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幼儿心理健康被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通过对河北省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课程地位边缘化、内容设置混乱化和责任主体模糊化。针对现状中暴露出的问题,应抓住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配套资源的系统开发和主体责任的评价机制等关键因素提出建设性对策,以期对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
随着人们对全面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已经成为家长热议的话题。诸如社会交往、性格培养、意志磨练和习惯养成等这些以往更多的通过隐性教育去实现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它们被涵盖在心理健康课程这一大的概念内被提上了日常教学的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才应运而生[1]。其中详细规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项指标,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指明了方向。此后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心理健康课程方面增加了投入和课时,但由于园所性质、园长认识程度、师资力量配备和配套教材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2]。笔者通过对河北省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的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各地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的情况、内容及效果。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笔者使用自编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石家庄、邯郸、张家口、廊坊和保定等地36家幼儿园32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其中公办幼儿园15家,私立幼儿园21;城市幼儿园24家,县城幼儿园9家,农村幼儿园3家。幼儿教师年龄在19~46岁,全部为女性。问卷主要涉及3个方面,包括幼儿园心理健康实施现状、影响因素和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置等。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一)保障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能否对幼儿实施适宜的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其一生的幸福产生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愉快稳定,行为活泼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与他人相处并适应集体生活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反思,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回归幼儿教育本质成为了普遍共识。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课程设置中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于矫正幼儿问题行为、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幼儿教育创新发展
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健康领域中,而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幼儿心理保健成为了家长的一项迫切需求。幼儿园应在需求的驱动下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按照发展阶段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进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解决个别幼儿心理问题
目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娇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虽然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但个别孩子的独特心理问题往往会影响到一个班级甚至整个幼儿园的氛围。例如,幼儿多动而不能自控、适应性差、爱哭闹和攻击性强而不具有同情心等都会带来连锁反应。由于教师和家长对心理问题的不重视,片面认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只是暂时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消失。结果往往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个别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专业辅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这既体现了幼儿园对于家长孩子的负责态度,也传递了幼儿园办学的基本教育理念。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幼儿心理健康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中开展是大势所趋,这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本次调查幼儿园类型多样,既包括城市公办和私立幼儿园,也包括县城幼儿园;既有省示范幼儿园,也有农村私立幼儿园。涉及调研幼儿园的范围和层次较广,绝大多数被调查教师认为,在幼儿园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非常必要,占到所有被调查教师的91.5%,认为没有必要的占4.3%,认为无所谓的占4.2%。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但是,调查同样显示只有21.2%被调查教师所在幼儿园开设了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没有一所幼儿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在《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涉及一些零星的心理健康内容。“思想上高度重视,实施上缺乏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共识。这一方面说明幼儿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幼儿园教师缺乏教育创新能力。《指南》只是提纲挈领式的给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总目标,并未具体列出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幼儿园教师缺乏实践指导,在实际执行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3]。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置混乱
幼儿园教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设置和配套教材,必然导致教授内容的多样化和随机化。在回答“心理健康的幼儿具有哪些表现”时,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和遵守纪律和规则。这反映出在教师的眼中,聪明和听话是健康孩子的重要特质。在回答“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需要包含哪些内容”时,更多的教师选择了人际交往训练、情绪情感教育等与情商有关的选项。尽管个别私立幼儿园有意识的开设过交朋友、理解他人等方面的活动和游戏,但整体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亟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且操作性强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材或可执行性方案。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不明确
