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生产,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Abstract: China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fter 20 years especially nearly 10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level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In this, this paper on the one hand reviewed the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and its integrated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gree and development level, the other side shows the it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efforts.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tre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基于电厂的安全、稳定、可靠要求,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力量。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通过对电厂电气系统的实时数据收集,对设备状态情况进行分析,在实时监视状态下实现电气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根据近年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向更为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电气系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能耗、环保节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优化、协调电厂的设备技术等方面发展。
1.电厂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确定火电厂电气系统使用DCS 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由人工监控到计算机自动化的监控的过渡,这就是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开端。接入DCS 系统的电厂系统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方案、成果也较多。其中分为集中式和分层式的两种不同技术实现方式。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方式,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信号,并通过硬接线电缆各自分别接入DCS 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分层式则是采用数字通信的总线技术,在 DCS 系统内接入各微机型智能保护测控装置来实现,这种方法是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设备都采用分层式的实现方式,因为其真正实现了电气系统监控自动化的功能。具体如下:
1.1集中式的技术方式易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且因其采用硬接线的方式,简便易行,响应速度较快。但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方法相对传统、落后;电缆使用量较大;所占空间较大等。集中式的技术方法主要通过转化强电信号为弱电信号,在空接点和直流信号下,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在硬接线电缆下,与 DSC 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由此可发挥DCS 系统监控电气设备的功能。但在现阶段,各大电厂由于电气量的的采集集中组屏DCS 系统的费用、投资成本都比较高,限制了DCS 系统设备数量的接入,目前电厂中仅有几个重要的设备是连接 DCS 系统,而其他设备均未能实现自动化,实际上电厂内电气综合自动化的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再加上所有信息采集量都基于DCS 系统下进行处理,工作量大会影响系统的风险系数,系统使用的可靠程度也随之降低。
1.2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分层式技术使用,由 3 层组成,分别是站级监控层、通信层、间隔层。其中,站级监控层则是在通信技术,实现了对间隔层的数据管理及信息交换。一般而言,分层式技术采用就地安装间隔层测控终端的方式,此方法能在较少的占地面上,提高各装置的独立性、灵活性、可靠性,从而减少成本支出。且由于分层技术拥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得采集数据的精确性上升。这样,有较广的空间采集更多数据,监测的分析数据较为完善,远距离修改保护定值和复归信号得以实现,检修维护工作就显得较为简单。
2.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厂应用中的新突破
第一、是电厂主机组的集中控制实现了多机一控。目前国内众多的电力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一个控制室控制两台机组,也有一个控制室控制一台机组的。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开始发展到三台机组一个控制室、四台机组一个控制室,甚至开始尝试更多台的机组一个控制室。
第二、电厂辅助车间系统实现了网络化集中控制。电厂除了主机即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及相关系统外,还有许多辅助系统,包括输煤系统,水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燃油系统等,这些辅助系统往往需要一个单独的控制系统,需要单独的控制室来控制它。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控制技术的进步,电厂逐步把地理位置相近和工艺性质相同的辅助系统来实施集中控制。
第三、是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已开始得到应用。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开始是局部的零星小系统,后来发展到完整的辅助车间系统。
第四、是本土自动化企业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近10年来,以新华、和利时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几家本土自动化企业发展很快,他们敢于创新,研发能力很强,持续投入力度大,后劲足,加上国家和一些国有电力公司的支持,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土企业自身能够开发出电厂需要的自动化产品,这一切使得本土自动化企业的电厂业务进展很快。
3.今后电厂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企业的自动化发展水平看,尽管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在自动控制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仪表等几方面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首先,数字化的发展空间较大。网络化应加强各系统的无缝链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使信息交流更加通畅。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优化控制软件方面,企业要开发出更加适应电力生产过程更为优化的运算模型来指导控制过程,以促进节能减排。如果从电厂安全方面来讲,安全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危及电厂安全的事故发生,安全仪表可以实施自动报警,使各种运转系统及时停止,保护设备免受损失,从而也把电厂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现阶段,以太网能快速传输数据、成本低廉、容量大、网络技术灵活等优势已逐渐成为电气综合自动化的网络通信技术的最佳选择。嵌入式技术实现工业化的以太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嵌入式以太网是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络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霍耀光,侯子良,李麟章《中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建议》 2004( 2)
