权勘界的用地139万亩,占全县140万亩集体林地的99.6%,共发(换)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73910本。

2 探索农村资产评估,资产变资本

针对评估机构少,条件严格,要求复杂,收费较高的实情,凤冈县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成立评估中介机构。成立县级评估委员会,对全县的农村产权评估进行领导、监督和调度。二是出台评估办法。制定出台行业评估办法,并印刷成册,对资产评估的评估标准、收费标准进行具体界定。三是明确评估程序。农民根据自己的产权自评,再由评估委员会组织复核评估,出具价值评估报告书。评估方式创新突破了机构缺失的瓶颈制约,提高了评估效率,获得认可,并节省了大笔费用。

3 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入市,让产权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产权转换为信贷资本。拓展了农村资源的融资功能,让农民能以自己的资产抵押担保贷款,解决了农村融资难题。二是产权转换为现金资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茶园(果园、山林等)经营权通过协商、拍卖等方式实现产权流转。三是产权转换为股权资本。农村资产经评估后,折价人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涉农企业,产权转换为股权资本,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茶园抵押贷款4870万元,面积10000亩;林权抵押贷款1263万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271万元;3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以生产设备办理抵押贷款7650万元。

4 探索预警防范机制,规避改革试验隐存风险

一是通过县级担保公司,针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的茶叶、林业等产业,对金融部门需要规避风险的贷款,由担保公司进行市场担保。二是建立县级收储中心。当茶园、山林等产权作为抵押物贷款时,因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无法偿还贷款时,由收储中心对产权进行收储,通过投入收储本金,实现收储资产的保值升值,政府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进行“托市运行”,为产业发展遇险筑起“防火墙”。

二、改革试验在深入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部分基层干部纷纷表示进一步推广改革试验成果难度加大,深入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具体说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

从改革开放至今,一方面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银根”和“地根”的交相约束,固化了二元结构,使改革试验难以深入地推行。比如,国务院出台“农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国土资源部出台“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明确:“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抵偿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对因此造成的损失,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当的民事责任”。这些规定均不利于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如果进行试验的政策产生了矛盾纠纷要依法调解,就会导致几个情况:一是引起干部群众对改革试验的怀疑甚至否定;三是上级部门有可能会依法对改革试验的干部进行问责;三是影响稳定;四是动摇改革试验的信心。

2 政策利好但支撑不足

以凤冈县的涉农贷款为例,凤冈县的金融部门主要是农行、农信社和邮储行,对农村放贷以农信社为主。2011年1月至7月1日,凤冈县存款额为29.5亿,农信社占16.3亿,占比为55%;贷款额为15.7亿,农信社占11.7亿,占比为75%。从农信社来看,目前由于金融主管部门对存贷比和准备金率的规定,农信社今年上半年放贷已超过10亿元的警戒线,很多农民拿着产权证和评估结果要求贷款发展产业,却无款可贷,直接抑制了农民的贷款需求。由于布点成本高、利润低,其他金融单位在农村的市场基本萎缩。另一方面,由于准入门槛严格,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育不足。同时,农业保险发展不充分,分摊不了放贷风险,也是金融部门惜贷的原因之一。此外,改革试验起步的财力和人力支撑也严重不足。以凤冈县的确权工作为例,在6个试点村开展试验工作阶段就用了500万工作经费,动用了全县的相关技术力量奋战攻坚。如果在全县推开,人力、物力和技术将形成制约。

3 改革试验形式多种多样

目前的改革试验有多种形式,从层次来看,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有市级的,有县级的。从组织领导来看,有党委政府统筹的,有部门自己抓单项的。从内容来看,有综合性的,如国务院批复的多个综改试验区,国务院对各省市区出台的具体支持措施,对自然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趋同的地方的支持措施等。还有非政府组织以及一些民间人士开展的非政府主导的试验。这些试验各有特色、各有优劣、各有权重,都在争相向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

三、促进改革试验成果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的建议

有人认为在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做政策试验已经没有必要。其实,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于积重难返的深层次问题,如果在面上铺开,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所以,更需要开展政策试验。

1 建立符合改革试验特点的考评机制和避险机制

改革试验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是在法律法规“非限即可、非禁即许”的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有可能触及部门的利益,甚至无意中碰触到现行法

律法规和政策的红线。因此,对于像凤冈这样真抓实干、探索创新的改革试验的试点县,应建立一个突出改革试验创新的考评机制,以“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为考评目标,以改革的实效来说话,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评价,对试点的失误甚至失败给予宽容,通过实践上的成功来服务于决策。在避险机制上,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建立备案制,允许在可控范围内开展农村改革试验与探索;建立诫警制,部门主动融入改革试验,对改革试验中碰触法律的做法积极分析,并帮助合法规避法律风险,为改革试验取得成功保驾护航。建立改革危机应对机制,全面评估改革试验的风险,制定改革试验预警方案。