家庭与幼儿园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仅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实现幼儿心理的全面发展。有75.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二者均应承担责任,23.7%的教师认为家庭应该承担责任,只有0.8%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应该单独承担责任。虽然共同承担责任成为主流,但仍有近三成被调查者在推诿幼儿园的责任,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教师的心态。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13.6%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应该由心理专任教师来开展实施,认为带班教师或保育员为主要实施主体的占14%,剩余的72.9%的人选择了“包括幼儿园领导、保育员在内的全体教师”。应该明确的是,集体负责很多时候更容易出现推卸责任,最终导致无人负责的尴尬境地。而目前,这种选择仍占主流。说明还未明确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责任也不明晰。
三、优化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调查显示,目前幼儿教师存在专业理论素质不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将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要优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4]。个别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观念上仍未脱离照看孩子的传统观念,缺乏必要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手段。城镇公办幼儿园教师虽然入口关把控较严,但学习和培训机会不足也制约教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更高。因此,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来补充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短板。在培训内容上不应该局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通识性内容,而是应该培训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与防治、幼儿心理疏导技能等专业性技能。这些技能培训操作性比较强,幼儿教师也容易上手,也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而提高自信心,是今后幼儿教师素质培训的重要发展趋势。此外,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创造型教师必备的能力,要热爱创造,有创造的动机,能创造性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创造性。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和游戏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互动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参观和实践相结合。幼儿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才能将本园的实际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课程,真正实现每名幼儿的身体、心理等健康成长。
(二)开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配套资源
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并未专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门类,该内容主要通过渗透在其他五大领域中零星呈现。这与幼儿心理健康被高度重视形成鲜明的对比,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园日渐增长的教学需求。缺乏优秀的教材和配套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开展的主要瓶颈。尽管近年来在上海等地开展过“比比和朋友们”等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源于英国的教材和模式无法发挥最大效果,其教材内容与国内家长期待和幼儿园课程均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该课程的实施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索,为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更多的关注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园相关课程教材开发的潜在规则。将数学、拼音、音乐甚至美术等科目单独设立,已经成为幼儿园选择教材的常态。幼儿教师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在工作中感到困扰等都与缺乏相应教材有关。因此,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幼儿园实际情况,针对幼儿的现有问题,开发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体内容,便于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发“园本课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5]。调查也显示,幼儿园教师普遍关注的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多个方面。经过整理和分析,幼儿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适应、交往、爱与感恩、习惯、情绪和性格等几个方面。将这六个部分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动画导入、教师讲解、参与体验和示范表演等四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构成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课程的核心内容。目前,笔者正在开发相应配套课程的教材和辅助用品。该内容本身作为一种尝试希望能够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三)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以及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建议在幼儿园中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与活动,保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6]。如果全体教师均参与幼儿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与引导是初级阶段,兼任心理健康教师是过度阶段,那么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则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高级阶段。“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够保证工作质量。专职心理教师需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为园内幼儿建立心理档案,及时与幼儿进行心理沟通,开展心理辅导,定期跟家长反馈幼儿心理发育情况等。因此,还需要在幼儿园中设有配套的幼儿心理辅导室或“心理抚育室”,为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个别辅导提供场所和支持。例如可以通过“箱庭疗法”来疗愈儿童的心理创伤,通过“绘画疗法”来宣泄幼儿的负面情绪,通过“家庭治疗”来改善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子关系等。当然这也对专职幼儿心理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专职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及时针对“个别人”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对“所有人”也应负有相应的责任,这一责任通过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来实现。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作为必修内容列入一周教学计划,采用游戏导入、教师讲解、幼儿模仿等方法将涉及知情意等相应心理品质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育起来,并配合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最近发展区”在合适的年龄段来训练和培养孩子特定的心理品质。进一步细化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的放矢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做出评价。
作者:彭丽华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教育建议解析[J].幼儿教育,2013(13):16-19.
[2]姚本先,张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4-9.
[3]李小球,郭铁成,姜协武,等.《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的初步建构[J].教育科学,2014(04):47-54.