关键词:发展现状;监控方式;发展趋势;
1.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平台开放式发展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IEC61131 的颁布,以及 Microsoft 的 Windows 平台的广泛应用, 使得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1 IEC61131 标准使得编程接口标准化。目前,世界上有 200 多家 PLC厂商,近 400种PLC产品, 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IEC61131 使得各控制系统厂商的产品的编程接口标准化 IEC61131同时定义了它们的语法和语义 这就意味着不会有其他的非标准的方言 IEC61131已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结构化的编程方式使得程序更易管理, 也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缩短了程序编程的周期。
1.1.2 Windows 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微软的技术如Windows NT Windows CE和Internet Explore已经正在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语言和规。PC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商业和企业管理中得到普及。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基于PC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 基于PC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正在被更多的用户所采纳。在控制层采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的好处就是其易于使用和维护以及与办公平台简单的集成。
1.2 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现场总线(Profibus FF Interbus等)
是一种串行的连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的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它通过一根串行电缆将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的工业计算机、监视 /控制软件和 PLC的 CPU与位于现场的远程 I/O站、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连接起来,并将这些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采集到中央控制器上来。分布式控制意味着PLC I/O模块和现场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起来,将输入/输出模块转换成现场检测器和执行器。
1.3 IT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
PC 客户机 / 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 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合,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信息技术对工业世界的渗透来自于两个独立的方向:一是从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产品所有的层面,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 。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 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原动力是微电子和微处理器的发展。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的增加,原本定义明确的设备界线,如 PLC 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变的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2.监控方式
2.1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 ,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由于各种现场总线(如 Lonworks 总线,CAN总线等)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而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 所有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 而不适应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2.2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 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 I/0 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 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 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3.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89-02
1 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在近些年成为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①我国电网越来越复杂,调度中心有更多的信息需求;②变电站需求远方控制和操作;③为了实现进一步的信息共享;④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要求越来越高。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概况
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变电站监控功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我国的相关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87年成功研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并投入运行。近年来随着科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几个比较大的自动化系统生产单位制造出了高水平的产品。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类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按照发展过程及系统结构特点,可以分为3种类型。
(1)增强型RTU方式。增强型RTU方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RTU、变送器、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
该系统具有系统功能不强,硬件设备重复,整体性能指标低,系统联接复杂,可靠性低等缺点,优点是成本低。该系统比较适合于老站的改造。