2 形成合力深入推进改革试验

省部联动,争取把凤冈的试验纳入部委的试点或观察点、联系点,中央各部委、省级层面的试点资源应在同等条件下向政策试点倾斜,尤其是与之相关的财政、国土、经信、农业、林业、民政、住建、金融等部门,形成全省一条心、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改革试验的格局。比如,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参与风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保险试点在凤冈县开展。通过银保联动,一方面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可缓解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如,农业部把遵义市列入全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着重把凤冈县列入观察点;国土资源部把凤冈县列入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再如,农信社把凤冈县纳入重点帮扶单位,在信贷工作上帮助他们的改革试验度过难关。

3 在中央、省、市层面进行联络协调解决问题

在开展政策试验的过程中,应对问题进行梳理。凤冈县要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纳和分析,梳理相关责任主体,分别呈报遵义市农村改革试验主管部门和省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管理权限和管理内容,在省、市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由省、市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省市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呈农业部试验办请求给予指导。恳请农业部试验办就相关问题帮助联络协调,参照当年湄潭实验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试验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的做法,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的联系(恳请来人、常住、共商)。通过这种做法达到改革备案、政策咨询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和群众反映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急”。对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上操之过急,缺乏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二是“偏”。对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认识不够,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对发展生产、农民增收、深化改革等任务重视不够。三是“冒”。脱离当地实际,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盲目攀比发达地区,把标准定得过高。四是“同”。不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不区分轻重缓急,一种模式,一个步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切实让农民得实惠。重点抓好生产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多下功夫。为此,应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突破资金投入瓶颈制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四是真正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向和物资运用都应让农民知情,接受农民监督。五是搞好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进一步细分地域类型、工作措施,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基于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稳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国内产业和供给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

拓宽农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农业在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方面新的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基础建设好、发展好、巩固好、维护好;立足产业特色和地域条件,发挥产业优势,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推进规模扩张,形成产业群;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体系,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实现农业科研与推广应用的有效对接;用现代科学文化、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展开而孕育形成的。伴随着农村微观经营制度由互助合作到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对象也由最初的互助合作、初级社、高级社到,再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帮助和指导合作社加强财务会计制度管理,到“四大管理加分配”,再到目前的“三大管理、三项指导”。纵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变革,我们可以看出,农经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无不是伴随着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而展开。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暴露出这一制度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正是针对这些矛盾,一方面抓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减轻农民负担和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这三大管理,解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抓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目前农经工作的格局。只要这些矛盾存在,就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生存空间,一旦这些矛盾得到解决,农经工作现有职能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农经部门也要加快这些矛盾的解决,不能成为改革的障碍。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居安思危,眼光放得长远些,着眼于这些矛盾解决后的农经工作的发展方向。版权所有

从当前情况看,农村的第一个矛盾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矛盾虽未能完全得到解决,但改革的方向是朝着逐步规范化而展开的,无论是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和物权化、农村税费改革,还是集体资产的转制,都是如此。而农村的第二个矛盾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现在才开始着手解决。随着加入WTO,这一矛盾会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从中期看,我们应该在解决第二个矛盾这方面多做些工作。

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制度经济学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探讨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向 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探讨 农村改革的新方向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开发性金融支持(DFS)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特征及趋向 论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状与对策分析及发展研究方向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与改革的路径依赖 适合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晋奇, 张成玉. 农业信贷需求发展瓶颈及对策农业信贷需求发展瓶颈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16-17.

[4]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2008: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R/OL]. [2013-04-03]. http:///history_file/files/att_17775_1.pdf.

[5]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调查.[EB/OL]. (2012-11-28) [2013-04-03]. http:///2012_nongcunjinrong/.

[6] 刘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三农金融,2011(3):66-68.

[7]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8] 田婕,陶小平.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管理论坛,2011(2):38-39.

[9] 谢平,徐忠.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10] 王永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1(6):37-38.

[11] 何燕,解睿. 山西省农业生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12):1 315-1 318.

[12] 布仁吉日嘎拉,唐邦勤. 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撑体系的组成与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46-148.

[13] 尹明理.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49-152.

[14] 陈树杜.对发展农村小型合作银行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6,21.

[15]于仰南,孙艳春.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0):48-51.

[16] 徐竹英.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8(8):10-11.

[17] 申潞玲,任红燕. 参与式方法在农业投资项目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5(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