[4]杭曦炜.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49.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目前不少幼儿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如独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笔者研究分析,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幼儿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幼儿期的心理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与对未来的态度。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能力教育
要对幼儿环境适应能力进行指导,让他们尽快走出家庭,面对新鲜的社会,适应在各种环境下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园,培训班、各种公共场所等。
2.人际关系教育
幼儿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的扩大,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增加了学习任务。幼儿在被动式的学习氛围中,有可能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学习压力大,困难多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引导。
4.行为能力教育
3-6岁的幼儿,规范行为能力是比较好的时机,从小灌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未来的成才起关键作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当
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视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视情感需要的满足。如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重动作技能熟练,忽略幼儿个体差异;重体育活动形式,忽视幼儿身心特点;重自体功能,忽视幼儿个性、德育、美育等的培养。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仅错过培养幼儿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而且还使孩子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
幼儿期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主要为师生关系、幼儿间关系。
1.师生关系不和谐
幼儿年龄小,对社会比较陌生,渴望有安全感,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教师在处理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以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为出发点,专制地强迫幼儿接受,使得幼儿产生敌对情绪,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出现焦虑、不安、退缩的情绪,对外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2.幼儿间关系不和谐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幼儿处于发展期,交往能力较差,在加上幼儿个体差异,内向的幼儿会缺少同伴,在幼儿园中被冷落。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感到孤立无助,如得不到及时心理辅导帮助,就易形成心理障碍。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
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理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水平,与幼儿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行为。可以通过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二)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促进家园互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幼儿一种稳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家长作为家庭心理氛围的主导者,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让家长多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尊重理解幼儿心理想法,保持良好沟通环境。同时,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在家长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定期开展有关心理方面的亲子活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幼儿,成立专门幼儿园家长心理保障体制。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每个幼儿心理发展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档案是对幼儿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建立档案,作为心理教育的参考材料。能客观真实地连续关注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心理教育措施。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进行追踪记录并邀请专家、教师分析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幼儿个性特征表,幼儿心理问卷调查等建立相关档案。
(四)充分创造合理环境,确保幼儿形成健康人格
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幼儿园、家庭需要给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温暖、关爱的心理氛围,给予幼儿安全感和亲切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结束语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幼儿教师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刚.现代幼儿素质教育新观念[J].2015 (06).
一、稳定和提高幼师素质,是提高幼教服务质量的关键
一所好的幼儿园离不开优秀的教职员工,更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稳定幼师队伍,提高幼师素质是提高幼儿园服务质量的关键。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制订相关政策或措施,保障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如制定民办教师最低工作标准。第二,实行相关的培训制度,提高管理者以及教师的办园与业务水平。如,为幼儿园的举办者定期进行培训或召开专家讲座,实实在在地提高幼儿园的举办者的素质;为幼师开办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提高幼师的心理素质;专门成立幼儿骨干教师联盟,发挥其辐射功能,积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队伍。第三,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如先进民办幼儿园奖励制度、幼儿园先进教师的评定制度等,鼓励民办园和教师加快自身的发展。第四,发挥中心幼儿园的辐射、示范作用,规范民办园及其他园的办园行为。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办园行为,做到依法办园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我镇根据实际,制订了《关于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的通知》《关于实行新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镇中小学、幼儿园会计制度》《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最近,我镇又出台了《镇幼儿园保教质量综合评奖方案》和《民办教育机构评奖方案》,以此来监督和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管理体制方面。设一名幼教干事负责学前教育的业务管理,设一名民办学校(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并通过制度把民办幼儿园纳入到公办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中。我们积极发挥镇中心幼儿园和骨干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民办园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每所民办园能够规范办园,基本能够以园长负责制的模式运行,由保教主任、后勤主任、级组长组成行政领导班子,管理常规工作。其次,各园还完善其他机构,如家长委员会、教代会、团支部等,使民办幼儿园的组织机构得到迅速健全,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水平和师资队伍的素质。组织园长、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外省市的幼教研讨活动、新课程课堂教育教学观摩考察活动、蒙台梭利国际培训班等,积极提高幼教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实行镇内培训,如定期举行幼儿园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等;加强对家长的引导,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丰富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如开展幼儿园优质课评比活动,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中心幼儿园和骨干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各幼儿园向前发展,由镇中心幼儿园根据申请幼儿园所提出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保教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需要帮助的幼儿园指导,这就是“一帮一”活动;举行“规范管理 ,共同进步”镇民办幼儿园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举行镇幼儿教师技能展评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三、提高办园者的意识,树立“质量谋生存、质量求发展”办园宗旨,为优质幼儿教育服务提供根本的保证