(2)分散式系统或第2代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用该类系统可以取消常规的保护屏、控制屏、中央信号屏、远动屏、测量仪表等。
该系统的优c是各种功能比较完善、人机界面较好、在线功能强。缺点是系统仍然比较复杂、联结电缆较多、系统可靠性不太高。该系统总整体上来看仅是监控系统和保护系统简单的相加,并没有从整体上来考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3)引入了站控级和保护装置级概念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设计思想,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保护、监控功能的综合化, 站内二次回路大大简化,完全消除了设备之间错综复杂的二次电缆由于保护装置可放在开关柜上或放置在一次设备附近,从而可大大缩小主控制室面积,节省控制电缆。
3.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综合了多专业的技术,其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控子系统、微机保护子系统、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电力系统的低频减负荷控制、备用电源自投控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监控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有:①SOE事件顺序记录;②数据采集;③操作控制;④故障记录、故障录波和侧距;⑤人机联系;⑥安全监视;⑦谐波分析与监视;⑧打印;⑨数据处理与记录。
微机保护子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母线保护、线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配电线路保护、主变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不完全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保护。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是综合调节控制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组,从而保证电压质量和优化无功补偿。
4 变电站自动化研究的新技术动向
4.1 系统结构
现场总线技术的使用已使得自动化系统的实现简单的多,性能上也大大优于以往的系统。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测控设备将完全融合一次设备,系统的每个设备都有保护、监控、计费、操作、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仅通过一对通信双绞线实现设备智能化。
4.2 系统性能
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优化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电压无功控制、小电流接地判别、防误操作、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多台主变的经济运行方案优化、线路同期、设备寿命管理、录波等功能。
4.3 系统通信
典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分布式的综合设备、站内通信网、变电站层的监控及通信系统三个层次。
(l)在测控单元和通信单元之间。与比较点对点通信信道网(星形网),现场总线网的优势在于多点共享。面对多CPU系统的信息传输及突发事件的优先传输问题,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实现高速传输、设置传输优先级、安排信息传输的顺序、多路侦听自动上送功能。
(2)在当地计算机和通信单元方面。由于利用变电站自动化来实现无人值班,因此其传递的信息容量将很大。从系统整体的可靠性考虑,应配备双通信单元、双以太网、双计算机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及管理,该方案的通信媒介大多采用双绞线。
(3)与多个控制中心的连结。与控制中心的连接突出表现在通道和通信协议上。变电站自动化的信息传输己逐渐向网络方向发展,并将由局域网互联向广域网互联发展,由此而带来的电力系统信息共享的益处将是巨大的。
4.4 通信协议
设备的互联互通不成问题,既可以灵活地进行系统集成,又便于操作人员的运行维护。国外大公司如西门子和ABB等对EJC6185O的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成熟,并正在开发支持EIC61850的产品,国内的南瑞、四方等也都在全面跟踪研究EIC61850的最新发展动向,但还没有适合国情的完整技术方案,更没有示范工程的实施。在通信协议上大家还是选择EIC60870系列标准,主要原因是受到技术水平以及研究水平的限制。
5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展望
(1)智能电子装置(EID)、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会加速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2)数字式视频图像监视技术会越来越重要;(3)与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充分融合;(4)光电互感器的研究与应用;(5)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充分融合;(6)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范围。
6 结语
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是变电站的发展趋势,是技术变革的发展方向。通过继续拓展思路,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设备,将设备工艺进一步优化,不断的相应要求,从而实现变电站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书文,黄训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尹雯楠.MP4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模块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代劳,张承学,王大方.CAN总线在低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情报,2002,(3):7-9.
关键词: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进程
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发展过程主要概述为从没有标准统一的单机系统逐渐发展为分布式的应用系统就已有了统一标准,从单一方面的监视信息项逐渐发展成集稳态、动态和暂态等海量信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监视。每一次电力技术的革新,每一步电力的发展都是经过无数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以及不断的努力而做到的。在最初的 20 世纪的 70 年代,单机的管理采用的(ScADA)系统主要是以专用的操作系统与专用机子为基础的;之后在 80 年代时是基于调度主机的双机热的备用(SCAD、EMS) 系统;在 90 年代出现的指令集计算机系统(RISC)/uNIx 是使用先进图形技术显示与关系型的数据库,这也是电力调度系统的第三代的代表;现在,根据公共信息的组件模型的规范接口与缩放型矢量的图形标准建立的结构(CORBA),是具有开放分布式的设计理念的请求方向的公共对象体系,从而研究出了第四代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其更具开放、稳定、先进等特点。
2.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功能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技术要达到国际上的工业标准,像通讯方面的技术、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和网络方面的技术等,它的主要功能有:统计的计算、报警的处理、数据的采集、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的处理、事故和追忆、历史的趋势、事件的顺序记录、web 浏览、报表的生成和打印、多媒体的语音报警、画面的编辑和显示以及调度员的培训模拟等方面。重点还是采用双机热的备用上,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只要有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在该服务器上运行的数据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另一台正常运行的服务器,就可以保证该系统运行得以正常。
3. 现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情况
在我国的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几家研发大企业拥有不同设计理念,其功能特点也各有特色。第一家是采用OPEN3000 系统的南瑞公司,此系统在具有常规 SCADA、EMS 的功能和支持平台之外,还遵循 IEC61970 建模的标准、技术集成、混合应用平台、数据的保险箱技术、AGC 依据 CPS 标准控制下的策略、AGC 和约束调度下的安全闭环控制、SCADA 网络技术在电网未来可能性运行方式的预测和未来电网模型的培训分析等特点。第二家是采用 CC-2000A 系统的科东公司,此系统除具备电网常规的功能外还具备数据方面的整合共享,一体化的面向服务、高效的数据集成环境是基于 SOA 的电力服务总线、多应用集成并发实时序列控制、集成平台上新型的将多种应用集成一起、多应用的集成环境并列存在、满足了 AGC 在 CPS 标准下的分区控制策略等特点。第三家是 ABB 公司拥有的 EMS 系统,ABB 公司的系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控制中心方案,即 NetworkManager(网络大管家),其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有效的运行。这里的 NetworkManager 是一个给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的能量信息系统,其采用数据引擎的 GDE 图形方式、数据的交换与外部适配器、数据信息的采集前置机、SCADA 类的应用软件、EMS 类的应用软件、图形界面、培训调度员的系统模拟、GMS 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的应用软件等各种应用模块。除了这些公司自行研发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外还有采用 EMS 中 e-terravision 系统的 AREVAT&D 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 EMS 系统等。以上这些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政府下发的渠道或者供电企业自行选择的途径发挥着本身特有的功能。
3.1 国内采用的 CC-2000 系统
该系统是开放式的设计结构,运用的技术是面向对象化,利用封装思维和事件的驱动提供给应用软件透明的接口。其中引入的对象概念是为了满足继承性和封闭性等事件驱动的要求,该系统支撑把通用性与专用性有效结合能够适应电力调度的发展变化,也能够顾及到相关行业的现实应用需求。在遵行软件工程开发规律时完成产品化的软件需求,经过技术鉴定,按照面向对象的开放式系统技术,将电自院、东北电力公司、电科院、北京科东公司在一致协调后,共同实现系统平台上支持 CC-2000 应用软件的完整 EMS 系统。
3.2 国内采用的 OPEN-2000 系统
该系统是江苏省科技立项中的重大项目之一 ,是自南瑞电网控制公司之后研发出的新型的 EMS 系统。南瑞公司在 1998 年开发的 OPEN-2000 系统非常成 功 的将 SCADA、PAS、DTS、AGC、DMS、DMIS 集成一体,其功能适用在网省调与大中型地调,是新一代的电力能量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的适用面很广、可靠性又高、性能健全、成熟度强,是个发展速度很快的能量管理系统,亦是国内首次将IEC870-6 系列 TASE.2 协议联结成一个应用软件平台的系统。OPEN-2000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系统 ,把电力设备作为模拟对象建立信息数据的存取模式和电力模型系统 ,其中的软件设计是全部运用 面向对象技术的对象语言。该系统采用双网机制中的100M 平衡负荷,流量比之前更大,可靠性也更高,是一个完全商用的数据库研发,采有客户 / 服务器新型模式的电力管理系统。
3.3 国内采用的 SD-6000 系统
该系统是由淄博电业局和电自院系统南瑞控制公司一起研发的开放式能量分布管理系统,作为电力部的重点科技项目,其在1994 年正常投运,并在 1996 年鉴定通过测试。SD-6000 系统综合了分布式和开放式的特点,集成了气象的卫星云图、调度投影屏的超大规模、自动拨号的调度电话等新型技术。这种人机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系统,最突出的是电网元件模型、同期生成数据库的技术、单线图的场站、电网的拓扑架构。管理系统的商用化数据库和 EMS 的支撑软件运用的 SQL 标准接口方便第三方的自行开发与应用。其前置机的应用软件实用且合理,并有着较高程度的稳定可靠性。
4.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以及电力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为了保证电网 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调度中心将会采用多个应用系统并列运行的模式,比如点能量的系统计费、配电方面的管理系统、调度生产方面的管理系统等。这其中的每一个系统可能同时包含着多个应用,其要求有:①能够互相分享信息,交换彼此的数据;②能够集成更多的应用系统,扩展出新的软件功能,降低标准接口的成本和应用难度,从而将更多的系统集成在一起;③为实现异构系统的互相操作,可以运用不同厂家的特色产品。为了达到以上的标准,要求电力调度的动化系统是满足这些应用 IEC61970 系统,其是以 CIS 作为访问电网系统的公用数据,该系统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力系统问题中的异构和互联。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各种资源的共享能帮助电力企业得到更高的效率与和经济效益,这将是未来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步完成了从“经验型的调度”到“分析型的调度”的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 智能方面的电力调度”阶段。
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要求其采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与上报等应用操作,这也要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智能调度上有些较高的安全防护能力。虽然国家电监会与经贸委已经出台了电力相关技术方面的规定,但是能够预测出电力在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问题上将面对更多方面存在的挑战,同时智能调度系统在信息安全防护问题上能够满足用户的更多、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靳继斌.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2012(09).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冶金技术的提高,可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社会对冶金自动化发展需求,主要阐述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存在问题,探究冶金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根据冶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冶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层次将冶金自动化技术分为企业信息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1.1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冶金自动化技术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冶金企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冶金企业自身也在积极探索,改善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管理水平。为冶金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网建设奠定基础。