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比较多,因此民办幼儿教育是发达地区幼教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经常受到办园者的思想影响,特别是以赢利为目的或者缺乏幼儿园管理经验的举办者总是以行政手段影响着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如卫生保健工作、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因此,优质的幼儿教育与懂得幼儿教育管理的举办者是密不可分的。要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提高举办者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法,组织举办者参加必要的培训,如走访、参观成功的幼儿园,听取成功办园者的经验介绍等,让他们了解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分享成功办园者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办园思想,形成正确的办园宗旨。
四、增加幼儿园管理透明度,取得家长信任,赢得家长的好口碑
一、创设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和谐幼儿园
我们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我们将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像童话世界一样,使幼儿一入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画的画和手工作品,悬挂着师幼合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饰品;园区有如诗如画的水景观,早上播放幼儿喜欢的欢快的音乐……
2009年,我园投资十余万元创建了怡馨园——减压中心,里面设有运动宣泄室、沙盘游戏室、团队训练室和心灵氧吧,配备有宣泄墙、宣泄橡胶人、沙盘、心理测试仪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并由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职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心灵氧吧,放置有音乐按摩椅、心灵放松床、励志书籍等,供教师疲惫时休憩;在沙盘游戏室,教师通过游戏和孩子们交流,测试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在这里实现了压力的释放,家园的沟通,管理的调节,心灵的滋养。
二、提高教师素质,强调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们着力打造阳光团队,彰显幼儿教师职业美——美在外表、美在内涵、美在知识、美在行为。首先,规范教师的文明礼仪。要求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着装青春靓丽,语言文明,富有亲和力。其次,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心灵氧吧的建设,树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给大家心灵减压创造物质条件。激励教师积极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再次,是加强师德学习,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团队。我们采取以奖代训、以点带面、外聘专家、内练素质等方式,激励大家做博学、自信、快乐型教师,伙伴互助合作型教师,乐观、向上、健康型教师,知足、感恩、幸福型教师。
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扎实做好体育课的同时,我们通过早操、体育游戏等活动方式着手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和亲子田园游艺会,组织开展各种体能锻炼、体能表演、体育比赛、体能宣传等内容,既丰富了师幼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能吸引幼儿参加体能训练活动。2007年9月,我园确立体能训练为特色教育项目,我们特聘请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河南省学前教育博士杜燕红女士亲临我园做技术指导,制订计划、研究方案,设计、开发了一批我园特有的训练项目,成功树立了使幼儿拥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健壮体魄,并以体能训练为教育理念的运动文化特色。我们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幼儿训练活动内容,在环境创设中融入体能艺术,力求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2010年,我园体能训练项目被确立为省实验课题,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子课题研究单位。同年10月,我园被评为全国幼教特色办园示范单位。
四、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幼儿良好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是靠几次主题活动、几节教育活动就能养成的。我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随机地进行健康教育。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比如在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时,教师就要有意引导幼儿注意水流不要开得太大,洗完后关紧水龙头;在幼儿进餐时教给幼儿正确的进餐姿势,爱惜粮食等。我园要求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使全体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五、温馨、快乐的家园教育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家庭的通力合作。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流、亲子协议、亲子游戏、热点话题、家访、幼儿在家观察记录等形式,使教师、家长、幼儿之间达成共识,相互督促。每月一次亲子活动,每月一期馨园月报,每日一次校园广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妙趣横生的宣传栏目,及时有效地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已成为我园的一大特色。
我们还通过个别交流、家长学校等形式,倡导家长创造和睦、美满、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适当的爱、适度的空间、适宜的陪伴和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坚持“阳光文化,快乐成长”的特色理念,一如既往地把健康教育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不断探索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79-03
一、问题的提出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最终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所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12年,国家教育部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力求全面了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状,找出问题与不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在职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依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按设计相关问题。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为104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分析
1.性别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教师占到100%。
2.教龄结构:新教师比例较大。具有3年以下(含五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44.4%,3~5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6.7%,5~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5.3%,10年以上幼教工作经验的占23.6%。