“解读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信息化系统对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影响,报告中提出大型冶金企业(冶金产量≥500万吨)已经实现了冶金自动化的全面信息化,中型冶金企业(冶金产量≥50万吨)也有80%的企业实现信息化系统。所以说企业信息化与冶金自动化发展关系密切,目前我国大部分冶金企业都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定位,企业也明确了信息化系统对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要实现冶金自动化发展的信息系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企业还要保证这一工作开展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对冶金自动化技术建模及优化都有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配置率分别为高炉57.54%,转炉56.39%,电炉58.56%,连铸60108%,轧机74.5%。我们要明确计算机系统在冶金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影响,不能盲目的肯定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价值,在冶金自动化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只起到了数据的总结、过程监视等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效率。另外冶金自动化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也导致过程控制系统不能很好的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效率。因此为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现阶段主要是将促进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各个因素结合起来,针对冶金自动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优化,提高过程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1.3生产管理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在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信息采集工作及企业的日常管理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生产影响巨大,而我国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对冶金自动化技术认识的增加,也逐渐明确生产管理系统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的促进作用,努力将生产管理应用到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力求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水平,但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冶金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通过采取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继续从过程控制系统、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及企业信息化系统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冶金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现状。首先,要保证过程控制系统的检测及监控,保证冶金自动化技术工作的有效性,为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企业状况及经济能力,在冶金自动化技术运行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传感设备、数据融合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保证过程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明确冶金自动化技术工作状态,实现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检测、湿度检测,废物处理及烟尘排放等工作的掌握。冶金自动化过程是一个全封闭性的控制,在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处理时,要对机理模型、统计分析、模糊逻辑等书籍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冶金自动化技术闭环控制的工作效率,提高冶金自动化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在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上,为提高生产管理控系统的应用价值,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冶金自动化技术进行模拟,对冶金自动化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保证冶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模拟的方法,提前解决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减少冶金自动化过程中应用生产管理技术问题产生几率,保证冶金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应用生产管理控制功能还可以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的智能性。
良好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冶金自动化技术使用过程中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会为企业施工过程中提供参考数据,企业通过参考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减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数据错误的发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积极有效的生产管理系统对企业自动化设备管理及高科技建设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企业信息化系统。在冶金自动化技术方面,信息化系统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处理,实现企业信息的及时化、系统化。保证企业对冶金自动化数据的掌握,实现企业间信息数据的交流,促进企业间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合理的应用信息化系统,还能增加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生产时的技术掌握,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总结出适合企业发展决策,然后对这些决策进行具体分析,将决策转化成符合实际发展的具体数据,企业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结束语
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较高成绩,促进了钢铁行业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对钢铁的需求,也对冶金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相关人员给予帮助,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彦广.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冶金自动化,2013.
[2]马竹梧.信息化、自动化的进展与钢铁工业自动化[J].冶金自动化,2014.