3.学历结构:幼儿教师初始学历偏低,以中专和大专为主。现在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幼儿教师的初始学历依次为初中及以下占1%,中专占25.5%,大专占52.9%,本科占20.6%。而幼儿教师现在学历依次是中专占8.7%,大专占38.5%,本科占52.9%
4.入职前所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占较大比例。学前教育专业占69.2%,非学前教育专业30.8%。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1.有较强的专业理念与较高的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调查显示,有73.1%的幼儿教师是因为“喜欢幼儿教育事业”而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94.1%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非常需要走上专业化道路”;有96.1的幼儿教师经常关注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能经常关注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你是否会对喜欢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这一问题的回答,67.3%的幼儿教师选择“不会”;13.5%的幼儿教师选择“会”,19.2%的幼儿教师选择“看情况”。(3)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有83.7%的幼儿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好奇心,其余的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老师忽视了。有95.7%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应侧重于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反思能力,有4.3%的教师则认为应侧重于学习知识点。而在社区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有22.3%的幼儿教师选择“从来没利用过”,只有44.7%的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其余33%的幼儿教师选择“利用部分”。(4)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100%的幼儿教师在情绪产生波动时,在幼儿面前都能控制住情绪。100%的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达到了基本满意以上。
2.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和全面。(1)幼儿发展知识。在小班幼儿游戏的类型选择上,有32.7%的幼儿教师选错了答案。有关儿童发展和心理学知识有17.5%的幼儿教师不了解。(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只有6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能胜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对自己的教育目的,有69.1%的幼儿教师选择“非常明确”,27.7%的教师选择“基本清楚”,3.2%的幼儿教师选择“不清楚”。(3)通识性知识。有2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有6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不能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可见,幼儿教师在通识性知识这部分整体水平较低。
3.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对于上课所用教具,“能完全自己独立创作”的占29.8%。“部分用现成的”占62.5%。“用现成的”占7.7%。(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对于幼儿意外跌伤,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有95.2%的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班上卫生工作由谁来做,33.7%的幼儿教师选择“保育员”,10.6%的幼儿教师选择“主班老师”,55.8%的幼儿教师选择“主班老师协助保育员一起做”。(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在上课时,幼儿纪律不好,幼儿教师采取的方式,“要求不说话”的占2.9%,“利用榜样作用”的占45.2%,“用趣味游戏吸引注意力”的占48.1%,“其他”的占3.8%。对于幼儿所进行的游戏,采取指导方式上,“巡视指导”的占11.7%,“参与游戏进行指导”的占70.9%,“在旁边观察和分析”的占17.5%。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提供上,用“现成玩具”占8.9%,“教师、幼儿自制玩具”占72.3%,“幼儿家长提供”占9.9%,“幼儿园统一采购”的占8.9%。(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独立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占到83.7%。能独立创编舞蹈的占37.6%,能部分创编的占60.4%,不会创编的占2%,能熟练弹唱的占51%,能应对基本教学的占46.1%,不会音乐的占2.9%。(5)激励与评价。90%的幼儿教师会发现幼儿有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6)沟通与合作。在与幼儿家长联系的频度上,有1%幼儿教师选择“基本不联系”,有36.3%幼儿教师选择“偶尔联系”,62.7%的幼儿教师选择“联系密切”。在与幼儿沟通的主要途径上,30.4%的幼儿教师选择“教学活动时间”,30.4%的幼儿教师选择“游戏时间”,39.2%的幼儿教师选择“空闲交谈”。(7)反思与发展。对于“您发表过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吗?”这一问题,选“从未发表过的”占22.1%,“发表过,但很少”占51.9%,“经常发表”占26%。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和打算的占71.2%。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学反思的占73.1%。
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解决我市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需要政府,师资培养机构,幼儿园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1.政府。首先,幼儿教育的各政府部门应当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可操作性的要求。例如在行政审批中形成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并将其体现在幼儿教育相关的评价活动中。同时,国家也要努力改善并保障幼儿教师的待遇,同时也可拨出专款,鼓励们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
2.师资培养机构。促进学前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把职前、入职和职后教师教育连城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与物质条件。针对现任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尤其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现实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针对个别幼儿教师艺术知识欠缺、艺术技能不高的状况,教师教育机构应个别辅导,保证内容上学用结合,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作用。
3.幼儿园。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是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为教师创设一个平等、宽容、和谐的精神环境,提高集体凝聚力,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其次,要创建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搞好园本培训工作,一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多组织教师到知名幼儿园参观学习,同时,聘请专家学者来园讲座,拓宽幼儿教师视野。二是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让教师们进行的交流与研讨,并督促老师读书和撰写教育随笔,培养老师思考、研究的习惯,营造学术氛围。力求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4.教师自身。首先,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也才自主的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理念。要想达到和超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就必须把自己投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要有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当教师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轨迹时,就意味着对以往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2.
[2]王维,张跃刚,马芬.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方式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19-21.
[3]王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